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作為三年級下冊的開篇,三首古詩相對來說較為淺顯易懂,但是教材上卻提出了新的要求:邊讀邊想象畫面。對于這個要求,我們教研組在教研時討論過: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孩子們需不需要背誦古詩的譯文?當然,一番激烈辯論之后,結論是有必要背。
邊讀邊想象畫面,到底是要培養(yǎng)孩子什么能力?課堂環(huán)節(jié)如何實施?我不禁困惑起來。
在講課的過程中,我采取了三種不同的嘗試。
《絕句》的課堂上,我讓孩子們自讀詩歌,借助插圖和課下注釋,在小組內說說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變成了孩子們合作搞定詩句的翻譯,一個組的同學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課后,想象畫面應該是一種感知的過程,它應該以詩句為基礎去創(chuàng)造畫面,是可以合理的想象的,不應該是只到譯文為止的。因此,我在兩方面誤導了孩子:課本上插圖是三首詩的結合,絕不能完整地表達詩歌中的畫面;每個人能想象到的畫面都是不一樣的,就如課本上的插圖是插畫師想象的畫面一樣,我們也該有自己的理解。
《惠崇春江晚景》的課堂上,我調整教學設計。我把小組討論詩句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放在前面,并明確提出只是讓合作來理解詩句都寫了什么。在確定孩子們理解詩句大意以后,我范讀詩歌,讓孩子閉上眼睛,想象畫面。兩遍朗讀之后,幾個同學可以舉手分享了,果然這次不再是詩句譯文了,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句,孩子們便不再說鴨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的溫暖,而是說一群鴨子在溫暖的江水上游來游去,互相嬉戲。幾個學生的回答讓我更加確信,畫面和譯文是完全不同的,顯然前者有些時候并不能用來描繪畫面,我們能說“鴨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的溫暖”是一種畫面嗎?但是,令我發(fā)愁的是,能分享的也就幾個孩子,也許還有大部分孩子閉著眼睛也沒有思考……如何帶動更多的學生呢?
《三衢道中》的課堂上,我再次改進。除了前邊保證每個孩子先理清詩歌的大意,我還是讓孩子閉著眼睛去想象畫面。不過這個朗讀者不再是我,而是孩子。同學之間,一人讀,一人想,互相交換角色,兩人都想象完之后,互相交流。孩子交流時,我走在講臺觀察。我想效果是比上一節(jié)課好得多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個孩子用手在桌子上比劃,他和同桌說:你看,這是曾幾出發(fā)的地方,這里是三衢山,他早上起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是個晴好的天氣,于是從家出,架了一葉小舟……他的舉動突然讓我一驚:這是多么生動有趣的方法啊,我還可以讓孩子簡單畫一畫呢,即使孩子的畫出來的畫不精美。想象畫面根本不需要過度強調華麗的表達,也不依賴與多高超的繪畫技巧,而是去感知文字。
也許“想象畫面”對于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極為現(xiàn)實的意義,但是我也浪漫的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美妙之處,“想象畫面”可以是中國兒童感受古詩之美的第一步……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教案及教學反思
(課件出示《雪梅(二)》) 2.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詩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側重點,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寫不同的事物。而古詩教學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學效果(思效)。 古詩教學一直以來都...
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古詩詞教學成果顯著,以“小練筆”的形式,讓孩子們改寫所選古詩詞為短文,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孩子們的想象豐富且有趣,如康影同學的《村居》改寫,生動有趣,雖有一處詞語稍有不當,但整體表現(xiàn)值得肯定。學困生崔立民也勇敢地分享了自己的短文,內容趣味盎然,贏得了全班熱烈的掌聲...
《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第12課《古詩三首》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由《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三首古詩組成。這三首詩都需要補充相應的資料讓學生去理解當時的時代,以及作者當時身處那樣的時代中感受和情感。課前布置預習時,我就要求學生去查北宋滅亡、南宋偏安、汴京繁華,作者生平等資料,本以為自己已經按照教學...
《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是《古詩三首》,與本單元“大自然的可愛生靈”相對應,編排了《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詩。其中《絕句》《惠崇春江晚景》為我們展現(xiàn)了大自然春季的美麗景象,而《三衢道中》則著重描寫初夏時梅子黃時的美妙世界。作為三年級下冊的開篇,三首古詩相對來說較...
古詩牧童教學反思
古詩三首牧童教學反思二 本周進行了第二單元的語文教學,第一課便是《古詩三首》的教學。進入了五年級,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已經不再感到陌生,對于古詩的學習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澀,于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采取了,以復習古詩的學習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自學、匯報的方式進行學習。課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教案含教學反思
20古詩三首楓橋夜泊教學目標:1、感受詩人的“愁”,感受古詩的魅力。2、理解詩人是怎么表達“愁”的。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詩人的愁。教學難點:與“月亮”做對比,感受用“鐘聲”來寫愁的獨特魅力。一、引入詩歌1、出示當代詩人陳小奇歌曲《濤聲依舊》,抽生讀...
《馬詩》教學反思
? ? 《馬詩》是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的其中一首。一、針對本節(jié)課,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1.會寫生字“絡”。2.能夠借助注釋理解詩的意思進而達到背誦。? 3.體會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情感.二、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以及改進措施 1.古詩教學應注重以多種形式的讀為...
教學反思:《雪梅》
宋代盧梅坡的這首《雪梅》,是詠物說理詩中的一篇精品。尤其是對梅花的評語,可謂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雪梅》教學反思 在本次公開課教學中,我執(zhí)教的是《雪梅》,它是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三首詩。賞雪梅 以圖激趣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古詩三首》教案
二、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1、檢查理解詞語和句子。2、介紹重陽節(jié)。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理解第一句,感受思鄉(xiāng)之情。2、理解第二句,體會遺憾與思念。3、感受韻律,朗讀古詩。【教學板書】元日:春節(jié)熱鬧 清明:斷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jié)思鄉(xiāng) 【教學反思】本課三首詩圍繞中國傳統(tǒng)...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出塞、夏日絕句、涼州詞)教案范文_百...
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節(jié)奏,學會抑揚頓挫。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把握詩人思想。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意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出塞》。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知詩人,解詩題 課前熱身:以《靜夜思》引入,探討李白如何思鄉(xiāng),是否曾有過相似經歷。了解詩人:學習《古詩三首》,...
相關評說:
西平縣正平: ______ 本課選編了三首古詩:《長歌行》《七步詩》和《出塞》.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全詩的大意是:園子里那綠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陽一出就曬干了;溫暖的春天給萬物帶來了恩惠,使它們充滿了生機,可常常擔憂秋天的到來,因...
西平縣正平: ______ 洛陽三虹高新材料裝備有限公司的口碑相當不錯的,經常聽說這家公司,他們的工作人員專業(yè)素質非常高,不管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都非常令人滿意,整體感受非常好,真心不錯.
西平縣正平: ______ 本課編排的三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賦得古原草送別》分別是唐代詩人王維、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詩作.三首詩都是描寫送別朋友時,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濃濃深情. 《送元二使安西》這...
西平縣正平: ______ 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三首詩詞都描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表現(xiàn)了是人對山水的熱愛,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獨坐敬亭山》描寫孤獨的李白在敬亭山下的感受;《望洞庭》中詩人劉禹錫描述了美麗的洞庭湖的景色;《憶江南》的作者白居易描寫了江南的美好風光
西平縣正平: ______ 《小池》描寫的是:初夏的景色, 《小池》.唐.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翻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西平縣正平: ______ 一般高校都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西平縣正平: ______ 長沙碼農屬于北大青鳥加盟學校,一度教育屬于獨立辦學,看你自己喜好
西平縣正平: ______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