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由“趕大營”看 左宗棠對部隊后勤保障的重視程度 “趕大營”

    文武兼擅,實為一代能臣良將。爭伊犁,留名青史。中法一戰(zhàn),受制內(nèi)廷,四十年怨氣未申,壯志未酬,遺恨千古。1885年9月5日這天,福州城臺風呼嘯,驚雷轟頂,大雨傾盆。城內(nèi)大小官員以及平民百姓無不悲痛萬分。因為曾收復新疆的功臣左宗棠在他的行轅里與世長辭了。臨終時,左宗棠口授遺折:“惟此次越南和戰(zhàn),實中國強弱一大關鍵,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達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不能瞑目。”從這鏗鏘悲壯的遺言中,可以看出左宗棠那一片愛國之心。

      清仁宗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日晚(1812年11月10日),湖南湘陰東鄉(xiāng)左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婦,夢見一位自稱是“牽牛星”的神人從天空降落在她家的院子里,不禁一嚇醒來。這時,同院的兒媳婦的房中一片白光,竟把燈燭閃得黯淡不明,過了一會兒,隨著一陣清脆響亮的嬰兒哭聲傳來,使這位老婦完全清醒,原來她的兒媳又給她生了一個孫子。這個在神話中誕生的男孩,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上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左家兒孫如此眾多,但只有左宗棠是祖父、祖母、父親、母親最為喜愛的。有一次,左宗棠隨祖父到山上去游玩,采了一些毛栗子,自己沒舍得吃,回到家后,全部分給了哥哥、姐姐,自己卻一點也沒有留。對左宗棠的這一舉動,祖父十分高興,逢人便說:“宗棠將來必能成大器,左家的門庭將來一定會靠他發(fā)揚光大的。”此話在五十年后果然得以應驗。

      左家盡管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也勉強能稱得上小康之家,祖上遺留下數(shù)十畝田產(chǎn),全年的生活費用多出自這些田產(chǎn)的地租。另外,因祖父和父親都是秀才,平日教書,也還有些收入。不過遇上災年,全家也難以維持溫飽。1807年,湖南湘陰一帶一連幾十天沒下一滴雨,莊稼幾乎顆粒無收,左家就只能以糠餅充饑。左宗棠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耕讀之家,因而,他了解平民的生活疾苦,這也正是他與一般紈子弟不同之處。

      左宗棠從小飽讀詩書,三歲識字,六歲讀《論語》和《孟子》,九歲時便已學做八股文了。1816年,父親左觀瀾應聘去長沙教書,便也把左宗棠和兩個哥哥都帶上令一起上學。左觀瀾既是嚴父,又是嚴師,不管教讀和作文,都依朱熹傳注,“一字不許放過”,平時家庭生活亦“肅然亦然,尊卑上下,罔敢稍越”。這就使得左宗棠從懂事之日起,就接受了程朱理學的灌輸,向往所謂“古人大節(jié)”。左宗棠非常聰明,盡管比兩個哥哥年少很多,但做詩寫文章都比兩個哥哥強。有一次,左觀瀾教兩個哥哥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是:“昔之勇士亡于二桃,今之廉士生于二李。”左觀瀾問他們:“二桃的典故出自什么地方?”哥哥們沒來得及回答,左宗棠便在一旁搶先說道:“古詩《梁父吟》有這一句:‘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左觀瀾很驚訝,因為一般五六歲的孩子是回答不上這樣的問題的。原來哥哥們朗讀詩文時,宗棠在一旁聽到并記住了。從這可以看出,少年左宗棠的聰穎及記憶力是同齡兒童所不及的。

      1826年,左宗棠第一次參加湖南湘陰縣令主持的童子試便得以通過。第二年,他又順利地通過了知府主持的府試。然而等到由湖南學政親臨主持的院試時,左宗棠卻因母親病重未能參加,因而也就沒有取得秀才的資格。此時,左宗棠為了走科舉仕途之路,盡管仍舊研習八股制藝,但興趣卻大不似以前了,漸漸地把興趣轉移到了“經(jīng)世致用”之學方面了。十八歲那年,他就閱讀了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齊道南的《水道提綱》,并分別做了大量的筆記。這些書不但使左宗棠大開眼界,更為重要的是使他掌握了一般八股文士子難能做得到的有用知識。

      左宗棠在十九歲時,來到長沙和城南書院,師從賀熙齡做學問。賀熙齡對左宗棠要求極嚴,但又很喜歡他,曾做詩夸獎左宗棠說:“開口能談天下事,讀書先得古人心。”然而師長的賞識并沒有幫助他仕途之路有所順暢,二十歲時,左宗棠因沒考上秀才,又別無進身之路,便借錢捐了個監(jiān)生,以取得參加舉人考試的資格。1832年,他參加湖南鄉(xiāng)試之時,他的考卷本來已遭初次淘汰,卻又僥幸地被主考官“搜遺”而出,被錄取為湖南第十八名舉人。隨后,左宗棠與湘潭富家女周詒端結婚,結婚時,因左宗棠家里貧寒,無奈只好入贅周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值得慶幸的是,夫人周詒端不僅容貌姣好,且通情達理,博通書史。左宗棠在書房潛心攻讀的時候,夫人就常常陪坐在身邊,一面研墨一面打圖底,幫做摹繪等事。

      1833年、1835年、1838年,左宗棠連續(xù)三次進京參加會試,但每次都是名落孫山。因每次進京的盤纏都是親友饋贈的,且三次不第,使左宗棠覺得很沒面子。然而科場的失意只給左宗棠帶來暫時的困難。當他看出科舉仕途之路對他不通暢時,他便集中全部心思和精力研究“經(jīng)世之學”。其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理學,包括軍事地理和歷史地理。除去潛心研讀《讀史方輿紀要》,總結歷史上戰(zhàn)爭勝敗的經(jīng)驗與教訓和攻守雙方形勢之外,他還在夫人的幫助下,研究歷史地理。他認為,古今之研習地理者,不是“索象于圖”,就是“索理于書”,實際上經(jīng)過若干年的變化,有關的資料已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必須根據(jù)史書和志書重新研究校訂。左宗棠根據(jù)有關地圖制作等書籍,先繪了一張全國地圖,然后又分開做各省的圖。每幅圖,都根據(jù)山川、道路和歷代兵事的關系做了文字說明。他又摘抄了各省通志和西域圖志,把山川、關隘、驛道遠近,分門別類,訂成幾十本,題名《余閣鈔本史部》或《經(jīng)部》。這為他日后的軍旅生涯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農(nóng)學。古老的中國,向來“以農(nóng)為本”,左宗棠深諳其中的道理,他特地從南京買來許多有關農(nóng)學的書籍,與夫人周詒端一起“閉門伏讀,實地考驗”,他結合前人的經(jīng)驗,撰寫了《廣區(qū)田圖說》一書,并把“區(qū)田”畫成圖樣,做了說明,還在柳莊親自試驗這種區(qū)田的方法,取得成功后在附近農(nóng)莊廣為推廣。后來左宗棠成了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每到之處,他都特別注重發(fā)展農(nóng)業(yè),這與他這時的潛心研究是分不開的。

      (三)清朝的典章制度和現(xiàn)實的政治、經(jīng)濟問題。1840年,左宗棠應聘去安化已故的兩江總督陶澍家教書,陶澍做了幾十年的封疆大吏,家中收藏有許多的上諭和奏折,因陶澍的兒子陶桄是左宗棠的女婿,所以陶家所存的檔案圖書資料任由他翻閱,他“因得飽讀國朝憲章掌故有用之書”,對清朝的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都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以后的煊赫政績,是與這些分不開的。

      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侵略者的炮火震驚了左宗棠。1839年,當林則徐在廣東掀起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時,左宗棠就廣泛收集、閱讀所能找到的各種記載外國情況的史志、別錄,他曾多次寫信給他的老師賀熙齡,要他幫助提供有關東南戰(zhàn)事的情況。那時,英軍在東南沿海恣意騷擾,他十分氣憤,提出了“練魚屯,設碉堡,簡水卒,練親兵,設水寨,省調發(fā),編泊埠之船,設造船之廠,講求大筏、軟帳之利,更造炮船、火船之式”等具體抵御措施。當他得知清政府戰(zhàn)和不定,林則徐被罷斥,琦善等人得志時,他說:“林則徐是眾望所歸,若能繼續(xù)受到重用,必能“周嶺南千里之守”。他痛斥琦善等人以奸謀誤國,貽禍邊疆、貽禍子孫,應當斬首軍前。

      林則徐在云貴任總督時,曾邀左宗棠參加他的幕府,但因他要為陶澍之子教書,便沒有去。以后,林則徐因病造退還鄉(xiāng),路過長沙時,特地約左宗棠在湘江的小船上相見,林則徐稱他為“奇世之才”。他倆一面喝酒,一面縱談古今大事,越談越投機,直到第二天黎明,才依依不舍地離別。此次見面更加深了左宗棠對林則徐的敬仰,就是他在后來封侯拜相之時,還是認為與林則徐的此次會見是他一生中“第一榮幸”。

      1850年12月,林則徐客死潮州。左宗棠聞知這一噩耗,不禁失聲痛哭。他寫了一封充滿激情的悼唁給公子鏡帆,還寫了一副被傳誦一時的挽聯(lián),以表達自己對林公的懷念。

      1843年,左宗棠靠教書的積蓄,在湘陰東鄉(xiāng)柳家沖買了七十畝田地,“但原長為太平有道之民”。但是,天下并不太平。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國內(nèi)的各種矛盾不斷激化,農(nóng)民運動風起云涌,使左宗棠“買山而隱”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nóng)民運動的迅猛發(fā)展,使左宗棠從此進入了軍旅生涯。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爆發(fā),給左宗棠帶來了機會。當他準備效法諸葛亮“淡泊以明志”,與郭嵩燾一起選湘陰、長沙交界處的東山為“避地之約”時,傳來了太平軍已經(jīng)攻占了廣西的永安的消息。那時,他正在好友胡林翼的住所。左宗棠與胡林翼既是親戚又是少年好友,兩人在一起無話不談。還在1833年初次入京會試期間,他曾與胡林翼“徹夜古今大政,論列得失原始要終,若預知海內(nèi)將亂者,輒相與欷歔太息,引為深憂”。1844年,左宗棠聽到安化、武陵、溆浦、桃源世界“皆有劇盜巢穴,黨羽動輒數(shù)百人”,而朝廷的大小官員依然渾渾噩噩毫無緊張的樣子,他憂心忡忡地說:“天下事敗壞至此,百爾君子未聞有以,是公非誦言于殿陛間者,仕風臣節(jié)如此,古今未有也!天下無不了之事,無不辦之寇,亦未嘗無了之事,辦寇之人;然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則正未可知耳。”他預料在不久的將來,“借餉加賦諸弊政將斷此而起,天下事自此更難言矣”。此次面對太平軍的勇猛攻勢,左宗棠對胡林翼說:自古兵法有言,“謀定而后戰(zhàn)”、“善用兵者致人而不至于人”,清軍應在太平軍營附近廣筑碉堡,步步為營,漸漸逼近,使太平軍離開營壘,從而一舉殲滅。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一路過關斬將,猛不可擋,直指湖南長沙。清廷為了把太平軍遏止在湖南,便調張亮基為湖南巡撫。胡林翼與張亮基都曾是云貴總督林則徐的左膀右臂,關系甚密。當胡林翼得知張亮基督任湖南的消息后,便多次致函張亮基,極力推薦左宗棠,說左宗棠“才品超冠”、“廉介剛方,秉性良實,忠肝義膽,與時俗迥異”,且“胸羅古今地圖兵法,本朝國章,切實講求,精通時務”,希望張亮基能夠重用。

      張亮基做了幾十年的封建官僚,深知當今朝中可用之人不多,各省督撫均是“文學侍從之臣”,對用兵打仗,多是一竅不通。所以當胡林翼向他推薦左宗棠時,他十分高興,抵達常德后,立即派專人到湘陰禮聘左宗棠。那時左宗棠正在東山白水洞過著“流離蕩析,繭足荒山”的生活,盡管也長嘆“效國無門”,但對于張亮基的禮聘還是托辭謝絕了。因為左宗棠非常了解當朝官場的積弊,一向鄙視那些腐朽無能的大官僚,而他對張亮基又不甚了解,心存疑慮,沒有應聘。后經(jīng)左宗植和郭家兄弟的勸說,又想起林則徐曾親口稱贊張亮基是一位“開爽敏干”的疆吏,才決定接受張亮基的禮聘。

      1852年10月,左宗棠隨同張亮基一起來到了長沙城。當時太平軍已在城外與清軍激戰(zhàn)了二十多天,太平軍不但無力包圍長沙城,反被清軍三面包圍,這對太平軍來說,形勢十分不利。但由于清軍指揮不統(tǒng)一,怯敵畏戰(zhàn),也難以取勝。左宗棠進入長沙后,多方搜集軍情,審度戰(zhàn)場形勢。他見太平軍連攻長沙不下,很可能西渡湘江,便建議張亮基派軍西渡湘江,據(jù)守土墻頭、龍回潭,斷絕太平軍的糧食補給和西進之路,意圖一舉殲滅太平軍。張亮基覺得左宗棠對局勢分析準確,便下令讓城外的清軍照此而行,但清軍均不聽從命令,使得龍回潭等軍事要地被太平軍占據(jù)。左宗棠只好與江忠源等一起,死守長沙城。太平軍連攻八十多天,久攻不克,精疲力盡,便放棄長沙,全軍渡過湘江,經(jīng)龍回潭向湖北進軍。清軍諸將帥至此才追悔當初沒照左宗棠的策略行事,但時過境遷,為時已晚。然而盡管左宗棠殲滅太平軍的想法未能實現(xiàn),但在這次激戰(zhàn)中,已顯示出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

      太平軍撤離長沙,向湖北進軍之后,左宗棠便幫助張亮基整飭吏治,安定社會秩序,平定湖南各路會黨的勢力。“征義堂”會員已達四千余人,堂址設在瀏陽東鄉(xiāng)。1853年1月,知府江忠源率兵前去圍剿,左宗棠在其臨行前說:一要快,二要準,要采取分化瓦解的攻心政策。照此說法,江忠源果真只用十二天就解散了“征義堂”。

      1853年2月,張亮基因為“保全湖南”有“功”,被調署湖廣總督,左宗棠隨張亮基一起離開長沙,前往武昌,這時,張亮基不僅讓左宗棠繼續(xù)“專兵事”,而且各州縣公事稟啟也完全交左宗棠“一手批答”,督署機要,所有“批、答、咨、奏,皆(左)公一人主之”。實際上,張亮基把軍政要務的大權都交給了左宗棠。對于張亮基的如此信任,左宗棠十分感激,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制軍待我以至誠,事無巨細,盡委于我,此最難得。近時督撫,誰能如此?”在左宗棠的操持下。1853年9月僅以武昌三千疲弱兵勇,設伏團風鎮(zhèn),擊潰由河南入湖北的北伐太平軍余部,太平軍的首領自認是出兵以來第一次狼狽的大敗。1853年10月,張亮基調任山東巡撫,仍邀左宗棠一同前往。左宗棠左右三思,不愿一同前往,便推辭“經(jīng)手家務,不能遠去”,返回他的白水洞,仍然做他的隱士。張亮基赴魯之前,曾寫信與胡林翼說:自己從抵湘之日起直到交卸鄂篆轉赴山東時止,軍政各務均“全恃季翁為我部署。此君天下才也,辦土匪、殲粵匪,以戰(zhàn)則克,以守則固,進賢進能激勵兵將,以殘破之兩湖而漸有生氣。仆何能為,皆季翁之力。吾兄為我請其出山,則此功當與吾兄共之”。由此可見,左宗棠在張亮基幕府里所起作用是何等之大。

      在張亮基調任山東巡撫之時,駱秉章回任湖南巡撫,當他得知左宗棠返回白水洞后,曾與布政使、按察使聯(lián)名,派人攜帶書銀入山邀請左宗棠出山入湘幕。但由于左宗棠對駱秉章缺乏必要的了解,便也婉言推辭了。

      1854年3月,太平軍第三次攻克漢口、漢陽,并繼續(xù)西進,連下岳州、湘陰、靖港、寧鄉(xiāng)。左宗棠在駱秉章的一再邀請下,于1854年4月,第二次進入湘撫幕府,任聘六年之久。在此期間,駱秉章對左宗棠亦“推誠相與,軍事一切,專以相付”,從上遞奏折到往來文書,均交左宗棠一手包辦。而左宗棠幫助駱秉章的策略,只有八個字:“外援五省,內(nèi)清四境”。那時廣東、廣西、貴州、湖北、江西都有湖南的援兵,并且都由湖南給餉。這樣,太平軍被限制在長江下游,而湖南境內(nèi)一片太平祥和景象。因此有人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左宗棠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原來在清朝的歷史上,湖南長久以來均是個平常的省份,既不大又不富,賦稅收入有限,有時竟趕不上江浙的一個大府。而當時,湖南在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日漸提高,而這一轉變是從太平天國革命時期開始的,而以幕僚身份掌理湖南軍政的左宗棠在這一時期的“經(jīng)世”活動,則是促成這一轉變的關鍵。

      在左宗棠剛入湖南幕府時,財政極為困難。為了擺脫這種財政困境,他采取了兩項改革措施。一是改革賦稅征收辦法,將原來大小官吏向百姓多收、浮收中飽私囊的部分改為法定的軍務附加稅,一律歸公。附加稅的數(shù)額比原來官吏們多收、浮收的數(shù)額低。這樣,每年全省的稅收增加了,而百姓的負擔卻減少了。二是設立局長,征收厘捐,也即收商業(yè)貿(mào)易稅。從1856年5月起,湖南在郴州、宜章設局抽取鹽厘、貨厘,接著又在岳州各府普遍設厘局,每年共得厘金八十萬兩至一百二十萬兩,這些稅收全部用于軍餉。左宗棠曾用這些稅收為曾國藩的湘軍增建戰(zhàn)船,接濟糧餉,從而為湖南防務和操練湘軍提供了重要的經(jīng)濟保障。

      左宗棠入湘幕之初,太平軍軍威正旺,所到之處,無不披靡。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封建官僚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左宗棠則提出了“欲遏賊勢,先固民心”的主張。“固民心”的主要辦法之一,就是鼓勵地主士紳組織團練。因此,他就與團練大臣曾國藩一起,在湖南城鄉(xiāng)廣辦團練和保甲。舉辦團練,是當時清王朝“制亂”的上方良策,除湖南以外,其他省份也有,但其他省份主要是從軍事上著眼,借以“補兵力之不足”,然而所辦團練往往被地主豪紳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有的轉而抗糧抗官,而左宗棠、曾國藩等在湖南辦的團練,則更多地從政治上著眼,力求能受其益而避其害。他們將“團”與“練”分開,而著重在“團”,主要是清查戶口,實施保甲制度。鄉(xiāng)團之外,尤重族團,強調“練團必先練族”,還特別刊發(fā)鄉(xiāng)團執(zhí)照、族團執(zhí)照,“凡離匪、土匪、地棍均用重典,便宜行事”。因此湖南那時的局面較之以前大有好轉。

      咸豐初年,清朝的吏治十分敗壞,尤其是湖南,“吏治之壞,甚于湖北,官吏操守不謹,一任門丁書役多方詐擾,以致是非瞀亂,綱紀凌夷。”左宗棠認為,國家之強弱,其關鍵“視乎用人行政”,任用“賢能則治”,“奸庸竊位則亂”。于是他走訪調查,考察湖南的州縣官吏,結果是“稍可放心者不過五分之一”,因此需大加整治。于是,他與張亮基、駱秉章連續(xù)上奏,革除了一大批貪官污吏。只在1854年,就“劾奏失守鎮(zhèn)道以下十八人”。在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勤恤民隱,嚴鋤匪類”的廉官,則分別予以保奏,破格晉升。

      左宗棠在湖南初露鋒芒,無論是在政治上、財政上,還是軍事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左宗棠的名聲上下皆知,而且清廷對他也愈來愈加重視了。1856年,破格提升他為兵部郎中,并賞戴花翎。與此同時,朝廷內(nèi)外的許多高官名臣相繼舉薦左宗棠,說他是“奇世之才”,要求朝廷予以重任。1858年,咸豐皇帝召見郭嵩燾時,問:“左宗棠才干如何?”郭嵩燾說:左宗棠乃奇世之才,且人品極端。咸豐皇帝令他轉告左宗棠“出為我辦事”。

      然而,就在左宗棠聲望日高、朝廷欲予以重用之時,發(fā)生了震動一時的“官樊構陷事件”,從而使得左宗棠的命運和事業(yè)起了一個急遽的變化。

      原來,湖南自太平軍入境之后,張亮基、駱秉章在左宗棠的輔佐下,借口“討賊”的需要,破除前朝“成例”和“文法”,“便宜行事”,將軍、政、財?shù)却髾嗳考性谧约菏掷铮椲馈斑`例乘輿,私役弁兵”的一些官吏。1859、1860年,永州鎮(zhèn)總兵樊燮因有克扣軍餉、私役部屬的劣跡,先后遭到巡撫駱秉章的參劾,后經(jīng)查實參奏,奉旨將樊燮革職查辦。樊燮很不服氣,加之一次因議事時與左宗棠意見不合,發(fā)生爭吵,左宗棠不僅動手打了他,而且對他大罵不止,于是在湖南布政使文格及湖廣總督官文的協(xié)謀下,往湖廣部督署控告左宗棠把持湘政時接受賄賂。官文接受了樊燮的控告,并添油加醋一番,奏報朝廷。官文是滿洲貴族大員,皇帝當然信任他,就下旨將本案交官文和湖北正考官錢寶青審辦,密旨中說:“如果左宗棠確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官、樊二人的誣陷,對左宗棠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感慨萬分,毅然離開了湖南幕府,先后在胡林翼、曾國藩處閑居。其實,“官樊構陷事件”與左宗棠的秉性有著直接的關系。他志大言大,從小就有夸大的毛病。少年時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自鳴得意,在同學面前顯示。就在他二十多歲、窮困潦倒之時,仍寫一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lián),并在書房掛起來。年齡較大以后,他自恃才識超群,在給朋友的信中常以“諸葛”自署,表示自己“可大授而不可小知,能用人而不能為人用”。更有甚者,他還常常面折人過,就連對他的好友胡林翼、曾國藩也不留情面。除此而外,與他打過交道的人有人稱他“情性跋扈,存心深險,極不易交”。

      郭嵩燾在得到左宗棠被誣陷的消息后,立即托人向尚書潘祖蔭和咸豐皇帝的寵臣肅順求救。潘祖蔭在給咸豐皇帝的奏折中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左宗棠為人“賦性剛直,嫉惡如仇……湖南地方上的惡官劣吏,因為滿足不了私利,就圖謀陷害”。咸豐皇帝看了潘祖蔭的奏折后,主意拿不定,便讓肅順奏陳己見。肅順奏道:“聽說左宗棠在駱秉章幕中籌劃軍謀,迭著成效。駱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人才難得,自然應當愛惜。請皇上將中外保薦各疏密寄官文,他重新考慮。”咸豐皇帝采納了肅順的意見,并開始打算重用左宗棠了。官文知道朝廷有意用左宗棠,只得具奏結案,一場風波就此了結。

      當左宗棠被“官樊構陷事件”困擾的時候,在江南鎮(zhèn)壓太平軍的清軍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1860年初,在洪仁玕與李秀成的商定下,決計用圍魏救趙的策略,先攻打湖州、杭州,迫敵援救,然后乘隙蹈虛,回攻江南大宮,以解天京之圍。1860年3月,李秀成出奇兵一舉攻占杭州。欽差大臣和春果然遣師馳援。1860年4月,李秀成督太平軍主力回京,與陳玉成等人齊集天京城外,五路兵馬合攻江南大營。在太平軍的強大攻勢下,圍困天京兩年多的江南大營徹底被擊潰,統(tǒng)率該大營的欽差大臣和春、張國梁先后斃命。為此,清廷不得不把消滅太平天國的重任及軍政大權交給曾國藩等人。

    連續(xù)數(shù)十天的冒暑遠征,加上抵閩后水土不服和操勞過度,左宗棠的身體健康是每況愈下,常常“心情仿佛,頭暈眼花……終日坐起時少,睡臥時多”,甚至連飲食都難自理,但抗敵保國的激情支撐著他日漸衰弱的軀體。經(jīng)過多方的努力,終于設法雇用到了商船,左宗棠迅速命部將王詩正率領恪靖援臺各營,成功地渡過了臺灣海峽。援兵到后,臺灣的防衛(wèi)力量大大增強,劉銘傳、王詩正等指揮在臺各軍和臺灣民間武裝緊密配合,終于力挫強敵,保住了臺灣。

      在廣西邊外,由于指揮關外軍事的潘鼎新秉承李鴻章的意旨,“料其終局歸于和議,故不以兵事為意”,因而法軍就得以突入關內(nèi),廣西全境震動。邊境人民奮起抗敵,在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年近七十的老將馮子材統(tǒng)率所部粵軍前往迎敵。

      1885年2月初,馮子材部在王德榜、王孝祺等部的合作下,在鎮(zhèn)南關大敗法軍,進克文淵城。“法虜自謂入中國以來,未有如此次之受巨創(chuàng)者”。月中、馮、王各軍乘勝前進,又取得了諒山大捷,斃傷法軍近千人。與此同時,西路劉永福和岑毓英部滇軍又大捷于臨洮,進取宜光。這樣一來,整個戰(zhàn)局頓時改觀,“法人氣餒力敝,沿海及各國皆知”。

      此時的形勢,可以說對中國相當有利,如果像左宗棠主張的那樣,中國將會武力取得全勝。但是,懦弱的清政府置前線軍民用鮮血換得的勝利于不顧,竟與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

      一心盼待傾吐“四十余年惡氣”的左宗棠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真可謂有心報國,回天無力!失望、憤怒、病魔使這位愛國老臣再也支持不下去了。7月20日夜里他曾一度昏死過去。在這樣嚴重的病情之下,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可他仍然不忘國家的海防建設,7月29日,他上奏清廷,提出了大力加強海防建設的七條具體措施:軍艦宜備建;營制宜整頓;巡守操練宜定章;海防局所宜裁并;海防經(jīng)費宜通籌;鐵路宜仿造;士氣宜培養(yǎng)。

      1885年8月,左宗棠再次抱病上奏,專就臺灣在中國海防中的戰(zhàn)略地位進行論說,并且對加強臺灣防務建設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說,臺灣孤峙大洋,為東南七省的門戶,臺灣防務的好壞,關系到海防大局,他主張將臺灣與福建分開單獨建省。這年10月12日,清廷決定臺灣置為行省,可謂實現(xiàn)了左宗棠的遺愿。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這位中國近代少有的軍政大臣永遠地停止了呼吸。臨死之前他口授遺疏,以表達自己的未酬壯志:“惟此次越南和戰(zhàn),實中國強弱一大關鍵。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不能瞑目。”

      這悲壯的遺言,可以說是左宗棠愛國思想的最生動的寫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民以食為天,以食為先。后勤保障是基礎。有力保障了收復新疆,大敗法國等赫赫戰(zhàn)功。左宗棠讓法國人、英國人、俄國人都很畏懼的中國男人,他是當時中國民族的脊梁。不像李鴻章等晚清重臣對外國人卑躬屈膝,委命下吏。

    相關評說:

  • 宗政師13943858098: 有線電報網(wǎng)是在何時縱橫全國的?
    福建省根部: ______ 電報在戰(zhàn)爭中所顯示的效能,使清政府上上下下進一步認清了近代通信手段 對國防戰(zhàn)備和作戰(zhàn)指揮的巨大作用.左宗棠在任陜甘總督時,由于消息閉塞,對于 發(fā)展近代通...
  • 宗政師13943858098: 改肯定句面對左宗棠視死如歸的決心,在場官兵個個淚流滿面,無不為之動容. -
    福建省根部: ______[答案] 面對左宗棠視死如歸的決心,在場官兵個個淚流滿面,都為之動容
  • 宗政師13943858098: 那個李鴻章到底是愛國還是賣國?
    福建省根部: ______ 根據(jù)歷史教科書以前的文章,李鴻章確乎是個賣國賊,大家也學了這種觀點.而如今... 收復了丟失的最大一片領土.左宗棠也由此和李鴻章劃清界限,民族英雄左宗棠也因...
  • 宗政師13943858098: 介紹一下甘軍董福祥的有關情況為什么清廷保著他
    福建省根部: ______ 晚清名將董福祥1839年生于環(huán)縣毛井,其父董世猷為當?shù)亍案缋蠒笔最I,為人直爽... 當時安化縣把總王藹臣看到董福祥影響力不斷擴大,遂以莫許有罪名將其逮捕,押在...
  • 宗政師13943858098: 單項選擇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新疆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最早是在()A.西漢B.東漢C.唐朝D.宋朝2.收復新疆時,面對軍隊糧草問題,左宗棠指... -
    福建省根部: ______[答案] 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新疆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最早是在(A)A.西漢B.東漢C.唐朝D.宋朝公元前六十年西漢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物.從此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 宗政師13943858098: 求大神幫忙總結歸納初二上半學期歷史知識!! -
    福建省根部: ______ 1.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mào)易逆差.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
  • 宗政師13943858098: 火藥是我們中國發(fā)明的~~但是為什么沒有在歷史的戰(zhàn)爭中發(fā)現(xiàn)他的影子?
    福建省根部: ______ 火藥在中國發(fā)明后,很快便投入到戰(zhàn)爭中.宋元戰(zhàn)爭中雙方都曾使用過火藥武器,明... 只不過由于整體國力衰微,僅靠一兩件先進武器無法對抗?jié)M清軍隊,因為那時火藥武...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福利|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911亚洲精品影院|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久久 | 樱花动漫_专注动漫的门户官方|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亚洲日韩国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