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先秦散文·荀子·天論》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荀子·天論》原文鑒賞

    天行有常①,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②,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jié)用③,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④,則天下不能病;修道而不貳⑤,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渴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兇⑦。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yǎng)略而動罕⑧,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⑨,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⑩,妖怪未至而兇。受時與治世同(11),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12)。

    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13)。如是者,雖深,其人不加慮焉(14);雖大,不加能焉;雖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15)。舍其所以參,而愿其所參(16),則惑矣。

    列星隨旋(17),日月遞照(18),四時代御(19),陰陽大化(20),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21),夫是之謂天(22)。唯圣人為不求知天。

    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23),好惡喜怒哀樂臧焉(24),夫是之謂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25),而不相能也(26),夫是之謂天官(27)。心居中虛(28),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財非其類(29),以養(yǎng)其類,夫是之謂天養(yǎng)。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暗其天君,亂其天官,棄其天養(yǎng),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喪天功,夫是之謂大兇。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yǎng),順其天政,養(yǎng)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則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矣;則天地官(30),而萬物役矣。其行曲治(31),其養(yǎng)曲適,其生不傷(32),夫是之謂知天。

    故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所志于天者(33),已其見象水可以期者矣(34);所志于地者,已其見宜之可以息者矣(35);所志于四時者,已其見數(shù)之可以事者矣(36);所志于陰陽者,已其見和之可以治者矣(37)。官人守天而自為守道也(38)。



    【注釋】 ①天行:指大自然的一切運行、變化。 ②治:合理的措施。 ③本:指農(nóng)業(yè)。 ④養(yǎng)備:生活資料充備。動時,動作得時。 ⑤修:當作“循”。 ⑥“饑”字下原有“渴”字:衍文。⑦妖怪:指自然災害或變異。 ⑧罕:稀,指怠惰。 ⑨倍:通“背”。 ⑩薄:迫近。 (11)受時:遇到的天時。 (12)至人:最明事理的人。 (13)大自然的功能。 (14)其人:指上文的“至人”。 (15)參:通“三”,意思是人能發(fā)揮主觀積極性,關(guān)于利用天時地財,有所作為,與天地為三,亦即能占有一定的地位。 (16)愿:羨慕,希望獲得。 (17)隨旋:相隨運轉(zhuǎn)。 (18)遞:交替。 (19)代:接連。御,行。 (20)大化:變化萬物。 (21)無形:大自然無形跡可尋。 (22)天:自然現(xiàn)象。(23)形:形體。具,具備。神,精神。 (24)臧:通“藏”。 (25)能:功能。 (26)相能:互相代替。 (27)天官:自然具有的官能。 (28)中虛。中間。 (29)財:通“裁”,改造,利用。非其類,與人異類的萬物。(30)官:職守,使天地為人類造福。 (31)曲:周到。 (32)生:生命。(33)志:知。 (34)已:通“以”通乃。見,讀xian。見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自然現(xiàn)象。期,期待。 (35)宜:宜于生長的各種條件。息,生長蕃殖。(36)數(shù):指四季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事,依時從事的生產(chǎn)。 (37)和:原作“知”。 (38)官人:任人。守天,指研究掌握自然規(guī)律和現(xiàn)象。



    【今譯】 大自然的運行有一定的規(guī)律,它不為堯而存在,也不為桀而消失。用合理的措施來對待它就能得吉祥,用不合理的措施來對待它,就會遭兇災,加強農(nóng)業(yè)、節(jié)省用度,天就不能使人貧窮;生活資料充備、動作得時,天就不能使人病;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三心二意,天就不能使人遭受禍殃。所以,水災和旱災不能使人發(fā)生饑荒,嚴寒和酷暑不能使人發(fā)生疾疫,異常、不祥的現(xiàn)象不能使人發(fā)生兇險。農(nóng)業(yè)荒廢,用度奢侈,天就不能使人富足;給養(yǎng)不足、行動怠惰,天就不能使人齊全;違背自然規(guī)律、任意妄行,天就不能使人吉祥。所以水災和旱災沒有到來就發(fā)生饑荒,嚴寒和酷暑沒有迫近就發(fā)生疾疫,異常、不祥的現(xiàn)象沒有出現(xiàn)就發(fā)生兇險。遇到的天時和平治之世相同,但受到的禍殃和平治之世不同,不能埋怨上天,自然的規(guī)律使事情變成這樣。所以,明通自然和人事分際的,就可以叫做“圣人”。

    不實際行動就能夠成功,不刻意追求就能夠獲得,這就叫做“天職”(大自然的職能)。象這樣的道理,雖然深,至人不去考慮;雖然大,至人不去施展才能;雖然精,至人不去考察;這就叫做不跟天爭職。天有它的時令,地有它的物產(chǎn),人有治理的措施,這就是人能在宇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與天地為三。舍棄占有一定地位應作的努力,而羨慕天地等自然現(xiàn)象,這就是不明事理。

    群星相隨運轉(zhuǎn),日月交替地照耀,四季連接著運行,陰陽造化萬物,風雨廣泛布施,萬物都得到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的和氣而生長,都得到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的滋養(yǎng)而成就,人們看不見它的行動,可是看得見它的功效,這就叫做神。都知道它成功的原因,沒有誰知道它虛無的形跡,這就叫做天。只有1圣人不希求了解天(自然)。

    天職已經(jīng)建立,天功已經(jīng)成就,形體具備精神產(chǎn)生,愛好和憎惡、歡喜和惱怒、悲哀和快樂這些感情就包藏在其中,這就叫做“天情”(自然的感情)。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身軀,它們的功能各自有所接觸,但不能相互代替,這就叫做“天官”(自然的官能)。心臟位于身體的中間,用它來統(tǒng)治五官,這就叫做“天君”(自然的君主)。利用和人類不同的萬物,以供養(yǎng)人類,這就叫做。天養(yǎng)”(自然的供養(yǎng)),順應人類的自然需要的就叫做福,反過來就叫做禍,這就叫做“天政”(自然的政令)。蒙蔽自己的天君,攪亂自己的天斷,放棄自己的夫養(yǎng),違反自己的天政,背離自己的天情,因而喪失自己的天功,這就叫做大兇。圣人澄清自己的天君,端正自己的天官。充實自己的天養(yǎng),順從自己的天政,涵養(yǎng)自己的天情,從而成全自己的天功。這樣,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知道自己不該做什么了,天地就能各盡其職,而萬物都能供人役使了。他的行為都有條不紊,他的養(yǎng)護相當安適,他的生命不受到傷害,這就叫做知天。

    所以,最大的技巧在于不去做不能做的事,最大的智慧在于不去考慮用不著想的問題。對天所了解的,是那些自然現(xiàn)象中可以期待的;對地所了解的,是那些自然條件中可以生長繁殖的;對四季所了解的,是那些自然規(guī)律中可以依照著進行生產(chǎn)的;對陰陽所了解的,是那些自然的和氣可以用來治理政事的。任用人來研究掌握自然現(xiàn)象,而自己遵循自然規(guī)律。



    【集評】 明·陳仁錫《古文奇賞·荀子》:“不與天爭職,非盡人事不可。……以人立之,以人成之。



    【簡評】 荀子認為天是自然之物,自然的發(fā)展有它的客觀規(guī)律性,不能隨人的主觀愿望而改變。所以,應該明于天人之分,不與天爭職,更不應該錯人而思天。不僅人不能改變自然規(guī)律,同樣,天也和人的吉兇、禍福、貧富、病全無關(guān)。只要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并盡人的努力,人就能在宇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這一節(jié)中,荀子還表現(xiàn)了辯證法思想,從對自然界的客觀認識出發(fā),他認為“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這種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的思想,是古今明智者的共識。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歷①,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蕃長于春夏②,畜積收藏于秋冬③,是又禹桀之所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詩》曰④:“天作高山⑤,大王荒之⑥;彼作矣⑦,文王康之⑧。”此之謂也。

    天不為人之惡寒地輟冬⑨,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⑩。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君子有常體矣(11)。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12)。《詩》曰(13):“禮義之不愆(14),何恤人之言兮(15)。”此之謂也。

    楚王后車千乘(16),非知也(17);君子啜菽飲水(18),非愚也;是節(jié)然也(19)。若夫志意修(20),德行厚,知慮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21),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22),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23),在此耳。

    星隊、木鳴(24),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25),是無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并世起,無傷也;上暗而政險(26),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嗚,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妖則可畏也(27)。借耕傷稼(28),枯耘傷歲(29),政險失民。田蘿稼惡,糴貴民饑(30)。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謂人妖;政令不明,舉錯不時(31),本事不理(32),夫是之謂人妖;禮義不修,內(nèi)外無別,男女 *** ,父子相疑(33),上下乖離(34),寇難并至,夫是之謂人妖。妖是生于亂,三者錯(35),無安國。其說甚爾(36),其災甚慘(37)。勉力不時,則牛馬相生,六畜作妖(38),可怪也,而亦可畏也(39)。傳曰:“萬物之怪,書不說。”無用之辯,不急之察,棄而不治;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舍也。(40)。

    雩而雨(41),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 卜筮然后決大事(42),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43)。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札義。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珠玉不睹乎外(44),則王公不以為寶;禮義不加于國家,則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45),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quán)謀傾覆幽險而亡矣(46)。

    大王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47)?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48),孰與騁能而化之(49)?思物而物之(50),孰與理物而勿失之地?愿與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51),則失萬物之情。



    【注釋】 ①瑞歷:指節(jié)氣。 ②繁啟:指新生。 ③畜:通“蓄”。 ④見《詩經(jīng)·周頌·天作》。 ⑤作:生。 ⑥大王:即太王,又稱古公宜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大,指開辟。 ⑦作:開創(chuàng)。⑧康:安。 ⑨輟(chuo,音綽):廢止。 ⑩匈匈:與“洶洶”同,喧嘩之聲。 (11)常體:固定的性體。 (12)功:功利。 (13)此為佚詩。 (14)此句原脫。愆(qian,音干):錯。 (15)恤:顧慮。 (16)后車:侍從之車。 (17)知:通。智”。 (18)啜(chuo,音綽):吃。菽,豆類,泛指粗劣之食。 (19)節(jié):指時運。 (20)志:原作“心”。 (219)敬:嚴肅對待。 (22)錯:通“措”,擱置。 (23)縣:通“懸”,遠。 (24)隊:通“墜”。 (25)黨:通“儻”,偶然。見,讀xian,出現(xiàn)。 (26)險:險惡。(27)人妖:人事中的反常現(xiàn)象。 (28)楛(ku,音苦):草率,馬虎。 (29)原作“耘耨傷”。枯:通“楛”,耘,除草。歲,收成。 (30)糴(di,音敵):買進糧食。 (31)錯:通“措”。 (32)本事:指農(nóng)業(yè)。 (33)“父”字上原有“則”字。 (34)乖:不和諧。 (35)三者:指上文三種人妖。錯,交錯。 (36)邇:通“邇”,近。 (37)災:原為“菑”。 (38)妖:怪異。( 3 9 ) “亦”原作“不”。 (40)磋:切磋,學習研究。 (41)雩(yu,音余):求雨的祭祀。 (42)卜:燒灼龜甲看其裂紋,以問吉兇叫卜。筮,用蓍草占卦叫筮。 (43)文:文飾。 (44)睹:當作“睹”,明亮。 (45)君人,統(tǒng)治人。 (46)“亡”字上原有“盡”字,衍文。幽險,陰險。 (47)孰與:表示比較的一種固定格式。物畜,當作物來畜養(yǎng)。 (48)因:聽任。多,重視。 (49)騁:施展,發(fā)揮。 (50)第二個“物”字:察看。(51)錯:通“措”,放置。



    【今譯】 世道的治亂,是因為天嗎?回答說:日月星辰節(jié)氣,這在禹和桀的時代都相同;可是禹時就天下平治,桀時就天下混亂,可見治亂不是因為天。是因為時令嗎?回答說:“萬物在春夏發(fā)生、成長、在秋冬蓄積、收藏,這又是在禹和桀的時代都相同的;可是禹時就天下平治,桀時就天下混亂,可見治亂不是因為時令。是因為地嗎?回答說:萬物得到地就生存,失去地就死亡,這又是在禹和桀的時代都相同的;可是禹時天下就平治,桀時天下就混亂,可見治亂不是因為地。《詩經(jīng)》說:“天生成大山,太王開發(fā)大山;太王開創(chuàng)了基業(yè),文王安守著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天不因為人討厭寒冷而停止冬季,地不因為人討厭遙遠而停止廣度,君子不因為小人吵吵嚷嚷而停止他的行動。天有永恒的規(guī)律,地有永恒的征象,君子有永恒的性體。君子遵循自己行為準則,而小人計算自己的功利。《詩經(jīng)》說:“如果不違背禮義,何必害怕別人說閑話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楚王身后跟隨著一千輛車,這不是智慧;君子吃粗糧、喝涼水,這不是愚蠢;這是各自的時運造成的。至于意志美好,德行篤厚,智慮明通,生在今世而向往古代,那就是我能夠做得到的。所以,君子嚴肅地對待自己能做到的事,而不羨慕那些由時運決定的東西;小人舍棄自己能做到的事,而去羨慕那些由時運決定的東西。君子嚴肅地對待自己能做到的事,而不羨慕那些由時運決定的東西,所以天天進步;小人舍棄自己能做到的事,而去羨慕那些由時運決定的東西,所以天天退步。所以君子天天進步的原因和小人天天退步的原因,道理是一樣的。君子和小人相互懸隔的原因就在這里。

    星星墜落、樹木嗚叫,人們都很害怕。問道:這是什么?回答說:沒有什么,這是天地的變動,陰陽的變化,事物當中少見的東西。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如果害怕它,就是不應該的。有的時候日食、月食,有的時候風雨不調(diào),有的時候怪星出現(xiàn),這是任何時代都常有的現(xiàn)象。如果君上賢明、政治平順,那么這些現(xiàn)象同時出現(xiàn),也沒有關(guān)系;如果君上昏庸、政治險惡,那么這些現(xiàn)象一種也不出現(xiàn),也沒有用處。那星星的墜落、樹木的嗚叫,是天地的變動,陰陽的變化,事物當中少見的東西。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如果害怕它,那是不應該的。

    已經(jīng)出來了的事物中,人事中的怪異現(xiàn)象是可怕的。耕種粗疏會傷害莊稼,耘耪粗疏會減少收成,政治險惡會失去人民。土地荒蕪莊稼不好,糧食昂貴人民饑餓,道路上有餓死的人,這就叫人事中的怪異現(xiàn)象;政令不清明,措施不適時,農(nóng)業(yè)不治理,這就叫人事中的怪異現(xiàn)象;禮義不整飭,內(nèi)外無分別,男女 *** ,父子猜疑,上下不諧、背離、寇盜、災難并起,這就叫做人事中的怪異現(xiàn)象。怪異現(xiàn)象是生于昏亂的,這三種怪異現(xiàn)象交錯出現(xiàn),就沒有安定的國家。這種說法道理很淺近,但是這種災難很慘重。用力不合時宜,牛生馬、馬生牛,各種牲畜作怪,這是可怪的現(xiàn)象,也是可怕的現(xiàn)象。有記載說:“萬物之中的怪異現(xiàn)象,書籍中是不說它的。”沒有用處的辯爭,無關(guān)緊要的察考,應該舍棄不去追求;至于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父子之間的親情,夫婦之間的區(qū)別,那是應該每天學習研究不放棄的。

    求雨而下雨,這是怎么回事呢?回答說:這沒有什么,和不求雨而下雨一樣。日食、月食就救助,天旱了就求雨,經(jīng)過占卜決定大事,這不是要得到自己所希求的東西,而是為了文飾政事。所以君子把這當作文飾,而老百姓卻把這當作神。把這當作文飾就吉祥,當作神就兇險。

    在天上沒有比日月更明亮的東西,在地上沒有比水火更明亮的東西,在萬物中沒有比珠玉更明亮的東西,在人中沒有比禮義更明亮的東西。所以,日月如果不高,它的光輝就不顯耀;水火如果不積聚,它的光潤就不廣泛;珠玉如果表面不光亮,王公們就不把它當作寶貝;禮義如果不在國家中施行,功名就不會顯赫。所以,人的命運在上天,國家的命運在禮制。統(tǒng)治者,崇尚禮制、尊重賢士,就可以成就王業(yè);注重法制、愛護人民,就可以成就霸業(yè);喜好財利,多行詐術(shù),就會自取危困;玩弄權(quán)謀,施行顛覆,行為陰險,就會自取滅亡。

    崇尚天而思慕它,哪如把它當作物收養(yǎng)而控制它呢?順從天而歌頌它,哪如控制天命而利用它呢?企望時節(jié)而等待它,哪如適應時節(jié)而驅(qū)使它呢?聽任萬物而重視它,哪如施展智能而變革它呢?思慕萬物而注視它,哪如治理萬物而不喪失它呢?羨慕萬物生長的條件,哪如掌握萬物成就的規(guī)律呢?所以,放棄人事而思慕上天,就會失去萬物的真情。



    【集評】 明·陳仁錫《古文奇賞·荀子》:“味之不盡。……王安石祖此論,遂以不畏天變坐之。書不善讀,大者誤國。……天不可頌,況于人乎?……生物是天事,誠者自成,成物不干天事。”



    【總案】 荀子認為天道只是自然現(xiàn)象,而不是有神在主宰,并且與人事無關(guān),社會的治亂的根源不在天地,而在人的作為。所以,人應該認識自然,利用自然,而不依賴自然,更不應該迷信天命。人對于自然,應該“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應時而使之”、“騁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有物之所以成”。這種以“制天命而用之”為核心的光輝思想,是荀子在哲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突出貢獻。

    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①。一廢一起,應之以貫。理貫不亂;不知貫,不知應變。貫之大體未嘗亡也②,亂生其差③,治盡其祥。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④,匿則大惑⑤。水行者表深⑥,表不明則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則亂。禮者,表也。非禮,昏世也;昏世,大亂也。故道無不明,外內(nèi)異表,隱顯有常,民陷乃去。

    萬物為道一偏⑦,一物為萬物一偏,愚者為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慎子有見于后⑧,無見于先;老子有見于詘⑨,無見于信⑩;墨子有見于齊,無見于畸(11);宋子有見于少(12),無見于多。有后而無先,則群眾無門;有詘而無信,則貴賤不分;有齊而無畸,則政令不施;有少而無多,則群眾不化(13)。《書》曰(14):“無有作好(15),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此之謂也。



    【注釋】 ①貫:綱系,貫穿始末的原則。 ②大體:主要原則。 ③差:差錯。 ④畸:偏差。 ⑤匿:通“慝”,邪僻。 ⑥表:標明。 ⑦偏:一個方面。 ⑧慎子:即慎到,戰(zhàn)國時趙人,法家。 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號騁,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詘,屈。 ⑩信:通“伸。 (11)畸:不齊。 (12)宋子:即宋榮子。戰(zhàn)國時宋人。 (13)化:教化。 (14)見《尚書·洪范》。 (15)作好:以個人的喜好為喜好。



    【今譯】 歷代帝王不變的法則,足可以做為“道”的綱領(lǐng)。一代廢止一代興起,都要用這個綱領(lǐng)去適應。整頓這個綱領(lǐng),就不會混亂;不懂得這個綱領(lǐng),就不懂得應變。綱領(lǐng)的主要原則沒有亡失,出了差錯,就發(fā)生混亂;系統(tǒng)地實行,就能夠平治。所以“道”認為好的東西,適中的就可以遵從,偏差的就不可以實行,邪僻的就會迷失方向。走水路的人要標明水的深度,標志不明確就會被淹沒;治理人民的人要標明“道”,標志不明確就會造成混亂。禮制就是標志。不合乎禮制,就是昏暗之世;昏暗之世,就天下大亂。所以,“道”沒有不明亮的時候,在外在內(nèi)有不同的標志,暗處明處都有不變的法則,人民才可以免去陷溺的禍患。

    萬物是“道”的一個方面,一物是萬物的一個方面。愚者是一物的一個方面,而愚者自以為懂得“道”,這就是無知。慎子只看到事成之后的結(jié)果,而沒有看到事情發(fā)生之前的原因;老子只看到事物屈折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事物伸展的一面。墨子只看到事物齊同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事物歧異的一面;宋子只看到事物少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事物多的一面。只有事后的結(jié)果而沒有事先的原因,群眾就沒有門徑;只有屈折而沒有伸展,貴賤就沒有區(qū)別;只有齊同而沒有歧異,政令就不能施行;只有少而沒有多,群眾就不能教化。《尚書》說:“不要有所偏好,只要遵循先王的大道;不要有所偏惡,只要遵循先王的大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集評】 明·陳深《諸子品節(jié)·荀子》: “此章卻理勝文奇,‘貫’字作目。”



    【總案】 荀子在這一節(jié)認為百王有一貫不變之道,是一種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觀點,和全篇的主要思想不相稱,這反映了荀子思想的局限性。但荀子的這種一貫不變之道即他極為崇尚的“禮”,“一廢一起,應之以貫”,這和他的政治觀又是一致的了。

    這篇文章文詞精嚴矯健,氣勢充沛;說理能深入淺出;多用排比句,駢散兼施,是說理文中的上品。



    先秦諸子散文有何時代特色
    戰(zhàn)國末期,諸子散文進入成熟期,如《荀子》、《韓非子》。《荀子》中的《勸學》、《天論》、《性惡》等篇善以說理見長,議論風生,沉著渾厚。《韓非子》中的《五蠹》、《孤憤》、《說難》風格峻峭犀利,論理精細周密。這些作品都對后世散文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先秦歷史散文的種類有哪些?
    《荀子》中的《勸學》《天論》《性惡》善以說理見長,議論風生,沉著渾厚;《韓非子》中的《五蠹》《孤憤》《說難》均風格峻峭犀利,論理精細周密。它們都給后世散文以重要影響。展開其他相似回答 (1) 隱藏其他相似回答 (1) 45857 2009-4-8 22:48:31 113.132.202.* 舉報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

    歷史散文分為
    在藝術(shù)上,后世許多詩人和散文家都愛學習《莊子》的風格和技巧。 它那些想象豐富的寓言和重言給后世文學家無窮啟發(fā)。三是重在抽象分析。 同時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韓非子》。《荀子》中的《勸學》《天論》《性惡》善以說理見長,議論風生,沉著渾厚;《韓非子》中的《五蠹》《孤憤》《說難》均風格峻峭犀利,...

    《荀子》是誰寫的?《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闡述軍事理論的有《議兵》;闡述社會政治思想的有《禮論》、《王制》、《王霸》、《富國》等篇。《非十二子》以是否符合封建統(tǒng)一原則為標準,對先秦諸子進行了政治性批判。《成相》以民間文學的形式表達了為君、治國之道。《賦篇》系荀子的文學作品,是一種散文的賦體,在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高分懸賞]語文常識\/素材
    (《荀子·天論》)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

    先秦散文選圖書目錄
    7. 莊子選:《庖丁解牛》闡述了道家的順應自然,《胠篋》和《痀僂承蜩》則展示了超然物外的智慧。《梓慶為鐻》展示了工藝之美,曹商使秦的故事則揭示了外交智慧。8. 管子選:《任法》和《商君書選》反映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法》則是改革與變法的重要文獻。荀子的《天論》和《解蔽》探討了...

    荀子的思想
    在教育方面我想特別提到《勸學篇》,本篇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guān)學習的問題。如今看到原文都還是有那種激昂,熟悉的感覺,記得當初我在中學背這篇文章就被該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深深吸引。并且...

    荀子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直至明末清初以來荀子的學說普遍受到注意,評論雖然有褒有貶,但趨于客觀和實事求是。他的《天論》、《解蔽》,《正名》、《性惡》4篇都被認為是其精華所在。荀子的思想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涉及到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nèi)容。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著作?
    4、《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

    先秦諸子散文的特點
    4、在文體發(fā)展上,先秦諸子散文首先確立了論說文的體制。從語錄體的有觀點無論證,到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邏輯嚴密、結(jié)構(gòu)完整的專題論說文,顯示了我國論說文發(fā)展的大致風貌。此外,先秦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敘述,頗類小說,為后世的敘事文學提供了營養(yǎng)。先秦散文是中國散文的發(fā)軔。主要保存在《尚書》、《...

    相關(guān)評說:

  • 祖宰13260783964: 有亂君無亂國 的古文翻譯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1、翻譯:有搞亂國家的君主,沒有自行混亂的國家;2、出處:《荀子·君道》是《荀子》之中的一篇3、原文:(1)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
  • 祖宰13260783964: 荀子的《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的文言翻譯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
  • 祖宰13260783964: 鶴蚌相爭的翻譯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暴,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
  • 祖宰13260783964: 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翻譯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翻譯: 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子貢喜歡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處. 一、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 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
  • 祖宰13260783964: 倍的古文意思 -
    神木縣機械: ______[答案] 《說文解字》今文中“倍”的釋義: ①本義,動詞:罪犯拒不認罪. 本義消失 ②動詞:背叛,抗拒. 義項只見于古文 倍,反... ——《荀子 ? 大略》 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荀子 ? 天論》 無倍畔之心.——《漢書 ? 賈誼傳》 愿伯具言臣之...
  • 祖宰13260783964: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翻譯)(翻譯)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原文 :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賞析: 這里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
  • 祖宰13260783964: 黃鐘大呂的故事概括?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出處:《周禮·春官·大司樂》 原文: 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以祀四望;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
  • 祖宰13260783964: 《物各有長短》文言文翻譯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物各有長短》的文言文譯文為: 甘戊出使齊國,要(乘船)渡過一條大河.船戶(指艄公)說:“河水間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還能做君王的說客嗎?”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
  • 祖宰13260783964: 關(guān)雎蒹葭原文及注釋(《關(guān)雎蒹葭》原文)
    神木縣機械: ______ 1、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
  • 祖宰13260783964: 甚矣,汝之不惠,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神木縣機械: ______ 之:也.釋義:你也太不聰明了! 出自:戰(zhàn)國列子《列子·湯問之愚公移山》.原文如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白話文:河曲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
  • 小小影视大全在线观看电视剧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免费砚床| 国产欧美国产综合每日更新| 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中文字幕| 中国在线观看免费国语版| ZO2O女人另类ZO2O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