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影《鋼琴師》的問題 電影《鋼琴師》 的一些問題
身高:186cm
生日:1973年4月14日
出生地:紐約州紐約市
瘦長的個子、黑色的頭發(fā)、明朗的外形,酷似年輕時的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加上令人不容置疑的表演天賦,使阿德里安-布勞迪很早就確立了同齡演員中的領頭人地位,從邊緣演員進入到了舞臺的中央。但是1998年,在根據(jù)詹姆斯-瓊斯(James Jones)二戰(zhàn)題材小說改編的《細細的紅線》("The Thin Red Line")中,他得到了出演法伊夫下士(Cpl. Fife)的機會,不幸的是影片剪輯過后,他在片中差不多只是一閃而過,這幾乎將他當演員的雄心一掃落地。可這位年輕的演員堅持了下來,并在以后的影片
中刻畫了一個又一個人物,充分表現(xiàn)出了他的精彩演技和銀幕魅力。
阿德里安-布勞迪1973年4月14日出生于紐約州紐約市,自小就立志長大當演員。但小時候只是在露營時才有表演的機會,12歲時他在一次兒童聚會上表演過魔術師,這是他第一次登臺表演。阿德里安的母親、著名攝影家西爾維亞-普萊奇(Sylvia Plachy)從家庭照片中看出他的表演天賦,鼓勵他去參加各種表演班,先后進入表演藝術高中(High Schoo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和美國戲劇藝術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就讀。他在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學習期間,有機會參加了學校年輕人的周末節(jié)目,在哪里,他很快發(fā)現(xiàn)了自己已進入了戲劇界的大門。后來,阿德里安進入非百老匯戲劇界進行舞臺表演,出演的第一部非百老匯舞臺劇是《五十年代的自豪家庭》("Family Pride in the '50s")。1988年,阿德里安第一次出鏡是參加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電視劇《終于回家》("Home at Last"),在劇中飾演一位來自紐約的孤兒比利(Billy),前往內(nèi)布拉加斯州尋求新的生活。同年,他還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情景短劇《安妮-麥圭爾》("Annie McGuire")中飾演瑪麗-泰勒-摩爾(Mary Tyler Moore)的繼子倫尼-麥圭爾(Lenny McGuire)。不久,阿德里安又回到大學繼續(xù)了一年的學業(yè)。
1993年,阿德里安參加了著名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執(zhí)導、描寫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崩潰時期貧民生活的劇情片《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的拍攝。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童星杰西-布拉德福德(Jesse Bradford)的好朋友萊斯特(Lester)。出色的表演贏得了一片的贊譽聲,也得到了許多新的機會。包括:1994年在加拿大導演威廉-迪爾(William Dear)執(zhí)導的喜劇荒誕片《棒球天使》("Angels in the Outfield")中飾演丹尼(Danny),1996年在英國導演朱利恩-坦普爾(Julien Temple)執(zhí)導的犯罪片《黑街殺手》("Bullet")中飾演米基-魯爾克(Mickey Rourke)患有毒癮的兄弟魯比(Ruby),1996年在埃里克-布羅斯(Eric Bross)執(zhí)導的影片《甜衫》("Sweet Jersey")中主演一個賭棍雷(Ray),該片在1996年美國圣丹斯電影節(jié)(Sundance)上首映,得到了評論家們的一致好評。
1997年,阿德里安與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及當時還不出名的格雷奇恩-莫爾(Gretchen Mol)和克萊爾-福蘭尼(Claire Forlani)合演了斯蒂芬-T-凱(Stephen T. Kay)獨立制作的劇情片《意氣風發(fā)》("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他在這部影片中飾演詩人本(Ben)。同年,他還在《婚姻的責任》("The Undertaker's Wedding")和《在各方面》("Six Ways to Sunday")二片中擔綱主角,有著不俗的演出。1998年,他再次與埃里克-布羅斯合作,出演了影片《餐館》("Restaurant"),他因此片的出色表現(xiàn)于2001年獲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這一年,他還參加了特蘭斯-馬利克(Terrence Malick)執(zhí)導、描寫二戰(zhàn)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zhàn)役的戰(zhàn)爭片《細細的紅線》的拍攝,這部戰(zhàn)爭思考影片曾獲第71屆奧斯卡獎7項提名,但他只在片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法伊夫下士,很令他失望。
1999年,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發(fā)現(xiàn)了他的潛質(zhì),邀他在恐怖片《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中主演連環(huán)殺手的替罪羊里奇(Ritchie),勁爆前衛(wèi)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隨后他又在理查德-謝潑德(Richard Shepard)同類題材的罪案驚悚片《極速殺陣》("Oxygen")中飾演哈里(Harry)一角。這一年他的重頭戲是主演了奧斯卡金牌導演巴里-萊文森(Barry Levinson)反映種族問題的劇情片《飛揚的年代》("Liberty Heights")。此時,阿德里安已完全躋身于一流演技演員的行列。
2000年,阿德里安主演了英國著名寫實導演肯-洛區(qū)(Ken Loach)的劇情片《面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在片中飾演一位多情的工會組織者薩姆(Sam),組織社會底層的工人為權利而抗爭的故事。以及法國導演伊利-喬拉基(Elie Chouraqui)執(zhí)導的《危機密布》("Harrison's Flowers")。2001年,阿德里安與希拉里-斯旺克(Hilary Swank)合作出演了查爾斯-施伊爾(Charles Shyer)執(zhí)導的劇情片《項鏈事件》("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在片中飾演伯爵尼古拉斯-德-拉-莫特(Nicolas de la Motte)。這部影片描寫了18世紀成為法國大革命導火線之一的著名"項鏈事件",生動再現(xiàn)了當時巴黎上流社會的生活,使整個事件乃至當時社會的風貌得以更為完整的體現(xiàn)。
2002年,阿德里安主演了著名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zhí)導的歷史傳記片《鋼琴家》("The Pianist")。該片根據(jù)波蘭猶太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阿德里安-布勞迪飾)的自傳體小說《一個城市的毀滅》("Death of a City")改編。描寫二戰(zhàn)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但他的琴聲打動了一位德國軍官,在這位軍官的冒死保護下,終于迎來了自由。阿德里安扎實的表演,將溫文而雅的斯皮爾曼憂郁之情演繹得感人至深。他甚至為了拍攝此片"放棄了一切",每天要練4個小時的鋼琴,體重也下降了30磅。當然,阿德里安的努力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先后獲得了法國愷撒、波士頓影評協(xié)會、美國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男演員獎,第56屆英國學院獎、第60屆金球獎、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作為演技派的代表人物,阿德里安-布勞迪在本片中令人贊嘆的表現(xiàn),將他的演藝事業(yè)推到了頂峰。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60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56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鋼琴家》獲美國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男演員獎
2003年因《鋼琴家》獲法國愷撒獎最佳男演員獎
2001年因《餐館》獲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主要影視作品:
2003年《歌唱偵探》("The Singing Detective")
2002年《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年《啞巴》("Dummy")
2001年《項鏈事件》("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
2001年《愛得辛苦》("Love the Hard Way")
2000年《危機密布》("Harrison's Flowers")
2000年《面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
1999年《飛揚的年代》("Liberty Heights")
1999年《極速殺陣》("Oxygen")
1999年《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
1998年《細細的紅線》("The Thin Red Line")
1998年《餐館》("Restaurant")
1997年《在各方面》("Six Ways to Sunday")
1997年《婚姻的責任》("The Undertaker's Wedding")
1997年《意氣風發(fā)》("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
1996年《甜衫》("Sweet Jersey")
1996年《黑街殺手》("Bullet")
1996年《機器戰(zhàn)士》("Solo")
1994年《越獄者》("Jailbreakers",電視)
1994年《棒球天使》("Angels in the Outfield")
1993年《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
1989年《紐約故事》("New York Stories")
1988年《安妮-麥圭爾》("Annie McGuire",電視)
1988年《終于回家》("Home at Last",電視)
結論:1、Adrien Brody 阿德里安-布勞迪
2、是提名,沒有獲獎
3、會彈鋼琴
阿德里安-布羅迪 是這部電影 第75屆
有可能會,但即使會,也不可能談的那麼好
【在線等】求電影《鋼琴師》的影評
我只能任憑自己跟著主人公一起逃亡,在那里除了活著。其他什么都失去了意義,讓正處于感情脆弱期的我獲得了救贖。很感激為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們。看過一本好書,感到心靈的震撼 看過一部電影,感到無比的糾結 人性的光輝,總是在泯滅是閃現(xiàn) ---紀念我最愛的關于二戰(zhàn)的影片<鋼琴師> 靈動的手指如精靈般...
鋼琴師,最后的激情
做為一部具有紀錄片色彩的傳記電影, 《鋼琴師》 訴說: 出生猶太家庭的David Helfgott極具音樂天賦,從小在父親近乎病態(tài)的瘋狂鞭策下,毫無選擇的向鋼琴演奏家的道路前行。嚴厲的父親使得David一方面和鋼琴建立牢不可破的共生關系,卻又同時因為父親的壓迫,天賦形同禁錮自由的詛咒。 即將成年的David為留學一事和父親決裂,...
電影《鋼琴家》講的是真實的事情嗎?
這部電影是根據(jù)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鋼琴師》改編的。《鋼琴師》一書于1946年在波蘭出版,原名《城市之死》。這是波蘭廣播電臺著名鋼琴師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用生命和靈魂書寫的一部回憶錄。他懷著清晰而痛苦的記憶,用樸素的語言和一顆經(jīng)受過死亡洗禮的心,以平淡而毫不夸張的語氣講述...
關于兩部電影,《南京南京》《鋼琴師》
關于兩部電影,《南京南京》《鋼琴師》 1、兩部電影采用的敘事方式2、人物刻畫上面有何異同... 1...在動筆構思自己的劇本時,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研究現(xiàn)狀,令他感到驚訝。一方面,由于70年前的中國沒有完善
你怎樣理解《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
這也提醒人們應該珍惜各種文化的多樣性,倡導文化的包容與融合。總之,《海上鋼琴師》之所以深刻,是因為它不僅呈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更是以人文社會、音樂文化等多個層面的視角,化解人性冷暖、關注環(huán)境問題、挖掘文化多樣性的深度意義。這使得這部電影饋贈了觀眾許多撼人心魄的思考空間。
電影《海上鋼琴師》告訴了我們什么?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充滿詩意的旅程,它通過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引領觀眾深入1900的內(nèi)心世界。這部電影采用了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發(fā)了觀眾的兩極反應:一部分人認為它是杰作,而另一些西方觀眾則認為它是“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不足之處在于對人物的刻畫,主角1900過于神秘,難以洞察他的內(nèi)心世界,...
求《鋼琴師》影評
鋼琴師里的音樂主要取自波蘭偉大的音樂家肖邦的作品,雖然有人評論略顯簡單,但是我覺得由于和歷史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發(fā)展的巧妙結合,導演對于音樂素材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影片一開始主人公斯皮爾曼在華沙的電臺演奏肖邦的升C小調(diào)夜曲,突然演奏被德軍的炮火打斷,波蘭寧靜的生活被戰(zhàn)爭打破,猶太人的...
你覺得《海上鋼琴師》涵的深度意蘊有哪些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深度意蘊非常多。其中一大主題是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這部電影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突出了人類在面對自然時的渺小與脆弱。通過電影中的音樂和畫面,觀眾深刻地感受到了大海所表現(xiàn)出來的神秘、力量和美麗,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時所得到的滿足和平靜。此外,電影還探討了...
請問電影海上鋼琴師的問題
海上鋼琴師流行最廣也是最打動億萬影迷的正是那首柔情似水的“PLAYING LOVE”,這個太出名了,就不怎么描述了,恐怕誰聽了都會想起一個她,甜美的感覺,誘人的嘴唇,清香的初吻,那隨風搖曳的秀發(fā)……另再加上一首貫穿始終的主題配樂,1900 s Theme http:\/\/video.blogolb.com\/newupload\/2006\/09\/13\/...
海上鋼琴師評價零差評,你怎么看待這部電影?
被形容為“癡”,為此廢寢忘食,甚至犧牲性命,非但不會受到責難,往往還會受到世人的敬佩。中國觀眾之所以推崇《海上鋼琴師》,大概便是男主角1900這種純粹。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選擇攻利的情況下,保持著這種道子般的“純粹”吧。更多關于《海上鋼琴師》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相關評說:
寧波市變位: ______ 《海上鋼琴師》確實給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觸,對于喜歡他理解他的人來說,影片中的鋼琴師1900或許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寫照,1900他純粹,無害,執(zhí)著.這位從未涉足塵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鋼琴師,將自己的一生都留給了大海.一條船,一...
寧波市變位: ______ 很明顯,因為在他看來,音樂就是他的全部.他不是說過:“當他下船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世界太復雜,而鋼琴只有88個鍵…”(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而電影的最后,1900的鋼琴盡管已經(jīng)被賣掉,在他生命的最后,他依然忘我的在彈奏鋼琴…太他看來,這艘船承載了他的全部,包括他的音樂. 正是如此,才會這樣… PS:僅僅是個人觀點…具體的你得問導演…
寧波市變位: ______ 羅曼-波蘭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于一個僑居巴黎的波蘭籍猶太人家庭里.出生后不久的童年時代,全家就遇到先在德國緊接著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迫害.父親原來是一 個有志藝術的畫家,反猶浪潮使父親徹底失去在法國生活下去的希...
寧波市變位: ______ 偌大的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 當時,我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 穿著你的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 放心!完全沒問題! 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 并不是我看見的東西,而是我無法看見的那些東...
寧波市變位: ______ 我哭的最慘的一部電影,其中意境要你自己體會.不同的人不同的感覺.我高中看了這部片子,感觸特別深.另有名字《1900》以下給你一些簡介. 《海上鋼琴師》,意大利電影,導演是意大利...
寧波市變位: ______ 肖邦的第一敘事曲,此曲原來是為了紀念一位顛沛流離的波蘭詩人,所以電影在這里運用這首曲子非常的恰如其分,貼合斯皮爾曼當時的處境和身份.
寧波市變位: ______ 配樂曲目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敘述了一位誕生于海上的音樂奇才,精彩不凡且極富爭議的一生.為《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操刀配樂的是世界電影界著名...
寧波市變位: ______ 苦月亮Bitter Moon 英法 1992 編劇:羅曼.波蘭斯基 G.布拉赫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埃瑪紐埃爾·塞納 彼得·科約特 休·格蘭特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寧波市變位: ______ 木馬屠城是事實 但是荷馬史詩是部文學作品,總是有一些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分在內(nèi)的 你就把它當做三國演義來看待吧,赤壁之戰(zhàn)是事實,但是三國演義也把諸葛亮神化了,這是同一個道理.這類文學作品都是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加工的,3分真7分假,但總還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