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的意思
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
折花,不需解釋了
逢,遭遇
驛使 傳遞公文的人。
隴頭: 邊塞,也可以指遙遠的地方。
【詳細】
《贈范曄》
作者:【陸凱】
年代:【南北朝】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釋】:
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陸凱《贈范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直隸南雄州志》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jīng)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云:“一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fēng)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志.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fēng),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lǐng)兵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又《三國志.孫權(quán)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fēng)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贈范嘩》寥寥2 0字,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為梅花的象征,向人們預(yù)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祝愿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xiàn)。
范嘩是誰?南北朝劉宋時有個編寫《后漢書》的范嘩,但他距三國近200年,肯定不是這個范曄,而是三國另一個范曄。有的人則認為范嘩是劉宋時的范嘩,而陸凱不是三國吳的陸凱,而是劉宋時的另一個陸凱。孰是孰非,有待考證。
順手折了一支花,正巧碰見驛使,于是就讓驛使把花帶給在隴頭的朋友。
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
隴頭:即指隴山,隴山在今陜西隴縣
陸凱,是南朝宋代詩人。他在江南時,十分懷念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正巧有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將往長安,于是就折了一枝梅花,托驛使捎去,并附小詩一首,作為書信: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陸凱《贈范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直隸南雄州志》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jīng)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云:“一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fēng)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志.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fēng),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lǐng)兵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又《三國志.孫權(quán)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fēng)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陸凱與南朝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后漢書》作者范曄友好,常以書信來往。當時南朝北朝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是陸凱與范曄暗地里不斷通信,互相訴說對時世的看法和感憤。陸凱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里,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范曄拆開信一看,里面赫然放著一支梅花,并有詩一首: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 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心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精神所感動,潸然淚下。這件事傳出以后,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后相思的典故,并成為詞牌名。
詩句意思: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指 范嘩) 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
折花,不需解釋了
逢,遭遇
驛使 傳遞公文的人。
隴頭: 邊塞,也可以指遙遠的地方。
【詳細】
《贈范曄》
作者:【陸凱】
年代:【南北朝】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作者順手折了一支花,正巧碰見驛使,于是就讓驛使把花帶給在隴頭的朋友,以表紀念。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逢”是什么意思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中的“逢”的意思是(遇見、碰見)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出自(南北朝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 《贈范曄詩》 南北朝 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注釋 《荊州記...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意思?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的逢的意思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答案] 詩人在江南時,十分懷念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正巧有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將往長安,于是就折了一枝梅花,托驛使捎去,并附小詩一首,作為書信: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隴頭,即指隴山,隴山在今陜...
赤怎13415714212: 拆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意思是什?急急急急急急急.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于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指范嘩).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陸凱】 折花逢驛使①,寄與隴頭②人. 江南無所有,聊③贈一枝春④. 注釋: ①驛使:古代驛站傳遞公文、書信的使者. ②隴頭:...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寄予隴頭人的意思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陸凱,是南朝宋代詩人.他在江南時,十分懷念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正巧有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將往長安,于是就折了一枝梅花,托驛使捎去,并附小詩一首,作為書信: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隴頭,即指隴山,隴山在今陜西隴縣,因長安也在陜西,故稱范曄為“隴頭人”.這封詩柬,語言樸質(zhì),構(gòu)思精妙,“一枝春”,是作者給友人傳遞冬去春來的信息,也是呈獻給友人的春天喜悅和溫暖情意,表達了對友人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從而也體現(xiàn)出了他們的高尚情操.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意思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贈范曄 南北朝 陸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譯文:折梅花的時候遇見北去的驛使,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報春.陸凱,字智君,陸俟之孫,晉代人,這首詩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fēng)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逢是什么意思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逢,意思是遇見、遇到的意思,逢驛使的逢,說明不期然而遇見了驛使,由驛使而聯(lián)想到友人,出自南北朝陸凱《贈范曄詩》. 原文: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譯文: 遇見北去的驛...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的逢是什么意思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的逢是遇見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 出處:北魏詩人陸凱《贈范曄詩》 原文: 贈范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翻譯: 遇見北去...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的意思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
赤怎13415714212: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逢”是什么意思 -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意思是: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逢”:相逢,相遇.全文:《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折花,不需解釋了
逢,遭遇
驛使 傳遞公文的人。
隴頭: 邊塞,也可以指遙遠的地方。
【詳細】
《贈范曄》
作者:【陸凱】
年代:【南北朝】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釋】:
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陸凱《贈范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直隸南雄州志》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jīng)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云:“一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fēng)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志.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fēng),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lǐng)兵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又《三國志.孫權(quán)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fēng)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贈范嘩》寥寥2 0字,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為梅花的象征,向人們預(yù)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祝愿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xiàn)。
范嘩是誰?南北朝劉宋時有個編寫《后漢書》的范嘩,但他距三國近200年,肯定不是這個范曄,而是三國另一個范曄。有的人則認為范嘩是劉宋時的范嘩,而陸凱不是三國吳的陸凱,而是劉宋時的另一個陸凱。孰是孰非,有待考證。
順手折了一支花,正巧碰見驛使,于是就讓驛使把花帶給在隴頭的朋友。
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
隴頭:即指隴山,隴山在今陜西隴縣
陸凱,是南朝宋代詩人。他在江南時,十分懷念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正巧有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將往長安,于是就折了一枝梅花,托驛使捎去,并附小詩一首,作為書信: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陸凱《贈范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直隸南雄州志》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jīng)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云:“一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fēng)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志.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fēng),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lǐng)兵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又《三國志.孫權(quán)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fēng)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陸凱與南朝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后漢書》作者范曄友好,常以書信來往。當時南朝北朝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是陸凱與范曄暗地里不斷通信,互相訴說對時世的看法和感憤。陸凱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里,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范曄拆開信一看,里面赫然放著一支梅花,并有詩一首: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 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心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精神所感動,潸然淚下。這件事傳出以后,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后相思的典故,并成為詞牌名。
詩句意思: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指 范嘩) 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
折花,不需解釋了
逢,遭遇
驛使 傳遞公文的人。
隴頭: 邊塞,也可以指遙遠的地方。
【詳細】
《贈范曄》
作者:【陸凱】
年代:【南北朝】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作者順手折了一支花,正巧碰見驛使,于是就讓驛使把花帶給在隴頭的朋友,以表紀念。
相關(guān)評說: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中的“逢”的意思是(遇見、碰見)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出自(南北朝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 《贈范曄詩》 南北朝 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注釋 《荊州記...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答案] 詩人在江南時,十分懷念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正巧有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將往長安,于是就折了一枝梅花,托驛使捎去,并附小詩一首,作為書信: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隴頭,即指隴山,隴山在今陜...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于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指范嘩).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陸凱】 折花逢驛使①,寄與隴頭②人. 江南無所有,聊③贈一枝春④. 注釋: ①驛使:古代驛站傳遞公文、書信的使者. ②隴頭:...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陸凱,是南朝宋代詩人.他在江南時,十分懷念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正巧有驛使(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將往長安,于是就折了一枝梅花,托驛使捎去,并附小詩一首,作為書信: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隴頭,即指隴山,隴山在今陜西隴縣,因長安也在陜西,故稱范曄為“隴頭人”.這封詩柬,語言樸質(zhì),構(gòu)思精妙,“一枝春”,是作者給友人傳遞冬去春來的信息,也是呈獻給友人的春天喜悅和溫暖情意,表達了對友人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從而也體現(xiàn)出了他們的高尚情操.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贈范曄 南北朝 陸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譯文:折梅花的時候遇見北去的驛使,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報春.陸凱,字智君,陸俟之孫,晉代人,這首詩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fēng)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逢,意思是遇見、遇到的意思,逢驛使的逢,說明不期然而遇見了驛使,由驛使而聯(lián)想到友人,出自南北朝陸凱《贈范曄詩》. 原文: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譯文: 遇見北去的驛...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的逢是遇見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 出處:北魏詩人陸凱《贈范曄詩》 原文: 贈范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翻譯: 遇見北去...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
大港區(qū)深溝: ______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意思是:摘花的時候碰到傳遞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給身在遙遠邊塞的人.“逢”:相逢,相遇.全文:《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