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地圖:歷史上西周的版圖到底有多大?
西周的版圖究竟有多大?通過古代西周地圖,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其疆域范圍。
自西周起,境內(nèi)各民族和部落開始不斷融合,這一過程促成了華夏族的形成,為漢族的起源奠定了基礎。除了華夏族外,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眾多少數(shù)民族在此期間逐漸融入周朝。
西周時期,國野制度是其一大特征。然而,到了春秋時期,這一制度開始崩潰,到了戰(zhàn)國時期,郡縣制度則普遍實行。
西周實行了分封制,周武王滅掉許多小國,建立了較大的諸侯國,并推行分封制,使小邦國接受周朝的統(tǒng)治。周朝將分封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這一劃分基于諸侯與周王室的關系親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周王采取了“眾建諸侯、裂土為民”的政策。
中國各個朝代的疆域有多大?史料是怎么記載的?
1. 夏朝:約存在于4000年前,疆域大致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以洛陽為中心。2. 商朝:疆域比夏朝更廣,涵蓋今華北一帶。《史記》和《戰(zhàn)國策》等文獻有相關記載。3. 西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滅商后建立,經(jīng)過擴張,疆域達到巔峰,大致為現(xiàn)在的黃淮海地區(qū)。4. 秦朝: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六國,建立帝國。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
周朝享國約800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1世紀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可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西周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結(jié)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周朝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范圍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
周天子分封為什么給自己疆域那幺小?難道不怕土地分封沒了么
春秋及以前地圖只標注國名而無國界 另外西周分封之初理所當然的給自己留下了最大的版圖,無論是國家疆域還是都城大小、人口、軍隊,周王室都給自己留下的最大。 但是,這與我們常規(guī)理解的并不太一樣。 所謂的「 ”國”,更多的指都城以內(nèi)范圍。西周時期的國家對于疆域沒有特別大的劃分,周天子以及諸侯...
有春秋初期八百諸侯國的清晰地圖請發(fā)一下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后,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同時,一些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響或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很快趕了上來。中原各國也因社會...
西周時期的歷史概述
西周后期社會矛盾包括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tǒng)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后的周王朝為東周 。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地圖
戰(zhàn)國策》。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這種觀點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目前,《史記》的觀點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得到多數(shù)采納。而在戰(zhàn)國時期的結(jié)束是在秦統(tǒng)一中國(公元前221年)。
古史輿地圖說——西周篇(1)
宗周洛邑兩京立,社稷藩屏建封疆。禮樂親尊典制備,悠悠千載流余芳。第一節(jié) 概述 西周王朝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開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死國滅結(jié)束,共持續(xù)275年。一、周族的遷徙 周族始于上古時期,活動于中國西部,始祖棄以農(nóng)藝著稱。在夏朝,棄因協(xié)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司農(nóng),其后人公劉...
中國各朝代的歷史地圖
南宋建立,偏安東南,疆域秦嶺淮河以南穩(wěn)定,漢族喪失開疆拓土能力,遼、金等政權嚴密,兼有游牧和農(nóng)耕特征,難以抗衡。此后,中國疆域擴張重任交予少數(shù)民族政權。元朝統(tǒng)一中國,建立行省制度,首次將青藏高原納入版圖,全國推行。明朝始農(nóng)耕民族對游牧民族地區(qū)控制局限,失去長城以北蒙古高原和青藏地區(qū)控制,僅...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順序(附各朝代地圖)
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分三個階段,共傳17世31王,歷時500余年。西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姬發(fā)(武王)滅商建周,史稱西周。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分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與戰(zhàn)國(公元前475-221年)時期。秦朝(公元前221-207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中國哪個朝代的版圖最大?
于是,周在維持固有的以豐鎬為中心的“宗周”特區(qū)的前提下,又以洛邑為中心設立了新的“成周”特區(qū)。日后的長安-洛陽兩京(都)格局,就此奠基。無論是漢之兩都,還是唐之兩京,都是以這兩個特區(qū)為核心,展開爭奪、控制、建設、發(fā)展。黃啟方、洪國梁編繪,《史記地圖匯編》西周的強大,就在于能同時...
相關評說:
南充市冷加: ______ 以上是西周的勢力范圍圖 以上是秦朝的勢力范圍圖,最大的進展是南方大部被收入囊中
南充市冷加: ______ 北狄、西戎、南蠻、東夷的說法從西周就有了.即指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也可代指地理區(qū)域. 北狄大致范圍是現(xiàn)在的長城以北地區(qū),但是狄人也曾南下到山西、河北一帶建立了中山國. 西戎大致范圍是指古代所說的西域地區(qū),東緣可達今日的甘肅一帶.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就曾擊敗西部游牧民族,遂霸西戎. 南蠻是大致指現(xiàn)在的長江、漢江流域.其實長江流域的文明程度不低.但以中原政權來看,仍屬蠻荒之地.一直到明代,仍稱南方少數(shù)民族為武陵蠻、浣溪蠻等. 東夷大致范圍包括今天的山東、江淮一帶.自商代其就與中央政權纏斗不休,一直到漢代文景時,東夷才全部內(nèi)附.
南充市冷加: ______[答案] (1)實行郡縣制(2分)特點:建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體系;地方行政體制經(jīng)理了從血緣關系到地緣關系的轉(zhuǎn)變,貴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4分)(2)行政制度,中書省轄地,宣政院.(1分,三者任選其一可)特點...
南充市冷加: ______ 西周面積比較大他的分封是:齊國 晉國 魯國 燕國 宋國 吳國.他們的都城是 鎬城 東都是 洛城
南充市冷加: ______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于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南充市冷加: ______[答案]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鎬京(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部).
南充市冷加: ______ 西周有兩個都城,起初武王定都鎬京.但是武王感覺離中原太遠.便想在夏商故都的伊洛河地區(qū)建立新都.但是不久武王去世了愿望沒有實現(xiàn).成王造東都洛邑.便將都城遷往洛邑.周成王 周康王 周昭王周穆王四代君王均都洛陽地區(qū).寶雞出土的何遵上有記載:唯王初遷宅于成周(今洛陽),復稟武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達文王,肆文王受茲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牧民. 所以西周國都有兩個:一個是成周洛邑 一個是宗周鎬京.
南充市冷加: ______ 西周 東周 北周 武周 后周 吳周 就這些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南充市冷加: ______ 1,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部), 2.東周--西周朝后來將都城東遷,周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后的周王朝為東周 3.北周--鮮卑族宇文氏創(chuàng)立4.武周--唐高宗皇后武則天創(chuàng)立的國家 5.后周--五代十過中的五代之一 郭威創(chuàng) 6.吳周--清朝初年,吳三桂創(chuàng)立
南充市冷加: ______ 夏朝是公元前約2070-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約公元前1600年-1046年,西周是約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