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基本內容是什么?
民族關系的性質是由民族的性質決定的。民族的性質是由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因此,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國民族關系的根本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廢除了民族壓迫剝削制度,實現(xiàn)了各民族一律平等。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舊的國家政權對各族勞動人民實行壓迫剝削的統(tǒng)治關系,改變了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由于歷史的原因和階級統(tǒng)治所造成的不平等地位。因此,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民族關系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新型的民族關系,即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開始形成。這是從全國范圍內、從總體上說的。
但是,從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到民族地區(qū)的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前的我國民族關系,是處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具有二重性,包含著階級矛盾的特殊關系。因此,過渡時期的民族關系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一是各民族勞動人民之間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一是各民族勞動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與各民族剝削階級上層的關系,其中包括與愛國上層人士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關系,也包括與不接受共產(chǎn)黨領導,拒絕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剝削階級上層之間的敵對關系。這一時期,很多少數(shù)民族處在落后的發(fā)展階段,民族內部的階級關系還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有些民族地區(qū)還存在著落后的政治制度(雖然在人民政府的管轄下)。這些民族的統(tǒng)治階級,在本民族內部是剝削者、壓迫者;在本民族外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本民族的代表人物(有的還在民主政權機關里當權)。對這些民族來說,由于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沒有消除,民族外部的關系必然要受到剝削階級及其統(tǒng)治作用的影響。
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代替了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各民族中的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jīng)不存在了,各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已經(jīng)消除,各民族勞動人民真正成了民族命運的主宰者,成為國家的主人。各民族間建立起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這種民族關系是建立在新的基礎上的,即建立在推翻了剝削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和經(jīng)濟剝削,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各民族實現(xiàn)民族平等、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基礎上的;建立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勞動人民先后在各民族中成了主人翁,主宰著民族命運和民族之間的關系,各民族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又被消滅這樣一個基礎上的;建立在各民族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逐步樹立無產(chǎn)階級民族觀,日益掌握黨的民族政策的基礎上的。鄧小平曾指出:“我國各兄弟民族經(jīng)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xù)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16]《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也指出:“必須明確認識,現(xiàn)在我國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17]
民族關系的內容或特征是由民族關系的性質決定的。民族關系的性質是由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因此,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民族關系的基本內容或特征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舊中國存在的私有制共有的民族之間的政治壓迫關系、經(jīng)濟剝削關系、文化歧視關系、社會排斥關系,轉變?yōu)樾轮袊摹⒁彩巧鐣髁x社會的民族之間政治平等團結關系、經(jīng)濟互助合作關系、文化共存繁榮關系、社會和睦協(xié)調關系。毛澤東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指出:“中國各民族就開始團結成為友愛合作的大家庭。”[18]劉少奇在1954年9月15日《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指出:“憲法草案的序言和許多條文規(guī)定了國內各民族間平等友愛互助的關系。”[19]周恩來在1957年8月4日青島民族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指出:“在平等友愛的民族大家庭中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的祖國。”[20]“建立起我們憲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愛的大家庭。”[21]鄧小平同志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的1950年7月21日《關于西南少數(shù)民族問題》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境內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22]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開幕詞中指出:我國各民族“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23]根據(jù)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內容和特征的上述論斷,1982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把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內容或特征的表述確定為“平等、團結、互助”。鄧小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理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鄧小平同志主持下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通過的報告,都一再強調要繼續(xù)鞏固和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進一步發(fā)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建立起來的新型民族關系。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擺脫階級剝削制度,產(chǎn)生民族對抗的階級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勞動人民已成為民族命運的主宰,民族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間的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各民族都統(tǒng)一在無產(chǎn)階級政黨和無產(chǎn)階級政權的領導之下;各民族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各民族的奮斗目標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設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是全社會團結一致、友愛互助、共同奮斗、共同前進的新型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試分析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 民族關系的性質是由民族的性質決定的。民族的性質是由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因此,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國民族關系的根本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廢除了民族壓迫剝削制度,實現(xiàn)了各民族一律平等。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舊的國家政權對各族勞動人...
新時期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是什么
新時期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平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不論大小、先進和落后,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許對任何民族進行歧視和壓迫。民族團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彼此之間,以及本民族內部都平等相待,和睦共處,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分裂行為。民族...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基本內容是什么?
回答: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平等是基石,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和諧是本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不斷深化關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基本特征的理論,充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精神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基本奮斗目標,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關系理論極...
試分析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
各民族的奮斗目標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是全社會團結一致、友愛互助、共同奮斗、共同前進的新型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時期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是什么
2、民族團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彼此之間以及本民族內部都平等相待,和睦共處,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分裂行為。民族團結是由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各民族的共同事業(yè)決定的,也是民族平等的表現(xiàn)和必然結果。3、民族互助:是指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互助互濟的關系,是社會主義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體現(xiàn)。
什么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
在私有制社會,民族關系往往是以壓迫、剝削、歧視和同化為特征的。而在社會主義社會,民族關系則強調平等、團結、互助和和諧。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關系以各民族平等、團結和互助為核心內容。然而,由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局限性,這種民族關系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具體而言,民族平等的實現(xiàn)還不夠...
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是什么
共同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共同分享發(fā)展成果。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強調消除地區(qū)、民族之間的發(fā)展差距,推動各民族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總之,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是一種基于平等互助、團結協(xié)作和共同繁榮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我國各民族和諧相處的基石,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怎樣的
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指的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各民族之間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平等互助、團結和諧的關系。具體來說,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特點包括:1. 平等:各民族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尊嚴。2. 互助:各民族之間在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相互幫助,共同發(fā)展。3. 團結:各...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各民族之間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基于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觀,旨在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和共同進步。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各民族被賦予平等的地位和權利。這意味著無論民族大小、歷史長短、發(fā)展水平高低,每個民族都應當受到同等的尊重...
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是什么?
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是平等互助、團結協(xié)作和共同繁榮。1. 平等互助:這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石。所有民族不論大小、歷史背景、發(fā)展水平如何,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享有同等的權利和尊嚴。國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權益,任何民族不得享有特權。2. 團結協(xié)作:民族團結是國家穩(wěn)定的重要基礎...
相關評說:
靈石縣透老: ______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民族平等的含義. 4、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民族團結的含義. 5、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堅持民族共同繁榮的含義. 6、處理民族關系三項基本原則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xiàn)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靈石縣透老: ______ 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靈石縣透老: ______ 我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shù)民族有1億多人口,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面積的64%.這一基 本國情決定,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靈石縣透老: ______[答案] 錯 本題考查的是對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理解,難度一般.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而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故錯誤.
靈石縣透老: ______[答案]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平等是基石,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和諧是本質.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