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成語故事 要長篇的故事 與論語有關(guān)的成語故事
字斟句酌 斟、酌:反復(fù)考慮。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眾星環(huán)極 〖解釋〗比喻眾物圍繞一物或眾人擁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調(diào)和的處世態(tài)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愛而有節(jié)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xiàn)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yè)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辦事公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解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知過能改 〖解釋〗認識到自己錯了就能夠改正。
擇善而從 從:追隨,引伸為學(xué)習(xí)。指選擇好的學(xué),按照好的做。
造次顛沛 流離失所,生活困頓。
允執(zhí)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悅近來遠 使近者悅服,遠者來歸。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運;尤:責(zé)怪,歸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zé)怪別人。
怨天憂人 怨:怨恨;天:命運;憂:責(zé)怪。怨恨天命,責(zé)怪別人。形容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一味歸咎客觀,埋怨別人。
欲速則不達 速:快;達:達到。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欲速反遲 〖解釋〗速:快;遲:慢。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很快達到目的。
欲速不達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欲罷不能 欲:想;罷: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毀櫝中 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氣且知道義。
有頭有尾 有開頭,有結(jié)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有始有終 有開頭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
有教無類 類:類別。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過之無不及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tài)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tài)度。
勇者不懼 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隱居求志 隱居不仕,以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
飲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因:根據(jù);材:資質(zhì);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xué)習(xí)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亂朱 比喻將奸佞小人當(dāng)作廉潔公正的君子。
以直報怨 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jié)交朋友。
以身作則 則:準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衣馬輕肥 〖解釋〗穿著輕暖的皮袍,坐著由肥馬駕的車。形容生活的豪華。
一隅三反 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
一以貫之 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后階段。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舊貫 一:都,全;仍:因襲,依照;貫:習(xí)慣的辦法。執(zhí)照老規(guī)矩辦事,沒有絲毫改變。
仰之彌高 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表示極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解釋〗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yōu)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言而有信 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義 及:涉及;義:正經(jīng)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jīng)的。
言必有中 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循循善誘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dǎo)。指善于引導(dǎo)別人進行學(xué)習(xí)。
循序漸進 指學(xué)習(xí)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血氣方剛 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學(xué)而不厭 厭:滿足。學(xué)習(xí)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xué)。
秀而不實 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jié)果實。開花不結(jié)果。比喻只學(xué)到一點皮毛,實際并無成就。
朽木糞土 朽木:爛木頭;糞土:臟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
朽木糞墻 朽壞的木頭,污穢的土墻。比喻沒有培養(yǎng)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無法成材。
行不由徑 徑:小路,引伸為邪路。從來不走邪路。比喻行動正大光明。
興滅繼絕 使滅絕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xù)下去。
興觀群怨 〖解釋〗興:聯(lián)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jīng)》可以培養(yǎng)人的四種能力。后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小德出入 〖解釋〗小德:小節(jié);出入:偏離標準。指不必嚴格要求的一些小節(jié)。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賢賢易色 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難后獲 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解釋〗移:改變。下等的愚人,決不可能有所改變。舊時儒家輕視勞動人民的觀點。也指不求上進,不想學(xué)好。
下學(xué)上達 指學(xué)習(xí)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無所用心 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guān)心。
無所措手足 手腳沒有地方放。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
無所不至 至:到。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壞事都做絕了。
無可無不可 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
無可非議 非議:責(zé)備,批評。沒有什么可以指責(zé)的。表示做得妥當(dāng)。
無動于中 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yīng)該關(guān)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guān)心,置之不理。
聞一知十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聞一知二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文質(zhì)彬彬 文:文采;質(zhì):實質(zhì);彬彬:形容配合適當(dāng)。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溫良恭儉讓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xiàn)也形容態(tài)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溫故知新 溫:溫習(xí);故:舊的。溫習(xí)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xiàn)在。
危言危行 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畏:恐懼,害怕。看見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齊出力。
聽其言而觀其行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天理昭昭 〖解釋〗昭昭: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yīng)分明。
歲寒知松柏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經(jīng)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
歲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jié)操的人。
歲不我與 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yīng)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松柏后凋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艱險的環(huán)境中奮斗到最后。
駟不及舌 一句話說出口,駟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四體不勤 四肢不勞動,形容脫離勞動。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解釋〗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zé)任而奮斗終身。
司馬牛之嘆 〖解釋〗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順理成章 順:依順;理:條理;章:章法。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chǎn)生某種結(jié)果。
述而不作 述:闡述前人學(xué)說;作:創(chuàng)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xué)說,自己不創(chuàng)作。
手足無措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yīng)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適可而止 適可:恰好可以。到適當(dāng)?shù)某潭染屯O聛恚灰^頭。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詩禮之訓(xùn) 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生榮死衰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榮死哀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比喻學(xué)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慎終追遠 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舍己為人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殺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后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yè)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殺雞焉用牛刀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色仁行違 表面上主張仁德,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
色厲內(nèi)荏 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nèi)心虛弱。
三思而行 指經(jīng)過反復(fù)考慮,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gu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yīng)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
三綱五常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guī)范。
任重道遠 任:負擔(dān);道:路途。擔(dān)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zé)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xiàn)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yīng)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來攻擊它,反對它。
犬馬之養(yǎng) 供養(yǎng)父母的謙辭。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xiàn)。
輕裘肥馬 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千方百計 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
杞宋無征 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片言折獄 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后指能用幾句話就斷定雙方爭論的是非。
披發(fā)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fā),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
匏瓜空懸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系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yīng)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涅而不緇 涅:礦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緇: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惡劣環(huán)境的影響。
念念不忘 念念:時刻思念著。形容牢記于心,時刻不忘。
年富力強 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訥言敏行 訥言:說話謹慎;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磨了以后不變薄,染了以后不變黑。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huán)境的影響。
鳴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狀,加以遣責(zé)或討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狀,遣責(zé)或聲討。
名正言順 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順理成章。后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dāng)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順 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釋〗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
苗而不秀 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開花結(jié)果。比喻人有好的資質(zhì),卻沒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門墻桃李 門墻: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后進者或?qū)W生。稱他人的學(xué)生。
陋巷簞瓢 陋:簡陋,窄小;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簞吃飯,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極為窮苦。
六尺之孤 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臨危致命 在遇到危難時肯豁出性命。
臨危授命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
臨事而懼 臨:遭遇,碰到;懼:或懼。遇事謹慎戒懼。
了如指掌 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立人達人 立:建樹,成就;達:發(fā)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yè),提高地拉。
理屈詞窮 屈:短,虧;窮:盡。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
樂在其中 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樂以忘憂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樂而不淫 快樂而不放蕩
老而不死是為賊 責(zé)罵老而無德行者的話。
來者可追 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空空如也 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xiàn)形容一無所有。
克己復(fù)禮 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
侃侃而言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侃侃諤諤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諤諤:說話正直。說話正直,理直氣壯。
開柙出虎 柙:關(guān)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zé)看管的人未盡責(zé)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舉直措枉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舉一反三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舉枉措直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鞠躬屏氣 指彎腰曲體,屏住呼吸,一副恭謹畏葸的樣子
居下訕上 〖解釋〗指屬員背地里譏笑上級。
敬而遠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代詞,指對象。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jīng)好了還要求更加好
浸潤之譖 指中傷他人的讒言逐漸發(fā)生作用
近悅遠來 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fēng)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dāng)權(quán)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luò)人心。
盡美盡善 〖解釋〗盡:極。極其完善,極其美好。形容事物完無缺。同“盡善盡美”。
節(jié)用愛民 節(jié)省開支,愛護百姓。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與世俗同流合污。
見義勇為 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見賢思齊 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脍s上他。
見危授命 在危急關(guān)頭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
見利思義 看到貨財,要想到道義。
簡在帝心 〖解釋〗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原指已經(jīng)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zé)怪了。現(xiàn)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zé)備。
既來之,則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季孟之間 這里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勢力最大的季氏和勢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計過自訟 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內(nèi)心自責(z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禍起蕭墻 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dāng)門的小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惠而不費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誨人不倦 誨:教導(dǎo)。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患得患失 患:憂患。擔(dān)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dān)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懷寶迷邦 懷寶:具有才德;迷邦:讓國家迷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為國家效力。
后生可畏 后生:年輕人,后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紅紫亂朱 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顏悅色 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茍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好色之徒 喜歡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過猶不及 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龜玉毀櫝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國運毀敗。
觀過知仁 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zhì),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
怪力亂神 指關(guān)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故舊不棄 故舊:舊交,舊部下;棄:拋棄。不輕易拋棄老朋友、老部下。
【成語】朽木不可雕 【發(fā)音】 xiǔ mù bù kě diāo 【釋義】 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jīng)敗壞到不可救藥的 地步。
編輯本段典故出處
【出處】《論語·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①也!于 予與②何誅③?”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 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注釋】 ①圬(Wu):指泥工抹墻的工具,也作動詞用,指把墻面抹平。② 與:語氣詞,同“歟”,下文“于予與改是”中的“與”同義。③誅:責(zé) 備。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zé)備的呢?”又說: “起初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 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變。 【典故】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辭美好,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懶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fā)現(xiàn)宰予沒有來聽課,就派弟子去找。 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里睡大覺。 孔子聽了傷感地說: “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最初我聽到別人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一定與他說的一樣;現(xiàn)在我聽別人的話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為。就從宰予起,我改變了態(tài)度。”
學(xué)生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除了斥責(zé)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之外,還發(fā)出了關(guān)于認識一個人的感慨。讀遍 《論語》,這大概是溫文爾雅的孔圣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語氣有點類似今天的老子罵兒子:“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老子不說也罷!” 推想起來,宰予這塊“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覺比如說 睡個午覺的問題,很有可能還是在老師的課堂上打瞌睡(夢見周 公?)哩。不然的話,以我們今天的生活習(xí)慣來看,睡個午覺算什 么罪過呢?犯得著孔老先生這么大動肝火嗎? 問題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用我們 的話來說,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因此,孔 老先生是萬萬不會茍同我們關(guān)于午睡的觀點的 。 如此說來,他的震怒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于說到“聽其言而觀其行”,倒正如儒學(xué)大師朱熹在《論語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話所提醒我們的那樣:“圣人怎么會現(xiàn)在才 知道聽其言而觀其行呢?也不是真因為宰予就對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態(tài)度了。不過是以宰予的事情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們多做少 說,言行一致罷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那么些人說 起比唱起還好聽。 所以,我們不僅要聽他怎樣說,而且還要擦亮眼睛觀察他怎 樣做啊! 《求醫(yī)不如求己》中對于“朽木不可雕也”的解釋的是:“宰予先天體質(zhì)虛弱讓他多休息吧,不要太強求他做事,否則身體會吃不消的,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一日之長
【注音】yī rì zhī zhǎng
【典故】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論語·先進》
【釋義】長:年長。年齡大或資格老的自謙說法。
【用法】作賓語;表示判斷或處理事情有相當(dāng)能力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同韻詞】窮鄉(xiāng)僻壤、靦顏天壤、內(nèi)修外攘、遁世長往、互相標榜、飛芻轉(zhuǎn)餉、斷潢絕港、春夢一場、班功行賞、五花大綁、......
【年代】古代【謎語】二十四小時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學(xué)生出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有陪孔子坐著閑聊。孔子感慨地對他們說:因為我比你們年齡稍大一些,不會有人用我了,你們平常總愛說:‘沒有人了解我呀!’現(xiàn)在如果有人很了解你們并請你們做事,那么你們該怎么辦呢?
【成語示例】比往來南北,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問道于盲。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學(xué)書》【成語造句】◎ 人們長久地記誦著他在那篇著名的《白莽作〈孩兒塔〉序》中所寫的滿腔熱情、氣勢磅礴的文字:"這《孩兒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現(xiàn)在一般的詩人爭一日之長,是有別一種意義在。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gòu)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lián)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 數(shù)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xí)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
訾耐13660144285: 出自《論語》的8個成語典故,看后受益匪淺 -
大洼縣承載: ______ 一、名正言順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順理成章.后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dāng)而充分 見賢思齊 語出《 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意指見到有才德的人...
訾耐13660144285: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溫,溫故而知新,學(xué)而不思則罔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這些論語中后來演變成成語故事的一則是?成語... -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溫故而知新 溫故知新 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吸取歷史經(jīng)驗,更好地認識現(xiàn)在.
訾耐13660144285: 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及解釋 -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成語:不亦樂乎、三十而立、從心所欲、溫故知新、疏食飲水、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⒉簧釙円埂⑹耪呷绶颉⑵シ虿豢蓨Z志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溫習(xí)學(xué)過...
訾耐13660144285: 論語八則成語 -
大洼縣承載: ______ 最佳答案出自《論語》的成語: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 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
訾耐13660144285: 論語十則中的小故事 -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是:“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看來,孔子把朋友是放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人們的慣常思維中,圣人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難免曲高和寡.其實孔子并不是這樣的,他特別喜...
訾耐13660144285: 論語中流傳至今的成語 -
大洼縣承載: ______ 《論語》中的成語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qū)W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樂乎 《論語·學(xué)而》...
訾耐13660144285: 從《論語》來的成語5條 -
大洼縣承載: ______ 《論語》中的成語典故集\ (ld@yjrg.net) http://confucian.tccg.gov.tw/chinese/a13.htm 成語典故 出處及注釋 至圣先師 明武宗、明世宗及清世祖皆曾尊謚孔子【至圣先師】的封號.中華民國...
訾耐13660144285: 經(jīng)典短小的論語故事 -
大洼縣承載: ______ 1.一日來到衛(wèi)國,寄住在一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wèi)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一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
訾耐13660144285: 根據(jù)所給的典故和詩句寫出成語根據(jù)所給的典故和詩句寫出成語:1.《論語·子路》中有:“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1、欲速不達 2、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3、口蜜腹劍 4、青梅竹馬
訾耐13660144285: 《論語》中比較膾炙人口的故事是哪幾個
大洼縣承載: ______ 原文: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xué)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學(xué)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
眾星環(huán)極 〖解釋〗比喻眾物圍繞一物或眾人擁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調(diào)和的處世態(tài)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愛而有節(jié)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xiàn)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yè)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辦事公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解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知過能改 〖解釋〗認識到自己錯了就能夠改正。
擇善而從 從:追隨,引伸為學(xué)習(xí)。指選擇好的學(xué),按照好的做。
造次顛沛 流離失所,生活困頓。
允執(zhí)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悅近來遠 使近者悅服,遠者來歸。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運;尤:責(zé)怪,歸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zé)怪別人。
怨天憂人 怨:怨恨;天:命運;憂:責(zé)怪。怨恨天命,責(zé)怪別人。形容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一味歸咎客觀,埋怨別人。
欲速則不達 速:快;達:達到。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欲速反遲 〖解釋〗速:快;遲:慢。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很快達到目的。
欲速不達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欲罷不能 欲:想;罷: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毀櫝中 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氣且知道義。
有頭有尾 有開頭,有結(jié)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有始有終 有開頭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
有教無類 類:類別。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過之無不及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tài)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tài)度。
勇者不懼 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隱居求志 隱居不仕,以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
飲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因:根據(jù);材:資質(zhì);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xué)習(xí)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亂朱 比喻將奸佞小人當(dāng)作廉潔公正的君子。
以直報怨 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jié)交朋友。
以身作則 則:準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衣馬輕肥 〖解釋〗穿著輕暖的皮袍,坐著由肥馬駕的車。形容生活的豪華。
一隅三反 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
一以貫之 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后階段。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舊貫 一:都,全;仍:因襲,依照;貫:習(xí)慣的辦法。執(zhí)照老規(guī)矩辦事,沒有絲毫改變。
仰之彌高 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表示極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解釋〗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yōu)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言而有信 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義 及:涉及;義:正經(jīng)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jīng)的。
言必有中 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循循善誘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dǎo)。指善于引導(dǎo)別人進行學(xué)習(xí)。
循序漸進 指學(xué)習(xí)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血氣方剛 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學(xué)而不厭 厭:滿足。學(xué)習(xí)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xué)。
秀而不實 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jié)果實。開花不結(jié)果。比喻只學(xué)到一點皮毛,實際并無成就。
朽木糞土 朽木:爛木頭;糞土:臟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
朽木糞墻 朽壞的木頭,污穢的土墻。比喻沒有培養(yǎng)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無法成材。
行不由徑 徑:小路,引伸為邪路。從來不走邪路。比喻行動正大光明。
興滅繼絕 使滅絕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xù)下去。
興觀群怨 〖解釋〗興:聯(lián)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jīng)》可以培養(yǎng)人的四種能力。后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小德出入 〖解釋〗小德:小節(jié);出入:偏離標準。指不必嚴格要求的一些小節(jié)。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賢賢易色 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難后獲 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解釋〗移:改變。下等的愚人,決不可能有所改變。舊時儒家輕視勞動人民的觀點。也指不求上進,不想學(xué)好。
下學(xué)上達 指學(xué)習(xí)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無所用心 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guān)心。
無所措手足 手腳沒有地方放。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
無所不至 至:到。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壞事都做絕了。
無可無不可 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
無可非議 非議:責(zé)備,批評。沒有什么可以指責(zé)的。表示做得妥當(dāng)。
無動于中 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yīng)該關(guān)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guān)心,置之不理。
聞一知十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聞一知二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文質(zhì)彬彬 文:文采;質(zhì):實質(zhì);彬彬:形容配合適當(dāng)。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溫良恭儉讓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xiàn)也形容態(tài)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溫故知新 溫:溫習(xí);故:舊的。溫習(xí)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xiàn)在。
危言危行 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畏:恐懼,害怕。看見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齊出力。
聽其言而觀其行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天理昭昭 〖解釋〗昭昭: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yīng)分明。
歲寒知松柏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經(jīng)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
歲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jié)操的人。
歲不我與 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yīng)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松柏后凋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艱險的環(huán)境中奮斗到最后。
駟不及舌 一句話說出口,駟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四體不勤 四肢不勞動,形容脫離勞動。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解釋〗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zé)任而奮斗終身。
司馬牛之嘆 〖解釋〗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順理成章 順:依順;理:條理;章:章法。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chǎn)生某種結(jié)果。
述而不作 述:闡述前人學(xué)說;作:創(chuàng)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xué)說,自己不創(chuàng)作。
手足無措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yīng)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適可而止 適可:恰好可以。到適當(dāng)?shù)某潭染屯O聛恚灰^頭。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詩禮之訓(xùn) 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生榮死衰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榮死哀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比喻學(xué)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慎終追遠 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舍己為人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殺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后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yè)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殺雞焉用牛刀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色仁行違 表面上主張仁德,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
色厲內(nèi)荏 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nèi)心虛弱。
三思而行 指經(jīng)過反復(fù)考慮,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gu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yīng)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
三綱五常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guī)范。
任重道遠 任:負擔(dān);道:路途。擔(dān)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zé)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xiàn)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yīng)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來攻擊它,反對它。
犬馬之養(yǎng) 供養(yǎng)父母的謙辭。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xiàn)。
輕裘肥馬 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千方百計 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
杞宋無征 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片言折獄 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后指能用幾句話就斷定雙方爭論的是非。
披發(fā)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fā),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
匏瓜空懸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系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yīng)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涅而不緇 涅:礦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緇: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惡劣環(huán)境的影響。
念念不忘 念念:時刻思念著。形容牢記于心,時刻不忘。
年富力強 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訥言敏行 訥言:說話謹慎;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磨了以后不變薄,染了以后不變黑。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huán)境的影響。
鳴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狀,加以遣責(zé)或討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狀,遣責(zé)或聲討。
名正言順 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順理成章。后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dāng)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順 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釋〗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
苗而不秀 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開花結(jié)果。比喻人有好的資質(zhì),卻沒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門墻桃李 門墻: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后進者或?qū)W生。稱他人的學(xué)生。
陋巷簞瓢 陋:簡陋,窄小;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簞吃飯,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極為窮苦。
六尺之孤 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臨危致命 在遇到危難時肯豁出性命。
臨危授命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
臨事而懼 臨:遭遇,碰到;懼:或懼。遇事謹慎戒懼。
了如指掌 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立人達人 立:建樹,成就;達:發(fā)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yè),提高地拉。
理屈詞窮 屈:短,虧;窮:盡。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
樂在其中 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樂以忘憂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樂而不淫 快樂而不放蕩
老而不死是為賊 責(zé)罵老而無德行者的話。
來者可追 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空空如也 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xiàn)形容一無所有。
克己復(fù)禮 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
侃侃而言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侃侃諤諤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諤諤:說話正直。說話正直,理直氣壯。
開柙出虎 柙:關(guān)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zé)看管的人未盡責(zé)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舉直措枉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舉一反三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舉枉措直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鞠躬屏氣 指彎腰曲體,屏住呼吸,一副恭謹畏葸的樣子
居下訕上 〖解釋〗指屬員背地里譏笑上級。
敬而遠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代詞,指對象。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jīng)好了還要求更加好
浸潤之譖 指中傷他人的讒言逐漸發(fā)生作用
近悅遠來 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fēng)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dāng)權(quán)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luò)人心。
盡美盡善 〖解釋〗盡:極。極其完善,極其美好。形容事物完無缺。同“盡善盡美”。
節(jié)用愛民 節(jié)省開支,愛護百姓。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與世俗同流合污。
見義勇為 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見賢思齊 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脍s上他。
見危授命 在危急關(guān)頭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
見利思義 看到貨財,要想到道義。
簡在帝心 〖解釋〗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原指已經(jīng)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zé)怪了。現(xiàn)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zé)備。
既來之,則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季孟之間 這里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勢力最大的季氏和勢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計過自訟 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內(nèi)心自責(z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禍起蕭墻 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dāng)門的小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惠而不費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誨人不倦 誨:教導(dǎo)。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患得患失 患:憂患。擔(dān)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dān)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懷寶迷邦 懷寶:具有才德;迷邦:讓國家迷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為國家效力。
后生可畏 后生:年輕人,后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紅紫亂朱 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顏悅色 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茍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好色之徒 喜歡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過猶不及 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龜玉毀櫝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國運毀敗。
觀過知仁 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zhì),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
怪力亂神 指關(guān)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故舊不棄 故舊:舊交,舊部下;棄:拋棄。不輕易拋棄老朋友、老部下。
【成語】朽木不可雕 【發(fā)音】 xiǔ mù bù kě diāo 【釋義】 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jīng)敗壞到不可救藥的 地步。
編輯本段典故出處
【出處】《論語·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①也!于 予與②何誅③?”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 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注釋】 ①圬(Wu):指泥工抹墻的工具,也作動詞用,指把墻面抹平。② 與:語氣詞,同“歟”,下文“于予與改是”中的“與”同義。③誅:責(zé) 備。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zé)備的呢?”又說: “起初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 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變。 【典故】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辭美好,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懶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fā)現(xiàn)宰予沒有來聽課,就派弟子去找。 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里睡大覺。 孔子聽了傷感地說: “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最初我聽到別人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一定與他說的一樣;現(xiàn)在我聽別人的話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為。就從宰予起,我改變了態(tài)度。”
學(xué)生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除了斥責(zé)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之外,還發(fā)出了關(guān)于認識一個人的感慨。讀遍 《論語》,這大概是溫文爾雅的孔圣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語氣有點類似今天的老子罵兒子:“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老子不說也罷!” 推想起來,宰予這塊“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覺比如說 睡個午覺的問題,很有可能還是在老師的課堂上打瞌睡(夢見周 公?)哩。不然的話,以我們今天的生活習(xí)慣來看,睡個午覺算什 么罪過呢?犯得著孔老先生這么大動肝火嗎? 問題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用我們 的話來說,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因此,孔 老先生是萬萬不會茍同我們關(guān)于午睡的觀點的 。 如此說來,他的震怒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于說到“聽其言而觀其行”,倒正如儒學(xué)大師朱熹在《論語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話所提醒我們的那樣:“圣人怎么會現(xiàn)在才 知道聽其言而觀其行呢?也不是真因為宰予就對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態(tài)度了。不過是以宰予的事情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們多做少 說,言行一致罷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那么些人說 起比唱起還好聽。 所以,我們不僅要聽他怎樣說,而且還要擦亮眼睛觀察他怎 樣做啊! 《求醫(yī)不如求己》中對于“朽木不可雕也”的解釋的是:“宰予先天體質(zhì)虛弱讓他多休息吧,不要太強求他做事,否則身體會吃不消的,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一日之長
【注音】yī rì zhī zhǎng
【典故】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論語·先進》
【釋義】長:年長。年齡大或資格老的自謙說法。
【用法】作賓語;表示判斷或處理事情有相當(dāng)能力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同韻詞】窮鄉(xiāng)僻壤、靦顏天壤、內(nèi)修外攘、遁世長往、互相標榜、飛芻轉(zhuǎn)餉、斷潢絕港、春夢一場、班功行賞、五花大綁、......
【年代】古代【謎語】二十四小時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學(xué)生出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有陪孔子坐著閑聊。孔子感慨地對他們說:因為我比你們年齡稍大一些,不會有人用我了,你們平常總愛說:‘沒有人了解我呀!’現(xiàn)在如果有人很了解你們并請你們做事,那么你們該怎么辦呢?
【成語示例】比往來南北,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問道于盲。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學(xué)書》【成語造句】◎ 人們長久地記誦著他在那篇著名的《白莽作〈孩兒塔〉序》中所寫的滿腔熱情、氣勢磅礴的文字:"這《孩兒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現(xiàn)在一般的詩人爭一日之長,是有別一種意義在。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gòu)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lián)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 數(shù)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xí)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
相關(guān)評說:
大洼縣承載: ______ 一、名正言順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順理成章.后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dāng)而充分 見賢思齊 語出《 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意指見到有才德的人...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溫故而知新 溫故知新 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吸取歷史經(jīng)驗,更好地認識現(xiàn)在.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成語:不亦樂乎、三十而立、從心所欲、溫故知新、疏食飲水、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⒉簧釙円埂⑹耪呷绶颉⑵シ虿豢蓨Z志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溫習(xí)學(xué)過...
大洼縣承載: ______ 最佳答案出自《論語》的成語: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 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是:“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看來,孔子把朋友是放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人們的慣常思維中,圣人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難免曲高和寡.其實孔子并不是這樣的,他特別喜...
大洼縣承載: ______ 《論語》中的成語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qū)W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樂乎 《論語·學(xué)而》...
大洼縣承載: ______ 《論語》中的成語典故集\ (ld@yjrg.net) http://confucian.tccg.gov.tw/chinese/a13.htm 成語典故 出處及注釋 至圣先師 明武宗、明世宗及清世祖皆曾尊謚孔子【至圣先師】的封號.中華民國...
大洼縣承載: ______ 1.一日來到衛(wèi)國,寄住在一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wèi)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一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
大洼縣承載: ______[答案] 1、欲速不達 2、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3、口蜜腹劍 4、青梅竹馬
大洼縣承載: ______ 原文: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xué)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學(xué)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