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融是漢朝人還是唐朝人? 牟融寫的《送友人》怎么解釋?謝謝
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優(yōu),北海安丘人,生年未詳,卒約漢章帝建初四年二月庚寅(初五)日(79年3月26日)。少博學,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門徒數(shù)百人。以司空舉為茂才,為豐令,視事三年,縣無獄訟。明帝朝,累官至司空。舉動方重,甚得大臣節(jié)。進太尉,卒,章帝親臨其喪。牟的著作有《牟子》二卷(《隋書經(jīng)籍志》)傳于世。
唐朝詩人牟融作品
全唐詩 卷四百六十七
牟融
卷467_1 【春日山亭】 牟融
醉來重整華陽巾,搔首驚看白發(fā)新。莫道愁多因病酒,
只緣命薄不辭貧。龍魚失水難為用,龜玉蒙塵未見珍。
正是圣朝全盛日,詎知林下有閑人。
卷467_2 【寄周韶州】 牟融
十年學道困窮廬,空有長才重老儒。功業(yè)要當垂永久,
利名那得在須臾。山中荊璞誰知玉,海底驪龍不見珠。
寄語故人休悵怏,古來賢達事多殊。
卷467_3 【秋夜醉歸,有感而賦】 牟融
銜杯誰道易更闌,沉醉歸來不自歡。惆悵后時孤劍冷,
寂寥無寐一燈殘。竹窗涼雨鳴秋籟,江郭清砧搗夜寒。
多少客懷消不得,臨風搔首浩漫漫。
卷467_4 【寄范使君】 牟融
未秋為別已終秋,咫尺婁江路阻修。心上惟君知委曲,
眼前獨我逐漂流。從來姑息難為好,到底依棲總是諏。
西望家山成浩嘆,臨風搔首不勝愁。
卷467_5 【送羅約】 牟融
雨晴江館柳依依,握手那堪此別離。獨鶴孤琴隨遠旆,
紅亭綠酒惜分岐。月明野店聞雞早,花暗關城匹馬遲。
后夜定知相憶處,東風回首不勝悲。
卷467_6 【題李昭訓山水】 牟融
卜筑藏修地自偏,尊前詩酒集群賢。半巖松暝時藏鶴,
一枕秋聲夜聽泉。風月謾勞酬逸興,漁樵隨處度流年。
南州人物依然在,山水幽居勝輞川。
卷467_7 【處厚游杭,作詩寄之】 牟融
江村搖落暫逢秋,況是聞君獨遠游。浙水風煙思吊古,
楚鄉(xiāng)人物賦登樓。書沈寒雁云邊影,夢繞清猿月下愁。
念我故人勞碌久,不如投老臥滄洲。
卷467_8 【山中有懷李十二】 牟融
林前風景晚蒼蒼,林下懷人路杳茫。白發(fā)流年淹舊業(yè),
碧山茅屋臥斜陽。客邊秋興悲張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何事登樓□□□,幾回搔首□思歸。
卷467_9 【客中作】 牟融
異鄉(xiāng)歲晚悵離懷,游子驅馳愧不才。夜夜砧聲催客去,
年年雁影帶寒來。半林殘葉迎霜落,三徑黃花近節(jié)開。
幾度無聊倍惆悵,臨風搔首獨興哀。
卷467_10 【山寺律僧畫蘭竹圖】 牟融
偶來絕頂興無窮,獨有山僧筆最工。綠徑日長袁戶在,
紫荃秋晚謝庭空。離花影度湘江月,遺佩香生洛浦風。
欲結歲寒盟不去,忘機相對畫圖中。
卷467_11 【送客之杭】 牟融
西風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暫留。帆帶夕陽投越浦,
心隨明月到杭州。風清聽漏驚鄉(xiāng)夢,燈下聞歌亂別愁。
懸想到杭州興地,尊前應與話離憂。
卷467_12 【有感二首】 牟融
何事離懷入夢頻,貧居寂寞四無鄰。詩因韻險難成律,
酒為愁多不顧身。眼底故人驚歲別,尊前華發(fā)逐時新。
十年飄泊如萍跡,一度登臨一悵神。
搔首臨風獨倚欄,客邊驚覺歲華殘。棲遲未遇常鋾薦,
邂逅寧彈貢禹冠。有興不愁詩韻險,無聊只怕酒杯乾。
何如日日長如醉,付與詩人一笑看。
卷467_13 【送沈侯之京】 牟融
悠悠旌旆出東樓,特出仙郎上帝州。劉旻才高能富國,
蕭何人杰足封侯。關河弱柳垂金縷,水驛青簾拂畫樓。
欲盡故人尊酒意,春風江上暫停舟。
卷467_14 【寄羽士】 牟融
別來有路隔仙凡,幾度臨風欲去難。樂道無時忘鶴伴,
談玄何日到星壇。山中勝景常留客,林下清風好煉丹。
使我浮生塵鞅脫,相從應得一盤桓。
卷467_15 【題趙支】 牟融
林間曲徑掩衡茅,繞屋青青翡翠梢。一枕秋聲鸞舞月,
半窗云影鶴歸巢。曾聞賈誼陳奇策,肯學揚雄賦解嘲。
我有清風高節(jié)在,知君不負歲寒交。
卷467_16 【司馬遷墓】 牟融
落落長才負不羈,中原回首益堪悲。英雄此日誰能薦,
聲價當時眾所推。一代高風留異國,百年遺跡剩殘碑。
經(jīng)過詞客空惆悵,落日寒煙賦黍離。
卷467_17 【春游】 牟融
錦袍日暖耀冰蠶,上客陪游酒半酣。笑拂吟鞭邀好興,
醉欹烏帽逞雄談。樓前弱柳搖金縷,林外遙山隔翠嵐。
正是太平行樂處,春風花下且停驂。
卷467_18 【水西草堂】 牟融
蘿徑蕭然曲業(yè)存,閑云流水四無鄰。身留白屋潛蹤跡,
門□□吟學隱淪。吟對琴尊江上月,笑看花木鏡中春。
遺書自有親□處,何必驅馳擾世塵。
卷467_19 【送羽衣之京】 牟融
羽衣縹緲拂塵囂,悵別河梁贈柳條。閬苑云深孤鶴迥,
蓬萊天近一身遙。香浮寶輦仙風潤,花落瑤壇絳雨消。
自是長生林下客,也陪鴛鷺入清朝。
卷467_20 【題道院壁】 牟融
山中舊宅四無鄰,草凈云和迥絕塵。神棗胡麻能飯客,
桃花流水蔭通津。星壇火伏煙霞暝,林壑春香鳥雀馴。
若使凡緣終可脫,也應從此度閑身。
卷467_21 【贈歐陽詹】 牟融
為客囊無季子金,半生蹤跡任浮沉。服勤因念劬勞重,
思養(yǎng)徒懷感慨深。島外斷云凝遠日,天涯芳草動愁心。
家林千里遙相憶,幾度停車一悵吟。
卷467_22 【邵公母】 牟融
搔首驚聞楚些歌,拂衣歸去淚懸河。劬勞常想三春恨,
思養(yǎng)其如寸草何。浙水夢懷千里遠,蘇臺愁望白云多。
傷心獨有黃堂客,幾度臨風詠蓼莪。
卷467_23 【客中作】 牟融
千里云山戀舊游,寒窗涼雨夜悠悠。浮亭花竹頻勞夢,
別路風煙半是愁。芳草傍人空對酒,流年多病倦登樓。
一杯重向樽前醉,莫遣相思累白頭。
卷467_24 【贈楊處厚】 牟融
十年學道苦勞神,贏得尊前一病身。天上故人皆自貴,
山中明月獨相親。客心淡泊偏宜靜,吾道從容不厭貧。
幾度臨風一回首,笑看華發(fā)及時新。
卷467_25 【重贈張籍】 牟融
舊日儀容只宛然,笑談不覺度流年。凡緣未了嗟無子,
薄命能孤不怨天。一醉便同塵外客,百杯疑是酒中仙。
人生隨處堪為樂,管甚秋香滿鬢邊。
卷467_26 【贈殷以道】 牟融
世路紅塵懶步趨,長年結屋傍巖隅。獨留鄉(xiāng)井誠非隱,
老向山林不自愚。肯信白圭終在璞,誰憐滄海竟遺珠。
閑來撫景窮吟處,尊酒臨風不自娛。
卷467_27 【翁母些】 牟融
滿頭華發(fā)向人垂,長逝音容迥莫追。先壟每懷風木夜,
畫堂無復彩衣時。停車遙望孤云影,翹首驚看吊鶴悲。
獨有賢人崇孝義,傷心共詠蓼莪詩。
卷467_28 【題山莊】 牟融
蘿屋蕭蕭事事幽,臨風搔首遠凝眸。東園松菊存遺業(yè),
晚景桑榆樂舊游。吟對清尊江上月,笑談華發(fā)鏡中秋。
床頭濁酒時時漉,上客相過一任留。
卷467_29 【沈存尚林亭夜宴】 牟融
草堂寂寂景偏幽,到此令人一縱眸。松菊寒香三徑晚,
桑榆煙景兩淮秋。近山紅葉堆林屋,隔浦青簾拂畫樓。
終日忘情能自樂,清尊應得遣閑愁。
卷467_30 【題孫君山亭】 牟融
長年樂道遠塵氛,靜筑藏修學隱淪。吟對琴樽庭下月,
笑看花木檻前春。閑來欲著登山屐,醉里還披漉酒巾。
林壑能忘軒冕貴,白云黃鶴好相親。
卷467_31 【題徐俞山居】 牟融
青山重疊巧裁攢,引水流泉夜激湍。嵐鎖巖扉清晝暝,
云歸松壑翠陰寒。不因李相門前見,曾向袁生畫里看。
老我不堪詩思杳,幾回吟倚曲欄干。
卷467_32 【送范啟東還京】 牟融
蕭蕭行李上征鞍,滿目離情欲去難。客里故人尊酒別,
天涯游子弊裘寒。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重到京華舊游處,春風佳麗好盤桓。
卷467_33 【樓城敘別】 牟融
故人為客上神州,傾蓋相逢感昔游。屈指年華嗟遠別,
對床風雨話離愁。清樽不負花前約,白發(fā)驚看鏡里秋。
此際那堪重分手,綠波芳草暫停舟。
卷467_34 【寫意二首】 牟融
寂寥荒館閉閑門,苔徑陰陰屐少痕。白發(fā)顛狂塵夢斷,
青氈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臥,此生榮辱不須論。
蕭蕭華發(fā)滿頭生,深遠蓬門倦送迎。獨喜冥心無外慕,
自憐知命不求榮。閑情欲賦思陶令。臥病何人問馬卿。
林下貧居甘困守,盡教城市不知名。
卷467_35 【贈浙西李相公】 牟融
長庚烈烈獨遙天,盛世應知降謫仙。月里昔曾分兔藥,
人間今喜得椿年。文章政事追先達,冠蓋聲華羨昔賢。
尊酒與君稱壽畢,春風入醉綺羅筵。
卷467_36 【天臺】 牟融
碧溪流水泛桃花,樹繞天臺迥不賒。洞里無塵通客境,
人間有路入仙家。雞鳴犬吠三山近,草靜云和一徑斜。
此地不知何處去,暫留瓊佩臥煙霞。
卷467_37 【送陳衡】 牟融
秋江煙景晚蒼蒼,江上離人促去航。千里一官嗟獨往,
十年雙鬢付三霜。云迷樓曲親庭遠,夢繞通山客路長。
不必臨風悲冷落,古來白首尚為郎。
卷467_38 【送沈翔】 牟融
江上西風一棹歸,故人此別會應稀。清朝盡道無遺逸,
當路誰曾訪少微。謾有才華嗟未達,閑尋鷗鳥暫忘機。
臨岐不用空惆悵,未必新豐老布衣。
卷467_39 【過蠡湖】 牟融
東湖煙水浩漫漫,湘浦秋聲入夜寒。風外暗香飄落粉,
月中清影舞離鸞。多情袁尹頻移席,有道喬仙獨倚闌。
幾度篝簾相對處,無邊詩思到吟壇。
卷467_40 【登環(huán)翠樓】 牟融
山中地僻好藏修,寂寂幽居架小樓。云樹四圍當戶暝,
煙嵐一帶隔簾浮。舉杯對月邀詩興,撫景令人豁醉眸。
我亦人間肥遁客,也將蹤跡寄林丘。
卷467_41 【游淮云寺】 牟融
白云深鎖沃州山,冠蓋登臨眾仰攀。松徑風清聞鶴唳,
曇花香暝見僧還。玄機隱隱應難覺,塵事悠悠了不關。
興盡凡緣因未晚,裴回依舊到人間。
卷467_42 【游報本寺】 牟融
山房寂寂蓽門開,此日相期社友來。雅興共尋方外樂,
新詩爭羨郢中才。茶煙裊裊籠禪榻,竹影蕭蕭掃徑苔。
醉后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
了然塵事不相關,錫杖時時獨看山。白發(fā)任教雙鬢改,
黃金難買一生閑。不留活計存囊底,贏得詩名滿世間。
自笑微軀長碌碌,幾時來此學無還。
卷467_43 【題陳侯竹亭】 牟融
曾向幽亭一榻分,清風滿座絕塵氛。丹山鳳泣鉤簾聽,
滄海龍吟對酒聞。漠漠暝陰籠砌月,盈盈寒翠動湘云。
歲寒高節(jié)誰能識,獨有王猷愛此君。
卷467_44 【送報本寺分韻得通字】 牟融
幾度乘閑謁梵宮,此郎聲價重江東。貴侯知重曾忘勢,
閑客頻來也悟空。滿地新蔬和雨綠,半林殘葉帶霜紅。
□□□□□□□,□□□□□□□。
卷467_45 【寄永平友人】 牟融
故人千里隔天涯,幾度臨風動遠思。賈誼上書曾伏闕,
仲舒陳策欲匡時。高風落落誰同調,往事悠悠我獨悲。
何日歸來話疇昔,一樽重敘舊襟期。
朔風獵獵慘寒沙,關月寥寥咽暮笳。放逐一心終去國,
驅馳千里未還家。青蠅點玉原非病,滄海遺珠世所嗟。
直道未容淹屈久,暫勞蹤跡寄天涯。
卷467_46 【陳使君山莊】 牟融
新卜幽居地自偏,士林爭羨使君賢。數(shù)椽瀟灑臨溪屋,
十畝膏腴附郭田。流水斷橋芳草路,淡煙疏雨落花天。
秋成準擬重來此,沉醉何妨一榻眠。
卷467_47 【題寺壁】 牟融
僧家勝景瞰平川,霧重嵐深馬不前。宛轉數(shù)聲花外鳥,
往來幾葉渡頭船。青山遠隔紅塵路,碧殿深籠綠樹煙。
聞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學逃禪。
卷467_48 【送徐浩】 牟融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辭尊酒暫相留。弟兄聚散云邊雁,
蹤跡浮沉水上鷗。千里好山青入楚,幾家深樹碧藏樓。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
卷467_49 【謝惠劍】 牟融
感君三尺鐵,揮攉鬼神驚。浩氣中心發(fā),雄風兩腋生。
犬戎從此滅,巢穴不時平。萬里橫行去,封侯賴有成。
卷467_50 【送僧】 牟融
梵王生別思,之子事遐征。煙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三生塵夢醒,一錫衲衣輕。此去家林近,飄飄物外情。
卷467_51 【送友人】 牟融
有客棹扁舟,相逢不暫留。衣冠重文物,詩酒足風流。
官路生歸興,家林想舊游。臨岐分手后,乘月過蘇州。
卷467_52 【題朱慶馀閑居四首】 牟融
瀟灑藏修處,琴書與畫圖。白丁門外遠,俗子眼前無。
楚楚臨軒竹,青青映水蒲。道人能愛靜,諸事近清枯。
盡日衡門閉,蒼苔一徑新。客心非厭靜,悟道不憂貧。
白屋懸塵榻,清樽憶故人。近來疏懶甚,詩債后吟身。
閑客幽棲處,瀟然一草廬。路通元亮宅,門對子云居。
按劍心猶壯,琴書樂有馀。黃金都散盡,收得鄴侯書。
寂寥荒館下,投老欲何為。草色凝陳榻,書聲出董帷。
閑云長作伴,歸鶴獨相隨。才薄知無用,安貧不自危。
卷467_53 【寄張源】 牟融
咫尺西江路,悲歡暫莫聞。青年俱未達,白社獨離群。
曲徑荒秋草,衡茅掩夕曛。相思不相見,愁絕賦停云。
卷467_54 【題竹】 牟融
瀟灑碧玉枝,清風追晉賢。數(shù)點渭川雨,一縷湘江煙。
不見鳳凰尾,誰識珊瑚鞭。柯亭丁相遇,驚聽奏鈞天。
卷467_55 【有感】 牟融
盛世嗟沉伏,中情怏未舒。途窮悲阮籍,病久憶相如。
無客空塵榻,閑門閉草廬。不勝岑絕處,高臥半床書。
卷467_56 【題山房壁】 牟融
珠林春寂寂,寶地夜沉沉。玄奧凝神久,禪機入妙深。
參同大塊理,窺測至人心。定處波羅蜜,須從物外尋。
卷467_57 【訪請上人】 牟融
曲徑繞叢林,鐘聲雜梵音。松風吹定衲,蘿月照禪心。
撫景吟行遠,談玄入悟深。不能塵鞅脫,聊復一登臨。
卷467_58 【送范啟東】 牟融
楊柳春江上,東風一棹輕。行囊歸客興,尊酒故人情。
畫史名當代,聲華重兩京。臨岐分手處,無奈別離生。
卷467_59 【客中作】 牟融
十年江漢客,幾度帝京游。跡比風前葉,身如水上鷗。
醉吟愁里月,羞對鏡中秋。悵望頻回首,西風憶故丘。
卷467_60 【贈韓翃】 牟融
京國久知名,江河近識荊。不辭今日醉,便有故人情。
細雨孤鴻遠,西風一棹輕。暫時分手去,應不負詩盟。
卷467_61 【禁煙作】 牟融
柳拖金縷拂朱欄,花撲香塵滿繡鞍。
尊酒臨風酬令節(jié),越羅衣薄覺春寒。
卷467_62 【閩中回】 牟融
帆影隨風過富陽,櫓聲搖月下錢塘。
千山積雪凝寒碧,夢入楓宸繞御床。
[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優(yōu),北海安丘人,生年未詳,卒約漢章帝建初四年二月庚寅(初五)日(79年3月26日)。少博學,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門徒數(shù)百人。以司空舉為茂才,為豐令,視事三年,縣無獄訟。明帝朝,累官至司空。舉動方重,甚得大臣節(jié)。進太尉,卒,章帝親臨其喪。牟的著作有《牟子》二卷(《隋書經(jīng)籍志》)傳于世
可能同名
牟融(?~79),字子優(yōu),東漢大臣,北海安丘(治今安丘西南)人。青年博學,以《尚書》教授學生,名聞州里。初為豐縣縣令,后為司徒校尉,遷大鴻臚,又為大司農(nóng)。為官清正,長于論辯,眾官服其能。公元69年(永平十二年)代伏恭為司空。漢章帝時為太尉。
唐朝的
我們?yōu)槭裁唇袧h人,而不是叫秦人,唐人,清人
主要是因為當時漢朝建立的時候,民族非常的多元化,而且相互融合的也非常的融洽,后來由于漢武帝出征匈奴,并且大敗匈奴,并且解決了很早以前就威脅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勢力。這大大提高了當時的民族自豪感,并且是當時的漢朝人第1次有了民族這個概念。所以大家都會以漢族人自居就是為了懷念那一段歷史。因為當時...
為什么我們是漢族而不是唐族?
漢族的名稱確立于漢朝以后。原來中國知識分子自稱“華夏”,而普通老百姓沒想過自己是什么人。秦統(tǒng)一之前,華夏族由于國界線隔離,各國文字同源異構,也有方言,幾乎就是一國一族,但是在民族認同上都自認為是“華夏”。秦朝時各國文字被統(tǒng)一,原有國界線被打破,一國一族的現(xiàn)實被新的形勢逐漸沖散。兩漢...
唐朝人是什么人統(tǒng)治的啊`?是不是漢人?
唐朝人是由唐太宗文武大圣皇帝:李世民統(tǒng)治的,唐朝確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華夏王朝。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期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據(jù)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建據(jù)胡長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
我國哪個朝代的皇帝不是漢族
遼國的是契丹族。金國是女真。西夏是黨項族。還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政權都是胡族建立的。唐朝皇室也有鮮卑血統(tǒng)。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的兩千兩百多年時間里,漢族人當皇帝和成為統(tǒng)治民族的朝代只有漢朝一個,其他所有朝代全是非漢族人當皇帝執(zhí)掌統(tǒng)治權而對漢人進行民族壓迫奴役的異族統(tǒng)治朝代。
為何唐朝過后,漢人就突然打不過異族人了?
而之后隨著少數(shù)民族的強大,他們已經(jīng)知道如何自己建立國家了,自然就不需要依靠漢人。再加上之后的朝代,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不重視軍隊方面的建設。所以在面對異族強大的騎兵來襲之時,自然就束手無策了。一、唐朝胡人將領居多 因為當時文化交融,再加上統(tǒng)治者也比較重視和各個族類的友好往來。所以胡人...
韓國人現(xiàn)在說的話是中國人漢朝說的語言嗎?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全部,韓國有自己的語言,而漢語是外來語,頂多是借用一些而已,就像樓上所說,頂多是一些詞匯的叫法而已。因為很多的事務都是漢朝或是唐朝人介紹給朝鮮的,他們從來沒見過,所以就跟著中國人的叫法,這也就是你所說的現(xiàn)象。中國漢朝唐朝的官方語言變化很大,但是沒有滅絕。漢朝的...
唐朝以后,漢人為什么就打不過異族了?
漢朝名將陳湯說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這是漢朝的底氣,他們有能力將少數(shù)民族來侵犯的人打回去。漢朝是一個強大的朝代,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人還自稱為漢人,國內(nèi)是十分強盛的,占了主導地位。但是逐漸的發(fā)展到了唐朝之后,漢人就開始打不過異族,因為漢人的身體素質不如少數(shù)民族的身體素質,長期生活環(huán)境不同,...
漢朝之后唐朝之前是哪些朝代
漢朝之后朝代有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漢朝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分為西漢(又稱:前漢,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東漢( 又稱后漢,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兩個時期,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漢民族族稱的確定
漢族這個名稱不能早于漢代,但其形成則必須早于漢代。”漢人成為族稱很可能起于南北朝初期。“因為魏晉之后正是北方諸族紛紛入主中原的十六國分裂時期,也正是漢人和非漢諸族接觸和混雜的時候。漢人這個名稱也成了當時流行的指中原原有居民的稱呼了。”賈敬顏認為:“漢人之稱來源于漢朝,但漢朝的人并...
唐朝是漢族建立的還是鮮卑人建立的?
是鮮卑族建立的。歷史上記載,李世民家族是關隴世襲大貴族,祖上是鮮卑族的。不過到了他那個時候,血統(tǒng)里有鮮卑族的成分,但是家族里也有漢族女子加入,是混血兒了吧。
相關評說:
霞浦縣安全: ______ 出處 《抱樸子·神仙》:“夫所見少則所怪多,世之常也.”漢·牟融《牟子》:“少所見,多所怪,睹橐駝,謂馬腫背.”
霞浦縣安全: ______ 武帝十三丞相年表: 建元元年——建元元年:建陵侯衛(wèi)綰 建元元年——建元二年:魏其侯竇嬰 建元二年——建元六年:柏至侯許昌 建元六年——元光四年:武安侯田蚡 元光四年——元...
霞浦縣安全: ______ 西漢 高帝朝 1人 蕭何:漢初三杰之一 惠帝朝 3人 曹參 陳平 王陵 高后朝 1人 審食其 文帝朝 4人 周勃 陳平 灌嬰 景帝朝 4人 陶青 周亞夫 衛(wèi)綰 劉舍 武帝朝 13人 衛(wèi)綰 竇嬰 許昌 田鼢 薛澤 公孫弘 李蔡 莊青翟 趙周 石慶 公孫賀 劉屈牦 田千秋 ...
霞浦縣安全: ______ 在2000多年前,起源于大興安嶺的鮮卑族,走出林海,問鼎中原.不僅在中國歷史中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鮮卑族一直處于主角地位,而且隋朝和唐朝也和鮮卑族大有淵源.中國著名的開明皇帝唐...
霞浦縣安全: ______ 孔融是出生在漢朝(漢代).或 孔融是漢代的人.
霞浦縣安全: ______ 對牛彈琴 【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 【釋義】: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么.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出處】: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牟子理惑論》通稱《牟子》,又叫《理惑論》.唐朝僧人神清在《北山錄》中說,該書原名為《治惑》,后來唐代人為避唐高宗李治的諱,才改成《理惑》.
霞浦縣安全: ______ 是個典故 出處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理惑論》:“昔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釋義 比喻對蠢人講道理,白費口舌.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對牛彈琴”這個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 的人講道理,...
霞浦縣安全: ______ 1.匡衡鑿壁(匡衡鑿壁)【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西京雜記》卷二【釋義】后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