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花甲”、“豆蔻”等年齡概念是來自于論語嗎?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齡?
“而立”出自《論語》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花甲”出自我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而“豆蔻”出自杜牧的《贈別》一詩中。
01.三十而立《論語》中有一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于是而立就用來代表30歲,不惑之年就是40歲,知天命之年就是50歲啦。三十而立的意思就是說,人到了30歲,就應該自立了,有自己的家庭目標和責任,在事業(yè)上也要有所成就了。
三十而立這句話常常用在男人身上,30歲了的男子不應該還是一事無成,就算還沒有完整的家庭,也要有一定的事業(yè),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30歲。
02.花甲之年花甲是人到60歲的雅稱,《論語》中有:六十而耳順,所以也可以用耳順指60歲。花甲的來源是我國古時候的紀年法,60年為一循環(huán),天干地支交錯復雜,所以叫做花甲。
花甲之年是指剛剛步入老年的人,60歲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孩子也長大了,是該準備安享晚年的時候。可以從心所欲,放松自己了。
03.豆蔻年華豆蔻一般是指13、14歲的女孩子,也只未經(jīng)歷情愛的純潔之身的少女,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這是女孩子最青春美好的年紀,豆蔻年華,是純真、潔白的象征。
豆蔻是一種草本植物,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豆蔻的花含苞待放的時候非常豐滿所以又叫“含胎花”。13、14歲的少女就像是這朵含苞待放的花,像一塊等待發(fā)現(xiàn)的璞玉。
綜上,而立、不惑、古稀、弱冠等等這些古代代表年齡的詞語不都是出自《論語》,是古代各種詩詞中的集合,是我國古代詩詞藝術(shù)的結(jié)晶。
古人關(guān)于年齡的特殊的稱謂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奇跡之年弱冠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豆蔻之年而立之年相對對應的年數(shù)是...
奇跡之年:未提及具體年份,通常指代某個令人驚嘆或充滿奇跡的年份。弱冠之年: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不惑之年:四十歲,出自《論語》,意指人到四十歲不再困惑,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花甲之年:六十歲,花甲是指六十年的循環(huán),源自中國的干支紀年法。豆蔻之年:十三至十四歲,...
...垂、豆蔻、來發(fā)、弱冠、而立、半百(知命)、花甲、古稀、耄耆、期頤...
8、金釵之年— 女孩12歲9、豆蔻年華—女13歲 10、及笄之年——女15歲 11、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女16歲12、桃李年華——女20歲 13、花信年華—女24歲 14、標梅之年— 出嫁時15、半老徐娘——女30歲 16、弱冠— 男性20歲17、而立之年—30歲18、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40歲 19、年逾...
花甲、而立、不惑、知命、米壽、茶壽、白壽代表什么年齡?
襁褓:嬰兒。??孩提:2~3歲的兒童。??總角:幼年兒童。??豆蔻年華13歲女子。??及笄:15歲女子。??冠、加冠、弱冠:20歲男子。??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歲。??花甲、平頭甲子:60歲。耆:60歲。??古稀:70歲。??耋:70~80歲。??耄:80~90歲。?
寫出這些風俗的稱呼所代表的年齡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天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
古時各年齡段都各自的稱呼,豆蔻、而立、不惑……出生稱...
回答: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總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像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
古代表示年齡的詞語有?比如花甲、孩提、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
...代的年齡么?襁褓,豆蔻,弱冠,而立,不惑,半百,花甲,古稀
在懷里的嬰兒就是被稱為襁褓,大約1--4歲。少女就是被稱為豆蔻,大約12--16歲。青少年就是被稱為弱冠,大約12--21歲。三十歲的人被稱為而立。四十歲的人被稱為不惑。五十歲的人被稱為半百。六十歲的人被稱為花甲。七十歲的人被稱為古稀。應該就是這樣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豆蔻年華、弱冠之年各是什么意思?
后來便用“豆蔻”形容十三歲的少女。3、弱冠 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4、古稀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中國文學中代表人不同年齡階段的詞語分別是哪些?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
相關(guān)評說:
寶應縣行程: ______[答案] 總角:童年.古代,幼兒把頭發(fā)扎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 垂髻:童年.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fā)下垂.后因以“垂... 及笄,指女子15歲時,把頭發(fā)簪起,表示已成年.《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而笄.” 豆蔻:十三四歲的少女.唐代杜...
寶應縣行程: ______[答案]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 類別 含義 襁褓 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 2—3歲的兒童 垂髫 幼年(又叫總角) 豆蔻 女子13歲 及笄 女子15歲 加冠 男子20歲(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歲 不惑之年 40歲 知命之年 50歲 花甲之年 60歲 古稀之年 70歲 耄耋之年 80,90 歲 ...
寶應縣行程: ______ 更正下: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語出《詩經(jīng)》,如《詩·衛(wèi)風·氓》...
寶應縣行程: ______[答案]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語 襁褓(qiǎng bǎo):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 弱冠:男子剛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耆(qí...
寶應縣行程: ______[答案] 年齡稱謂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jīng)》,如《詩·衛(wèi)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后稱童年為“...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
寶應縣行程: ______ 古代年齡的代稱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指代嬰兒. 垂髫(tiao):幼童,古時兒童...
寶應縣行程: ______[答案]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
寶應縣行程: ______[答案]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3歲的兒童 齒齔:又稱為齠齔.指兒童換牙 總角、垂髫:指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弱冠:指男子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
寶應縣行程: ______[答案] 你自己看吧 年齡稱謂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jīng)》,如《詩·衛(wèi)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后...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