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古詩鑒賞 古詩鑒賞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shí)節(jié)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唐·李白《月下獨(dú)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志和《漁歌子》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唐·杜甫《登樓》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帶鳥的詩句
    兩個(gè)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四首》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志和《漁歌子》
    月出驚山鳥,時(shí)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3、 繪蟲的詩句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宋·樂雷發(fā)《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馬寅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清·黃景仁《雜感》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劉方平《月夜》
    無意帶將花數(shù)朵,竟挑蝴蝶下山來。——清·朱景素《樵夫詞》
    未悉前頭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驅(qū)。——宋·楊萬里《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園》
    南窗一枕睡初覺,蝴蝶滿園如雪飛。——明·華幼武《睡起》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diǎn)水蜻蜓款款飛。——唐·杜甫《曲江對酒》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
    4、 繪魚的詩句
    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說田家風(fēng)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清·朱鳳翔《村處閑吟》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漢佚名《飲馬長城窟行》
    三、古詩詞中的山水風(fēng)光
    1、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門山》
    2、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唐·李白《 》
    4、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5、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唐·白居易《憶江南》
    6、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7、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閉。---------范仲淹《漁家敖》
    四、古詩詞中的愛國情懷
    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2、感時(shí)花濺淚,恨別鳥見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五、古詩詞中的離情別緒
    1相見時(shí)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shí)有》
    5.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6、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六、古詩詞中的名勝古跡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涼洲詞》
    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朝發(fā)白帝城》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qū)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馀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jì)D,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dú)守。西北有高樓.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敵意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冉冉狐生竹.冉冉狐生竹,結(jié)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生有時(shí),夫婦會有宜。千里遠(yuǎn)結(jié)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yáng)光輝。過時(shí)而不采,將隨秋草萎。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yuǎn)道。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作以終老!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生年不滿百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dāng)及時(shí),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fèi),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回車駕言邁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fēng)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shí),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今日良宴會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風(fēng)猋>。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無為守貧賤,轗軻常苦辛。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yuǎn)莫致之。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jīng)時(shí)。
    凜凜歲云暮
    凜凜歲云暮,螻蛄夕鳴悲,涼風(fēng)率已厲,游子寒無衣。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獨(dú)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愿得長巧笑,攜手同車歸。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展風(fēng)翼,焉能凌風(fēng)飛?眄睞以適意,引領(lǐng)遙相希。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驅(qū)車上東門
    驅(qū)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揚(yáng)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寐。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迭,圣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東城高且長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回風(fēng)動地起,秋草萋已綠。四時(shí)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fēng)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jié)束?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被服羅裳衣,當(dāng)戶理清曲。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馳情整中帶,沈吟聊躑躅。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shí)節(jié)忽復(fù)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瞰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扼。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揚(yáng)多悲風(fēng),蕭蕭愁殺人。思?xì)w故里閭,欲歸道無因。孟冬寒氣至
    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栗。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qū)區(qū),懼君不識察。
    客從遠(yuǎn)方來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jié)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明月皎夜光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dú)彷徨,愁思當(dāng)告誰?引領(lǐng)還入房,淚下沾裳衣。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一)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詩經(jīng)·小雅·出車》
    時(shí)在中春,陽和方起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fēng)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南朝宋 謝靈運(yùn)《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yùn)《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fēng)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xì)對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fēng)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fēng)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fēng)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fēng)》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shí)有落花至,遠(yuǎn)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fēng)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殘?jiān)剖障氖睿掠陰飴?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唐·方干《題報(bào)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shí)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shí)田園雜興》
    清風(fēng)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fēng)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fēng)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yuǎn)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fēng)嚴(yán)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shí)見贈》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fēng)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yuǎn)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長風(fēng)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fēng)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zhǔn)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shí)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shí)回首背西風(fēng)
    描寫荷葉在秋風(fēng)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tuán)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fā)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tuán)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yán)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diào)、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shí),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jī)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shí),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fēng)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shí)
    橙黃橘綠時(shí):指秋冬之交的時(shí)節(jié)。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后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yuǎn)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zhǔn)《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shí)飛獨(dú)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摟
    霜風(fēng):秋風(fēng)。關(guān)河:關(guān)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
    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jiān)《念奴嬌》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
    宋·秦觀《浣溪沙》
    風(fēng)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小軒;有窗檻的小室。
    宋·秦觀《秋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fēng)
    阿誰;何人。背西風(fēng):背向秋風(fēng)。
    指荷葉被秋風(fēng)吹得葉梗都彎了。
    宋·秦觀《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衰草:枯草。畫角:軍中用的號角。斷:盡。譙門:城上鼓樓,用以了望敵情。
    三句寫孤城秋景。
    宋·秦觀《滿庭芳》
    落時(shí)西風(fēng)時(shí)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么大。
    宋·楊萬里《秋涼晚步》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宋·張炎《清平樂》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shù)行秋色雁邊來
    壑(音同“賀”):山谷。
    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秋風(fēng)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diǎn)飛鴻影下
    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
    元·白樸《天凈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變秋聲:江流隨著夏去秋來而改變聲響。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龍、王西樵、程穆情諸君登慧光閣飲于竹圃分韻》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詩經(jīng)·小雅·角弓》
    寒風(fēng)摧樹木,嚴(yán)霜結(jié)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凄凄歲暮風(fēng),翳翳經(jīng)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yuǎn)》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晉·謝道蘊(yùn)《詠雪聯(lián)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yùn)《歲暮》
    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yīng)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diǎn)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fēng)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fēng)行》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fēng)
    唐·杜甫《對雪》
    霜嚴(yán)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jīng)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yùn)《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fēng)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fēng)日:春光風(fēng)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zhuǎn)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zhuǎn)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fēng)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fēng)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nóng)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fēng)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shí)已至初夏。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殘?jiān)剖障氖睿掠陰飴?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nóng)歷五月半后。淅:風(fēng)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nóng)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shí)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jīng)過折射,把遠(yuǎn)景顯現(xiàn)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jìn)發(fā),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jīng)鲆狻?
    唐·方干《題報(bào)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shí)
    麥氣:麥?zhǔn)諘r(shí)的氣息。花時(shí):花開之時(shí)。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fēng)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shí)田園雜興》
    清風(fēng)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fēng)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yuǎn)行:好象人在遠(yuǎn)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yuǎn)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眺:遠(yuǎn)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fēng)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fēng)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shí)節(ji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lán)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fēng)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shí)回首背西風(fēng)
    描寫荷葉在秋風(fēng)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tuán)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fā)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tuán)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yán)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diào)、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shí),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jī)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shí),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fēng)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shí)
    橙黃橘綠時(shí):指秋冬之交的時(shí)節(jié)。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后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夏頌——納清風(fēng)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
    夏熱——日輪當(dāng)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夏景——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夏水——澗影見藤竹,潭香聞芰荷。
    夏夜——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夏雨——風(fēng)聲撼山翻怒濤,雨點(diǎn)飛空射強(qiáng)弩。
    夏花——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夏蟬——垂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夏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夏節(jié)——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桂綠云鬟。

    夏思——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夏游——松風(fēng)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nóng)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fēng)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shí)已至初夏。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殘?jiān)剖障氖睿掠陰飴?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nóng)歷五月半后。淅:風(fēng)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nóng)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shí)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jīng)過折射,把遠(yuǎn)景顯現(xiàn)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jìn)發(fā),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jīng)鲆狻?
    唐·方干《題報(bào)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shí)
    麥氣:麥?zhǔn)諘r(shí)的氣息。花時(shí):花開之時(shí)。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fēng)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shí)田園雜興》

    清風(fēng)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夏頌——納清風(fēng)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
    夏熱——日輪當(dāng)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夏景——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夏水——澗影見藤竹,潭香聞芰荷。
    夏夜——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夏雨——風(fēng)聲撼山翻怒濤,雨點(diǎn)飛空射強(qiáng)弩。
    夏花——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夏蟬——垂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夏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夏節(jié)——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桂綠云鬟。

    夏思——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夏游——松風(fēng)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nóng)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fēng)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shí)已至初夏。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殘?jiān)剖障氖睿掠陰飴?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nóng)歷五月半后。淅:風(fēng)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nóng)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shí)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jīng)過折射,把遠(yuǎn)景顯現(xiàn)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jìn)發(fā),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jīng)鲆狻?
    唐·方干《題報(bào)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shí)
    麥氣:麥?zhǔn)諘r(shí)的氣息。花時(shí):花開之時(shí)。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fēng)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shí)田園雜興》

    清風(fēng)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1.冬盡今宵促,
    年開明日長。
    (董思恭:《守歲》)
    2.且如今年冬,
    未休關(guān)西卒。
    (杜甫:《兵車行》)
    3.秋月?lián)P明惲,
    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四時(shí)》)
    4.南鄰更可念,
    布破冬未贖。
    (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fēng)雨大作》)
    5.鳴笙起秋風(fēng),
    置酒飛冬雪。
    (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shí),
    百花即已絕。
    (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fā),
    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xué)鬧比鄰,
    據(jù)岸愚儒卻子珍。
    (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shí)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jīng)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yùn)《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fēng)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fēng)日:春光風(fēng)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zhuǎn)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zhuǎn)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fēng)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fēng)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nóng)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fēng)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shí)已至初夏。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殘?jiān)剖障氖睿掠陰飴?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nóng)歷五月半后。淅:風(fēng)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nóng)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shí)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jīng)過折射,把遠(yuǎn)景顯現(xiàn)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jìn)發(fā),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jīng)鲆狻?
    唐·方干《題報(bào)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shí)
    麥氣:麥?zhǔn)諘r(shí)的氣息。花時(shí):花開之時(shí)。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fēng)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shí)田園雜興》
    清風(fēng)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shí)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fēng)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yuǎn)行:好象人在遠(yuǎn)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yuǎn)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眺:遠(yuǎn)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fēng)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fēng)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shí)節(ji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lán)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fēng)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shí)回首背西風(fēng)
    描寫荷葉在秋風(fēng)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tuán)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fā)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tuán)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yán)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diào)、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shí),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jī)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shí),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fēng)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shí)
    橙黃橘綠時(shí):指秋冬之交的時(shí)節(jié)。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后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shí)義。
    《詩經(jīng)·小雅·角弓》
    寒風(fēng)摧樹木,嚴(yán)霜結(jié)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凄凄歲暮風(fēng),翳翳經(jīng)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yuǎn)》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晉·謝道蘊(yùn)《詠雪聯(lián)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
    朔風(fēng):北風(fēng)。勁:猛烈。哀:凄厲。
    南朝宋·謝靈運(yùn)《歲暮》
    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窗戶。風(fēng)驚竹:風(fēng)中帶雪,打在竹上,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yīng)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diǎn)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fēng)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fēng)行》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fēng)
    回風(fēng):回旋的風(fēng)。
    唐·杜甫《對雪》
    霜嚴(yán)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云晴鷗更舞,風(fēng)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fēng)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dāng)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jiān)鳌堆吩?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zé)o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
    元·黃庚《雪》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龜雖壽
    【曹操 原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shí)。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神龜?shù)膲勖m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shí)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yuǎn)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jìn)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yǎng)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yùn)極了,用歌唱來表達(dá)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賞析】

      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qū)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無數(shù)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shí)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jié),壺口盡缺。

      寫這一組詩時(shí),曹操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充滿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此時(shí)他已經(jīng)五十三歲了。想起人生路程,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shí),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 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本領(lǐng)可謂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長生之術(shù)的蠱惑,而獨(dú)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有清醒的認(rèn)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shí)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shí)行樂的悲調(diào),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jì)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yè)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fā)壯懷激烈的高唱,復(fù)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diǎn)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guī)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積極進(jìn)取,建功立業(yè)。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guī)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gè)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guī)律,但也不是完全聽?wèi){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yǎng)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云“養(yǎng)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yǎng),而是說一個(gè)人精神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不應(yīng)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jìn)取精神,永遠(yuǎn)樂觀奮發(fā),自強(qiáng)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yàn)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yǎng)生論嗎!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jià)值在于它開辟了一個(gè)詩歌的新時(shí)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jīng)書,真正有感情,有個(gè)性的文學(xué)得不到發(fā)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fēng)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fā)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jīng)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xué)”,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jīng)戰(zhàn)亂的時(shí)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xiàn)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shí)序》說:“觀其時(shí)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fēng)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fēng)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fēng)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fēng)骨及其內(nèi)在的積極進(jìn)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zhì),使建安文學(xué)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鐘嶸將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鐘嶸六朝時(shí)人,當(dāng)時(shí)文學(xué)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jià)一句之奇”,鐘嶸對曹操的評價(jià)過低,顯然是時(shí)代風(fēng)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xué)--包括詩歌在內(nèi),文彩較之內(nèi)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guān)于曹操的文學(xué)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yè)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shí),他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xiàn)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xué)有開創(chuàng)之功,實(shí)在是應(yīng)當(dāng)大書一筆的。
    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昨夜江邊春水生,
    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fèi)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出處】:
    中華詩詞-南宋-朱熹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后,時(shí)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nèi)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lǐng)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dāng)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xué)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抄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欣賞。希望對無心向?qū)W,不讀書看報(bào),只知玩玩樂樂的青年朋友,有所啟迪勉勵(lì)。

    原詩四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它實(shí)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fēng)光,反復(fù)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展開的一面鏡子(一鑒開),起筆就恬靜而幽雅得讓人立時(shí)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讀者遐想,這面“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靜謐可愛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個(gè)問題,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興地自問答道,因?yàn)樵搭^總有活水補(bǔ)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

    這幅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圖卷,已經(jīng)令人讀后清新明快了,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一看題目,是觀書的感想,頓時(shí)這美的意境升華,與讀書融合了。

    原來,大學(xué)者朱熹在贊美讀書有所領(lǐng)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yàn)榭傆邢窕钏粯拥臅行轮谠丛床粩嗟亟o他補(bǔ)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詩,給我們諸多啟示,多讀一點(diǎn)好書,會讓自己思想永遠(yuǎn)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啊!

    如夢令 李清照

    【年代】:宋

    【內(nèi)容】:

    常記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dú)w路②。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③,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臺。

    ②沈:同“沉”。

    ③爭:同“怎”。

    【譯文】

    還時(shí)常記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jìn)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shù)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diǎn)在“溪亭 ”,時(shí)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dú)w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jìn)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么,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dú)w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gè)“爭渡 ”,表達(dá)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gè)片斷,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shí)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賞析】: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轟動朝野。傳聞就是這首詞,使得趙明誠日夜作相思之夢,充分說明了這首小令在當(dāng)時(shí)引起的轟動。又說此詞是化用韓偓《懶起》詩意。韓詩曰:“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cè)臥卷簾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較原詩更勝一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少女的傷春心境。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兩句寫昨夜的風(fēng)很急,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飲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來酒意還沒有完全退去。一開始就將整首詞的時(shí)間、環(huán)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風(fēng)驟”十分恰當(dāng)?shù)膶懗隽四捍旱奶攸c(diǎn),風(fēng)吹的緊而雨卻是疏落,四個(gè)字即使人能夠感受到暮春的氣息。“濃睡不消殘酒”則寫出了人物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剛剛醒來略略還帶些酒意,一副慵懶的模樣,這種狀態(tài)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風(fēng)驟,隱隱心底還藏著些許心事,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兩句前者寫室外,后者寫室內(nèi),轉(zhuǎn)折的巧妙恰當(dāng),靈動自然。
    經(jīng)歷了一場風(fēng)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園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對,因此急急地向“卷簾人”詢問。一個(gè)“試”字,寫出了人物心中的擔(dān)憂,她不愿意春天就這么快的過去。“試”字將不忍問卻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孰料,“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讓她出乎意料,雖然她內(nèi)心渴望海棠依舊,但自己也明白風(fēng)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簾人”的回答給了她意外的驚喜。“海棠依舊”從后面應(yīng)和了前面“問”的內(nèi)容,這種手法使得其詞更加耐讀。“卻”字同時(shí)寫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聽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還隱隱道出了“卷簾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時(shí)的漫不經(jīng)心,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gè)微妙的對比,主人公的細(xì)膩委婉與“卷簾人”粗疏淡漠之間的對比。詞至此,又疊進(jìn)一層,意境又開一界。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主人公畢竟還是知道這是暮春時(shí)節(jié),況且昨夜又是一夜風(fēng)雨,海棠花斷然是不會依舊了,因此她連用兩個(gè)“知否”來糾正“卷簾人”的答復(fù),口語的語氣使得這兩個(gè)“知否”讓人讀來頗覺清新。“應(yīng)是綠肥紅瘦”一句寫出了當(dāng)前的情形。這句是最為世人稱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穎別致、生動傳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dú)到。她用“綠”字代指滿枝的綠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肥”替換了“多”,“瘦”替換了“少”,寫出了一個(gè)全新的意境。無怪乎多為歷代詞論者贊譽(yù),如《草堂詩余別錄》中曰“結(jié)句尤為委曲工整,含蓄無窮意焉”。而更深一層,“紅”又不單指花朵,還隱指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色彩,隱指了春天眾多無比美好的事物,隱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悅心情。這樣“紅瘦”一詞就逼真地寫出了人物地傷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飾,卻更令人心動,這是李清照的詞作給讀者的一個(gè)典型感受。

    作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這首小令寫法別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jìn),雖只六句,卻幾度轉(zhuǎn)承,時(shí)時(shí)宕開一筆。同為傷春之作,作者并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cè)面營造暮春時(shí)節(jié)的氛圍,從客觀現(xiàn)實(shí)逐漸轉(zhuǎn)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qiáng)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作者通過主人公與“卷簾人”的對話來展開全文。這種寫法,不僅是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腦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顯得緊湊而有內(nèi)容。同時(shí)還將人物的心境通過話語表現(xiàn)出來,更顯得真實(shí)可信。此外作者在對話中稍加點(diǎn)綴,如“試”、“卻”等字,將人物情感的轉(zhuǎn)折細(xì)膩地刻畫出來,對比著描寫了兩個(gè)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運(yùn)用代指手法。以“綠”“紅”代指葉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語言上更顯凝練,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詳述,此處即不重復(fù)了。

    總體而言,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卻已曲折婉轉(zhuǎn)的筆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個(gè)細(xì)節(jié),真實(shí)地反映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用語平白如話,而意境含蓄豐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駕馭語言、剪裁篇幅、開創(chuàng)意境的高超藝術(shù)技巧”。《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zé)o數(shù)曲折,自是圣于詞者。”筆者以為評述恰當(dāng)。

    推薦你一首冠絕全唐的詩——《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霧。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yīng)照離人妝景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清滿江樹。

    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的讀者為之傾到。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首詩,“孤篇橫絕,競成大家”。
    這首詩反映了古代社會中文人學(xué)士漂泊離鄉(xiāng)而失意苦悶的心境。在春江花月的夜里,詩人面對著美好的景色,不僅產(chǎn)生了宇宙無盡,人生苦短的感慨,想到樓頭思婦,天涯游子等人生坎坷,具有極深的社會意義。所以為歷代傳誦,主要有三種原因:
    一,在任何社會中總有無數(shù)有才之士被壓制,他們?yōu)榱藢?shí)現(xiàn)人生的抱負(fù),到處飄泊,苦苦奮斗而難展其志,面對無限的宇宙感受到人生的眇小與短促。這種人生旅程中的失意,在歷代社會中不得志的文人學(xué)士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從而引起了讀者的思想共鳴。
    二,春江花月夜本是陳后主的淫靡的宮休詩,詩人借用舊題,卻一洗淫靡之氣,而反映歷代社會中普遍性的社會性問題,在文學(xué)史上具有積大的作用。
    三,它用清麗的筆調(diào)描寫景物,藝術(shù)上取得極高成就。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藝術(shù)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流滾滾,海潮不息,江海相連,一輪明月隨著騰生的潮水涌現(xiàn)出來。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潔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恢偉。這時(shí)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gè)“生”字,就賦于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接著,詩人又描繪出月光下的種種美景。“江流”兩句實(shí)寫郊景,“空里”兩句虛寫月光,整個(gè)宇宙山川籠罩于皎潔的月輝之中。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那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灣灣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diǎn)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shí),又巧妙的交待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xì)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yuǎn)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jìn)入了一個(gè)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他想到人類代代相傳無窮盡,而江上明月年年都是那樣,感到“人生短促,事業(yè)難成,而宇宙卻無限永恒奧秘深藏。不僅發(fā)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探問。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己有之,如曹植《送應(yīng)氏》:“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辦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個(gè)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代代無窮己”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唐時(shí)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yuǎn)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yuǎn)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yuǎn)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融由上半扁的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圖象,并從白云孤飄的眼前景中引發(fā)出了下半扁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云”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楓浦”托物寓情。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堤出這樣的設(shè)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fù),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思婦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扁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鐿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光是不可捉摸的實(shí)體,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gè)癡情的動作,深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cái)嚁_著她,此時(shí)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yuǎn)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忽然,她異想天開,想把自己附麗在月光上,去追隨久出未歸的游子,這相思之情是多么的強(qiáng)烈。望長空:鴻雁無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里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達(dá)家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這又該憑添幾重愁苦!
    最后八句寫游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jiān)聛砗嫱兴乃細(xì)w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yuǎn)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yuǎn)。“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xiāng)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能有幾人乘月回歸自己的家鄉(xiāng)!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jiān)轮猓瑸M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lián)u清滿江樹”,這結(jié)句的“搖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這首詩起則月涌自海潮,收則月沉海霧,起得雄渾浩蕩,收得蘊(yùn)藉朦朧,全詩以景結(jié)情,余音裊裊。詩寫月色,用春江潮水作為襯托,境界開闊。象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以海來作襯托,氣象也很雄偉。但象朱敦儒的“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固然寫的生動,但氣象似乎小了些。可見同樣襯托,境界又有大小的不同。
    本詩寫月,極善于以景烘情。如“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是寫月光。為什么要卷拂呢?因?yàn)橐娫聭讶艘鸪钏迹瑸榱讼睿砸砣シ魅ァ5聿蝗シ鬟€來,反而加深了愁思,這是借月光來烘托情思。“鴻雁”兩句也是以景烘情。鴻雁向遠(yuǎn)方飛去,月光不會給帶走,魚龍躍水成紋,都是景。“光不度”里有思婦想憑借月輝,托鴻雁把情思帶給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愛人而不可能的含意,在靜寂中所見者只是魚龍躍水,寫出了寂寞的心情,也是用景烘情。
    這首詩還善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如果光說“月華流照”那是景,現(xiàn)在說“愿逐月華流照君”,就成為情景交融。

    詩歌鑒賞的作用是什么?
    1.有助于學(xué)生對古代生活的認(rèn)知,增進(jìn)學(xué)生的文化認(rèn)同 古典詩歌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對于增進(jìn)學(xué)生文化認(rèn)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因?yàn)樵诠诺湓姼梃b賞過程中,往往是從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作為切入點(diǎn),學(xué)生在更好地認(rèn)知古代生活的同時(shí)增進(jìn)學(xué)生的文化認(rèn)同。古典詩歌的時(shí)代特點(diǎn)較為鮮明...

    詩歌賞析手法
    詩歌賞析手法匯總?cè)缦?1、直抒胸臆 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2、融情于景 如:“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維)3、托物言志 如:“千巖萬壑處深山,遠(yuǎn)看方知出高處。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瀑布聯(lián)句》李忱)...

    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賞析一首詩詞?
    1.把握詩歌的意象與意境 詩歌的意象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鑒賞詩歌中的形象 所謂“形象”就是文學(xué)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

    詠蟬原文及賞析
    小序鑒賞 這首詩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詩選本往往只錄詩,對序則棄而不錄。其實(shí)這段序文與詩是一有機(jī)整體,詩中比興寓意,亦即自然之物與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鋪敘直言為前提的。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讀這首詩的序。可以說這是一篇簡短而精美的駢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說。詩人在這...

    高中語文古詩文的鑒賞技巧
    2高中語文詩詞鑒賞做題技巧 一、詠物言志詩鑒賞要點(diǎn) ①既然詠物,要實(shí)寫其形態(tài)、色澤特征,或?qū)懫渌幁h(huán)境,求其“形似”。[曲盡其妙]②由物到人,由實(shí)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于物]③從整體構(gòu)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④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

    楊萬里蘭詩原文及賞析
    《蘭花·蘭詩》詠蘭花詩鑒賞 楊萬里 雪徑偷開淺碧花,冰根亂吐小紅芽。生無桃李春風(fēng)面,名在山林處士家。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jié)老云霞。江蘺圃蕙非吾耦, 付與騷人定等差。這是一首吟詠蘭花的詩。這首詩第一、二兩句,寫蘭花的形色,用句十分工整。“雪”、“碧”、“冰”、“紅”交...

    李嶠桃原文及賞析
    《桃花·桃》詠桃花詩鑒賞 李嶠 獨(dú)有成蹊處,秾華發(fā)井傍。山風(fēng)凝笑臉,朝露泫啼妝。隱士顏應(yīng)改,仙人路漸長。還欣上林苑,千歲奉君王。桃花眾人熟知,天下遍植,雖嬌麗爛熳,卻難脫俗艷,艷情春恨,無不可寄,所以歷來的詠桃詩內(nèi)容紛繁,少有奇篇。李嶠這首詩卻巧妙地以虛筆寫實(shí),實(shí)際點(diǎn)染,...

    如何鑒賞古詩
    只有讓學(xué)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xué)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jìn)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yǎng)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fēng)格。 二詩歌內(nèi)容、思想情感 一、詩歌內(nèi)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zhàn)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依依...

    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1.分析古詩的藝術(shù)形象。提問方式:對這首詩中的形象作簡要分析。提問變體:這首詩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diǎn)?試對詩所吟詠某某形象作簡要分析,試分析詩人主人公的形象。解答分析: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分析詩人所要表達(dá)的思想感情。②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

    李世民《詠桃》詠桃花詩賞析
    《桃花·詠桃》詠桃花詩鑒賞 李世民 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妝。綴條深淺色,點(diǎn)露參差光。向日分千笑,迎風(fēng)共一香。何如仙嶺側(cè),獨(dú)秀隱遙芳。唐太宗李世民這首詠桃花詩細(xì)賦刻畫生于禁苑之中桃花盛開景象。首句“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妝”寫帝王苑圃之中正當(dāng)春暉普照,光彩遍地之際,花間小路蜿蜒其中...

    相關(guān)評說:

  • 吉麗15164812363: 怎樣鑒賞古詩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一、鑒賞方法點(diǎn)撥: (一)注重平時(shí)積累 鑒賞詩歌時(shí)要注意作者、題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論世以察詩情;題目富含著諸多信息(時(shí)間、地點(diǎn)、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平時(shí)多讀一些名作或自己感興趣的...
  • 吉麗15164812363: 古詩賞析題一般怎么答題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答案] 詩歌鑒賞技巧答題要領(lǐng):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dá)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dá)方式:怎樣敘(描寫)... 其實(shí)“眼”就是詩句的關(guān)鍵處,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動詞、形容詞等是古詩煉字的重要內(nèi)容,其他一些詞語如名詞(意象名詞...
  • 吉麗15164812363: 古詩鑒賞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南山,即廬山,當(dāng)時(shí)是佛教、道教云集的勝地.(1)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jī)地...
  • 吉麗15164812363: 古詩該如何賞析呢?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了解作者背景,以意逆志,然后找到昭示中心的句子和關(guān)鍵點(diǎn)題字,順著整體思路去分析所運(yùn)用的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
  • 吉麗15164812363: 怎么鑒賞古詩???【作業(yè),急!!!!!!!!!!】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個(gè)人心得:(1)鑒賞古詩前一定要對詩的作者和作品的時(shí)代背景、作者當(dāng)時(shí)的心情有一定了解(不打無準(zhǔn)備的仗).(2)讀詩時(shí)首先要掌握該詩的平仄、韻腳、詞性、對...
  • 吉麗15164812363: 如何鑒賞古詩文?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鑒賞古詩首先當(dāng)然是評析古詩的中心含義,寫景?抒情?還是敘事?這些都可以在一些比較全的參考書上的加點(diǎn)字注釋與全詩翻譯配合選用做到. 其次是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個(gè)看上去好像和第一個(gè)比較雷同,但是絕對不是這樣,比如說“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shí)”這句話,蘇軾的詩的中心含義是贊美春天,而寫作意圖是抒發(fā)作者對春天事物的喜愛情緒,蘇軾喜河豚,這點(diǎn)我想大家因該有所耳聞吧. 然后是了解作者,有必要可以了解寫作背景,那樣可以幫助讀者更好的由作者的性格,偏好與當(dāng)時(shí)的歷史背景理解詩,品味詩,從而達(dá)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就是多讀,背誦,讀書千遍,其義自現(xiàn),這些道理我就不多說了. 以上是我的個(gè)人心得,僅作參考,愿對你有所幫助.
  • 吉麗15164812363: 怎樣賞析古詩文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我認(rèn)為是這樣的(我自己就是這樣寫) 1.可以先將整首詩完整地翻譯下來 2.把每句的描寫內(nèi)容及所表思想寫下來 3.對古詩中個(gè)別字進(jìn)行煉字(所謂煉字,就是將古詩中個(gè)別用地特別準(zhǔn)確的,特別能反映主旨的,或特別生動形象地揭示思想意境的...
  • 吉麗15164812363: 如何做好古詩文鑒賞?從哪些方面解讀一首古詩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答案] 一、作者背景.包括作者此時(shí)的人生跡遇,是窮困潦倒還是心花怒放,是壯志難酬還是躊躇滿志,是剛被罷黜還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時(shí)間作者的心境也會不同,就說杜甫,雖然一直走的憂國憂民的悲情路線,但總有幾首透露著歡快,...
  • 吉麗15164812363: 古詩詞如何賞析?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xué)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gè)亮點(diǎn).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
  • 吉麗15164812363: 如何欣賞古詩詞? -
    浦北縣側(cè)立: ______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xué)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古詩詞的賞析已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gè)亮點(diǎn).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chuàng)新文學(xué)遺產(chǎn)的角度上,培養(yǎng)與提高青少年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gè)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wù)....
  •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噼里啪啦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性爱一区|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