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學之道?
翻譯:
What the Great Learning teaches, is to illustrate illustrious virtue; to renovate the people; and to rest in the highest excellence.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中文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于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處:
《禮記·大學》
擴展資料
一、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孔子教授弟子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是中國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載體,但是文古義奧,不易通讀,因而多做解讀以輔助理解,六經(jīng)中的“《禮》”,后來稱《儀禮》。
主要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諸禮的“禮法”,受體例限制,幾乎不涉及儀式背后的“禮義”。而不了解禮義,儀式就成了毫無價值的虛禮。
所以,七十子后學在習禮的過程中,撰寫了大量闡發(fā)經(jīng)義的論文,總稱之為“記”,屬于《儀禮》的附庸。秦始皇焚書坑儒后后,西漢能見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寫的“記”依然不少,《漢書·藝文志》所載就有“百三十一篇”。
二、作品賞析
《禮記》四十九篇的文體大致可分為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三種類型。文章結構比較完整,論證透辟,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并注意采用多種手法來說理。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后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后,《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jīng)”,宋代以后,位居“三禮”之首。
《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三、作者簡介
戴圣,字次君,西漢時人,據(jù)據(jù)《漢書·儒林傳》《廣平府志》《歸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譜》《新泰縣志》等古文獻均記載其為西漢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人。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學習儒家經(jīng)典為主,尤重《禮》學研究。與叔父戴德及慶普等人曾師事經(jīng)學大師后蒼,潛心鉆研《禮》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止于至善
什么是大學之道所謂的大學,并不是指高校的那個大學。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博學的意思,另一種則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基礎文化知識和禮節(jié),為將來長大了走向未來。
大學之道是什么?
從內(nèi)容來看,《大學》指出“大學之道”有三:“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而要 實現(xiàn)這三項內(nèi)容需要用八個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們被后世儒家稱之為三綱八目。三綱是指三個綱領,八目是指八條細目。八目是三綱的細...
什么是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即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入之學。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親應為新,即革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原文:大學之道,在...
大學之道的含義是什么?
意思: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原文節(jié)選 出處:《大學》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譯文...
大學之道的大學是什么意思
“大學之道”強調(diào)的是一種追求知識、崇尚學術、獨立思考的精神。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學問的熱愛、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和對智慧的崇尚的體現(xiàn)。這種精神實質(zhì),無論在何種社會背景下,都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和靈魂。綜上所述,“大學之道”中的“大學”,代表的是一種教育理念和精神的追求,而非僅僅...
大學之道的意思是什么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是“四書之首”的《大學》開篇第一句,其大意是:大學的宗旨,在于彰顯我們自身具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過自新、棄惡從善;這句話的期望就在于讓整個社會都能達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長久地保持下去。【詞語注釋】...
大學之道是什么意思
大學之道,指的是一種關于大學教育與精神追求的理念。以下是詳細的解釋:一、大學之道的核心理念 “大學之道”表達了一種對大學教育本質(zhì)和目標的深刻理解。它強調(diào)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更重視的是對人性、道德、智慧和精神追求的綜合培養(yǎng)。大學之道主張大學教育應該追求人性的...
什么是“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是儒學經(jīng)典《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 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 “四書”之首...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味著高等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在于明確和彰顯人性中本有的光明品德。明確答案:該句表達的是大學教育的核心理念,強調(diào)通過教育使人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得以彰顯和發(fā)揚。詳細解釋:1. 大學之道的含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大學之道”指的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道&...
“大學之道”是什么意思啊?
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此處的“大學”有博學。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的一種 大學(University、...
大學之道是什么意思
大學之道的意思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較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
相關評說:
宿州市接觸: ______ 做治國安幫這種大學問的方法在于,提倡和發(fā)揚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廣泛地親近民眾和尊重民意,永無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為奮斗目標. “大學”就是大學問,古時候的大學問就是治國安幫的學問; “道”就是方法,途徑,訣竅等; “明明德”,第1個“明”作動詞,為明放、彰顯、提倡、推廣、發(fā)揚、張揚之意;第2個“明”為正大光明,公正開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會風尚. “親”就是親近,體察,尊重; “民”就是民眾,引申為民意、民情; “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止”就是停住.“止于”就是“當某某目標達到的時候停住”,引申為“以……為奮斗目標”,“止于至善”就是以至善為奮斗目標.
宿州市接觸: ______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教人的道理,在于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
宿州市接觸: ______[答案] 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德之人講習的學問道理,在于發(fā)揚人們天賦的善良美德;在于革除舊習,勉做新人;在于歸宿到才德完美無缺的最高境界.
宿州市接觸: ______ 養(yǎng)德為上,應該培養(yǎng)學生,憂民,憂天下,抓素質(zhì),抓修養(yǎng);分數(shù)應該是最下層的考評標準!
宿州市接觸: ______[答案] 首先更正一下LZ的問題,這個是孔子《大學》里的開篇句,但原文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1.“大學”這里的大學不是咱們現(xiàn)在的大學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學問,孔子指的大學問就是治國安邦的學問; ...
宿州市接觸: ______ 所謂大學之道 就是豐富自己的大腦 看問題要現(xiàn)實一些 不要在自私了 想問題也要實際了 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
宿州市接觸: ______[答案] “大學”就是相對于小學而言,古人15歲一般上大學. “道”就是方法,途徑,訣竅等; “明明德”,第1個“明”作動詞,為明放、彰顯、提倡、推廣、發(fā)揚、張揚之意;第2個“明”為正大光明,公正開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會風尚. ...
宿州市接觸: ______ 大學之到 在于學習專業(yè)知識 獲取一定的生活能力 關鍵在自己的努力拉
宿州市接觸: ______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