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的全文 治家格言全文
朱熹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dāng)
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
客切勿留連。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
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
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mào)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
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nèi)外,宜法屬辭嚴(yán)。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
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
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
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fā)言,安
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dāng)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
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
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在圣
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mào)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nèi)外,宜法屬辭嚴(yán)。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拓展資料:
《治家格言》簡介:
《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nèi)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jīng)典家訓(xùn)。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作者簡介:
《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純(1627 ~ 1698 年),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昆山縣人,著名理學(xué)家、教育家。他的父親朱集璜為明末學(xué)者,于清順治二年( 1645 )守昆城抵御清軍,城破,投河自盡。之后,他上侍奉老母,下?lián)嵊苊茫ミw流離,備極艱辛。待局勢稍定,才返故里。
因為敬仰二十四孝中為懷念父親王修而終生不面向西坐,還曾在父親墓前攀柏悲號的王裒 ,而改號為柏廬。他一生不仕于清政府,教授鄉(xiāng)里,向?qū)W者授以小學(xué)、《近思錄》等。曾用精楷手寫數(shù)十本教材用于教學(xué)。潛心研究程朱理學(xué),主張知行并進,躬行實踐。
治家格言
陸隴其 著 口周燮昌 選注
編者按:中國古代家法中反映的古代倫理道德,是中華民族家庭倫理道理形成的基礎(chǔ),它對今天的道德建設(sh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消極落后的東西。如親子倫理上的孝慈觀,作父母的要“慈”,即保養(yǎng)子女,教之以義方,使之成家立業(yè);作子女的要做到“孝”,對父母必養(yǎng)且敬,以禮事親,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其中無不帶有一定虛偽、狹隘的意識,望讀者注意。
羨有佳兒
我人自家讀得書,方(才)可教兒子讀書,亦惟(也許正因為)自家不讀書,故苦苦要兒子讀書。兒子若肯讀書, 略有文理,則氣質(zhì)自然馴雅(漸漸高尚、美好),周身(全身)皆流動活潑,可以向前出眾迎賓送客,語言不甚無味,落花水面皆文章,使人羨吾有佳兒。即此(假如這樣),便為父母爭一口氣,豈必待中舉人、進土然后顯親揚名哉?若不讀書,則志慧(志向、智慧)不開,一般身體偏自倔強(僵直、生硬),宛如枯木死灰,只樂與下人相處,見正人惟(只)是一叛(離開);若不一叛,亦必面紅、頭脹、伸膀、縮腳、搔首、挖耳,俗氣薰(同熏)人,絕無隨機應(yīng)變風(fēng)流(風(fēng)度),絕無揖讓(作揖廉讓)進退禮節(jié)。即此,便是現(xiàn)世報(上輩子做了壞事,這輩子應(yīng)有的報應(yīng)).為人父者,尚喜有此子乎?為人子者,尚不肯讀書哉?
父祖榮辱所關(guān)
子孫肯讀書,能孝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做好人,行好事,人必曰:“此,某父、某祖之子孫也。”為善,出自子孫,而名則歸美父、祖矣。為父、祖者,豈不生色(增添光彩)乎?若不肯讀書,不孝梯,又做好人,不行好事,人亦必曰:“此,某父、某祖之子孫也。”不善,出自子孫,而父、祖蒙被(蒙受)惡名矣。有此子孫,豈不短氣(喪氣)乎?夫(發(fā)語詞)子孫而有賢者,誠(果真)能勤學(xué)好問,修德(培養(yǎng)高尚品德)合道(薈集正確道理),與(給予)祖以美名,亦可以為人矣,亦可以為子矣。
讀書一生受用
讀書如斗草(古代小兒游戲),見一件,采一件,自家受用,讀書人如何又不讀書?試看出家和尚猶暮鼓晨鐘,看經(jīng)念佛,豈我人在世,反不能夙興夜寐(早起晚睡)誦詩讀書,一和尚不如耶?可慨(慨嘆)也矣!
男兒何事不讀書
讀書人家,不可經(jīng)拋書本。試看開店之人,偶有空閑,偷看小說,自梅當(dāng)初不讀書。街坊上每見此等人,不知幾轉(zhuǎn)回腸(心中焦慮不安)。況吾本分內(nèi)事,可不朝乾(早晨勤勉)夕惕(晚間謹(jǐn)慎),互相警戒,竟使子孫飽食暖衣,終日無所用心,且又群后終日言不及義(說話不涉及正經(jīng)道理)耶?時乎(時間啊)時乎不再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晚矣。
擇業(yè)養(yǎng)生
子弟讀書不得進學(xué)(科舉時代,童生應(yīng)歲試、 科試而考中),或工書、工畫,或習(xí)醫(yī)、處館(開辦學(xué)塾教書),亦是不俗。此一隨身一藝,聊可養(yǎng)生。若曉得大算法(深奧的計算方法),人亦有用吾處。斷不可曉得銀子、骨牌、紙牌諸色(諸多種類),混入賭場,便陷死地。若曉得圍棋、象棋,止(只)適意遣興,似亦不妨。倘起一好勝心,便思賭勝贏錢。初試一錢一局,漸進三錢四錢,熱血灌牙(牙縫滲血,中醫(yī)稱牙衄,虛火上升所致),漸不可長(長進)。況且廢時失業(yè),吞饑(忍受饑餓)致疾,此又萬萬不可者也。痛戒!痛戒!吾生極拙,喜與書、墨、筆、硯相對,若見各色玩好之物,便心酸,便頭痛,所以寡交忤俗(不孝順父母的人和庸俗的人)自甘不入時也。
善惡皆師,從改由己
論交(交友之道)而曰可者,與之(與其交往);其不可者,拒之。甚(越過上述界限),非取友之道也。且人皆自賢自善,亦孰(誰)肯自居不能、不可(把自己放在不能相交、不可相交的地位上)哉!在吾亦豈真賢勝人(超過別人),乃輕(輕易地)以不能、不可目人(看待別人)也。莫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學(xué)習(xí)),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出他們的缺點,自己就改正)。”是二人者,皆吾師也,則皆吾友也。此在吾從、改為主,不論人之善惡矣,何等渾融(有什么會被渾然融合的)?
學(xué)好樣
人須件件要看好樣,則學(xué)問日進(一天天長進),人品亦端。故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象是趕不上,意謂要努力追求),見不善如采(原文為探)湯(象是把手伸進沸水里,意謂要趕緊避開)。”又曰:“見賢思齊焉(看見賢人,應(yīng)向他看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看見不賢的人,應(yīng)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毛病)。”又曰:“如惡(Wu,討厭)惡臭,如好(hao,喜歡)好色。”時時要想著。
書中有金
人皆怨貧,妄想富貴。何不怨賤?苦志(刻苦地立志)讀書,自有貴日,自有富日。惜乎,甘為人下而不辭(躲避)者,比比然(處處都這樣)也!烏得(怎么能)不貧?又何怨貧?
孝親敬長
孩提(幼兒時期)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孝弟(弟同悌,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者,其為仁之本與(與,表示感嘆)!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彼不孝不弟者,豈天性然哉?皆由不覺耳!試看《蓼莪》章(見《詩經(jīng)·小雅》,該詩共六章,詩人在統(tǒng)治者的壓迫下,不得奉養(yǎng)父母,父母不幸死去,因而寫此詩抒發(fā)內(nèi)心的哀痛),安得不孝父母?又讀《常棣》章(見《詩經(jīng)·小雅》,該詩共八章,申述兄弟應(yīng)互相友愛),安得不友于兄弟?為人子,為人弟,試看此兩篇,作座右銘,有不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猶不知愛親敬長,不孝不弟,非人也。
慈愛率先
人皆責(zé)(要求)子之孝,責(zé)弟之悌,吾獨資父之先慈,責(zé)兄之先友。故子或(或許)不孝,父不可不兢,弟或不悌,兄不可不友。蓋父兄為子弟主(當(dāng)家作主),豈可不立子弟之標(biāo)榜(榜樣),徒(徒然)責(zé)子弟之孝悌哉!
真孝真悌
父慈而后子孝,兄友而后弟恭。此是常事,固(本來)不足道。倘父不慈,而子自孝,默有(默不作聲地)以感動父之慈,斯(這)為真孝。兄不友而弟自悌,默有以感動兄之友,斯為真悌。
教孝教悌
子弟孝悌,出自天性,原不待(用不著)教而能,故有不教學(xué)而自孝,不教梯而自悌。亦有教之孝而不孝,教之悌而不悌,寧使(寧愿)我教之孝悌,而不孝悌。世有一種人,平日不教之孝悌,而遽責(zé)(驟然責(zé)備)其不孝不悌。噫(唉),何謬謬也(何其荒謬啊)!
事父為父,事兄為兄
人人有為父之日,不思為子之時能竭其力,他日何以責(zé)子之孝。人人有為兄之日,不思為弟之時恭敬其兄,他日何以責(zé)弟之悌。若吾事(侍奉)父未能(盡孝道),事兄未能(盡悌),而頓欲求備(突然要求全責(zé)備)于子若(以及)弟,可謂內(nèi)省不疚(不感到負疚),無惡(wu,羞愧)于志(自己的志向)乎?故必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為本,責(zé)己宜嚴(yán),兢兢(小心謹(jǐn)慎地)自立一標(biāo)榜(榜樣),確足(確實夠得上)為子弟師表,然后可以為人父兄。
同心土金(黃土變成金)
父于天性,呼吸痛癢相關(guān)者也。曾是呼吸痛癢相關(guān)者,而可一日不在左右哉?故子雖婚娶成人,決當(dāng)(完全應(yīng)當(dāng))同居(居住在一起)共炊,父母刻刻得以行其慈,子媳刻刻得以行其孝,方不愧“膝下承歡”四字.若父母體恤子媳,遂分爨(feu cuan,分家過日子)待其自便,便自不父(便是自己不要子媳奉養(yǎng)),且開子媳以不孝之端;若子媳不親父母,要自居自爨,取其自便,便自不孝,亦起父母不慈之漸(開端)。若房分蕃盛,各有妻家往來,各房又各生育男女,各有禮教,勢又不得不分,然亦當(dāng)留一房侍側(cè)(侍奉在旁)。雖不望其定省(按時看望)之勤,或可通吾顧復(fù)(反復(fù)顧視)之愛。若個個饑衣(饑餓時就依靠,衣同依),個個飽飏(飽足之后便撇開),則所謂“養(yǎng)兒防老,膝下承歡”之謂何?而忍(忍心)令子盡飛去,聲息不聞,一本(同一個根)如同路人哉!
可恨人家兒子略能振羽,便要拋娘,得(能)不痛心疾首、感懷流涕?道破世情,冀(希望)其改心易慮(改變想法),無忘圣帝孝順父母之訓(xùn),是(這)所望于為子者。
自反不尤(自己反省、不要怨恨別人)
人惟單見人有不是處,故不見自己有不是處。人苦知自己有不是處,遂不見人有不是處。此在凡有血氣(剛強正直,這里指感情容易沖動)者,時(時時)宜省察。而于兄弟、叔侄間,尤宜刻刻自反自省,有不覺困心橫慮(陷人不幸的憂慮之中),不勝自失之悔矣,何至有參商(shen shang,參商二星,此出則彼沒,不在天空同時出現(xiàn))凌兢(欺弱凌強)之日哉!
孝子愛日
人子于父母在日,不思勉力奉養(yǎng)。及至歿(逝世)后,雖享祀豐潔,一陌(一百文)紙錢值幾文?一滴(指祭祀時灑在地上的酒)何曾到九泉耶?況又有一陌不燒、一滴不灌者也。
父子無偏愛,兄弟弗疑猜
子有長幼,亦有賢愚。父母愛之,莫分長幼、賢愚之見。但愛長子時,少者不聞不見,故少子不言父母之愛吾兄。愛少子時,長子習(xí)聞習(xí)見(常常聽到、看到),故長子只疑父母之愛我弟。即(即使)父母所分家私,亦不分長幼、賢愚也。但賢子可自恃(依仗聰明)而思厚(想多得點),愚子或自歉(自己覺得不如別人)而恐簿,故兄弟間或不免有嫉妒心,不知父母愛子一如鸤鳩(布谷鳥,飼子時用心平均)飼子之均平也,何曾長幼、賢愚異視哉?故必兄愛北,弟敬兄,賢矜(jin,憐憫)愚,愚齊賢(向賢者學(xué)習(xí)),則父母其安樂之矣。其斯以為孝乎(他們的這種行為就是孝吧)!不然兄殘北,弟殘兄,賢欺愚,愚侮賢,則父母之心終不安。父母之心不安,曾(zeng,怎么)是以為孝乎?惟孝,能友于兄弟(使兄弟互相友愛);亦惟友于兄弟,方全個(才是完全的)孝子。
口過開罪
凡(大凡)人言論易致差失,以口過開罪于人(由于說錯話而得罪人)者不少,而后生輩尤易發(fā)泄(發(fā)泄不滿情緒)。故無論恩斷義絕,須慎爾(通其)言也。即(即使)我理直氣壯,亦不可已甚(過分)說盡。異日倘或相見,自可無慚無悔。《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白玉上面的斑點,還可以磨掉,言語所造成的斑點,是沒法治的)。”曷(怎么)不三復(fù)此言?
戒談閨閫
經(jīng)目之事,猶恐未真。今人刻薄,嘉談淫亂,造言生事,妄議人閨閫(婦女居住的地方,此處當(dāng)指男女之事),供其戲笑。我一概勿聽!勿信!勿傳!勿述!非存厚道,理固然也。
弗向人稱能
人縱有十分能事,猶當(dāng)謙讓。未遑(此處作何況解)吾涉歷未幾(不久),尚不更(geng經(jīng)歷,懂得)事,尤宜養(yǎng)辯于訥(說話遲鈍),藏鋒于鈍,斷不可議論風(fēng)生,向人前稱能,使人鄙吾為油嘴猴子.
切勿離間人骨肉
凡父子、兄弟、叔侄、夫妻、姑媳、妯娌間,或以小事有言語偶乖處(偶有違反情理之時),然風(fēng)雷無竟日(一整天)之怒,亦即刻自消失.?dāng)嗖豢沙讼峨x間,搬是搬非,添說挑撥,使人家骨肉參商。此專為婦人之訓(xùn),非對丈夫言也。
切勿聽人讒譖
人欲間離骨肉,間離朋友,使無端(沒有根據(jù))饞譖(chan zen,用讒言中傷他人),借景挑撥,默使人親者疏,是者非。我一概勿聽!勿信!所以全(保全)骨肉、敦友誼(使友誼敦厚)者多矣。
教子嬰孩
子弟兩三歲時,便要教之孝悌,如叔、伯、兄、嫂,教之稱呼。至長時,自然依依(依戀)愛敬。尊長見之,自然道好,閑人觀之,亦自然稱贊。若孩提不知稱呼,長大便覺禮文疏略,情意冷淡,至親如同路人,父母失教之故也。至(至于)有人少時愛之,喜教罵人者,小兒認(rèn)為真,習(xí)成自然,久而不覺,是教人以偷也。故古之賢母,最重胎教。
恤 人
我為家主,如下人效力于吾,務(wù)要體恤其饑寒勞苦,酒肉飯食,再勿吝惜。若于(至于)農(nóng)工,酒食尤宜加厚,不然一味掂斤播兩,便非體統(tǒng),且不近人情。
媳婦系家成敗
孝子順孫,必由孝婦孝媳。若媳婦長舌,為礓鸮為鴟(鴟鸮,與貓頭鷹同科的益鳥,因其夜間活動,叫聲難聽,故人們以其為不祥之物),子孫便不成孝悌矣。兄友弟恭,須得妯娌和諧。若妯娌短見,搬是搬非,兄弟釀成參商矣。可見,父子、兄弟順逆、乖和之象機(關(guān)鍵所在),操于媳婦之手。則凡未嫁,處在家,于父母可不訓(xùn)之誡之也哉?
淡妝賢婦
世婦但知辦備衣飾,使夫愁肚拔腸(象移動腸子那樣疼痛)。一件未壞,又做一件,未可稱之為賢。冬年時節(jié),荊布(以荊枝作釵,以粗布為裙)淡妝而自甘適者,方為賢婦。
婦輩應(yīng)戒
凡姑媳、妯娌間,本是和諧,適遭不幸,盡有一人妒忌挑隙(由于挑撥而產(chǎn)生嫌隙),或耳邊咶(huai,喘息,引申為小聲地)鬧,或背后唧噥,默使人認(rèn)真。悶氣不解者,以吾四語粘壁解之,曰:“別人氣我我不氣,我若氣時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不氣不氣真不氣。”能聽我解,三復(fù)此言,頗有益矣。
整舊維新
修補舊衣裳,收拾舊鞋襪,雨天替換,當(dāng)思物力維艱。
尊師重傅
處館先生多半是貧儒,請先生訓(xùn)子弟,賓主師生四拜之后,是以子弟一生學(xué)術(shù)付托先生矣。先生亦以子弟之才不才(有才能或沒有才能),任為訓(xùn)教矣,豈不與父母一般心腸?
為主人者,決不可欺先生是一個貧人,隨意簡慢,務(wù)要致敬盡禮。朱(朱砂)、墨、筆、硯、鋪陳、床、帳、梳藏(梳子放在身上時所用的梳套)、牙刷、鏡刡(min,刮去鏡面污垢的工具)、燈臺、面鑼(洗臉用的銅盆)、手巾、腳桶、腳布、草紙,寒天腳爐,暑天浴桶,陳列在房,鎖鑰俱備,日逐(每天)面湯(洗臉?biāo)?、腳水、茶果、點心,不致茍且(馬虎),粥飯必時(必須按時),酒肴須檢點,凈衣裳,曬被席,督館童旁及(涉及到的其他事情)周到。冬夏巾、服、鞋、襪,亦須照顧。且間或偶有時新果色(各類果品),不拘時進。
所饋束修(學(xué)費),不必四季,時節(jié)破格,從重或一起或二起一頓(一次)送足,使先生無憂內(nèi)顧,并可做一件正經(jīng)事。
間或隨時隨意送折席一緘,出自先生意外,使之銘感(把感激銘刻在心)。此,亦請先生者皆所必有。但要留心檢察,不得始勤終怠,先生自然不肯輕率走動(輕易離開),加意訓(xùn)誨,講解百般啟發(fā),引導(dǎo)學(xué)生出息,亦如父母之教兒子一般親切,雖(即使)終其身一個先生足矣。
父母在家庭間又須朝夕訓(xùn)誡,要聽先生訓(xùn)誨。如此內(nèi)外夾攻,必定成器。倘不率教(聽從教誨),我偶然遷怒,或有不適意,斷不可使廚灶人知覺,以生怠慢,便覺參商。
師弟(弟子)一不相得(和諧),雖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很少)矣,則何益哉?此,請先生者不可不知。又不可逐日稽功察課,又不可年常(每年經(jīng)常)輕易易師。只要我尊師重傅為主,一概教法心思俱不必參用(參與)。
師 范
做先生:第一,要人品端正;第二,要認(rèn)真教訓(xùn);第三, 要有坐性(坐守的習(xí)慣);第四,要弗責(zé)備供給(不要把知識只教給完美的學(xué)生);第五,要弗濫接客、拜客,服侍館僮勿與閑談。
若遇主人好束修,弗消(需要)討;若遇主人不好束修,必要討。他偏謂尋頭討臘(年頭要,年末討),反叫先生不好。
有利無害
眉公先生云:“天下事利害恒相半,有全利而無少(稍微)害者,唯書。不問貴賤、老幼,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故有全利而無少害也。”信哉,斯言(這些話)乎!先生格言充棟(書籍堆積很多,高達屋梁),此更切于教人讀書,特引一條,以為訓(xùn)有兒孫者,共勉之。
近仁四端(接近仁義的四件事)
親朋有急難,須多方救濟。兒女有過失,須著(同著)實切責(zé)(懇切地批評)。家人非大過,須佯癡寬恤。租戶無好人,須刻意寬恕。
體心行善
親友貧窘時,見吾若難開口;或于冰陳十二月,見其衣單,不妨脫一件與之(給他);或于青黃不接時,見其食貧(貧乏),不妨攜(攜帶)升斗(指大米)周之(周濟他)。默(不作聲地)體其心,陰(暗中)行善事、庶幾(也許可以說是)君子哉!
為善止謗
為善不求人知,求知非真為善。受謗(遭受誹謗)不急自解,無辯可以止謗。
足食寬懷
做人家(居家過日)若柴米不足,一年便無開眉日子。冬間定要積足一年飯米、一年柴草,并多積礱糠者,亦頗受用。若遲至春,則價便貴。
作家(治家)切費賒取店帳
寫票(欠條)支貨,非不便易,未免過取(超過需要而取)濫用,日久算帳,不覺驟積多金,豈不肉痛悶心?不若發(fā)銀(不如拿現(xiàn)錢)現(xiàn)買,必竟(終究)惜費,或可少省些,未必非作家之一助(一點幫助)云(語氣助詞,無意)。
慎 火 燭
堂內(nèi)燭臺,灶前灰堆,及暑天點燈,帳中刺蚊,冬天腳爐烘被等,最易失錯。勿托丫環(huán)誤事,必須主母親察為主。夏夜以扇驅(qū)蚊,不致傷生,冬天夜睡有綿被,少頃便暖。世上無被者若干(本報不定量,此處當(dāng)指不少),轉(zhuǎn)念及此,可免烘免禍。
弗卻(拒絕)趁船人
身在舟中,見有乞趁船者,無論文人、俗人,晴天、雨天,察其言貌,未必不良,切勿卻阻。此是方便事,不過半日光景,無損于我,人亦知感。若看得面生可疑,至如長行遠路,不能本日到者,卻不可趁。
親賢遠奸
敬重求友、端人(正直的人),敬重實有情義正人,敬重真心實意正人,敬重讀書君子。若游蕩、無信、驕敖(同傲)、刻薄,合(聚)賭斗牌,扛醵(Kangju,湊錢飲酒)者,勿近!
敬老慈(愛護)幼
見扶杖老人,須真心敬重。見孩提有志氣者,須加意愛護。
《治家格言》 昆山三賢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綢繆,毋臨渴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器具質(zhì)而潔,瓦缸勝金玉;
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肴。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
婢美妾美,非閨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艷妝。
宗祖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mào)易,勿占便宜。
見窮苦親鄰,須加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長幼內(nèi)外,宜法隸辭嚴(yán)。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勿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妝。
見富貴而生餡容者,最可恥;
遇貧賤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而終兇。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
毋貪口腹,而瓷殺牲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dāng)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嫉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
國課早完,即蠹蠹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
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
朱熹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dāng)
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
客切勿留連。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
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居身務(wù)期質(zhì)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
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mào)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
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nèi)外,宜法屬辭嚴(yán)。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
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
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
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fā)言,安
知非人之譖訴,當(dāng)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dāng)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
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
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在圣
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xùn),是一份中國古代家庭倫理規(guī)范的精煉總結(jié)。這份格言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強調(diào)了勤勞、節(jié)儉、感恩、規(guī)劃和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其主要內(nèi)容的改寫:首段:朱子治家格言提倡家庭生活的自律與秩序,教導(dǎo)我們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以保持家庭和諧與繁榮。正文:1. 早起打掃,保持...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譯文,值得收藏!
儒家智慧的瑰寶——朱子家訓(xùn) 穿越時空的道德教誨,朱子家訓(xùn)——這本由朱柏廬大師于明清之際精心撰寫的經(jīng)典之作,如同璀璨明珠,照亮了中國傳統(tǒng)家庭的道德航標(biāo)。這部僅524字的短篇,濃縮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和傳承。黎明的美德 每日黎明即起,內(nèi)外...
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釋
尤其要遵守這個家訓(xùn)。不積善,不可能生出聰明的兒子;不讀書,不可能登上貴顯之地。積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根本,讀書可以達到自己是志向,二者缺一不可。(9)、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10)、(譯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艷麗的妝飾。
家規(guī)家訓(xùn)《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很短,卻是最經(jīng)典的家訓(xùn),一定要看!(附譯 ...
《朱子治家格言》是一本富含智慧的家訓(xùn),雖然篇幅短小,但內(nèi)容卻深刻且經(jīng)典。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核心教誨:黎明時分,要及時起床整理庭院內(nèi)外,保持內(nèi)外整潔;黃昏時分,確保門窗關(guān)好,檢查無誤。提醒我們珍惜食物,每一頓飯、每一線衣物,都要體悟其來之不易,懂得物力維艱。做事要提前準(zhǔn)備,防患于未然,...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拼音版
《朱(zhū)子(zǐ)治(zhì)家(jiā)格(gé)言(yán)》黎(lí)明(míng)即(jí)起(qǐ),灑(sǎ)掃(sǎo)庭(tíng)除(chú),要(yào)內(nèi)(nèi)外(wài)整(zhěng)潔(jié);既(jì)昏(hūn)便(biàn)息(xī),關(guān)(guān)鎖門(suǒmén)戶(hù),必(bì)親自(qīnzì)檢點(ji...
治家格言全文多少字
(4)、此《朱子家訓(xùn)》實際應(yīng)為《朱子治家格言》,與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xùn)》是不同的,應(yīng)該分清楚。(5)、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6)、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7)、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yīng)當(dāng)想著來得多么不容易...
《朱子家訓(xùn)》全文及正確翻譯
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xùn)》僅634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nèi)容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 《朱子家訓(xùn)》從治家的角度談了安全、衛(wèi)生、勤儉、有備、飲食、...
朱子家訓(xùn)又名什么什么是以什么為主的啟蒙教材
朱子家訓(xùn)又名治家格言。是一部以家庭道德教育為主的啟蒙教材。全文僅634字,卻精辟地闡明了一個家庭中修身治家之道,被譽為“治家之經(jīng)”。《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nèi)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
莫將玄門作市井是誰的詩
朱熹的治家格言。莫將玄門做市井,少拿心機對神明。但使半分真心在,何愁三清不顯靈。意思是勸人莫用心機,保持純樸率真。朱熹,字元晦、仲晦,南宋徽州婺源縣人,生于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南宋理學(xué)家,程朱理學(xué)集大成者。朱熹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他總結(jié)了宋代理學(xué)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xué)...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全文是什么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dāng)知盤中之餐粒粒辛苦,須知節(jié)儉莫忘初衷恒心不移。該句原文來自于《治家格言》,表達了一種珍視物力、倡導(dǎo)節(jié)儉的思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這句話的意義。首先,“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這句話告訴我們,每一頓飯,無論...
相關(guān)評說:
開魯縣直角: ______ 《朱子家訓(xùn)》:“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開魯縣直角: ______ 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知足常樂家和睦,諸事共商莫相爭;自尊自愛同相敬,心里不要藏陰影;富不奢淫貧守節(jié),免丟臉恥敗名聲;教養(yǎng)子女養(yǎng)品德,兒女對你更恭敬;人人都能照此做,自然福至家門中.
開魯縣直角: ______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開魯縣直角: ______ 1、君子以儉德辟難.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2、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大意:在國家事業(yè)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jié)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jié)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
開魯縣直角: ______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為子當(dāng)孝,待人以信. 兩句話的意思是天剛亮就起來,打掃庭堂院落,指治家過日子很勤謹(jǐn).為人子當(dāng)敬愛父母,對待別人要講誠信,這是指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 擴展資料: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出自于明末清初朱...
開魯縣直角: ______ 天道酬勤 詩禮傳家.
開魯縣直角: ______ 《朱子家訓(xùn)》:“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開魯縣直角: ______ 我國最常用治家格言讀本是《朱子治家格言》,其中的“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等句子都是告誡人們要注意節(jié)約用度珍惜勞動果實的. 《朱子治家格言》又稱《治家格言》、《朱子家訓(xùn)》,為清代學(xué)者朱柏廬所著,是我國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僅五百多字,卻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講述了許多為人處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張的勤儉持家、不貪便宜、公平厚道、誠實待人、與人為善、力戒色欲和浮華,反對見利忘義、諂媚寶貴等觀點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朱子治家格言》是“經(jīng)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家訓(xùn)》、《朱柏廬治家格言.
開魯縣直角: ______ 你好. 晚唐詩人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是我國傳統(tǒng)的【治家格言】.
開魯縣直角: ______ 1、君子以儉德辟難.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2、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大意:在國家事業(yè)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jié)儉.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大意:節(jié)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5、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大意:節(jié)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