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玉石各有多少種類,詳細資料 玉石的種類有哪些?

      玉的英文名稱為Jade,來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們把由墨西哥掠奪來的玉起名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詞的最后一個字。

      真正的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硬玉另有一個流行的名字——翡翠。軟玉(Nephrite),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硬度6.5,韌性極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纖維狀晶體集合體。硬玉(Jadeite),為鈉鋁硅酸鹽,硬度 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致密塊狀。兩種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軟玉(2.9-3.1)。

      玉是礦石中比較高貴的一種。中國古人認為玉是光榮和幸福的化身,剛毅和仁慈的象征。一些外國學者也把玉作為中國的“國石”。

      中國是世界上開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古書上記載很多,名稱也很雜,如水玉、遺玉、佩玉、香玉、軟玉等。遼寧阜新市查海遺址出土的透閃石軟玉玉塊,距今約8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傳說遠古時代黃帝分封諸侯的時候,就以玉作為他們享有權(quán)力的標志,以后,許多帝玉的“傳國璽”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經(jīng)使用墨玉牙璋來傳達國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記載的周朝(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開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國王得到一塊非常珍貴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后,許諾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雖然最后被識破只是一個陰謀,但也可見當時寶玉的價值。

      古人為什么把玉看得那么珍貴呢?

      首先,玉的模樣好看,色彩豐富。古書《說文》記載,所謂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顏色有草綠、蔥綠、墨綠、灰白、乳白色,色調(diào)深沉柔和,形成一種特有的溫潤光滑的色彩。中國人喜歡一種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黃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還有白色中雜有綠色的條帶的玉——“雪里苔蘚玉"。

      其次,古代人迷信,認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鐲、玉簪、指環(huán)、煙嘴等裝飾品。

      第三,玉的韌性強,受得住鐵錘擊打,這一特性連金剛石也無法與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這一優(yōu)點可以雕成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花草、樓閣、寶塔等精致的工藝品和裝飾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襲擊了南加利福尼亞,桑塔巴巴拉的一個小工藝品店里收藏的中國工藝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錢的玉制品雖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層,但一件也沒有損壞。很顯然,玉非常堅韌。

      清末慈禧太后貪婪玉石一生。據(jù)說,有一名進貢者奉獻一枚大金剛石頭飾,她沒有接受,反而歡迎送給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綠玉制品。她有一只寶貴的戒指,形狀像一只小黃瓜,是用高品質(zhì)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鐲,幾個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環(huán)和三寸長的玉制指甲套,吃飯喝水用精雕細刻的玉盤、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后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蕓特雷附近的海底開采出來的,重5噸,被命名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發(fā)現(xiàn)一塊重達28噸的軟玉石。1978年在緬甸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塊更大的玉石,重達90噸。但早在1960年,在我國遼寧省岫巖縣采掘出一塊特大玉石,體積為106.8m3,重達267.76噸,比國外三大玉石總重量還多204.05噸,質(zhì)地細膩,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現(xiàn)代玉雕分為南派、北派。南派以揚州為代表,特點是細膩形象。 北派以北京為代表,特點是粗獷、氣勢。

      玉石之美與鉆石和彩色寶石有明顯的差異,鉆石之美在于它的堅硬、清澈、明亮,彩色寶石之美在于它的艷麗多姿,而玉石之美在于它的細膩、溫潤、含蓄幽雅。

      另類解釋:未經(jīng)雕琢的玉。《漢書·西域傳·于闐國》: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國出產(chǎn)有豐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岫巖,湖北的松石,臺灣、海南島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瑪瑙等,都是較著名的制作玉器原材料。

      玉石鑒定:

      首先應(yīng)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guān)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shù)著作中凝聚著豐富的知識。如清末吳大徵所著的《古玉圖考》、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shù)全集: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鑒別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觸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質(zhì)老舊、手感沉重、外表軟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宋代就出現(xiàn)過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朝以后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
      玉石的品質(zhì)一般是從質(zhì)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玉石的質(zhì)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王與石的區(qū)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jié),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zhì)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nèi)部晶體結(jié)構(gòu)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于4——6度之間,高于銅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qū)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于4的礦物質(zhì),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準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yè)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鉆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韌性,是由于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于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征,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于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zhì)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zhì)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zhì)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制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jù)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zhèn)巍n次高低的基本標準。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瞇起來,例如磨好的鉆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后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后,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征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zhì)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目前市場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以玉粉經(jīng)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尸血沁、朱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藥水浸蝕的。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等方面的差異和區(qū)別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xiàn)代機器加工的重要特征。雕刻的線條槽口和表面皮亮,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口兩側(cè)邊有毛道崩裂現(xiàn)象則是現(xiàn)代“機器工”的特點。

      冰清玉潔話玉緣

      在我國,玉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涵義。古往今來,人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以玉喻之。可以說玉文化的發(fā)展與中華文明的發(fā)展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質(zhì)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內(nèi)在蘊含之美。這種人文美的蘊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屬性。在封建社會,玉璽成為權(quán)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詞,歷史賦予了它超物質(zhì)的神化意識。
      《周禮·大宗伯》記載:周朝時期,人們將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將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國。《說文解字》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藏華光澤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聲清團徹遠,純正而不雜,辭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廉而不劌,義也;垂而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專其終,詘然東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回虹,天也;精神貫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不貴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學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演繹發(fā)展而形成。自古以來,儒人們便遵守“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傳統(tǒng)觀念。
      中國玉文化的發(fā)展與中華文明相始終。1949年,新中國國徽的設(shè)計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提供的以玉璧為主體圖案,配以齒輪和麥穗的設(shè)計稿。近二十年來,人們對于玉器的崇尚和喜愛,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為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玉文化的發(fā)展,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國文物學會推出“中國歷代名玉”復(fù)原品10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紅山文化,一直延續(xù)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時期,包括玉琮、玉龍、玉豬龍、玉璜、玉璧、玉辟邪、雙螭耳環(huán)、出戟螭龍瓶、四足方鼎及玉璽等。每件玉器都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玉質(zhì)精美,工藝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實物的形式與世人見面。

    玉石的種類和產(chǎn)地
    玉石的種類和產(chǎn)地
    玉,在我國是美石的同義語。古人視玉為寶,今人又把珍貴的玉石稱為寶玉。我國是一個玉石之國,但目前國內(nèi)的珠寶界、考古界和地質(zhì)界對玉、玉石和寶石的定義是有區(qū)別的。目前國際上統(tǒng)稱的玉專指軟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統(tǒng)稱為玉石。寶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特殊光學效應(yīng)的集合體,絕大多數(shù)都是某種礦物的單晶體,如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碧璽、紫牙烏等。

    一、硬玉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tǒng)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礦石)還是“籽料”(次生礦石),主要是由硬玉礦物組成的致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纖維狀結(jié)構(gòu)。這種緊密的纖維狀結(jié)構(gòu),使翡翠具有細膩和堅韌的特點.

    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shù)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zhì)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二、軟玉

    軟玉在我國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它們與硬玉不同,是由角閃石族礦物中透閃石陽起石礦物(以透閃石為主)組成的致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軟玉同硬玉一樣也呈纖維狀結(jié)構(gòu)。這種由透閃石或陽起石組成的纖維狀結(jié)構(gòu),是軟玉具有細膩和堅韌性質(zhì)的主要原因。

    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shù)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至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zhì)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zhì)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xiàn)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紅色者有人稱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三`岫巖玉,簡稱岫玉,因產(chǎn)遼寧省岫巖縣而得名。這種玉石的主要品種表面看來,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組成的礦物和硬度則不同。組成岫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成分中常含有二價鐵、三價鐵,還混有錳、鋁、鎳、鈷等雜質(zhì),這些混入物使岫巖玉具有各種顏色。岫玉的顏色有白、黃、淡黃、粉紅、淺綠、綠、翠綠、暗綠、褐綠及其它雜色。其中常以綠色調(diào)為主,顏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間。組成岫玉的蛇紋石礦物,通常占85%以上,常見少量方解石、透閃石等其它礦物。透閃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質(zhì)非常細膩,半透明至不透明,蠟狀至油脂光澤。硬度2.5~5.5,比重2.5~2.8。蛇紋石礦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紋石是鎂質(zhì)碳酸鹽巖、鎂質(zhì)基性宕、超基性巖的交代蝕變礦物,也可與滑石、綠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質(zhì)同翡翠和軟玉極易區(qū)分,主要是光澤(老帶油脂光澤)和硬度的不同。

    南方玉開采史不詳,因產(chǎn)于廣東省信宜縣泗流地區(qū),故又稱“信宜玉”。玉質(zhì)大多數(shù)由蛇紋石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閃石、綠泥石、綠簾石等。因含雜質(zhì)多,顏色常與岫玉不同,色調(diào)暗綠至褐綠。同時產(chǎn)出的地質(zhì)條件與岫玉也有差別,它產(chǎn)于云母片巖和條帶狀混合片麻巖組成的地層中,玉石礦體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層。

    祁連玉產(chǎn)祁連山,玉色暗綠,帶有較多的黑色臟點,岫玉和南方玉沒有這一特點。

    京黃玉淡黃色,也由蛇紋石組成,因產(chǎn)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觸變質(zhì)大理巖中而得名。本世紀60年代發(fā)現(xiàn),歷史上是否開采過,情況不明。因產(chǎn)量過少,現(xiàn)已停采。

    安綠石也是蛇紋石玉質(zhì),因首次發(fā)現(xiàn)于吉林集安縣的綠水河而得名。產(chǎn)于蛇紋石化大理巖古老的地層中。玉質(zhì)較純,細膩光潔,蘋果綠至墨綠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與岫玉相似的蛇紋石玉石還有不少產(chǎn)地和品種。因此,當我們鑒別新石器時代以來屬于這類玉質(zhì)的玉器時,切不可輕易斷定玉質(zhì)的來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蘇吳縣草鞋山、張陵山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中,經(jīng)鑒定有一件玉管為蛇紋石玉石,就不是遼寧產(chǎn)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蘇鎮(zhèn)江的產(chǎn)物。

    四、藍田玉

    藍田玉的名稱初見于《漢書·地理志》,美玉產(chǎn)自“京北(今西安北)藍田山”。其后,《后漢書·外戚傳》、張衡《西京賦》、《廣雅》、《水經(jīng)注》和《元和郡縣圖志》等古書,都有藍田產(chǎn)玉的記載。至明萬歷年間,宋應(yīng)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所謂藍田,即蔥嶺(昆侖山)出玉之別名,而后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從此引起后世人的紛爭,有的說藍田根本不產(chǎn)玉,有的說即使產(chǎn)玉可能是萊玉(色綠似菜葉的玉石)。近些年,陜西地質(zhì)工作者在藍田發(fā)現(xiàn)了蛇紋石化大理巖玉料,認為它就是古代記載的藍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報》)。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引起了尋找珠玉原料的地質(zhì)界重視,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1982年,地質(zhì)礦產(chǎn)部地質(zhì)博物館,展出了上述藍田玉的原石。這種蛇紋石化強烈時,局部已經(jīng)變成與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質(zhì)從外觀上看,有黃色、淺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diào),并伴隨淺白色的大理巖。這種玉石雖然不很美觀,但因為藍田地處西安古城附近,玉質(zhì)硬度為4左右,容易加工.

    五、南陽玉

    南陽玉因產(chǎn)河南省南陽而得名,又因礦區(qū)在南陽的獨山,故又稱“獨山玉”。

    南陽玉色澤鮮艷,質(zhì)地比較細膩,光澤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國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蘇聯(lián)地質(zhì)學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陽玉歸屬于翡翠類型的玉石礦床。據(jù)河南地質(zhì)工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探明南陽玉是一種蝕變斜長巖,組成礦物除斜長石外,還有黝簾石、綠簾石、透閃石、絹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經(jīng)過顯微鏡鑒定,玉質(zhì)含有多種蝕變礦物,蝕變作用以黝簾石化、綠簾石化和透閃石化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種金屬雜質(zhì)電素離子),所以玉質(zhì)的顏色有多種色調(diào),以綠、白、雜色為主,也見有紫、藍、黃等色.

    六、綠松石

    綠松石是由細小的綠松石礦物為主組成的隱晶質(zhì)致密塊體,含有銅、鋁和水的磷酸鹽,通常產(chǎn)于次生淺成礦床中。多呈天藍色、暗藍色、藍綠色和綠色,風化強烈的呈綠白色。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綠松石在我國也是古老的傳統(tǒng)玉石,早在新石器時代,它同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據(jù)《中國古代礦業(yè)開發(fā)史》一書中的統(tǒng)計,從新石器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有多處發(fā)現(xiàn)過綠松石裝飾品.

    七、瑪瑙

    瑪瑙由于紋帶美麗,自古就被人們飾用。出土玉器中,常見成串的瑪瑙珠,以項飾為多。

    組成瑪瑙的細小礦物除玉髓外,有時也見少量蛋白石或隱晶質(zhì)微粒狀石英。嚴格地說,沒有紋帶花紋的特征,不能稱瑪瑙,只能稱玉髓。現(xiàn)今市場上一些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也稱為“瑪瑙”,這同古代瑪瑙的含義是不相符的。瑪瑙純者為白色,因含其它金屬元素(如Fe、Ni等)出現(xiàn)灰、褐、紅、藍、綠、翠綠、粉綠、黑等色,有時幾種顏色相雜或相間出現(xiàn)。瑪瑙塊體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硬度6.5~7,比重2.65。

    瑪瑙依其紋帶花紋的粗細和形態(tài)分有許多品種。紋帶呈“縞”狀者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此外尚有“帶狀瑪瑙”、“城砦瑪瑙”、“曇瑪瑙”、“苔蘚瑪瑙”、“錦紅瑪瑙”、“合子瑪瑙”、“醬斑瑪瑙”、“柏枝瑪瑙”、“曲蟮瑪瑙”、“水膽瑪瑙”等品種(見李時珍《本草綱目》)。

    在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據(jù)顏色的不同,有“紅玉髓”、“綠玉髓”(亦稱英卡石)、“蔥綠玉髓”、“血玉髓”(亦稱血石)和“碧玉”等。

    瑪瑙同軟玉一樣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玉石。在南京北陰陽營等遺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瑪瑙杯和瑪瑙珠。在大量的瑪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狀,長1.7厘米。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遺址,山東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東晉墓中等,也都相繼發(fā)現(xiàn)了瑪瑙飾品.

    八、青金石

    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礦物組成,常含方解石、黃鐵礦,有時出現(xiàn)少量透輝石等。阿富汗產(chǎn)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礦物平均含量占25~40%。玉質(zhì)呈獨特的藍色、深藍、淡藍及群青色。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澤。硬度5.5,比重2.7~2.9。色深藍和濃而不黑者,稱“青金”;深藍和黃鐵礦含量多于青金石礦物時,稱“金格浪”;淺藍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黃鐵礦)者,稱“催生石”(此名源于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藥之說).

    九、碧甸子與孔雀石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載:“天柱山,州(興安州,今陜西安康縣)西五十里,下有碧鈿、青綠諸洞二十余處,唐宋俱采取入貢,明始停閉。”夏湘蓉等在《中國古代礦業(yè)開發(fā)史》中認為:“按元代的碧甸并非甸子,明代的碧鈿當不例外。”這是因為綠松石(甸子)一般不與孔雀石(青綠,亦稱“石綠”)共生,而“硅孔雀石”則常與孔雀石共生。既然已知與“碧鈿”共生的是孔雀石,那么“碧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指“硅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種次生氧化礦物,通常產(chǎn)于銅礦上部的氧化帶中。孔雀石因呈孔雀綠色而得名,多呈塊狀、鐘乳狀、皮殼狀及同心條帶狀。硬度4~6,比重3.9~4。常同褐鐵礦、方解石、錳土、玉髓、硅孔雀石等共生。

    硅孔雀石也是一種次生礦物,多數(shù)由黃銅礦、黝銅礦等受堿性硅酸鹽的熱溶液作用變化所形成。呈綠、藍綠至天藍色,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狀的塊體,也有呈土狀或葡萄狀者。硬度2~4,比重2~2.24。和孔雀石一樣不透明,玻璃至土狀光澤。

    十、寶石

    從大量的考古資料得知,我國出土的玉器質(zhì)料主要是傳統(tǒng)的玉石,但伴隨出土的也有寶石。現(xiàn)將一些重要的寶石簡介如下:

    鉆石礦物學名金剛石。等軸晶系,多呈八面體,也有斜方十二面體和六八面體者。化學成分為碳。硬度10,比重3.5~3.6,折光率2.40~2.48。18世紀以前,印度是世界上鉆石的唯一產(chǎn)地。巴西鉆石發(fā)現(xiàn)于1728年;非洲鉆石發(fā)現(xiàn)于1850年。我國山東鉆石的產(chǎn)出,據(jù)說僅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據(jù)《文物》1972年第11期第32頁報道,南京象山7號東晉墓葬中,出上鑲嵌有金剛石的戒指,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最早鉆石,按時間看應(yīng)屬天竺的產(chǎn)品。

    紅寶石和藍寶石礦物學名都是剛玉。三方晶系,晶體常呈桶狀、錐狀、板狀、柱狀、不規(guī)則粒狀等,晶面上常有斜紋或橫紋。硬度9,比重3.95~4.10。折光率:N0=1.767~1.772,N0=1.759~1.763;重折率0.008~0.009。成分中混入金屬鉻呈紅色;混入鐵、鈦、錳等呈藍色或其它色調(diào)。現(xiàn)今,在寶石學中和珠寶商業(yè)界,除了紅色透明者稱紅寶石外,其它各色剛玉的透明晶體(能做寶石者),皆稱“藍寶石”。如黃色者,稱“黃色藍寶石”;綠色者,稱“綠色藍寶石”等。

    在紅寶石和藍寶石中還有兩個特殊品種,稱“星彩紅寶石”和“星彩藍寶石”。這種寶石一般不透明或近于半透明,琢磨成弧面型寶石后,在弧形頂面上出現(xiàn)六條放射狀的光帶,宛如一顆閃光的星星。

    紅寶石,我國古有“紅刺”、“照殿紅”及“巴拉斯”之稱。現(xiàn)已知“巴拉斯”一名實指礦物學名叫“尖晶石”的寶石。藍寶石,我國古有“瑟瑟”之稱,而古代的“瑟瑟”作為珠寶名稱也兼指其它藍色或綠色的寶石。近些年來,在華東、華南等地發(fā)現(xiàn)了藍寶石的產(chǎn)地,紅寶石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如果在古墓中發(fā)現(xiàn)藍寶石,很可能來自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地;紅寶石很可能來自緬甸、泰國、柬埔寨。

    祖母綠元末文學家陶宗儀在《綴耕錄》中稱為“助水刺”。

    綠寶石,一般泛指可做寶石的各色透明的綠柱石礦物晶體。根據(jù)顏色不同,它們都有各自的名稱。比如,天藍色者稱“海藍寶石”;黃綠色者稱“橄欖海藍寶石”;純黃色者稱“金黃綠寶石”;淡紅色者稱“玫瑰綠寶石”等。只有當成分中含鉻,使其顏色變得濃綠或翠綠時,才是祖母綠。

    祖母綠獨特的翠綠色是因為晶體中混入了金屬鉻離子,三氧化二鉻的含量一般在0.15~0.20%,深翠綠色者三氧化二鉻的含量可達0.5~0.6%。晶體常呈六方柱狀。硬度7.5,比重2.71。透明,有玻璃光澤。折光率:No=1.585,No=1.579;重折率0.006。晶體中常有瑕疵,多呈閃亮的小片,亦稱“蟬翼”。祖母綠由于顏色美麗,有“綠寶石之王”的譽稱。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和希臘就被用做首飾鑲嵌品,常琢磨成盤型或價梯型,工藝美術(shù)界專稱“祖母綠型”。

    古代的祖母綠出產(chǎn)于埃及。1930年蘇聯(lián)在中烏拉爾山才發(fā)現(xiàn)祖母綠。本世紀20年代以來,南非(阿扎尼亞)、津巴布韋和巴西等地,都相繼發(fā)現(xiàn)了大型祖母綠礦床。現(xiàn)今祖母綠的著名產(chǎn)地在哥倫比亞的契沃爾和木佐行政區(qū)。此外印度、坦桑尼亞、贊比亞也產(chǎn)祖母綠。我國至今未發(fā)現(xiàn)祖母綠的產(chǎn)地。明定陵出土的萬歷皇帝王帶上鑲嵌的大顆祖母綠,不知來自何地。

    貓眼石俗稱“貓兒眼”,古稱“獅負”,意為被獅子背負過的意思。這種寶石主要產(chǎn)于錫蘭(現(xiàn)稱斯里蘭卡),故又稱“錫蘭貓眼石”。

    貓眼石的礦物學名稱“金綠寶石”,是金綠寶石礦物的特殊品種。這種寶石因晶體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狀”氣孔包裹體,加工成弧面型寶石(俗稱腰圓)后,能對光產(chǎn)生集中反射,出現(xiàn)一條像貓眼“瞳眸”似的光帶,故稱貓眼石或貓兒眼。

    貓眼石何時在我國出現(xiàn),史籍難考。章鴻釗在《石雅》中引《瑯環(huán)記》語說;“仙女上玄宗獅負二枚……玄宗藏于牡丹鋼合中以驗時云。”此處“獅負”是否就是較早的貓眼石,待考。現(xiàn)已知清東陵乾隆墓中出土有貓眼石;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里金塔頂上也鑲嵌有質(zhì)量不太好的貓眼石。我國古今的貓眼石皆由斯里蘭卡輸入,最早輸入中國的時間則有待于考證。

    碧璽《清會典圖》卷四十三稱“碧囗(王亞)囗(王厶)”;《博物要覽》中稱“披耶西”;《滇海虞衡志》中稱“碧霞歪”、“碧霞囗(王比)”、“碧洗”;《玉紀》中稱之為“碧霞希”。民國初,北京市場上的珠寶商常稱“碧硒”或作“碧璽”,皆系今日的“電氣石”寶石。今“碧璽”一詞已成為各色電氣石寶石的工藝名稱。

    電氣石礦物成分相當復(fù)雜,晶體呈柱狀,斷面為球面三角形,晶面上有縱橫。寶石為各色透明晶體,強玻璃光澤。硬度7~7.5,比重2.98~3.05。根據(jù)顏色等不同有“紅碧璽”、“綠碧璽”、“黃碧璽”、“褐碧璽”以及“碧璽貓眼石”等若干品種。深紅色者俗稱“雙桃紅”,淺紅色者俗稱“單桃紅”。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里珍藏有大量的各種顏色的碧璽制品,多屬明清之物。古籍記載碧璽產(chǎn)緬甸。現(xiàn)我國新疆阿勒泰所產(chǎn)碧璽最為有名,但開采年代不詳。

    緊牙烏亦稱“子牙烏”,現(xiàn)為各色石榴石寶石的工藝名稱。《博物要覽》、《輟耕錄》書中稱石榴石為“避者達”。其中色紅如同紅寶石者,有“錫蘭紅寶石”之稱;黃色者,有“黃榴石”之稱;翠綠色者有“翠榴石”之稱,亦稱“烏拉爾祖母綠”。我國出土的紫牙烏寶石不詳。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里許多暗紅到紫色紅色的寶石,大多數(shù)都是紫牙烏寶石,但原料來源不詳。現(xiàn)已知我國新疆阿勒泰偉晶巖中產(chǎn)有紅色、黃綠色等石榴石寶石。此外江蘇省、浙江省也發(fā)現(xiàn)紅色的石榴石寶石。

    尖晶石英國和俄國王冠上鑲嵌的紅寶石,有的就是現(xiàn)今的尖晶石。英國女皇加薩琳王冠中央鑲嵌的那顆“黑太子星”紅寶石,重389克拉,據(jù)久米武夫《寶石貴金屬辭典》載,這是一顆特大的尖晶石寶石,十七世紀以12萬盧布購于北京。

    尖晶石常呈八面體,玻璃光澤。硬度3,比重3.5~4.06。平均折光率N=1.717。尖晶石是均質(zhì)礦物。它同紅寶石(紅色剛玉)的區(qū)別,除晶形和硬度等不同外,放在偏光鏡下(正交偏光)轉(zhuǎn)動,其較簿的邊部出現(xiàn)亮和黑(消光現(xiàn)象)的變化時,即為紅寶石,全是黑色(全消光)時即為尖晶石寶石。

    近來我國已發(fā)現(xiàn)翠綠色的尖晶石。國外主要產(chǎn)地有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和澳大利亞等地。

    拉長石拉長石礦物因發(fā)現(xiàn)于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而得名。已知有拉長月光石和變彩拉長石兩種。礦物屬于斜長石中的基性種屬,其中含鋼長石分子35~50%,含鎢長石分子50~75%。成分中可能還有少量的鉀長石。晶體呈板狀或板柱體。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數(shù)透明度較高,玻璃光澤。硬度6~6.5,比重2.67~2.72。產(chǎn)基性火成巖類或脈宕中。拉長月光石有“月光冷冷如秋色”的游彩(轉(zhuǎn)動寶石,光彩發(fā)生逐漸的變化稱“游彩”)。變彩拉長石有白、藍等隨光源照射方向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的色彩(即“變彩”)。

    章鴻釗在《石雅》中認為,我國的“和氏璧”應(yīng)是拉長石寶石,主要根據(jù)是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錄異記》中關(guān)于“和氏璧”色彩變化的記述。杜光庭說:“‘和氏璧’側(cè)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拉長石也有色白與色碧的變化,而且非經(jīng)琢磨,這種變彩一般也難以發(fā)現(xiàn),故理璞才能得寶。

    和氏璧見于先秦《韓非子》等書的記載。秦始皇將其加工成玉璽,輾轉(zhuǎn)相傳,傳至后唐李從珂(廢帝)時,因北京留守石敬瑭勾結(jié)契丹人耶律德光攻打洛陽,廢帝抱璧(傳國璽)登上玄武樓和薪自焚。從此和氏璧下落不明。

    螢石1978年第一期《考古學報·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fā)掘報告》中的出土玉器里就有螢石制品。夏湘蓉等人認為這種螢石顯然是就地取材的。螢石有各色透明晶體,我國的珠寶界稱為軟水晶。螢石化學成分為氟化鈣,常含釔、銫等稀土元素雜質(zhì)。晶體呈立方體或八面體。有白、綠、黃、藍等色。硬度4,比重3.18。折光率1.433~1.435。成分中因含微量的鈾而發(fā)出綠色螢光。有強磷光者,據(jù)史書記載是“夜明珠”的一種。相傳印度古代發(fā)現(xiàn)的“蛇眼石”即螢色夜明珠,夜晚距它半英尺遠,可以借它的光觀看印刷品。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一書載:古代的中國人最愛敘利亞產(chǎn)的夜明珠,別名為“孔雀暖石”。據(jù)說慈禧太后皇冠上有九顆夜明珠,其中有四顆失落民間。前不久,洛陽有人發(fā)現(xiàn)了夜明珠,陜西扶風縣也有人發(fā)現(xiàn)了夜明珠,都未鑒定是何寶石。由此說明,古代確有夜明珠。《北京晚報》1983年6月3日第2版“我國發(fā)現(xiàn)夜明珠”一文中報道,廣東省有人在鎢礦山螢石選礦廠中也發(fā)現(xiàn)了強磷光的螢石,可謂現(xiàn)代的夜明珠。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說明古代傳說和記載的夜明珠寶石的確存在,而且還有新的產(chǎn)地。

    水晶伴隨玉器出土的水晶制品比較多見,在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古墓中常有出土。

    水晶的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是具有一定幾何形狀的石英晶體。硬度7,比重2.65。有無色透明、紫、粉紅、棕、黑等色。顏色同某些雜質(zhì)有關(guān);黃水晶含有超顯微狀態(tài)膠狀鐵的氫氧化物;煙水晶可能同鐳輻射有關(guān);玫瑰色可能含氧化錳和非晶質(zhì)硅的氫氧化物;含顯微狀態(tài)的赤鐵礦包裹體可顯粉紅色;紫水晶可能是含硼引起的;黑色的墨晶則可能含更多的雜質(zhì)。

    水晶除按顏色劃分紫晶、黃水晶(假黃寶石)、茶晶和墨品外,也按包裹體劃分為發(fā)晶(包裹有各種針狀礦物)和水膽水晶。其中粉紅色的塊體,稱芙蓉石。水晶古有水玉、水精、白附、干年冰、玻璃、紫難、赤石英、紫石英、青石英等許多名稱。水晶不僅品種多,古今產(chǎn)地也多。除我國許多省份出產(chǎn)外,古代也從大秦、波斯等國輸入。

    據(jù)目前資料,當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寶石和玉石礦物達二百三十種以上。除上述常見的寶石外,西周大墓中還出土有天河石。對眾多寶石和玉石感興趣的同志,可參閱奕秉璈的《寶石》(冶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和王福泉《寶石通論》(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兩書。

    1、蘭田玉
    產(chǎn)于陜西省蘭田縣。蘭田玉外觀為黃色、淺綠色,不透明,硬度為摩氏4度。屬蛇紋石化的透輝石類。蘭田玉開采歷史悠久,見于漢書,張衡及班固等文賦記載。現(xiàn)仍有玉石礦生產(chǎn)。因產(chǎn)量不多,漢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為玉材。所以蘭田玉開采和應(yīng)用漸漸失傳。以至明代宋應(yīng)星在《天工開物》中稱,蘭田為蔥嶺(昆侖山)的別名,蘭田為儲運玉石之地等推論。地質(zhì)部門曾對現(xiàn)尚開采的蘭田玉進行了考察。據(jù)寶石協(xié)會副會長弈秉璈的研究,陜西咸陽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獸面紋玉輔首”即采用蘭田玉制作,可知漢唐人盛贊的藍田美玉的產(chǎn)地即在當時京城附近。
    2、南陽玉
    南陽玉的礦區(qū)地處獨山,又稱“獨山玉”、“獨玉”。南陽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zhì)地細膩,純凈,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為5.5至6.5度。南陽玉為多色玉石。常見為兩種或三種以上色調(diào)組成多色玉,顏色鮮艷,分別稱為:水白玉、白玉、烏白玉、綠玉、綠白玉、天藍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黃玉、黃蓉玉、墨玉及雜色玉等。南陽玉開采歷史悠久,陜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玉斧,1952年發(fā)現(xiàn)的殷墟玉器,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都發(fā)現(xiàn)了以南陽玉為玉材的例證。現(xiàn)陳列于北海團城的元代瀆山大玉甕,也是用南陽玉琢制的。據(jù)文獻記載,南陽玉的開采在漢代已有相當規(guī)模。至今獨山上還有一千多個古代采玉的礦坑,可見南陽玉開采的歷史之久,規(guī)模之盛。南陽玉的儲量相當豐富,至今仍可形成規(guī)模生產(chǎn)。
    3、酒泉玉
    產(chǎn)于甘肅祁連山脈,因又有祁連玉之城。屬蛇紋石族玉石。半透明,以綠色為多,帶有均勻的黑色斑點。硬度為4.5度至5度。酒泉玉的開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武威娘娘臺遺址出土的齊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制成。
    4、鈾巖玉
    因主要產(chǎn)地在遼寧釉巖而得名,又稱鈾玉。屬蛇紋石,形成于鎂質(zhì)碳酸巖的變質(zhì)大理石中,我國這種地質(zhì)環(huán)境的礦床很多,因而類似鈾玉的產(chǎn)地很廣泛。鈾玉外觀呈青綠色,黃綠色。半透明、拋光后呈蠟狀光澤,硬度為3.5度至5度。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所用玉材,產(chǎn)于鈾巖境內(nèi)細玉溝,俗稱老玉,為透閃石軟玉。商代婦好墓出土玉器多數(shù)玉材與鈾巖瓦溝礦產(chǎn)鈾玉近似。瓦溝礦鈾玉開采歷史悠久,儲量豐富。為我國當前主要產(chǎn)玉礦區(qū),產(chǎn)量占全國60%左右。
    5.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于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chǎn)地。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并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zhì)。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shù)為單色玉,少數(shù)有雜色。玉質(zhì)為半透明,拋光后呈脂狀光澤,硬度5.5度至6.5度。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經(jīng)長期風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jīng)雨水沖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巖層中開采的稱山料。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zhàn)國以后,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材, 00004000 均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萬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經(jīng)濟價值評定依據(jù)是顏色與質(zhì)地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
    1)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zhì)地純凈、細膩、光澤滋潤。為和田玉中優(yōu)質(zhì)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制玉繁榮期,都極為重視選材,優(yōu)質(zhì)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zhì)地純潔細膩含透閃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jīng)濟價值幾倍于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代極推崇羊脂白玉。
    3)青白玉:質(zhì)地與白玉無顯著區(qū)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jīng)濟價值略次于白玉。
    4)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顏色勻凈,質(zhì)地細膩,含透閃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儲量豐富,是歷代制玉采集或開采的主要品種。
    5)黃玉:基質(zhì)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diào)。根據(jù)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秋葵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黃玉為“皇”諧音,有極稀少,一度經(jīng)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6)糖玉:氧化鐵滲入透閃石形成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的稱“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構(gòu)成雙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殼籽料掏腔制成的鼻煙壺,稱“金裹銀”宜能增值。
    7)墨玉:透閃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名為“烏云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黑,價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因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于制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8)碧玉:產(chǎn)于準葛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zhì)差一檔。碧玉含透閃石85%以上,質(zhì)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玉的英文名稱為Jade,來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們把由墨西哥掠奪來的玉起名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詞的最后一個字。

    真正的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硬玉另有一個流行的名字——翡翠。軟玉(Nephrite),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硬度6.5,韌性極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纖維狀晶體集合體。硬玉(Jadeite),為鈉鋁硅酸鹽,硬度 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致密塊狀。兩種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軟玉(2.9-3.1)。

    玉是礦石中比較高貴的一種。中國古人認為玉是光榮和幸福的化身,剛毅和仁慈的象征。一些外國學者也把玉作為中國的“國石”。

    中國是世界上開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古書上記載很多,名稱也很雜,如水玉、遺玉、佩玉、香玉、軟玉等。遼寧阜新市查海遺址出土的透閃石軟玉玉塊,距今約8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傳說遠古時代黃帝分封諸侯的時候,就以玉作為他們享有權(quán)力的標志,以后,許多帝玉的“傳國璽”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經(jīng)使用墨玉牙璋來傳達國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記載的周朝(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開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國王得到一塊非常珍貴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后,許諾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雖然最后被識破只是一個陰謀,但也可見當時寶玉的價值。

    古人為什么把玉看得那么珍貴呢?

    首先,玉的模樣好看,色彩豐富。古書《說文》記載,所謂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顏色有草綠、蔥綠、墨綠、灰白、乳白色,色調(diào)深沉柔和,形成一種特有的溫潤光滑的色彩。中國人喜歡一種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黃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還有白色中雜有綠色的條帶的玉——“雪里苔蘚玉"。

    其次,古代人迷信,認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鐲、玉簪、指環(huán)、煙嘴等裝飾品。

    第三,玉的韌性強,受得住鐵錘擊打,這一特性連金剛石也無法與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這一優(yōu)點可以雕成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花草、樓閣、寶塔等精致的工藝品和裝飾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襲擊了南加利福尼亞,桑塔巴巴拉的一個小工藝品店里收藏的中國工藝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錢的玉制品雖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層,但一件也沒有損壞。很顯然,玉非常堅韌。

    清末慈禧太后貪婪玉石一生。據(jù)說,有一名進貢者奉獻一枚大金剛石頭飾,她沒有接受,反而歡迎送給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綠玉制品。她有一只寶貴的戒指,形狀像一只小黃瓜,是用高品質(zhì)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鐲,幾個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環(huán)和三寸長的玉制指甲套,吃飯喝水用精雕細刻的玉盤、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后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蕓特雷附近的海底開采出來的,重5噸,被命名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發(fā)現(xiàn)一塊重達28噸的軟玉石。1978年在緬甸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塊更大的玉石,重達90噸。但早在1960年,在我國遼寧省岫巖縣采掘出一塊特大玉石,體積為106.8m3,重達267.76噸,比國外三大玉石總重量還多204.05噸,質(zhì)地細膩,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現(xiàn)代玉雕分為南派、北派。南派以揚州為代表,特點是細膩形象。 北派以北京為代表,特點是粗獷、氣勢。

    玉石之美與鉆石和彩色寶石有明顯的差異,鉆石之美在于它的堅硬、清澈、明亮,彩色寶石之美在于它的艷麗多姿,而玉石之美在于它的細膩、溫潤、含蓄幽雅。

    另類解釋:未經(jīng)雕琢的玉。《漢書·西域傳·于闐國》: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國出產(chǎn)有豐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岫巖,湖北的松石,臺灣、海南島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瑪瑙等,都是較著名的制作玉器原材料。

    玉石鑒定:

    首先應(yīng)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guān)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shù)著作中凝聚著豐富的知識。如清末吳大徵所著的《古玉圖考》、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shù)全集: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鑒別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觸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質(zhì)老舊、手感沉重、外表軟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宋代就出現(xiàn)過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朝以后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
    玉石的品質(zhì)一般是從質(zhì)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玉石的質(zhì)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王與石的區(qū)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jié),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zhì)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nèi)部晶體結(jié)構(gòu)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于4——6度之間,高于銅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qū)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于4的礦物質(zhì),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準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yè)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鉆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韌性,是由于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于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征,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于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zhì)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zhì)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zhì)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制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jù)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zhèn)巍n次高低的基本標準。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瞇起來,例如磨好的鉆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后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后,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征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zhì)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目前市場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以玉粉經(jīng)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尸血沁、朱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藥水浸蝕的。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等方面的差異和區(qū)別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xiàn)代機器加工的重要特征。雕刻的線條槽口和表面皮亮,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口兩側(cè)邊有毛道崩裂現(xiàn)象則是現(xiàn)代“機器工”的特點。

    冰清玉潔話玉緣

    在我國,玉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涵義。古往今來,人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以玉喻之。可以說玉文化的發(fā)展與中華文明的發(fā)展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質(zhì)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內(nèi)在蘊含之美。這種人文美的蘊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屬性。在封建社會,玉璽成為權(quán)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詞,歷史賦予了它超物質(zhì)的神化意識。
    《周禮·大宗伯》記載:周朝時期,人們將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將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國。《說文解字》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藏華光澤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聲清團徹遠,純正而不雜,辭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廉而不劌,義也;垂而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專其終,詘然東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回虹,天也;精神貫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不貴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學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演繹發(fā)展而形成。自古以來,儒人們便遵守“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傳統(tǒng)觀念。
    中國玉文化的發(fā)展與中華文明相始終。1949年,新中國國徽的設(shè)計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提供的以玉璧為主體圖案,配以齒輪和麥穗的設(shè)計稿。近二十年來,人們對于玉器的崇尚和喜愛,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為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玉文化的發(fā)展,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國文物學會推出“中國歷代名玉”復(fù)原品10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紅山文化,一直延續(xù)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時期,包括玉琮、玉龍、玉豬龍、玉璜、玉璧、玉辟邪、雙螭耳環(huán)、出戟螭龍瓶、四足方鼎及玉璽等。每件玉器都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玉質(zhì)精美,工藝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實物的形式與世人見面。

    1、翡翠-玉石之王 2、和田玉,中國國玉 3、獨山玉-四大名玉 4、岫玉-中國四大名玉 5、綠松石-中國四大名玉 6、青金石-佛家之寶 7、水晶-石頭中的精靈 8、水晶-石頭中的精靈 9、孔雀石 10、瑪瑙與紅玉髓 11、壽山石 12、南玉 13、東陵石-東陵玉 14、米黃玉 15、象牙玉 16、青海翠(也稱烏蘭翠) 17、蜜蠟黃玉石 18、河南西峽玉 19、卡瓦石 20、紫袍玉 21、琥珀與珊瑚 22、木變石 23、金星石 24、螢石

    壽山石的種類介紹
    壽山石的種類豐富多樣,包括桃花凍石、芙蓉凍石、荔枝凍石和牛角凍石等。以下是各種壽山石的詳細描述:1. 桃花凍石:其形態(tài)宛如桃花花瓣,顏色通常為白色或黃色,質(zhì)地細膩且常帶有紅色斑點,這些紅點深淺不一,分布疏密有致,為壽山石增添了一份獨特的美感。2. 芙蓉凍石:以其純凈細膩的質(zhì)地著稱,根據(jù)凍石...

    平時建筑用的石子是什么種類?
    1. 建筑用石主要分為鵝卵石、卵石和碎石三種類型。這些石料根據(jù)技術(shù)要求被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2. Ⅰ類石料適用于強度等級在C60以上的混凝土;Ⅱ類石料適合用于C30至C60的混凝土以及需要抗凍和抗?jié)B性能的混凝土;Ⅲ類石料則用于強度等級低于C30的混凝土。這些卵石和碎石的質(zhì)量和技術(shù)要求,以及顆粒級配,...

    泰山石有多少種
    泰山石有眾多種類,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 泰山石種類豐富多樣。泰山石是指產(chǎn)于泰山地區(qū)的石頭,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漫長的地質(zhì)歷史,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泰山石種類。泰山石的詳細分類如下:1. 泰山碧玉 這是泰山石中最為知名的一種。色澤碧綠,紋理細膩,猶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由于其獨特的顏色和...

    平時建筑用的石子是什么種類?
    1、建筑用石分為鵝卵石、卵石和碎石。卵石、碎石按技術(shù)要求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2、Ⅰ類,宜用于強度等級大于C60的混凝土;Ⅱ類,宜用于強度等級C30一C60及抗凍抗?jié)B及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類,宜用于強度等級小于C30的混凝土。三類建筑用卵石和碎石的質(zhì)量和技術(shù)要求、顆粒級配見國家標準。3、鵝卵石:由...

    石頭都有哪些種類
    4. 化學沉積巖:這種類型的巖石是由溶解在水中的化學物質(zhì)經(jīng)過沉積和固化形成的。常見的化學沉積巖包括石膏、石灰華等。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紋理和顏色。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巖石類型外,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巖石類型如隕石(從天外墜落的石塊)、卵石(河流中形成的圓滑石子)等。每一種類型的巖石都有其獨特...

    常見的石頭種類,有能解答的嗎?
    常見的石頭種類 角石 角石是一類多面體石頭,石頭之間的交界面以直線或彎曲線為界,呈棱角狀。常見的角石有石英石、石灰石、黑曜石等。板石 板石是指平面結(jié)構(gòu)平行或近平行于底面的石頭,呈薄片狀或成塊狀。常見的板石有頁巖、砂巖等。球石 球石是指呈球狀或近球狀的石頭,常出現(xiàn)在火山噴發(fā)后的地層中...

    文玩石頭都有哪些種類
    天然寶石: 綠松石、祖母綠、紅寶石、黃寶石、藍寶石、綠寶石、水晶、碧璽(xi)、紫晶金礦石、螢石、尖晶石、蛋白石、金剛石、赤鐵礦、石英、金綠貓眼、黃綠貓眼等。 擴展資料 天然玉石:翡翠、夜光玉、金黃玉、碧玉、冰花玉、靈壁玉、和田玉、岫xiu巖玉、南陽玉、藍田玉、東陵玉、準噶ge爾玉...

    石頭有哪些種類常見
    另外,它還是制作碳酸鈣制品的重要原料。以上三種石頭是最常見的種類。此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石頭,如頁巖、石英巖等也時常可見。石頭的種類繁多,不同的石頭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如果對某種特定類型的石頭感興趣,建議查閱專業(yè)資料或咨詢地質(zhì)專家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石頭有多少種
    中國古代的石頭種類記錄在《云林石譜》中,僅116種,而現(xiàn)代石頭種類繁多,主要分為山石和水石兩大類。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雨花石和英德石,各有其獨特魅力。評價石頭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因素在古代是"透、皺、漏、瘦",如太湖石;而在現(xiàn)代,"輕、奇、古、怪"成為主流,同時還有"絕、丑、舊、名"...

    景石種類有哪些
    景石的種類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種典型的景石種類,因其產(chǎn)于太湖地區(qū)而得名。其質(zhì)地堅硬,表面多孔,具有獨特的紋理和造型。太湖石的形態(tài)各異,有的玲瓏剔透,有的雄奇古怪,是園林景觀中常用的石材之一。二、黃蠟石 黃蠟石是一種具有蠟狀光澤的景石,顏色以黃色為主,質(zhì)地細膩...

    相關(guān)評說:

  • 貝梵13290142491: 玉,有那些類型?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和田玉藍田玉
  • 貝梵13290142491: 玉石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9種玉石質(zhì)料特征介紹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玉石種類太多了,常見的9種玉石介紹如下: 其一,和田玉,蠟狀光澤,以潤澤為美,以白為美 其二,翡翠,玻璃光澤,以陽綠為美,以通透為美 其三,岫玉,以通透為美,以深綠為美 其四,南陽玉,以翠綠為貴,質(zhì)地細膩通透者好 其五,藍田玉,以通透為貴 其六,玉髓,小品種很多,以紅為貴 其七,石英巖玉,小品種也很多,以通透細膩者為好 其八,阿富汗玉,又叫碳酸鹽玉,以細膩者好 其九,水晶類產(chǎn)品,小品種很多,不多說
  • 貝梵13290142491: 中國的玉種分多少種 都叫什么 在什么地區(qū)?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中國的名玉石分八種!1.新疆的和田玉稱軟玉.和田縣2.陜西的藍田玉.藍田縣3.遼寧的岫巖玉.岫巖縣4.河南的獨山玉.南陽市5.河北的綠松石.在哪里我忘了6.內(nèi)蒙古的巴林石.右齊市7.浙江的雞血石.昌化8.福建的壽山石.壽山縣 其他的有南方玉在廣東.青島翠在山東.
  • 貝梵13290142491: 玉的分類?請問現(xiàn)在市場上賣的玉一般怎么分類?大概有哪些種類?謝謝
    延安市展開: ______ 玉有軟玉、硬玉之分 軟玉一般指產(chǎn)于我國新疆一帶的白玉、青玉、碧玉與東北岫玉等,硬玉是指產(chǎn)于緬甸的翡翠.無論是軟玉、硬玉,它們的質(zhì)地都非常堅硬,顏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譽.玉石價值本已不菲,再經(jīng)過巧匠的加工雕琢,就變成了一件件價值連城的寶物.玉器隨著時代發(fā)展,就逐漸形成了玉的文化
  • 貝梵13290142491: 玉器的種類有哪些呀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這里有玉器的種類和產(chǎn)地: 常見的玉石有:硬玉(寶石學名叫翡翠)/軟玉(商業(yè)名叫新疆玉或和闐玉)/蛇紋石質(zhì)玉石(如岫玉,藍田玉等等)/獨山玉(黝簾石化斜長巖)/石英巖質(zhì)玉石(如東陵石/木變石/芙蓉石/京白玉等等)/非晶質(zhì)二氧化硅玉...
  • 貝梵13290142491: 玉石可分幾種?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玉是在世界(尤其是東亞)各地區(qū)受到廣泛歡迎的一個寶石的分類,在礦物學上玉分為硬玉(也稱翡翠,主要成分為 NaAlSi2O6)和軟玉(透閃石、陽起石一類,因化學成分的不同而呈現(xiàn)各種顏色,種類較多...
  • 貝梵13290142491: 玉石有哪些種類,比如藍田玉,碧璽,翡翠這些,再介紹介紹水晶,海藍寶這些玉器,珠寶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我是加工和田玉的,在上海,大部分都是籽料,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和田玉 白的最好,看起來油性大,越戴越漂亮,就像人們說的越戴越活一樣,戴的時間長了比剛買來更漂亮了.玉有好多種,翡翠 和田玉 南陽獨玉 碧玉 遼寧岫玉 壽山石 ,還有好多,我就做過翡翠 和田玉 碧玉 獨玉 和岫玉,翡翠最硬,和田玉很柔和,做起來不硬,岫玉也軟的很,碧玉也軟.還有瑪瑙水晶之類的,瑪瑙 燒過的很便宜,水晶也是,合成的水晶也不貴,天然的就貴了,瑪瑙和水晶性質(zhì)差不多,新工具上去跟切豆腐一樣了,用一會死硬死硬的.
  • 貝梵13290142491: 玉石分種類嗎?分哪幾種?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當然分了,玉石包括翡翠,軟玉,綠松石,瑪瑙,岫玉,獨山玉等等,其中翡翠和軟玉為中高檔,其他的屬于中低檔. 你去博寶藝術(shù)網(wǎng)有玉石頻道,點進去就會看到詳細的分類,一目了然.
  • 貝梵13290142491: 玉可分哪幾種?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由于玉的種類繁雜,在礦物學、歷史學及考古學上各有不同的分類,以及中國對「石之美者」的理解,除礦物學外玉的分類不僅繁雜而模糊,其種類也隨之不勝枚舉. 為解決這種分類混亂的情況,社會上曾提出過各種具體的分類方式,如將「玉...
  • 貝梵13290142491: 玉石有好多種類? -
    延安市展開: ______ 東漢王逸四色審美標準,發(fā)展孔子“孚尹旁達”的色彩美主張.為玉色美評價開創(chuàng)了歷史先河.根據(jù)現(xiàn)代審美原則筆者從整齊一律、調(diào)和對比和節(jié)奏韻律三種原則出發(fā)討論玉色美特征. 1、單色美色彩中的某一單色,如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湖面...
  • 色噜噜人妻丝袜aV先锋影音先|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老司机无码精品A|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凹凸视频国产福利永久|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