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盼知音,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將伯牙改名為俞伯牙,故事得到進一步豐富。知音與知音的對話,非知音不與談。俞伯牙的故事,也成為了中國古琴藝術(shù)的象征。
2003年,古琴藝術(shù)被聯(lián)合國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向世界展示了其獨特魅力,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高山流水》便是伯牙與子期知音相遇的故事,后來分為《高山》與《流水》兩曲。
古琴藝術(shù)家管平湖先生的《流水》曲,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還被美國“旅行者”飛船選錄,代表人類聲音進入太空,尋找知音。古琴藝術(shù)在中國音樂史、文化史、美學(xué)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
古琴藝術(shù)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美學(xué)價值。它不僅代表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精髓,更蘊含了對生命、自然與宇宙的深刻理解。希望更多人能欣賞并熱愛這份千年流傳的古琴藝術(shù),將其傳承下去。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內(nèi)容是什么?
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正是:知音說...樵夫又贊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只兩句,道著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驚,推琴而起,與子期施賓...踹跳登崖,行于樵徑,約莫十?dāng)?shù)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稟道:“老爺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
伯牙絕弦的簡短意思
伯牙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并在墓前摔破自己的琴,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此表達了對鐘子期的思念。《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鐘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情懷。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
伯牙絕弦主要內(nèi)容50字
伯牙絕弦主要內(nèi)容: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fā)。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鐘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琴聲。
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急啊!!!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鐘牙的意思是什么
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鐘牙這一稱謂常被用來表達對知音的渴望與追尋。宋代詩人范仲淹在《次韻和劉夔判官對雪》一詩中提到:“載歌勞郢謝,一奏待鐘牙。”這里,詩人借用了鐘牙的典故,表達了對知音的期盼,同時也寄托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鐘子期與俞伯牙的故事最早見于《楚辭·劉向<九嘆·思古>》,...
伯牙絕弦意思
伯牙善于演奏,鍾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后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不再彈琴。[1]《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
俞伯牙是個怎樣的人
3. 知音難覓 知音一詞,源于對高山流水典故的引用,意指能深刻理解他人心意的朋友。但知音不易得,人們往往只能企盼他人的理解,而難以做到互相理解。如馮夢龍的小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中,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被賦予了浪漫色彩,但其中的知音關(guān)系卻顯得單向而不平等。4. 知音的真正含義 真正的知音不僅僅...
求高山流水的古文(全文)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有同名電視劇《...
伯牙,子期的資料
伯牙拱手道:“是鐘子期先 生。”子期轉(zhuǎn)問:“大人高姓?榮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晉朝,因修聘上國 而來。”子期道:“原來是伯牙大人。”伯牙...《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鐘子期領(lǐng)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xué)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警世通言
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正是: 知音說...樵夫又贊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只兩句,道著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驚,推琴而起,與子期施賓...端跳登崖,行于樵徑,約莫十?dāng)?shù)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稟道:“老爺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
相關(guān)評說: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答案] 俞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是當(dāng)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dān)、拿板斧的樵夫.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答案] 正確.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答案] 春秋時期 俞伯牙和鐘子期 俞伯牙 知山知水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 伯牙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后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看完這段話,想必你也明白了.伯牙彈琴,而鐘子期知道其音調(diào)正如高山如流水.因此稱他們是知音,而高山流水也就成為一首曲名,也代之知音.當(dāng)然也可以代替這件事了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答案] 最簡單一句話就可概括:高山流水遇知音 說復(fù)雜一點,俞伯牙在山中撫琴,樵夫鐘子期從一旁路邊,聽到琴聲,說此琴音是在描摹巍巍高山.俞伯牙又換一曲,鐘子期繼續(xù)說道,此琴音狀湟湟流水. 俞伯牙聽到鐘子期能如此準確迅速地判斷自己的琴音...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 是鐘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知音名字由高山流水曲得來,在故事里解釋的是能懂琴音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里,可以把知音解釋成知己,就是能懂...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 俞伯牙,鐘子期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
閻良區(qū)對心: ______ 是的,這個故事又叫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是撫琴(應(yīng)該是古箏類樂器)大師,鐘子期是樵夫,一日俞伯牙在山中彈琴,鐘子期路過時聽懂了琴音的含義說道:巍巍乎高山,潺潺乎流水.兩人由此相識并引為知音.后鐘子期亡,俞伯牙摔琴罷彈.故事發(fā)生在今天的湖北武漢漢陽,至今留下了伯牙臺、琴斷口等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