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話故事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話故事?
有:女媧造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wèi)填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
1、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chuàng)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chuàng)造并構(gòu)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chuàng)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chuàng)世神和始母神。
2、夸父逐日
傳說夸父是峨嵋山上一個夸父族的首領,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為了弄清太陽在一年四季對農(nóng)作物的影響,能夠讓人們合理利用陽光以及熟悉大自然的規(guī)律。
夸父拿一根桃木棍兒從東至西測量日影定四季,再從黃河和渭河的漲水痕跡上標出最高洪水的水位,這樣可以對農(nóng)作物提供耕種參考。
至于為什么拿桃木棍兒,那可能是古代人迷信,為了避邪。說起來,夸父應是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家的鼻祖。他從東至西到達靈寶市西部,后來壽終于此。
3、嫦娥奔月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后,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jù)現(xiàn)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
有關恒娥的神話傳說,見于商代至戰(zhàn)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恒的諱,之后名字改為嫦娥(一作常娥)。
4、精衛(wèi)填海
精衛(wèi)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wèi)本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后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wèi)填海”神話歸于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wèi)填海”神話屬于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于變形神話中的“死后托生”神話,即將靈魂托付給現(xiàn)實存在的一種物質(zhì)。
不僅如此‘精衛(wèi)填海”還屬于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jié)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yè)。
5、女媧補天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并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蕩了。后人將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zhàn),結(jié)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為由,銜接女媧熔五彩石以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在中國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后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功績,而將其神話。
1、女媧造人
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創(chuàng)造了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chuàng)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chuàng)世神和始祖神。
2、夸父追日
夸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
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里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后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精衛(wèi)填海
“精衛(wèi)填海”是中國遠古神話中最為有名,也是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wèi)鳥而嘆息,更為精衛(wèi)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zhí)著精神而拋灑熱淚。
后來人們也常常以“精衛(wèi)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yè)。 人們同情精衛(wèi),欽佩精衛(wèi),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wèi)誓水處”。
4、愚公移山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后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5、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shù)。”
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擴展資料
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chuàng)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
其產(chǎn)生表現(xiàn)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種精神寄托、人類的向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xiàn),對后世的文學藝術(shù)有深遠的影響。
神話的產(chǎn)生還取決于當時的社會性質(zhì)。當時人們必須依靠集體,共同獲得生活資料,抵御野獸和敵人;勞動所得有限,必須平均分配。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與自然的主要矛盾,成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此,解釋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為神話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由于人們的利益一致,在集體生產(chǎn)中涌現(xiàn)出來的技藝超群、勇敢剛強的人物,受到全體成員的崇敬,其被賦予神奇的能力而成為神或半神。在他們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愿望。
有一部分神話表現(xiàn)了部落間的戰(zhàn)爭。這部分神話主要產(chǎn)生在原始公社制的后期。當時公社制趨于解體,但部落間為了占有生活資料而產(chǎn)生的斗爭仍是全民的事業(yè)。
戰(zhàn)爭的勝利和領導者的業(yè)績被看作集體的威力和光榮的標志。因此,人們同樣自發(fā)地通過幻想把戰(zhàn)爭過程和指揮者予以神化,使這部分故事成為神話的一個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神話所反映的是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它是一種反映現(xiàn)實的觀念形態(tài),也是產(chǎn)生在一定經(jīng)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只是由于神話反映客觀世界是通過人類童年期自發(fā)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因而呈現(xiàn)出獨特的形態(tài)。
參考資料:神話故事-百度百科
盤古開天地
在非常非常久遠的時候,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就好像一個大雞蛋一樣,黑暗混沌成一團.就在這個大雞蛋中,盤古在悄悄地孕育著.
盤古在大雞蛋中孕育著、生長著,如同睡著了一樣,發(fā)出呼呼的鼾聲.一年、十年、百年,轉(zhuǎn)眼之間一萬八千年過去了.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睜開了眼睛.但他覺得奇怪,怎么四周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呢?黑暗使他悶得發(fā)慌,接著又是萬分地煩惱,他實在忍不住了,向旁邊一抓,竟抓到了一個大斧子.于是,他拼盡全身的力氣,狠狠地向前劈去,隨著山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那個曾緊緊地包著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雞蛋被他劈裂了.
這個大雞蛋中那些輕而清的東西,緩緩地向上升去,慢慢地變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地沉下來,一點點地變成了地.于是,當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被盤古用大斧子給開辟出來了.
天和地被分開以后,盤古怕它們會再合攏起來,就用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伸直了腰桿站在天地之間,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著.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盤古的身子也隨之增長.就這樣,一萬八千年又過去了.天升得高極了,地也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為高大.
那么盤古到底長了多高呢?據(jù)說有九萬里那么長.盤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長長的大柱子,撐在天和地的中間,不讓它們再重新合攏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過去了,盤古就是那樣在孤獨寂寞中辛苦地撐著天地.后來,天和地終于被固定住了,但盤古也到了筋疲力盡的時候.終于有一天,他“轟”的一聲,倒在地上死去了.盤古臨死的時候,渾身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團團氣體,變成風和云;他發(fā)出的最后聲音,變成了滾過天空的隆隆雷聲;他的左眼睛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睛變成了皎潔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大道;他的肌肉變成了田地;他的頭發(fā)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則變成了蘊藏在大地下的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美麗的珍珠和濕潤的玉石.就連他身上的汗水也變了,變成了無盡的雨露和甘霖
盡管他死去了,他也沒有忘記把自己的全部留給他開創(chuàng)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稱贊盤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的整個的身體來使這新誕生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和美麗.
射日英雄羿
羿是一位擅長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鳥飛過,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傳說堯當皇帝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xiàn)在天空,給人類帶來了嚴重地旱災.土地烤得直冒煙,禾苗全都枯干,甚至銅鐵沙石也曬得軟軟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體腔里仿佛在沸騰.怪禽猛獸紛紛從火焰般的森林、沸湯般的江湖里跑出來傷害人民,弄得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這事后,就叫羿到凡間去解救人民,天帝賜給羿一張紅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
羿奉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間,受到人民的歡迎.他擺好架勢,彎弓搭箭,對準天上的火球,“嗖”的一箭射去.起初沒聲響,過了一會,只見天空中流火亂飛,火球無聲爆裂.接著,一團紅亮亮的東西墜落在地面上.
人們紛紛跑近前去探看,原來是一只三足烏鴉,顏色金黃,碩大無比,想來就是太陽精魂的化身.再一看天上,太陽少了一個,空氣也似乎涼爽了一些,人們不則得齊聲喝采.這使羿受到鼓舞,他不顧別的,連連發(fā)箭,只見天空中火球一個個的破裂,滿天是流火.
站在土壇上看射箭的堯,忽然想到人間不能沒有太陽,急忙命人暗中從羿的箭袋里抽去一支箭,總算剩下一個太陽沒有被羿射落.
羿在射落九個太陽后,又為人民除去許多怪禽猛獸.其中有吃人的猛獸,牙齒像鑿子的“鑿齒”,長著九個腦袋的水火之怪“九嬰”,毀壞房舍的“大風”,興風作浪的洞庭巨蟒“巴蛇”和大野豬“封 ”. 是傳說中的英雄.
錯奔月宮的常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神女,因為丈夫后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間除害滅妖,她就跟隨丈夫來到人間.
后羿成天在外,他射落了九個太陽,殺死怪禽猛獸,顧不上家,嫦娥就慢慢對他不滿.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里求來長生不死的靈藥.如果兩人一同吃了這靈藥便可長生不死,一人獨吃,就能升天為神.后羿把藥帶回家,交給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個吉日兩人一塊吃.但嫦娥覺得自從跟了丈夫來到人間吃了不少苦頭,靈藥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獨吃呢!
一天晚上,嫦娥趁后羿不在家,從葫蘆里倒出靈藥,全吞下肚子去.頓時她的身體輕飄飄的,不由自主地飄出窗外,徑直向天上飛去.她邊飛邊想,如果到天府,眾神要恥笑她自私,況且見了丈夫也不好辦,不如到月宮里暫時躲藏一下為好.誰知嫦娥一到月宮,脊梁骨不住地縮短,腰肚卻拼命往外膨脹,最后竟變成一只丑陋的蟾蜍(癩蛤蟆).因此許多古詩里,稱月亮為“蟾宮”.
以后又有另外一種傳說,說她并沒有變成癩蛤蟆,依然是一個超群絕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宮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搗藥的白玉兔和一株桂樹.后來多了一個被天帝罰作苦役的吳剛,他不停地砍桂樹,桂樹卻隨砍隨合,他就永遠不得休息了.
牛郎織女的故事
七月初七日為七夕節(jié),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亦稱“情人節(jié)”、“乞巧節(jié)”、“少女節(jié)”.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chǎn)物.牛郎織女故事雛形最早見于《詩經(jīng)》,后經(jīng)歷代流傳和加工,最終形成了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牛郎是人間孤兒,父母雙亡之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給牛朗一頭老牛.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擅于織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與其他仙女一道到銀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來到銀河邊將織女的天衣偷走.織女不能重返天宮,遂于牛郎結(jié)成夫妻,生有一兒一女,自耕自織過著幸福美滿生活.天帝知道后大為震怒,派了天兵天將到人間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十分悲痛,抱著一雙兒女哭作一團.老牛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攜兒女上天宮去尋找織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著兒女來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劃,二人之間頓時出現(xiàn)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泣.織女和牛郎及他們兒女的哭聲感動了天帝,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無數(shù)的喜鵲在天河兩岸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此相會.每到七夕,大家就會出門去看牽牛、織女星渡河相會.
乞巧節(jié)
傳說織女的手藝極巧,不僅會織云錦,而且還能縫無邊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fā)展出了一種“乞巧”習俗.七夕節(jié)也叫“乞巧節(jié)”.這一天,民間要進行乞巧活動,即向織女乞求智巧.七月七日織女與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暢,如果在此時向她乞求智能巧奪天工,她定會將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人們,人們從此就可以除去笨拙,求得心靈手巧.乞巧習俗反映了勞動人民學習勞動技能的強烈愿望.
漢代就有了乞巧風俗.南北朝時,婦女結(jié)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唐代有長安穿針乞巧的風俗.宋東京潘樓出現(xiàn)了民間乞巧市,專賣乞巧制品.“仙樓”:剪五彩紙為層樓;“仙橋”:剪紙為橋,上有牛郎、織婦及仙侍從;“花瓜”:在瓜上刻花紋;“種生”:以綠豆、小麥、小豆等在瓷器內(nèi)用水泡浸,長出數(shù)寸長的綠芽,用紅藍彩條束起.在七夕乞巧活動中,婦女們不僅可以向織女乞求技藝,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心愿,向織女乞富、乞壽、乞子、乞愛情.在諸多的愿望中,每人只得乞求一樣,且連乞二三年方顯心誠
七夕中午,在院里曬一盆水,因微塵飄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將繡花針涂油以后,輕輕放置水面,能夠飄浮者則被認為是乞得了巧.
用當年產(chǎn)的新麥秸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編織物,置放案頭.或是用彩色紙,剪成上述景物,貼在墻上.祈禱后,拿七根繡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七個針孔者就被認為乞得了巧.
月下盟結(jié),穿針引線
膠東地區(qū)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jié)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jié)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結(jié)扎巧姑 種豆苗青蔥 占卜巧拙 穿針走線 剪窗花緱縷
陜西黃土高原地區(qū),在七夕節(jié)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jié)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結(jié)網(wǎng)的疏密來定巧拙.如果蜘蛛還在瓜果上結(jié)網(wǎng),也意味著智巧的到來.及以小蜘蛛貯盒內(nèi),以候結(jié)網(wǎng)之疏密,為得巧之多少.
八仙過海
八仙是中國古代神話里的八位神仙,他們是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還有何仙姑.這八位神仙各有道術(shù),法力無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是關于他們的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駕云去參加神仙會,路過東海.呂洞賓說:“駕云過海,不算仙家本事.咱們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領,踏浪過海,各顯神通,你們看好不好?”眾仙都說:“好!”
鐵拐李第一個過海.只見他把手中的拐杖拋入東海,拐杖象一葉小舟,浮在水面上,載著鐵拐李平平安安地到達了對岸.
這時,漢鐘離拍了拍手里的響鼓說:“看我的.”隨后,也把響鼓扔進了海里,他盤腿坐在鼓上,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囟蛇^了東海.
張果老笑咪咪地說:“還是我的招數(shù)最高明.”只見他掏出一張紙來,折成了一頭毛驢,紙驢四蹄落地后,仰天一聲長叫,馱著張果老踏浪而去.張果老倒騎在驢背上,向眾仙揮揮手,一會兒就到了對岸.
接著,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曹國舅也都用身邊帶的東西作渡船,一個個平平穩(wěn)穩(wěn)地渡過了東海.
七位仙人到了對岸,左等右等不見藍采和的人影.
原來剛才八仙過海時,驚動了東海龍王的太子,他派蝦兵蟹將抓走了藍采和,還搶去了他的花籃.
呂洞賓找不到藍采和,又急又惱,他對著東海大聲喊道:“龍王聽著,趕快把藍采和交出來,要不,當心我的厲害!”
太子聽了勃然大怒,沖出海面大罵呂洞賓.呂洞賓拔出寶劍就砍,太子一下子潛入了海底.t
呂洞賓哪肯放走他,拔出腰間的火葫蘆,把東海燒成了一片火海.
龍王嚇得魂不附體,忙問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實實地講出了事情的真相.龍王立即下令放了藍采和.
八位仙人告別了東海,逍遙自在地去赴神仙會了.
虎頭鞋
在中國,許多人家生了男孩,總喜歡做雙虎頭鞋穿在孩子的腳上,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據(jù)說,很早以前,有個姓楊的,靠一條破船擺渡過日 子,人家都叫他楊大.
楊大是個好心人,過河的人有錢就給,沒錢他也不要.
有一天,風雨交加,楊大正坐在小渡屋里搓繩,忽然聽見有人喊要過河.他跑出去一看,原來是個討飯的老奶奶正在河對面淋著雨.楊大連忙冒著雨撐船過去把老奶奶渡過了河.老奶奶上了岸,又說:“哎呀,我的棉花丟在河那邊了.”楊大忙說:“沒關系,沒關系.您先到我的小屋里躲雨,我去給您取.”楊大又冒著雨撐船取回了老奶奶的棉花.
老奶奶很感激楊大,她說:“我沒錢給你,只有這張小畫兒,請你收下吧.”楊大一看,畫兒上畫著一個姑娘正在繡小孩穿的虎頭鞋.楊大謝過老奶奶,就把畫兒貼在船倉里了.
哪知道晚上收了船以后,那張畫兒上的姑娘竟自跑上岸來,同楊大做了夫妻.楊大望著這美麗的姑娘,高興極了.從此,姑娘每天夜里從畫兒上下來,白天再回到畫兒上去.
一年以后,畫兒上的姑娘生了個胖小子,取名叫小寶,楊大真是樂壞了.一晃七年過去了.這件奇怪的事被知府知道了,他一心想霸占楊大這張畫兒.
有一天,知府來到河邊找到楊大,搶走了那張畫兒.楊大拉住知府的衣腳不放,被那些惡差人毒打了一頓.楊大沒有辦法,和兒子小寶抱頭痛哭了一場.
當天晚上,知府把畫兒貼在房間里,但是姑娘眼里滾著淚珠,就是不下來.知府氣得要死,想把畫兒撕掉,又舍不得.
小寶哭著要找媽媽,楊大告訴他,媽媽被關在深宅大院里,只有等帶媽媽來的那位老奶奶出現(xiàn)了才能救出媽媽.
小寶趁爸爸不在家,穿上媽媽做的虎頭鞋,離開家去找老奶奶.
小寶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了一座深山老林里,他實在走不動了,就坐在湖邊休息.忽然,他看見湖里有七個仙女洗完澡,正慢慢地走上岸來.小寶一眼就看出了走在最后面的一個就是他媽媽.他高興極了,飛跑過去抱住媽媽就哭了.媽媽見了小寶連忙打聽家中的情況,還告訴他,自從畫兒被搶走,她就離開了凡間,要想讓媽媽回家,就要去找知府說理.媽媽又用湖水把小寶的虎頭鞋抹了一下,忽然一陣云霧遮住了小寶的眼睛,只聽“嗖”的一聲,小寶睜眼一看,他已經(jīng)落在自己家門口了.小寶忙把見到的事告訴了爸爸,說完就直奔府衙,哭喊著要見知府.
知府聽說門外叫喊的小孩就是畫兒中美人的兒子,趕忙讓人把他叫進來,他想通過小寶把畫兒中的姑娘騙下來.小寶進了房間,看到那張畫兒,連忙去拉媽媽的手.那美人立刻從畫兒中跑下來,跟著小寶一直往外走.知府急得象餓狼一樣撲向美人,又用腳踏小寶.正在這時,小寶虎頭鞋上的老虎跑下來,一口叼住知府就往深山里跑.小寶拉著媽媽回到家里,一家人歡歡喜喜地見面了.
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中國的爸爸媽媽要給小男孩穿虎頭鞋了吧.那是為了取個吉利保平安的意思
夸父追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非常高大的人,他的名字叫夸父.夸父的兩條腿可長了,一步可以跨過一條大河.
夸父看見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來,又從西方落下去,他想:“如果總是白天就好了.我要想辦法把太陽抓住,讓它永遠照亮大地.”
夸父拿起一根手杖,邁開兩條長腿去追太陽.他用堅強的毅力去追趕光明的太陽.他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太陽要下山的地方,夸父真高興啊,他真想一下子就把太陽抓住.
太陽是個大火球,夸父被太陽烤得渾身是汗,快要渴死了.他跑到黃河邊,一口氣喝乾了黃河的水,又跑到渭河邊,喝乾了渭河的水,但是他還是渴得要命,於是,他又邁開兩條長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還沒跑到大湖邊,夸父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向前一擲,就永遠合上了眼睛
夸父雖然死了,但他用自己的身體滋潤著那根巨大的手杖.后來,那手杖變成了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結(jié)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
夸父將一片桃林留給了那些熱愛光明又很勇敢的人.人們路過這里的時候,可以在樹蔭下歇歇腳,還能摘個桃子解解渴呢.
盧溝曉月
建於公元1189年-1192年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位與北京廣安門外西南10公里處,是北京著名的古跡.在橋的東北頭有四根蟠龍寶柱,中間立著一塊大石碑,上刻四個大字“盧溝曉月”,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
這塊石碑是怎么立下的呢?中國民間有這樣一段傳說.
人們都說,盧溝橋是座神橋.自從有了這座橋,這里的月亮比任何地方都出得早.別的地方每月初一、初二才能看見一點兒月牙,在這兒,還沒到初一,三十晚上,往橋上一站,就能看見東南方向的一彎明月.大年三十的夜里更是出奇,那彎明月照得橋身通亮,連橋上的石獅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過只有兩種人能看見,一種是15歲以下的童男童女,一種是“大命”之人.
這話慢慢就傳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乾隆喜好游山玩水,他幾次下江南都是從這橋上路過,也沒覺得有什麼稀奇,但自從聽說這橋的神力,覺得自己是個大命之人,一定能看到那奇景.
這天正是大年三十,晚上,他叫人預備八抬大轎,要上盧溝橋.宮里正忙著過年,按老規(guī)矩,這天誰也不能離開皇宮.可是皇上的命令,誰敢違抗?于是,行人便上了盧溝橋.
乾隆下了轎,直奔橋上,兩眼往東南方向使勁兒地張望.可是看了半天只見斗柄回寅,不見盧溝明月.乾隆心想,我乃一朝之主,還不算大命之人?怎麼看不見呢?一定是人們編造的.可是又一想,我興師動眾來看月亮,如果說看不見,豈不被百官恥笑!想到這里,就說:“你們都退下,我來仔細看看.”
左右退在一邊,他一人站在橋中央死死盯著東南方.看著看著,就覺得眼前有了一彎明月,急忙叫來左右:“你們看,就在那里,月亮,月亮!”
左右順著皇帝手指的方向,看得眼都酸了,也沒看見月亮,有的說:“奴才命薄,沒有這個眼福.”其它人跟著附和.乾隆聽了十分高興,吩咐道:“準備筆硯,我要題字.”左右急忙抬來雕漆書案,呈上文房四寶,乾隆沉思一會兒,提筆寫下四個大字“盧溝曉月”.
眾人一片喝采,又急忙吩咐刻碑.就這樣,一塊石碑立在盧溝橋的橋頭,從此“盧溝曉月”成了燕京八景之一.
孟姜女哭長城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fā)八十萬民工修筑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萬喜良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萬喜良,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jié),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萬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萬喜良已經(jīng)死了,尸骨被填進了城墻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后,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shù)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于,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萬喜良的尸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萬喜良念四十九天經(jīng),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萬喜良;埋葬萬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后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
女媧補天
上古時候,不知因為什么原因,天的四邊忽然坍了下來,九州大地也忽然裂開了一道道深溝,熊熊的烈火燃燒不滅,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兇禽猛獸也從森林里跑出來傷害善良的民眾
女神女媧看到這種情況,決心拯救受苦受難的民眾.她揀來許許多多青、紅、白、黃、灰五色石子,用火熔煉后去補蒼天,又砍斷了大龜?shù)乃闹荒_,樹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撐起了天空.然后,女媧又殺死了興風作浪的黑龍,治好了洪水.
蒼天補好了,洪水干涸了,災禍平息了,大自然恢復了平靜,人類又獲得了新生.
女媧坐著飛龍駕駛的雷車,乘著祥云飛上九天,去朝見天帝,向天帝報告了自己的工作.從此以后,女媧就在天廷里住下來,安安靜靜地休息了.女媧沒有夸耀自己的功業(yè),也不宣揚自己的名聲,但是,她的豐功偉績卻永遠為后世所傳揚.
神農(nóng)嘗百草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nóng)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繼女媧后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nóng)耕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又創(chuàng)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后,中國進入了農(nóng)耕社會.而神農(nóng)壇,相傳是炎帝神農(nóng)遍嘗百草、登壇祭天的圣地.我們來看看有關他嘗百草的故事.
太古時候,人們沒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獵鳥獸維護生活.有時吃不應中了毒,重時就被毒死.人們得了病,不知道對癥下藥,都是硬挺,挺過去就好了,挺不過去就死啦.神農(nóng)帝為這事很犯愁,決心嘗百草,定藥性,為大家消災祛病.
有一回,神農(nóng)的女兒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飯不想,渾身難受,腹脹如鼓,咋調(diào)治也不見輕,神農(nóng)很作難,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樹皮、野果、石頭面面,數(shù)了數(shù),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
花蕊公主吃了那藥,肚子疼得象刀絞.沒大一會兒,就生下一只小鳥,這可把人嚇壞了.都說是個妖怪趕緊把它弄出去扳了.誰知這小鳥通人性,見家人咯煩它,就飛到地里尋神農(nóng).
神農(nóng)正在樹下打瞌睡,忽聽:“嘰嘰,外公!嘰嘰,外公!”抬頭一看,是一只小鳥.嫌它吵人心煩,就一掄胳膊:“哇嗤——”的一聲,把它攆飛了.沒多大一會兒,這小鳥又飛回到樹上.又叫:“嘰嘰,外公!嘰嘰,外公!”神農(nóng)氏覺得怪氣,拾起一塊土圪垃,朝樹上一扔,把它嚇飛了.又沒多大一會兒,小鳥又回到樹上,又叫:“外公,嘰嘰!外公,嘰嘰!”神農(nóng)一犯思想,聽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說:“你要是我的外甥,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鳥真的撲楞楞飛下來,落在神農(nóng)的左手脖上.神農(nóng)細看這小鳥,渾身翠綠,透明,連肚里的腸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農(nóng)一出嘴,這小鳥接過量口唾沫星兒咽了.嘿,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農(nóng)高興透了.
神農(nóng)托著這只玲瓏剔透的小鳥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嚇得連連回退,說:“快扳了,妖怪,快扳了……”神農(nóng)樂哈哈地說:“這不是妖怪,是寶貝喲!就叫它花蕊鳥吧!”
神農(nóng)又把花蕊公主吃過的十二味藥分開在鍋里熬.熬一味,喂小鳥一味,一邊喂,一邊看,看這味藥到小鳥肚里往哪走,有啥變化.自個兒再親口嘗一嘗,體會這味藥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藥喂完了,嘗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jīng)脈.
神農(nóng)托著這只鳥上大山,鉆老林,采摘各種草根、樹皮、種子、果實;捕捉各種飛禽走獸、魚鱉蝦蟲;挖掘各種石頭礦物,一樣一樣的喂小鳥,一樣一樣的親口嘗.觀察體會它們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經(jīng),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經(jīng)脈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長日久,神農(nóng)就制定了人體的十二經(jīng)脈和《本草經(jīng)》.
神農(nóng)想想,還不放心,就手托這只鳥繼續(xù)驗證,他來到太行山,轉(zhuǎn)游了九九八十一天,來到小北頂(神農(nóng)壇),捉全冠蟲喂小鳥,沒想到這蟲毒氣太大,一下把小鳥的腸打斷,死了.神農(nóng)真后悔,極悲痛,大哭一聲.哭過,就選上好木料,照樣刻了一只鳥,走哪帶哪.后來,神農(nóng)在小北頂兩邊的百草洼,誤嘗了斷腸草,死了.到現(xiàn)在,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頂上,還有一塊像彎腰摟肚的人一樣的石頭,都說是神農(nóng)變的.
為了紀念神農(nóng)創(chuàng)中醫(yī),制本草,人們把小北頂改名為神農(nóng)壇,并在神農(nóng)壇上修建神農(nóng)廟.廟里塑了神農(nóng)像,左手托著花蕊鳥,右手拿著藥正往嘴里送.
摘自百度網(wǎng)友,謝謝。
1、青石龍:很久以前,青龍在東海龍宮里當侍衛(wèi)將軍,這位青龍將軍對上有令則行,對下有求必應。有時還變作者漁翁,到岸上察看民情。若是島上田地龜裂,百姓受災,便偷偷吸來東海水,化作雨露,解救民間干旱之苦。因此,當?shù)匕傩斩己芫粗厮?/p>
2、北宿成龍:傳說很久以前,舟山金塘島上有個孤兒,名叫北宿。雖說性情孤僻,不喜言語,卻勤勞能干,待人忠厚老實,四鄰鄉(xiāng)親沒一個不稱贊的。
有一年,北宿在傍海的荒坡上栽了十八棵楊梅樹,又在附近挖了一眼淡水潭,每天早晚兩次擔水澆灌。不到三年工夫,這些楊梅樹都長得枝繁葉茂,煞是惹人喜愛。夏至楊梅滿樹紅北宿像得了十八顆珍珠似的,高興極了!他在楊梅林中搭了一張高鋪,日夜精心看護著。
3、八仙過海: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于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云仙長有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4、杜宇化鵑:杜宇化鵑是中國古代一個傳說,有詩云:“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后面一句說得就是杜宇化鵑的故事。
5、孟姜女傳說:孟姜女的故事,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奇之一,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 其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實編寫,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孟姜,一個是杞梁,歷史上確有此人,并非虛造。孟姜女傳說淵源很早,從戰(zhàn)國時期開始就見端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青石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宿成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仙過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杜宇化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孟姜女傳說
盤古開天
女媧造人
女媧補天
嫦娥奔月
夸父逐日
精衛(wèi)填海
后羿射日
吳剛伐桂
十日并出
共工祝融之戰(zhàn)
共工怒觸不周山
黃帝蚩尤之戰(zhàn)
黃帝戰(zhàn)刑天
刑天舞干戚
伏羲八卦
參商二宿不相見
常羲生十二個月亮
羲和生十日
女英娥皇與湘妃竹
西王母與不死藥
哪吒腦海
鯀竊息壤
大禹治水
涂山氏生啟
劈山救母
傅說化星
八仙過海
呂洞賓三戲白牡丹
張果老倒騎毛驢
狗咬呂洞賓
牛郎織女
白蛇傳
愚公移山
大鬧天宮
孟姜女
玄鳥降世,天而生商
華胥氏踩雷神腳印有感而孕
伏羲畫卦
神農(nóng)嘗百草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
倉頡造字
后羿射巴蛇
燧人氏鉆木取火
周穆王八駿
彭祖八百歲
董永與七仙女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有哪些
神農(nóng)嘗百草 神農(nóng)辨藥嘗百草的故事,是一則著名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神農(nóng)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后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fā)明了五谷農(nóng)業(yè),因為這些...
我國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我國的神話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八仙過海、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等。1. 盤古開天辟地。盤古是中國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神,他用自己的身體撐起了天地,最終化為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人類對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2. 女媧補天。傳說中女媧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她用五彩石...
古代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古代的神話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和嫦娥奔月等。1. 盤古開天辟地 盤古是中國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神,他開天辟地的故事描述了世界的起源。傳說中,盤古用巨大的斧頭劈開混沌,身軀化成了山川大地,眼睛化成了日月星辰,血液化成了江河湖海。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人對自然...
中國神話故事有哪些
1. 精衛(wèi)填海 古代神話故事,講述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女娃去東海游玩時不幸溺死,化為精衛(wèi)鳥,立志填平大海的故事。體現(xiàn)了精衛(wèi)堅持不懈、勇敢斗爭的精神。2. 女媧補天 傳說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用神龜四足頂住天空,拯救了人類。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女媧的智慧和勇氣。3. 后羿射日 傳說中后羿射下九個...
古典故事有哪些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有:夸父追日、 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等。1、夸父追日。相傳在黃帝時期,夸父族首領夸父想要把太陽摘下,于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時喝干了黃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夸父山。
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五部經(jīng)典神話故事是什么?
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xiàn)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后,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5、《夸父逐日》夸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
中國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中國神話故事豐富多彩,包含了眾多傳說和經(jīng)典故事。以下是部分著名的中國神話故事:1. 《山海經(jīng)》:這部古籍詳細記載了包括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chǎn)、巫術(shù)、宗教、醫(yī)藥、民俗、民族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和神話的重要文獻。2. 《封神演義》:講述了商末周初,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
中國古代神話有哪些故事
一、盤古開天辟地 這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盤古是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神,他斬斷混沌,開辟出天地,使世界從混沌中誕生。他的身軀化成了山川大地,眼睛化成了日月星辰,為我們這個遼闊的世界奠定了基礎。二、女媧補天與女媧造人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另一重要神祇。傳說中,她不僅以五彩石補天,拯救...
你知道哪些中國的神話故事?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怒觸不周山、神農(nóng)嘗百草。1、女媧補天 【原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禍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有哪些
10. 搜神記:《搜神記》是一部收錄了許多神話傳說的書籍,講述了各種神鬼故事。11. 封神榜:《封神榜》是一部古代神話小說,講述了商朝末年,姜子牙封神的故事。12. 西游記:《西游記》是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說,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的神話故事。13. 哪吒鬧海:哪吒是傳說中的神童,他在海里鬧事,最后被...
相關評說:
滎陽市工步: ______ 《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倉頡造字》、《后羿射日》、《西游記》、《哪吒鬧海》、《牛郎織女》、《八仙過海》、《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女媧造人》、《女媧造人》、《河伯娶婦》、《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劈山救母》、
滎陽市工步: ______[答案] 女媧補天 盤古開天辟地 封神榜 嫦娥奔月 天仙配 牛郎織女 精衛(wèi)填海 等等…… 不夠再找我~~!
滎陽市工步: ______ 盤古開天辟地 女媧造人 女媧補天 巫山神女 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神農(nóng)嘗百草 天狗的故事 龍伯釣鰲 北斗七星的由來 伏羲兄妹 精衛(wèi)填海 牛郎織女 寶蓮燈 天仙配 白蛇傳 八仙過海 東海龍王淹東京 柳毅傳書"這些故事你可以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中看到
滎陽市工步: ______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 開天辟地的盤古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這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奧妙.在很久以前,就有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傳說. 相傳,天地本來是黑暗混沌的一團,好像一個大雞蛋.盤下就孕育在中間,過了一萬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
滎陽市工步: ______ 女媧 盤古開天辟地 女媧煉石補天 夸父逐日 撞斷天柱的共工 猛志常在的刑天 精衛(wèi)填海 銅頭鐵額的蚩尤 伏羲發(fā)明八卦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中國古代神話 伏羲的傳說 劈山救母 月下老人的傳說 杜鵑啼血 二月二龍?zhí)ь^ 鉆木取火的傳說 東海龍王塌東京 龍女拜觀音 三戲海龍王 什剎海的傳說 周穆王西游 神農(nóng)嘗百草 湘妃竹的由來 生肖的傳說 鸚鵡洲的由來 姜太公釣魚 觀音送畫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 牛郎織女鵲橋會 土皇公公管四季 吳剛伐桂 茶花的傳說 老子降青牛 鯉魚跳龍門 煮海治龍王 龍王失印服漁翁 孟姜女哭長城 灶王 百鳥衣
滎陽市工步: ______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八仙過海,白娘子,七仙女,牛郎織女
滎陽市工步: ______ 簡短的有;盤古開天辟地 盤古化生萬物 燭龍圣神 巨靈擘山 女媧造人 女媧兄妹結(jié)婚 女媧煉石補天 鯤鵬之變 龍伯釣鰲 燧人鉆木取火 伏羲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 天梯建木 廩君和鹽水女神 神農(nóng)鞭藥 伏羲 三皇 后稷復蘇 黃帝見廣成子 黃帝解夢 海龍王宅 赤松子 ...
滎陽市工步: ______ 古代神話,都是幾千年了,每個基本上都會讓你覺得老土 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共工怒而觸不周山, 據(jù)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于帝五(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tǒng)治的地盤也很大...
滎陽市工步: ______ 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炎黃之戰(zhàn),孫悟空大鬧天宮盤古開天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
滎陽市工步: ______ 盤古開天辟地、女蝸造人、嫦娥奔月、神農(nóng)嘗百草、共工怒觸不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