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有哪九子,分別叫什么,有什么習(xí)性 中國民俗傳統(tǒng)
一,赑屃 bìxì
長子赑屃,長得很像烏龜,喜歡背重物。傳說上古時(shí)代常馱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興風(fēng)作浪。大禹治水時(shí),曾幫大禹橫渡黃河,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立下汗馬功勞。
二,螭吻 chī wěn
次子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形狀像四角蛇剪去了尾巴,常為宮殿屋角上的裝飾物。據(jù)說此物能吞萬物,就叫它負(fù)責(zé)看護(hù)房屋建筑橫脊;它喜歡登高俯瞰,因此在民間被視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飾物。“魚虬”是鴟吻的前身,故屬火性,有鎮(zhèn)邪避火功能。
三,蒲牢
三子蒲牢,形體較小的龍子,好鳴叫。據(jù)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shí)最怕的是鯨魚,一看到鯨魚就會大喊大叫、落荒而逃。于是,人們就將它的形象置于鐘上,并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的形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后來人們又演義它的功能為“負(fù)責(zé)報(bào)時(shí)”。
四,狴犴 bì àn
四子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它的形象刻鑄在監(jiān)獄牢房門上,“狴犴”一詞后人用為“牢獄”的代稱。
據(jù)說狴犴掌管刑獄,又多飾于死囚牢的門楣上,所以,民間又有“虎頭牢”的說法。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zhí)言,而且秉公而斷,故威風(fēng)凜凜,又常飾于官衙的大堂兩側(cè),或行政長官街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讓其虎視察看,以維護(hù)公堂的肅穆正氣。
五,饕餮 tāo tiè
五子饕餮,惡獸名,形似狼,好飲食,古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像作為裝飾。傳說饕餮特別貪食,喜歡品嘗各式各樣的美食,因此常站在鼎蓋上沾沾油水,人們稱它為“美食主義者”;因?yàn)槭秦澥车膼韩F,人們便將貪于飲食甚至貪婪財(cái)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
六,蚣蝮 gōng fù
六子蚣蝮,平生最喜歡水,擅長游泳,所以大都被裝飾在橋頭柱、橋洞之上,或飾于石橋頂端以及建筑滴水上,被稱為“好水者”。
七,睚眥 yá zì
七子睚眥,相貌似豺,好噬殺。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傳說中睚眥性情兇殘,愛爭斗廝殺,且能吞兵器,還負(fù)責(zé)看護(hù)天下兵器,因而刀、劍之類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裝飾在兵將的兵器上,也大量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wèi)者的武器上。
八,狻猊 suān ní
八子狻猊,貌像獅子。又稱金猊、靈猊。狻猊喜歡蹲坐,佛座上的獅子是其遺像。佛祖釋迦牟尼稱其為“無畏的獅子”,意為敢食虎豹且氣宇軒昂,所以又常蹲坐于廟中佛的坐席上,或成為文殊菩薩的座騎。
九,九子椒圖,形像螺蚌,“性好閑,立于門首。”螺蚌遇到外敵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他用在門上,除取“緊閉”之意、以求平安外,還因其面目猙獰以負(fù)責(zé)看守門戶、鎮(zhèn)守邪妖。
另外還有一個(gè)原因是椒圖“性好僻靜”、忠于職守,故常被飾為大門上的鐵環(huán)獸或擋門的石鼓,讓其照顧一家一戶的安寧,被民間稱作“性情溫順”的龍子。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wǎng)-龍生九子
不同的“九子”版本中,最被世人認(rèn)可的有兩個(gè):一個(gè)是明武宗時(shí)期內(nèi)閣首輔李東陽在《懷麓堂集》中所記載的“囚牛、睚眥、嘲風(fēng)、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fù)屃、螭吻”;另一個(gè)則是明代大文豪楊慎在《升庵集》中記載的“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眥、狻猊、椒圖” 。
細(xì)數(shù)下來,這兩個(gè)版本有同有異,加在一起一共出現(xiàn)來十二個(gè)龍子。
1、赑屃
力拔山兮托功德
赑屃(音碧戲)又名龜駝、霸下、填下,樣子像龜,但與龜不同的是,它的腦袋被塑造成沒角的龍頭模樣,而且四肢遍生鱗片。 傳說赑屃生來力大無窮,好馱重物,曾經(jīng)馱著三山五岳到處游走,而如今人們所見的赑屃,只背馱著石碑。傳說,龍子們曾助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可當(dāng)他們要回天庭附名師,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也就是后來的明成祖不想放他們走,便對赑屃說:“你若能駝動太祖皇帝的功德碑,我便讓你還去。”赑屃不知是計(jì),便答應(yīng)了下來了,哪知駝上后再也無力動彈——因?yàn)楣Φ率菬o量的,赑屃從此被壓在功德碑之下。 自此之后,人們再修石碑時(shí),都以赑屃為基座,以示功德無量。如今,中國很多碑林、寺院中,都有保存完好的赑屃駝碑。
2.螭吻
宮殿的避禍神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傳說中,他長得龍首魚身,形態(tài)最早出現(xiàn)在漢武帝修建的“柏梁殿”之上,當(dāng)時(shí),有大臣說:“大海中有一種魚,尾部好像鴟,他能噴浪降雨,不如將其形象塑于殿上,以保佑大殿免生火災(zāi)。武帝應(yīng)允。 等到大殿建成之日,群臣爭相詢問殿脊之上為何物,武帝不知如何回答,便以他長得像鴟的尾巴給起名“鴟尾”,后來逐漸演變成了諧音的螭吻。如今,我們所見的螭吻已被工匠們簡化,尾巴如貓頭鷹的特征往往看不出來了。他常處于殿堂正脊的兩端,左右各一,為吞屋脊?fàn)睢?br /> 3.蒲牢
吼聲驚四座
蒲牢是所有龍子中長得最像龍的,但身形卻比他爹小許多。傳說他生性好鳴叫,漢朝的《東都賦》中記載:蒲牢生活在海邊,汪洋大海本是龍族地盤,可蒲牢卻十分害怕海中的鯨,每每遇到鯨時(shí),他便嚇得大聲吼叫,妄以借此趕走鯨。 后人根據(jù)蒲牢“性好鳴”的特點(diǎn),將其鑄于鐘鈕。同時(shí),為了使鐘能發(fā)出更洪亮的聲音,便借“蒲牢見鯨,叫聲響入云霄”之意,特意將撞鐘的木杵作成鯨狀。只是古人或許沒怎么見過鯨,木杵上畫的都是大魚。如今,在全國各地,幾乎每一口古鐘上,都有蒲牢的身影。
4.椒圖
閉門求安全
椒圖原本的長相雖有水族的特點(diǎn),但與他爹還是差距巨大的——形似螺蚌。螺蚌遇到外物入侵,總會下意識地將殼緊閉,椒圖也是如此,它生性好閉,反感一切東西進(jìn)入他的巢穴。因此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刻與大門門環(huán)的底座之上,并銜一圓環(huán),大概是取其緊閉之意,以來門戶安全吧。 5.趴蝮 鎮(zhèn)水神獸 趴蝮又名蚣蝮、帆蚣,身段似龍非龍、似蝦非蝦,平生喜波愛水,伴水而居,以水中妖孽為食,是龍最喜愛的子嗣。 相傳很久以前,趴蝮因觸犯天條,被囚禁在一只巨型龜殼中,鎮(zhèn)守大運(yùn)河一千年。這一千年中,大運(yùn)河都平安無事,等到它刑滿釋放之日,人們?yōu)榧o(jì)念他護(hù)河之功,便在運(yùn)河邊為它雕刻了石像,寓意運(yùn)河永享太平。如今,只有在杭州的大運(yùn)河起點(diǎn)和元朝運(yùn)河的終點(diǎn)——北京什剎海的后門橋,人們才能一睹這鎮(zhèn)水神獸的真容。
6.狻猊
香爐獅子座
狻猊又名金猊、靈猊,形似獅子,雖然相貌兇悍,卻喜靜不喜動。相傳, 狻猊最喜歡的姿勢就是坐著,而且是坐在煙火旁,故而他的形象通常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著爐內(nèi)的焚香吞云吐霧。 狻猊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中,是指一種出自西域的猛獸, 在今天看來多半就是獅子。他的形象是漢代隨佛教傳入中國的,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如今,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還留有古人供奉狻猊的廟宇,因其在“李東陽版”九子中排行第五,所以這座廟又稱作“五爺廟”。
7.囚牛
愿做琴頭聽音律
囚牛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它從不嗜殺不逞狠,專好音律。傳說,龍頭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萬物聲音,常蹲在琴頭上欣賞藝人彈撥拉弦,因此古人便把它的形象刻在琴頭上,直到今天,很多名貴的胡琴琴頭,仍雕刻著囚牛的形象,俗稱“龍頭胡琴”。 這位富有音樂天賦的龍子,不僅出現(xiàn)在漢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刻有囚牛仰頭張口的形象。
8.睚眥
戰(zhàn)神,恩怨必報(bào)
傳說睚眥長得豺首龍身,性格剛烈,好斗嗜殺,是龍子中的戰(zhàn)神。睚眥發(fā)怒時(shí)瞪起的兇狠眼神,也被古人用來描述“怒目而視”,《史記》中司馬遷對“范雎報(bào)仇”一段的評價(jià),便是“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bào)”,于是,便誕生了“睚眥必報(bào)”這個(gè)成語。 睚眥好殺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鏤在刀劍刃身與手柄接合的吞口處,希望能為武器增添幾分懾人的威力,只不過它已被改造成類似龍頭的造型。除了裝飾刀劍,它還被雕刻在宮廷儀仗、守衛(wèi)的長柄武器上,因?yàn)榈弁鮽兌枷嘈彭{能克煞一切邪惡。
9.饕餮
史上第一貪吃客 饕餮在龍子中知名度最高,因?yàn)樗澇缘拿晱纳讨軙r(shí)期就開始流傳開了。傳說饕餮身形似羊,頭上只有一張血盆大口,而眼睛則長在腋下。它貪吃到了“見
什么吃什么”的地步,于是“饕餮”一詞常被用來形容貪得無厭。不過,饕餮也正因?yàn)楹贸裕蔀椴簧賽勖朗持说姆Q呼,像蘇軾就曾自稱“老饕”。 饕餮貪吃,蟄伏在食器上是再合適不過的。鼎、彝、簋等青銅食器上,幾乎都有以饕餮頭像為裝飾的雕刻。后來,饕餮頭像逐漸簡化為一種比較抽象的獸形紋飾——饕餮紋,出現(xiàn)在眾多古代器物上。
10.嘲風(fēng)
殿外排頭兵
明清時(shí)期的大殿上,殿角都有一排形象各異的身手,根據(jù)殿堂等級的不同,這些神獸數(shù)目也不同——等級越高,數(shù)量越多,故宮太和殿是等級最高的大殿,殿角共有10只神獸,取其意“十全十美”,這其中第一位是仙人騎鶴,第二位便是嘲風(fēng)。傳說嘲風(fēng)有鳳的血統(tǒng),能飛檐走壁,但在一般人看來,它倒是有點(diǎn)像狗。嘲風(fēng)蹲在大殿之上,除了作為各路神獸的代表,也有威懾妖魔,消除災(zāi)禍的含義。
11.負(fù)屃
愛書法,愛碑文
負(fù)屃是龍子中另一位好風(fēng)雅的——專好書法。它身似龍,頭似獅,尤其愛 碑碣上雕刻的書法,時(shí)常留戀在一些著名的碑碣上,不肯離去。于是,古人將纏繞狀的負(fù)屃,雕刻在很多有重要記事的碑碣頂端,與撐起石碑的赑屃上下呼應(yīng)。
12.狴犴
罪犯的克星
狴犴又名憲章,貌似猛虎,對作奸犯科之人極有威懾力,因而古時(shí)牢獄的大門之上,都刻有狴犴的頭像,因此監(jiān)獄也被民間俗稱“虎頭牢”。 狴犴不僅是牢獄神,也是黎民百姓的訟神。傳說它能明辨是非,秉公斷案,因此古時(shí)衙門的大堂兩側(cè)和“肅靜”、“回避”牌上都有它的形象,虎視眈眈地維護(hù)公堂的肅穆正氣。
中國古代傳說中龍生有九子,都不像龍,各有所好。
龍生九子的幾個(gè)版本。
中國古代傳說中龍生有九子,都不像龍,各有所好。
版本一:
好重者:赑屃(音畢喜),最喜歡背負(fù)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
好望者:鴟吻(音吃吻),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于屋檐上.參見中國古建筑的岔脊上的裝飾小獸
飸餮(音滔帖),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于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也有裝飾在橋欄板的,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生性好殺者:睚眥(音牙自),嗜殺喜斗,常飾于兵器刀環(huán),劍柄.
狴犴(音畢岸),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于監(jiān)獄的門楣上.
好煙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煙火,常飾于香爐蓋子的蓋鈕上.
好水者:趴蝮(音八夏)位于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于石橋欄桿頂端。在后門橋的四個(gè)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yōu)美。
性情溫順者:椒圖,最反感別人進(jìn)入它的巢穴,常飾于大門口。
好鳴者:蒲牢,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于大鐘的鐘紐上。
版本二:
1、赑屃(bi,xi):形似龜,好負(fù)重。一沖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fù)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2、螭吻(chi,wen):喜歡東張西望,經(jīng)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fàn)睿⒂幸粍σ怨潭ㄖ?
3、蒲牢(pu,lao):有搖滾氣質(zhì),愛好音樂,也愛吼叫。古代樂器編鐘頂上就用它來裝飾,寺廟大鐘上的鐘鈕上也可見到他的身影。
4、狴犴(bi,an):掌管刑獄。常被裝飾在死囚牢的門楣上,因其形狀似虎,所以民間又有虎頭牢的說法。
5、狻猊(suan,ni):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爐蓋上可見。而且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中均可見到。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dāng)?shù)赜绊戭H大。一沖曾游過此廟,香火極為旺盛。
6、饕餮(hao,tie):美食主義者,性貪吃。夏商時(sh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經(jīng)常可見饕餮紋,為有首無身的猙獰怪獸。
7、睚眥(ya,zi):性情兇殘易怒,喜歡爭殺。民間成語"睚眥必報(bào)"所講即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環(huán)上上面可以見其雕像,以加強(qiáng)殺氣。
8、淑圖(shu,tu):形似螺蚌,性情溫順,有點(diǎn)自閉癥。所以將他安排在門上銜著門環(huán),免得宵小光顧。
9、貔貅(pi,xiu):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jìn)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
版本三:
龍生九子古時(shí)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么,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
老二叫睚眥(ya zi),嗜殺喜斗,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
老三叫嘲風(fēng),平生好險(xiǎn),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yuǎn)揚(yáng);
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于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fù)重,碑下龜是也;
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cè)有其像;
八子負(fù)質(zh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chi)吻,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zāi)。
《諸神由來》一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品質(zhì),形似龜好負(fù)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于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于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眥三個(gè),恰為龍之九子。
龍生九子考略
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以龍為祖先。龍的歷史在中華大地源遠(yuǎn)流長,遍及南北。在北方內(nèi)蒙古的三星他拉于1971年發(fā)現(xiàn)了玉雕的豬龍,據(jù)專家考證大約距今6000-7000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有陶壺龍紋;遠(yuǎn)隔千里之外的江蘇吳縣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種似蛇非蛇的勾連花紋,即是古越人的龍圖騰崇拜的象征。這說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時(shí)代中期就有了關(guān)于龍的圖騰崇拜。龍的形成起點(diǎn)大約在新石器時(shí)代,經(jīng)過商、周的發(fā)展,到秦漢時(shí)便基本成形,脫離自然界中的具體動物形象,成為集諸種動物靈性與特長于一身的特殊動物。到唐代,龍成了天子的專利。龍紋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龍成為皇權(quán)的象征。宋之后,關(guān)于龍的歷史與家族有了更多的傳說。龍?jiān)谄湫蜗笮纬蛇^程中,曾海納百川的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到后來,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fā)展的同時(shí)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征,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并沒有確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據(jù)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jīng)心血來潮,問以飽學(xué)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fēng)、睚眥、赑屃、淑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yuǎn)遠(yuǎn)不止這幾個(gè),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只要知道龍生九子的形成過程,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龍生九子有這么多的說法。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gè)虛數(shù),又是個(gè)貴數(shù),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如果非要選出九子來的話,也應(yīng)該選出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九個(gè)。李東陽也是一時(shí)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單并不具代表性。一沖查閱了一些資料,并結(jié)合在各地旅行中所見的民間習(xí)俗,按民間影響、出現(xiàn)頻率等因素重新列出了龍生九子的名單。赑屃:形似龜,好負(fù)重。一沖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fù)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螭吻:喜歡東張西望,經(jīng)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fàn)睿⒂幸粍σ怨潭ㄖF牙危河袚u滾氣質(zhì),愛好音樂,也愛吼叫。古代樂器編鐘頂上就用它來裝飾,寺廟大鐘上的鐘鈕上也可見到他的身影。狴犴:掌管刑獄。常被裝飾在死囚牢的門楣上,因其形狀似虎,所以民間又有虎頭牢的說法。狻猊: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爐蓋上可見。而且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中均可見到。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dāng)?shù)赜绊戭H大。一沖曾游過此廟,香火極為旺盛。饕餮:美食主義者,性貪吃。夏商時(sh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經(jīng)常可見饕餮紋,為有首無身的猙獰怪獸。睚眥:性情兇殘易怒,喜歡爭殺。民間成語"睚眥必報(bào)"所講即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環(huán)上上面可以見其雕像,以加強(qiáng)殺氣。淑圖:形似螺蚌,性情溫順,有點(diǎn)自閉癥。所以將他安排在門上銜著門環(huán),免得宵小光顧。貔貅: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jìn)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
龍的十二個(gè)兒子分別叫什么?他們的習(xí)性呢?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龍作為神秘的象征,據(jù)說有十二個(gè)神異的兒子。這些兒子各具特色,繼承了龍的部分神力。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傳說中的九子,看看他們的名字和習(xí)性。首先,是藝術(shù)氣息濃厚的囚牛,作為大公子,他對音樂有著深深的喜愛,性格溫和,常被裝飾在琴頭,成為音律的守護(hù)者,賦予音樂藝術(shù)的吉祥寓意。
龍的十二個(gè)兒子分別叫什么?他們的習(xí)性呢?
俗語道: 龍性最淫。所以它見到動物就交配,故而產(chǎn)了形態(tài)各異的九子,而這九子遺傳了龍的部分基因都有神力,今天咱們講講傳說中龍的這個(gè)“荒淫”的故事。首先咱們先讓傳說中的九個(gè)兒子先亮個(gè)相~依次為囚牛,睚眥,嘲風(fēng),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fù)屃,螭吻。?NO1,囚牛。大公子囚牛,身上...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
龍生九子都有哪九子?
傳說中“龍”有哪些“子”?“龍子”又分別有什么習(xí)性傳說?
李東陽《懷麓堂集》中記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音:牙字),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鳳,平生好險(xiǎn),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
龍有九子,分別叫什么名字
9、貔貅(pi,xiu):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jìn)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版本三:龍生九子古時(shí)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么,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
龍的九個(gè)兒子的圖片?
各有不同” 龍的九子分別是赑屃、鴟吻 、蒲牢、狴犴、饕餮、蚣蝮或 蚆螛、睚眥、狻猊、椒圖。當(dāng)然,不同的傳說,龍九子也不盡相同。也有人認(rèn)為貔貅、囚牛等是龍子。 龍九子的形象多飾于古代漢族建筑或器物上,用作辟邪驅(qū)魔,以保安寧,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zāi)、祈福的美好愿望。
龍生九子…那么鳳有九雉…分別是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與天地同壽。鳳和凰分別表示陽和陰,陰陽生九子。“九雛”出自《晉書?穆帝紀(jì)》: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一 金鳳性平和,兆祥瑞。食有質(zhì),飲有儀。能通天祉、應(yīng)地靈,律五音、覽九德。金又象征富貴,所以其形象是在中國的建筑物、錦織品、飾品等上面的...
龍有幾個(gè)子?
其中,蛟并非龍的九子之一。蛟,是一種傳說中的水生生物,通常被認(rèn)為是一種較小的龍或魚龍。蛟在民間故事中常常被描述為水中的惡靈,會興風(fēng)作浪,給人們帶來災(zāi)難。蛟與龍雖然都是傳說中的生物,但蛟的形態(tài)、習(xí)性和能力與龍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囚牛,是龍九子中最具音樂才華的。它常被描繪為一種類似...
神話中“龍生九子,鳳育九雛”分別叫什么名字
龍生九子分別為:1. 囚牛,一種金色鱗角的小龍,性格溫和,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常被刻在琴頭之上。2. 睚眥,以其兇猛的性格和好斗的習(xí)性而知名。3. 嘲風(fēng),象征著勇猛和冒險(xiǎn)精神。4. 蒲牢,以其堅(jiān)硬的鱗甲和強(qiáng)大的力量而著稱。5. 狻猊,形象威猛,常被用來鎮(zhèn)守廟宇。6. 霸下,一種沉穩(wěn)而堅(jiān)定...
"龍生九子各不同"中龍的九子是何物?性格解釋 ?
在拆除北京舊城墻時(shí),在東便門和西便門的城墻下各發(fā)現(xiàn)半個(gè)赑屃,因此有赑屃馱著北京城之說。狴犴(拼音:Bì'àn),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cè)立其形象。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jiān)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
相關(guān)評說:
郫縣松邊: ______ 龍有以下九子: 1、赑屃(bi,xi):形似龜,好負(fù)重.一沖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fù)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2、螭吻(chi,wen):喜歡東張西望,經(jīng)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張口...
郫縣松邊: ______ 1、老大囚牛(qiúniú),喜音樂,蹲立于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斗,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 3、老三狴犴(bì'àn),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訟,常 見于古代牢門之上, 震懾囚犯,民間有虎頭牢的說 法,是辨明是非,伸張正...
郫縣松邊: ______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一曰霸下(龜蚨),形狀像龜,喜好負(fù)重.所以它馱載石碑.二曰螭吻,看似剪尾的四腳蛇,喜歡在險(xiǎn)要處東張西望,亦喜吞火.所以處在殿脊、殿...
郫縣松邊: ______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ī) 老三嘲風(fēng)(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fù)屃(fùxī) 老九螭...
郫縣松邊: ______ 龍生九子”的一個(gè)說法是來自明朝的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gè)兒子分別為:排行 名稱 老大 赑屃(bìxì) 老二 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 蒲牢(púláo) 老四 狴犴(bì'àn) 老五 饕餮(tāotiè) 老六 趴蝮(bāxià) 老七 睚眥(y...
郫縣松邊: ______ 九子之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斗,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fēng),平生好險(xiǎn),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yuǎn)揚(yáng); 5.五子狻猊(suān ní...
郫縣松邊: ______ 有兩種說法: 其一: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ì) 老三嘲風(fēng)(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
郫縣松邊: ______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 老二叫睚眥(ya zi),嗜殺喜斗,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 老三叫嘲風(fēng),平生好險(xiǎn),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yuǎn)揚(yáng); 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于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fù)重,碑下龜是也; 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cè)有其像; 八子負(fù)質(zh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chi)吻,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zāi)
郫縣松邊: ______ 龍生九子古時(shí)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么,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老二叫睚眥(ya zi),嗜殺喜斗,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老三叫嘲風(fēng),平生好險(xiǎn),...
郫縣松邊: ______ 我知道: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通常這類龍子,指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