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通假字有哪些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見的通假字
【七(上)】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六則》)“說(yuè)”:通“悅”,愉快。
2、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論語六則》)“罔(wǎ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識之。(《論語六則》)“識(zhì)”:通“志”,記,記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沒有。
寧可共載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嗎。
5、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pān)”:通“攀”,牽,引。
6、著我舊時袍。(《木蘭詩》)“著(zhuó)”:通“著”,穿。
7、對鏡帖花黃。(《木蘭詩》)“帖(tiē)”:通“貼”,粘貼。
8、出門看火伴。(《木蘭詩》)“火(huǒ)”:通“伙”,伙伴。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ěr)”:通“耳”,相當于“罷了”。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quē)”:通“缺”,斷缺。
11、哀轉(zhuǎn)不絕。(《三峽》)“轉(zhuǎn)”(zhuàn):通“囀”,聲音轉(zhuǎn)折。
1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竦(sǒng)”:通“聳”,高聳。
【七(下)】
1、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2、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強項令》)“臧(cáng)”:通“藏”,躲藏。
3、 宣悉以班諸吏(《強項令》)“班(bān)”通“頒”,分發(fā)。
4、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西江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5、 技止此耳!(《黔之驢》)“止(zhǐ)”:通“只”,只不過。
6、 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岳飛》)“闕(quē)”:通“缺”,缺少。
【八(上)】
1、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顯現(xiàn)。
2、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增加。
4、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6、能不以游墮事。(《滿井游記》)“墮(huī)”:通“隳”,毀壞。
7、門人然燭來。(《嶗山道士》)“然(rán)”:通“燃”,點燃。
8、小麥覆隴黃。(《觀刈麥》)“隴(lǒng)”:通“壟”,田埂。
9、零丁洋里嘆零丁。(《過零丁洋》)“零丁(língdīng)”:通“伶仃”,孤苦無依。
【八(下)】
1、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孰(shǔ)”:通“熟”,仔細。
2、 軍士吏被甲。(《細柳營》)“被(pī)”:“披”,穿。
3、 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jù)”:通“拒”,擋。
4、 公輸盤詘。(《公輸》)“詘(qū)”:通“屈”,折服。
5、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jù)”:通“俱”,全,皆。
6、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zhǔ)”:通“囑”,囑咐。
7、天子為動,改容式車。(《細柳營》)“式(shì)”:通“軾”,車前橫木。
8、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圉(yù)”:通“御”,抵擋。
9、便要還家。(《桃花源記》)“要(yāo)”:通“邀”,邀請。
【九(上)】
1、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涇(jīng)”:通“徑”,直流。 “辯(biàn)”:通“辨”,分辨。
2、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指(zhǐ)”:通“直”,一直,直接。
3、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fǎn)”:通“返”,回家。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huì)”:通“慧”,聰明。
5、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wù)”:通“無”,沒有。
6、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cuò)”:通“措”,放置。
7、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lǒng)”:通“壟”,阻斷交通的山岡。
8、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huán)”: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9、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湯(tàng)”:通“燙”,用熱水焐。
10、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jì)”:通“劑”,湯藥。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bì)”:通“避”,躲避。
1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biàn)”:通“辨”,辨別。
1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dé)”: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1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xiàng)”:通“向”,從前。
1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sì)”:通“飼”,喂養(yǎng)。
16、才美不外見。(《馬說》)“見(xiàn)”: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
17、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cái)”:通“才”,才能。
18、其真無馬邪?(《馬說》)“邪(yé)”: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19、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zhēng)”:通“怎”。
20、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乎(yú)”:通“于”,對。
21、莫春者,春服既成。(《論語十則》)“莫(mò)”:通“暮”,傍晚。
2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與(yú)”:通“歟”,嗎。
23、則夢見夫人據(jù)案其身。(《訂鬼》)“安(ān)”:通“按”,按著。
【九(下)】
1、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zhī)”:通“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pī)”:通“披”,穿。
3、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凄凄(qīqī)”:通“萋萋”,茂盛的樣子。
4、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馬諫議書》)“具(jù)”:通“俱”,詳細。
5、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其一) 羞通饈。“直(zhí)”:通“值”,價值。
6、鼎彝元賴生成力。(《詠煤炭》)“元(yuán)”:通“原”,原本。
7、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彀(gòu)”:通“夠”,能夠。
8、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陰(yīn)”:通“蔭”,樹蔭。
9、必能裨(bi4)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闕(qūe)”:通“缺”,缺點。
10、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簡(jiǎn)”:通“揀”,挑選。
1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有(yòu)”:通“又”,整數(shù)加零數(shù)。
12、于反復不宜鹵莽。(《答司馬諫議書》)“鹵莽(lǔmǎng)”:通“魯莽”,粗疏草率。
古文中的通假字是什么意思?有哪些?
比如孔乙己曾經(jīng)說過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種寫法,這四種寫法之間就可以說A同B。 “通”一般是指狹義的通假字。 它們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 “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寫錯或印錯的字 ”通“作者本來要寫的字” “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體字”等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異體字。即同音...
高中語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高中語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人教版的,詳細些,謝謝... 人教版的,詳細些,謝謝 展開 3個回答 #熱議# 已婚女性就應該承擔家里大部分家務嗎? liushuangxu192 2011-06-05 · TA獲得超過5650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265 采納率:0% 幫助的人:99.7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
師說文言文中有幾個通假字
《師說》中的通假字: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讀,通“逗”,閱讀中的斷句。原文節(jié)選:《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
文言文有通假字那個字的讀音讀什么音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讀被借用后的音。通假就是借用,“用它當作另一個字”,在被借用的地方,它已經(jīng)不是原先那個字,因而不能讀原來的讀音。如“披頭散發(fā)”,寫為“被發(fā)”,借用“被”代替“披”,這時,它的音義就是“披”了。
文言文通假字的音讀哪個
讀者應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學知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3識,小心判別。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質(zhì)上不屬于錯字或別字,屬于正常的文言現(xiàn)象。2. 古文中通假字一定是讀通假字的音么 通假字的讀音和被通假字的讀音本來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因為語音的發(fā)展,一部分通假...
文言文項脊軒志里所有的通假字 和 一詞多義
通假字 1、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你的 2、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珊珊,通“姍姍”,美好的樣子。一詞多義 1、始 室始洞然 (副詞,才)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副詞,起初,起先)2、過 大母過余曰 (動詞,探望)從軒前過(動詞,經(jīng)過)3、謂 且何謂閣子也 (稱作)嫗每謂余...
關(guān)于所有雨的通假字。
首頁 日志 相冊 音樂 收藏 博友 關(guān)于我 很抱歉,因為您在網(wǎng)易相冊發(fā)布了違規(guī)信息,賬號被屏蔽。被屏蔽期間他人無法訪問您的相冊。去幫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復服務。 日志 人教版文言文詞類活用 中考古詩文默寫 七八九年級文言文通假字 語文 2008-03-10 20:09 閱讀15 評論0 字號...
傷仲景文段中的通假字有哪些?
通假字(1)扳——通“攀”,牽,引。(2)材——通“才”,才能。《傷仲永》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
現(xiàn)代漢語與文言文的區(qū)別
現(xiàn)代漢語與文言文最主要的區(qū)別是你翻譯一個句子,文言文短,而現(xiàn)代漢語長。而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里面的活用字詞,古今異義,通假字,另外還有文言句式都與現(xiàn)代漢語大相徑庭。文言文中 虛詞(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為、 焉、也、以、因、 于、與、則、者、之)很常見,現(xiàn)代漢語不常見...
古文中的“通假字”讀音是什么?
【2】分類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其中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1)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2)異體字 是指讀音、意義...
相關(guān)評說:
南豐縣動密: ______ 1、越王勾踐反國 反:同“返”,返回. 2、女忘會稽之恥邪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3、女忘會稽之恥邪 邪:同“耶”,疑問語氣助詞,呢,嗎. 4、衣不重采 采:同“彩”,色彩. 5、振貧吊死 振:同“賑”,賑濟. 翻譯: 吳王赦免越王,越王勾踐回國,使身體痛苦心情焦慮,把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就能仰頭嘗膽,吃飯也嘗苦膽.說:“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不加葷菜,衣服不華麗,對人有禮,對客人熱情,救濟窮人慰問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 希望這些能幫上忙,如有問題,歡迎留言.
南豐縣動密: ______ 通假字,就是古人寫古文時出的“錯別字”,所以通假字是有很多的.當你有了一定積累,讀古文時,覺得文章的字與你理解的有出入,一般情況下,這個字是通假字的幾率是很大的.最后查一下譯文,看看這個字翻譯成什么.若實在是沒把握,可以去查古文詞典.
南豐縣動密: ______[答案]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童趣》——強通僵,僵硬. 2、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說通悅,高興. 3、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女通汝,你.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十則》——知通智,智慧、聰明. 5、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
南豐縣動密: ______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稱為假借,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xiàn)象.原本當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簡稱借字).例如: ① 莊公寤生,驚姜氏.(《鄭伯克段于鄢...
南豐縣動密: ______[答案] “坐”同“座”,座位.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鄭人買履》 “反”同“返”,回去. 反歸取之.——《鄭人買履》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鄭人買履》
南豐縣動密: ______[答案]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處 1.強 通“僵” 僵硬 項為之強 《童趣》 2.說 通“悅” 愉快、高興 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女 同“汝” 你 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 4.知 通“智” 聰明 不知為不知 《〈論語〉十則》 5.見 通“現(xiàn)” 出現(xiàn) 路轉(zhuǎn)...
南豐縣動密: ______[答案] 文言文中的特殊字形 一、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某個字的某一意項,古今的寫法不同. 比如文言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應使用“暮”字,表達“日暮”等意思時,卻用了“莫”字.這是因為,該文寫作時,漢字中尚沒有“暮”字.“莫”字本身原意即今天的“暮...
南豐縣動密: ______[答案]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
南豐縣動密: ______ 1.強通僵:“僵硬”,如“項為之強”. 2.女通汝:“你”,如“誨女知之乎”. 3.說通悅:“高興、愉快”,如“不亦說乎”. 4.知通智:“智慧”,如“孰為汝多知乎”. 5.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如“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6.烏通無:“沒”,如...
南豐縣動密: ______ 1、項為之強 《童趣》——強通僵,僵硬. 2、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說通悅,高興. 3、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女通汝,你.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十則》——知通智,智慧、聰明. 5、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