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愛好者來 ~~~ “愛好者”的古文怎么說
重點語句翻譯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溫習(xí)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譯: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xué)習(xí),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譯:默默地記住所學(xué)的知識,學(xué)習(xí)卻不感覺滿足,教導(dǎo)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
譯: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xué)習(xí),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7.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譯: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9.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10.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
譯: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1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1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4.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人數(shù)當(dāng)然就很多了。
15.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譯:三峽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足以遮擋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16.雖乘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
1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8.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
譯: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鉆牛角尖。
1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譯: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
20.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 ;短褐穿結(jié),簟瓢屢空,晏如也:
譯: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fēng)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譯: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譯:北方有人欺負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殺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譯: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2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譯: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26.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譯: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里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譯: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yǎng)。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yōu)點不能從外面表現(xiàn)。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駕馭它不采用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29.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譯: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異形態(tài)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0.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譯: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
31.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譯: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fēng)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3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zé)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38.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在一個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jīng)常導(dǎo)致滅亡。
39.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
4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譯: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jié),景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
42.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譯:這時登上這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fēng),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tài)了。
43.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譯: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環(huán)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dān)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dān)憂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天下人的憂愁之前就憂愁,天下人的快樂之后才快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45.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46.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譯: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啊。
47.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防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譯: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yīng)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yīng)當(dāng)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yīng)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yīng)當(dāng)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nèi)廷外府法度不一。
48.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譯: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落到衰敗的原因。
49.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譯:只希望亂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諸侯里聞名,飛黃騰達。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
譯:先帝并不認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聞,卻讓自己降低身份,在駕相顧。
5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譯:在兵敗的時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難的關(guān)頭我奉行使命。
52.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譯: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fù)興漢朝王業(yè)的任務(wù)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
53.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譯:陛下也應(yīng)當(dāng)自己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并采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xùn)示。
54.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有人對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區(qū)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
5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有權(quán)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
5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詳審,但一定依據(jù)實情處理。
57.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竭盡了。
58.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譯:河邊蘆葦青蒼蒼,白露已經(jīng)結(jié)成霜,心中懷念這個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歸去來兮辭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1、古今異義詞
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 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指農(nóng)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 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確 今:判斷詞 非 古:過錯、錯誤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遺憾 今:仇恨、怨恨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 時:有時
(2)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兒童、小孩子
(3)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 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著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 怡:使。。。。。。愉快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 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 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 善:以。。。。。。為善 羨慕
3、一詞多義
引 引以為流觴曲水 疏導(dǎo)、引來
引壺觴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拉弓
相如引車避匿 掉轉(zhuǎn)
引兵欲攻燕 率領(lǐng)、引導(dǎo)
秦軍引而去 避開、退卻
乘 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順應(yīng)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著
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shèng 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牛十二,乘韋先 四的代稱
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著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馬鞭子,引申為暴政
夸父棄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為馴養(yǎng)
行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將要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行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輩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行走
4、虛詞把握
以 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 連詞 相當(dāng)于“而”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詞 把、拿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動詞 用,采取
日以盡矣,荊軻豈無意哉 副詞 通“已”,已經(jīng)
相當(dāng)于“何”的疑問代詞:
田園將蕪胡不歸 胡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奚
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三、理解分析
1、結(jié)構(gòu)層次
(一)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1)“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覺今是而昨非”——認為以前所為是錯的
(二)歸家之后的情狀
(1) 心情愉快——小舟輕飏,和風(fēng)吹衣
(2) 歸心似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歡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門”
(4) 修身養(yǎng)性——飲酒、游園、觀景
(三)回歸田園的愉快生活
(1) 遠離官場,享受天倫
(2) 讀書撫琴,頤養(yǎng)天年
(3) 駕車乘舟,尋幽探勝
(四)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 樂天安命,順其自然
2、寫作特點
(1)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
行文注意對仗駢偶,且又靈活多有變化。既講用韻辭采,又簡潔清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強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寫而自然流露,全辭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結(jié)構(gòu)謹嚴,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應(yīng)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達情懷;末段屬總結(jié),卒章顯志。
四、補充拓展
1、補充注釋: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接輿用歌勸孔子歸隱。陶淵明引用這兩句意思是說:認識到出仕是錯了,而歸隱還不晚。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此句系從《離騷》的“回朕車以復(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脫胎而來。“覺今是而昨非”出自《莊子.寓言》:“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也。”
三徑就荒——“三徑”指三條小路。《三輔決錄》卷一:“蔣詡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惟求仲、羊仲從之游。”后人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僅能容下雙膝的小屋。《韓詩外傳》:“今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
復(fù)駕言兮焉求——駕言,駕車出游。《詩經(jīng).邶風(fēng).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這里截取《詩經(jīng)》的這句話,以表示駕車的意思。
樂琴書以消憂——樂琴書,喜歡撫琴讀書。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琴以寄其意。”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將要結(jié)束。《莊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登東皋而長嘯——嘯,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越的聲音。課本注釋為高歌似欠妥。高歌,即按一定的樂曲或節(jié)拍詠唱。“嘯”與“歌”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歸去來兮辭》總結(jié)
歸去來兮辭·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么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jīng)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蕩前進,微風(fēng)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xiāng)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nèi)室,屋里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托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shè)有園門卻常常閉關(guān)。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云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游有什么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nóng)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jīng)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wèi){生死?為什么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愿,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值得懷疑!
蘭亭集序
[賞析] 文章從欣賞良辰美景中流露出“修短隨化”的消極情緒,但能駁斥“一死生”、“齊彭殤”的虛妄,這在東晉老莊思想泛濫的時代是較為難得的。文筆清新自然,雖然運用了不少駢句,但毫無斧鑿痕跡。
本文由作者用行書寫,成為后代書法的楷模,被譽為“行書之袓”,因而更加著名。
[注釋] “蘭亭集序”: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dāng)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后把這些詩篇匯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dāng)于引言。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東晉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住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曾任江州刺史、會稽內(nèi)史、右軍將軍等職。他書法精絕,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譯文〕 永和九年,歲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祓禊活動。許多著名人士統(tǒng)統(tǒng)來了,年輕的和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專訪有高峻的山嶺主,茂盛的樹林,外長的竹子。還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襯環(huán)繞,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琴、瑟、簫、笛演奏的盛況,但邊喝酒邊賦詩,也足夠暢敘衷情。這一天,天色晴朗,空氣清新,和風(fēng)溫暖。抬頭看到天空的廣闊,低頭看到萬物的眾多,藉此放眼觀賞,開暢胸懷,可以盡情享受耳目的樂趣,確實是歡樂的。
人與人的相處,時間很短暫。有的把自己的抱負傾吐出來,和朋友在一間房屋里談?wù)摚挥械膽{借愛好的事物寄托志趣,過著放縱性情的生活。雖然各人謀求的和拋棄的千差萬別,性格的安靜和浮躁也不一樣,可是當(dāng)他們對接觸到的事物感到高興,被自己暫取得,就愉快地自滿起來,不知道衰老即將來到。等到他們對謀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了,盡情就隨著事物的改變而改變,感慨也隨之而來了。從前所喜歡的,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已經(jīng)變?yōu)殛惻f的事物,還不能不因此而產(chǎn)生感慨。何況壽命長短,跟著自然界變化,終究要走向結(jié)束。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難道不令人悲痛嗎!
每次我看到從前人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同我們好像契約一樣相合,沒有不對著前人的文章悲傷感嘆,可是心里又不明白會這樣。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妄的,把長壽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誕的。后來的人看現(xiàn)在,也象現(xiàn)在的人看從前一樣,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與會的人一個一個地記下來,并且把他們所作的詩抄錄下來。雖然時代不同,事情也兩樣,但是人們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還是一樣的。后代閱讀的人,也會對這些詩文有所感慨吧。
阿房宮賦
六國覆滅,天下統(tǒng)一。四川山林中的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殿得以建成。(它)覆蓋了三百多里地,幾乎遮蔽了天日。從驪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陽。渭水和樊川,浩浩蕩蕩地流進了宮墻。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帶,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臺樓閣啊,各自憑借不同的地勢,參差環(huán)抱,回廊環(huán)繞象鉤心,飛檐高聳象斗角。彎彎轉(zhuǎn)轉(zhuǎn),曲折回環(huán),象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巍巍峨峨,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那長橋臥在水面上(象蛟龍),(可是)沒有一點云彩,怎么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過天晴,怎么會有虹霓產(chǎn)生?高高低低的樓閣,幽冥迷離,使人辨不清南北西東。高臺上傳來歌聲,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溫暖;大殿里舞袖飄拂,使人感到寒氣,仿佛風(fēng)雨交加那樣凄冷。就在同一天內(nèi),同一座宮里,而氣候冷暖卻截然不同。
師說
【注釋】
道:指儒家孔子、孟軻的哲學(xué)、政治等原理、原則。可以參看本書上面所選韓愈《原道》。受:通“授”。業(yè):泛指古代經(jīng)、史、諸子之學(xué)及古文寫作,可以參看本書下面所選韓愈《進學(xué)解》中所述作者治學(xué)內(nèi)容。〔2〕人非生而知之者:語本《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認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認為自己并非這樣。韓愈則進一步明確沒有生而知之的人。〔3〕聞道:語本《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聞,聽見,引伸為懂得。師:這里作動詞用,學(xué)習(xí)、從師的意思。〔4〕庸:豈,表示反問的語氣。〔5〕句讀(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稱文辭意盡處為句,語意未盡而須停頓處為讀(逗),句號為圈,逗號為點。古代書籍上沒有標點,老師教學(xué)童讀書時要進行句逗的教學(xué)。〔6〕巫醫(yī):古代用祝禱、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藥物醫(yī)治疾病為業(yè)的人,連稱為巫醫(yī)。《逸周書·大聚》有關(guān)于“巫醫(yī)”的記載。《論語·季氏》:“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視為一種低下的職業(yè)。百工:泛指手工業(yè)者。〔7〕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8〕諛(yú于):奉承、諂媚。〔9〕君子:古代“君子”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這里用前一種意思,相當(dāng)于士大夫。不齒:不屑與之同列,表示鄙視。齒,原指年齡,也引伸為排列。幼馬每年生一齒,故以齒計馬歲數(shù),也以指人的年齡。古人常依年齡長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階級的傳統(tǒng)偏見。〔10〕圣人無常師:《論語·子張》:“子貢曰‘……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夫子,老師,指孔子。子貢說他何處不學(xué),又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師呢!〔11〕郯(tán談)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的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少皞(hào浩)氏(傳說中古代帝王)時代的官職名稱。萇(cháng長)弘: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學(xué)習(xí)彈琴。師,樂師。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時楚國人,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曾向他請教禮儀。〔12〕三人行句: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薄?3〕李氏子蟠:李蟠(pán盤),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進士。六藝:指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jīng)典。經(jīng):六經(jīng)本文。傳:注解經(jīng)典的著作。
【詩文翻譯】
古代求學(xué)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xué)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的問題)?(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xué)習(xí)),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早于我,我(應(yīng)該)跟從(他),把他當(dāng)做老師;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應(yīng)該)跟從(他),把他當(dāng)做老師。我(是向他)學(xué)習(xí)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xué)習(xí))的風(fēng)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xué)習(xí)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人們)愛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幫助他們)學(xué)習(xí)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guān)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xué)習(xí),有的(大道理的疑難)不向老師學(xué)習(xí);小的方面(倒要)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卻反而)放棄(不學(xué)),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xué)習(xí)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么譏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xué)生)年齡差不多,道德學(xué)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的好風(fēng)尚不能恢復(fù),(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君子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xiàn)在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個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當(dāng))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xué)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xué)生賢能,(老師和學(xué)生的區(qū)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xué)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學(xué)習(xí)了,(他)不受(當(dāng)時士大夫那種恥于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xué)習(xí)。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銀盲18998957828: 初中生如何學(xué)習(xí)文言文?要具體可操作的方法. -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首先你要對學(xué)習(xí)文言文有興趣否則免談,初中文言文比較簡單但對于初學(xué)者肯定也是有難度的,你要先大致明白本課程內(nèi)容,主要說什么(建議買一本翻譯的輔助資料)然后再逐句理解,然后要理解單個詞里面文言文意思及他的詞性,例如是否在本句子當(dāng)中作為代詞或者充當(dāng)謂語或通假字存在,要明白這些詞性及用法,文言文倒裝句也蠻多的,要懂得倒裝句的用法,然后照著這樣理解熟讀全文,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xué)習(xí)你就會慢慢找到學(xué)習(xí)的方法了,總體來說初中文言文比較簡單,能記得單詞本身的意思就不錯了!
銀盲18998957828: 我想學(xué)古文啊,怎么學(xué)習(xí)? -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說說個人經(jīng)驗吧,也算是過來人.說實話古文這東西關(guān)鍵在于多讀,但是有個方法.你可以網(wǎng)上搜索一下戰(zhàn)國策,一段一段的看,之后再看譯文,又不會的虛詞動用或者通假你就記下來.之后再讀.戰(zhàn)國策相較其他古書來說算是短篇的了,但是里面可學(xué)的不少.你可以權(quán)當(dāng)是積累.這樣子你看過幾部之后,應(yīng)該有一定基礎(chǔ)了,這樣子加上平時學(xué)校練習(xí)題的敲打,看左傳和資治應(yīng)該就沒問題了.一句話,你喜歡,有興趣,學(xué)了有成就感,才是學(xué)習(xí)的王道.
銀盲18998957828: 有沒有軟件可以用來翻譯文言文 -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沒有,也不可能有!因為翻譯是一門很深的學(xué)問,就好比法文這樣的一個詞對應(yīng)一個意思是語言都無法開發(fā)出翻譯軟件.那么對于文言文這樣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詞有多個解釋,且有大量虛詞存在的文體,是不可能開發(fā)出翻譯軟件的.
銀盲18998957828: 適合初中生的文言文有哪些 -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孔子語錄 三峽 次北固山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赤壁水調(diào)歌頭 愛蓮說 使至塞上 觀刈 破陣子 小石潭. 記承天寺夜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岳 春望 錢塘湖春行 雁門太守行 泊秦淮 登飛來峰 過零丁洋 己亥雜詩馬說 陋室銘 送東陽馬生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夜雨寄北 無題 漁家傲 天凈沙?秋思桃花源記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關(guān)雎 蒹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相見歡 浣溪沙 魚我所欲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曹劌論戰(zhàn) 鄒忌諷齊王納諫 出師表. 觀滄海飲酒 行路難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江城子?密州出獵 .游山西村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銀盲18998957828: 古詩文背誦,是負擔(dān),還是捷徑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文背誦對于不熱愛古文學(xué)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煎熬,對于一些古風(fēng)愛好者,恨不得把整個唐詩,宋詞,元曲,詩經(jīng),全部背下來.這主要是看 個人的愛好,沒有什么負擔(dān)不負擔(dān)或者捷徑.因為這是一種提升內(nèi)在的事情,完全取決于自己.但對于在校的學(xué)生來說,又有不同的看法.
銀盲18998957828: 本人很討厭文言文,尤其是翻譯,我學(xué)的又是政史,歷史上也要用到文言文,買了本有關(guān)文言文的參考書又沒心思看,該怎么辦?急死我了!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其實文言這種怎么說也比英語容易吧,畢竟是漢字.我覺得先提起興趣會比較好,有了興趣,學(xué)啥都會容易點.像我吧,一直覺得文言文里頭的一些話說得很有道理,覺得親近,自然就容易了.做文言更重要的是先略懂全文,一些細枝末節(jié)可以在略知全篇的基礎(chǔ)上推測,畢竟古人也是有邏輯的.最后,量變引起質(zhì)變,要堅持練習(xí),可以從一些小文段練起嘛~加油!
銀盲18998957828: 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讀不通古文 -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現(xiàn)在的人讀不通古文?并非所有人都不會古文,精通古文的人比比皆是,如:高等院校的學(xué)生、在職的教師、古文愛好者等,都可讀懂古文而且還可以寫出文言好文章.至于說讀不通古文的人應(yīng)該是文化水平偏低,或者是上學(xué)時偏離文科沒學(xué)扎實的人,再者就是文盲,只有這部分人會出現(xiàn)不通古文的現(xiàn)象.
銀盲18998957828: 學(xué)習(xí)古典文學(xué)有什么方法? -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是普通古文么,一般上課時候認真記筆記,下課多誦讀,記住筆記的知識點就可以了,或是上課聽講直接就都記下來,挺簡單的 學(xué)什么紅樓之類的只要求理解,要求不高,沒什么問題的
銀盲18998957828: 古文觀止的作品特點 -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該書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于傳誦的佳作.衡文標準基本上兼顧到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當(dāng)然所謂思想性是以不違背封建正統(tǒng)觀念為基準的.選者以古文為正宗,也不排斥駢文收入4篇,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在文章中間或末尾,選...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溫習(xí)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譯:光讀書學(xué)習(xí)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xué)習(xí),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譯:默默地記住所學(xué)的知識,學(xué)習(xí)卻不感覺滿足,教導(dǎo)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
譯: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xué)習(xí),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7.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譯: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9.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10.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
譯: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1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1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4.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人數(shù)當(dāng)然就很多了。
15.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譯:三峽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足以遮擋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16.雖乘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
1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8.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
譯: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鉆牛角尖。
1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譯: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
20.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 ;短褐穿結(jié),簟瓢屢空,晏如也:
譯: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fēng)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譯: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譯:北方有人欺負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殺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譯: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2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譯: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26.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譯: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里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譯: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yǎng)。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yōu)點不能從外面表現(xiàn)。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駕馭它不采用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29.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譯: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異形態(tài)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0.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譯: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
31.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譯: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fēng)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3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zé)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38.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在一個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jīng)常導(dǎo)致滅亡。
39.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
4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譯: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jié),景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
42.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譯:這時登上這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fēng),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tài)了。
43.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譯: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環(huán)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dān)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dān)憂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天下人的憂愁之前就憂愁,天下人的快樂之后才快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45.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46.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譯: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啊。
47.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防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譯: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yīng)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yīng)當(dāng)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yīng)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yīng)當(dāng)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nèi)廷外府法度不一。
48.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譯: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落到衰敗的原因。
49.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譯:只希望亂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諸侯里聞名,飛黃騰達。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
譯:先帝并不認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聞,卻讓自己降低身份,在駕相顧。
5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譯:在兵敗的時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難的關(guān)頭我奉行使命。
52.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譯: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fù)興漢朝王業(yè)的任務(wù)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
53.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譯:陛下也應(yīng)當(dāng)自己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并采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xùn)示。
54.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有人對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區(qū)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
5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有權(quán)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
5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詳審,但一定依據(jù)實情處理。
57.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竭盡了。
58.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譯:河邊蘆葦青蒼蒼,白露已經(jīng)結(jié)成霜,心中懷念這個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歸去來兮辭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1、古今異義詞
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 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指農(nóng)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 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確 今:判斷詞 非 古:過錯、錯誤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遺憾 今:仇恨、怨恨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 時:有時
(2)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兒童、小孩子
(3)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 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著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 怡:使。。。。。。愉快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 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 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 善:以。。。。。。為善 羨慕
3、一詞多義
引 引以為流觴曲水 疏導(dǎo)、引來
引壺觴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拉弓
相如引車避匿 掉轉(zhuǎn)
引兵欲攻燕 率領(lǐng)、引導(dǎo)
秦軍引而去 避開、退卻
乘 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順應(yīng)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著
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shèng 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牛十二,乘韋先 四的代稱
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著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馬鞭子,引申為暴政
夸父棄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為馴養(yǎng)
行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將要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行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輩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行走
4、虛詞把握
以 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 連詞 相當(dāng)于“而”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詞 把、拿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動詞 用,采取
日以盡矣,荊軻豈無意哉 副詞 通“已”,已經(jīng)
相當(dāng)于“何”的疑問代詞:
田園將蕪胡不歸 胡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奚
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三、理解分析
1、結(jié)構(gòu)層次
(一)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1)“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覺今是而昨非”——認為以前所為是錯的
(二)歸家之后的情狀
(1) 心情愉快——小舟輕飏,和風(fēng)吹衣
(2) 歸心似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歡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門”
(4) 修身養(yǎng)性——飲酒、游園、觀景
(三)回歸田園的愉快生活
(1) 遠離官場,享受天倫
(2) 讀書撫琴,頤養(yǎng)天年
(3) 駕車乘舟,尋幽探勝
(四)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 樂天安命,順其自然
2、寫作特點
(1)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
行文注意對仗駢偶,且又靈活多有變化。既講用韻辭采,又簡潔清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強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寫而自然流露,全辭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結(jié)構(gòu)謹嚴,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應(yīng)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達情懷;末段屬總結(jié),卒章顯志。
四、補充拓展
1、補充注釋: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接輿用歌勸孔子歸隱。陶淵明引用這兩句意思是說:認識到出仕是錯了,而歸隱還不晚。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此句系從《離騷》的“回朕車以復(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脫胎而來。“覺今是而昨非”出自《莊子.寓言》:“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也。”
三徑就荒——“三徑”指三條小路。《三輔決錄》卷一:“蔣詡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惟求仲、羊仲從之游。”后人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僅能容下雙膝的小屋。《韓詩外傳》:“今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
復(fù)駕言兮焉求——駕言,駕車出游。《詩經(jīng).邶風(fēng).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這里截取《詩經(jīng)》的這句話,以表示駕車的意思。
樂琴書以消憂——樂琴書,喜歡撫琴讀書。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琴以寄其意。”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將要結(jié)束。《莊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登東皋而長嘯——嘯,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越的聲音。課本注釋為高歌似欠妥。高歌,即按一定的樂曲或節(jié)拍詠唱。“嘯”與“歌”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歸去來兮辭》總結(jié)
歸去來兮辭·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么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jīng)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蕩前進,微風(fēng)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xiāng)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nèi)室,屋里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托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shè)有園門卻常常閉關(guān)。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云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游有什么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nóng)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jīng)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wèi){生死?為什么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愿,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值得懷疑!
蘭亭集序
[賞析] 文章從欣賞良辰美景中流露出“修短隨化”的消極情緒,但能駁斥“一死生”、“齊彭殤”的虛妄,這在東晉老莊思想泛濫的時代是較為難得的。文筆清新自然,雖然運用了不少駢句,但毫無斧鑿痕跡。
本文由作者用行書寫,成為后代書法的楷模,被譽為“行書之袓”,因而更加著名。
[注釋] “蘭亭集序”: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dāng)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后把這些詩篇匯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dāng)于引言。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東晉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住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曾任江州刺史、會稽內(nèi)史、右軍將軍等職。他書法精絕,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譯文〕 永和九年,歲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祓禊活動。許多著名人士統(tǒng)統(tǒng)來了,年輕的和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專訪有高峻的山嶺主,茂盛的樹林,外長的竹子。還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襯環(huán)繞,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琴、瑟、簫、笛演奏的盛況,但邊喝酒邊賦詩,也足夠暢敘衷情。這一天,天色晴朗,空氣清新,和風(fēng)溫暖。抬頭看到天空的廣闊,低頭看到萬物的眾多,藉此放眼觀賞,開暢胸懷,可以盡情享受耳目的樂趣,確實是歡樂的。
人與人的相處,時間很短暫。有的把自己的抱負傾吐出來,和朋友在一間房屋里談?wù)摚挥械膽{借愛好的事物寄托志趣,過著放縱性情的生活。雖然各人謀求的和拋棄的千差萬別,性格的安靜和浮躁也不一樣,可是當(dāng)他們對接觸到的事物感到高興,被自己暫取得,就愉快地自滿起來,不知道衰老即將來到。等到他們對謀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了,盡情就隨著事物的改變而改變,感慨也隨之而來了。從前所喜歡的,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已經(jīng)變?yōu)殛惻f的事物,還不能不因此而產(chǎn)生感慨。何況壽命長短,跟著自然界變化,終究要走向結(jié)束。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難道不令人悲痛嗎!
每次我看到從前人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同我們好像契約一樣相合,沒有不對著前人的文章悲傷感嘆,可是心里又不明白會這樣。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妄的,把長壽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誕的。后來的人看現(xiàn)在,也象現(xiàn)在的人看從前一樣,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與會的人一個一個地記下來,并且把他們所作的詩抄錄下來。雖然時代不同,事情也兩樣,但是人們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還是一樣的。后代閱讀的人,也會對這些詩文有所感慨吧。
阿房宮賦
六國覆滅,天下統(tǒng)一。四川山林中的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殿得以建成。(它)覆蓋了三百多里地,幾乎遮蔽了天日。從驪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陽。渭水和樊川,浩浩蕩蕩地流進了宮墻。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帶,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臺樓閣啊,各自憑借不同的地勢,參差環(huán)抱,回廊環(huán)繞象鉤心,飛檐高聳象斗角。彎彎轉(zhuǎn)轉(zhuǎn),曲折回環(huán),象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巍巍峨峨,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那長橋臥在水面上(象蛟龍),(可是)沒有一點云彩,怎么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過天晴,怎么會有虹霓產(chǎn)生?高高低低的樓閣,幽冥迷離,使人辨不清南北西東。高臺上傳來歌聲,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溫暖;大殿里舞袖飄拂,使人感到寒氣,仿佛風(fēng)雨交加那樣凄冷。就在同一天內(nèi),同一座宮里,而氣候冷暖卻截然不同。
師說
【注釋】
道:指儒家孔子、孟軻的哲學(xué)、政治等原理、原則。可以參看本書上面所選韓愈《原道》。受:通“授”。業(yè):泛指古代經(jīng)、史、諸子之學(xué)及古文寫作,可以參看本書下面所選韓愈《進學(xué)解》中所述作者治學(xué)內(nèi)容。〔2〕人非生而知之者:語本《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認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認為自己并非這樣。韓愈則進一步明確沒有生而知之的人。〔3〕聞道:語本《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聞,聽見,引伸為懂得。師:這里作動詞用,學(xué)習(xí)、從師的意思。〔4〕庸:豈,表示反問的語氣。〔5〕句讀(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稱文辭意盡處為句,語意未盡而須停頓處為讀(逗),句號為圈,逗號為點。古代書籍上沒有標點,老師教學(xué)童讀書時要進行句逗的教學(xué)。〔6〕巫醫(yī):古代用祝禱、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藥物醫(yī)治疾病為業(yè)的人,連稱為巫醫(yī)。《逸周書·大聚》有關(guān)于“巫醫(yī)”的記載。《論語·季氏》:“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視為一種低下的職業(yè)。百工:泛指手工業(yè)者。〔7〕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8〕諛(yú于):奉承、諂媚。〔9〕君子:古代“君子”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這里用前一種意思,相當(dāng)于士大夫。不齒:不屑與之同列,表示鄙視。齒,原指年齡,也引伸為排列。幼馬每年生一齒,故以齒計馬歲數(shù),也以指人的年齡。古人常依年齡長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階級的傳統(tǒng)偏見。〔10〕圣人無常師:《論語·子張》:“子貢曰‘……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夫子,老師,指孔子。子貢說他何處不學(xué),又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師呢!〔11〕郯(tán談)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的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少皞(hào浩)氏(傳說中古代帝王)時代的官職名稱。萇(cháng長)弘: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學(xué)習(xí)彈琴。師,樂師。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時楚國人,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曾向他請教禮儀。〔12〕三人行句: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薄?3〕李氏子蟠:李蟠(pán盤),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進士。六藝:指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jīng)典。經(jīng):六經(jīng)本文。傳:注解經(jīng)典的著作。
【詩文翻譯】
古代求學(xué)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xué)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的問題)?(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xué)習(xí)),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早于我,我(應(yīng)該)跟從(他),把他當(dāng)做老師;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應(yīng)該)跟從(他),把他當(dāng)做老師。我(是向他)學(xué)習(xí)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xué)習(xí))的風(fēng)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xué)習(xí)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人們)愛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幫助他們)學(xué)習(xí)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guān)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xué)習(xí),有的(大道理的疑難)不向老師學(xué)習(xí);小的方面(倒要)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卻反而)放棄(不學(xué)),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xué)習(xí)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么譏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xué)生)年齡差不多,道德學(xué)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的好風(fēng)尚不能恢復(fù),(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君子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xiàn)在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個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當(dāng))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xué)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xué)生賢能,(老師和學(xué)生的區(qū)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xué)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學(xué)習(xí)了,(他)不受(當(dāng)時士大夫那種恥于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xué)習(xí)。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相關(guān)評說: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首先你要對學(xué)習(xí)文言文有興趣否則免談,初中文言文比較簡單但對于初學(xué)者肯定也是有難度的,你要先大致明白本課程內(nèi)容,主要說什么(建議買一本翻譯的輔助資料)然后再逐句理解,然后要理解單個詞里面文言文意思及他的詞性,例如是否在本句子當(dāng)中作為代詞或者充當(dāng)謂語或通假字存在,要明白這些詞性及用法,文言文倒裝句也蠻多的,要懂得倒裝句的用法,然后照著這樣理解熟讀全文,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xué)習(xí)你就會慢慢找到學(xué)習(xí)的方法了,總體來說初中文言文比較簡單,能記得單詞本身的意思就不錯了!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說說個人經(jīng)驗吧,也算是過來人.說實話古文這東西關(guān)鍵在于多讀,但是有個方法.你可以網(wǎng)上搜索一下戰(zhàn)國策,一段一段的看,之后再看譯文,又不會的虛詞動用或者通假你就記下來.之后再讀.戰(zhàn)國策相較其他古書來說算是短篇的了,但是里面可學(xué)的不少.你可以權(quán)當(dāng)是積累.這樣子你看過幾部之后,應(yīng)該有一定基礎(chǔ)了,這樣子加上平時學(xué)校練習(xí)題的敲打,看左傳和資治應(yīng)該就沒問題了.一句話,你喜歡,有興趣,學(xué)了有成就感,才是學(xué)習(xí)的王道.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沒有,也不可能有!因為翻譯是一門很深的學(xué)問,就好比法文這樣的一個詞對應(yīng)一個意思是語言都無法開發(fā)出翻譯軟件.那么對于文言文這樣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詞有多個解釋,且有大量虛詞存在的文體,是不可能開發(fā)出翻譯軟件的.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孔子語錄 三峽 次北固山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赤壁水調(diào)歌頭 愛蓮說 使至塞上 觀刈 破陣子 小石潭. 記承天寺夜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岳 春望 錢塘湖春行 雁門太守行 泊秦淮 登飛來峰 過零丁洋 己亥雜詩馬說 陋室銘 送東陽馬生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夜雨寄北 無題 漁家傲 天凈沙?秋思桃花源記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關(guān)雎 蒹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相見歡 浣溪沙 魚我所欲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曹劌論戰(zhàn) 鄒忌諷齊王納諫 出師表. 觀滄海飲酒 行路難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江城子?密州出獵 .游山西村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文背誦對于不熱愛古文學(xué)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煎熬,對于一些古風(fēng)愛好者,恨不得把整個唐詩,宋詞,元曲,詩經(jīng),全部背下來.這主要是看 個人的愛好,沒有什么負擔(dān)不負擔(dān)或者捷徑.因為這是一種提升內(nèi)在的事情,完全取決于自己.但對于在校的學(xué)生來說,又有不同的看法.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其實文言這種怎么說也比英語容易吧,畢竟是漢字.我覺得先提起興趣會比較好,有了興趣,學(xué)啥都會容易點.像我吧,一直覺得文言文里頭的一些話說得很有道理,覺得親近,自然就容易了.做文言更重要的是先略懂全文,一些細枝末節(jié)可以在略知全篇的基礎(chǔ)上推測,畢竟古人也是有邏輯的.最后,量變引起質(zhì)變,要堅持練習(xí),可以從一些小文段練起嘛~加油!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現(xiàn)在的人讀不通古文?并非所有人都不會古文,精通古文的人比比皆是,如:高等院校的學(xué)生、在職的教師、古文愛好者等,都可讀懂古文而且還可以寫出文言好文章.至于說讀不通古文的人應(yīng)該是文化水平偏低,或者是上學(xué)時偏離文科沒學(xué)扎實的人,再者就是文盲,只有這部分人會出現(xiàn)不通古文的現(xiàn)象.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是普通古文么,一般上課時候認真記筆記,下課多誦讀,記住筆記的知識點就可以了,或是上課聽講直接就都記下來,挺簡單的 學(xué)什么紅樓之類的只要求理解,要求不高,沒什么問題的
麥積區(qū)相同: ______ 該書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于傳誦的佳作.衡文標準基本上兼顧到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當(dāng)然所謂思想性是以不違背封建正統(tǒng)觀念為基準的.選者以古文為正宗,也不排斥駢文收入4篇,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在文章中間或末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