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澳門,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子之歌——澳門,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子之歌 澳門》是愛國詩人聞一多在1925年所作的《七子之歌》中“七子”之一,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強烈地希望澳門回歸的期盼之情 。
當時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九龍、旅大等七個地方先后被西方的帝國主義列 強 霸 占、租借,聞一多先生不堪忍受異國他鄉(xiāng)的侮辱,毅然回國。一回到祖國,他就親見是“五卅”慘案,洋人 橫行,民不聊生。
詩人從《詩經(jīng)·覬風》中“七子不安其室,回其母心,自怨自菱”獲得靈感。這時詩人滿腔的激情一下子噴發(fā)出來,寫下了《七子之歌》。討人借喻七子比喻七個地方,強烈地要求回到母親的懷抱,從而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強烈地希望七子的期盼之情 。
擴展資料
《七子之歌 澳門》全詩共分四層。第一層開頭兩句,敘述游子向母親傾敘被擄走的苦難經(jīng)歷。媽港(或媽閣)即文“Macau”的音譯,本是澳門著名古剎媽閣廟的名稱。1553年葡萄牙在此登陸,問當?shù)睾C襁@是什么地方,漁民以為是問這座廟,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媽閣”。從此葡萄牙人就用“Macau”來稱號澳門。
這好像一個小孩雖然被拐子拐走,拐子也給這孩子起了改名換姓,但孩子的內心一直不承認拐人所起的姓名,兒子澳門與母親祖國血肉相連,骨肉相親,兒子被侵略從“襁褓”中擄走,一去就是幾百年,這實在是太久了,太久了,這是何為的辛酸與楚痛啊!
全詩通過對七子被侵略者擄去后,經(jīng)過長期的苦難的述敘與描寫,澳門同胞仍期盼回到祖國的懷抱,從而抒發(fā)詩人“孤苦之告,眷懷祖國之衷忱”的情思,來喚醒民從,勿忘國恥,收復失地,振興中華的期待。這正如詩人自己說過的那樣:“我是一座沒有爆發(fā)的火山,希望炸開那禁錮他的地殼,好放出光與熱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七子之歌 澳門》
表達了作者希望澳門回歸祖國及希望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感情。
1999年,為迎接澳門回歸,作曲家李海鷹特地將聞一多《七子之歌》中的首篇譜上了曲,先是在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作為主題曲播放,后來在澳門回歸的文藝晚會上再度響起。
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里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的悲哀之情,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
擴展資料
這是我國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1925年7月4日發(fā)表在《現(xiàn)代譯論》第二卷第三十期的一首《七子之歌》。當時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九龍、旅大等七個地方先后被西方的帝國主義列 強 霸 占、租借,聞一多先生不堪忍受異國他鄉(xiāng)的侮辱,毅然回國。
一回到祖國,他就親見是“五卅”慘案,洋人 橫行,民不聊生。詩人從《詩經(jīng)·覬風》中“七子不安其室,回其母心,自怨自菱”獲得靈感。
這時詩人滿腔的激情一下子噴發(fā)出來,寫下了《七子之歌》。討人借喻七子比喻七個地方,強烈地要求回到母親的懷抱,從而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強烈地希望七子的期盼之情。
全詩通過對七子被侵略者擄去后,經(jīng)過長期的苦難的述敘與描寫,澳門同胞仍期盼回到祖國的懷抱,從而抒發(fā)詩人“孤苦之告,眷懷祖國之衷忱”的情思,來喚醒民從,勿忘國恥,收復失地,振興中華的期待。這正如詩人自己說過的那樣:“我是一座沒有爆發(fā)的火山,希望炸開那禁錮他的地殼,好放出光與熱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七子之歌澳門
把澳門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孩子,讓他們來傾訴“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
此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澳門“失地”比做遠離母親的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這種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不但讓人感到親切,而且極大地增強了歸屬感,使每一首詩都灌注著被擄掠的血肉之軀的疼痛,強烈表達了對祖國母親深沉的眷戀。
失“子”之痛,是悲憤痛苦、失望絕望的凝聚,曠日持久的煎熬無疑會激發(fā)詩人的滿腔怒火,而烈火在心,憂心如焚,當然會增加詩人的掙扎和抗爭的痛苦。
擴展資料:
《七子之歌—澳門》因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曾于澳門回歸時在華夏大地迅速傳唱,引起了祖國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著名的愛國學者和詩人聞一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七子之歌澳門
首先,我們要知道,澳門當時被葡萄牙殖民統(tǒng)治者,遠在美國紐約的作者對祖國的分割深感悲痛,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感。七首詩歌都是這個中心思想。
聞一多《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wèi)、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1842年8月,清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huán)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余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代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準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jù)了“蓮花寶地”澳門。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臺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wèi)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wèi)租借英國25年。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jīng)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
《七子之歌》組詩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qū),位于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zhàn)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后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fā)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文中引用了《詩經(jīng)·邶風·凱風》中的典故,《詩經(jīng)·邶風·凱風》全文為: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對于《詩經(jīng)·邶風·凱風》的解讀還存在一定爭議,詩中采用的觀點為母親不能在家安分守己,想要改嫁。她的兒子們唱出這首歌以自責,希望由此讓母親的回心轉意,但現(xiàn)在也有觀點認為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篇,以有子七人亦自慚不能報母恩來襯托母親的偉大。
《七子之歌》全文如下: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后喪失之土地,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于《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
你可知“Macao(一說為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zhàn)。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wèi)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jīng)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zhèn)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shù)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首先,我們要知道,澳門當時被葡萄牙殖民統(tǒng)治者,遠在美國紐約的作者對祖國的分割深感悲痛,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感。七首詩歌都是這個中心思想。
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感
...母親,這樣寫的原因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
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思念,這樣寫表明了澳門和香港的同胞們不會因為是自治區(qū)就背棄祖國
《七子之歌——澳門》中的“夢寐不忘”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連做夢都不能忘懷,說明對祖國母親的思念已深入骨髓。表達了澳門強烈回歸的愿望以及對祖國母親深深的思念與愛。
七子之歌有哪幾首
這組詩是聞一多對被外國列強占領的七片中國領土的深情呼喚,每首詩都以一個地方為主題,表達對故土的思念和渴望回歸的心情。其中,《七子之歌·澳門》和《七子之歌·香港》是最早創(chuàng)作的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為葡萄牙和英國對澳門和香港的占領。《七子之歌·臺灣》則以臺灣被日本占領為背景,表達了對臺灣的...
七子之歌表達了聞一多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也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此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處“失地”比做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這種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不但讓人感到親切,而且極大地增強了歸屬感,使每一首詩都...
《七子之歌·澳門》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2000年代初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鄭成功》,亦選用了此組詩《七子之歌·臺灣》,作劇集之片尾曲。我想你說的應該是歌曲,那么歌曲的側重點是澳門回歸。聽歌曲...
七子之歌澳門如何分段和它的藝術形象
…”四十多個日日夜夜,李海鷹寢食不安地用心靈體會著這個藝術形象,苦苦尋找著最有表現(xiàn)力的音樂語言,終于,一股壓抑不住的摯情帶著《七子之歌——澳門》的旋律沖出他的心底……第一樂段(第1—9小節(jié))的旋律比較平穩(wěn)。其第三樂句(第5、6小節(jié))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在這里,形成了本樂段的一個...
七子之歌中的媽港指什么地方?母親指誰?歌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澳門。母親指祖國。作者希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
作者寫七子之歌的目的是什么
《七子之歌》不僅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深切懷念和贊美,也表達了他對帝國主義列強的強烈詛咒。聞一多以詩的形式,傾訴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憂慮,同時也喚醒了國人的愛國情懷。這首詩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不懈奮斗。《七子之歌》中,聞一多以...
七子之歌 澳門 的歌詞意思是什么
就是雖然讓別國給占了 但是心還是同祖國一起的
七子之歌的作者為什么創(chuàng)作這首歌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shù)溃袕姍M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fā)現(xiàn)》,并旋即在《現(xiàn)代評論》上發(fā)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
相關評說:
寶雞市滾動: ______ 《七子之歌》是中國著名學者聞一多于1925年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國列強侵占的七處中國國土,即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 我們常聽的《七子之歌·澳門》,僅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fā)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寶雞市滾動: ______ 表達了祖國人民對澳門同胞回歸的開心感動
寶雞市滾動: ______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后喪失之土地,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于《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斗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
寶雞市滾動: ______ 七子之歌,表達著澳門對我們偉大的祖國的熱愛和悲傷之情. 感受到了我們需要祖國,需要愛護,需要大家的關愛的力量..
寶雞市滾動: ______[答案] 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強烈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fā)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啟發(fā)和感悟:能...
寶雞市滾動: ______[答案] (1)《七子之歌》是聞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詩歌表達了澳門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fā)了對祖國的懷...
寶雞市滾動: ______ 記述了作者對祖國的土地長期被侵略的不滿對不起
寶雞市滾動: ______ 游子的口吻!思國思鄉(xiāng)
寶雞市滾動: ______ 首先,我們要知道,澳門當時被葡萄牙殖民統(tǒng)治者,遠在美國紐約的作者對祖國的分割深感悲痛,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情感.七首詩歌都是這個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