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什么意思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出自《論語·里仁》。
《論語·里仁》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論語·里仁》翻譯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
孔子說:“如果立志于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ǖ玫剿筒粫ハ硎艿模回毟F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厭惡不仁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
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tuán)的人所犯錯誤性質(zhì)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dāng)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孔子說:“士有志于(學(xué)習(xí)和實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wù)摰赖摹!?/p>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
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孔子說:“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孔子說:“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么能實行禮呢?”
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xué)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xué)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學(xué)便問曾子:“這是什么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yīng)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孔子說:“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他們。(自己的意見表達(dá)了,)見父母心里不愿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并不違抗,替他們操勞而不怨恨。”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yuǎn)離家鄉(xiāng);如果不得已要出遠(yuǎn)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jì),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孔子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啊。”
孔子說:“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jǐn)慎,而行動要敏捷。”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子游說:“事奉君主太過煩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煩瑣,就會被疏遠(yuǎn)了。”
《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的意思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這是《論語·仁》中的名言,意為見到德行高尚的人要努力向他們看齊,見到德行不佳的人則要反省自身,從中吸取教訓(xùn)。「見賢思齊」強(qiáng)調(diào)榜樣的力量,如同一面鏡子,讓人看到自己的不足,激發(fā)自我提升的動力。孔子曾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這句話提醒我們,...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的意思是遇見有才能的人,要選擇他的長處向他學(xué)習(xí),遇見沒有德行的人,要學(xué)會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一、出處:《論語·里仁》二、創(chuàng)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創(chuàng)作年代:春秋 三、解析:賢:,賢者,有賢德、有才華的人。齊:與...看齊。焉...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詳細(xì)釋義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此語出自《論語·里仁》第17條,孔子所言。其中,“賢”字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有德行或才干之人,“焉”字于加之,表示肯定語氣,“內(nèi)”字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心,“思”字思考、心里想。“見賢思齊焉”意為,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希望和...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xué)習(xí)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xué)習(xí),也要與他的短處對比。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出處《論語·里仁》第25條注釋 賢:形容詞用作名詞,賢者,有賢德的人。齊:看齊。焉:于加之。內(nèi):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見賢思齊焉...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意思
1、子:孔子。2、曰:說。3、見:看見,見到。4、賢:德才兼?zhèn)涞娜恕?、思:想,考慮。6、齊:同等,相等。7、焉:語氣詞。8、不:沒有。9、而:連詞。10、內(nèi):內(nèi)心,心中。11、自:自己,自我。12、省:反省。13、也:語氣詞。1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的意思是:看到品德...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意思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yīng)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這句話出自戰(zhàn)國時期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論語》,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里仁篇》,包括26章,主要內(nèi)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guān)系問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yīng)該是這個意思。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出處】《論語·里仁》【大意】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提示】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后世儒家修身養(yǎng)德的座右銘。“...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什么意思
1、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xué)習(xí)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xué)習(xí),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2、原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薄墩撜Z·述而》3、譯文:幾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選取他們好的地方加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出處《論語·里仁》第25條 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后世儒家修身養(yǎng)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qū)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nèi)...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看齊。焉:于加之。內(nèi):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見賢思齊焉:見到有才華的人就向他學(xué)習(xí),希望和他看齊。這句話指明了兩條修身路:“思齊”之路和“自省”之路。一正一反,辯證統(tǒng)一,內(nèi)容方法明確,既向正面的賢者榜樣學(xué)習(xí)看齊,也注意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不重蹈他人覆轍。
相關(guān)評說: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答案]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則句話就是見到別人的好處要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地方要內(nèi)心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相似的毛病.我一直以為自己很理解這句話,也是自己的座右銘,就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粯?生活中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很多,但是這句話我...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則句話就是見到別人的好處要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地方要內(nèi)心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相似的毛病.我一直以為自己很理解這句話,也是自己的座右銘,就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粯?生活中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很多,但是這句話我自己感覺是有些自私的,見賢思齊固然好,但是見到不賢的人怎么辦?難道只是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相似的缺點,那那個人怎么辦?別人還好,但是生活中我們大多數(shù)都是在跟朋友打交道,也最能發(fā)現(xiàn)朋友的缺點,見到朋友之不賢,難道只是自己心里清楚自己不那樣就得了?我感覺還是要充分體會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句話的意思吧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 見到比我賢德的人,我要向他學(xué)習(xí),見到不如我的人,我要反省自己,有沒有他 那樣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答案] 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yīng)該是這個意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答案] 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yīng)該是這個意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 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yīng)該是這個意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 【提示】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后世儒家修身養(yǎng)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qū)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xué)會吸取教訓(xùn),不斷跟別人墮落下去.孟子的母親因為怕孟子受到壞鄰居的影響,連搬了三次家;杜甫寫詩自我夸耀“李邕求識面,王翰愿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 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yīng)該是這個意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出處】《論語·里仁》 【大...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出處】《論語·里仁》第17條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自己內(nèi)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行為.” 【提示】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后世儒家修身養(yǎng)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qū)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xué)會吸取教訓(xùn),不斷跟別人墮落下去.孟子的母親因為怕孟子受到壞鄰居的影響,連搬了三次家;杜甫寫詩自我夸耀“李邕求識面,王翰愿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有德行的想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就內(nèi)心省察." “見賢思齊"和“賢賢易色"是一個道理,看到比自己有成就的人,就去學(xué)習(xí),看到失敗者,就總結(jié)他們失敗的經(jīng)驗.
電白縣導(dǎo)程: ______ 見到比我賢德的人,我要向他學(xué)習(xí),見到不如我的人,我要反省自己,有沒有他 那樣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