康熙死后 ,陪葬的48位妃嬪是怎么死的? 康熙死后據(jù)說48個妃子陪葬,都是自愿的嗎
康熙的48位嬪妃們在康熙死后隨同自己的子女去他們各自的府邸生活,死后歸葬景陵妃園寢。
四十八位妃嬪并不是殉葬,因為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隨主殉葬,從而結束了清初這一殘酷的習俗,所以說這些妃嬪都是死后歸葬景陵妃園寢,從而形成景陵妃園寢。
四十八位妃嬪中,包括貴妃1人,即溫僖貴妃;妃11人,即慧妃、惠妃、宜妃、榮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順懿密妃、純裕勤妃、定妃;嬪8人,貴人10人,常在9人,答應9人。
一般在帝王離世之后,他生前的妃子都要獨守皇宮中等死,而康熙皇帝卻對嬪妃們的生活進行了提前安排,在自己去世之后,嬪妃們可以追隨自己的子女去他們的府邸生活,他也允許這些嬪妃在去世之后和自己一同合葬,所以康熙陵墓中才會葬有這么多的女子。
擴展資料:
康熙是清朝第4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從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zhí)政初期,國內(nèi)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guī)模用兵,以實現(xiàn)國土完整和統(tǒng)一。
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鎮(zhèn)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zhàn)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并取得勝利;創(chuàng)立“多倫會盟”取代戰(zhàn)爭,聯(lián)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經(jīng)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xiàn)吏治敗壞的現(xiàn)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wèi)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三日崩于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傳位于第四子胤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詞條--愛新覺羅·玄燁
與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孫女,廢太子生母,康熙十三年因難產(chǎn)而死,年僅22歲)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康熙十七年逝世)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國維之女,康熙二十八年病逝,死前一天立為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時為德妃,后尊為皇太后,雍正元年逝世)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生母,康熙時為敏妃,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入葬景陵妃園寢,雍正元年追封為皇貴妃,遷葬景陵)。
雍正初年,雍正帝因為胤祥的緣故,追封章佳氏為皇考敬敏皇貴妃,并祔葬景陵,開了清朝皇貴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個陪葬康熙的妃子。
除在康熙生前去世的皇后和妃子和陪葬的章佳氏,育有皇子的和皇子住在宮外,其余均被雍正奉在后宮,壽終正寢。
與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孫女,廢太子生母,康熙十三年因難產(chǎn)而死,年僅22歲)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康熙十七年逝世)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國維之女,康熙二十八年病逝,死前一天立為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時為德妃,后尊為皇太后,雍正元年逝世)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生母,康熙時為敏妃,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入葬景陵妃園寢,雍正元年追封為皇貴妃,遷葬景陵)。
雍正初年,雍正帝因為胤祥的緣故,追封章佳氏為皇考敬敏皇貴妃,并祔葬景陵,開了清朝皇貴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個陪葬康熙的妃子。
除在康熙生前去世的皇后和妃子和陪葬的章佳氏,育有皇子的和皇子住在宮外,其余均被雍正奉在后宮,壽終正寢。
與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孫女,廢太子生母,康熙十三年因難產(chǎn)而死,年僅22歲)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康熙十七年逝世)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國維之女,康熙二十八年病逝,死前一天立為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時為德妃,后尊為皇太后,雍正元年逝世)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生母,康熙時為敏妃,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入葬景陵妃園寢,雍正元年追封為皇貴妃,遷葬景陵)。
雍正初年,雍正帝因為胤祥的緣故,追封章佳氏為皇考敬敏皇貴妃,并祔葬景陵,開了清朝皇貴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個陪葬康熙的妃子。
除在康熙生前去世的皇后和妃子和陪葬的章佳氏,育有皇子的和皇子住在宮外,其余均被雍正奉在后宮,壽終正寢。
陪著康熙大帝餓死的
相關評說:
寧陽縣人字: ______ 景陵皇貴妃園寢:內(nèi)葬康熙帝的愨惠皇貴妃和惇怡皇貴妃. 景陵妃園寢:內(nèi)葬康熙帝的48位妃嬪和1位皇子. 裕陵妃園寢:內(nèi)葬乾隆帝的死后被貶的烏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嬪. 定陵妃園寢:內(nèi)葬咸豐帝的15位妃嬪. 惠陵妃園寢:內(nèi)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貴妃. 公主園寢:內(nèi)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裕陵妃園寢:內(nèi)葬乾隆帝的死后被貶的烏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嬪. 定陵妃園寢:內(nèi)葬咸豐帝的15位妃嬪. 惠陵妃園寢:內(nèi)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貴妃. 公主園寢:內(nèi)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寧陽縣人字: ______ 十八阿哥允祄,康熙47年卒,僅8歲
寧陽縣人字: ______ 康熙在位60年后妃多啊
寧陽縣人字: ______ 康熙后妃 ·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 衛(wèi)氏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
寧陽縣人字: ______ 清代,帝、后墓地稱“陵”,妃嬪葬地稱“園寢”,以示等級上的區(qū)別.景陵妃園寢是康熙朝后宮妃嬪的一座墓園,座落在景陵以東0.5公里處,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在關內(nèi)營建的第一座妃園寢,屬開山之作,對后世影響深遠.景陵妃園寢同康熙皇帝景陵一道,建于康熙十五年至康熙二十年(1676-1681年),初稱“妃衙門”,雍正元年(1723年)改今名.園寢內(nèi)葬康熙皇帝的48位妃嬪和“十八阿哥允祄”,共49人,是清代園寢中埋葬人數(shù)最多的一座.
寧陽縣人字: ______ 現(xiàn)在能統(tǒng)計的一般只能是有名位的,那種無名無分的宮女級別(包括部分貴人級別的... 皇后先后有兩位(他的陵墓中陪葬的妃子包括了沒有名位的,所以埋了28個) 康熙皇...
寧陽縣人字: ______ 從陵墓來看,能確定有的有55人(后妃都算進) 「康熙后妃子女傳稿」則收入后妃總共41人
寧陽縣人字: ______ 正史上記:與康熙帝合葬孝陵園寢的共有后妃七十二人.最出名的有四位皇后及宜妃.皇后為孝誠皇后赫舍里氏(索尼孫女),孝昭皇后鈕祜祿氏,孝懿皇后佟佳氏(康熙表妹)及孝恭皇后烏雅氏,即德妃(雍正生母).
寧陽縣人字: ______ 康熙的四十八位妃嬪中,包括貴妃1人,即溫僖貴妃;妃11人,即慧妃、惠妃、宜妃、榮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順懿密妃、純裕勤妃、定妃;嬪8人,貴人10人,常在9人,答應9人.
寧陽縣人字: ______ 康熙景陵 從空中看,景陵整體上呈半圓形,地位高者列前居中,地位低者居后.景陵地宮內(nèi),除了葬康熙皇帝,還有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貴妃.景陵妃園寢內(nèi)葬有四十八位妃嬪和康熙的皇十八子胤衸.四十八位妃嬪中,包括貴妃1人,即溫僖貴妃;妃11人,即慧妃、惠妃、宜妃、榮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順懿密妃、純裕勤妃、定妃;嬪8人,貴人10人,常在9人,答應9人.敬敏皇貴妃原本和妃嬪們葬在一起,后來移葬在景陵地宮內(nèi).景陵妃園寢正中是溫僖貴妃,景陵雙妃園寢葬撫育過乾隆的康熙妃嬪愨惠皇貴妃和惇怡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