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所有朝代,年代,名稱,都城,開國君主,亡國君主 列出古代各朝代的名稱、開國君主、亡國之主、都城、建國時間、亡...
夏 前2100年-前1600年 啟 陽城
商 前1600年-前1100年 湯 亳→殷
西周 前1100年-前771年 武王 鎬
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周平王 洛邑
春秋/戰(zhàn)國 前770年-前221年 / 洛邑
秦 前221年-前206年 始皇(嬴政) 咸陽
西漢 前202年-8年 高祖(劉邦) 長安
新 8年-23年 王莽 長安
東漢 25年-220年 光武帝(劉秀) 洛陽
三國(魏) 220年-265年 曹丕 洛陽
三國(蜀) 221年-263年 劉備 成都
三國(吳) 229年-280年 孫權(quán) 建業(yè)
西晉 265年-316年 武帝(司馬炎) 洛陽
東晉 317年-420年 元帝(司馬睿) 建康
十六國 304年-439年 / 洛邑
南朝 宋 420年-479年 劉裕 建康
齊 427年-482年 蕭道成 建康
梁 464年-549年 蕭衍 建康
陳 557年-589年 陳霸先 建康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拓跋圭 平城→洛陽
東魏 534年-550年 元善見(高歡立) 鄴
西魏 535年-557年 元寶炬(宇文泰立) 長安
北齊 550年-577年 高洋 鄴
北周 557年-581年 宇文覺 長安
隋 581年-618年 文帝(楊堅) 大興
唐 618年-907年 高祖(李淵) 長安
唐 618年-907年 高祖(李淵) 長安
第1任 618-627年 高祖(李淵) 長安
第2任 627-650年 太宗(李世民)
第3任 650-684年 高宗(李治)
第4任 684-684年 中宗(李顯)
第5任 684-684年 睿宗(李旦)
第6任 684-705年 武則天
第7任 705-710年 中宗(李顯)
第8任 710-710年 殤帝(李重茂)
第9任 710-712年 睿宗(李旦)
第10任 712-756年 玄宗(李隆基)
第11任 756-762年 肅宗(李亨)
第12任 762-780年 代宗(李豫)
第13任 780-805年 德宗(李適)
第14任 805-806年 順宗(李誦)
第15任 806-821年 憲宗(李純)
第16任 821-825年 穆宗(李恒)
第17任 825-836年 敬宗(李湛)
第18任 836-841年 文宗(李昂)
第19任 841-847年 武宗(李炎)
第20任 847-860年 宣宗(李忱)
第21任 860-874年 懿宗(李凗)
第22任 874-889年 僖宗(李儇)
第23任 889-904年 昭宗(李曄)
第24任 904-907年 哀帝(李柷)
五代十國 907年-960年 / /
北宋 960年-1127年 太祖(趙匡胤) 開封
北宋 960年-1127年 太祖(趙匡胤) 開封
第1任 960年-976年 太祖(趙匡胤) 開封
第2任 976年-998年 太宗(趙炅)
第3任 998年-1023年 真宗(趙恒)
第4任 1023年-1064年 仁宗(趙禎)
第5任 1064年-1068年 英宗(趙曙)
第6任 1068年-1086年 神宗(趙頊)
第7任 1086年-1101年 哲宗(趙煦)
第8任 1101年-1126年 徽宗(趙佶)
第9任 1126年-1127年 欽宗(趙桓)
南宋 1127年-1279年 高宗(趙構(gòu)) 臨安
南宋 1127年-1279年 高宗(趙構(gòu)) 臨安
第1任 1127年-1163年 高宗(趙構(gòu)) 臨安
第2任 1163年-1190年 孝宗(趙昚)
第3任 1190年-1200年 光宗(趙惇)
第4任 1200年-1225年 寧宗(趙擴)
第5任 1225年-1265年 理宗(趙昀)
第6任 1265年-1275年 度宗(趙禥)
第7任 1275年-1276年 恭宗(趙顯)
第8任 1276年-1278年 端宗(趙昰)
第9任 1278年-1279年 衛(wèi)王(趙昺)
遼 916年-1125年 耶律阿寶機 上京
西夏 1038年-1227年 李元昊 興慶
金 1115年-1234年 完顏阿骨打 中都
元 1271年-1368年 世祖(忽必烈) 大都
明 1368年-1644年 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
明 1368年-1644年 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
第1任 1368年-1399年 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
第2任 1399年-1403年 惠帝(朱允炆)
第3任 1403年-1425年 成祖(朱棣)
第4任 1425年-1426年 仁宗(朱高熾)
第5任 1426年-1436年 宣宗(朱瞻基)
第6任 1436年-1450年 英宗(朱祁鎮(zhèn))
第7任 1450年-1457年 代宗(朱祁鈺)
第8任 1457年-1465年 英宗(朱祁鎮(zhèn))
第9任 1465年-1488年 憲宗(朱見深)
第10任 1488年-1506年 孝宗(朱祐樘)
第11任 1506年-1522年 武宗(朱厚照)
第12任 1522年-1567年 世宗(朱厚熜)
第13任 1567年-1573年 穆宗(朱載垕)
第14任 1573年-1620年 神宗(朱翊鈞)
第15任 1620年-1621年 光宗(朱常洛)
第16任 1621年-1628年 熹宗(朱由校)
第17任 1628年-1644年 毅宗(朱由檢)
清 1644年-1911年 世祖 - 順治(福臨)① 北京
清 1644年-1911年 世祖 - 順治(福臨)① 北京
第1任 1644年-1662年 世祖 - 順治(福臨) 北京
第2任 1662年-1723年 圣祖 - 康熙(玄燁)
第3任 1723年-1736年 世宗 - 雍正(胤禛)
第4任 1736年-1796年 高宗 - 乾隆(弘歷)
第5任 1796年-1821年 仁宗 - 嘉慶(順琰)
第6任 1821年-1851年 宣宗 - 道光(旻寧)
第7任 1851年-1862年 文宗 - 咸豐(奕詝)
第8任 1862年-1875年 穆宗 - 同治(載淳)
第9任 1875年-1908年 德宗 - 光緒(載湉)
第10任 1908年-1911年 恭宗 - 宣統(tǒng)(溥儀)
詳細資料:周興隆 QQ:long8.8.8@qq.com
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之后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quán)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gòu))(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夏朝——禹傳啟,家天下——無、基本是民歌
2商朝——前1600年商湯滅夏——無、基本是民歌
3周朝——前1046年武王伐紂——大詩人有楚國屈原、宋玉等。詩經(jīng)中大部分內(nèi)容形成于這一時期。
4秦朝——前221年六王畢四海一——無、基本是民歌
5漢朝——前206年劉邦被封漢王、前202年劉邦稱帝——司馬相如、張衡、班固、枚乘、古詩十九首、樂府民歌、建安七子、三曹
6曹魏——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竹林七賢
7晉朝——265年司馬炎廢魏元帝——竹林七賢、謝安、王羲之父子、陶淵明
8南北朝——420年劉裕稱帝、479年蕭道成稱帝、502年蕭衍稱帝、557年陳霸先稱帝、386年拓跋珪稱代王、439年拓跋燾滅北涼、550年高洋稱帝、557年宇文覺稱帝——謝靈運、謝朓、蕭衍父子、鮑照、樂府民歌
9隋朝——581年楊堅廢北周靜帝——楊廣、楊素
10唐朝——618年李淵廢隋恭帝——初唐四杰、陳子昂、杜審言、張若虛、劉希夷、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王昌齡、白居易、元稹、杜牧、劉禹錫、韓愈、柳宗元、李益、李賀、李商隱 等
11五代十國——907年朱溫廢唐哀帝——韋莊、李璟、李煜、馮延巳
12宋朝——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廢后周恭帝——歐陽修、蘇軾、王安石、范仲淹、柳永、楊萬里、姜夔、陸游、李清照、辛棄疾、文天祥、元好問 等
13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國號、1276年臨安出降、1279年崖山之戰(zhàn)——馬致遠、王實甫、關(guān)漢卿
14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國號——楊慎、湯顯祖、徐渭
15清朝——1636年皇太極建國號、1644年滿清入關(guān)、1661年永歷帝被弒殺——納蘭性德、曹雪芹、鄭板橋、袁枚、紀昀、龔自珍、黃遵憲、梁啟超
其實,這個在漢語大辭典后面都有的
中國從古至今朝代名稱順序是什么?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名稱及其順序如下:1. 黃帝堯舜禹:約170萬-4000年前,由黃帝、堯、舜、禹等領(lǐng)袖,無確切都城記載。2. 夏朝:前2100-1600年,創(chuàng)建人為啟,都城為陽城。3. 商朝:前1600-1100年,創(chuàng)建人為湯,都城先后為亳和殷。4. 西周:前1100-771年,創(chuàng)建人為周武王,都城為鎬。5. 東周:前...
急!我國古代各朝代名稱、建立時間和都城!
大隋王朝581—619年首都大興(長安)(陜西西安)大唐王朝618—907年首都長安 五代十一國時代907—979年共73年 區(qū)分 國別 開國帝王 民族 首都 興亡 年數(shù) 亡于 五代 后梁帝國 朱溫 漢 大梁(河南開封)907—923 17 后唐 (遼帝國) 916—1218 303 后唐帝國 李存勖 沙陀人 洛陽 923—936 14 ...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和政權(quán)的都城
夏——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商——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周——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東周——洛邑(今河南洛陽)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東周)秦:西犬丘\平陽\雍\涇陽\櫟陽\咸陽 晉:絳\新田\屯留\端氏 楚:...
中國歷史的所有朝代,國號,都城,建立者,建立時間,滅亡時間(按時間順序排...
中國歷史年鑒表 朝代起止年代創(chuàng)建人都城 夏朝前21世紀-前16世紀啟姓姒陽城 商朝前16世紀-前11世紀湯姓子亳→殷 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武王姓姬鎬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 周平王姓姬洛邑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嬴政咸陽 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劉邦長安 新8...
夏朝到清朝所有朝代的建立時間.都城.開國君
三國魏:曹丕(曹操之子)(公元220)都城在洛陽 三國蜀漢:(又名大漢\/季漢)劉備(公元221)都城在成都 三國吳:孫權(quán)(公元222)都城在建業(yè)(今江蘇南京) 晉朝:司馬炎(公元265)都城在洛陽 東晉:司馬睿(公元317)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五胡十六國時期地方政權(quán)年表 國名 首都 年代 開國者 末...
中國歷史共經(jīng)歷24個朝代的更替,各都存在了多少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
求中國歷史朝代的順序,具體一些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開國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 西周 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陜西西安 周文王姬昌 東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戰(zhàn)國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陽 陜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中國歷代的朝代名稱名是什么?
中國歷史朝代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開國皇帝 夏朝 約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 約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 西周 約前1046-771年 鎬京 陜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fā)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戰(zhàn)國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6年 咸陽 ...
中國古代史朝代換代順序、每一個朝代的時間起止以及都城所在地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如下所示:1. 奴隸社會 - 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nóng)炎帝,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平陽(今山西臨汾),唐帝堯。- 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濟),虞帝舜。- 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981...
歷史上的中國都有哪些朝代的首都是哪里
3. 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都城為鎬京、成周,位于陜西西安、河南洛陽。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fā)。4.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都城為洛邑,位于河南洛陽。建立者是周平王姬宜臼。5.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和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這段時間內(nèi),中國分裂為多個國家,沒有統(tǒng)一的首都。6. 秦朝...
相關(guān)評說: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西漢和東漢、蜀魏吳三國、西晉和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朝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東南西北的區(qū)分,當(dāng)然就是地理位置的不同咯,更確切地應(yīng)該是過渡的位置.比如說東漢西漢,西漢定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王莽篡政西漢滅亡后,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而因為劉邦所建立的漢王朝首都在長安,在地理位置上一東一西,故后世稱劉邦所建漢朝為西漢,劉秀所建漢朝為東漢. 東周西周也是一樣,西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鎬京(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部),后來將都城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而稱東周. 而宋朝原本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gòu)南渡,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其他的諸如此類也皆是如此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答案] 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五胡:匈奴、羯、鮮卑、氐、羌;十六國... 中國又一次進入分裂時期,但分裂的時間不是很長 宋遼金西夏:這幾個朝代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又一次興起的時期,也是中國封...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中國總有83個王朝,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晉、南朝 、隋、唐(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 、元、明、清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背一首朝代歌吧:堯舜禹后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tǒng)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主要的朝代就是秦、漢、唐、宋、元、明、清.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1、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夏朝,(約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禹,夏舜. 商朝,( 公元前 1600——公元前1046),成湯(商湯),帝辛(紂王). 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姬發(fā)(武王),姬延(赧王).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晉(西晉、東晉)十六國始于東晉同時代的.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西夏、金、南宋、元、明、清
鹽邊縣機構(gòu): ______ 夏 約前2070—約前1600 陽城 河南登封(傳說) 斟潯 洛陽偃師二里頭(考古遺址) 商① 約前1600—約前1046 西亳 洛陽偃師尸鄉(xiāng)溝(考古遺址) 鄭亳 河南鄭州(考古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