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常道觀簡介
常道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白云溪和海棠溪之間的山坪上。因觀后有漢代張道陵天師所居的洞窟,俗稱天師洞。始建于隋大業(yè)(605─618年)年間,原名延慶觀。唐代改稱常道觀。宋代又名昭慶觀,或稱黃帝祠。其現(xiàn)存建筑,系清康熙(1662─1722年)年間由住持陳清覺主持重建。1920─1939年間,住持彭椿仙再次修繕改建。1980年以來,青城山道教協(xié)會又陸續(xù)加以維修。
常道觀的主要殿宇有三清大殿、黃帝祠、三皇殿、天師殿等。
三清大殿是常道觀的主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重建于1923年。殿前鋪設(shè)通廊石階九級,前檐排列大石圓柱六根。殿堂橫列五間,重檐飛甍,古樸宏偉。其正中高懸清康熙皇帝御書「丹臺碧洞」匾額。殿內(nèi)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道祖。樓上是無極殿,有傳為明代的木雕屏花八扇。
三清殿前的銀杏閣旁邊,有一株古樹,傳為東漢張?zhí)鞄熓种病?
黃帝祠初創(chuàng)于隋代,為常道觀最早的殿宇。正中橫額上有于右任先生手書的「古黃帝祠」四個金字。祠前走廊有「軒轅黃帝祠碑」,上刻馮玉祥將軍在1943年撰題的頌詞。祠內(nèi)供奉軒轅黃帝金身像。
三皇殿內(nèi)供奉伏羲、神農(nóng)、黃帝石刻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書碑〉,歷代傳為鎮(zhèn)山之寶。殿內(nèi)還有〈龍門派碧洞宗道脈淵源碑〉、〈椿仙彭真人重修常道觀碑〉以及張大千繪天師像碑。
天師殿位于混元頂巖洞前,清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殿后洞窟即人們所說的天師洞。洞內(nèi)有石龕,供奉著隋代雕刻的張道陵天師像,面有三目,神態(tài)威嚴(yán)。天師洞左側(cè)有一巨石,相傳為天師降魔石。常道觀有古銀杏樹、三島石、上天梯、洗心池、擲筆槽等道教古跡。
清后期迄今擔(dān)任常道觀住持的道士有萬本圓、李合邦、徐教升、蕭永平、何元清、程明星、楊至益、彭至國、易心瑩、寧理正、胡理松、陳理元、傅元天、唐誠青。常道觀現(xiàn)為青城山道教協(xié)會所在地。
王純五主編:《青城山志》第12─17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3冊第267─268頁「常道觀」,知識出版社(上海),1994年。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5)第1680頁。 中國道教協(xié)會主編:《道教大辭典》第611頁,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
青城山前山旅游攻略
3、天然圖畫坊:位于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建于清光緒年間。游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于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亭閣后是常有丹鶴成群,唳于山間駐鶴莊;右有橫石臥于兩山之間的懸崖上,被稱為“天仙橋”,傳為仙人聚會游戲處。4、天師洞:始建于隋朝,古名“常道觀”,距建福宮約2...
李公廟在哪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shí)(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jié)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qū)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fā)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zhí)鞄熡鸹幯?..
哪位高人能告訴我一下安瀾橋和都江堰的詳細(xì)資料?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shí)(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jié)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qū)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fā)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zhí)鞄熡鸹幯?..
真有黃帝其人嗎
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觀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農(nóng)、黃帝,又有軒轅祠專祀黃帝。 黃帝三百年的傳說。宰我從榮伊聽到, 問孔子, 孔子也不信, 他回答是黃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得其利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所以說300年。(大戴禮記.卷七.五帝德)其實(shí)黃帝也是一個部落聯(lián)盟,據(jù)《春秋命歷序》說一共傳10世,1520...
相關(guān)評說: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廣州市三元宮、六榕寺.青島市嶗山太清宮,重慶紹龍觀,北京市白云觀,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觀,武漢市長春觀,華山鎮(zhèn)岳宮,周至縣終南山樓觀臺,武當(dāng)山太和宮,華山東道院,華山玉泉道觀,武當(dāng)山紫霄宮,鞍山市千山無量觀,登封市嵩山中岳廟,博羅縣沖虛古觀,上海市城隍廟,杭州市抱樸道院,蘇州市玄妙觀,鷹潭市龍虎山天師府,成都市青羊?qū)m彭州市葛仙山葛仙道觀,,新津縣老君廟,都江堰市青城山祖師殿,泰安市泰山碧霞祠,句容市茅山道院,西安市八仙宮......有些不是千年歷史的道觀..但這些全是道教的道觀了..雖不盡全..我也努力幫你找了...請指教!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 古稱丈人山,方圓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為邛來山脈的分支,北接岷山,連峰北絕,山林青翠,景色青幽.人們解釋青城山名稱由來,所用最多的說法是“青翠四合,狀如城郭,故名青城”,這顯然與...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青城前山的主要景點(diǎn)有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上清宮、老君閣、四望觀、月城湖、建福宮等. 建福宮:進(jìn)入青城山的起點(diǎn),建于唐代.宮前古木蒼翠,四周五峰環(huán)列,氣勢宏偉.上行不遠(yuǎn)有鬼城山,傳為戰(zhàn)國時(shí)鬼谷子隱居處.建福宮經(jīng)多...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就是神獸 守護(hù)四方的神獸 青龍是守護(hù)東方的 白虎是守護(hù)西方的 此為還有 朱雀 守護(hù)南方 玄武 守護(hù)北方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百科名片 [四象] 四象 四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源于中國古代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來劃分天上的星星,也稱四神、四靈.四象在春秋易傳的天文陰陽學(xué)說中,是指四季天...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chǎn),2000年列入,四川省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答案]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shí),實(shí)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chuàng)建都江堰的功績.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jì)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shí)(...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別是:位于湖北十堰的武當(dāng)山,位于江西鷹潭的龍虎山,位于安徽黃山的齊云山,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武當(dāng)山武當(dāng)山...
市中區(qū)平面: ______ 半山腰天師洞,張?zhí)鞄熜薜捞?山頂上清宮,供奉老子騎青牛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