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這則文言文中 ,“愛之”的之是什么意思?“破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司馬光砸缸的文言文中帶點的之是什么意思
1、“愛之”的“之”的意思是:指代《左氏春秋》。
原句: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
譯文:司馬光7歲時,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講給家人聽。
2、“破之”的“之”的意思是:指代缸。
原句: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史》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但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于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司馬光救友
“愛之”的之:代詞,代指“聞講《左氏春秋》”,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
“破之”的之:代詞,代指缸
請采納,謝謝
相關(guān)評說:
梅縣承載: ______ 故事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
梅縣承載: ______ 凜然:嚴(yán)肅莊重的樣子退:回去棄:拋下
梅縣承載: ______ "之“字是作代詞使用,代指“缸” 《司馬光》佚名 〔宋代〕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白話釋義: 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
梅縣承載: ______ 那個“之”指的是缸.司馬光砸缸救了他伙伴
梅縣承載: ______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棄”:放棄、舍棄的意思.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好!有問題可以追問或者直接聯(lián)系我.工作順利,學(xué)習(xí)進步哦!滿意請及時采納,謝謝.
梅縣承載: ______ 愛書救友贊揚了司馬光是一個勤奮好學(xué)、智慧和勇敢的人,在危險發(fā)生的時候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慌亂,而是理智的思考對策.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
梅縣承載: ______ 司馬光砸缸 原文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
梅縣承載: ______ 庭:堂階前的院子. 司馬光砸缸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
梅縣承載: ______ 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梅縣承載: ______ 那個時候司馬光還是一個8、9歲的孩子,名門世家的家宅一般都很有講究,前院、后院、花園、樣樣具備.他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嚴(yán)肅人,但是卻非常懂得教育小孩,他給司馬光的要求是:只要每天練30個字,背300個字的文章然后就可以隨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