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翃原文
野史逸聞
唐朝,韓翃年輕時很有才華,很有名氣。侯希逸鎮(zhèn)守青淄時,韓翃在他手下當從事。后來被罷官,在家閑居十年。李勉去鎮(zhèn)守夷門時,被啟用為幕僚,當時韓翃已經到了晚年,和他一起任職的都是些年輕人,對他不了解,看不起他寫的詩。韓翃很不得意,多稱病在家。唯有一個職務不高的韋巡官,他也是一個知名人士,和韓翃相處的很好。一天半夜時,韋巡官扣門聲很急,韓翃出來見他,他祝賀說:"你升任駕部郎中了,讓你主持制誥(起于皇帝所下文告和命令)。"韓翃很吃驚說:"不可能有這種事,一定是錯了。"韋巡官坐下后說,皇帝的文告、命令,缺少起草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皇帝沒批。又請示,德宗批示:用韓翃。當時還有一個同韓翃同名同姓的人,任江淮刺史。又把他兩人上報皇帝,皇帝批示說:"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就用寫這首詩的韓翃。韋巡官又祝賀說:"這不是你寫的詩嗎?"韓翃說是。他才知道沒有錯。天亮時,李勉和同僚們都來祝賀。這時正是唐德宗建中初年。人物生平
韓(hán)翃( hóng)(生卒年不詳)登天寶十三載進士第,官至駕部郎中、中書舍人。
在大歷十才子里,韓翃和李益也許是最著名的兩個。這并非是由于他們的文學造詣,而因為他倆都是傳奇里的有名角色。見《太平廣記》卷肆捌伍許堯佐《柳氏傳》。
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詩多寫送別唱和題材,如《韓君平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韓翃詩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贈別或者唱和吟詠的詩歌。這類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詩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沒有像他的詩集里那么大。韓翃善于輕巧而具體地預祝旅途順利,說得古代舟車仿佛具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速度。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繼辟幕府。建中初,以詩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賞識,被授予駕部郎中、知制誥等官爵,最后官至中書舍人。韓翃與錢起、盧綸等人號稱大歷十才子。他作詩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野珍之。
唐朝天寶年間,詩人韓翃(一作翊)羈滯長安,與李生相友善。李之愛姬柳氏,;艷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翃之才,甚屬意焉。李生遂慷慨將柳氏贈翃,并解囊資助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歸昌黎省親,暫將柳留長安。適逢安史之亂,兩京淪陷。為避兵禍,柳剪發(fā)毀形,寄居法靈寺。時翃已被淄州節(jié)度使侯希逸辟為書記。及肅宗收復長安,翃便遣使密訪柳,攜去一囊碎金并寫了這首《章臺柳》贈之。柳捧金嗚咽,答贈了這首《楊柳枝》。但不久柳又遭番將沙咤利劫以歸第,寵之專房。及翃隨希逸入覲京師乃知其事,肅宗乃下詔斷柳歸翃 ,夫妻終得破鏡重圓。(事載孟棨《本事詩· 情感一》及《太平廣記·柳氏傳》)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韓翃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柳氏 《吳中先賢譜》 蘇 文 編繪
這一段,仍是天寶年間舊事了,韓翃羈滯長安,與李王孫交好。歌宴之間李王孫的愛姬柳氏看中的韓翃,韓翃大概也看中了她,因為這個柳氏也不是一般的女子,雖無張紅拂的眼力可以看中身在風塵中的李靖,慷慨與之私奔,倒也不差,首先要容貌不差,據(jù)孟棨《本事詩· 情感一》及《太平廣記·柳氏傳》) 稱:“艷絕一時。”這個“一時”贊得就很重了,起碼是幾年間,可見柳氏容色甚是可觀。其次是才情趣味不差,“喜談謔,善謳詠”,可見是個能說會道,還能來幾句詩的解語花。
柳氏為人歌姬卻不是妾室。“姬”和“妓”就像“倡”和“娼”一樣有根本的區(qū)別。基本上可以看做兩種職業(yè),兩種社會人員。古代達觀貴人多養(yǎng)家姬,并以姬容色美好,舉止有禮為喜,交往之時,這就是顯示自己門第修養(yǎng)的方法之一。簡單來說,姬好比家里名貴的器物擺設,可以與客人拿來品評觀賞。妓就不同,白居易蓄姬,卻不是蓄妓,沒有人會在家里養(yǎng) *** ,而 *** 一旦被人收納,就叫做“從良”了,不能說是“妓”。
或許柳氏也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認識了韓翃,他和他推杯換盞,她出來歌舞助興。酒宴是催情的重要場合,三杯兩盞下肚,無情的也能逢場作戲一把,有情的就更是錦上添花。柳氏縱然比不得紅拂膽大,卻也是個膽子不小的,眼見得才子當前,情難自禁。眉目之間,公然對別的男人動情,顯然動靜還不小,被李王孫看出來。
李王孫也是個豪俠似的男子,寬宏大量,不以柳氏“移情”為忤。反而對兩人都很負責,回頭問清韓翃對柳氏也有意思,開元盛世的尾聲,似春光返照之時。人行事性情還是有著盛世的開朗疏豪,李生不但將柳氏贈于韓翃,更慷慨解囊拿出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由此可更以斷定柳氏絕非李生的妾室,甚至跟他沒有一點實質關系。如果柳氏為人小星,即便柳氏眼波欲橫,韓翃為了名聲也要退避三舍,彼時他正是要入闈的士子,不會傻到因一時愛戀壞了名聲。
兩人成婚后的第二年,韓翃新科及第,按禮要回老家省親,他就回昌黎省親,將柳氏留在長安,一開始看上去,柳氏是屬于那種好命的,遇到個開明大方的男主人,又得了個一個風流俊逸少年有成的才子做老公。不料安史之亂起,兩京淪陷。這一番兵連禍劫,身歷其中的詩人們無不痛苦不堪,老杜的《三吏》、《三別》只是擷取了戰(zhàn)亂當中小小事件就足以讓人哀嘆不止,可見黎民受苦之深。
被留在長安的柳氏呢,雖然她在后來的詩文中絲毫沒有提及到自己的辛苦憂懼,但一個柔弱的女子碰上戰(zhàn)亂,說怎樣擔驚受怕都是不為過的,可以依靠的人不在身邊,身邊又兵荒馬亂時時有人死去……說實在的,我很佩服這個女子,在危難時刻,她不像她的外貌那樣嬌嫩柔弱,而更像空谷幽蘭,如何寂寞艱難抓住生機堅持不放棄。她很冷靜地剪去長發(fā),穿上緇衣,寄居法靈寺。那種開放,已不是當年在席宴之間的灼然盛開。而是靜靜地,積聚養(yǎng)分,如曇花那般連根莖里都汁液飽滿的等待。誠然。但她的幸免于難,確有天意的成分在,如果當時突然來一伙賊兵洗劫了寺院,一陣切菜瓜似的砍翻在地,她就是再謹言慎行也沒用。
戰(zhàn)亂中,韓翃流落青州成為節(jié)度使侯希逸的幕府書記,與柳氏天各一方。我在想上蒼是有旨意降臨的。冥冥中,它讓很多人失散了。冥冥中它又在牽引著很多人的相聚。人與人之間的相見,就像山和山,水和水之間。很可能蜿蜒就至,也可能終生不至。
等到唐肅宗收復長安,韓翃便遣人到長安四處密訪柳氏,并給她送去一囊碎金和一首《章臺柳》: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章臺柳”三字后人用濫,仿佛只要提筆眼角眉梢就會浮現(xiàn)心領神會曖昧不清的笑容。其實它自韓翃筆下萌生之初還是一身純凈,只是一個男人對妻子的思念而已,只是用來暗喻身在長安的柳氏。而“章臺”亦不是娼家聚居之所,它本是戰(zhàn)國時所建宮殿,以宮內有章臺而得名。秦王曾在此宮接見藺相如,相如獻和氏璧,壯烈之態(tài),千秋仍鮮亮,與淫穢放蕩沒有一點關系。章臺下有街名章臺街,舊時常常用來代指長安。而后來,漸漸竟演變成了花街柳巷的代名詞。
柳氏捧詩嗚咽,深明男人對自己的愛意和懷疑試探。他既擔心她的生死安危,又擔心她紅顏凋零不堪相看,更恐值此兵荒馬亂之秋,她己為他人所劫奪占有。他的心腸九曲她都看的明白。愛,是不斷懷疑,不斷肯定的過程。肯定了韓翃對自己仍有愛意牽念的柳氏心潮起伏,再難像以前那樣心如止水地待在寺廟里渡過余生。她開始蓄發(fā)等待和韓翃的團聚,但不久即遭番將沙咤利劫持。這次他是真真實實為人小星寵之專房。如果不遇見。如果韓翃不隨侯希逸入覲京師,那么,長安的街市上就不會有那么凄涼的重逢和再見。
他在長安的街市上心意闌珊地行走,這曾經繁盛的城市如受傷過重的動物,奄奄一息,靜默的舔著自己的傷口。到處離亂蕭條,劫后余生的氣息過于強烈讓人絕望窒息。他的柳氏就在這樣的失落里坐著馬車輕輕過來。
清風吹動了她車上的簾幔,他們互相得以望見。一別經年,恍若兩生。那一瞬韓翃張口結舌失落到無語,如果柳氏流離市井落魄不堪,也許他只有心疼而不會失落。但是他看見華衣美服的柳氏消瘦失意的樣子,見她離了自己活的也不差。他會想到我的女人落在了別人的手里,這個人他的權勢地位不下于我,可是,我的女人她不快樂。我看出她的不快樂了。——他要證明這個女人仍是需要自己的。
柳氏也看見了他,她于是狠狠地落淚,心里怨恨著造化弄人。擦身而過的瞬間,她給他丟下一個裝了口脂的小金盒,包著金盒的錦帕上寫有給他的答贈詩《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在觀望同一件事的角度和用心上,男人和女人迥然不同。韓翃的《章臺柳》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他對她相思不忘又疑竇叢生。而柳氏答詞自比為“楊柳枝”詞意凄涼,她對他一樣情深意濃念念不忘,卻無半點懷疑拷問韓翃的意思,她只是在痛悔,還深深自棄。自己失身藩將,哭泣著告白。此身已適他人。芳華已謝,縱使君來已不堪折了,仿佛,這一切是她的過錯。
《楊柳枝》本漢樂府中橫吹曲辭,作《折楊柳》.至隋始為宮詞.后因白居易之妓樊素善唱《楊柳枝》,時人遂以曲名之,皆為七言四句,與柳氏的《楊柳枝》并非同調.此二首詞純以起句為題,因句法,格律基本相同,故清人萬樹編《詞律》將兩詞歸入同一調《章臺柳》之下。韓翃得詩后心意彷徨,手捧香脂痛苦不堪又一籌莫展。他那時還不是皇帝身邊的機要秘書,不是紅人。未敢輕易得罪藩將,后來得到有俠義心腸的人幫助,對肅宗稟明此事。這一場官司打到皇帝駕前才有個了結,肅宗下詔斷柳氏歸韓翃,離散多年的兩人終于破鏡重圓。
相信柳氏回到韓翃身邊會得到善待。這個男人他的詩里透出嫵媚的氣息,不是那種強悍霸道斤斤計較的男人。唐朝也不像以后那么死講貞節(jié)觀念。前面說了,后來韓翃的仕途也不錯,肅宗朝沒有什么大作為,德宗朝卻頗受恩寵。至于柳氏是妻是妾都不用計較這點名分了,盡管我一直忍不住在琢磨這個。
韓翃的詩文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代·韓翃《寒食》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唐詩三百首 , 寒食節(jié) , 典故 , 諷刺早教古詩100首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唐代·韓翃《宿石邑山中》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一)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二)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三)——唐代·韓翃《章臺柳·寄柳氏》
章臺柳·寄柳氏
唐代 : 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古代愛情詩章臺柳楊柳枝原文及賞析
李生遂慷慨將柳氏贈翃,并解囊資助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歸昌黎省親,暫將柳留長安。適逢安史之亂,兩京淪陷。為避兵禍,柳剪發(fā)毀形,寄居法靈寺。時翃已被淄州節(jié)度使侯希逸辟為書記。及肅宗收復長安,翃便遣使密訪柳,攜去一囊碎金并寫了這首《章臺柳》贈之。柳捧金嗚咽,答贈了這首...
新唐書崔寧傳原文及翻譯
時朔方掌書記康湛為盩厔尉,翃逼湛詐作寧遺泚書獻之,杞遂奏:寧初無效順心,向聞與賊盟署中書令,今果后至,復得所與賊書,反狀明甚。若兇渠外逼,奸臣內謀,則大事去矣。”因俯伏歔欷曰:“臣備位宰相,危不能持,顛不能扶,罪當死。帝命左右扶起之,乃召寧至朝堂,云使宣慰江淮。俄...
求語文功底好的好心人寫一篇文言文。 要求是初中或小學的一篇文章翻譯...
血漂牛.明教大怒,要伯叔,呼姐妹,眾倍而倍,翃翃來圍戰(zhàn)裳.誻誻然噪,罵之以何事師,安得術.裳對曰,無之,勿信,俱前擊,御之,即殺數(shù)人.雖然,裳自且創(chuàng),逃亡.明教恨無所施怒,乃盡滅其族.裳匿名荒地,銜恨反思,將以報.久之,乃得攻御之術,尋仇讎,然得知而皆死矣.裳覢恍惚...
宋祁落花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
“章臺人去骨遺香”,以比擬手法盛贊落花之芳菲節(jié)操。“章臺人”指唐詩人韓翃之妾柳氏。其人極美而有卓識,對韓之愛忠貞不渝,翃贈其詩,喻之為“章臺柳”,后世遂以“章臺柳”喻美女(或喻妓女)。此句意為,柳氏雖亡,卻萬古留芳。以此比喻花雖委地,但芳香品質永存人間。極贊落花的品格。尾聯(lián)...
什么是“章臺柳”
出自《寄柳氏》,是唐代詩人韓翃創(chuàng)作并寄贈給愛妾柳氏的詩作(一說為詞,詞牌為“章臺柳”)。此作以柳枝喻人,借詠柳訴情,運用了雙關手法,表面上句句說垂柳,實際上處處寓柳氏,反映了亂世婦女命運之不幸與韓柳二人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中悲離的一面,表達了作者對柳氏的深深眷念之情。原文如下:...
古代愛情詩木蘭花原文及賞析
《本事詩》也載有柳氏“每以暇日隙壁窺韓(翃)所居“之事。小蓮當日或許有過這么一段情事,她主動地去偷眼相覷,正表現(xiàn)她不受拘束的“狂”態(tài)。本詞上片寫今宵幽會的歡娛,下片追憶當時初見的情景,而以一“狂”字貫穿始終,小蓮的風韻與小晏的鐘情都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詞旨風流艷麗,仍無褻媟之失,這...
描寫沙漠的古詩整首
原文: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出自: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翻譯: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殘花敗柳”是什么意思?
2、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3、唐朝天寶年間,詩人韓翃(一作翊)羈滯長安,與李生相友善。李之愛姬柳氏,"艷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翃之才,甚屬意焉。李生遂慷慨將柳氏贈翃,并解囊資助三十萬玉...
古詩寒食的翻譯
特意賜予他“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于當時江淮刺史與韓翃同名,德宗特意親書此詩,并批道:“與此韓翃”。韓翃的《寒食》一詩,不僅受當時皇帝喜愛,一般朝士也口口相傳,珍愛有加。《唐音癸箋》里,還特意記錄“韓員外(翃)詩匠,意近于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這一盛況。
古詩寒食的翻譯?
特意賜予他“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于當時江淮刺史與韓翃同名,德宗特意親書此詩,并批道:“與此韓翃”。韓翃的《寒食》一詩,不僅受當時皇帝喜愛,一般朝士也口口相傳,珍愛有加。《唐音癸箋》里,還特意記錄“韓員外(翃)詩匠,意近于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這一盛況。
相關評說:
雙流縣加速: ______ 韓翃的讀音:hán hóng .原文:《宿石邑山中》韓翃 (唐)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作者簡介:1.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2. 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3. 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4. 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泛.5. 著有《韓君平詩集》.6. 詩詞賞析:1. 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見陜人家.2. 披衣朝易水,匹馬夕燕臺.
雙流縣加速: ______ 一、譯文: 我賞玩的是梁園的月亮,暢飲的是東京的美酒,觀賞的是洛陽的牡丹,攀折的是章臺的翠柳. 二、賞析: 著名的戲劇大師關漢卿同時也是著名的散曲作家.關漢卿的散曲現(xiàn)存套數(shù)12,小令35,其中散套【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雙流縣加速: ______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人韓翃用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來諷刺權貴. 寒食節(jié)普天下禁煙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 唯獨皇宮及權貴寵臣里閃出燭光,詩人諷刺帝王的特權和偏寵.
雙流縣加速: ______ 寒食這首詩的作者: 唐代 韓翃 【譯文】 暮春的長安城里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jié)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率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
雙流縣加速: ______ 是唐代詩人韓翃(hong,第二聲).《寒食》---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雙流縣加速: ______ 《章臺柳》: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它人手 章臺是當時妓女集中地,韓翃與妓女柳氏相好,但韓翃科舉一去多年,回來是柳氏已為人婦.韓便做下此詩. 《章臺柳》 宋(元)·無名氏作.見唐許堯佐《...
雙流縣加速: ______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文解釋】 春天的長安城中,熱鬧繁華,處處飛花,寒食節(jié)東風吹拂著御柳.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五侯的家中. 【詞語解釋...
雙流縣加速: ______ 寒食 / 寒食日即事_百度漢語 作者: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雙流縣加速: ______ 朱熹《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
雙流縣加速: ______[答案] 這是韓翃贈給孫潑的一首詩,孫潑作為一名將軍,受命到云中郡戍守,韓翃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前四句主要是夸獎孫潑的英武;中四句主要是寫軍中艱苦生活,并以此砥礪孫潑堅強意志;后四句是鼓勵孫潑戍守邊疆、建功立業(yè).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