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美學為什么是表現(xiàn)說 美學名詞解釋表現(xiàn)說
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濫觴階段。它的發(fā)展時期,主要是春秋后期至戰(zhàn)國。先秦的音樂、詩、建筑藝術、繪畫、青銅器藝術,體現(xiàn)了強烈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理想。在先秦哲學和美學中,由史伯、晏嬰所提出的“和”的觀念是與音樂直接相關的。單穆公、伶州鳩、伍舉等人對音樂的審美情感功能的分析,也包含了對藝術特有的審美特征的分析。從音樂去觀察美與藝術,高度重視音樂性的美,這對中國古代美學和各門藝術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詩》對先秦美學的影響,主要在于通過詩樂對比,進一步揭示文藝同人的思想情感之間的關系,指明文藝的審美特征。孔子關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論語·陽貨》)的見解,即對這一問題的概括說明。先秦美學可劃分為三個時期: (一) 從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二) 戰(zhàn)國前期。(三) 戰(zhàn)國后期。第一時期,是儒道美學形成時期。史伯、單穆公、伶州鳩、伍舉、子產(chǎn)、季札、晏嬰等人,考察了“五味”、“五色”、“五聲”之美的起源和構成,提出“和”的觀念,并明確提出、初步解決了美和善的關系問題,為儒家美學的產(chǎn)生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儒家美學以孔子為代表,創(chuàng)立了以“仁學”為基礎的美學,提出“興于禮”、“成于樂”、“游于藝”(《論語·述而》)的藝術觀,“盡善”與“盡美”相統(tǒng)一的審美觀和“中庸”的美學批評尺度。道家美學創(chuàng)始人為老子。他認為美丑相對立而存在,并且可以互相轉化:“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老子·二章》)主張反審美文化的自然觀,否定違反自然渾成的藝術和技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老子·十二章》)提出“有”和“無”、“虛”與“實”的對立統(tǒng)一范疇,對中國古典美學的發(fā)展影響很大。他關于“滌除玄覽”(《老子·十章》)的命題,成為后世關于審美觀照要以虛靜空明的心胸為前提的審美心胸理論的基礎。墨家美學以墨子為代表。墨子“非樂”即是否定審美和藝術的社會價值,認為它們不僅不能解決吃穿住的問題,還要勞民傷財,于國于民無補。以功利主義來衡量審美活動,對于后世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二時期,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美學,認為美與人生密切相關,深化和發(fā)展了孔子的觀點。他關于信、善、美、大、圣、神六種境界的劃分,從一定角度觸及真善美的關系。他進而提出“充實之謂美”和“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孟子·盡心下》)的命題,豐富了春秋以來的審美認識。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美學,提出了以自然無為為美的觀點,并涉及有關審美和藝術創(chuàng)造特征的一些重要問題。其“庖丁解牛”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莊子·養(yǎng)生主》)的思想,涉及藝術和技術審美活動,是一種既合乎規(guī)律又不受規(guī)律束縛的自由活動的問題;其“乘物以游心”(《莊子·人間世》)的命題,涉及審美的超功利性問題;其“徇耳目內通而外于心知”(《莊子·人間世》)的論述,涉及審美心理特征問題。這一時期的道家美學,重視審美過程本身的特點,突出了超功利性的作用,成為中國美學史上的一大突破,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美學的新局面。第三時期,以荀子為代表的儒家美學,對墨家“非樂”的理論作了具體系統(tǒng)的批判。基本上屬于儒家美學荀子學派的《樂記》系統(tǒng)地論證了儒家的禮樂美學思想。荀子提出“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荀子·勸學》)的命題,從后天加工的廣度和深度的統(tǒng)一上,提高了對美和崇高的理解,充實和發(fā)展了儒家美學,從人性欲望的審美要求,探討審美感的實質。《周易》從自然本體論的角度涉及了美與藝術的問題。其肯定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性,以“天地養(yǎng)萬物”(《周易·頤卦·彖辭》)的思想,啟發(fā)了中國美學家和藝術家關于情景交融的思想;其以“一陰一陽”的對立認識宇宙的統(tǒng)一性思想,為中國美學所追求的“和”的審美理想及“氣”、“韻”、“道”、“理”、“意”、“象”等美學范疇,提供了哲學的闡明。《周易》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成為中國歷代藝術美學的理論基礎。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美學,置實用于審美之上,并以藝術無用為理由否定美和藝術的創(chuàng)造。以屈原為代表的楚騷美學,強調美善統(tǒng)一,認為真正的美是人格美。屈原以《離騷》和其他作品,描繪個體的內在心靈,通過活躍、大膽、自由的想象,把個體內心情感的波動展現(xiàn)為一幅色彩斑斕的動人圖畫。屈原“怨”的藝術形象,表達了中國悲劇的審美情緒,啟發(fā)了人們追求最壯闊最崇高的審美境界。兼取先秦諸家之長的《呂氏春秋》,在儒家美學關于樂的基本思想上,將人的審美要求同道家的“重生”、“貴生”思想聯(lián)系起來,并繼承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美學的思想,對美感問題,作了生理和心理的考察,形成美學的新特色。它認為自然萬物是美的根源,提出“樂之務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適”(《呂氏春秋·適樂》)的命題,注意到審美主體與審美欣賞的心情和精神狀態(tài)的密切關系,對后世的《淮南子》、王充、葛洪的美學思想,都有重大的影響。
因為先秦美學是以音樂、詩、建筑藝術、繪畫、青銅器藝術來表現(xiàn)的。體現(xiàn)了強烈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理想。在先秦哲學和美學中,由史伯、晏嬰所提出的“和”的觀念是與音樂直接相關的。單穆公、伶州鳩、伍舉等人對音樂的審美情感功能的分析,也包含了對藝術特有的審美特征的分析。從音樂去觀察美與藝術,高度重視音樂性的美,這對中國古代美學和各門藝術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藝術起源于游戲的什么觀點關于藝術起源的五種觀點是什么
它揭示了藝術發(fā)生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某些必要條件,如剩余精力是藝術活動的重要條件,藝術的娛樂性和審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核心,對我們理解藝術的本質是富于啟發(fā)的。 3.表現(xiàn)說 這種學說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表現(xiàn)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現(xiàn)是藝術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藝術發(fā)生的主要動因。持這一理論的...
西方現(xiàn)代哲學與西方現(xiàn)代派設計藝術的關系?
《樂記》以后的中國美學,包括各種文論、詩論、畫論、書論、詞論、甚至戲劇理論,都是沿著這一道路發(fā)展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強調美與善的統(tǒng)一,注重藝術的倫理價值;中國傳統(tǒng)美學強調藝術的表現(xiàn)、抒情、言志;“表現(xiàn)說”則是先秦美學的核心,在情與理的統(tǒng)一中,將“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作為最高境界。同時,...
克羅齊-柯林伍德表現(xiàn)說“直覺即表現(xiàn)”說
當這種內在情感通過意象得以外在化呈現(xiàn)時,實際上就是情感得到了表現(xiàn)。因此,在克羅齊看來,直覺與表現(xiàn)并非兩個獨立的概念,而是同一心靈活動的不同表現(xiàn),它們是相互依存、互為表里的。作為克羅齊主觀唯心主義美學理論的基礎,"直覺即表現(xiàn)"說強調了人對世界的感知并非客觀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而是主觀情感的投射...
為什么說文學創(chuàng)作既是再現(xiàn)又是表現(xiàn)?我需要600-800字的論述
藝術形象既是對生活現(xiàn)象本質特征的集中、概括的反映,又蘊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而通過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和思想的表現(xiàn),又往往反映和凝集著一定時代、一定階級的人們的普遍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在人類藝術史上,一切真正的藝術都既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又表現(xiàn)主觀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都是藝術在本質...
美學名詞解釋
然而,其根本缺陷在于,一方面它把藝術本質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認識論范圍,而忽視了藝術自身的審美特質;另一方面它忽視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體性和表現(xiàn)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藝術的本質。表現(xiàn)說。西方18、19世紀浪漫主義浪潮,標榜“自我表現(xiàn)”,沖破了“模仿說”的羅網(wǎng),表現(xiàn)說于是興起。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論”...
什么是表現(xiàn)主義美學???
(表現(xiàn)主義)表現(xiàn)主義具有鮮明的理論主張和美學特征。首先,提出藝術“不是現(xiàn)實,而是精神”、“是表現(xiàn),不是再現(xiàn)”的口號。表現(xiàn)主義作家注重對世界主觀感受的表現(xiàn),特別強調內部視野,極力主張表現(xiàn)內在體驗和心靈激情,反對印象主義—自然主義的單純模仿和拍照式的對外部世界的客觀再現(xiàn)。表現(xiàn)主義拒絕浮面的和虛假的真實,要求表現(xiàn)...
為什么說先秦文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本源,是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根_百度...
2,先秦文學開創(chuàng)了“諷刺文學”和“叛逆文學”兩種文學傳統(tǒng)。其次在創(chuàng)作方式上,形成了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文學風格。另外,先秦文學所創(chuàng)造的多種多樣的文學形式,為后期文學形式的多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先秦文學在理論上和美學上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性的觀點。3,先秦文學,創(chuàng)造了多種表現(xiàn)...
藝術起源的勞動說是誰和誰提出的?
2、游戲說,代表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游戲說強調了游戲沖動,對我們理解藝術的本質是富于啟發(fā)的。但它把藝術看成是脫離社會實踐的絕對自由的純娛樂性活動,且偏重從生物學的意義上來看待藝術的起因,過分強調了藝術與功利的對立,有絕對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現(xiàn)說,代表英國詩人雪萊...
藝術為什么不是摹仿,表現(xiàn)與反映
二、美麗的美學要否定的第二個藝術定義是藝術是情感的表現(xiàn)這一說的代表人物也很多,如托爾斯泰、科林伍德等,但是,正如我國的彭鋒所說的:“同將藝術界定為對現(xiàn)實的摹仿一樣,將藝術界定為情感的表現(xiàn)也是一個極不完善的定義。我們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反證。許多藝術作品并不表現(xiàn)情感,而更多的情感表現(xiàn)不是藝術作品。”...
為什么說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美學史上審美的自覺時代
人物品藻更演變?yōu)閷θ宋锏膫€性氣質、風度才華的品評.從《世說新語》一書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這種品評不只是政治倫理的,而且更是審美的,后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種情況深刻地影響到各門文藝和美學思想的發(fā)展,使得這一時期的美學思想經(jīng)常從人的內在的個性、氣質、天賦、獨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來觀察審美與...
相關評說:
樂都縣耙裝: ______ 中西方美學比較 中西方美學分別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和古希臘羅馬時期.先秦美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調性、藝術對情感的表現(xiàn)性及善與美的教化性;古希臘美學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性、藝術對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性及真與美的功利性.中國的藝術哲學產(chǎn)生于魏晉時期,《文心雕龍》完成了中國古代美學體系的建構.西方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性復蘇、藝術哲學的發(fā)展,康德與黑格爾的美學體系才得以誕生.中西方美學體系形成之展開方式雖有不同,但基本規(guī)律一致. 回頁首
樂都縣耙裝: ______ 春秋末年至戰(zhàn)國末年,由于社會制度大變動,政治經(jīng)濟大發(fā)展,士大夫階層空前壯大.他們紛紛著書立說,互相辯難,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時期音樂美學思想也極為活躍.儒、道、墨、法、陰陽、雜各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樂美學思想,各家內部既有繼承,又有改造、發(fā)展,各家之間既有相互辯難,又有所交融.將諸子音樂美學思想加以比較,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可以清晰地看出先秦諸子音樂美學思想的脈絡,又可以更好地理解、繼承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們留給我們的精神文化遺產(chǎn).
樂都縣耙裝: ______ 在網(wǎng)上幫你找到的 藝術的本質 1.關于藝術的本質這個藝術學學科的根本問題,藝術史上的幾種主要看法:??第一種,“客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xiàn).古...
樂都縣耙裝: ______ 王一川將斷零體驗概括為“ 現(xiàn)代個人對于自身的孤獨與飄零境遇的體驗”, 具體特征為: 生存的斷裂感、飄零感、心理的創(chuàng)傷感, 以及必然引發(fā)的悲情和憂郁.
樂都縣耙裝: ______[答案] 1參考答案:(1)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應該發(fā)揮“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2)這種作用是詩歌的本質“詩言志”決定的. 解析:總結第一段的內容即可. 2.參考答案:儒家傳統(tǒng)美學思想. 解析:文章開頭已...
樂都縣耙裝: ______ 孔子的美學思想受其恢復周禮的最終目的的制約,有明顯的保守色彩,且過多地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強調美統(tǒng)一于善,但孔子對美善統(tǒng)一的藝術基本原則的闡述以及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美學命題,為儒家美學建構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從根本上規(guī)...
樂都縣耙裝: ______[答案] (1)C概念不嚴謹,“于小處見精深,于細處見神氣”錯誤,原文第五段為“西方一些藝術研究者認為,中國藝術往往于小處見精深,見神氣”.(2)C強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為“中國藝術中唐以后以小為美,尤其是到了被后...
樂都縣耙裝: ______ 有,平面繪畫廣義上說都具有理論上的傳播功能.有的雖是文人自娛的畫作,但也是自我的意識通過山和樹等具體形象呈現(xiàn)自我的精神層面,以形像為媒介向人們隱喻畫者的精神世界.
樂都縣耙裝: ______[答案] 美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因為它的存在已經(jīng)有2500年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我國先秦的老子、孔子和莊子都有相當完備的美學體系.說它年輕, 因為直到18世紀中葉,它才從哲學和文藝學中分離出來, 成為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