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陳維崧簡介,陳維崧代表作是什么
人物生平
陳維崧出生于講究氣節(jié)的文學世家,陳維崧
的祖父陳于廷是明朝的左都御史、東林黨的中堅人物。父親陳貞慧與商丘的侯方域交善,二人為“明末四公子”其二,曾因反對“閹黨”,同罹阮大鋮之禍。明天啟五年(1625),陳維崧出世。少年的時候便擁有了才名,冠而多須,浸淫及顴準,陳髯之名滿天下。嘗客如皋冒氏水繪園,主人愛其才,進聲伎適其意。陳維崧少時作文敏捷,詞采瑰瑋,吳偉業(yè)曾譽之為"江左鳳凰"。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陳維崧才20歲。入清后雖補為諸生,但長期未曾得到官職,身世飄零,游食四方,接觸社會面較廣。又因早有文名,一時名流如吳偉業(yè)、冒襄、龔鼎孳、姜宸英、王士G、邵長蘅、彭孫y等,都與他交往,其中與朱彝尊尤其接近,兩人在京師時切磋詞學,并合刊過《朱陳村詞》。清初詞壇,陳、朱并列,陳為“陽羨派”詞領袖。侯方域將女兒許配給陳維崧的弟弟陳宗石后,陳宗石入贅于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
康熙己未(1679年),召試鴻詞科,由諸生授檢討,纂修《明史》,時年五十四。
越四年(1682年)卒于官。
文獻記載
清《河南通志卷六十九》:“皇清,陳維崧,字其年,宜興人,祖于庭,前明左都御史。父貞慧與商丘侯方域交善,同罹阮大鋮之禍。方域避亂陽羨以女許維崧弟宗石后,宗石入贅,遂為宋人,維崧亦寓宋,與弟同居。維崧為文長于排偶。長洲汪琬稱為七百年一人,后以博學宏詞粘翰林檢討,纂修《明史》,卒于官。”
斷袖之癖
即使是出身在這樣一個氣節(jié)之重享譽天下、書香仕宦之家的陳維崧,也頗好男風。陳維崧與名優(yōu)徐紫云的一段生死纏綿情事,曾使無數清代士人為之傾倒,似乎成了他們心目中理想情愛的標準。據野史筆記載,陳維崧對徐紫云一見神移,當時正值梅花盛開,他就天天“攜紫云徘徊于暗香疏影間”,從此開始了兩人長期的形影相隨的同性戀生活。陳維崧為徐紫云寫作了大量的詩詞。其中《惆悵詞二十首·別云郎》中滿是如“旅愁若少云郎伴,海角寒更倍許長”、“獨坐待君歸未歸,不歸獨坐到天明”、“檢點行裝,淚滴珍珠,疊滿箱”之類的濃濃癡語。陳維崧還請名畫師為徐紫云作肖像,其中僅《紫云出浴圖卷》就有名士七十四人題詩一百五十三首、詞一首,卷中充斥著諸如“莫怪君王勤割袖,漫同羅倚浣春紗”、“江南紅豆相思苦,歲歲花前一憶君”等纏綿詩句。雖然這些題詩的士人未必都是同性戀者。
雖然陳維崧是嚴格意義上的同性戀者,卻對異性戀持欣賞態(tài)度。陳維崧家有妻妾子女,徐紫云成年也要娶親,他在紫云洞房花燭夜時寫了一首《賀新郎》相贈:“六年孤館相偎傍。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r。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只我羅衾寒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悵。”陳維崧對徐紫云的相思依戀躍然紙上。徐紫云婚后,二人仍親密來往,后陳維崧攜徐紫云歸宜興老家居住。徐紫云病逝后,陳維崧又寫了大量動情懷念的感傷詩句,詞句凄婉,令人傷感。
部分作品
1
.歲暮雜憶 2.虞美人·無聊 3.題秦郵露筋祠 4.蜀山謁東坡書院 5.同前題6.蘧庵先生五日有魚酒之餉醉后填詞 7.五人之墓 8.夜行滎陽道中 9.送姜西溟入都
10.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云弟京邸春詞 11.南鄉(xiāng)子·邢州道上作12.春日游平山堂即事
13.癸丑除夕 14.夜宿翁村時方刈稻苦雨不絕詞紀田家語 15.詠美人秋千
16.纖夫詞 17.感舊 18.冬夜不寐 19.秋懷 20.醉太平·江口醉后作
21.送蘧庵先生之廣陵,并示宗定九,孫無言,汪 22.卜算子·租風瓜步
23.夜宿翁村時方刈稻苦雨不絕詞紀田家語 24.自封丘北岸渡江至汴梁
25.江行 26.春日游平山堂即事 27.作家書竟題范龍仙書齋壁上蘆雁圖
28.好事近 29.題曹實庵珂雪詞 30.投金瀨懷古
31.春夜聽客彈琵琶,作《隋唐評話》 32.歲暮雜憶 33.秋雨過紅板橋
34.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同云臣、南耕、京 35.雨 36.詠滇茶 37.懷阮亭 38.詠菜花
40.紀艷 41.七夕感懷用尤悔庵原韻
42.荊南詞 43.夏日吳中寄內 44.秣陵懷古46.甲辰廣陵中秋小飲孫豹人溉堂歌示阮亭
47.蘧庵先生五日有魚酒之餉醉后填詞 49.詠菜花 50.席見獅兒
51.悵悵詞 52.蜀山謁東坡書院 53.江南憶同云臣和蘧庵先生韻
55.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賦此
56.泥蓮庵夜宿,同子萬弟與寺僧閑話(庵外有白
57.夏五月大雨,南畝半成澤國,而梁溪人尚有畫
58.游京口竹林寺 59.紀艷 60.歲暮雜憶 61.贈何生鐵(鐵,小字阿黑,鎮(zhèn)江人,流寓泰州
62.伯成先生席上賦贈韓修齡(韓,關中人,圣秋 63.將歸留別練塘諸子 64.詠滇茶
65.梁溪顧梁汾舍人過訪賦此以贈兼題其小像 66.清明感舊 67.詠馬貴陽畫冊
68.陳郎以扇索書為賦一闋 69.蜀山謁東坡書院 70.乞巧同蘧庵先生賦 71.墻外丁香花盛開感賦
72.江村夏詠 74.秋懷 75.夏日吳中寄內 76.送三韓李若士省親之楚(若士尊公時提督湖廣
78.阻風江口 79.癸丑除夕 80.懷阮亭 82.贈成容若 85.同友人過野寺 86.荊南詞
87.江南雜詠 89.二月十一日夜風月甚佳過水繪園聽諸郎弦管燈 92.讀屈翁山詩,有作
93.秋夜聽梁溪陳四丈彈琵琶
94.歲暮雜憶 95.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96.讀孚若長歌,即席賦贈仍用孚若原韻
98.本意(癸丑三月十九日,用明楊孟載韻) 99.投金瀨懷古
102.家善百自崇川來,小飲冒巢民先生堂中。聞百
104.新安陳仲獻(名策)客蜀總戎幕府,嘗贖一俘 105.乞巧同蘧庵先生賦
106.清平樂·夜飲友人別館,聽年少彈三弦 107.過虎牢
108.汴京懷古(博浪城) 112.席見獅兒 113.和少游原韻
114.秋日經信陵君廟 115.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 117.夏日吳中寄內 120.汴京訪李師師故宅
123.感舊 125.自封丘北岸渡江至汴梁 127.許月度新自金陵歸,以《青溪集》示我,感賦
131.何明瑞先生筵上作 132.鉅鹿道中作 133.乞巧同蘧庵先生賦 134.點絳唇·夜宿臨蟲
136.贈蘇昆生(蘇,固始人,南曲為當今第一。曾
詞集節(jié)選
《醉落魄·詠鷹》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望江南·歲暮雜憶》
江南憶,少小住長洲。夜火千家紅杏浚春衫十里綠楊樓。頭白想重游。
江南憶,白下最堪憐。東冶璧人新訣絕,南朝玉樹舊因緣。秋雨蔣山前。
江南憶,懊惱十西湖。秋月春花錢又趙,青山綠水越連吳。往事只模糊。
江南憶,罨畫最風流。白屋山腰煙內市,紅蘭水面雨中樓。樓上漾簾鉤。
《南鄉(xiāng)子·江南雜詠三首》
戶派門攤,官催后保督前團。毀屋得緡上州府,歸去,獨宿牛車滴秋雨。
雞狗騷然,朝驚北陌暮南阡。印響西風猩作記,如鬼,老券排家驗鈐尾。
萬艘千船,今年米價減常年。乍可宣房填蟻穴,愁絕,不愿官家言改折。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
鐘山后湖,長干夜烏。齊臺宋苑模糊,剩連天綠蕪。
估船運租,江樓醉呼。西風流落丹徒,想劉家寄奴。
《夜游宮·秋懷》
耿耿秋情欲動,早噴入、霜橋笛孔。快倚西風作三弄。短狐悲,瘦猿愁,啼破冢。
碧落銀盤凍,照不了、秦關楚隴。無數蟄吟古磚縫。料今宵,靠屏風,無好夢。
秋氣橫排萬馬,盡屯在、長城墻下。每到三更素商瀉。濕龍樓,暈鴛機,迷爵瓦。
誰復憐卿者?酒醒后、槌床悲詫。使氣筵前舞甘蔗。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箭與饑鴟兢快,側秋腦、角鷹愁態(tài)。駿馬妖姬秣燕代。笑吳兒,困雕蟲,矜細。
齷齪誰能耐?總一笑、浮云睚眥。獨去為傭學無賴。圯橋邊,有猿公,期我在。
一派明云薦爽,秋不住、碧空中響。如此江山徒莽蒼。伯符耶?寄奴耶?嗟已往。
十載羞廝養(yǎng),孤負煞、長頭大顙。思與騎奴游上黨。趁秋晴,蓮花,西岳掌。
詞作賞析
《南鄉(xiāng)子 · 江南雜詠六首》
天水淪漣①,穿籬一只撅頭船②。萬灶炊煙都不起。芒履③,落日撈蝦水田里。
雞狗騷然④,朝經北陌暮南阡⑤。印響西風猩作記⑥。如鬼,老
券排家驗鈐尾⑦。
注釋
①天水淪漣--水波蕩漾,與天相接。②撅(juē嗟)--翹起。③芒履--草鞋。④騷然--騷動不寧。⑤阡、陌--田野間的小路,南北向曰阡,東西向曰陌。⑥猩--紅色,指印戳的顏色。作記--在契據上蓋印章。⑦老券--管理債據的小吏。排家--挨門挨戶。鈐(qián前)--圖章。驗鈐尾--查驗契據底端的印記有無遺漏。
講解
農村題材的詞在詞史上不多見,直面農民之慘痛疾苦的就更少。然而在清初的陽羨詞派手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現實精神與歷史責任感使這一類型成為了他們著力抒述的重大主題。陳維崧作為該派宗主,自然首當其沖,《南鄉(xiāng)子·江南雜詠六首》即是其中一組力作。這里選的是組詞的第一首和第四首。前一首寫水災。在天水交接的浩茫中,一只小船穿過籬笆。這是詞人在蒼蒼澤國中給我們攝取的一個特寫鏡頭。尋找湮沒在水下的可憐的財物?或者尋找一點可以果腹的吃食?詞人不說,但一種蒼涼已透現紙端。由此展開去,豈僅這一只小船在孤寂地漂泊?千家萬戶其實都在饑寒交迫之中!他們只能穿著草鞋,迎著夕陽,撈幾顆蝦來作一家人的晚餐了。可是即便這樣蕭瑟的生涯,依然還不能躲開令人窒息的苛捐重稅。后一首開篇就是酷官暴吏的《下鄉(xiāng)圖》。所謂“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柳宗元《捕蛇者說》中這怵目驚心的一幕依舊不走樣地上演于每一寸土地!詞人不作評論,輕輕點染以“如鬼”二字,即已活畫出了暴吏們猙獰可憎的面目與民眾發(fā)自心底的極端憤懣之情,筆調冷峻之極。以詞特別是小令的形式抒寫類似杜甫《三吏》、《三別》的主題,是陳維崧的創(chuàng)新,足以見出他的真膽識、真精神。用筆則意不說破,鋒芒內斂,若綿里藏針。評論家多有為迦陵詞不能“沉郁”而感到遺憾的,此類作品可正其謬。
《點絳唇夜宿臨蟲洹
①晴髻離離②,太行山勢如蝌蚪③。稗花盈畝④,一寸霜皮厚⑤。趙魏燕韓⑥,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蟲淇冢黃葉中原走。
注釋
①臨蟲--在臨徹厴柚玫逆湔荊在今河北省永年縣西,為古時冀晉豫地區(qū)交通要道。②晴髻--比喻的說法,形容晴空之下,群峰起伏,有若發(fā)髻。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云:“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此用其意。離離--排列密集貌。③太行山--山名,蜿蜒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由臨蟲湮魈骺杉。④稗(bài敗)--即稗子,雜草名,形狀似稻。稗花--指稗子抽穗,遠望如花開。⑤霜皮--月光照著稗草,表面如霜般清冷。⑥趙魏燕韓--古國名,為戰(zhàn)國七雄之四國,位于今河北、河南、山西一帶。
講解
一般說來,小令由于篇幅短狹,很難寫得波瀾壯闊,騰躍激揚。陳維崧則以他出眾的才華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令詞中描繪出一般只能寓于長調的慷慨沉雄境界。這無疑是他對詞的發(fā)展作出的又一貢獻。本篇作于康熙七年(1668)十月。這年夏天,陳維崧由避禍八載的如皋冒襄家入京謀職,雖得到龔鼎孳等大僚的激賞,仍失意而歸,去河南商丘探望入贅的四弟陳宗石。初冬日,途經臨蟲渫端蓿在蒼茫夜色中俯仰今古,感慨萬端,故國之痛與身世之悲一并兜上心頭,因有此作。詞上片寫眼中景,開頭便連用兩個奇特的比喻:一是把巖巒靜矗之狀比作發(fā)髻,一是把山嶺躍動之勢比作蝌蚪。前者猶可,后者則氣魄特大,眼界特高,詞境頓時為之一振。此種句子非胸吞云夢者不能道,最能見出迦陵的獨異處。三四句寫近景,以盈畝的稗草暗示連年兵禍帶來的荒涼滅寂,為下文吊古之幽情伏筆。其“一寸厚”三字質感逼真,力透紙背。下片轉入抒情,激蕩的情思漩起。“趙魏燕韓”誠然是吊古,卻也未始不是一個“故明”的符號。就在不到三十年前,此地不還是血火交映,滿目瘡痍?而自己心懷黍離之悲,行役天涯,日暮途窮,此時心境又怎一個“愁”字了得?于是,悲風怒叫,黃葉飆飛中,一個詞人踽踽獨行、蒼涼悲憤的形象纖毫畢現。“悲風吼”三句凌厲之極,那吼聲里也正包涵著詞人的郁勃心音。
詞作風格
陳維崧工駢文及詞,嘗與朱彝尊合刊所作曰《朱陳村詞》,傳世有《湖海樓詩文詞全集》。(《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文苑》)其弟宗石序其詞集云:“方伯兄少時,值家門鼎盛,意氣橫逸,謝郎捉鼻,麈尾時揮,不無聲華裙屐之好,故其詞多作旖旎語。迨中更顛沛,饑驅四方;或驢背清霜,孤篷夜雨;或河梁送別,千里懷人;或酒旗歌板,須髯奮張;或月榭風廊,肝腸掩抑;一切詼諧狂嘯,細泣幽吟,無不寓之于詞。甚至里語巷談,一經點化,居然典雅,真有意到筆隨,春風物化之妙。蓋伯兄中年始學為詩馀,晚歲尤好不厭,或一日得數十首,或一韻至十馀闋,統(tǒng)計小令、中調、長調共得四百一十六調,共詞一千六百二十九闋。先是京少有《天藜閣迦陵詞刻》,猶屬未備,今乃盡付梓人。自唐、宋、元、明以來,從事倚聲者,未有如吾伯兄之富且工也。”近人朱孝臧題云:“迦陵韻,哀樂過人多。跋扈頗參青兕意,清揚恰稱紫云歌,不管秀師訶。”(《村語業(yè)》卷三)維崧詞具有創(chuàng)作天才,固宜其不為前人所囿矣。
陳維崧詞作的風格。自宋代以來,詞的風格分類不外乎兩種,即婉約與豪放。陳的詞是明顯屬于后一種的,這點無可非議。我們知道,宋代的豪放詞派主要以蘇軾和辛棄疾等人為主,雖然也有劉克莊、張元干、陳亮等,但成就遠遜此二人。如果加以留意的話,我們會發(fā)現,蘇東坡的豪放詞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曠達,而辛棄疾的詞則是雄深雅健,在刀光劍影中仍不失儒雅的氣度。陳維崧的詞不但延續(xù)了他二人的寫作格調,還增加了一種霸悍之氣,更加咄咄逼人。這種霸悍之氣主要表現在抒情的爆發(fā)力上。我們不妨在此與稼軒的詞風作一下比較。我們常說稼軒的詞“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多撫時感事之作,雄深雅健的詞風匹世無雙。這種詞風的構成,一種說法是來源于鄒祗謨所說的“他的詞是從南華、沖虛中得來”,即受老莊的影響更為深遠,這是辛氏的詞深的一大原因;另一種說法是劉熙載在《藝概》中論述蘇、辛詞時指出的“瀟灑卓犖,悉出于溫柔敦厚”,就是說受到了儒家詩教的滲透。另外,稼軒所處的時代,他本人的閱歷、學識、身份、個人稟賦等也決定了他的詞風。那么為什么陳維崧的詞風與稼軒有那么大的差異呢。前面已經講過了,陳維崧經歷了歷史的巨大動蕩,這對他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古代儒家曾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事原則,但滄海桑田的變化淡化了陳維崧的老莊思想,心理的重創(chuàng)和身世的磨難,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沖刷了他溫柔敦厚的觀念,他的悲愴心緒,他的無可排解的憤悶化作了“i然嘯空”之音。壓抑的情懷在詞中得以激射出來,因而使他的詞中有一種獨異的霸悍之氣和巨大的沖擊力。這霸悍二字,應當這樣理解,從藝術風格的概念來說,是骨力勁挺,氣勢渾茫磅礴,神思飛揚騰躍,情致酣暢淋漓。這種氣勢,一是他在詞的寫作藝術上達到了自由超越的程度,以往的觀念難以再作束縛;另一方面,又由于他精通歷史,有史才,同時將歌行和賦等筆法充分運用到了他的詞中,縱橫議論,洞照古今的手法使他的詞在抒情的空間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寬。所以,主客觀等多方面的因素促使他的詞能夠另拓疆域,自辟門徑,發(fā)揮了蘇、辛的短處,成就了非凡的造詣。前面我們講了陳維崧的所處的時代、詞的歷史地位和他的藝術風格。下面,我想結合他的幾首詞來分析一下他的詞的藝術特點。
陳維崧是位比較全面的詞人,他不僅擅長寫長調,寫豪放一類的詞,而且也兼擅小令和慢詞,且藝術性都比較高。但如果從他才力展現的角度來看,長調則是最能體現他的才情和駕馭能力的。而且在長高調中,豪放類的詞居于主要地位,這就構成了他的詞的主要風格。要總結他的詞的特點的話,我想就我的看法而言,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他精于用典。這和他熟讀史事關系很大,他往往一首詞中參雜著十幾個典故,如果不熟悉這些典故的話,就很難理解詞中所含的深意。我在此舉一首詞為例。陳維崧曾寫過一組汴京懷古的詞,調子用的是滿江紅,共十首。這十首詞,結合地理、歷史、人物等,用了大量的典故。其中第四首寫的是“吹臺”,全詞如下:
太息韶華,想繁吹、憑空千尺。其中貯、邯鄲歌舞,燕齊技擊。宮女也行神峽雨,詞人會賦名園雪。羨天家,愛弟本輕華,通賓客。梁獄具,宮車出;漢詔下,高臺坼。嘆山川依舊,綺羅非昔。世事幾番飛鐵鳳,人生轉眼悲銅狄。著青衫,半醉落霜雕,弓弦砉。
這首詞寫的是漢梁孝王一系列豪華的生活場面,感嘆世事變遷,人生易老,無以為懷,其中寓含理趣。這些我們都先不說,只說用典。首先,吹臺是什么?吹臺又名繁臺,是梁孝王修的,后來有個姓繁的人居住其側,所以后人又稱作繁臺。現在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邯鄲歌舞這句中,邯鄲是戰(zhàn)國時趙國的都城,古時趙女善歌舞,所以王維的詩中有“趙女彈箜篌,復能邯鄲舞”之句。燕齊技擊,技擊是一種用于搏斗的武術,《荀子.議兵》中說,齊王隆技擊,就是說齊人好以武力斬敵人也。神峽,說的就是巫山神女,宋玉的《高唐賦》中有朝為行云,暮為行雨的典故,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解釋了。名園,是指梁孝王所筑的兔園,后人稱為梁苑或梁園。賦雪也有典故。《文選》中謝靈運的《雪賦》中說: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嘉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為寡人賦之”。天家,是帝王的代稱,這里說的是漢景帝。愛弟: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同母弟弟。輕華,是指年輕而有才華。通賓客,就是好賓客的意思。這里也有典故。《史記、梁孝王世家》中說:招延四方豪杰,自山東游說之士,莫不畢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皆游梁。這是上片的用典。
下片的梁獄具,說的是一段歷史。歷史上說,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同母弟弟,因為有功,得到天子賜的旌旗,他可以自由出入王宮。梁孝王非常寵信羊勝公孫詭。栗太子廢了的時侯,太后就想立梁王為太子,但是被袁盎等人給諫止了。梁王因此十分恨袁盎,就和羊勝、公孫詭等人密謀,暗地里派人刺殺了袁盎和他的十幾個議臣。由此漢景帝對梁王產生的懷疑,后來經過調查,證實果然是梁王所為,就派田叔去抓捕羊勝和公孫詭,羊勝與公孫詭得知消息后自殺。這時太后因為梁王的事整日憂心忡忡,寢食不安,日夜哭泣不止。漢景帝也感到不安了。于是梁孝王上書請罪,太后和景帝非常高興,敕免了梁王。但是從此以后卻疏遠了梁王。漢詔下,說的是梁王死了以后,漢景帝下詔書,將梁王的屬地分為五國。鐵鳳,說的是世間的事就像鐵鳳凰那樣飛逝了。鐵鳳出自《西京賦》:宮闕上作鐵鳳凰,令張雙翼,舉頭敷尾。是指在宮闕上的裝飾物。銅狄,是指銅人,這個典一般讀史的人都了解。唐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中提到過,神明臺,是漢武帝所造,上面有承露盤,有銅仙人伸出手掌捧銅盤玉杯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個人成就
(一)詞方面
陳維崧的詞,數量很多。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多首。風格豪邁奔放,接近宋代的蘇、辛派。蔣景祁《陳檢討詞鈔序》說:"讀先生之詞者,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艷□,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醞釀而后出。"雖嫌夸張,但陳維崧以豪放為主,兼有 *** 嫻雅之作,是為事實。更難得的是陳維崧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湖海樓詞》最為可貴的,是能注意反映社會現實,如〔賀新郎〕《纖夫詞》,寫清兵征發(fā)10萬民夫替戰(zhàn)船拉纖,"列郡風馳雨驟",使得"閭左騷然雞狗",還寫到一民夫與"草間病婦"的"臨歧訣絕",情狀凄慘。〔南鄉(xiāng)子〕《江南雜詠》揭露官府對勞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惡:"戶派門攤",使賣屋納稅的農民"獨宿牛車滴秋雨",而官吏的兇惡卻"如鬼"。此外多寫自己的懷才不遇及國家興亡之感,如〔點絳唇〕《夜宿臨□驛》、〔醉落魄〕《詠鷹》、〔夜游宮〕《秋懷四首》、〔夏初臨〕《本意》、〔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等,傷時感物,豪放蒼涼。〔沁園春〕《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同云臣、南耕、京少賦》詞,則把歷史故實、眼前新事、畫面景色,作者胸臆全都攝納詞中,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為:"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這說明陳維崧能將不同風格冶于一爐,而能抒寫自如。此外,〔念奴嬌〕《讀屈翁山詩有作》,雄奇壯闊,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來,口語入詞;也顯示出他能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的特點。〔望江南〕、〔南鄉(xiāng)子〕等組詞,以清新筆調,寫江南、河南的風光和社會生活;〔蝶戀花〕《六月詞》寫農民入城的情態(tài);〔賀新郎〕《贈蘇□生》寫藝人的遭遇,這些詞又顯示出陳維崧詞題材廣闊的特點。陳維崧詞的缺點是有時傾瀉過甚,一發(fā)無余,便缺余蘊。稍嫌輕率。
(二)詩方面
陳維崧亦能詩,但成就不如其詞與駢體文。他的駢體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毛先舒為其作序,評為:"具龍?zhí)⑴P之奇","得歌行頓挫之致";毛際可作序,評為"言情則歌泣忽生,敘事則本末皆見。至于路盡思窮,忽開一境,如鑿山,如墜壑……"。《與芝麓先生書》、《余鴻客金陵詠古詩序》、《蒼梧詞序》等,都寫得跌宕悱惻,有很強的感染力。著作有《湖海樓詩文詞全集》54卷,其中詞占30卷。
名家集評
蔣景祁《陳檢討詞鈔序》
讀先生之詞,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蓋既具什伯眾人之才,而又篤志好古,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艷m,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醞釀而后出,以故履其閾,賞心洞目,接應不暇;探其奧,乃不覺晦明風雨之真移我情;噫其至矣!
譚獻《篋中詞》二
錫鬯、其年出,而本朝詞派始成。顧朱傷于碎,陳厭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漸變。錫鬯情深,其年筆重,固后人所難到。嘉慶以前,為二家牢籠者十居七八。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
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后人每好揚朱而抑陳,以為竹獨得南宋真脈。嗚呼!彼豈真知有南宋哉?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跡,填詞之富,古今無兩。只是一發(fā)無馀,不及稼軒之渾厚沉郁。然在或初諸老中,不得不推為大手筆。迦陵詞沉雄后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若能加以渾厚沉郁,便可突過蘇、辛,獨步千古,惜哉!蹈揚湖海,一發(fā)無馀,是其年短處;然其長處亦在此。蓋偏至之詣,至于絕后空前,亦令人望而卻走,其年亦人杰矣哉!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
陳維崧和徐紫云有一段怎樣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陳維崧幼年很有才名,十七歲便拔得童子試第一名。明亡后,陳維崧才20歲。入清后雖補為諸生,但長期未曾得到官職,身世飄零,游食四方,后同弟弟陳宗石居住在其弟入贅的商丘侯方域家...
“寒山幾堵”的出處是哪里
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作者簡介(陳維崧)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
陳維崧的意思陳維崧的意思是什么
陳維崧的詞語解釋是:(1625-1682)清代文學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編修《明史》。詞作風格豪放。又善詩和駢文。有《湖海樓詩集》、《湖海樓文集》、《迦陵詞》。陳維崧的詞語解釋是:(1625-1682)清代文學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
陽羨派是什么派別
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陳維崧(1625一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jié)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yōu)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后,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簡介 陽羨派是清初派,主要活動在順治...
江左名家---幾首非主流古詩詞
吳偉業(yè):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大云道人,為婁東詩派開創(chuàng)者。已過才追問 相看是故人。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剖卻心肝今擲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節(jié)。錢謙益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陽羨派”領袖:陳維崧 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派領袖。與...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jié)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yōu)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后,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此派創(chuàng)始人...
《賀新郎·陳維崧》原文與賞析
陳維崧尊蘇辛,為陽羨(宜興古稱)派首領,他的《湖海樓詞》,收作品一千六百余首,他用過的詩調有四百多個。詞作數量之多,用調之廣,在清代詞壇都是首屈一指的。陳維崧詞風雄渾蒼涼,舒卷自如,壯柔并妙,長短俱佳。雄渾蒼涼的主導風格之外,還能寫婉麗嫻雅之作,如出另一人之手筆;他不僅能用...
名詞解釋陽羨詞派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此派創(chuàng)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人物簡介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
清詞三大家是哪三位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或被稱為“康熙詞壇三鼎足”,由于后代學者多認為康熙詞壇為清代詞壇最盛期,因此也常將“康熙詞壇三鼎足”稱為“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詞還與項廷紀、蔣春霖二人的詞被譚獻并稱為“清代三大詞人之詞”。納蘭性德個人簡介: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明珠...
清詞康熙三鼎足
陳維崧、朱彝尊和厲鶚,分別代表了康熙年間清詞的陽羨派、浙西派和“浙派”三大詞派。其中,陳維崧是江蘇宜興人,其所創(chuàng)“陽羨派”詞風豪邁、才華橫溢,與蘇軾、辛棄疾風格相似。陳維崧詞作數量龐大,題材廣泛,尤其擅長描寫人民的具體苦難事件,如“纖夫詞”、“六月詞”,其作品既有深情,又有對社會現實...
相關評說:
歙縣冷作: ______ 在明末清初詩壇上,錢謙益是影響最大的詩人.他的詩歌主張是在重“性情”的同時也重“學問”,具有向宋詩回復的意味.但清前期成就最高的詩人,應推吳偉業(yè)和王士禛.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取向,可以說是公安、七子兩派的融合,這實際是晚...
歙縣冷作: ______ 清初三大詞家(應該也就是你說的三大才子):朱彝尊、陳維崧和納蘭性德 至于這個清末三大才子,實在是不知道...
歙縣冷作: ______ 踢毽子是我國民間的一項體育游戲,被人們譽為“生命的蝴蝶”.在古代,它是所謂... 身著短衣,她們踢著,笑著,常常日落不歸. 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作了一闋《沁園春...
歙縣冷作: ______ 1,樂府,中國古代民歌音樂.樂府是古代時的音樂行政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chuàng)作音樂、進行演唱...
歙縣冷作: ______ 文學流派或團體的歸類. 1、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學派化人物有:韓非子. 5、屈宋:指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宋玉. 6、揚馬:指西漢揚雄、馬司...
歙縣冷作: ______ 小李杜的詩歌寫的也不錯,尤其是杜牧,還有溫庭筠的詞寫得也很婉約.唐代詩歌中李賀的詩寫得也很好,還有唐代中期的王維的詩歌寫的也不錯. 李璟,李煜的父親,他們二人的合集《二主詞》 晏殊,晏幾道父子的詞作寫的也不錯,還有歐陽修的詞寫得也很好,歐陽修的詞作合集《醉翁琴趣》. 北宋末年周邦彥的詞作是婉約詞的代表,注重曲律. 南宋張炎的詞還有吳文英也很好. 清代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詞作家陳維崧,陽羨詞派的代表人物.浙西詞派的厲鄂,常州詞派的周濟.
歙縣冷作: ______ 朱彝尊(1629~1709) 清代詞人、學者.字錫鬯,號竹垞,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科博學鴻詞,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試.后因...
歙縣冷作: ______ 滿族在古時稱肅慎、勿吉、?鞨、女真.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黑龍江省、吉林省、... 到了明末清初,女真建州部努爾哈赤崛起,建立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于1599...
歙縣冷作: ______[答案] 清詞有別于宋詞的一點是清代詞人之主盟壇者或以詞著稱者,頗多是學人.王夫之是清學開山的顧、黃、王三大宗師之一;... 此派形成于明末崇偵年代,活動延及清順治朝,余輝遠藹及康熙年代. 二、陽羨派:這派的領袖是宜興陳維崧,形成于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