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八般兵器究竟是哪十八般?
古代十八般兵器究竟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即冷兵器時代的“十八般武藝”,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常見于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流傳到近代戲曲界,它們基本已經定型,它們包括了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下面將一一為大家介紹。
第一款兵器:刀
刀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劃、刮,或割獸皮之用。殷商的銅刀就脫胎于原始的石刀,并出現了大型的戰(zhàn)刀。刀的最初形態(tài),與鉞非常接近。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刀的形狀發(fā)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fā)展為步兵的主戰(zhàn)兵器之一,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現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的工具,與匕合稱亦為膳食器。
第二款武器:槍
中國古代兵器之一,武術長器械。屬于一種長柄的刺擊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變而來。到了晚清,長槍趨于簡單,偏重扁鏃形刃,圓底筒,直到今天武術運動就是使用這種類型。到了21世紀,流行的槍有大槍、花槍、雙頭槍、短槍、雙槍、鉤、槍等。槍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
第三款:劍
是一種兵器。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為殺。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古代的劍由金屬制成,長條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現在作為擊劍運動用的劍,劍身為細長的鋼條,頂端為一小圓球,無刃。
第四款:戟
戟是戈和矛的合體,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矛尖。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的出現在我國推動了戰(zhàn)國時期的到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多為青銅戟,大量用于車戰(zhàn),為”車戰(zhàn)五兵”之一。西漢出現鋼鐵戟,為漢代步兵和騎兵必備格斗兵器。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入侵,軍隊中戟逐漸為刀所取代。后世仍作為儀仗器具。
第五款:斧
斧鉞通常被聯稱,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來劈砍的長兵器。區(qū)別在于鉞是一種大斧,刃部寬闊,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禮兵器。由于斧和鉞演練起來比較笨重,加之很多傳統套路已失傳瀕于失傳,故在武林中已很少見。現今在香港流傳的套路有山東螳螂派的旋風雙斧和開山斧。斧鉞還被用作刑具。
第六款:銊
銊銊頭較斧大三之一,桿端比斧多一矛頭,長約一尺六寸,故銊桿長于斧桿者亦尺六七寸。春秋、戰(zhàn)國時,銊出土較多,但已漸失其戰(zhàn)器性質,而變?yōu)閮x仗飾品及明堂禮樂舞蹈之用。這是因為刀劍廣泛應用在戰(zhàn)場,而使笨重的銊退伍了。
第七款:鉤
鉤一般指形狀彎曲,用于探取、懸掛器物的用品。也是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武術中所用的鉤有單、雙鉤之分。技法有鉤、縷、掏、帶、托、壓、挑、刨、掛、架等。演練時起伏吞吐如浪式。鉤有單鉤、雙鉤、鹿角鉤以及撓鉤等,是一種多刃的兵器。
第八款:叉
叉是中國武術長器械的一種,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早在遠古時代就有捕魚的“飛叉”。在陜西西安半坡村遺址出土的原始“魚叉”,尾端帶有結節(jié),便于系縛繩索,使用時將叉擲出,然后抓著繩索將叉收回。叉的擊法有攔、橫、扦、捂、挑、掏、貫、拍等。
第九款:鞭
鞭為一種由金屬制的棒型打擊武器,有像刀劍一樣的握柄,打擊部有節(jié)狀且最前端有尖。在中國被歸類為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種冷兵器。中國的“鞭”分為兩種,其一為策,用以驅馬,駕車,其二為鞭,用以行刑,或當作武器使用。作為武器用的鞭有棱有節(jié),與之相似的锏則無棱無節(jié)。
第十款:锏
锏多雙锏合用,屬于短兵器,利于馬戰(zhàn)。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技法上,與刀法劍法接近。出于晉唐之間,以銅或鐵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無節(jié),锏端無尖。
第十一款:錘
錘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練子錘等。錘形似瓜,又稱為稱“立瓜”,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短柄雙錘,非常沉重,舞練需要較大的力量。在戰(zhàn)斗中,用錘硬砸、硬架、很有威力;用法有涮、曳、掛、砸、擂、沖、云、蓋等。歷史上許褚、王雙等都是使用錘的高手。
第十二款:抓
抓亦稱"撾"。由抓頭和抓桿組成屬長器械,若抓頭和繩連結屬軟器械。長械有“金龍抓”,抓頭形狀似手。手指伸翔,四指屈撓,木桿長200cm,抓頭套接于木桿上。軟器械爪頭前有三指,后一指,指上有節(jié),能屈伸,爪背有環(huán),用約650cm長的繩系于爪環(huán)。
第十三款:镋
镋屬于武術長重器械。形似叉,中有利刃似槍尖,稱“正峰”或“中叉鋒”,長一尺半;兩側分出兩股,彎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镋柄,柄長六至七尺。
第十四款:棍
棍屬長兵器。長度約為1.3-2.6米(齊眉棍、七尺棍、九尺棍),也有的長達4米(丈二棍)。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棍的歷史悠久,是原始社會主要生產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戰(zhàn)爭中的武器之一。棍是近戰(zhàn)搏斗兵器,它的攻擊范圍大于刀、槍,自古有“棍掃一大片”的說法。
第十五款:槊
槊又可寫作矟,是重型的騎兵武器,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
第十六款:棒
棒身有四角、五角、六角等類型,這是因為鍛棒并非正式的捕具,而是給平民中協助搜捕活動者之使用物。因此特殊的造型必要時可表示其身份。另外因攜帶方便,為秘密行動時不可或缺的武器。
第十七款:拐
拐俗稱“拐子”。拐是由民間老人之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制。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短拐可雙拐同使,也可以與刀劍之類兵器同使。
第十八款:流星錘
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錘頭系于長繩一端或兩端制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錘者,繩長約五尺,稱"單流星";系兩個錘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
十八般武器,每種武器的好聽名字
12.元兵西征時,從各地帶回一些兵器,種類繁雜,看來「十八般兵器」和「十八般武藝」之說,是一種統稱或概算。13.成語俗諺中,與兵器有關者:一箭雙雕、借刀殺人、回馬槍、拖刀計、殺手锏、流星椎、14.歷代名人所使兵器:關公青龍偃月刀、張飛丈八長矛、呂布方天畫戟等……二.出土兵器考證 1.1975年...
古有十八般武藝和十八般武器,是哪十八般?求大神幫助
十八般武藝又叫十八般武器。根據舊版《辭海》的解釋,是“我國武藝 之總稱也,相傳為戰(zhàn)國時孫臏、吳起所遺傳,分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 棍、鉞、叉、镋、鉤、槊、環(huán);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锏、錘、棒、 杵”。所謂九長九短,是指九種長的兵器和九種短的兵器。古語“短兵相接”...
十八般兵器順口溜有哪些?
18般兵器順口溜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抓、鏜槊棍棒、拐子流星。這十八般兵器真正定型基本是在明朝時候,但是各地的解釋也不太相同,古今匯總起來基本分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錘等這幾種,這幾種也是現在人比較認同的。當時所指的...
在中國古代傳統武術中,十八般兵器都是什么?
在中國古代傳統武術中,被尊稱為“十八般兵器”,它們包括:1. 刀:這種兵器適用于切、割、剁、刺和削。它的形態(tài)在歷史演變中逐漸與鉞區(qū)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長柄刀和短柄刀之分,形式多樣。2. 槍:不同于現代的射擊武器,古代的槍是一種長柄武器,槍頭尖銳,既可以刺也可以斬,而且槍桿部分也能...
十八班武藝原始指的是什么?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主要有四種說法:1、指“刀、槍、劍、戟、鎲、棍、叉、耙、鞭、锏、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2、與排列相同,唯后三件變?yōu)椋捍⒕瘛⒐浮?、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鎲、鉤、槊、環(huán);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锏、錘、棒...
十八般兵器分別是什么?
十八般兵器為中華武藝和武器的象征。民間相傳古代精通者為項羽和呂布。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1)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锏、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2)與(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變?yōu)椋捍⒕瘛⒐浮#?)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
古代十八般兵器到底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武器據說始見于元曲中,而后又經過滿清的發(fā)展,最終流傳下來了一個十八班武藝的口訣“刀、槍、劍、棍、斧、鉞、鉤、叉、鞭、锏、錘、撾、镋、戟、槊、棒、拐、流星”十八種武器。而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就成了一種神人的存在,但其實所謂十八般武器,不是說天下武器就十八種,而是大多數...
十八般兵器都是什么?
1. 十八般兵器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指的是使用廣泛的武術武器。2. 刀類有單刀、樸刀、鬼頭刀等多種,形狀和用途各異。3. 劍類兵器的代表有青龍偃月刀、峨嵋刀等,劍身長而鋒利。4. 戟類如方天戟、青龍戟等,具有勾狀突出部分,可刺可鉤。5. 斧類包括開山斧、月牙斧等,刃面寬大,適用于劈砍...
十八般兵器順口溜有什么?
1. 十八般兵器順口溜: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抓、鏜、槊、棍、棒、拐子、流星。2. 十八般兵器的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具體內容有所變化。3. 近代戲曲界通常將十八般兵器定義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戈、镋、棍...
古代“十八般兵器”都是什么?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戈、镋、棍、槊、棒、矛、耙。1、刀 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長之一,九短之首(刀)。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同時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與匕首合稱亦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態(tài),與鉞非常接近。其形狀為短柄,翹首,刀脊無飾,...
相關評說: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鞭、锏、錘、抓, 鏜、棍、槊、棒, 拐子、流星. 說相聲的都這么說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一詞在古書中還找不到,明代謝肇 《五雜俎》,清代褚人獲《堅 集》兩書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藝”之說.顯然,“十八般兵器”一詞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qū)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十和般武藝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里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二八般兵器...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武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于元曲.如《古今雜劇》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水滸傳》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里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戰(zhàn)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chuàng).其實這些兵器的出現比黃帝、孫臏、吳起時代要久埃爾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時期,...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定義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武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于元曲.如《古今雜劇》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水滸傳》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藝?矛、錘...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里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戰(zhàn)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chuàng).其實這些兵器的出現比黃帝、孫臏、吳起時代要久埃爾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時期,...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一詞在古書中還找不到,明代謝肇 《五雜俎》,清代褚人獲《堅 集》兩書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藝”之說.顯然,“十八般兵器”一詞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qū)和流派的不同,對“十...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的說法很可能來自“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最早見于南宋 華岳編的兵書《翠微北征錄》. 明朝福建人謝肇浙編纂的《五雜俎》列出“十八般武藝”為:“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
東寶區(qū)主動: ______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于元曲.如《古今雜劇》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水滸傳》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