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 關于李白的歷史故事
1、
一年夏天,烈日炎炎,李白口渴難忍,心想要是有個酒店就好了,我可以痛快地暢飲一番。忽然,前面有戶人家門前挑出一面小旗。李白驅趕著小毛驢直奔那家小店。到了跟前一看,才看清小旗上寫的不是“酒”字,而是“醋”!李白興致頓時消去大半,原來是醋店。他轉念一想,倒也罷了,喝上幾口茶水,也比干渴著強。于是走進店里,只見屋里桌旁坐著一個縣令正在歇息。
李白對店主說:“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店主是個很聰明的人,他聽出李白是用詩謎在問他,心中十分佩服,就答道:“跟您說吧,這是有名的山西老陳醋,味道極佳,先生盡可品嘗。”
李白說:“醋我可以買一壇,不過我口渴極了,煩店主給沏壺茶。”說罷掏出銀兩遞給店主。
店主高高興興地給李白沏好了茶,又挑了一壇醋。李白端起茶碗一飲而盡,然后對店主說道:“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主點頭應道:“多謝光顧小店,先生走好。”
李白手提醋壇,剛要邁出門坎兒,只見醋店里一個縣官模樣的人站起來喝道:“你是何等淺薄之人,竟敢在本官面前咬文嚼字,好不自量!”
李白瞥了他一眼,一板一眼地說道:“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打柴不見木,王里是一家!”
說罷,走出門,騎上毛驢,一甩鞭子,揚長而去。蠢縣令卻不知道李白話中的含義,聽后,反而暗自發(fā)笑。心想:可不是么,我好比那一輪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本來就是一家嘛!
2、
李白14歲時,已在家鄉(xiāng)小有名氣。有一年春天,有個姓胡的鄉(xiāng)紳過50歲大壽,宴請全城富戶名流,也請了李白。
胡鄉(xiāng)紳略通文墨,見李白年紀輕輕,卻不拘禮法,便想當眾出他的丑,讓他收斂一點。他指著墻上的一幅畫讓眾人看,畫上有一個老神仙,懷抱一只大酒壇,睡在石巖上,不知是喝醉了還是睡著了,壇口朝下,酒正往外流。
胡鄉(xiāng)紳對李白說:“聽說賢侄才華橫溢,老夫這里有一上聯(lián),卻苦于沒有下聯(lián),今特請對下聯(lián)。”說著便搖頭晃腦地念道:酉加卒是個醉,目加垂是個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略加思索,指著胡鄉(xiāng)紳肥胖的身體對道:月加半是個胖,月加長是個脹,胡鄉(xiāng)紳挺起大肚當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眾人不禁捧腹大笑,胡鄉(xiāng)紳顯得非常尷尬。酒后,胡鄉(xiāng)紳陪眾人到花園散步,見荷花池中幾只鵝在戲水,便指著小鵝對李白又出一聯(lián):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這時,池里恰好有一只烏龜伸出頭來,東張西望,李白眉頭一皺,脫口對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胡鄉(xiāng)紳知道自己的確不是李白的對手,也就不再為難李白了。
3、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心里很不服,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
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 匹馬隱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蹄”諧“題”,與上聯(lián)對得很工。
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
4、
李白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一天晚上,李白讀書作文之后,酣然入夢。夢中,他仍然在奮筆疾書。突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筆頭上開出一朵潔白如玉的蓮花來,光彩奪目,正在詫異之間,一張張白紙又從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興極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筆給他。想到這里,李白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沒成想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蓮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蓮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邊站定,揚手把蓮花灑向池水中。
頃刻間,奇跡出現(xiàn)了:只見蓮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莖葉,競相綻放。微風吹來,花兒輕輕搖曳,陣陣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歡喜,剛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過來。李白回憶著夢中的歷歷情節(jié),感慨:這是一個多么神奇美好的夢啊。
此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銳進,讀書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會生活,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最終成為一個才華橫溢、舉世聞名的詩人,至今他的許多著名詩篇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頌。后來,人們就將夢筆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語“夢筆生花”就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5、
李白幼時在放學的路上,發(fā)現(xiàn)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一滴又一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xù)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
于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繼續(xù)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繡花針哩。”
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
李白的故事如下;
1、開元二十三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說明唐代的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勝漢朝。
2、天寶元年,因為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稱贊,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走路迎接他,“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3、天寶三載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和蹭蹬的杜甫相遇。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4、李白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fā),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于是就擱筆不寫了。
5、汪倫盛情款待李白,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并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了汪倫說的話之后大笑不止。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李白
1、李白小時讀書不用功,想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碰見一位老大娘磨鐵棒,說要把它磨成針。李白因受感動,從此發(fā)奮學習,終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天寶年間,汪倫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雖然汪倫所在的地方并沒有信上所寫的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依然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游玩數(shù)日,臨時走作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流傳千古。
3、李白初到長安,遇到秘書監(jiān)賀知章,上呈的《蜀道難》得其稱贊,并夸他為“天上謫仙人”,還解下身上佩帶的金龜,呼喚店家換來美酒,與李白傾杯盡醉。賀知章是文壇元老,《蜀道難》得到他如此推許,所以,不久之后,這首詩連同「謫仙」的名號就傳遍天下。
4、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總想奚落他一番。一日,楊國忠約李白去對三步句,開口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用“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回敬: 匹馬隱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蹄”諧“題”,與上聯(lián)對得很工。 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
5、李白20歲左右時,曾一度隱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讀書,練劍之外,就是精心馴養(yǎng)一大群禽鳥。他在他后來所作的《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中說:“養(yǎng)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可見他飼養(yǎng)的禽鳥不僅數(shù)量驚人,而且他能令禽鳥聽從他的號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說明他的馴養(yǎng)禽鳥的技術是相當高超的。
當?shù)卮淌分肋@件事后很感舉,曾到山上拜訪李白并以李白“身懷道術”為名向朝延舉薦了他。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師”,不屑以此為進身之階,終于沒有應召。
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沒有當過官,是個很有文化修養(yǎng)的大商人,對家里的子弟要求很嚴。李白是李客第12個兒子,從小聰慧過人,學習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愛他,而且精心培養(yǎng)他。
李白5歲時,李客就指導他誦讀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辭賦,并常對他說:“孩子,你要為我們李門爭氣,希望你將來也成為司馬相如那樣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親的殷切期望銘記在心,立志做一個超過司馬相如的文學家。
李白10歲那年,開始動筆學習辭賦,創(chuàng)作非常認真,字斟句酌,一絲不茍。他想到少年時在眉州象耳山讀書,有一次逃學回來,經過一條小溪,見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鐵杵(舂米的工具)李白問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說:“磨成針。”李白想,我學習辭賦,只要有這個精神,超過司馬相如是不會有問題的。
李白按照這個意愿,勤學基礎練。一天,他經過幾次修改,把一篇辭賦寫好了,便興沖沖地送給父親看。他自認為寫得不錯,一定會得到父親的夸獎。不料,父親讀了以后,很不滿意,對他說:“你這篇賦寫得太差了,既無氣勢,又乏文采。不過你也不要灰心,應當繼續(xù)努力。”
李白點了點頭:“一定按照父親的要求辦。”回到書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爐中燒了。然后重新構思,重新創(chuàng)作,連續(xù)擬作了三次,沒有一次感到滿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寫成比較滿意的兩篇,即《擬別賦》、《擬恨賦》。《擬別賦》后來散失了,《擬恨賦》還保留著,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編的《李太白集》中。
2: 歷史故事·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說法不一。有說他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在現(xiàn)在蘇聯(lián)境內,唐時屬中國管轄),五歲時隨全家遷居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xiāng)(在現(xiàn)在四川省)。也有說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熱愛祖國,對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為國出力,卻遭到統(tǒng)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詩,想象豐富,感情奔放,語言清新,風格雄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受到人們的喜愛。他也被尊稱為“詩仙”。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是講李白小時候的事。他曾經在昌隆縣的象耳山中讀書,有一天,讀書遇到了難處時,屋外傳來一陣歡笑聲。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來是小伙伴在做游戲。他立刻丟下書,奔了出去。
春天里,野花滿山,蜂飛蝶舞。李白一邊采野花一邊撲蝴蝶,來到一條小溪旁,看見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正在溪邊的石頭上磨一根鐵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問:“您磨這個做什么呀?”
老奶奶頭也不抬地回答說:“做針吶。”
“做針?這么粗的鐵棒怎么能磨成針呢?”李白驚訝地問。
“孩子,這鐵棒雖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總有一天能磨成針的。”老奶奶說完,又埋頭磨起來。
李白摸了摸腦袋想,老奶奶說得對啊!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讀書不也是這樣嗎?不下功夫,怎么能學到豐富的知識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讀起書來。
【離家遠游】
二十五歲的時候,李白已經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能詩善文,而且會擊劍騎馬,還喜歡彈琴唱歌。他決心為國家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就對父親說:“孩兒打算離家到外面去長長見識。”
“還是在家讀讀書,有機會找個事做吧,何必遠離家鄉(xiāng)外出呢?”父親說。
李白滿懷豪情地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志在四方,胸懷天下。待在家鄉(xiāng)怕是沒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后,一來可以游歷各地,結交名士;二來也可以尋找機會,輔助皇上。”
父親聽了,樂呵呵地笑著說:“好,你既然有這樣的抱負,那就出去闖闖吧!”
過了幾天,李白告別父母,身佩寶劍,上路了。乘船沿著長江東下,過三峽的時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頭,望著兩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動。后來他寫過好幾首描寫三峽風光的詩。有一首是: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漫游途中,李白還登上廬山,觀望瀑布,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詩里,祖國山河多么壯美呀!他的詩自然又流暢,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詩人的手筆。
【天上謫仙人】
李白先后游歷了長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結識了不少知名人物,寫下很多動人的詩篇。三十歲的時候,他到了京城長安。
長安是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華。李白在長安拜訪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過他們的推薦,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沒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無法施展,心里很苦悶。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極宮去游玩。剛進門,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連忙給李白介紹說,這就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賀知章,當今太子的老師。
“后生李白,久聞大名,景仰得很!”李白興奮地說。
賀知章也聽說過李白的詩名,現(xiàn)在見這位年輕人儀表不凡,也十分歡喜,忙把李白帶到一座酒樓上,打算和他飲酒暢談,可當掏錢買酒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身上一文錢也沒帶。
于是,賀知章把衣帶上的金龜解下來,交給侍者說:“就用它換酒吧。”
“賀老,這是皇家按官級大小給的裝飾品,怎么好去換酒呢?”李白勸阻說。
賀知章爽朗地大笑起來,說:“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帶錢,沒酒喝,哪能談個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沒帶錢,只好聽從。酒過三杯。賀知章問:“太白君,近來不知有何詩作,可以讓我看看嗎?”
李白從懷里掏出一卷詩稿,說:“這是我最近寫的詩,請多指教。”
賀知章打開詩稿,抑揚頓挫地念道:《蜀道難》。他邊念,邊不住點頭稱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動地豎起大拇指,夸獎說:“這詩氣魄雄偉,真能驚天動地了。”
這時候,那位朋友對李白說:“把你的那一首《烏棲曲》也念給賀老聽聽吧。”
“快念給我聽聽。”賀知章忙催促說。
李白站起身,從容地吟誦起來。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詩,賀知章老淚縱橫地說:“這詩太凄慘了,鬼神聽了也會哭啊!”
他仔細端詳著李白,突然說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意思是受到責罰降到人間來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寫出這么感人的詩呢?”
“謫仙人”是賀知章對李白的極高評價。人們讀了李白的詩篇以后,都感到這個稱贊非常確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稱做“李謫仙”了。
【有景道不得】
李白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就離開了長安,繼續(xù)到各地漫游。一天,他和幾個朋友來到武昌郊外的黃鶴樓。這座樓聳立在長江邊的黃鵠磯上,結構精巧,氣勢雄偉,是有名的古跡。傳說過去有位仙人曾經騎黃鶴從這兒經過,因此這座樓就被人們稱為“黃鶴樓”。
李白他們登上黃鶴樓遠眺,只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晴空下面,對岸的漢陽城歷歷在目;江中的鸚鵡洲,綠草如茵。大家望著這江山勝景,都覺得心曠神怡。
那時候,文人到名勝古跡游覽,總喜歡在墻上題詩;如果這詩寫得好,那地方就會更加出名。于是,有人就請李白也寫首詩留個紀念。
李白面對無限風光,詩興大發(fā),毫不推辭地拿起毛筆,走到墻壁前面。忽然,墻上有一首詩吸引了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詩下面的署名是崔顥。李白看完了這首詩,就放下了手中的筆。
“咦,李謫仙平時作詩,總是一揮而就,今天是怎么了?”大家都奇怪地問。
李白沉吟了一會兒,雖然也想到了不少好詩句,可總覺得沒有崔顥的詩句好,于是對朋友們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事一傳開,大伙兒都稱贊說:“想不到李謫仙還是那么謙虛呢!”
【起草《答蕃書》】
李白的名聲越來越大,終于連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歲那年,朝廷連下三道詔書,叫他到長安來。李白到了長安,就在賀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見唐玄宗。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邊,問他詩文寫作,又問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對答如流。唐玄宗見李白學識淵博,連聲稱贊。忽然,一直在旁邊的宦官高力士開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確才學超群。前日吐蕃(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使者送來的國書,不如就請他辨認一下吧。”
賀知章聽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這吐蕃國書上的文字像鳥走蟲爬,朝廷上下沒人認得。為了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氣。高力士這不是明明想刁難李白嗎?
唐玄宗馬上問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臣在西域的時候,父親經商,同西域商人有些來往,因此懂得一點。”
唐玄宗聽了,臉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來吐蕃國書。李白接過來,很快看了一遍,接著就用漢語流利地翻譯出來。原來,吐蕃要唐朝割讓大片土地給它,不然就要派兵來攻打。
唐玄宗聽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議論紛紛,一時都沒了主意。唐玄宗就問李白怎么辦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說:
“臣愿起草《答蕃書》,明天召吐蕃使者前來,臣當面答復,定可平息此事。”
“那你就馬上起草吧!”唐玄宗說。
李白拿起筆,想了一下就寫起來。不多會兒就把《答蕃書》送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看完以后,很滿意。李白又用吐蕃文寫了一份。大家見李白這樣博學多才,都很佩服。
第二天,唐玄宗召見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漢語后用吐蕃語把《答蕃書》宣讀了一遍。吐蕃使者連忙答應把《答蕃書》帶給吐蕃首領。后來,吐蕃也沒有來找麻煩。
【蔑視權貴】
唐玄宗叫李白當了翰林供奉,是個沒什么實權的官。所以,李白輔助皇上治理國家的理想仍然不能實現(xiàn)。
當時,朝廷大權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里。一些想升官發(fā)財?shù)娜耍甲冎▋喊徒Y他們。李白卻打心眼里蔑視他們。
這天,李白心中煩悶,來到酒樓喝酒,喝得七八分醉了,忽然,宮中的梨園長(歌舞班子的負責人)李龜年跑進來說:
“李學士,皇上召你立刻進宮!”
原來,唐玄宗同楊貴妃在宮中的沉香亭里觀賞牡丹花,叫李龜年率領一群梨園子弟唱歌助興。他們唱的是老詞,唐玄宗聽膩了,想起李白會作詩,就派人來叫他去寫新歌詞。李白聽了,滿不在乎地說:
“幾首歌詞算什么!來,喝幾杯再去!”
“不行不行!皇上和貴妃娘娘已經等候半天了!”李龜年急得滿臉通紅。
“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吶,我……我酒還沒喝夠哩!哈哈哈……”李白大笑著說。
李龜年看李白醉了,不由分說,命令同來的人架起李白就往外走。來到沉香亭,李白酒還沒醒。唐玄宗見了李白這個樣子,倒也沒怪罪他,讓人給李白喝了醒酒湯,扶他躺在了床上。
據說這時候,李白已經清醒了。他見高力士正在身邊,想起他平時作威作福的樣子,有意要殺殺他的威風。
“脫靴!”李白裝作醉醺醺的神態(tài),突然把腳朝高力士一伸。
高力士一聽,差點氣歪了鼻子,正要發(fā)火,看見皇帝朝自己連連遞眼色,只得忍氣吞聲地替李白脫下了靴子。
過了一會兒,李白爬起身來,向唐玄宗行禮請罪。唐玄宗沒有生氣,只是叫李白馬上寫出三章《清平調》的新歌詞來。
李白想了一會兒,很快就寫好了。李龜年譜上曲,演唱起來。唐玄宗親自在一旁吹笛子伴奏。楊貴妃陶醉在悠揚動聽的樂曲聲中,高興得眉飛色舞。從此,唐玄宗就更加器重李白了。
可是,一幫權貴卻恨死了李白。他們造謠誹謗,故意中傷李白。高力士還挑唆楊貴妃在唐玄宗跟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聽信了他們的話,漸漸疏遠了李白。
李白目睹朝廷如此腐敗,也不愿在這兒再待下去,就上了一份奏章,請求辭去翰林供奉的職務。唐玄宗立刻批準了。李白身穿錦袍,騎著五花馬,一會兒高聲歌唱,一會兒縱情大笑,出了長安城門。
后來,李白在很多詩里都寫了他寧愿過窮困生活,也不愿去巴結權貴的志氣。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報國未成】
公元755年,唐朝發(fā)生了安史之亂。叛軍占領了洛陽以后,又西進長安。唐軍抵擋不住叛軍,唐玄宗只好逃出了京城。
叛軍一路燒殺搶掠,害得百姓四處逃難。李白也避難到了南方。逃難途中,他見到處都是荒涼凄慘的景象,心中十分難過,揮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
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
在詩里,李白表示自己為國平叛的愿望。不久,永王李l*n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領軍隊東下,保衛(wèi)長江。經過潯陽(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時候,聽說大詩人李白正在廬山,特地三次派人請他出山。李白來到了李l*n軍中,做了一名謀士。他看到將士們個個斗志昂揚,深受鼓舞。在一次宴會上,李白激動地對眾人說:
“四十年來,我一直沒有機會報效國家,如今是我實現(xiàn)平生抱負的時候了。我要手執(zhí)寶劍,親斬叛賊。”
誰知道沒過多久,李l*n的哥哥李亨做了皇帝,就是唐肅宗。他傳令,要李l*n帶兵回蜀地去。李l*n不肯聽從,兄弟倆鬧翻了,唐肅宗就調軍隊來攻打。
李白見平叛變成了兄弟相爭,急忙離開了永王的軍隊。緊接著,李l*n戰(zhàn)敗而死。所有在永王軍中做過事的人,都被以謀反的罪名抓起來。李白也被關進了監(jiān)獄,后來又被定成死罪。他本來一心報國,不想被卷進殘酷的權力之爭,只好自認倒霉。
大將郭子儀(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第13集)聽說了這件事,趕快求見唐肅宗說:
“臣請求赦免李白。他確實無心謀反,實在是受了欺騙。”
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眼下正是唐肅宗用得著的人。聽郭子儀這樣說,唐肅宗心中雖然不樂意,可也沒反對。
“李白才華出眾,留下來對國家有用。”郭子儀繼續(xù)說。
唐肅宗這才開口道:
“既然老帥這樣求情,可免他一死,就改判流放夜郎(在現(xiàn)在貴州省)吧!”
這樣,已經五十多歲的李白,又開始了流放的生活。一路上,他心情悲傷,很少寫詩。還沒到達夜郎,又傳來皇帝大赦的消息,李白可以不去夜郎了。他雖然獲得了自由,可是須發(fā)已經變白了。
【投宿五松山下】
到了晚年,李白的生活更加窮困潦倒,不得不靠朋友幫助度日。這樣,他同勞動人民有了較多的接觸,對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寫下了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篇。
有一天傍晚,李白趕路來到五松山(在現(xiàn)在安徽省)下,又累又餓,再也走不動了。他想找個地方住下來,問了幾個大戶人家,都不肯收留。
李白無可奈何地往前走去,在一座茅屋前面,他看見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婦人正在洗野菜,就問道:
“大嫂,能在您家借住一夜嗎?”
老婦人見李白是個窮苦的讀書人,又看天已經快黑了,就點了點頭。
茅屋不大,只有兩個房間。老婦人騰出一間,鋪好床,又給李白打來洗臉水,就忙著做飯去了。
過了一會兒,老婦人端來一盤飯,說:
“先生,山里人家本來就苦,今年大旱,又顆粒無收,東家還來催租。實在沒什么好東西招待,就請嘗嘗這菰(一種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米飯,壓壓饑吧!”
李白剛才看見老婦人在洗野菜,知道這就是她家最好的吃食了。他心里非常感動,接過盤子,再三道謝。
夜深了,李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看到農家勞苦的生活,受到他們熱情真誠的接待,回想起官場的勾心斗角,人情淡薄,不由得感慨萬分。
后來,李白寫了《宿五松山下荀媼(年老的婦女)家》這首詩。他在詩中記述了這次借宿的情況,并且傾注了對這位老婦人的一片感激之情。
在安徽涇縣有一個桃花潭,風景優(yōu)美。李白在那兒游覽的時候,結識了當?shù)氐囊粋€農民,叫汪倫。汪倫性格豪爽,熱情好客,他知道李白愛喝酒,就經常拿自己釀造的美酒來招待李白。李白在那里停留了不少日子。兩個人一起喝酒,促膝長談,很合得來。
這天,李白坐船要走了。剛要開船,忽然岸上傳來一陣腳踏拍子唱歌的聲音。李白抬頭一看,原來是汪倫趕來送行。李白被汪倫的一片真情感動了,當即吟了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千秋萬歲名】
因為長期的飄流生活和過量飲酒,李白成了體弱多病的老人,只好去投靠在當涂(在現(xiàn)在安徽省)的親友李陽冰。
秋天的一個早晨,李白起床以后,無意中瞧了鏡子一眼,不禁大吃一驚,拿起鏡子細照,只見鏡中人非常憔悴衰老。
“唉!”李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有些悲傷地吟起詩來:
自笑鏡中人,白發(fā)如霜草。
扣心空嘆息,問影何枯槁?
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是個登高的節(jié)日。李白帶病登上高坡,采來菊花飲酒。第二天,他又去采摘菊花,準備飲酒。只見菊花枝葉零落,不由見景生情,聯(lián)想到自己一生所受的挫折和打擊,又作了一首感傷的詩。
李白終于病倒了,不能外出。他讓人扶他坐起來,拿過紙筆,用顫抖的手寫下了《臨終歌》三個字,又歇息了一會兒,才慢慢寫起來。
不久,一代大詩人李白辭別了人世。
關于李白的死,民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有人說他是醉酒去撈江中月而死,有人說他是在月下乘鯨上了青天。這些傳說,表達了人民對李白的熱愛。李白的詩對后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磨杵成針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锝滾瓜爛熟。由于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夸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復一遍我剛才講的話。”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fā)現(xiàn)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xù)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繼續(xù)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繡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后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拼搏。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后取得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詩仙”下凡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國那可是沒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許多多很有名的詩歌流傳后世。直到今天,很多愛學習的小朋友都在背誦李白的詩呢。李白寫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帶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所以喜愛李白詩歌的人又給了李白一個美稱,把他稱作“詩仙”。李白就像一位灑脫狂放、云游萬里的仙人一樣,游遍了中國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個有特點的地方,總會寫下抒發(fā)感情的詩篇,而且從來不擺名人的架子,與當?shù)氐睦习傩粘蔀楹芎玫呐笥眩Y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關于李白的動人故事。
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一個神秘的傳說。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么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么多閃亮的星星都在沖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注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啟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抬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里。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于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長大后,為了實現(xiàn)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fā)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顆明亮的太白星一樣,用他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呢。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fā)現(xiàn)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么問題,都能對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瞇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jiān)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jiān)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fā)現(xiàn)皇帝喜歡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jiān)了。于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么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準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胡子說:“既然這樣,我就準許你隨便一點吧。”于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后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fā)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tài)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游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fā)。可是到了涇縣以后,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xiāng)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后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后,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并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準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里的鄉(xiāng)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jié)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后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為什么會這么美好動人,為什么會流傳這么廣呢?因為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樸的友情。這也是為什么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白蝴蝶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里的東西都是美好的,下面我們來看看白蝴蝶童話故事,僅供大家參考!一個老爺爺在街角賣氣球。這束氣球,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別的顏色的。它們臉兒貼著臉兒,隨著風在空中飄動。一只白色的蝴蝶,每天都飛到這束氣球這兒來,跟它們在一起玩兒。這束氣球里有個很小的紅...
白娘子的故事發(fā)生在洞庭湖嗎
白娘子的故事不是發(fā)生在洞庭湖。白娘子的故事是《白蛇傳》,根據傳說,它發(fā)生在杭州的西湖。白娘子講述了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故事。白蛇傳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傳說,白娘子和小青變成一位美麗的女子白素貞和青蛇,來到杭州西湖,遇見書生許仙,對他一見鐘情。后來他們結為夫妻并生下一個男孩。他們的結合遭到...
關于白頭發(fā)的典故或故事
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發(fā)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發(fā)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伍子胥出了...
白娘子的故事
是中國古代民間愛情傳說故事之一。發(fā)生在宋朝時的杭州、蘇州及鎮(zhèn)江等地。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并嫁與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后來許仙按法海的...
白娘子的故事表達了什么愿望
表達了人們對封建思想的抗爭和追求美好愛情、期盼美好生活、熱愛自由的美好情懷。根據查詢百度題庫得知,題目:白娘子的傳說故事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愿望?答案是白娘子的傳說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封建思想的抗爭和追求美好愛情、期盼美好生活、熱愛自由的美好情懷。由此可知,該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封建思想的抗爭和追求...
白于玉故事
白于玉故事 1個回答 #熱議# 普通體檢能查出癌癥嗎?騰云新分享 今天08:43 · 騰云知識分享,我是那個將普通的達人。 騰云新分享 向TA提問 關注 展開全部 吳青庵筠年少時即聞名于世,葛太史見其文章,常常贊賞不已。于是,葛太史通過好友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對他的言談舉止大加贊賞。葛太史感嘆道:“哪里有...
白龍泉的傳說故事
自幼年起,她便在家中承擔起各種家務勞動。當時,阮家所居住的地方水源匱乏,家中所需飲用水全靠阮姑娘從白龍?zhí)缎量嗵艋亍D橙眨跉w途中不慎滑倒,幸好一位青年及時出手相助,避免了她跌倒,也保護了水桶中的水未傾灑。自那以后,阮姑娘時常在白龍?zhí)哆呌鲆娺@位姓白的青年,他們在田間交流,增進了解...
真實的白娘子非常恐怖 白娘子盤踞古寺害人無數(shù)
在早期的白娘子故事中,通常描述白娘子以蛇形害人。小說里的法海是正面角色,而白娘子則是反面角色。然而,到了清初,白娘子才開始被塑造成一個善良的形象,而法海則變成了一個破壞她與許仙婚姻的惡人。白娘子的故事都屬于文學創(chuàng)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不同文化對她的理解,原本害人的版本可能不再受歡迎,...
白娘子傳奇故事簡介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一段傳奇故事講述了白娘子的悲歡離合。故事的主角是白素貞,一個美麗聰慧的蛇妖,與許仙在人間的一段深情糾葛。法海,作為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以其智謀將許仙誘騙至金山寺,并將其軟禁,意圖阻止白素貞與人間的戀情。白素貞與她的伙伴小青,為了救出許仙,與法海展開了激烈的斗法...
伍子胥為什么一夜之間白了頭,他經歷了什么事?
楚王受到奸臣的挑撥,對太子和伍子胥產生了疑慮。最終,楚王對太子采取了行動,伍子胥也因此受到了株連。在家族被滅的悲痛和精神壓力的折磨下,伍子胥在一夜之間頭發(fā)變白,象征著他所經歷的重重磨難和不幸。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伍子胥堅韌不拔、忠誠報國的象征。盡管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慘痛,伍子胥最終...
相關評說:
昌吉市急回: ______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是講李白小時候的事.他曾經在昌隆縣的象耳山中讀書,有一天,讀書遇到了難處時,屋外傳來一陣歡笑聲.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來是小伙伴在做游戲.他立刻丟下書,奔了出去. 春天里...
昌吉市急回: ______ 李白,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善于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色,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天天在山中打獵玩耍.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邊遇見一位白發(fā)婆婆在那里磨鐵杵,李白問她干什么?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也可以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后,李白頓時領悟,于是在山中好好學習,成為了大詩人.
昌吉市急回: ______ 李白的歷史故事: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huán)時,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臺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李白能當...
昌吉市急回: ______ 磨杵成針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 李白的故事1: 李客沒有當過官,是個很有文化修養(yǎng)的大商人,對家里的子弟要求很嚴...
昌吉市急回: ______[答案]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昌吉市急回: ______ 鐵棒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
昌吉市急回: ______[答案] 奇故事,可見他的人氣之旺.在膾炙人口的《西游記》中,太白金星就是個多次和孫悟空打交道的好老頭. 在與金星相關的眾多傳說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應該算是關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事了.傳說李白的出生不同尋常,乃是他的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落...
昌吉市急回: ______ 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沒有當過官,是個很有文化修養(yǎng)的大商人,對家里的子弟要求很嚴.李白是李客第12個兒子,從小聰慧過人,學習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愛他,而且精心培養(yǎng)他. 李白5歲時,李客就指導他誦讀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
昌吉市急回: ______ 鐵杵成針 李白從小聰穎過人,但他貪玩,讀著讀著就不肯用功了.據說有一天,李白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石上用勁地磨一根鐵杵,說是要把它磨成針,李白怎么也不相信,老奶奶滿懷信心地說:“只要不停地磨下去,總有一天能磨成針.”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個深奧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讀書學習也是這樣!從此,他刻苦學習,學問大有長進.
昌吉市急回: ______[答案] 李白的傳說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綿州彰明縣人,是我國唐代的大詩人,他的大部分詩歌反映了祖國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他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