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重量是多少 恐龍的重量是多少?
恐龍的體重估計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噸之間。
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
最重的恐龍是長頸巨龍,預期活體的重量在30-60噸之間。最長的恐龍是27米長的梁龍,現(xiàn)展示于美國賓州匹茲堡的卡內(nèi)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擴展資料
恐龍體重測算的方法:
1、根據(jù)恐龍化石骨架,運用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復原恐龍;
2、根據(jù)復原的恐龍,按比例做一個縮小版本的模型;
3、借助曹沖稱象的原理,將模型放入水中根據(jù)水的體積差算出模型體積,再按微縮的比例換算得出恐龍的真實體積;
4、按照體重=體積×比重,就計算出來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恐龍
易碎雙腔龍是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大最重的恐龍。它也許是已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脊椎動物,體長:58-62米 ,總重量大概達到122公噸
有記錄最大的恐龍有三個種類:最重的,最長的和最高的。從最重的開始,金牌得主很可能是阿根廷龍。巨大的雷龍(雷龍是一種巨大的蜥腳類恐龍,長頸長尾食草恐龍)生活在大約1億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就是現(xiàn)在的阿根廷。但是對阿根廷龍體重的估計相差很大,據(jù)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稱,這頭巨獸重77噸(70公噸),據(jù)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稱,這一數(shù)字高達90噸(82公噸);和110噸(100公噸)。
世界上最重的恐龍是極龍,重達100噸。極龍生存于1億1000萬年至1億年前,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它的化石是一根肱骨及一些脊椎。
極龍屬(學名:Ultrasaurus),又名特級超龍,是一屬在韓國發(fā)現(xiàn)的蜥腳下目恐龍,由金港墨命名。
在1979年,詹姆斯·詹森(James A. Jensen)曾非正式地以Ultrasaurus命名一組在美國發(fā)現(xiàn)的巨大恐龍骨頭,而被認為是無資格名稱。由于金港墨先行正式地使用了這個學名,故詹姆斯·詹森將美國的標本更名為巨超龍(Ultrasauros)。巨超龍后來被發(fā)現(xiàn)其實是一組嵌合體,其模式標本已分類在超龍屬中。
超龍屬(屬名:Supersaurus)又譯超級龍,意為“超級蜥蜴”,是種梁龍科恐龍。超龍的化石是在1972年發(fā)現(xiàn)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莫里遜組巖層的Brushy盆地段,地質(zhì)年代約1億5300萬年前,相當于侏羅紀晚期。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超龍的骨頭,巨超龍后來被發(fā)現(xiàn)是超龍的異名。
超龍身長可達約33到34米,是最長的恐龍之一,而體重可達約35到40公噸。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超龍可能是迷惑龍的大型近親
恐龍是出現(xiàn)于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并繁榮于六千五百萬年前結(jié)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么大;小的,卻跟一只雞差不多。
恐龍的分類以及各種類型恐龍的介紹: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后也活躍于現(xiàn)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兇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wèi),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xiàn),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xiàn)于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wèi)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xiàn)的時間已經(jīng)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xiàn)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后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只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于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xiàn)于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后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7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里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后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巖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巖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么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牙齒。發(fā)現(xiàn)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巖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里。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么大、這么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后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fā)現(xiàn)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于什么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鑒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jù)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jié)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xù)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數(shù)據(jù)。
兩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結(jié)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xiàn)代蜥蜴——鬣蜥。于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jié)論,認為這些化石屬于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jīng)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并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后來,隨著發(fā)現(xiàn)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于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并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誰最先發(fā)現(xiàn)了恐龍--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jīng)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xiāng)村醫(y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yī)治病之余,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采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巖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8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fā)現(xiàn)了禽龍并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于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后發(fā)現(xiàn)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于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于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xiàn)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tǒng)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9 )馬門溪龍
現(xiàn)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10 )雙龍
雙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fā)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后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征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后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么大;小的,卻跟一只雞差不多。
恐龍的分類以及各種類型恐龍的介紹: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后也活躍于現(xiàn)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兇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wèi),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xiàn),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xiàn)于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wèi)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xiàn)的時間已經(jīng)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xiàn)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后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只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于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xiàn)于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后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7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里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后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巖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巖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么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牙齒。發(fā)現(xiàn)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巖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里。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么大、這么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后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fā)現(xiàn)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于什么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鑒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jù)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jié)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xù)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數(shù)據(jù)。
兩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結(jié)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xiàn)代蜥蜴——鬣蜥。于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jié)論,認為這些化石屬于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jīng)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并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后來,隨著發(fā)現(xiàn)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于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并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誰最先發(fā)現(xiàn)了恐龍--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jīng)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xiāng)村醫(y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yī)治病之余,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采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巖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8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fā)現(xiàn)了禽龍并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于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后發(fā)現(xiàn)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于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于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xiàn)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tǒng)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9 )馬門溪龍
現(xiàn)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10 )雙龍
雙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fā)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后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征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后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最近科學家對南美幾種大型恐龍的重量進行了重新測算,結(jié)果如下: 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重73噸 (最大的恐龍) 南極龍(Antarctosaurus giganteus):重69噸 南極龍(Antarctosaurus wichmannianus):重34噸 阿馬加龍(Amargasaurus cazaui):重2.5噸 食肉牛龍(Carnotaurus sastrei):重1.5噸 阿貝力龍科(Abelisaurus):重2到4噸 南方巨獸龍(Giganotosaurus)(MUCPv-95):重8噸,為已知的獸腳類恐龍中最重。
巨體龍巨大的體型
然而,這種推斷方法只能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估算,尾巴的長度難以準確推定,而質(zhì)量的估計則更為困難,因為軟組織化石很少。此外,縮放比例基于相同的體型比例,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泰坦巨龍類的體型比例不甚清楚,因為目前只有有限的完整標本。如果巨體龍的體重估計值正確,那么它的重量只有藍鯨能與之相匹敵,...
霸王龍到底有多重
霸王龍是一種強大的動物。它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之一,成年霸王龍的體重可達6噸左右,直立起來高約4.5米,身長約12米。它的血盆大口寬約1.2米,參差不齊地布滿了匕首一樣的牙齒,能咬穿獵物的骨骼,一口就能吞下225千克的食物。對霸王龍的研究是恐龍學中的一大熱點,單是對它速度...
阿根廷龍有多重
阿根廷龍體重大概在60到124噸之間。最保守的估計,阿根廷龍約為成年非洲象的10倍,身長從30米到40米不等。阿根廷龍屬于蜥腳類恐龍的泰坦龍類,命名十分簡單,意思是在阿根廷發(fā)現(xiàn)的恐龍。其生存年代為1億年前白堊紀中期阿爾布階-93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森諾曼階,是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陸地恐龍之一。阿根廷龍出現(xiàn)于《...
腕龍體重有多重?
爪最大的恐龍:重爪龍是強壯的肉食性恐龍。它的爪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大恐龍爪。爪的外側(cè)弧線達31厘米長。最大的肉食龍:霸王龍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龍,成年霸王龍身長可達14米,體重約8噸,是恐龍世界中的霸主。最聰明的恐龍:就身體和大腦的比例來看,鋸齒龍的大腦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覺器官非常發(fā)達,...
霸王龍有多少米長?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的咬合力可以達到多少牛頓?
霸王龍,作為暴龍科中的巨無霸,其體型令人矚目。它的平均體長在11.5-14.7米之間,而臀部高度則大約在4米上下,最高可達5.2米,頭部的高度有時甚至逼近6米。重量方面,霸王龍的平均體重大約在9噸左右,生態(tài)上估計約為7.6噸,最重的個體達到了驚人的14.85噸,頭部長度的最大值可達到1.55米。霸...
多少個人的重量才是一個霸王龍的重量?
大概需要143人左右才能和霸王龍一樣重,但僅靠143人是遠遠打不過霸王龍的。霸王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平均體長11.7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11噸,最重14.85噸,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
霸王龍重量是多少
霸王龍,這一恐龍界的巨型掠食者,以其龐大的身軀和強大的捕獵能力而聞名。其體長達到驚人的15米,高度約6米,體重估計在6.5至7噸之間。作為肉食性動物,霸王龍生活在約6500萬至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其化石主要發(fā)現(xiàn)于美國蒙大拿州。霸王龍的特征之一是其短小的前肢,每只手僅有兩個手指,這是其...
霸王龍有多重?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恐龍時代有什么恐龍
2、霸王龍: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后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3、迷惑龍:梁龍科迷惑龍屬,包括埃阿斯迷惑龍和路氏迷惑龍。重量達30噸,據(jù)阿根廷新發(fā)現(xiàn)的恐龍大腿骨頭,身高為4到5、5米高,身長為35米左右;4、禽龍:屬于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
相關評說: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 極龍,蜥形綱、脊索動物門動物,重達100噸.極龍的身高超過15米,是最高的蜥腳類恐龍,也是最重的蜥腳類之一.有些古生物學者推算極龍可能體長達30.5米,體重或許達130噸.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 恐龍有很多種,重量也各不相同. 最小的恐龍,近鳥,體長30厘米,重350克, 最重的恐龍是巨體龍,體長約40米,重約140噸.成年人體重按70kg大約0.07噸算,一頭1噸的恐龍最少是15個成年人重量.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 長18米,高7米,6.5-8噸重! 霸王龍是一種強大的動物.它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之一,成年霸王龍的體重可達6噸左右,直立起來高約4.5米,身長約12米.它的血盆大口寬約1.2米,參差不齊地布滿了匕首一樣的牙齒,能咬穿獵...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答案] 恐龍的體重:G=mg=50*103kg*9.8N/kg=4.9*105N,因物體受到的重力和質(zhì)量成正比,所以,恐龍的體重與同學體重之比:GG′=mm′=50*103kg50kg=1000,即相當于1000個質(zhì)量為50kg的同學的體重.答:恐龍的體重為4.9*10...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tài)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答案] 最重的之一是超龍ultrasaurus,31米,100噸,屬腕龍科,吃樹葉,脖子高高昂起,十分挺拔.(梁龍的頭抬不高,是吃草的)也是有史以來最重的陸生動物.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 一只恐龍的重量是45噸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答案] 50000kg*9.8N/kg=490000N 50000kg/50kg=1000(人)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 100t
白云區(qū)減速: ______ 最重的之一是超龍ultrasaurus,31米,100噸,屬腕龍科,吃樹葉,脖子高高昂起,十分挺拔.(梁龍的頭抬不高,是吃草的)也是有史以來最重的陸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