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文言文
1. 文言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翻譯
題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所屬朝代: 宋代
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出處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解釋
解釋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相關(guān)例句
~,某心上至今不平。(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三十一卷)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 呂后 蕭何 韓信
相關(guān)作品: 史記·卷九十二
韓信是劉邦的大將,為漢朝大業(yè)的開創(chuàng)立下了汗馬功勞。據(jù)《史記·卷九十二》記載,韓信起初在項羽手下當一個郎中小官,屢次向項羽獻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從楚軍逃亡至漢軍,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蕭何幾次與韓信談話,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奇才。漢軍到達南鄭時,很多將士都逃跑了。韓信見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蕭何聽說,未及稟明劉邦,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還以為蕭何也逃跑了呢,原來是去追一個微不足道的韓信,不免有些生氣。蕭何述說了追韓信的理由,說韓信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才。在蕭何的大力推薦下,韓信從一名小軍官,一下子被劉邦拜為統(tǒng)率全軍的大將。在韓信的指揮下,漢軍果然節(jié)節(jié)勝利。攻下齊后,韓信被立為齊王;最后終于打敗了項羽,又被遷封楚王。
韓信任齊王時,謀士蒯通就鼓動韓信造反,背漢自立,韓信不忍。劉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對韓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就用計逮捕了韓信。后雖赦免,卻由楚王降為淮陰侯。韓信由此也便開始怨恨劉邦,常稱病不朝。后巨鹿守將陳郗造反,韓信已事先與之達成默契,愿為內(nèi)應(yīng)。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平叛,韓信借病不從,卻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襲擊呂后和太子。不幸事泄,呂后用蕭何之計,假稱皇上已平定陳郗,讓群臣皆來拜賀,騙韓信入朝。韓信一來便被武士捆綁,呂后命在長樂宮前將他斬首。
韓信的成功是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俚語。宋人洪邁的《容齋續(xù)筆》記錄下這句話,并簡單探討了它的成因。
2.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么意思
“成也蕭何”是指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是指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
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于同一個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一句成語,為民間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一生的經(jīng)典概括。
韓信年輕時家里很窮,曾忍受“胯下之辱”。在秦末反秦的義軍并起時,他帶著寶劍投奔項梁,卻沒得到重用。
項梁戰(zhàn)死后,他又到項羽手下做了一個小官,并多次獻策給項羽,結(jié)果都沒有被采納。此時,韓信聽說劉邦任用賢能,便去投靠,結(jié)果也只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
這期間,韓信還犯了法,要不是有夏侯嬰的解救,他的這條命就算到此終結(jié)了。后來,一次偶然機會,韓信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兩人很快 便成了朋友。
蕭何很賞識韓信,多次向劉邦舉薦,可劉邦絲毫沒有重用之意。失望之余的韓信再一次選擇了逃走。
蕭何知道后,連夜將其追回。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的這一舉動讓劉邦以為是蕭何自己要逃跑,大為憤怒,但在聽了蕭何的解釋后,又大為疑惑,問道:“那么多大將都跑了你不追,偏偏追韓信這個無名小輩干什么?”蕭何將韓信的才能和智慧統(tǒng)統(tǒng)講述出來,最后終于說動了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后來,劉邦在和韓信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他果然是個奇才,從此倍加信任。
韓信也不負眾望,出謀劃策,東征西討,終使劉邦打敗了項羽,取得了天下。韓信因功被封為楚王,成為諸將領(lǐng)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大臣。
然而,不久,就有人告發(fā)韓信謀反,劉邦親自帶兵將他擒拿,還給他戴上了刑具。或許是出于韓信以往的功績,劉邦最后還是將他釋放了,不過貶為淮陰侯。
韓信被削去了王位,心想自己為漢室出生入死,最后卻落得如此下場,于是私下與代國相國陳豨(xī)聯(lián)系,陳豨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yīng)。后來,陳豨舉兵反叛。
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韓信稱病不出征。這時有人向呂后告發(fā)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于是命蕭何出面,因為她知道蕭何的話韓信一定會聽。
最后,蕭何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豨已死,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里會想到曾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謀害自己。
結(jié)果韓信剛?cè)雽m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他帶至長樂宮鐘室殺害了,并誅滅三族。
擴展資料: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漢初三杰之一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quán)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神帥”。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作為統(tǒng)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垓下,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并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前257年6.15—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杰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并知民間疾苦,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zhàn)爭時,他留守關(guān)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guān)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zhàn),對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為“酂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就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shù)"。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xié)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而他未能象張良那樣及時地“假托神道明哲保身”,于是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便以“自毀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高祖死后,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謚號“文終侯”。
蕭何輔助呂后,誅殺韓信,很符合漢帝“固根基”的方略,是為劉邦除去了一塊心病。劉邦對蕭何更加恩寵,加封五千戶。這就是后來人們常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語的由來。
4.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是漢朝初年丞相。
謚號“文終侯”,漢初三杰之首。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quán)。
泗水沛(今江蘇沛縣)人。曾任沛縣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
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布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yǎng)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后與項羽爭天下。
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
后來韓信在楚漢戰(zhàn)爭中的才干證明蕭何慧眼識人。楚漢戰(zhàn)爭中,蕭何留守關(guān)中,安定百姓,征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了前方的戰(zhàn)斗,為劉邦最后戰(zhàn)勝項羽提供了物質(zhì)保證。
西漢建立后,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侯。后被拜為相國。
劉邦去世后,繼續(xù)輔佐惠帝。蕭何病危時,舉薦曹參接替自己,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xù)性。
但是他也幫助呂后 ,錯殺韓信.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這顯然在他光輝的一生中無疑是個敗筆~!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其實名人并不比我們的境界高多少,只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罷了,也正因為如此,也就足夠了. 蕭何之識 識,也就是見識,眼光。有見識,有眼光,也就能品評,會鑒賞。
中國人推崇這種才能的傳統(tǒng),可謂源遠流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風塵俠妓巨眼識英雄”等等,便是這種傳統(tǒng)的典型范例。
魏晉時期一度盛行的所謂“人物品藻”的潮流,不過是這種文化傳統(tǒng)的流風遺韻罷了。中國古人認為,人生在世,一件至關(guān)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須懂得欣賞。
鑒賞,而不是判斷;享受,而不是思考——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欣賞的對象包括自然、文物、藝術(shù),也包括各種人物。
而一個豪杰之士,所鑒賞的對象就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鳳毛麟角般的天才或英雄。對于這種天才或英雄,不要著眼他的現(xiàn)在,而要展望他的未來;不是盯住他的現(xiàn)實性,而是瞄準他的可能性。
假如一個女子也具有了這種眼光和鑒賞才能,我們就譽之為“女中豪杰”。歷史上這種女中豪杰是很多的,比方說卓文君、紅拂女、武則天,還有劉邦的妻子呂雉。
說起蕭何所賞識的天才或英雄,我們當然首先想起韓信。 韓信墓有一幅對聯(lián):“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兩婦人”指的是“漂母”和呂后,“漂母”賜飯,保存了韓信的生命,呂后設(shè)計,斷送了韓信的生命,所以說“存亡兩婦人”。“一知己”就是蕭何。
韓信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生死一知己”的意思是一樣的。由于蕭何的巨眼識才,強力推薦,韓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負,所以蕭何可謂韓信的知己。
“蕭何月下追韓信”與“伯牙摔琴謝知音”可以相提并論,都是千古佳話。 鴻門宴之后,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封地在巴、蜀與漢中地區(qū)。
劉邦返回巴蜀時,韓信趁機棄楚歸漢,隨劉邦前行。劉邦“未之奇也”,沒覺得韓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不曾重用韓信,只是“拜以為治粟都尉”。
主管糧草供給的韓信仍然“英雄無用武之地”。但“治粟都尉”的職務(wù),使韓信有機會與蕭何接觸。
幾次交談,“何奇之”,看出韓信乃是軍事上的全局之才。當日劉邦返回巴蜀,為了迷惑項羽,采納張良獻策,燒毀棧道。
此舉固然迷惑了項羽,卻也給劉邦的部下造成錯覺。人人以為劉邦胸無大志,欲茍安一隅,終老巴蜀,遂起他去之心,一路上不斷有人開小差。
當時僅將軍一級的逃亡者就有數(shù)十人,然而蕭何都沒當一回事。聽說韓信也掛印而去,蕭何頓時大驚失色,也顧不上和劉邦打個招呼,立即策馬連夜便追。
這就是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有人報告劉邦,說丞相也逃亡了。
劉邦驚怒交集,如失左右手。過一兩日,蕭何回來見劉邦。
劉邦又喜又怒,破口大罵:“蕭何!連你也背叛我!”蕭何說:“我怎么敢背叛大王?我是去追趕逃亡者了。”劉邦問:“都追什么人了?”蕭何答:“韓信。”
劉邦勃然大怒:“將軍跑了幾十個,都沒聽說你去給我追回來,你說你去追區(qū)區(qū)一個韓信,誰信哪?這不是在耍我嗎!”蕭何說:“那些二三流的將軍,隨便一抓便是一大把,不值得我蕭何去追。只有韓信,‘國士無雙’。
陛下若要終老漢中,當然無需重用韓信;但陛下若要逐鹿中原,沒有韓信萬萬不可!”一番說辭,打動了劉邦。一番爭取,又使劉邦終于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能夠施展才華,功成名就,一靠蕭何的見識與眼光,二靠蕭何的動動嘴皮,發(fā)發(fā)議論。古人有云,“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蕭何之賞識韓信,眼光是如此的敏銳,判斷是如此的準確,挽留是如此的誠懇,推薦是如此的不遺余力,盡矣,至矣,不可復加矣!作為一個世間“不常有”的“伯樂”,難道竟會遜色于韓信這匹“千里馬”? 不過,蕭何所識的最大的英雄,不是韓信,而是劉邦。
賞識韓信不難——除了蕭何,項羽手下還有一個叫做鐘離眜的將軍了解韓信的才能,發(fā)現(xiàn)劉邦卻不容易。西諺有云:仆人眼中無英雄。
英雄的仆人與英雄太接近太熟悉了,覺得他與。
5. 《史記》中原文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解釋】: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于《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末漢初,淮陰(今屬江蘇省)有一個名叫韓信的人,年輕時,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
后來,韓信投奔項羽,參加反秦。他曾向項羽提過一些作戰(zhàn)建議,但都沒有被采納。
韓信看到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便改投劉邦。 一開始,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只讓他當了一名小軍官,一次犯了軍法,還差點兒受刑處死。
免死后,只讓他充當一名管理糧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機會,韓信遇上了蕭何。
蕭何是劉邦的親信,劉邦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蕭何與韓信一席長談之后,對韓信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但是,正當蕭何決定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韓信卻逃跑了。原來,劉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帶的人,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地區(qū)偏狹,難以發(fā)展。
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紛紛逃亡。韓信見劉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著跑了。
蕭何得知韓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zhàn)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原來以為蕭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氣。
后來得知蕭何竟親自追回韓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罵蕭何是小題大做。蕭何向劉邦詳細地介紹了韓信的情況,然后說:“韓信具有杰出的軍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
您若甘愿做一輩子漢中王便罷,如要奪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蕭何的力薦,劉邦終于同意拜韓信為大將軍,并選擇吉日良時,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后,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以后,卻對韓信越來越不放心。
首先,解除了韓信的兵權(quán),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又將韓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個“淮陰侯”。韓信閑住長安,郁郁不得志,便圖謀反叛,被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fā)。
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蕭何商議。最后,由蕭何設(shè)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鐘室。
后人根據(jù)這段歷史,引出“成為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來,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都由于同一個人。
6.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經(jīng)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后被封為楚王。
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權(quán)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quán)的長治久安,必須鏟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lǐng)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
因此,韓信首當其沖。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后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yīng)。
公元前215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
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后告發(fā)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蕭何商議。
最后,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里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
結(jié)果韓信剛?cè)雽m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鐘室,殘忍地殺害了。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說法。后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
不過韓信等一類將領(lǐng),自以為立有戰(zhàn)功,應(yīng)當割地稱王,但從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割據(jù)者,即使希望戰(zhàn)禍暫停也是不可能的。蕭何協(xié)助劉邦臣,削除異己,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為人民迫切需要休養(yǎng)生息。
這是漢高祖劉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蕭何輔佐劉邦做出的杰出貢獻。 韓信的成功是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
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俚語。宋人洪邁的《容齋續(xù)筆》記錄下這句話,并簡單探討了它的成因。
7.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古語出自哪里
韓信(公元前196)
秦末漢初著名軍事家。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人。本為布衣,家貧,曾求食于漂母,受辱于屠兒。始附項梁,繼屬項羽,屢次進言,不被采納。漢王元年(前206),棄楚投漢。先為管理倉庫的連敖,繼因夏侯嬰薦舉而升治粟都尉。屢與蕭何接談,被視為奇才。自度不會被劉邦重用,乃不辭而別。旋被蕭何追回,懇切薦于劉邦。七月,被拜為大將。受任伊始,即剖析天下形勢,陳說劉項短長,為劉邦定下東征方略。二年五月,收集彭城之戰(zhàn)后大敗而歸的漢軍余部,與劉邦會于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率兵阻擊楚追兵,漢得以重振旗鼓。其后,獨當一面,開辟北方戰(zhàn)場,為滅楚興漢做出巨大貢獻。八月,以佯作正面進攻、實則翼側(cè)偷襲的戰(zhàn)法,破魏軍,俘魏王豹(見韓信破魏之戰(zhàn))。后九月?lián)舸艽嘞恼f。三年十月井陘之戰(zhàn),背水設(shè)陣,殲滅趙軍,殺代王陳馀,獲趙王歇。其“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史記·淮陰侯列傳》)的大膽決策,是“知己”而用兵的典范。四年十月,襲齊,進克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繼在濰水之戰(zhàn)中,采取壅堤堵水、佯敗誘敵、半渡而擊等戰(zhàn)法,大敗齊楚聯(lián)軍,殺楚將龍且,擒齊王田廣。平定齊地后,自請為齊王,致劉邦疑忌。猶一心侍漢,斷然拒絕項羽使臣及部下謀士勸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游說。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戰(zhàn),指揮漢軍聚殲楚軍。是月,被劉邦奪去兵權(quán)。一月,由齊王改封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州南)。漢高祖六年,被誣謀反,械縛至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因無實據(jù),貶為淮陰侯。從此怏怏不樂,稱病不朝。十一年一月,被人告發(fā)與謀反的陳豨相勾結(jié),為呂后、蕭何誘殺于長樂宮。韓信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實則“擇人而任勢”(《孫子·勢篇》),因勢用兵,以兵造勢,故能出奇制勝,戰(zhàn)必勝,攻必取。諳熟兵法,嫻于軍務(wù),曾與張良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
楚漢戰(zhàn)爭一結(jié)束,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劉邦再次采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郁郁不得志,稱病不參加朝廷活動。漢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劉邦寵臣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于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陳豨聯(lián)絡(luò),謀求里應(yīng)外合,并準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fā)兵襲擊呂后和太子。當時韓信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想殺掉他。舍人弟懷恨在心,向呂后告發(fā)韓信謀反情況。呂后想召韓信,又擔心他的黨羽作亂,便與丞相蕭何商討計策,將韓信抓了起來并斬殺于長樂宮鐘室,還滅其三族。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現(xiàn)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據(jù)史料記載,漢高祖劉邦依靠得力的大將韓信,取得天下;韓信居功反叛,呂后誘殺了他。這就是韓信的“成”與“敗”。韓信被劉邦重用,是蕭何極力推薦的結(jié)果。劉邦的妻子呂后,也是按照蕭何的計謀誘殺的韓信。它們都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韓信的成功由于蕭何,失敗也由于蕭何。
成也蕭何敗蕭何典故由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俚語源自宋朝洪邁的《容齋續(xù)筆·蕭何紿韓信》。故事講述了韓信的命運轉(zhuǎn)折。韓信起初在項梁和項羽麾下未得重用,后來投奔劉邦,雖任小吏卻因罪被斬。幸虧滕公夏侯嬰發(fā)現(xiàn)他的才識,推薦他為治粟都尉,但韓信依然不受重視。蕭何慧眼識珠,力薦韓信為大將軍,使他一夜之間地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思
【解釋】: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思和造句 近(反)義詞以及出處是什么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反義詞】: 朝中有人好做官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思】: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出處】: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 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
為什么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一個什么典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源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實際上描述的是韓信的故事。韓信早年的經(jīng)歷,大家耳熟能詳?shù)哪^于“胯下之辱”。一個屠夫看不慣韓信佩劍而行,當眾挑釁他,如果不怕死就刺死自己,否則就從他胯下爬過去。韓信冷靜地完成了這個看似屈辱的任務(wù),這背后其實透露出他當時的社會地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完整句子:是他讓我做成了這個藝術(shù)品,又是他打碎了這個藝術(shù)品,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呀。出處:這個成語出自于《史記·淮陰侯列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釋義: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指事情的成敗或好壞全由于同一個人的作為。“成也...
請教"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于同一個人。這原是一條民間俚語,見于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后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什么歷史典故
《史記·淮陰侯列傳》里面有一句話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出自韓信的人,歷史典故是,韓信年輕時經(jīng)常被人瞧不起,后來叛逃到項羽,在加入對秦的戰(zhàn)爭之前,她還向項羽提出了一些戰(zhàn)爭建議 蕭何是劉邦的親密伙伴,劉邦可以說遵循了他的建議。但是,他都欽佩不采納,因此他覺得自己的才華無法被利用,...
什么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此語源自宋朝洪邁《容齋續(xù)筆》中的故事。韓信投奔劉邦之初,默默無聞,直至蕭何發(fā)現(xiàn)其非凡才能,推薦給劉邦,韓信方得升遷。韓信成為大將軍,實乃蕭何之力。然而,最終韓信因謀反被劉邦削去兵權(quán),后被呂后以詐言誘入宮中殺害。韓信之死,亦出于蕭何之謀。這一事例生動地詮釋了成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講的是什么典故
郁郁不得志,便圖謀反叛,被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fā)。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蕭何商議。最后,由蕭何設(shè)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鐘室。后人根據(jù)這段歷史,引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來,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都由于同一個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有什么典故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于同一個人。這原是一條民間俚語,見于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后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
相關(guān)評說: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后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豨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后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于同一個人.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 1、“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對西漢名臣、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蕭何一生的總結(jié)概括,意指成敗都歸于他.而這個典故的由來,與另一位西漢名將韓信密不可分; 2、所謂“成也蕭何”,是指當初韓信投奔劉邦時只當了一個小吏,還曾因犯軍法...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 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蕭何,一定要審慎地思考,有所取舍. 背景:“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后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 成就事情是蕭何,破壞事情也是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蕭何,開始向劉邦推薦韓信,不被重用,韓信逃走,蕭何把他追回來,讓劉邦拜他為大將.后來韓信企圖兵變,也是蕭何設(shè)計將韓信騙來,在長樂宮被呂后殺死.所以,宋時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俗語.后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出爾反爾,反復無常.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 韓信 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西漢初年大將韓信的經(jīng)歷,意思是(韓信)既是因為蕭何才獲得成功,也是因為蕭何才導致失敗,其中“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意思是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歸結(jié)于一個人身上. 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西漢初年...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答案]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占襟.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菜. 揚鞭慷慨蒞中原, 不為仇讎不為恩 . 只覺蒼天方潰潰, 欲憑赤手拯元元 . 十年攬髻悲羸馬 萬眾梯山...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答案] 嘻笑怒罵皆成文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答案] 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這兩首詩歌都是敘事長詩,以其深刻的社會思想意義和... 為劉邦挽留人才,蕭何月下追韓信,此謂“成也蕭何”;與呂后配合默契,誅殺功臣韓信與長樂宮鐘室,此謂“敗也蕭何”....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 經(jīng)常聽到一些中小散戶買股輸錢后將責任歸咎于別人,譬如:“都是某券商不好,硬... 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股市中投資者何以發(fā)生虧損?許多入市者往往自責...
天橋區(qū)曲齒: ______[答案] 精衛(wèi)是傳說炎帝的女兒 后來被海淹沒 變成了一只漂亮的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說 劉邦項羽楚漢之爭時 劉邦的軍師蕭何曾經(jīng)月下追韓信 使劉邦多了一員大將 后來劉邦占領(lǐng)天下 蕭何又逼韓信為死地 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