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yuǎn)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成語故事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故事 篇1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承包了一塊土地,他在那塊土地上撒了許多農(nóng)作物的種子,他想著這些農(nóng)作物成熟后,自己不僅可以吃剩下的,還可以拿去賣了,于是每天都勤勞的耕作。
果然,這個人的努力并沒有白費(fèi),田地里的苗開始長高了,他看到后便更加勤奮的勞動了,每天天還不亮就出門了,直到天完全黑了,也沒有回來,在妻子和兒子還以為這個人出什么事了呢?于是,這個農(nóng)民的妻子和兒子邊滿大街的尋找這個人,沒想到他竟然在農(nóng)田里認(rèn)認(rèn)真真地勞動。
第二天早晨,這農(nóng)民又和以前一樣出發(fā)勞動了,可是他在想到底有沒有讓農(nóng)作物快速生長的方法呢?這不,他就想到了。
傍晚,這個農(nóng)民回家時對他妻子和兒子說:“你們都聽好了,從此以后我種的菜不一會兒就可以成熟了。”
他的兒子還以為他的爸爸又在說什么瘋話了,急忙跑向田中,發(fā)現(xiàn)苗都被拔出了一大截,到明天就會全死光的。
這個農(nóng)民聽了兒子的話后,從此老老實實的種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成語故事 篇2
漢獻(xiàn)帝時,曹操獨(dú)攬朝政大權(quán),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次,曹操率領(lǐng)大軍南征劉備、孫權(quán),孔融(孔子后代)反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便在背地里發(fā)了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與孔融不睦,得知這個情況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報告,并挑撥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禰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聽,大怒,當(dāng)即下令將孔融全家抓起來一并處死。
孔融被捕時,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個個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在那兒玩琢釘?shù)挠螒颍瑳]有一點(diǎn)惶恐的樣子。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們趕快逃跑。孔融也對執(zhí)行逮捕任務(wù)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懇求有什么用?”結(jié)果,兩個孩子從容不迫地和父親一起被抓去處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成語故事 篇3
戰(zhàn)國時期,楚頃襄王有一位大臣叫莊辛。
那時,楚國早已失去霸主之風(fēng)。國君頃襄王整日不理財政,終日只顧享樂,把朝廷之事都交給寵臣處理,朝中的良臣看出楚國必亡就都四處逃難。此時,朝廷僅在的良臣大夫莊辛心里十分著急,于是便規(guī)勸頃襄王。頃襄王非但不聽,還把莊辛在朝廷的官職給撤了,莊辛只好隱居起來。
后來,秦國攻打楚國,楚國敗,此時秦國想講和,頃襄王認(rèn)為可信就同意了。可是頃襄王剛到秦國就被秦王抓了起來,秦國要楚國十二座城池做贖金,頃襄王因為害怕秦國而同意。頃襄王回到楚國后就立即遷都到城陽郡。與此同時楚國衰敗的勢頭非常猛,頃襄王無能為力。這時,他又想起了莊辛,于是趕快派人去找莊辛。
莊辛回朝后,頃襄王立刻向他請教治國的方法。莊辛給頃襄王講了一個故事:“衡山上有一個牧羊人,有一天晚上,一只狼從牧羊人沒有注意的羊圈的洞里偷了一只羊,牧羊人早上起來才發(fā)現(xiàn),于是立即把洞補(bǔ)好了。”講完后莊辛又總結(jié)說:“大王可以向這個牧民一樣,誰讓吃了虧,但是只要補(bǔ)好這個洞就能避免羊的丟失。”
楚國頃襄王聽了后又振作起來,開始管理朝政,雖然楚國沒有復(fù)興,但是頃襄王在位剩余的幾年,楚國確實好了很多。
成語故事 篇4
西漢時期,有個叫趙禹的人,是太尉周亞夫的屬官司,一個偶然的機(jī)會,漢武帝劉徹看到了他寫的文章文筆犀利,寓意深刻,認(rèn)為在當(dāng)時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漢武帝大為賞識,便讓趙禹擔(dān)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讓他同太中大夫張湯一同負(fù)責(zé)制定國家法律。為了用嚴(yán)密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辦事的官吏;他們根據(jù)漢武帝的旨意,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重新進(jìn)行了補(bǔ)充和修訂。
當(dāng)時許多官員都希望趙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條文修訂得有個回旋的余地,便紛紛請他和張湯一起作客赴宴,但趙禹從來不答謝回請。幾次以后,不少人說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jīng)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制定“知罪不舉發(fā)”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律法,用來限制在職官吏,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nèi)裾f一下趙禹,不要把律法訂得大苛刻了。公卿們帶了重禮來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閑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修改律法的暗示,過了一會,公卿們見實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的人因此對他有什么看法嗎?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托,就是為了自己能獨(dú)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人的干擾。
成語故事 篇5
春秋時期,楚國將領(lǐng)公子圍受哥哥楚王之托,去鄭國訪問。鄭國非常弱小,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對楚國使者極力巴結(jié)。畢竟,有了楚國的保護(hù),別的強(qiáng)國就不敢任意欺凌鄭國了。鄭國的大夫公孫段為了國家利益,決定把女兒嫁給公子圍,表示兩國的友誼牢不可破。
公子圍對這門婚事一口應(yīng)承下來,其實他心中另有詭計。在迎親時,公子圍帶來了很多兵馬,想帶進(jìn)城去奪取鄭國的政權(quán)。沒想到鄭國大夫子產(chǎn)一下子就看透了公子圍的心機(jī),因此拒絕他進(jìn)入京城。
子產(chǎn)派子羽去對楚國的客人說:“本國的都城非常狹窄,無法容納公子那么多的隨從,如果一定要迎親,就請在城外舉行儀式吧!”
公子圍很生氣,就叫太宰伯州犁向子羽答復(fù)道:“哪有在野外舉行婚禮的先例呢?我們臨來之前已經(jīng)在祖廟里向祖先祭告過了,如果在城外娶親,豈不是對我們楚國進(jìn)行羞辱?這樣做也顯得鄭國太小氣了。況且不要忘了,我是楚國的令尹!假如我真的在野外結(jié)婚,回國后將被人瞧不起,再也沒有做令尹的資格了。所以貴國的安排恕我難以接受。”
子羽的臉色當(dāng)場就變了,他正顏厲色地說道:“不錯,我們鄭國是個小國。可是國家弱小并不是錯誤,如果依賴大國而不進(jìn)行防備,那才是錯誤。我們本想通過聯(lián)姻來讓楚國保護(hù)我們,可是楚國卻包藏禍心,來打鄭國的主意,我們又怎能不作一點(diǎn)兒防備!”
公子圍看到鄭國早有防備,自己實在討不到便宜,只好答應(yīng)不帶兵甲進(jìn)城,鄭國這才允許他進(jìn)城迎親。
這年的正月十五,公子圍進(jìn)入鄭國都城,與公孫段的女兒結(jié)婚,婚后馬上離開鄭國回去了。
成語故事 篇6
“程門立雪”,這一典故選自《宋史·楊時傳》。楊時是宋朝著名學(xué)者,著名哲學(xué)家和教育家。
楊時青少年時,學(xué)習(xí)不僅勤奮刻苦,而且虛心好學(xué)。他虛心求學(xué)的美德被人們傳為佳話。
宋朝有兩位著名的理學(xué)大師和教育家,即程穎和程頤弟兄倆,他們名震四海。楊時對這兩位理學(xué)大師非常崇敬。一次,他考取了進(jìn)士并被授予官職,但他沒有去上任,而是跑到河南領(lǐng)昌(現(xiàn)河南許昌縣)拜程預(yù)為師,虛心求教。幾年過去了,楊時學(xué)成回家,臨別時,對老師拜了又拜,依依不舍地走了。程穎望著他漸漸遠(yuǎn)去的背影,說道:“我的理學(xué)思想由他帶往南方去了!”
又過了4年,程穎去世了,楊時聽到噩耗,悲痛不已,在家中還設(shè)了靈位悼念他的老師。不久,他約自己的學(xué)友親自到洛陽去拜見程頤老先生。楊時這年已將近不惑之年了。
他們不辭辛苦,風(fēng)雨無阻地趕路。一天,天上飄著鵝毛大雪,他與學(xué)友游醉一起來到程府,聽家人說程老先生正坐著打磕睡呢。楊時和游醉不愿打擾老先生休息,便悄悄退到門外,在程府門外恭恭敬敬地站立靜候。
等到程頤醒來,門外的積雪已是一尺多深了,幾乎沒過他們的雙膝。
楊時虛心好學(xué),孜孜以求,終于學(xué)有所成。他歷任瀏陽、余杭等地知縣,還任過荊州教授等職。后來,官至右諫議大夫兼國子祭酒。到了南宋高宗時,他擔(dān)任過工部侍郎和龍圖閣直學(xué)士等要職。
在當(dāng)時,楊時拜師求學(xué)的精神被廣泛傳煩。后世,人們從這段故事中概括出“程門立雪”這一典故,用來強(qiáng)調(diào)尊師重道,虛心求學(xué)的精神。
成語故事 篇7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人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仆,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見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個須發(fā)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一定要留馬拯吃飯,可是廚房里的油和鹽正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dú)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
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后,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一只猛虎在叫人……馬拯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著,驚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變成一個須發(fā)皆白的老和尚。”不一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輕聲對馬拯說:“正是這個和尚。”
天色晚了,老和尚要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喜歡住在齋堂里。他們把門緊緊閂上,觀察著外面的動靜。半夜里,有只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用力頂住,門才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只吃人的老虎,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的一早,兩人說是后院一口井里傳出怪聲音,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dāng)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變成了老虎。兩人搬來大石頭,把它砸死了。兩人下山時迷了路,后來幸虧遇見一個獵人,就住在搭在樹上的窩棚里過夜。
半夜里,馬拯突然被樹下的人聲吵醒。他借著月光一看,竟有幾十個人,叫嚷著要替老虎報仇。獵人告訴他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里,還要為它痛哭、報仇!”
古代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變成倀鬼,還要為老虎效力。成語“為虎作倀”由此而來,現(xiàn)比喻為壞人做幫兇。
成語故事 篇8
孔子有個朋友,叫柳下季,是一位大賢。柳下季的弟弟跖是一個強(qiáng)盜,人們都管他叫做盜跖。一天,孔子去找盜跖,想勸他改邪歸正,像他的哥哥那樣,當(dāng)個受別人尊敬的人。
盜跖一見孔子,就氣不打一處來,對他說道:“你這個欺騙天下人的偽善之人!今天,你如果順從我的心意,我還可以饒你一命,否則的話,我就一刀宰了你,摘了你的心當(dāng)飯吃!”
孔子聽了,毫不害怕,說道:“憑你的才華,足可以成為一路諸侯,享受榮華富貴。可是你卻當(dāng)起了強(qiáng)盜。難道‘強(qiáng)盜’二字就那么好聽嗎?我勸你呀,還是不要舞刀弄槍、侵犯百姓了。”
盜跖覺得孔子的話不合他的心意,就說道:“你不要用功名利祿引誘我,我可不是愚昧的人!當(dāng)初堯、舜位居天子之位,可是如今他們的子孫連立錐之地都沒有。所以我對榮華富貴是不稀罕的。”
說著,他話鋒一轉(zhuǎn),繼續(xù)說道:“從黃帝以后,天下就爭斗不止,到處打仗。堯和舜當(dāng)了天子,就設(shè)立了百官。商湯起兵謀反,居然把他的君主流放到南巢,周武王起兵造反,更是逼得君主自焚而死。從此以后,社會上都憑借強(qiáng)大欺凌弱小,以多數(shù)欺負(fù)少數(shù)。所以從商湯、周武王開始,全是靠征伐殺戮而犯上作亂。
“到了現(xiàn)在,你卻把仁義之說傳授給眾人,欺騙各國君主,妄想靠這個牟取富貴。這樣看起來,天下的盜賊就數(shù)你最大了。天下人真是糊涂,為什么不叫你盜王,而偏要稱我為盜跖?”
孔子見話不投機(jī),只得回轉(zhuǎn)曲阜。回去后,他嘆口氣說:“我真是自己觸霉頭,閑著沒事,親身涉險。我這次不顧一切去摸老虎胡須,卻險些被老虎吃掉。”
成語故事 篇9
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與可,他是當(dāng)時畫竹子的高手。
文與可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fēng)下雨,或是天晴天陰,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里頭鉆來鉆去。三伏天氣,日頭像一團(tuán)火,烤得地面發(fā)燙。可是文與可照樣跑到竹林子對著太陽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陽光底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jié)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著汗,可是他連用手抹也沒抹一下,就跟沒事兒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陣狂風(fēng)。接著,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暴雨就要來臨。人們都紛紛往家跑。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里的文與可,急急忙忙抓過一頂草帽,往頭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剛走出大門,大雨就跟用臉盆潑水似地下開了。
文與可一心要看風(fēng)雨當(dāng)中的竹子,哪里還顧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氣喘吁吁地跑進(jìn)竹林,沒顧上抹一下流到臉上的雨水,就兩眼一眨不眨地觀察起竹子來了。只見竹子在風(fēng)雨的吹打下,彎腰點(diǎn)頭,搖來晃去。文與可細(xì)心地把竹子受風(fēng)雨吹打的姿態(tài)記在心頭。
由于文與可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xì)微的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么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么兩樣;在強(qiáng)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凈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
有個名叫晁補(bǔ)之的人,稱贊文與可說:文與可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成語故事 篇10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jié)度使起兵反對宋朝。宋太祖親自出征,費(fèi)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為了這件事,宋太祖心里總不大踏實。他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條計策。
過了幾天,宋太祖在宮里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jiān)退出。他拿起一杯酒,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個地位。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jié)度使自在。”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么緣故。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
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么說這樣的話?現(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dāng)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干,能行嗎?”
石守信等聽到這里,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diǎn),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你們著想,你們不如把兵權(quán)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閑官,買點(diǎn)田產(chǎn)房屋,給子孫留點(diǎn)家業(yè),快快活活度個晚年。我和你們結(jié)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嗎?”
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馬上照準(zhǔn),收回他們的兵權(quán),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fā)他們到各地去做節(jié)度使。
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兵權(quán)”(“釋”就是“解除”)。
成語故事 篇11
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怎樣對你。現(xiàn)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復(fù)無常。爾指你,反同返。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戰(zhàn)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zhàn)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nèi)テ疵模麄冄劭撮L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nèi)颂啵瑲⒁矚⒉煌辏灰遣粴桑瑓s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zāi)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yán)重的災(zāi)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fù)的機(jī)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zé)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hù)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xiàn)出生。
成語故事 篇12
故事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xué)、才思敏捷,光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占卜術(shù),漸漸有了小名氣。日子一久,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里。
這天,正好是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八日,這兩個大官吃飽喝足后,鬧著無聊,便派人把管輅召來替他們占卜。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quán)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幾,想趁這個機(jī)會好好教訓(xùn)他們一頓,滅滅他們的威風(fēng)。何雖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jī)會升官發(fā)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么預(yù)兆?”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國立業(yè),國泰民安;現(xiàn)在你的職位比周公還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懼伯你的人卻很多,這恐怕不是好預(yù)兆。你的夢按照卜術(shù)來測,也是個兇相阿!”管輅接著又說:“要想逢兇化吉,消災(zāi)避難,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賢們,發(fā)善心,行善事。”鄧颶一旁聽了,很不以為然,連連搖頭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沒什么意思。”何宴臉上鐵青,一語不發(fā)。管輅見了,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卻不能加以輕視啊!”
不久,新年到了,傳來消息說何宴、鄧輅與曹爽一起因謀反而遭誅殺。管輅知道后,連聲說:“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所以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成語故事有哪些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nèi)亂,晉獻(xiàn)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2.《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
成語故事有哪些
1、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xué),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里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jìn)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注釋]致:盡,極。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專一,注...
成語故事都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很多,以下是部分成語及其對應(yīng)的故事:1. 井底之蛙 故事描述了一只青蛙住在井里,它從未離開過井口,以為整個世界就只有井口那么大。當(dāng)別人告訴它世界很大,它不應(yīng)該局限于狹小的視野時,青蛙無法理解和相信。這個故事比喻人的眼界狹小,見識短淺。2. 亡羊補(bǔ)牢 故事中的主人公發(fā)現(xiàn)自己羊圈有洞導(dǎo)...
成語故事有哪些?
1、專心致志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xué),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里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jìn)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注釋]致:盡,極。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專一,注意力不分散。2、哄堂大...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刻舟求劍、畫蛇添足、指鹿為馬、揠苗助長、亡羊補(bǔ)牢、掩耳盜鈴、一葉障目等等。1、刻舟求劍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
成語故事都有哪些?
1、青鳥傳書 傳說漢武帝有一次在承華殿,見有青鳥從西方飛來,集于殿前。漢武帝就此事問東方朔。東方朔說:“這是西王母要來了,它們是先來報信的。”不久,西王母果然來了,有兩青鳥如鸞,夾侍其旁。后以“青鳥傳書”比喻傳信,以“青鳥”比喻傳信的使者。2、名落孫山 吳地有人名孫山,為人...
20個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鐵杵磨針: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xué),到街上去閑逛。一日,李白又沒有去上學(xué),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fēng)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
成語故事有哪些?
1、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春秋時,吳國和越國世代為仇。有次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向吳國求和,并答應(yīng)了吳王的苛刻要求:要越王去吳國侍候吳王,勾踐來到吳國,小心謹(jǐn)慎地侍候吳王,三年后才被釋放回國。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勵,鍛煉斗志,睡的是柴草,飯前睡前都要嘗一嘗苦膽,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復(fù)國計劃...
成語故事 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很多,例如:一、井底之蛙 這個故事來源于《莊子·秋水》。講的是一只青蛙住在淺井里,它認(rèn)為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是世界上最大的。當(dāng)海龜或者其他更大的世界存在展示給它看時,它才會認(rèn)識到自己的狹隘和渺小。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見識短淺,目光狹隘的人。二、愚公移山 愚公因為家門口有兩座大山...
成語故事的意思
成語故事的意思,具體如下:成語故事,是指由一些字成語組成的一個故事或者寓言,通過故事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將其中的道理或者哲理通過寓言的方式表達(dá)出來,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教育價值。出自成語故事的成語有,手不釋卷;鵬程萬里;圍魏救趙;四面楚歌;草木皆兵;風(fēng)聲鶴唳等等。一、對于成語故事的定義 成語...
相關(guān)評說: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答案] 1一見如故: A、成語故事:隋朝末年,羽騎尉房玄齡看不慣隋王朝的所作所為,毅然拋棄官職去投奔舉義旗的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對房玄齡早有耳聞,兩人一見如故,都有相見恨晚之感.房玄齡跟隨李世民走南闖北,九死一生,為李世民收羅有用的人...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葉公好龍,刻舟求劍 揠苗助長,井底之蛙 半老徐娘,鐵杵磨針 四面楚歌,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鄭人買履 有備無患,遠(yuǎn)走高飛 越俎代庖,胸有成竹 一絲不茍,鑿壁偷光 自慚形穢,草船借箭 負(fù)荊請罪,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飲鴆止渴 休戚相關(guān),一毛不拔 臥薪嘗膽,心曠神怡 聞雞起舞,望洋興嘆 一丘之貉,無中生有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1.放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后,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shù),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三顧茅廬 懸梁刺股 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xì)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獨(dú)木難支 回天無力 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 出以公心 鑿壁偷光 程門立雪 紙上談兵 破釜沉舟 負(fù)荊請罪 完壁歸趙 鐵棒磨成針 不恥下問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答案] 1、寓言故事成語: 濫竽充數(shù)、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長、亡羊補(bǔ)牢、杯弓蛇影. 2. 歷史故事成語: 背水一戰(zhàn)、望梅止渴、紙上談兵、三顧茅廬、臥薪嘗膽、四面楚歌、初出茅廬、指鹿為馬 3.神話...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神話故事:天衣無縫、夸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畫蛇添足 歷史故事:完璧歸趙、望梅止渴 含有夸張:氣吞山河、口若懸河 1、天衣無縫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釋】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成語】: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解釋】: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jīng)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xiàn)也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成語故事】: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nóng)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一、成語故事之邯鄲學(xué)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
丹江口市變形: ______ 和寓言有關(guān)的成語故事有很多,以下列舉10篇:1、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用來比喻不管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