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講一下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有什么故事
1、默寫古籍
蔡琰為丈夫董祀求情時,天氣非常寒冷,曹操見蔡琰沒有穿鞋又披散著頭發(fā),于是贈給蔡琰頭巾鞋子襪子。蔡琰的父親蔡邕家里曾經(jīng)收藏了很多古書,曹操問蔡琰:“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xiàn)在還能想起來嗎?”
蔡琰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余卷,但因為戰(zhàn)亂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現(xiàn)在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于是蔡琰將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內(nèi)容寫下來送給曹操,沒有一點錯誤。
2、辨琴
蔡琰九歲時,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說:“是第二根弦斷了。”蔡邕說:“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于是故意弄斷一根問她,蔡琰說是第四根。 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經(jīng)中也有出現(xiàn)。
擴展資料:
蔡文姬生平介紹:
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給河東衛(wèi)仲道,衛(wèi)仲道早亡,二人又沒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兩個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來喜愛文學、書法,常與蔡琰的父親蔡邕有文學、書法上的交流。曹操見蔡邕沒有子嗣,用金璧從匈奴那里將蔡琰贖回來,并將蔡琰嫁給董祀。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
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著頭發(fā)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jīng)發(fā)出去了,怎么辦?”
蔡琰說:“你馬廄里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shù),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于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蔡琰回家后,傷感悲憤之余作《悲憤詩》二首。 此后再無蔡琰相關記載,卒年不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蔡文姬 (漢末三國時期才女)
曹操自從赤壁失敗以來,經(jīng)過幾年整頓,重振軍威,自封為魏公。公元216年,又晉爵為魏王(都城在鄴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連南匈奴的呼廚泉單于也特地到鄴城來拜賀。曹操把呼廚泉單于留在鄴城,像貴賓一樣招待他,讓匈奴的右賢王回去替單于監(jiān)理國家。
南匈奴跟漢朝的關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經(jīng)死去的朋友蔡邕(音yōng)有一個女兒還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來。
蔡邕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名士,早年因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內(nèi)蒙古杭錦旗北)去。董卓掌權的時候,蔡邕已回到洛陽。那時候,董卓正想籠絡人心。他聽到蔡邕名氣大,就把他請來,封他做官,對他十分敬重,三天里連升三級。蔡邕覺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漢靈帝時候強多了。
到了董卓被殺,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錯,嘆了口氣。這一來惹惱了司徒王允,認為他是董卓一黨的人,把他抓了起來。盡管朝廷里有許多大臣都替他說情,王允還是不同意,結果死在監(jiān)獄里。
蔡邕的女兒名叫蔡琰(音yǎn),又叫蔡文姬,跟她父親一樣,是個博學多才的人。她父親死后,關中地區(qū)又發(fā)生李傕、郭汜的混戰(zhàn),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
打這以后,她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過慣了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帶著禮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來。
左賢王當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違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讓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國,當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離開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覺得悲傷。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下,她寫下了著名詩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到了鄴城,曹操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給一個屯田都尉(官名)董祀。
哪兒知道時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執(zhí)行了。
蔡文姬急得不得了,連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舉行宴會。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學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從把蔡文姬求見的情況報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識,就對大家說:“蔡邕的女兒在外流落了多年,這次回來了。今天讓她來跟大家見見面,怎么樣?”
大伙兒當然都表示愿意相見。曹操就命令侍從把蔡文姬帶進來。蔡文姬披散頭發(fā),赤著雙腳,一進來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請罪。她的嗓音清脆,話又說得十分傷心。座上有好些人原來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傷心勁兒,不禁想起蔡邕,感動得連鼻子也酸了。
曹操聽完了她的申訴,說:“你說的情形的確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書已經(jīng)發(fā)出去了,有什么辦法呢?”
蔡文姬苦苦央告說:“大王馬房里的馬成千上萬,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樹林,只要您派出一個武士,一匹快馬,把文書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就親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騎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
那時候,正是數(shù)九寒天。曹操見她穿得單薄,就送給她一頂頭巾和一雙鞋襪,叫她穿戴起來。
曹操問她:“聽說夫人家有不少書籍文稿,現(xiàn)在還保存著嗎?”
蔡文姬感慨地說:“我父親生前給我四千多卷書,但是經(jīng)過大亂,散失得一卷都沒留下來。不過我還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聽她還能背出那么多,就說:“我想派十個人到夫人家,讓他們把你背出來的文章記下,你看怎樣?”
蔡文姬說:“用不著。只要大王賞我一些紙筆,我回家就把它寫下來。”
后來,蔡文姬果然把她記住的幾百篇文章都默寫下來,送給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滿意。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蔡琰
〔約公元一六二年至二三九年間在世〕字文姬,(《列女后傳》作昭姬)陳留人蔡邕的女兒。約自漢桓帝延熹中,至魏景初末年間在世。博學有才辯,妙于音律。邕鼓琴斷弦,琰屢猜俱中。初嫁河東衛(wèi)仲道,仲道早死,無子。興平中,(公元一九四至一九五年)天下大亂,琰沒入南匈奴,為左賢王妾。王甚憐愛,相處十二年,生二子。曹操與蔡邕素友好,痛念邕無后嗣,遣人以金璧贖她回來。她很念念于她的二個兒子,幾乎不愿分離。歸漢后再嫁為屯田都尉董祀妻,夫婦也很和好。祀犯罪當死,她蓬首徒行見曹操,叩頭請罪,語意非常酸哀。操為之感動,赦之。操命她筆錄蔡邕所賜書。她即將所記得的四百余篇親自寫錄,一字不遺。她生平著作,現(xiàn)只存《悲憤詩》二章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古詩,都是她歸漢后感傷離亂之作。五言是在寫一般離亂的慘象,七言只寫她自己的遭遇,尤在懷念她生離的兒子。《胡笳十八拍》也作于歸漢后,前十拍寫她入胡的原因及經(jīng)過,其余八拍中無一拍不露出她的思子的哀吟。此詩后人以為出于偽托。
蔡文姬
蔡文姬(公元176年---?),就是蔡琰,我國歷史上著名女詩人,陳留圉(現(xiàn)在河南省杞縣)人。她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和音樂家。蔡文姬一生歷盡了戰(zhàn)爭苦難,曾被擄到南匈奴,后來被漢朝丞相曹操用重金厚禮贖回。她一生寫了很多作品,留存下來的只有著名的五言《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各一篇。
哪根琴弦斷了?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雖說很有學問,政治上卻并不得志。他經(jīng)常得罪朝廷,受到流放外地的處罰。蔡文姬在童年時代,就是跟著父親流亡到江南一帶度過的。在這段時期里,蔡邕十分疼愛自己的獨生女兒,經(jīng)常親自向她傳授文學和音樂知識。文姬也非常聰明好學,從不辜負父親的期望,對音樂更是特別喜愛。
文姬六歲那年,有一天晚上,月明星稀,遍地銀光。她寫完最后一頁小字后,只見父親點燃一支清香,又席地坐在琴桌旁彈起了心愛的七弦琴。那悠揚的琴聲忽高忽低,時緩時疾。文姬雙手托腮,望著窗外,屏息靜氣地聽著聽著,仿佛進入了一個美妙神奇的世界。突然,“嘣”的一聲,一根琴弦斷了。
文姬一驚,急忙轉過身來,對父親說:
“爹,第二根琴弦斷了。”
蔡邕低頭一看,果真是第二根弦斷了,不禁感到非常奇怪,可又懷疑女兒是偶然猜中的,就裝出生氣的樣子說道:
“文姬,我叫你書寫小字,怎么開小差啦?”
“爹,女兒早就寫完了!”說著,文姬雙手把寫的小字遞了過去。蔡邕仔細檢查了一遍,感到女兒的字又有了進步,很是高興,就說:
“既然你喜歡聽琴,爹就再彈奏一曲。”
蔡邕說罷,一面重新按上第二根琴弦,一面想:剛才女兒說是第二根弦斷了,不知是猜對了還是聽出來的?這次倒要試她一試。
很快,悠揚的琴聲伴著縷縷清煙,又在夜空中回蕩。蔡邕彈著,彈著,故意把第四根琴弦撥弄斷了,他雙手按住琴弦,急促地問道:
“文姬,這次斷的是第幾根弦?”
“第四根!”文姬不假思索地應聲回答,因為琴曲中斷,臉上還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蔡邕見女兒兩次都說對了,感到又驚又喜,就招手叫女兒過來,一面撫摸著她的頭,一面問道:
“哪根琴弦斷了,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文姬抬起頭,忽閃著一雙大眼睛回答說:
“您給我講過,古人季札聽了琴聲,能判斷一個國家的興亡;師曠聽了琴聲,能斷定楚國要打敗仗。女兒天天聽您彈琴,難道哪根琴弦斷了還聽不出來嗎?”
蔡邕聽后,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女兒小小年紀,就能專心學習,做父親的怎能不打心眼兒里高興吶?從此以后,蔡邕不但把自己的琴技傳授給女兒,還經(jīng)常教她寫詩作文。得到父親的指導,文姬學習越發(fā)勤奮,詩文琴技進步很快。
亂世慘象
公元189年,東漢皇帝靈帝死了,大軍閥董卓趁機掌握了朝廷大權。這個殺人魔王指使部下燒殺搶掠,干盡了壞事。蔡文姬眼睜睜看著國難當頭,心中十分悲痛。
有一天,文姬在家里憋得發(fā)慌,猛然想起往年這個時候,洛陽的百姓們都習慣到郊區(qū)河邊祭告土地神,拜求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于是,她決定帶著家人出去觀看這個熱鬧景象。
來到郊外,祭神活動已經(jīng)開始。只見洛河岸邊,煙霧裊裊,一堆堆沙土插滿了清香,許多衣衫破爛的男女跪倒在地,對著天空磕頭祭告。有的大聲喊叫:
“老天,快救救我們吧!像這樣年年打仗,叫百姓怎么活下去呀!”
有的低聲抽泣:
“我家男的全被亂軍抓走啦,神靈保佑他們平安回家吧!”
面對眼前的凄慘情景,聽著百姓的聲聲哭訴,文姬不禁一陣辛酸。她原想來在這里消愁解悶,誰知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了。她正想吩咐家人趕快回去,忽聽有人大聲呼叫道:
“不得了啦,董卓的部隊又在殺人啦,快逃命呀!”
頓時,“逃命呀”的喊聲傳遍了四野,祭神的人個個面如土色,急急向四面八方逃散。文姬在家人的護衛(wèi)下沒走多遠,果然看見前面塵土飛揚,一支舉著“董”字大旗的騎兵隊伍,正揮刀向人群中亂砍亂殺。一時間,百姓的哭嚎聲和士兵的狂笑聲響成一片,嚇得文姬雙手掩面,心“怦怦”直跳。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她整夜沒睡好覺。第二天,她向家人打聽情況,家人回答道:
“聽說昨天董卓的部下,見到男人就殺,還把人頭掛在車轅上;看到女的就抓回京城,供士兵們作樂。幸虧我們逃得快,要不也沒命啦!”
“太殘忍了!”
文姬聽后,又悲痛又憤怒,心中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緒。可是,一個文弱女子能為國家出多少力呢!她只能寫詩來寄托自己的心情。她后來在《悲憤詩》中,就記錄了這件事。
到南匈奴
蔡文姬十六歲那年結了婚。不久,殘暴的董卓被人殺死了,董卓的部下又起來作亂,打得朝廷招架不住,中原地區(qū)一片烏煙瘴氣。
偏巧,文姬的父母相繼去世。結婚不到兩年,丈夫也病死了。文姬孤零零的,十分悲痛。她只好回到老家陳留居住。
北方的南匈奴人看到中原大亂,也趁火打劫。有不少匈奴兵混在亂軍之中,隨便燒殺搶掠。蔡文姬的家鄉(xiāng)也遭到劫難,她又跟著家里人逃出來,四處奔波。
有一次,文姬在逃難途中,被一伙南匈奴兵追趕,和家里人失散了。她和一群百姓被匈奴兵抓住,匈奴兵把他們驅(qū)趕著,往北方去了。
走了很遠很遠,他們來到了一片草原上。一打聽,原來是被抓到南匈奴地界來了。有的人被派去放牧牛羊,有的人被帶走待候匈奴人。文姬因為長得文雅端莊,被帶到匈奴首領那里去。南匈奴的左賢王見了她,十分喜愛,就把她留在了身邊。不久,文姬做了左賢王的妻子。
南匈奴是匈奴民族的一部分,居住在現(xiàn)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部,生活習慣與漢族不同,住的是帳篷,過的是飄忽不定的游牧生活,加上語言不通,文姬在南匈奴很不習慣。雖然左賢王對她十分敬愛,可她時刻都在思念故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有一天,蔡文姬正在彈琴,左賢王大步走進帳篷,興沖沖地說道:
“文姬,別彈啦,快迎接貴客!”
左賢王說著向帳外一招手,衛(wèi)兵就把一位客人領了進來。客人全身漢族打扮,還用熟悉的漢族話向文姬問候,文姬高興得不知怎樣才好。她一會兒問朝廷的情況,一會兒又打聽家鄉(xiāng)變化,客人雖想盡力回答她的各種問題,可是并不能使她完全滿意。原來這位客人是偶然到這里來做生意的商人,知道的情況也不多。
送走了客人,文姬又是高興又是失望,更思念家鄉(xiāng)了。后來她在詩中寫了這件事:
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
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xiāng)里。
文姬歸漢
公元208年,也就是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第十二個年頭,曹操統(tǒng)一了北方,當了漢朝的丞相。他想起了好友蔡邕的女兒還流落在南匈奴,就派使者周近帶了黃金、玉石、錦絹等禮品,到南匈奴去把蔡文姬贖回來。
漢朝使者的到來,使文姬欣喜萬分。這時,她已經(jīng)有了兩個兒子,她準備帶他們一起回故鄉(xiāng)去。可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丈夫的時候,左賢王半晌沒說一句話。
“你怎么啦?難道不同意讓我把孩子帶走嗎?”文姬焦急地問道。
“是的。”左賢王態(tài)度十分堅決,“你要走,我也沒有法子,可是,孩子必須留下!這是我們這里的規(guī)矩。”
文姬左右為難,她既不忍心母子們骨肉分離,又渴望回歸故土。她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最后,她下了決心,還是回故鄉(xiāng)去。就是一個人也要回漢朝去!
蔡文姬要回漢朝的消息傳開,她的那兩個兒子一起哭喊著奔進了帳篷。大兒子撲在她的懷里,淚汪汪地問道:
“媽媽,人家說你要回漢朝去,這是真的嗎?”
“媽媽,你過去是那么喜歡我,今天怎么忍心拋棄我們吶!”小兒子雙手抱住她的腿說。
文姬聽了,忍不住大哭起來。母子們緊緊抱在一起。
思鄉(xiāng)之情,使蔡文姬終于克制了個人的感情。在一片歡送聲和哭別聲中,她踏上了回歸故鄉(xiāng)的道路。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姬歸漢”故事。
寫詩著文
蔡文姬回到漢朝以后,曹操對她很敬重,還介紹她和屯田都尉(相當于縣令)董祀結了婚。從此文姬開始了新的生活。
蔡琰(蔡文姬)讀《三國演義》時偶然聽到她的名字,定在第27名,此時司馬懿排第1,我覺得蔡文姬名字比較好玩,買了本《蔡文姬專版》,直接排了第1,我對蔡文姬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并讀了《胡笳十八拍》,估計在我的心里蔡文姬的地位已經(jīng)不可撼動!
誰知道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于音律。10歲,蔡文姬就顯現(xiàn)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蔡邕在室外彈琴,弦忽然斷了一根,室內(nèi)文姬馬上說,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驚,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來。從此,蔡邕開始教女兒學琴,兩年之后,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
誰給我講一下蔡文姬能辯琴的故事
蔡文姬六歲那年,有一天晚上,她描紅描到最后一個字時,父親彈起了七弦琴,那優(yōu)美動聽的琴聲在靜夜起伏回蕩。蔡文姬雙手托腮,望著窗外,屏息靜氣地聆聽著,仿佛進入了一個美妙神奇的世界。突然,“蹦”的一聲,文姬一驚,忙道:“爹,第二根琴弦斷了。”蔡邕低頭一看,果真是第二根琴弦斷了,不禁感到十...
蔡文姬的故事和簡介
《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蔡文姬的故事和簡介
二、歸漢之路 在戰(zhàn)亂時期,蔡文姬被匈奴所俘,后被左賢王納為王妃。然而,她始終心系故土。后來,曹操得知她的遭遇后,派遣使者用金璧贖回了她。蔡文姬回到故鄉(xiāng)后,懷著思鄉(xiāng)之情和對過去歲月的深深眷戀,寫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三、文學成就 蔡文姬不僅是一位音樂家,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她...
情路坎坷之蔡文姬的故事
在曹操的安排下,文姬嫁給田校尉董祀,同年爆發(fā)了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諧。蔡文姬當時已經(jīng)35歲,且飽經(jīng)離亂憂傷,又因為思念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蔡文姬自然不甚滿意。董祀只是迫于丞相的授意,才接納了她。 婚后第二年,董...
誰給我講一下蔡文姬能辯琴的故事
歷史等方面展現(xiàn)出過人的智慧。蔡邕深知女兒的不凡之處,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未來能成為一位博學多才、名垂青史的人物。這段故事不僅展現(xiàn)了蔡文姬幼年時的聰慧與天賦,也反映了蔡邕對女兒深沉的愛與期望。在蔡邕的悉心教導下,蔡文姬逐漸成長為一位博學多才的女性,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誰給我講一下蔡文姬能辯琴的故事
蔡文姬能辯琴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蔡文姬如何通過聽琴聲來辨別彈奏者的情感和心境,展現(xiàn)了她在音樂方面的卓越才華和敏銳的洞察力。蔡文姬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她不僅精通文學,還在音樂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據(jù)說,有一天晚上,蔡文姬在家中聽到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
蔡文姬的故事簡介
蔡文姬的故事簡介 蔡文姬,東漢末年著名才女,其傳奇故事在中國歷史與文化中流傳甚廣。一、早年才華顯露 蔡文姬出生于一個文學世家,自幼聰穎過人,才華橫溢。她精通文學、歷史,還擅長音律,能于琴瑟之間自由演奏。她的才華與美貌并譽一時,更以其詩詞受到世人的贊譽。二、被擄匈奴 成年后,因戰(zhàn)亂紛飛,...
蔡文姬歷史傳記
蔡文姬的詩歌深情而悲壯,充分表達了她對亂世的深深憂患。蔡文姬的詩歌不僅表達了她對亂世的深深憂患,也表達了她對家庭和親情的深厚情感。她的詩歌深情而悲壯,充分展示了她作為女性在亂世中所經(jīng)歷的苦難與掙扎。蔡文姬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女性在亂世中的生存故事,更是一個關于人性、親情和愛情的故事。
蔡文姬的簡要故事和評價(限20字)
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xiāng)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后,嫁給了董祀,并留下了動人...
相關評說: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1] .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有緣相識無緣嫁 曹操和蔡文姬的相識是因為蔡文姬的父親蔡邕. 蔡邕是東漢末年極負盛名的大文學家,學識淵博、擅長詩詞、精通音律.因為身處亂世,所以蔡邕無意為官,只是閉門著書立說,并以彈琴作詩為樂. 史書記載,曹操在洛陽為官...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蔡文姬》是郭沫若1959年完成的一部五幕歷史劇,講述距今2000多年前的才女蔡文姬受丞相曹操之請,從南匈奴返回漢朝繼承父親蔡邕遺志續(xù)修漢書的故事.同年由北京人藝建院"四巨頭"之一的焦菊隱搬上舞臺,成為名噪一時的名劇. 話...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蔡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墻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余,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后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后參考胡人聲調(diào),結合自己的悲慘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文姬亦擅長書法,其文筆宋刻《淳化閣帖》有收錄.蔡文姬一生,特別是歸漢后,繼承父親的遺志,撰寫了《續(xù)后漢書》,這不能不說是她對祖國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嗯,又是個大美人呢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1、蔡文姬的出生日期沒有史實記載,有說出生于公元177年. 2、人物簡介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將其嫁給董祀. 3、個人成就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蔡怕偕中狀元后,不認發(fā)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蔡邕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在社會上的聲望非常高,被當時的人盛譽為“曠世逸才”.... 還因為他培養(yǎng)出了一個有當世罕見之才的女兒——蔡文姬. 文姬歸漢的故事一直流傳...
銀海區(qū)展成: ______ 蔡文姬(公元177年?-公元249年?),名琰,字文姬,一字昭姬,陳留圉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jù)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弦斷掉,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蔡文姬紀念館在1991年建立,位于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zhèn)鄉(xiāng)蔡王村.館內(nèi)詳細介紹了蔡文姬生平事跡,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詞《胡笳十八拍》,以及蔡文姬在史書中的記載,其中包括《后漢書》中的《董祀傳》,還有蔡文姬墓和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書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