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1、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淵。
2、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李世民。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
5、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
6、則天皇后武曌。
7、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
8、煬皇帝李重茂。
9、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
10、譙王李重福。
11、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12、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
13、岐王李珍。
14、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14、廣武王李承宏。
15、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
16、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誦。
17、憲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純。
18、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19、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
20、絳王李悟。
21、文宗元圣昭獻(xiàn)孝皇帝李昂。
22、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
23、宣宗圣武獻(xiàn)文孝皇帝李忱。
24、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25、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
26、襄王李煴。
27、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曄。
28、德王李裕。
29、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fù)辟。
30、哀皇帝李柷。
擴(kuò)展資料:
1、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guān)營(yíng)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guó)公,后晉封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guò)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2、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fā)動(dòng)“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zhǎng)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3、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jiàn),對(duì)內(nèi)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國(guó)泰民安,開創(chuàng)了中國(guó)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duì)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lái)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chǔ)。
參考資料來(lái)源:百度百科:唐朝君主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則天大圣皇帝武則天(武曌)、唐中宗李顯 、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
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曄、唐景宗李柷。
唐朝的國(guó)號(hào)是“唐”,原意是晉的古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guó)之一,被追封為“唐國(guó)公”, 其后,爵位傳至李淵。
李淵是隋朝時(shí)行宮居晉陽(yáng)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zhàn)必克,直入長(zhǎng)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帝位后便以“唐”為國(guó)號(hào)。因國(guó)君姓李,故又稱李唐,尊稱為大唐。
唐朝全盛時(shí)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外交等方面均達(dá)到了很高的成就,是當(dāng)時(shí)世界的強(qiáng)國(guó)之一。新羅、高句麗、百濟(jì)、渤海國(guó)和日本等周邊屬國(guó)在其政治體制與社會(huì)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
擴(kuò)展資料:
大唐開國(guó)
唐朝皇族出自隴西李氏, 一說(shuō)十六國(guó)的西涼開國(guó)君主李暠是其遠(yuǎn)祖,在當(dāng)時(shí)李氏家族也是北魏關(guān)隴軍事貴族集團(tuán)的重要成員。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涌現(xiàn)過(guò)西漢飛將軍李廣和秦國(guó)名將李信等著名將軍。
開元盛世
唐睿宗復(fù)位后,其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發(fā)生權(quán)力之爭(zhēng)。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讓位于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jié)束了政斗。
唐朝版圖最大時(shí)期為唐高宗龍朔年間,當(dāng)時(shí)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圍南至羅伏州(今越南)、北括玄闕州(今俄羅斯)、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國(guó)土面積達(dá)1237萬(wàn)平方公里,又一說(shuō)1076萬(wàn)平方公里 。
武周時(shí)漠北陷落于后突厥,安史之亂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時(shí)縮水至漢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區(qū)。
參考資料:唐朝 百度百科
唐朝總共有二十八個(gè)皇帝,按登基順序如下:
1.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yáng)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jiān)辏墒雷谌辏澈L姘四辏?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復(fù)辟,唐神龍?jiān)辏墒雷谌辏澈L姘四辏?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復(fù)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fù)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鐘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鐘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yīng)元年(蒙贊普鐘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圣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鐘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圣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zhǎng)子,唐寶應(yīng)元年(蒙贊普鐘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圣二年,762年)至唐大歷十四年(蒙長(zhǎng)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在位;
13.廣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yīng)二年,蒙贊普鐘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zhǎng)子,唐大歷十四年(蒙長(zhǎng)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zhǎng)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6.憲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zhǎng)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zhǎng)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zhǎng)子,唐長(zhǎng)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19.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圣昭獻(xiàn)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huì)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圣武獻(xiàn)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huì)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zhǎng)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煴,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長(zhǎng)子,唐光化三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fù)辟,唐光化四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三年,渤海慶成九年,901年)至唐天祐元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祐元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祐四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復(fù)七年,晉天復(fù)七年,西漢金山天復(fù)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唐二十八帝順序如下:
1.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yáng)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jiān)辏墒雷谌辏澈L姘四辏?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復(fù)辟,唐神龍?jiān)辏墒雷谌辏澈L姘四辏?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復(fù)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fù)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鐘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鐘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yīng)元年(蒙贊普鐘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圣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鐘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圣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zhǎng)子,唐寶應(yīng)元年(蒙贊普鐘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圣二年,762年)至唐大歷十四年(蒙長(zhǎng)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在位;
13.廣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yīng)二年,蒙贊普鐘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zhǎng)子,唐大歷十四年(蒙長(zhǎng)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zhǎng)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6.憲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zhǎng)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zhǎng)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zhǎng)子,唐長(zhǎng)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19.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圣昭獻(xiàn)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huì)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圣武獻(xiàn)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huì)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zhǎng)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煴,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長(zhǎng)子,唐光化三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fù)辟,唐光化四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三年,渤海慶成九年,901年)至唐天佑元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長(zhǎng)和安國(guó)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復(fù)七年,晉天復(fù)七年,西漢金山天復(fù)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統(tǒng)治時(shí)間
高祖 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貞觀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顯慶 656年~661年
龍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總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儀鳳 676年~679年
調(diào)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開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為武后所廢)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顯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為武后所廢) 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則天順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武則天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載初 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顯 (見(jiàn)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龍 705年~707年
景龍 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李旦 (見(jiàn)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極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開元 713年~741年
天寶 742年~756年
肅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寶應(yīng) 762年~763年
廣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歷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圣文皇帝 李適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興元 784年
貞元 785年~805年
順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誦 805年
永貞 805年
憲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純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長(zhǎng)慶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寶歷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獻(xiàn)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寶歷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開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會(huì)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獻(xiàn)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 874年~879年
廣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啟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888年~904年
龍紀(jì) 889年
大順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寧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復(fù)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武則天自立了周這個(gè)國(guó)號(hào)
漢朝29位皇帝列表
1、漢朝(HanDynasty前202—公元220年),史學(xué)上分為西漢和東漢,共歷二十九帝,享國(guó)四百零五年,是繼秦朝之后強(qiáng)盛的大一統(tǒng)帝國(guó)。2、漢朝29位皇帝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少帝劉恭、漢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
朝代依次排序的皇帝名單
1 上古時(shí)代 炎帝 神農(nóng)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yáng)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fā)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
誰(shuí)有朝鮮歷朝歷代皇帝表?
一、君主列表(廟號(hào)\/謚號(hào)\/明朝賜謚\/清朝賜謚\/名字\/在位時(shí)間):1、2、3、4、5、6、7、二、君主 1、李成桂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朝鮮王朝的開國(guó)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本貫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雙城總管府(今朝鮮咸鏡南道咸興一帶)。初字仲潔,后改君晉,號(hào)松軒,即位后更名...
隋朝皇帝列表
1、隋朝皇帝:隋文帝楊堅(jiān),隋煬帝楊廣,隋恭帝楊侑,隋秦王楊浩 ,隋世宗楊昭 ,隋越王楊侗。2、從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jiān)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滅亡,共存在了三十九年,是個(gè)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因?yàn)槭⑻频脑S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時(shí)確立的。李淵和隋煬帝還有親屬關(guān)系,所以,從...
大宋朝皇帝順序列表
大宋朝皇帝順序列表是趙匡胤、趙光義、趙恒、趙禎、趙曙、趙頊、趙煦、趙佶、趙桓、趙構(gòu)、趙昚、趙惇、趙擴(kuò)、趙昀、趙禥、趙隰、趙昰、趙昺。1、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國(guó)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出生于洛陽(yáng)夾馬營(yíng),祖籍河北涿州。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60年,他以“...
中國(guó)所有朝代皇帝列表(包括姓名,謚號(hào),廟號(hào),出生日期,在位時(shí)間,使用過(guò)的...
中國(guó)所有朝代皇帝列表(包括姓名,謚號(hào),廟號(hào),出生日期,在位時(shí)間,使用過(guò)的年號(hào)) 我來(lái)答 4個(gè)回答 #熱議# 空調(diào)使用不當(dāng)可能引發(fā)哪些疾病? 匿名用戶 2012-03-18 展開全部 周(約前11世紀(jì)——前256)[西周、東周] 西周(約前11世紀(jì)——前771) 武王(姬發(fā)) 成王(姬誦) 康王(姬釗)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滿)...
大夏朝皇帝列表
夏朝是中國(guó)歷史上第一王朝,共17位皇帝,分別是夏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fā)、桀。夏禹,在位45年。禹姓姒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稱為“大禹”。他的父親治水不成而被殺,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導(dǎo)的方法,經(jīng)過(guò)十三年...
中國(guó)歷史朝代順序表及開國(guó)皇帝?
詳情請(qǐng)查看視頻回答
古代唐宋元明清皇帝的列表
一、唐朝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guó)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rèn)的中國(guó)最強(qiáng)盛的時(shí)代之一。唐朝皇帝列表如下:二、宋朝是中國(guó)歷史上承五代十國(guó)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gè)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guó)三百一十九年。宋朝皇帝列表如下:三、元朝由蒙古族建立的...
元朝歷任皇帝順序列表歸納 共多少位皇帝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是中國(guó)歷史上第一個(gè)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中國(guó)的二十四史以及歷代帝王廟中,都是將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guó),直到1368年元順帝逃離大都均歸入元朝的范疇。元朝皇帝列表第1位:成吉思汗鐵木真,廟號(hào)—元太祖,在位時(shí)間年1206~1227年(總共21年)第2位:拖雷,...
相關(guān)評(píng)說(shuō):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1唐高祖李淵 2唐太宗名李世民 3 唐高宗李治 4 武則天 6 唐睿宗李旦 7 李重茂 8 李隆基 9 唐肅宗李亨 10 唐代宗李豫 11 唐德宗李適 12 唐順宗李誦 13 唐憲宗李純 14 唐穆宗李恒 15 唐敬宗李湛 16 唐文宗李昂 18 唐宣宗李忱 19 唐懿宗李漼 20唐僖宗李儇 21 唐昭宗李曄 22 唐哀帝李拀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答案]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統(tǒng)治時(shí)間 高祖 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年~626年 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貞觀627年~649年 高宗 ...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太后稱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高祖 李淵太宗 李世民高宗 李治中宗 李顯睿宗 李旦武后 武則天少帝 李重茂玄宗 李隆基肅宗 李亨代宗 李豫德宗 李適順宗 李誦憲宗 李純穆宗 李恒敬宗 李湛文宗 李昂武宗 李炎宣宗...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1.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 2.唐太宗,名李世民. 3. 唐代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4.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guó)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圣神.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統(tǒng)治時(shí)間 高祖 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貞觀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第一任,高祖(李淵);第二任,太宗(李世民);第三任,高宗(李治);第四任,中宗(李顯);第五任,睿宗(李旦);第六任,中宗(李顯)[氵主:武帝駕蹦,中宗復(fù)位.所以第六應(yīng)該還算他]第七任,睿宗(李旦)[氵主:中宗被皇后謀殺,企圖當(dāng)?shù)诙€(gè)武則天,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fā)動(dòng)宮廷政變,擁護(hù)李旦即位,應(yīng)該算第七,在位4年,第4年讓位與子.]第八任,玄宗(李隆基) ...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1.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出生於長(zhǎng)安,635年逝世于長(zhǎng)安)是唐朝的開國(guó)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限于字?jǐn)?shù)詳見(jiàn)如下網(wǎng)頁(yè)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1668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中宗 (復(fù)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顯705年-710年神龍 705年-707年 景龍 707年-710年恭宗殤皇帝李重茂710年唐隆 710年睿宗 (復(fù)辟)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710年-712年景云 710年-711年 太極 712年 延和...
榮昌縣動(dòng)能: ______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初唐時(shí)期(公元618年--689年)唐高祖李淵 618 戊寅 武德 元年(隋煬帝楊廣大業(yè)十四年)(隋恭帝楊侑 義寧二年)(隋越帝楊侗 皇泰元年)619 乙卯 武德二年(隋越帝楊侗 皇泰元年)王世充廢隋越帝楊侗.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