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草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譯文及注釋】
1、墅:田廬、圃墅。杳:幽暗,深遠,看不到蹤影。
2、萋萋:形容草生長茂盛。
3、窣地:拂地,拖地。窣,突然,出其不意。
4、王孫:貴族公子。這里指草。多年生,產(chǎn)于深山。
【賞析】
這是一首詠草詞,全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huán)境、形象、神態(tài)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詞中,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diào),突出青草有情,而路人蒼涼之境。全詞通過上下片的對照,抒發(fā)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個人的身世之感。全詞形象鮮明突出,意境深遠含蓄,耐人尋味。
露堤平,煙墅杳。上片起首兩句寫長堤上綠草平整、露光閃爍;遠處的別墅如煙綠草掩映下若隱若現(xiàn)。接下來一句總寫芳草萋萋。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是用特定的最佳環(huán)境來點染春草的精神,通過雨后萬物澄澈、江天開闊的明媚物象,活畫出濃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機,為下文少年的出場作鋪墊。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時已經(jīng)四十二歲,當(dāng)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庾開府集序》)。這里借指一般離鄉(xiāng)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綠,八、九品服青。剛?cè)胧说哪贻p官員,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實為一物,用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風(fēng)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綠的草色與袍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綿可愛,用遍地春草映襯出臣游少年的春風(fēng)得意。
詞的下片轉(zhuǎn)而抒寫宦游少年春盡思歸的情懷。過片接長亭,迷遠道二句化用李白《菩薩蠻》詞末二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之意。接下來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兩句,詞人流露出對宦海浮沉的厭倦,用自怨自艾的語調(diào)表達了強烈的歸思。落盡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詩句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歸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結(jié)拍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兩句,渲染了殘春的遲暮景象。
老字與上片嫩字遙相呼應(yīng)。于春草的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而這也正好是詞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寫照。
周邦彥 蘇幕遮·燎沈香
《蘇幕遮燎沈香》
作者:周邦彥
原文:
燎沈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
一一風(fēng)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注釋:
1、燎(lio):細焚。
2、沈香:沈,現(xiàn)寫作沉。沈(沉)香,一種名貴香料,置水中則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惡氣。
3、溽(r)暑: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沈約《休沐寄懷》詩: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溽,濕潤潮濕。
4、呼晴:喚晴。舊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5、侵曉:拂曉。侵,漸近。
6、宿雨:隔夜的雨。
7、清圓:清潤圓正。
8、一一風(fēng)荷舉:意味荷葉迎著晨風(fēng),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舉,擎起。司空圖《王官二首》詩:風(fēng)荷似醉和花舞,沙鳥無情伴客閑。
9、吳門:古吳縣城亦稱吳門,即今之江蘇蘇州,此處以吳門泛指吳越一帶。作者是錢塘人,錢塘古屬吳郡,故稱之。
10、久作長安旅:長年旅居在京城。長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旅:客居。
11、楫(j):劃船用具,短槳。
12、芙蓉浦:有荷花的水邊。有溪澗可通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唐張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詩:折桂芙蓉浦,吹蕭明月灣。浦,水灣、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別稱。
翻譯:
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鳥兒東張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fēng),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fēng)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xiāng),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我故鄉(xiāng)的小時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劃著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賞析:
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shù)的例外。詞以寫雨后風(fēng)荷為中心,引入故鄉(xiāng)歸夢,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意思比較單純。
上闋先寫室內(nèi)燎香消暑,繼寫屋檐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fēng)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jié)構(gòu)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圓,風(fēng)荷凌舉的景象聯(lián)想到相似的故鄉(xiāng)吳門的五月的風(fēng)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fēng)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則動態(tài)可掬。這三句,實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大意是: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干了,一陣風(fēng)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致,體現(xiàn)出荷葉的圓與青翠。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描繪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態(tài)美與荷花的莖的力度美。這幾句構(gòu)成了一幅恬淡、清麗的美景這樣,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后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闋久客思鄉(xiāng)伏了一筆。
下闋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dāng)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xué)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xué)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故鄉(xiāng)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緊接五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xiāng)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襯托出我對家鄉(xiāng)親朋的思念,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一結(jié)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gòu)的夢景作結(jié),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這首詞風(fēng)格清新活潑,境界淡遠高超。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chǔ)。
草
白居易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及注釋】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fēng)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萋萋:茂盛的樣子。
【賞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草的詩意
草的詩意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
1、賦得: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一詞。
2、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3、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5、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荒城:荒涼、破損的城鎮(zhèn)。連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點染古原景色。
6、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翻譯: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
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榮。
任憑野火焚燒也燒不盡,
春風(fēng)吹來又蓬勃地滋生。
遠處的芳草侵伸向古道,
翠綠的草色連接著荒城。
在此又送他鄉(xiāng)游子遠去,
萋萋的芳草也充滿別情。
賞析:
據(jù)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dāng)時的大名士顧況,想求他在公眾場合幫著揚揚名。居易這個名字根據(jù)詞義可以解釋為住下很方便。顧況看到白居易年紀(jì)輕輕,就開玩笑說:長安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京城里糧價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一聯(lián)時,顧況大為驚奇,連聲贊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寫出這樣的詩句來,走到哪兒住下都方便得很)!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詩藝術(shù)造詣之高。
詩題古原草送別頗有意思。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就結(jié)了緣。但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guān)送別之意,尤其是要寫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啊,這話看來平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huán)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fā)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fù)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fā)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diào)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diào)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tǒng)統(tǒng)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fēng)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fù)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fēng)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zhuǎn)。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fù)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jié)清題意,關(guān)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優(yōu)美古風(fēng)句子
11、倩影銷,客還立斷橋;紙傘薄,觀云慘天高。吹簫,祭一世孤傲,淚把燭火搖;流年輪回,葳蕤已覆秋水蒿。幕遮,紅樓舉觴酒為歌;虞美人,姌裊舞姿誰鏨刻;金縷曲,經(jīng)卷浮坱落幾多;鷓鴣天,凝眸送進前生緣……煙雨漸遠,冷月鉛華略泛淺,怎憐?怎眠?12、這一世,你是我,遺忘千年的紅顏知己...
舞龍活動有哪些
燈與龍的結(jié)合起始于宋時,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載了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這樣的龍燈成為觀賞的龍形燈飾。舞龍時離不開燈,因此大凡舞之龍都通稱“龍燈”。舞龍會一般在佳節(jié)、盛會時舉行,場地選在長街廣場、村頭灣邊開闊平坦的地方。四川省銅梁縣的...
詩中有草的詩句
字數(shù)多一些的,如(白居易):淺草才能沒馬蹄。——可以隨便打開瀏覽器搜一下《錢塘湖春行》。古代詩詞有《草》字的,太多啦。不知道題主想哪一方面的?
五谷豐登六畜旺,猜生肖或數(shù)字
1. 在中國的民俗節(jié)日中,有許多與龍有關(guān)的活動。例如,南宋時期,人們會在元宵節(jié)夜晚觀賞龍燈。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載了南宋龍燈的情況:“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蜿如雙龍之狀。”這種龍燈是靜止觀賞的。2. 另外,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在詩中描述了人們舞動...
12生肖的故事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有關(guān)龍的?
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道:“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這樣的龍燈,即是我們所說的放置在那里專供人們觀賞的龍形燈飾。問題是龍是一個能行走、善飛騰的神物,總不能呆到那兒不動啊,況且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自古都有舞龍的傳統(tǒng)。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
古詩75首關(guān)于草的詩句
唐·曹鄴《庭草》 23.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fēng)十二闌?唐·戴叔倫《蘇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唐·羅隱《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唐·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26.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唐·李商隱《晚晴》 2.關(guān)于草的古詩大全 賦得古原草送別...
關(guān)于花草的詩句和賞析
碧瓦樓頭繡幕遮,赤欄橋外綠溪斜。無風(fēng)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賞析——描寫的是暮春景致:青色的瓦沿下,繡成的簾幕遮著此戶人家的內(nèi)堂,紅色的欄桿一直延伸開來,往橋的那一方看去,溪水蜿蜒遠去。此景生動地描繪了南宋的庭院人家的風(fēng)物,可謂小橋流水,碧樹清風(fēng)。后兩句一轉(zhuǎn)前面的平和喜悅,楊柳無風(fēng)便已花絮漫...
什么是玩龍燈?
尤其是夜間觀看,一只只巨龍騰空而起,口中噴射火焰,讓人贊嘆不已。玩龍燈在中國歷史悠久,漢時已經(jīng)相當(dāng)普遍,唐宋時期更是流行。宋代吳自牧著的《夢梁錄》載:“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如今,玩龍燈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形式多樣、玩法復(fù)雜、大家喜聞樂...
龍有哪些傳說?
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道:“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這樣的龍燈,即是我們所說的放置在那里專供人們觀賞的龍形燈飾。問題是龍是一個能行走、善飛騰的神物,總不能呆到那兒不動啊,況且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自古都有舞龍的傳統(tǒng)。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
相關(guān)評說:
敦化市有效: ______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日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敦化市有效: ______ 《蘇幕遮·懷舊》- 范仲淹 - 宋代 ?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 宋代 ? 《蘇幕遮·草》- 梅堯臣 - 宋代 ? 《蘇幕遮》- 史佐堯 - 宋代 ? 《蘇幕遮》- 方千里 - 宋代 ? 《蘇幕遮》- 杜安世 - 宋代 ? 《蘇幕遮》- 周紫芝 - 宋代 ? 《蘇幕遮》- 朱敦儒 - 宋代 ? 《蘇幕遮》- 呂巖 - 唐代 ? 《蘇幕遮·送春》- 高鶚 - 清代 ? 《蘇幕遮》- 晁端禮 - 宋代 ? 《蘇幕遮》- 楊澤民 - 宋代 ? 《蘇幕遮》- 王質(zhì) - 宋代 ? 《蘇幕遮》- 宋先生 - 宋代 ? 《蘇幕遮》- 張繼先 - 宋代 ? 《蘇幕遮》- 凈端 - 宋代 ? 《蘇幕遮》- 馬子嚴 - 宋代
敦化市有效: ______ 王力的《詩詞格律》中講到,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人們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關(guān)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 (3)本...
敦化市有效: ______ 1、“老”字與上片“嫩”字遙相呼應(yīng).于春草的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而這也正好是詞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寫照.2、題目不完整,無法解答
敦化市有效: ______ 1、唐代白居易《草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釋義: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fēng)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2、宋代曾鞏《城南》: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
敦化市有效: ______ 16、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17、色嫩似將藍汁染,葉齊如把剪刀裁. 18、庭草根自淺,造化無遺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風(fēng). 19、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20、金谷年年,亂...
敦化市有效: ______[答案] 蘇幕遮·懷舊①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②,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③,追旅思④.夜夜除非,好夢⑤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范仲淹在外地思念家室的作品. “情景交融”...
敦化市有效: ______ 1、《破陣子·春景》作者:晏殊(宋代)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譯文: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jié)后梨花紛飛. 2、《采桑子·當(dāng)時錯》作者:納蘭性德(清代)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譯文:像這樣別離,梨花落完...
敦化市有效: ______ 是“春”的詩,詠的是春草.這首詩的全文是:蘇幕遮·草 (梅堯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這首詠草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huán)境、形象、神態(tài)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詞中,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diào),突出青草有情,卻反落入蒼涼之境.全詞通過上下片的對照,抒發(fā)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個人的身世之感.全詞形象鮮明突出,意境深遠含蓄,耐人尋味.
敦化市有效: ______ 蘇幕遮 宋 · 梅堯臣 全文: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