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都有哪些作品 白居易的作品有哪些
這是一首著名的長篇敘事詩,以“長恨”為中心,生動地描繪了唐玄宗、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及悲劇結局。其中相當復雜的情節(jié),只用精練的幾句話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詩人從反思的角度寫出了造成悲劇的原因,但對悲劇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全詩寫得婉轉細膩,卻不失雍容華貴,沒有半點纖巧之病。明明是悲劇,卻又那樣超脫,實為浪漫與古典兼?zhèn)涞慕^妙典型。讀后令人蕩氣回腸,不愧為千古絕唱。
關于《長恨歌》的主題,歷來有爭論。或曰批判“漢皇重色”誤國;或云歌詠李楊愛情;或云二者兼有之。然而文學作品的價值并不止于“主題”。從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來看,《長恨歌》即“歌長恨”,歌詠愛的長恨。白居易自言“一篇長恨有風情”(《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末戲贈元九李十二》),說明作者是為歌“風情”而作此詩。詩分四段,先寫熱戀情景,突出楊氏之美和玄宗對她的迷戀,對玄宗因貪戀女色而誤國事有所譏諷。次寫兵變妃死,悲劇鑄成,玄宗腸斷。這是悲歡榮辱極端對比的寫法。再寫物是人非及刻骨銘心的無望思念。最后寫天人永隔之長恨。如此由樂而悲而思而恨,構成全詩的感情脈絡,其間因果關系密切而分明。
白居易《長恨歌》
【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
漢家的皇上看重傾城傾國貌,立志找一位絕代佳人。可惜當國多少年哪,一直沒處尋。楊家有位剛長成的姑娘,養(yǎng)在深閨里沒人見過她容顏。天生麗質無法埋沒,終于被選到皇上身邊。她回頭嫣然一笑,百般嬌媚同時顯現(xiàn)出來。六宮的粉白黛綠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她肌膚如凝結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嬌懶無力,初承恩就在這一時。花一般容貌云一樣鬢發(fā),金步搖在頭上顫。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陽多高天于才睜眼,從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見面。追陪歡樂,伺候宴席,她總在皇帝身旁轉。春天隨從春游,夜晚也是她獨占。后宮美人兒三千人,對三千人的寵愛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宮的夜晚,她妝飾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樓中宴會,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羨人呀,一家門戶盡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腸,覺得生男兒還不如生個女郎。
避暑的驪宮,高插云霄。宮中仙樂飄,人間到處都能聽到。宮里緩歌曼舞,徐徐地彈琴慢慢地吹簫。皇上整天看,總也看不飽。誰知道漁陽反叛的戰(zhàn)鼓會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驚破了!皇家城闕煙塵出現(xiàn),天于的大駕,一千輛車,一萬匹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來里,走走又站站。六軍不肯前進可怎么辦?宛轉蛾眉竟死在皇上馬蹄前。她的花鈿丟在地上沒人收,還有她頭上的翡翠翹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頭。皇上掩著臉,想救救不了,回頭看,眼淚和血一起流。棧道插云彎彎曲曲上劍閣,風刮起黃塵格外蕭索。峨眉道上沒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談薄。蜀江水這么碧綠喲,蜀山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懷念情思難斷絕。離宮看見月光是傷心顏色,夜里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聲息。
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圣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里——叫人徘徊不忍離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間找不著了,美人當年白白死去的那塊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淚灑衣襟,向東望,信馬由韁回京城。回來看看宮苑園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宮翠柳依舊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臉,那柳葉多像她的眉,見花見柳怎叫人不落淚。怎不感觸啊,在這春風吹開桃李花的日子,在這秋用打梧桐落葉的時辰!太上皇住南內(nèi)與西宮,秋草長閑庭,不掃它滿階落葉紅。當年椒房間監(jiān)青眉已老,梨園弟子頭上白發(fā)初生。晚上螢蟲飛過宮殿,太上皇悄然憶想。夜里挑殘了孤燈睡不著,只聽宮中鐘鼓遲遲敲響。夜這么長,看看天上銀河還在發(fā)光。天快亮,還不亮!霜這么重,房上鴛鴦瓦這么冷,翠被冰涼,有誰同擁?你死去了,我還活著,此別悠悠已經(jīng)隔了年,從不見你的靈魂進入我的夢。
京城有位修煉過的臨邛道士,能以精誠把亡魂招致。可感動的是上皇輾轉懷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尋覓。他御氣排云像一道電光飛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黃泉,可是都沒見到她的蹤影。忽然聽說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虛無縹緲中間。仙山樓閣玲瓏似朵朵彩云,有許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樣肌膚花樣容貌,聽來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宮,叩西廂的門,報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雙成。她聽說漢家天于派來了使臣,不由驚斷了仙家九華帳里的夢。推開枕穿上衣下得床來,銀屏與珠簾都依次打開。只見她頭上云髻半偏,剛剛睡醒,花冠還沒整好便走下堂來。風吹著她的仙衣飄飄旋舉,還像當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雙眼淚落下來,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帶著雨。她含情凝自感謝君王:自從生離死別難見面,音信兩茫茫。昭陽殿里的恩愛從此斷絕,蓬萊宮里的日月這么漫長!往下看人間,只看見云霧看不見長安,只能將舊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釵鈿盒兩樣東西帶還。金釵留一股,鈿盒留一扇,我們一家分一半。只要我們的心像金和鈿一樣堅牢,雖然遠隔天上與人間,總還能相見!臨走叮嚀還有一句話兒緊要,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里沒人我們兩個話悄悄:在天上我們但愿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愿水做連理枝條。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恨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唐憲宗吊其詩云:“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
【說明】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并不拘泥于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jù)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回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huán)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于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xiàn)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xiàn),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后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后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
【賞析】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nèi)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具體地描述了安史之亂發(fā)生后,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fā)”,要求處死楊貴妃。
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情節(jié),在這之后,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悲劇。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良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xiàn)出人物內(nèi)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
回長安后,“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里,由于環(huán)境和景物的觸發(fā),從景物聯(lián)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nèi)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xiàn)了夜間被情思索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jiān)青娥”都已白發(fā)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
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huán),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huán)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這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正由于前一段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后面道土的到來,仙境的出現(xiàn),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從“臨邛道土鴻都客”至詩的末尾,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多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后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xiàn),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
詩歌的末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給讀者以聯(lián)想、回味的余地。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么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于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1、《龍昌寺荷池》
[唐]白居易
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
2、《齒落辭》
[唐]白居易
嗟嗟乎雙齒,自吾有之爾,俾爾嚼肉咀蔬,銜杯漱水;豐吾膚革,滋吾血髓;從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輔車,非無龂齶。胡然舍我,一旦雙落。齒雖無情,吾豈無情。老與齒別,齒隨涕零。我老日來,爾去不回。嗟嗟乎雙齒,孰謂而來哉,孰謂而去哉?齒不能言,請以意宣。為口中之物,忽乎六十馀年。昔君之壯也,血剛齒堅;今君之老矣,血衰齒寒。輔車龂齶,日削月朘。上參差而下卼臲,曾何足以少安。嘻,君其聽哉:女長辭...
3、《齊物二首》
[唐]白居易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shù)寸。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椿壽八千春,槿花不經(jīng)宿。中間復何有,冉冉孤生竹。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時綠。雖謝椿有馀,猶勝槿不足。
4、《鸚鵡》
[唐]白居易
隴西鸚鵡到江東,養(yǎng)得經(jīng)年觜漸紅。常恐思歸先剪翅,每因喂食暫開籠。人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應似朱門歌舞妓,深藏牢閉后房中。
5、《鳥》
[唐]白居易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6、《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
[唐]白居易
五架三間新草堂,石階桂柱竹編墻。南檐納日冬天暖,北戶迎風夏月涼。灑砌飛泉才有點,拂窗斜竹不成行。來春更葺東廂屋,紙閣蘆簾著孟光。
7、《食飽》
[唐]白居易
食飽拂枕臥,睡足起閑吟。淺酌一杯酒,緩彈數(shù)弄琴。既可暢情性,亦足傲光陰。誰知利名盡,無復長安心。
8、《題郡中荔枝詩十八韻,兼寄萬州楊八使君》
[唐]白居易
奇果標南土,芳林對北堂。素華春漠漠,丹實夏煌煌。葉捧低垂戶,枝擎重壓墻。始因風弄色,漸與日爭光。夕訝條懸火,朝驚樹點妝。深于紅躑躅,大校白檳榔。星綴連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羅裁襯殼,白玉裹填瓤。早歲曾聞說,今朝始摘嘗。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橘得霜。燕支掌中顆,甘露舌頭漿。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靈難駐,妍姿嫩易傷。近南光景熱,向北道途長。...
8、《題籠鶴》
[唐]白居易
經(jīng)旬不飲酒,逾月未聞歌。豈是風情少,其如塵事多。虎丘慚客問,娃館妒人過。莫笑籠中鶴,相看去幾何。
9、《題舊寫真圖》
[唐]白居易
我昔三十六,寫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臥江城。豈比十年老,曾與眾苦并。一照舊圖畫,無復昔儀形。形影默相顧,如弟對老兄。況使他人見,能不昧平生。羲和鞭日走,不為我少停。形骸屬日月,老去何足驚。所恨凌煙閣,不得畫功名。
10、《題新居呈王尹,兼簡府中三掾》
[唐]白居易
弊宅須重葺,貧家乏羨財。橋憑川守造,樹倩府僚栽。朱板新猶濕,紅英暖漸開。仍期更攜酒,倚檻看花來。
11、《題州北路傍老柳樹》
[唐]白居易
皮枯緣受風霜久,條短為應攀折頻。但見半衰當此路,不知初種是何人。雪花零碎逐年減,煙葉稀疏隨分新。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猶勝不逢春。
12、《題崔使君新樓》
[唐]白居易
憂人何處可銷憂,碧甕紅欄湓水頭。從此潯陽風月夜,崔公樓替庾公樓。
13、《題周家歌者》
[唐]白居易
清緊如敲玉,深圓似轉簧。一聲腸一斷,能有幾多腸。
14、《霓裳羽衣歌》
[唐]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nèi)宴宴昭陽。千歌百舞不可數(shù),就中最愛霓裳舞。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邐迤。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云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煙蛾斂略不勝態(tài),風袖低昂如有情。...
白居易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jīng)亂關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參考: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琵琶行 并序
長恨歌
宮詞
賀雨
題岳陽樓
讀張籍古樂府
哭孔戡
兇宅
夢仙
觀刈麥
題海圖屏風
羸駿
廢琴
李都尉古劍
問劉十九
云居寺孤桐
月夜登閣避暑
初授拾遺
贈元稹
哭劉敦質
答友問
雜興三首
宿紫閣山北村
讀《漢書》
贈樊著作
蜀路石婦
折劍頭
登樂游園望
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
感鶴
春雪
高仆射
白牡丹 和錢學士作
贈內(nèi)
寄唐生
傷唐衢二首
問友
悲哉行
紫藤
放鷹
慈烏夜啼
燕詩示劉叟
采地黃者
初入太行路
鄧魴、張徹落第
送王處士
村居苦寒
納粟
秋池二首
夏旱
諭友
丘中有一士
新制布裘
杏園中棗樹
寄隱者
放魚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1] 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2]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3]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②,水面出平云腳底③.
幾處早鶯爭暖樹④,誰家新燕啄春泥⑤.
亂花漸欲迷人眼⑥,淺草才能沒馬蹄⑦.
最愛湖東行不足⑧,綠楊陰里白沙堤⑨.
憶江南
唐·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名字的由來
來源于《禮記·中庸》的詞句:“故君子易居以俟命”,取其中“居易”二字為名;1、關于白居易名字的來歷,也流傳著一個傳說:白居易出生時,村里正逢水患,男人們都出去排水了,婦女們急得在家里燒香禱告。就在此時,44歲的白季庚老年得子,其18歲的夫人陳氏生下一個男嬰,祖父白湟感嘆當時居住的不...
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白色居易嗎?
白居易雖然不是四大家,可他的作品影響力也很大。與元稹共同提倡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以劉禹錫并稱“劉白”。他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作品也要好好的學習!我是教書法和國學的李老師。線上和線下都有教學。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望您滿意。
金不換斗髓歌斷是誰寫的是什么朝代的人
7,珞碌子三命消息賦,著于唐咸通860-874、唐昭宗869-904年間,首先由徐大升注解以后,浙江嘉興人釋曇瑩邀集他的兩個朋友王廷光、李仝一起注解,這幾個人在歷史上都是有記載的主,不是無名之輩,也可見當時的命理火啊,已經(jīng)進入社會主流了,不是在江湖淪落的。 徐子平(公元907-960年),名居易,五代末北宋初人。史書...
南宋帶有英雄的詩詞 南宋寫英雄的詩詞
Bai居易 江南...>> 寫英雄的詩詞大全 與英雄有關的詩句積累 1、 《蜀相》 Yong史詩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bǎi)Sen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San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Jie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作品譯文 He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Bai樹茂密的...
暮江吟是什么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巧妙的比喻,創(chuàng)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xiàn)出內(nèi)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全詩...
下列哪些作品是皮日休寫的:(
獨在開元寺避暑,頗懷魯望,因飛筆聯(lián)句 藥名聯(lián)句 七愛詩·白太傅(居易) 正樂府十篇·橡媼嘆 初夏即事寄魯望 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nèi)揣庸陋彌增愧 太湖詩·桃花塢 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 襄陽閑居與友生夜會 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 友人以人參見惠因以詩謝之 奉酬魯望夏日四聲四首·平上聲 太湖...
關于晴天好的詩句
春天來了,古典詩歌多的是描寫春景之作,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就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首詩描寫了杭州西湖的春色,可說有如一幅春郊試馬圖一樣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但是,要問這首詩真正的妙處是什么?不見得能答得圓滿,需要從欣賞的角度下一些工夫。 先看結構: 這首詩是寫西湖的,西湖遼闊,景物...
養(yǎng)竹記的作品原文
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菶茸薈郁,有無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嘗經(jīng)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本性猶存。乃芟蘙薈,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于是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賢而人愛惜之,...
祝別人前程似錦文言文
雁兒受驚飛起,卻又回頭瞧瞧,心中有恨而無人知曉。它把所有冬天的樹枝都挑選遍了,總也不肯棲息下來,寧可留在那寂寞寒冷的沙洲上。5、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解釋: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蘇州做官,很受當?shù)厝罕姷膼鄞鳌_@首詞是他回憶江南景物的作品...
與元九書的作品原文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累歲已來,牽故少暇,間有容隙,或欲為之;又自...
相關評說:
扶綏縣中心: ______ 他的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
扶綏縣中心: ______ 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起主要詩文還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jīng)亂關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等.
扶綏縣中心: ______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早春 作者: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草茫茫 作者:白居易 秋日 作者:白居易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約心 作者:白居易 秋蝶 作者:白居易 春眠 作者:白居易 紫毫筆 作者:白居易 春雪 作者:白居易 江州雪 作者:...
扶綏縣中心: ______[答案]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
扶綏縣中心: ______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極可注意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xiàn),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
扶綏縣中心: ______ 白居易的代表作是《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
扶綏縣中心: ______[答案]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稹合稱“元白” 白居易的祖父后來在河南鞏縣當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就舉家搬遷到了新鄭,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
扶綏縣中心: ______ 白居易代表作 《秦中吟》《新樂府》《長恨歌》《琵琶行》
扶綏縣中心: ______ 《秦中吟》《新樂府》《長恨歌》《琵琶行》
扶綏縣中心: ______[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