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答散文閱讀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第一把鑰匙——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抓住標題,我們就可以從中看出文章的寫作對象和作者可能的情感傾向。例如2006年北京卷的《給“書蟲”當夫人》,以“書蟲”作比喻,突出丈夫的書多、愛書、愛讀書的特點;給“書蟲”一詞加引號,表示特殊的稱呼和含義,運用擬物手法,顯示了作者對丈夫的親昵與自豪。俗話說“題好一半文”,讀懂了這個題目,文章的寫作對象和主旨就很容易把握了。比如從 《故都的秋》的標題中,就可以從中看出文章的寫作對象是秋,是北平這個地方的秋景;由“故都”一詞,我們又可明確作者的情感傾向,是熱愛,是向往,是深深的眷戀,是惆悵和失落。而散文《總想為你唱支歌》,稍作瀏覽,結合文章內容,不難明白標題中的“你”其實就是指大西北,可見作者的寫作對象是大西北;情感傾向呢,由“總想”和“唱支歌”,可見是熱愛和向往,謳歌與贊頌。《淚珠與珍珠》,標題則是點出了文章的寫作對象,而“淚”與人的情感相關,是人的情感凝練的結晶。散文《海南雜憶》的標題中的“海南”,則點出了文章的寫對象,“雜憶”之“憶”,則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此地的情感傾向,是回憶,是懷念,也是熱愛。可見,抓住了標題,就抓住了寫作對象,抓住了作者可能的傾向。
第二把鑰匙——文眼。巧抓文眼,是指通過文眼來把握主旨。散文的文眼可以出現(xiàn)在文章題目上,這在上文已經講過,這里無須贅述;但但它更多的是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它可以是依據(jù)敘述的話語,也可以是抒情或議論的語句。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仔細琢磨這些地方。比如《故都的秋》的的開頭,通過“可是呵,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一組排比句,作者將故都的秋的特點點得明明白白,又通過首段末句“我的不遠千里,要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和末段“秋天,這北平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將自己對北平的秋的向往和眷戀表達得淋漓盡致;2006年全國卷《陽光的香味》的結尾,則通過農夫話“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里退化了”作者通過農夫因在農村而嗅覺靈敏,能感受陽光的味道與我因在都市而嗅覺“退化”做比較,鮮明地道出了文章“歌頌勞動,歌頌陽光的生活”的主旨。如果我們能準確地抓住散文的文眼,就能準確地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對文中關鍵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這些關鍵的地方其實都與文章的主旨有關。
第三把鑰匙——特征。散文的最大特點無非四字——“形散神聚”。在閱讀和學習散文時,緊扣這四字,就會使我們的閱讀不致在黑暗中摸索,變得豁然開朗起來。因為在“神聚”這一前提下,散文中那些看似天馬行空、東拉西扯的東西一下子就有了歸依,有了一個主心骨。何況,我們本來亦知道這一切其實都是在圍繞一個中心來展開的。這時,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散文閱讀教學中做好如下幾件事:
一是讀前,明確這一特點的“形”“神”所指,搞清二者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我們知道,“形”,是形式。“形散”,指的是散文的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句式可長可短,駢散結合,結構形式多樣,更重要的,是文章之內容材料的豐富多彩。而“神”,則是中心,是主題思想,至于兩者關系,就是體現(xiàn)與被體現(xiàn)的關系。
二是讀時,要讀出文本中的“形”“神”之所指,即在材料中分別指什么。如“總想為你唱支歌”一般,你首先要搞清文本寫作對象“你”指什么,大致情感是什么,還要看明白文章中為了表現(xiàn)這個“你”,作者又寫了哪些具體的對象,這些對象又有什么特點。又比如《故都的秋》的“形”就是指其中的五幅圖畫,即“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等,而每幅畫面中,又有多樣景物,比如“秋院”中,就有天空、飛鴿、破屋、破壁、枯草等等,可謂豐富多彩。而這一切,都是圍繞其寫作對象“故都的秋”展開,都是在表現(xiàn)作者對故都的秋景的熱愛、向往和眷戀之情。至于兩者關系,就是體現(xiàn)與被體現(xiàn)的關系。這在前面的分析中已有說明,無須多說。
三是讀后,要撫卷深思作者寫這些材料的用意。文章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散文也不例外。那么,為了表達作者的情感,作者總要選擇豐富多彩的材料來表現(xiàn)。因此,作品中的材料,是為了表現(xiàn)文章的寫作對象,也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情感,也就是為主題服務的。比如《總想為唱支歌》一文,作者寫了左公柳的倒而不死、反而迸發(fā)出極強的生命力,長勢很好,長得很美;又寫了民勤人肯吃苦、敢闖蕩、內心充滿渴望;還寫了胡楊林死而不倒,死而不屈和戈壁石的美麗和呼喚。那么,作者寫這些材料,到底是干什么呢?稍作思考,不難明白,這是為了表現(xiàn)大西北,表現(xiàn)大西北也具有這些特點。
第四把鑰匙——題干。學生閱讀散文,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也是為了提升自我的修養(yǎng)和氣質,但最根本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應付日益激烈的高考和社會競爭。因此,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不僅僅是要求學生讀懂文本內容,還要要求學生學會答題。這就要求學生在答題時要緊緊抓住題干。因為高考語言表達題中題干的設置十分巧妙,具有十分重要的暗示作用。
認真閱讀分析題干,仔細揣摩命題者的命題意圖,可明確正確的答題方向,進而就能較準確地找到答題的切入口,也就能比較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信息區(qū)。如02年《話說知音》之第21題,就是從故事的內容出發(fā),從作者的角度提問,可見命題人編制習題的意圖主要在于考查學生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并要求“根據(jù)文意,簡要回答”,這又進一步明確了答題的方向,就是要結合文章的主旨談談作者為什么要“唐突地勸慰他”的原因。明確了這一點,根據(jù)題目的內容,很快就能找到回答本題的區(qū)域。
認真閱讀分析題干,充分利用其中的隱含信息,能尋到命題者限定的答題范圍。因為命題者之所以設置題干,主要就在于限定答題內容;同樣地,為使考生不至于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一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題干提示,找到文中相應的位置,然后根據(jù)上下文的語義關系,準確地把握答案的相關信息區(qū)。這一點,我們在習題中經常看到的“結合xx段”“聯(lián)系全文”“文章第x段”等,其實就是命題人為考生提供的答題范圍。
認真閱讀分析題干,緊緊抓住其中的關鍵信息,還能探索題目設定的答題角度。比如04全國高考卷II之第20題“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點?能帶給人怎樣的不同感受?”分析題干,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此題的關鍵在“作者眼中”,江南、西北的雪的特點是作者眼中的特點,感受也是作者的感受。換言之,題目要求我們說出作者的看法。又如07年高考卷II之第14題“文中刻畫的‘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個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分析題干,我們仍然會發(fā)現(xiàn),這一題的關鍵也在于“文中”和“作者描寫這兩個形象的用意”,“‘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相同的特點”是作者眼中的相同點,“描寫這兩個形象的用意?”也是作者的寫作用意。
散文閱讀舉例:
俄羅斯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內有個“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國古典文學大師們遺物的小型博物館。在這里我大吃一驚:原來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學大師,幾乎都能畫一手好畫。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歡畫畫,這次卻看到萊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筆!但這些畫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為一種純粹的藝術作品,而作為作家的遺物,和大師們的書桌、文具、手杖、眼鏡、外衣、懷表和水杯擺在一起。它們被當作作家生命氣息的載體——而不是心靈欲望的載體,只是從屬于文學,并沒有自己獨立的身份與價值。
只承認你一種最突出的才能,其他才能只作為附屬品。作家的繪畫,只被當做研究作家心理與性格的一種素材,而不作為藝術品對待。這實在有些不公平!
文學大師的這些丹青妙筆,能否從專業(yè)角度來欣賞呢?
就說普希金的自畫像吧,這是他最熱衷的題材。他幾乎隨手一個線條,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額骨與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的尖鼻子以及略略發(fā)紫的嘴巴畫出來。他畫自己的鬈發(fā)和絡腮胡須更是得心應手,只用鵝毛筆的鵝毛一端蘸上墨汁輕快地抹幾下,便神采飛揚。普希金的自畫像大都出自詩人的自我意識,正如詩人寫詩大都以“第一人稱”為出發(fā)點一樣。仔細去看,普希金這些自畫像的神態(tài)并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輕盈,有的陰郁,有的活潑,它們是詩人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和不同心態(tài)中的自己。
繪畫是普希金的一種表達方式。他大量的畫,是繪在他詩作的手稿上。每當他詩情洋溢時,形象便在腦海里繽紛涌現(xiàn)。這是他獨有的一種繪畫狀態(tài)。所以普希金的畫大多畫得很快,是他瞬間形象想象的靈性記錄。他最愛畫人物——各種面孔和各種表情。這些人物有的是虛構的,有的是現(xiàn)實中的人;他對這些人有愛有恨有諷刺有憤怒,這些人物是詩人在詩之外的一種表達。而且他從來不用畫筆作畫,只用寫作工具——鵝毛筆和墨水來畫。這表明他作畫的欲望是被詩喚起的。列夫•托爾斯泰說他“用詩歌思想”;同樣,他也“用畫思想”。
普希金為他的《別多金小說集》中一個短篇《棺材商人》畫有兩幅插圖。雖然也還算不上專業(yè)插圖,但那種輕松的幽默中攪拌著辛辣的諷刺的味道,也許任何畫家都難以表現(xiàn)出來。
沒有人統(tǒng)計過普希金總共在詩稿上畫了多少圖畫,我想數(shù)量一定相當可觀。這種文字與圖畫自由融混的現(xiàn)象,只有那種有著大段大段題跋的中國文人畫才能相比。我想,這種“詩畫相生”的畫,中國之外惟普希金一人!
文人畫在中國文壇很普遍。但在西方就不同了,寫字與繪畫的工具和材料全然兩樣,繪畫的基礎又是素描與速寫,講究解剖學與透視學,若要從事繪畫必需先經過一整套專業(yè)訓練。很難!中國人講究觸類旁通,崇尚琴棋書畫兼能的通才,即使純畫家也要“詩書畫印”樣樣精通。但西方強調的是解析與分類,不推崇全能,因而各種藝術之間的“壁壘”就很難逾越。
我忽然想起俄羅斯作家協(xié)會主席尼古拉耶維奇說過的一句話:“上帝給你一種才能,一定還會給你所有的才能。”這是俄羅斯諺語,很耐人尋味。我想,才能應包括人的靈性與悟性。人對各種藝術是有通感的,從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
1、第1段末有兩個畫橫線的短語,請解釋它們在文中的含義。(4分)
①生命氣息的載體
答:
②心靈欲望的載體
答:
2、簡答。(6分)
①普希金“獨有的一種繪畫狀態(tài)”是怎樣的狀態(tài)?(不超過10個字)
答:
②作者為什么強調“文字與圖畫自由融混的現(xiàn)象”“中國之外惟普希金一人”?
答:
3、試就本文所說的“通才”問題,舉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要求:聯(lián)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4分)
答:
1、生命氣息的載體——能反映作家心理與性格的那些日常生活用品。
心靈欲望的載體——能反映作家內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藝術作品。
2、
①本題要求根據(jù)本段有關內容對普希金繪畫時特有的思想狀態(tài)加以概括說明。例如可以答“涌動著強烈的詩情畫欲”,可以答“用詩、同時也用畫思想”,可以答“由詩激發(fā)出繪畫靈感”等,意思對即可。
②總起來說,作者要強調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古代東方寫字與繪畫的工具、材料差異不大,而西方寫字與繪畫的工具、材料完全兩樣;西方繪畫另有一套訓練方法與繪畫理論;西方強調解析與分類,不推崇全能,不大講究觸類旁通——導致各種藝術之間的壁壘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認為提倡逾越這種壁壘,有利于發(fā)揮人的潛能。
3、本題考查閱讀中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背景知識的“發(fā)散”能力。學生肯定了解的事實,如蘇軾文章、詩詞、書法均造詣極高,魯迅是小說家、散文家,也是大學問家,書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藝術等等。
1、把握文章內容, 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細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態(tài)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
(1)線索
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回憶我的母親》以“母親勤勞”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么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jù)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jù)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準線索。
(2)順序
考題形式:(1)連續(xù)的材料或幾個段落或詞語能否調整順序?為什么?(2)從原文中抽出一句話或幾個詞語,讓你放回文中可以選擇的幾個地方。
答題思路:形式(1),要注意審題,有的題是不能顛倒順序的,有的是可以顛倒順序的。出題人在出題時會有暗示;同時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詞語之間的關系。不管能還是不能,都要談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參照說明文考點分析的順序分析部分)。
形式(2),從原文中抽出的語句,往往是總結性的或承上啟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語感修養(yǎng);二是對語句進行理性分析。詞語順序也要憑借語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語言環(huán)境和詞語搭配的問題。這樣的題,往往是有選擇答案,即使沒有選擇答案,也不要回答為什么,但思維過程要考慮道詞語的邏輯順序和詞語搭配的習慣。
3、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jù)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并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這個考點是今年的必考題。填寫詞語要靠平時的積累,解釋詞語要根據(jù)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jù)該詞語前后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xiàn)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fā)展性考題來考(見考點5分析)。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里考。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qū)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jié)),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有關細節(jié)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5、表現(xiàn)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fā)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時也見襯托、對比、側面描寫、象征、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于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6、發(fā)展性考題http://tieba.baidu.com/f?kz=1086530507
(1)仿寫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么,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lián)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例句的基本思維模式是:XXX對象在XXX條件下,XXX怎么樣。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云的悠閑”就是這個公式的疊加使用,我們可以考慮: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2)談感受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1)對描寫對象;(2)對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4)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①能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tài)度,不能模棱兩可;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中考散文閱讀解題思路及答題技巧例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教育局教研室 楊發(fā)忠
隨著我省課程改革實驗的不斷深入,散文閱讀已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2005年云南省課改區(qū)和非課改區(qū)的中考語文試卷“(二)閱讀”中,均各選了一篇散文作為考查材料,這是新的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幫助2006年參加中考的同學能更好地完成散文閱讀題,從而獲得高分,筆者認為同學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復習備考。
一、認識和掌握散文的相關知識
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廣義、狹義之分。我們常說的是狹義的散文,指與詩歌、戲劇、小說并列的文學體裁,是一種自由靈活的,綜合運用記敘、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
2.散文的分類。我們常見的散文有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
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以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敘述和描繪為其突出特色,同時表現(xiàn)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例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魯迅的《藤野先生》。這類散文,雖然也有風物、場景的記寫,但它不是純客觀的記寫,而是將內情與外物融合,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fā)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稱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抒發(fā)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jié),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強烈的抒情性為其突出特點。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fā)來進行。文學色彩濃,但與一般的議論文不同: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隨筆、雜感都屬于議論散文。
3.散文的特點。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xiàn)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4.閱讀散文應注意的問題
(1)抓住“神”。“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體驗,就是作者借助語言文字表的“情”,達的“意”。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主旨。
(2)抓住線索。線索就是作者將材料串聯(lián)起來的“紅線”或“寄托物”。明確了線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線索有的是標題,有的是開頭一句話,有的是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的短語或句子。線索有以時間為線的;有以人物活動為線的;有以情感為線的;有以事物為線的等。
(3)理清結構。結構是作者安排材料、處理詳略的外顯特征。理清了結構,也就基本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分清了結構層次。理清結構可從句子入手,迅速辨別把握文章的總起句、中心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對比、以小見大、先抑后揚、前后呼應,以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表現(xiàn)手法,記敘、議論、抒情、描寫等表達方式,學會鑒賞、評價文章的優(yōu)劣得失等。
二、掌握散文閱讀的基本步驟,琢磨答題技巧
1.思維的敏捷性是以思維的條理性為前提的,只有掌握了規(guī)律性的知識,才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的問題。考場散文的閱讀一般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整體感知,把握大意。
我們知道,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神聚”,我們看到一篇散文,千萬不要被它的材料眾多、內容博雜所嚇倒。盡管散文看似很“散”,但都有一個“神”統(tǒng)領全文。這個“神”就是作者在文中借景抒情的“情”,就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志”,就是作者記事說理的“理”,即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主旨。我們一定要平心靜氣、集精會神的通讀全文,讀完之后要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什么”、或“抒發(fā)了什么情”、或“言了什么志”或“說了什么理”,即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再來研究局部才不會偏離中心,局部問題的準確分析、深入理解,離不開對材料整體的準確把握。
第二步,找準線索,理清結構。
既然散文的取材廣泛,內容博雜,那就要有把廣泛材料、博雜內容串聯(lián)起來的“東西”,這“東西”就是線索,散文如果沒有貫穿全文的恰當?shù)木€索,文章將是“一盤散沙”。線索可是“景物”,可是“游綜”,可是“情感”,或別的什么寄托物。它在文章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找準了散文的線索,就可理清文章的內容層次、結構安排。
把握主旨和理清線索時一定要注意三點:一是文章的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 文章題目往往最先告訴人們作品要歌頌什么,反對什么,宣揚什么,控訴什么;二是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開頭結尾往往是作者“點睛”的地方,融情于景(抒情散文)、融情于事(記敘散文)、融情于理(說理散文)的過程是“畫龍”的過程;三是各段的開頭一句話,把各段的首句抽調出來進行整合性聯(lián)讀,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寫作的思路。四是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抒情議論的句子就是作者表明心志的地方,對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幫助;五是文章中多次、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或句子。
第三步,審清問題,確定答題區(qū)域。
在把握住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認真研讀文后各題題干,看看命題人問了哪些方面的問題,各個問題涉及哪些知識,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尋求答案,即確定答題區(qū)域。有三點提示:一是看題干要一氣看完,切忌“看一題,做一題”;二是思考問題要瞻前顧后,前后勾連;三是依據(jù)題干準確圈定答題區(qū)域。
第四步,根據(jù)答題區(qū)域,精讀文本,勾畫關鍵語句。
第五步,緊扣題干要求,組織語言材料回答問題。
在組織語言材料進行表述時,一要整合篩選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無的字句;三要用詞通暢精確,四要有分值意識。注意:盡可能用文中的句子或關鍵詞語作答,實在不能時,也要緊扣原文意思作答。
下面以云南省課改實驗區(qū)2005年高中(中專)招生考試語文試題(二)閱讀《千姿百態(tài)花爛漫》作具體說明
具體請點擊下面的鏈接查閱
見標題瞎說說:你要是會點寫散文,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不然則越講越糊涂。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可謂是你不講我還清楚,越講越糊涂。但要非常清楚一有“散文閱讀”,一是從結構入手,一是從所陳述的意思入手,來解決散文的閱讀問題。以<滕王閣序》和《吊古戰(zhàn)場文》為例:這兩篇可算是散文,其都可分三段;在《滕王閣序》“南昌故郡,······奉宣室以何年”一段,“嗚呼,時運不齊,······豈效窮途之哭”一段,“勃,三尺微命,······檻外長江空自流”一段。而《吊古戰(zhàn)場文》基本也是三段,“浩浩乎平沙無垠,······將近代 ”一段,“吾聞夫齊魏徭戍,······有如是耶”一段,“吾聞之,······守在四夷”一段。這是從結構上講。 從所陳述的意思講在《滕王閣序》的第一段里有“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第二段里有“邧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第三段里有“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不知你懂不懂原句所要陳述的意思?在《吊古戰(zhàn)場文》第一段里有“傷心哉,·····”,第二段里有“吾聞夫,······吾想夫······”。第三段里有“為之奈何,守在四夷”。同話不知你懂不懂原句的意思。------這就是從兩個方面的入手。為什么說“你要是會寫點散文”呢?即以寫作的出發(fā)點來看“散文閱讀”中的問題。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考點有哪些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考點有哪些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歷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殺身亡?...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③某一處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請加以簡要概括,并說說這樣寫
高中散文閱讀答題
散文閱讀題的答題如何規(guī)范,有一定的答題模式嗎?筆者經過摸索,探究歷年高考試題的參考答案,總結出如下五種答題模式。供同學們參考仿用。原因 規(guī)范答題:1.審題干,在原文中找到出處并標明。2.在問題出處的前后搜尋答案。3.劃定答案區(qū)間,盡量用原文句子作答。4.注意字數(shù)要求,適當增刪。5.選準答案用語...
散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
抒情散文:以抒發(fā)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fā)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發(fā)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fā),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fā)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要具體的,不同于記敘文的內容(與記敘文答題方法不同...
才算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鑒賞。這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答題的關鍵是,一要能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打開思路,從多角度去思考:從描寫對象上;從對人物的情感上;從閱讀內容和表達技巧上;品味富有特色的語言等等。二無論從哪方面,都必須有自己鮮明的觀點和態(tài)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
高考語文小說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小說答題要點 1、答出描寫人物。2、答出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3、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高考語文——小說閱讀方法 1、快讀瀏覽全文,領會基本思想 拿到瀏覽知道題以后,要快速將文章瀏覽一遍,在這...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答題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每道題都有足夠的時間去仔細審題和作答。通過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考生更好地應對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挑戰(zhàn)。同時,平時多進行相關的閱讀訓練,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綜上所述,通過仔細閱讀、精準審題、簡潔作答,...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方法
高中語文合集百度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yōu)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語文散文答題技巧
(三)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更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jù)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并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填寫詞語要靠平時的積累,解釋詞語要根據(jù)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集合5篇)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散文是作者對生活感悟或深刻生活經驗的表達,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呈現(xiàn),其中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與認識是核心。形式上,散文以個人抒情為主,結合抒情、敘述和議論,從細節(jié)入手,以小見大,通過側面暗示激發(fā)讀者想象力,結構自由靈活。...
散文閱讀構思特色該怎么答題
散文的思想內容往往依托于具有象征意味的具體事物,寫人的散文可以從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作者的態(tài)度與情感等方面理解;敘事散文則需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xiàn)、場面細節(jié),把握作品內容;寫景狀物抒情散文則需關注行文線索、寫法、象征意義,以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散文閱讀的技巧包括理解文章選材、中心思想,抓住“...
相關評說:
長寧縣運動: ______ 散文是同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題材,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初中階段常分為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這種文體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這里給同學們介紹一種閱讀散文的方法:透“形”抓“神”法. ...
長寧縣運動: ______ 問題不好回答~ 1、從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如同詩歌,通過形象來表情達意.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體人物,也包括典型環(huán)境下的具體群體或個體,甚至是一種意象,一...
長寧縣運動: ______ (1) 讀懂全文,整體把握 確認某一語言單位所負載的信息,準 確地理解它們,離不開... (2) 鎖定方位,認真探究 一般而言,散文閱讀前兩道簡答題的 順序與所涉及的文段在...
長寧縣運動: ______ 其實我覺得多做也沒什么大用處.(個人) 最幸運的不過是讓你碰上一篇一模一樣的.但是不知道你是為了應付那些試題,如果是大考的話,我覺得可能性極微. 其實做散文閱讀跟寫作一樣,也是需要靈感的,你要理解文章,并且有所感悟,...
長寧縣運動: ______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
長寧縣運動: ______ 13.答案:平淡有味(或淡而有味) 評分:2分.枯燥14.答案:真感受(或真性靈、真體驗) 文字功夫 運用比喻論證,把散文如何做到平淡有味這樣一個抽象的道理變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評分:每空2分,共6分.15.答案:愛護文字,要保持語言的自然,避免著意雕琢、堆砌詞藻、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的文風.評分:4分.16. 答案:一要有真感受,二要自然,三是文字貴在凝練.評分 :每個要點1分,共3分.
長寧縣運動: ______ 散文大體可分為敘事(包括寫人)、寫景(包括游記)、抒情、議論(包括哲理散文)四大類,我們這里所談的是后兩類. 散文雖然“形散”,但卻“神聚”,總有一條線索貫串、一個主題統(tǒng)率.所以...
長寧縣運動: ______ 首先要用心的讀,然后再仔細的品味,想想自己與散文中的差距在哪里,多想一想,多感受一下,仿佛自己就在散文中一樣,這時,在粗略讀一下回味一下其中的美麗,自己就覺得很舒服,很快樂……
長寧縣運動: ______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fā)現(xiàn)、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
長寧縣運動: ______ 記敘文閱讀: 1、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yōu)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