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求安徒生的資料 求安徒生簡介及作品。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qū)。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擊拿破侖·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fā)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于演出,沒有為劇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于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fā)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fā)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后他繼續(xù)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游札記。1833年去意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安徒生事跡〗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zhèn)。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chuàng)作機會。

      1822年8月發(fā)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chuàng)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fā)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游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yōu)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饑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并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xiāng)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鄉(xiāng)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

      長篇小說6部:《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部:詩劇《阿夫索爾》(1822),《圣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并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6部:《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部:《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部:《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童話共計156篇

      〖安徒生資料〗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Fairy tales, Told for Children)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的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后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chuàng)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chuàng)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童話意義〗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tǒng)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丑小鴨》(The Ugly Duckling)《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貧寒,對于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tǒng)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丑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余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tài);《夜鶯》(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并發(fā)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于民間故事,后期創(chuàng)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于兒童閱讀,也適合于成年人鑒賞。他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yōu)美、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安徒生創(chuàng)作三部曲〗

      安徒生第一時期(1835~1844):

      說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充滿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浪漫主義」 安徒生第一集童話出版之后,當時以詩人厄楞士雷革(1779~1850)為首的「浪漫主義」運動正在丹麥進行。安徒生和當時的浪漫主義者不同,他那種富于想象的活潑文體絲毫沒有華而不實的味道,而是充滿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此期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國王的新衣》、《小美人魚》。
      《拇指姑娘》(1836)「再會吧,美麗的小鳥兒!」她說。「再會吧!在夏天,當所有的樹都變綠的時候,當陽光溫暖地照著我們的時候,你唱出美麗的歌聲?我要為這感謝你!」于是她把頭貼在這鳥兒的胸膛上。她竟馬上驚恐起來,因為他身體里面好象有什么東西在跳動…… 《國王的新衣》(1837)「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皇帝有點兒發(fā)抖,因為他似乎覺得老百姓所講的話是對的。不過他自己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臣們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拖著一個并不存在的后裾。《海的女兒》(1837)現在太陽從海里升起來了。陽光柔和地、溫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小人魚并沒有感到滅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陽,同時在她上面飛舞著無數透明的、美麗的生物。透過它們,它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們的聲音是和諧的音樂……

      安徒生第二時期(1845~1852):

      新的童話——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安徒生此時期的作品從濃郁的浪漫主義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自詡為「新的童話」,不僅照舊為小讀者喜愛,而且也吸引成年人——同時還使他們看了不得不深思。此期代表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母親的故事》和《影子》。
      《賣火柴的小女孩》(1846)「祖母!」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guī)ё甙桑∥抑溃@火柴一滅掉,你就會不見了,你就會像那個溫暖的火爐、那只美麗的烤鴨、那棵幸福的圣誕樹一樣地不見了!」于是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都擦亮了,因為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母親的故事》(1848)每一棵樹和每一種花都有一個名字,它們每一棵都代表一個人的生命;這些人還活著,有的在中國,有的在格陵蘭,散布在全世界。……不過這個悲哀的母親在那些最小的植物上彎下腰來,靜聽它們的心跳。在這些無數的花中,她能聽到自己孩子的心跳。《影子》(1846)「這未免做得太過火了!」學者說。「我不能接受,我絕不干這種事。這簡直是欺騙公主和全國的人民。我要把一切事情講出來——我是人,你是影子,你不過是打扮得像一個 人罷了!」「絕對沒有人會相信你的話!」影子說。「請你放聰明一點,否則我就要喊警衛(wèi)來!」

      安徒生第三時期(1852~1873):

      新的故事——內涵已壓縮到單純「故事」的范圍安徒生此時直接描寫現實生活的小說,雖然寫法仍保留童話特點,幻想亦相當豐富,但其生活歷練更深,思想視野更為寬宏。有時則是用童話形式所寫的散文詩。此時期代表作品:《沙丘上的故事》、《樹精》、《幸運的貝兒》。
      《沙丘的故事》(1860)任何人的童年時代都有快樂的一面,這個階段的記憶永遠會在生活中發(fā)出光輝。……卵石拼成的一片圖案——像珊瑚一樣紅,像琥珀一樣黃,像鳥蛋一樣白,五光十色,由海水運來,又由海水磨光……這一切都使眼睛和心神得到愉悅和娛樂。 《樹精》(1868)我們旅行去。去看巴黎的展覽會……這兒有埃及的皇宮,這兒有沙漠的旅行商隊。這兒有來自太陽的國度、騎著駱駝走過的貝杜因人,這兒有養(yǎng)著草原上美麗烈馬的俄國馬廄。……我必須走進活生生的人群中去。在人群中跳躍,像鳥兒一樣飛,觀察,體驗,做一個不折不扣的人。《幸運的貝兒》(1870)每星期有個四重奏。耳朵、靈魂和思想都充滿了貝多芬和莫札特的音樂詩。貝兒的確有好久不曾聽到過優(yōu)美的音樂了。他覺得好象有烈火一般的吻穿透了他的脊椎骨,一直滲進他所有的神經里去。他的眼睛濕潤了……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富恩島歐登塞市的貧民區(qū),父親是個窮鞋匠。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后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配角演員,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1827年發(fā)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后他繼續(xù)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1833年去意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年)。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他一生未婚。1875年8月4日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共寫了160多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想象豐富、思想深刻、充滿詩意、引人入勝,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tǒng)和現實主義傾向,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作品還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艾麗絲漫游仙境》、《夜鶯》、《白雪皇后》等。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yōu)美,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雜志1919年1月號刊載了周作人所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后,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xù)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后,著名作家、翻譯家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1988年8月,葉君健因畢生從事安徒生著作的翻譯,并將這位丹麥童話作家的作品全部翻譯成中文而榮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頒發(fā)的丹麥國旗勛章。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麥)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yè)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后,創(chuàng)作日趨成熟。曾發(fā)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后數年,每年圣誕節(jié)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后又不斷發(fā)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癥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后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chuàng)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zhèn)。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chuàng)作機會。

    1822年8月發(fā)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chuàng)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fā)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游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yōu)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饑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并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xiāng)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鄉(xiāng)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圣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

    〖〖安徒生作品〗

    長篇小說6部:《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部:詩劇《阿夫索爾》(1822),《圣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并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6部:《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的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后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chuàng)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chuàng)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童話意義〗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tǒng)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丑小鴨》(The Ugly Duckling)《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貧寒,對于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tǒng)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丑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余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tài);《夜鶯》(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并發(fā)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于民間故事,后期創(chuàng)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于兒童閱讀,也適合于成年人鑒賞。他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yōu)美、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作品的中國史〗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后,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xù)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后,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安徒生的歷程〗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仿佛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后歌聲就越優(yōu)美。”果然許多年后,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圣誕老人,也并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親是丹麥歐登賽城的一個貧苦鞋匠,他讀過不少書,想家力豐富并有點浪漫氣質,不過這些在他來說并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個質樸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勞,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這個春天,鸛鳥再次飛來,庭院里的醋栗樹重新皺起細小的新葉,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經6歲了。他故作正經地走在父親身邊,指點著收拾舊巢的鸛烏。當聽說夏天以后,體弱的小鸛鳥因為無力飛到埃及過冬,會被啄死的時候,他憂愁起來:“讓它們到咱們的頂樓上來吧,冬天里我一定會分點東西給它們吃的。”

    歐登塞是個封閉的小鎮(zhèn),人們堅信上帝和女巫,。許多神秘的傳說在空氣中蕩漾不絕。紡紗室的阿婆們有時會把《一千零一夜》中的離奇故事講給來玩耍的小安徒生聽,使這個原本喜歡空想的腦子更加豐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許多人聽著這些可怕的故事都無限嘆息,擔驚受怕,可是過后卻好像沒事兒似的。在他來說,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帶著鮮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樣重現在眼前。有時他會被樹林中自己想象出來的精靈嚇得飛奔回家,魂不附體。多年以后,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

    母親對柔弱的獨生兒子充滿憐愛,為了讓他逃過學校壞脾氣老姑婆的肉體虐待,6歲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那里讀書,成為年紀最小的學生。這位以公平溫厚而備受尊敬的教師很喜歡女孩般文靜的新學生,課間時常牽著他的手在校園里散步,并不時對嬉鬧的學生們喊一句;“安靜點,淘氣鬼們,別把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經常偷看學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薩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話中的公主,渴望接近這個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們一起回家,其實他的家早就走過了,可是他一聲不吭。同樣貧苦出身的薩拉發(fā)誓自己將來會成為某農場的女管事。安徒生睜大雙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當管事呢?“我長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訴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貴族的分支,只是因為某種原因……,總有一天……薩拉笑起來,這小家伙一定是瘋了。第二天,一個磨坊主的兒子奧來揪著安徒生的頭發(fā)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兒呢?”周圍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愛情黯然退卻。但在幻想中,他讓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薩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諒了欺侮嘲笑他的奧來,當這個頑童被罰站在桌子上時,小安徒生設身處地地想象奧來羞辱的處境,以至于被罰者還沒有哭,他就哭出聲來,并苦苦哀求老師原諒他的“敵對行動人”。這件事后,作坊主的兒子就成了小個子安徒生的保護人了。

    時光過得飛快,在學校里安徒生十分快樂,然而時世的艱難使學校關閉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親為他做的幾只木偶給兒子帶來極大的滿足,他給小人們縫制了漂亮的衣裳,讓木偶們在“舞臺”上盡情發(fā)揮他的幻想。

    不久,一種更美好的東西闖入他的生活——他讀到了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那神奇瑰麗的情節(jié)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誦《李爾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亞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開始想編自己的戲——他把父親教給他的幾句德語詞匯講給木偶。你聽,“Besen!”這個詞多么響亮,可是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木偶最愛說的字眼,其實就是“掃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侖·波拿巴發(fā)動戰(zhàn)爭,困窘的家境和冒險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戰(zhàn)場。兩年以后他回到家中,從此一病不起。當雪花飄起的時候,出現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帶走了父親,留下無助的妻兒和徹骨的寒冷。

    父親死后,生計日下,母親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每天給別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溫度無法想象,她只好喝幾口酒來驅寒。這在體面人看來,是多么粗鄙的行為!刻薄的流言不勝而走,城里的人們都在竊竊私語——“鞋匠的老婆瑪利亞是個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為母親感到無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話《她是一個廢物》中,他表達出深深的憤慨。

    瑪利亞本是想拼死獨立支撐一家的,可鎮(zhèn)里的長舌婦們嘲笑她的兒子游手好閑,母親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兒子送到工廠里做童工。11歲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計搞得頭暈眼花,然而他的歌聲救了他。當一次間歇時他唱起來。工人們從此不再讓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響亮的歌聲能打破工地的沉悶,還要求這個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滿意足,因為他向來就喜歡在大庭廣眾面前表演,他甚至獨個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一個工人對他說:“干嘛你不去當演員?”

    是的,那對他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不能導演命運的話,那么在舞臺上演出命運不是也很好嗎?這是多么奇妙的設想!于是,當安徒生14歲受過堅信禮以后,他對母親安排他做裁縫學徒的計劃表現出驚人的執(zhí)拗——“不,媽媽,我要當演員。”

    盡管安徒生向媽媽保證一定會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親毫不讓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幫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這里開放,得離開此地到遠方去尋找!”

    攜帶著30個銀毫子和心愛的木偶,年輕的安徒生在馬車上回首故鄉(xiāng)。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當我變得偉大的時候,我一定要歌誦歐登塞。誰知道,我不會成為這個高貴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時候,在一些地理書中,在歐登塞的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里出生!”

    這是一個準確的預言。然而此時,1819年9月6日當那個14歲的瘦高個兒的男孩手里拿著一個包袱,眺望著已展現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時,故鄉(xiāng)卻仿佛已遙不可及,這個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獨。但他立刻擦去眼淚,告訴自己,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要行動,信心百倍地行動。這個來自小鎮(zhèn)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譚》中的貧苦少年阿拉丁一般,開始為自己的神燈而奮斗了。

    然而幸運不會總跟著一個人,雖然安徒生勤奮超人,但一場大病損害了他的聲音,學聲樂已毫無希望。接下來的挫折使他發(fā)現,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戲的天份。他終于明白,自己不屬于舞臺。

    4年離鄉(xiāng)奮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這個更為廣闊、充滿悲歡離合的社會。在學校里,他閱讀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麥的古典作品,深深體驗到寫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燈”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學”。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一顆真誠易感的心靈,就一定能夠攀上文學的頂峰。

    1822年,幾位評論家讀到了一個叫《阿芙索爾》的劇本,這是一個冒失的年輕人送來的。劇本韻律不齊,有許多語法錯誤——當然,作者毫無修養(yǎng)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且慢,這其中有許多火花真實地、生動地閃爍著,也許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給戲劇界帶來點清澈的東西。于是劇本的作者,漢斯·安徒生被送進拉丁文學校深造,國家顧問古林先生為他申請了一筆皇家公費以支付用度。

    17歲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級教室里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對他來說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們嘲笑他是鄉(xiāng)下笨漢,因為他絲毫不懂上流社會的禮節(jié),在他們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歡迎的“丑小鴨”;同時,那些繁復的拉丁文修飾語多么無聊:空洞的語言即使矯揉造作地裝飾起來,也沒有靈魂,而他必須背誦它們!

    不過,經過考驗和磨難,他總算在1828年通過了畢業(yè)考試。而且這幾年中,他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拜倫、海涅、司各特,他們才是真正的瑰寶啊!

    在學校里,安徒生沒有忘記他的創(chuàng)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fā)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評。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十幾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戲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終于成功了,得到了公眾的承認和歡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這樣說過。從1831年,安徒生開始了他第一次國外漫游,終其一生,他攜著一把雨傘,一根手杖和簡單的行囊訪問了歐洲的所有國家,先后完成了《阿馬格島漫游記》、《幻想速寫》、《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出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安徒生是詩人、 劇作家、 游記作者,他多才多藝,還剪得一手好剪紙。在紀念他的博物館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種圖案,有掛在圣誕樹上的舞蹈者,有各種花卉和動物,甚至大門上的門徽,也是他的人頭剪紙。

    但童話是安徒生一切創(chuàng)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寫信給女友說:“我要為下一代創(chuàng)作了。”從自己的童年體驗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窮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認為,在詩歌的領域中,沒有哪一樣能像童話那樣無限包容。童話,會給孩子們一點快樂、希望和教益吧?他開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創(chuàng)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話集問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婉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些童話來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它們像‘種子’一樣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細流、一束陽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們破土而出。”

    從這一年起,每一個圣誕節(jié)都有一本新童話來到孩子們身邊。他整整寫了43年,直到生命結束共創(chuàng)作了168篇作品,那詩一般的語言、宛轉曲折的情節(jié),使他的童話在他生前就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讀物。“丑小鴨”、“堅定的錫兵”、“野天鵝”、“夜鶯”……他賦與一切事物鮮活的靈魂,讓它們歌唱。他把它們獻給一切人——孩子們?yōu)槟瞧娈悇尤说墓适露衩裕怀扇藙t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間,流連不去。

    安徒生的童話中不僅充滿了奇異的夢幻般的火花,而且這位從苦難中生長起來的作家對勞動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墻角劃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著圣誕夜的歡樂: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身上插著刀叉的烤鵝冒著熱氣蹣跚走來……可幻景一閃即逝,元旦的清晨,人們發(fā)現她已凍死街頭。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同樣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沒有辦法解決這深刻的社會問題,只好帶著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國。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長的童話《幸運的貝兒》頗具自傳色彩。童話的主人公貝兒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滿美的藝術境界,當他成功的時刻,當觀眾們向他歡呼的時刻,當他心愛的女孩將花束向他拋來的時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奧林匹亞競技的時候一樣,像多瓦先生在劇院里聽到交響樂的時候一樣……他心里的一根動脈管爆裂了。像閃電一般,他在這里的日子結束了——在人間的歡樂中,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后,沒有絲毫痛苦地結束了。他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門,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求學時,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間,古林先生的女兒,溫柔美麗而又具有很深文學修養(yǎng)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輕人的心頭,他愛戀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鑒于以往與女性交往的幾次失敗,安徒生不再希望人們知道蘊于他心中的愛情,哪怕是一點痕跡。但熾烈真誠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話濕潤的氛圍中綻開,凝成了凄涼美麗的《海的女兒》。

    在童話中,那位優(yōu)美、高貴、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則是遠遠望著他的海的女兒。美麗的小人魚天真、善良、無私,她濃郁的愛情如此堅韌而純凈。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寶貴的東西——靈魂。這也正是安徒生藝術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摯的、人的靈魂。

    〖安徒生創(chuàng)作三部曲〗

    安徒生第一時期(1835~1844):

    說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充滿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浪漫主義」 安徒生第一集童話出版之后,當時以詩人厄楞士雷革(1779~1850)為首的「浪漫主義」運動正在丹麥進行。安徒生和當時的浪漫主義者不同,他那種富于想象的活潑文體絲毫沒有華而不實的味道,而是充滿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此期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國王的新衣》、《小美人魚》。
    《拇指姑娘》(1836)「再會吧,美麗的小鳥兒!」她說。「再會吧!在夏天,當所有的樹都變綠的時候,當陽光溫暖地照著我們的時候,你唱出美麗的歌聲?我要為這感謝你!」于是她把頭貼在這鳥兒的胸膛上。她竟馬上驚恐起來,因為他身體里面好象有什么東西在跳動…… 《國王的新衣》(1837)「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皇帝有點兒發(fā)抖,因為他似乎覺得老百姓所講的話是對的。不過他自己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臣們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拖著一個并不存在的后裾。《海的女兒》(1837)現在太陽從海里升起來了。陽光柔和地、溫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小人魚并沒有感到滅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陽,同時在她上面飛舞著無數透明的、美麗的生物。透過它們,它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們的聲音是和諧的音樂……

    安徒生第二時期(1845~1852):

    新的童話——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安徒生此時期的作品從濃郁的浪漫主義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自詡為「新的童話」,不僅照舊為小讀者喜愛,而且也吸引成年人——同時還使他們看了不得不深思。此期代表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母親的故事》和《影子》。
    《賣火柴的小女孩》(1846)「祖母!」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guī)ё甙桑∥抑溃@火柴一滅掉,你就會不見了,你就會像那個溫暖的火爐、那只美麗的烤鴨、那棵幸福的圣誕樹一樣地不見了!」于是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都擦亮了,因為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母親的故事》(1848)每一棵樹和每一種花都有一個名字,它們每一棵都代表一個人的生命;這些人還活著,有的在中國,有的在格陵蘭,散布在全世界。……不過這個悲哀的母親在那些最小的植物上彎下腰來,靜聽它們的心跳。在這些無數的花中,她能聽到自己孩子的心跳。《影子》(1846)「這未免做得太過火了!」學者說。「我不能接受,我絕不干這種事。這簡直是欺騙公主和全國的人民。我要把一切事情講出來——我是人,你是影子,你不過是打扮得像一個 人罷了!」「絕對沒有人會相信你的話!」影子說。「請你放聰明一點,否則我就要喊警衛(wèi)來!」

    安徒生第三時期(1852~1873):

    新的故事——內涵已壓縮到單純「故事」的范圍安徒生此時直接描寫現實生活的小說,雖然寫法仍保留童話特點,幻想亦相當豐富,但其生活歷練更深,思想視野更為寬宏。有時則是用童話形式所寫的散文詩。此時期代表作品:《沙丘上的故事》、《樹精》、《幸運的貝兒》。
    《沙丘的故事》(1860)任何人的童年時代都有快樂的一面,這個階段的記憶永遠會在生活中發(fā)出光輝。……卵石拼成的一片圖案——像珊瑚一樣紅,像琥珀一樣黃,像鳥蛋一樣白,五光十色,由海水運來,又由海水磨光……這一切都使眼睛和心神得到愉悅和娛樂。 《樹精》(1868)我們旅行去。去看巴黎的展覽會……這兒有埃及的皇宮,這兒有沙漠的旅行商隊。這兒有來自太陽的國度、騎著駱駝走過的貝杜因人,這兒有養(yǎng)著草原上美麗烈馬的俄國馬廄。……我必須走進活生生的人群中去。在人群中跳躍,像鳥兒一樣飛,觀察,體驗,做一個不折不扣的人。《幸運的貝兒》(1870)每星期有個四重奏。耳朵、靈魂和思想都充滿了貝多芬和莫札特的音樂詩。貝兒的確有好久不曾聽到過優(yōu)美的音樂了。他覺得好象有烈火一般的吻穿透了他的脊椎骨,一直滲進他所有的神經里去。他的眼睛濕潤了……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富恩島歐登塞市的貧民區(qū),父親是個窮鞋匠。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后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配角演員,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1827年發(fā)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后他繼續(xù)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1833年去意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年)。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他一生未婚。1875年8月4日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共寫了160多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想象豐富、思想深刻、充滿詩意、引人入勝,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tǒng)和現實主義傾向,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作品還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艾麗絲漫游仙境》、《夜鶯》、《白雪皇后》等。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yōu)美,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雜志1919年1月號刊載了周作人所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后,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xù)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后,著名作家、翻譯家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1988年8月,葉君健因畢生從事安徒生著作的翻譯,并將這位丹麥童話作家的作品全部翻譯成中文而榮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頒發(fā)的丹麥國旗勛章。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qū)。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擊拿破侖·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fā)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于演出,沒有為劇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于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fā)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fā)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后他繼續(xù)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游札記。1833年去意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安徒生事跡〗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zhèn)。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chuàng)作機會。
    1822年8月發(fā)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chuàng)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fā)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游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yōu)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饑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并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xiāng)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鄉(xiāng)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
    長篇小說6部:《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部:詩劇《阿夫索爾》(1822),《圣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并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6部:《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部:《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部:《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童話共計156篇
    〖安徒生的歷程〗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仿佛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后歌聲就越優(yōu)美。”果然許多年后,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圣誕老人,也并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親是丹麥歐登賽城的一個貧苦鞋匠,他讀過不少書,想家力豐富并有點浪漫氣質,不過這些在他來說并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個質樸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勞,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這個春天,鸛鳥再次飛來,庭院里的醋栗樹重新皺起細小的新葉,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經6歲了。他故作正經地走在父親身邊,指點著收拾舊巢的鸛烏。當聽說夏天以后,體弱的小鸛鳥因為無力飛到埃及過冬,會被啄死的時候,他憂愁起來:“讓它們到咱們的頂樓上來吧,冬天里我一定會分點東西給它們吃的。”
    歐登塞是個封閉的小鎮(zhèn),人們堅信上帝和女巫,。許多神秘的傳說在空氣中蕩漾不絕。紡紗室的阿婆們有時會把《一千零一夜》中的離奇故事講給來玩耍的小安徒生聽,使這個原本喜歡空想的腦子更加豐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許多人聽著這些可怕的故事都無限嘆息,擔驚受怕,可是過后卻好像沒事兒似的。在他來說,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帶著鮮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樣重現在眼前。有時他會被樹林中自己想象出來的精靈嚇得飛奔回家,魂不附體。多年以后,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
    母親對柔弱的獨生兒子充滿憐愛,為了讓他逃過學校壞脾氣老姑婆的肉體虐待,6歲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那里讀書,成為年紀最小的學生。這位以公平溫厚而備受尊敬的教師很喜歡女孩般文靜的新學生,課間時常牽著他的手在校園里散步,并不時對嬉鬧的學生們喊一句;“安靜點,淘氣鬼們,別把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經常偷看學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薩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話中的公主,渴望接近這個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們一起回家,其實他的家早就走過了,可是他一聲不吭。同樣貧苦出身的薩拉發(fā)誓自己將來會成為某農場的女管事。安徒生睜大雙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當管事呢?“我長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訴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貴族的分支,只是因為某種原因……,總有一天……薩拉笑起來,這小家伙一定是瘋了。第二天,一個磨坊主的兒子奧來揪著安徒生的頭發(fā)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兒呢?”周圍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愛情黯然退卻。但在幻想中,他讓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薩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諒了欺侮嘲笑他的奧來,當這個頑童被罰站在桌子上時,小安徒生設身處地地想象奧來羞辱的處境,以至于被罰者還沒有哭,他就哭出聲來,并苦苦哀求老師原諒他的“敵對行動人”。這件事后,作坊主的兒子就成了小個子安徒生的保護人了。
    時光過得飛快,在學校里安徒生十分快樂,然而時世的艱難使學校關閉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親為他做的幾只木偶給兒子帶來極大的滿足,他給小人們縫制了漂亮的衣裳,讓木偶們在“舞臺”上盡情發(fā)揮他的幻想。
    不久,一種更美好的東西闖入他的生活——他讀到了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那神奇瑰麗的情節(jié)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誦《李爾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亞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開始想編自己的戲——他把父親教給他的幾句德語詞匯講給木偶。你聽,“Besen!”這個詞多么響亮,可是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木偶最愛說的字眼,其實就是“掃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侖·波拿巴發(fā)動戰(zhàn)爭,困窘的家境和冒險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戰(zhàn)場。兩年以后他回到家中,從此一病不起。當雪花飄起的時候,出現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帶走了父親,留下無助的妻兒和徹骨的寒冷。
    父親死后,生計日下,母親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每天給別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溫度無法想象,她只好喝幾口酒來驅寒。這在體面人看來,是多么粗鄙的行為!刻薄的流言不勝而走,城里的人們都在竊竊私語——“鞋匠的老婆瑪利亞是個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為母親感到無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話《她是一個廢物》中,他表達出深深的憤慨。
    瑪利亞本是想拼死獨立支撐一家的,可鎮(zhèn)里的長舌婦們嘲笑她的兒子游手好閑,母親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兒子送到工廠里做童工。11歲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計搞得頭暈眼花,然而他的歌聲救了他。當一次間歇時他唱起來。工人們從此不再讓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響亮的歌聲能打破工地的沉悶,還要求這個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滿意足,因為他向來就喜歡在大庭廣眾面前表演,他甚至獨個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一個工人對他說:“干嘛你不去當演員?”
    是的,那對他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不能導演命運的話,那么在舞臺上演出命運不是也很好嗎?這是多么奇妙的設想!于是,當安徒生14歲受過堅信禮以后,他對母親安排他做裁縫學徒的計劃表現出驚人的執(zhí)拗——“不,媽媽,我要當演員。”
    盡管安徒生向媽媽保證一定會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親毫不讓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幫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這里開放,得離開此地到遠方去尋找!”
    攜帶著30個銀毫子和心愛的木偶,年輕的安徒生在馬車上回首故鄉(xiāng)。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當我變得偉大的時候,我一定要歌誦歐登塞。誰知道,我不會成為這個高貴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時候,在一些地理書中,在歐登塞的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一行字:一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里出生!”
    這是一個準確的預言。然而此時,1819年9月6日當那個14歲的瘦高個兒的男孩手里拿著一個包袱,眺望著已展現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時,故鄉(xiāng)卻仿佛已遙不可及,這個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獨。但他立刻擦去眼淚,告訴自己,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要行動,信心百倍地行動。這個來自小鎮(zhèn)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譚》中的貧苦少年阿拉丁一般,開始為自己的神燈而奮斗了。
    他苦心求人寫給著名芭蕾舞演員沙爾夫人的介紹信并未達到拜師的效果,便又去求見皇家劇院的經理霍爾斯坦請求做一名演員。經理打量了一下這個鸛鳥一般細高的孩子以后說道:你長得太瘦了,演起戲是會被觀眾噓下臺來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動建議道:“這個好辦,只要您給我100塊錢一個月的薪水,我很快就會長胖的。”經理惱怒了——這個窮小子若不是白癡,就是來尋開心的,立時便發(fā)出逐客令,沮喪的安徒生只好離開。
    舞蹈學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錢已所剩無幾。經一位熟人介紹,他做了幾天小工,又因為滿口鄉(xiāng)土口音而被人當作笑料,只好氣憤地離開作坊。他流浪街頭,茫然無措,突然想起在報上看到過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開辦歌唱學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顧一切地闖進了教授正高朋滿座的家。好奇的賓客們被這個在哥本哈根孤身奮斗的少年吸引,何況,他的歌聲的確展示著一顆熱愛繆斯的心。大家紛紛解囊,安徒生終于如愿以償,進入西博尼的歌唱學校。
    然而幸運不會總跟著一個人,雖然安徒生勤奮超人,但一場大病損害了他的聲音,學聲樂已毫無希望。接下來的挫折使他發(fā)現,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戲的天份。他終于明白,自己不屬于舞臺。
    4年離鄉(xiāng)奮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這個更為廣闊、充滿悲歡離合的社會。在學校里,他閱讀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麥的古典作品,深深體驗到寫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燈”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學”。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一顆真誠易感的心靈,就一定能夠攀上文學的頂峰。
    1822年,幾位評論家讀到了一個叫《阿芙索爾》的劇本,這是一個冒失的年輕人送來的。劇本韻律不齊,有許多語法錯誤——當然,作者毫無修養(yǎng)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且慢,這其中有許多火花真實地、生動地閃爍著,也許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給戲劇界帶來點清澈的東西。于是劇本的作者,漢斯·安徒生被送進拉丁文學校深造,國家顧問古林先生為他申請了一筆皇家公費以支付用度。
    17歲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級教室里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對他來說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們嘲笑他是鄉(xiāng)下笨漢,因為他絲毫不懂上流社會的禮節(jié),在他們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歡迎的“丑小鴨”;同時,那些繁復的拉丁文修飾語多么無聊:空洞的語言即使矯揉造作地裝飾起來,也沒有靈魂,而他必須背誦它們!
    不過,經過考驗和磨難,他總算在1828年通過了畢業(yè)考試。而且這幾年中,他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拜倫、海涅、司各特,他們才是真正的瑰寶啊!
    在學校里,安徒生沒有忘記他的創(chuàng)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fā)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評。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十幾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戲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終于成功了,得到了公眾的承認和歡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這樣說過。從1831年,安徒生開始了他第一次國外漫游,終其一生,他攜著一把雨傘,一根手杖和簡單的行囊訪問了歐洲的所有國家,先后完成了《阿馬格島漫游記》、《幻想速寫》、《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出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安徒生是詩人、 劇作家、 游記作者,他多才多藝,還剪得一手好剪紙。在紀念他的博物館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種圖案,有掛在圣誕樹上的舞蹈者,有各種花卉和動物,甚至大門上的門徽,也是他的人頭剪紙。
    但童話是安徒生一切創(chuàng)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寫信給女友說:“我要為下一代創(chuàng)作了。”從自己的童年體驗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窮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認為,在詩歌的領域中,沒有哪一樣能像童話那樣無限包容。童話,會給孩子們一點快樂、希望和教益吧?他開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創(chuàng)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話集問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婉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些童話來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它們像‘種子’一樣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細流、一束陽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們破土而出。”
    從這一年起,每一個圣誕節(jié)都有一本新童話來到孩子們身邊。他整整寫了43年,直到生命結束共創(chuàng)作了168篇作品,那詩一般的語言、宛轉曲折的情節(jié),使他的童話在他生前就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讀物。“丑小鴨”、“堅定的錫兵”、“野天鵝”、“夜鶯”……他賦與一切事物鮮活的靈魂,讓它們歌唱。他把它們獻給一切人——孩子們?yōu)槟瞧娈悇尤说墓适露衩裕怀扇藙t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間,流連不去。
    安徒生的童話中不僅充滿了奇異的夢幻般的火花,而且這位從苦難中生長起來的作家對勞動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墻角劃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著圣誕夜的歡樂: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身上插著刀叉的烤鵝冒著熱氣蹣跚走來……可幻景一閃即逝,元旦的清晨,人們發(fā)現她已凍死街頭。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同樣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沒有辦法解決這深刻的社會問題,只好帶著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國。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長的童話《幸運的貝兒》頗具自傳色彩。童話的主人公貝兒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滿美的藝術境界,當他成功的時刻,當觀眾們向他歡呼的時刻,當他心愛的女孩將花束向他拋來的時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奧林匹亞競技的時候一樣,像多瓦先生在劇院里聽到交響樂的時候一樣……他心里的一根動脈管爆裂了。像閃電一般,他在這里的日子結束了——在人間的歡樂中,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后,沒有絲毫痛苦地結束了。他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門,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求學時,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間,古林先生的女兒,溫柔美麗而又具有很深文學修養(yǎng)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輕人的心頭,他愛戀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鑒于以往與女性交往的幾次失敗,安徒生不再希望人們知道蘊于他心中的愛情,哪怕是一點痕跡。但熾烈真誠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話濕潤的氛圍中綻開,凝成了凄涼美麗的《海的女兒》。
    在童話中,那位優(yōu)美、高貴、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則是遠遠望著他的海的女兒。美麗的小人魚天真、善良、無私,她濃郁的愛情如此堅韌而純凈。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寶貴的東西——靈魂。這也正是安徒生藝術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摯的、人的靈魂。
    〖安徒生創(chuàng)作三部曲〗
    安徒生第一時期(1835~1844):
    說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充滿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浪漫主義」 安徒生第一集童話出版之后,當時以詩人厄楞士雷革(1779~1850)為首的「浪漫主義」運動正在丹麥進行。安徒生和當時的浪漫主義者不同,他那種富于想象的活潑文體絲毫沒有華而不實的味道,而是充滿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此期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國王的新衣》、《小美人魚》。
    《拇指姑娘》(1836)「再會吧,美麗的小鳥兒!」她說。「再會吧!在夏天,當所有的樹都變綠的時候,當陽光溫暖地照著我們的時候,你唱出美麗的歌聲?我要為這感謝你!」于是她把頭貼在這鳥兒的胸膛上。她竟馬上驚恐起來,因為他身體里面好象有什么東西在跳動…… 《國王的新衣》(1837)「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皇帝有點兒發(fā)抖,因為他似乎覺得老百姓所講的話是對的。不過他自己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臣們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拖著一個并不存在的后裾。《海的女兒》(1837)現在太陽從海里升起來了。陽光柔和地、溫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小人魚并沒有感到滅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陽,同時在她上面飛舞著無數透明的、美麗的生物。透過它們,它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們的聲音是和諧的音樂……
    安徒生第二時期(1845~1852):
    新的童話——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安徒生此時期的作品從濃郁的浪漫主義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自詡為「新的童話」,不僅照舊為小讀者喜愛,而且也吸引成年人——同時還使他們看了不得不深思。此期代表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母親的故事》和《影子》。
    《賣火柴的小女孩》(1846)「祖母!」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guī)ё甙桑∥抑溃@火柴一滅掉,你就會不見了,你就會像那個溫暖的火爐、那只美麗的烤鴨、那棵幸福的圣誕樹一樣地不見了!」于是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都擦亮了,因為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母親的故事》(1848)每一棵樹和每一種花都有一個名字,它們每一棵都代表一個人的生命;這些人還活著,有的在中國,有的在格陵蘭,散布在全世界。……不過這個悲哀的母親在那些最小的植物上彎下腰來,靜聽它們的心跳。在這些無數的花中,她能聽到自己孩子的心跳。《影子》(1846)「這未免做得太過火了!」學者說。「我不能接受,我絕不干這種事。這簡直是欺騙公主和全國的人民。我要把一切事情講出來——我是人,你是影子,你不過是打扮得像一個 人罷了!」「絕對沒有人會相信你的話!」影子說。「請你放聰明一點,否則我就要喊警衛(wèi)來!」
    安徒生第三時期(1852~1873):
    新的故事——內涵已壓縮到單純「故事」的范圍安徒生此時直接描寫現實生活的小說,雖然寫法仍保留童話特點,幻想亦相當豐富,但其生活歷練更深,思想視野更為寬宏。有時則是用童話形式所寫的散文詩。此時期代表作品:《沙丘上的故事》、《樹精》、《幸運的貝兒》。
    《沙丘的故事》(1860)任何人的童年時代都有快樂的一面,這個階段的記憶永遠會在生活中發(fā)出光輝。……卵石拼成的一片圖案——像珊瑚一樣紅,像琥珀一樣黃,像鳥蛋一樣白,五光十色,由海水運來,又由海水磨光……這一切都使眼睛和心神得到愉悅和娛樂。 《樹精》(1868)我們旅行去。去看巴黎的展覽會……這兒有埃及的皇宮,這兒有沙漠的旅行商隊。這兒有來自太陽的國度、騎著駱駝走過的貝杜因人,這兒有養(yǎng)著草原上美麗烈馬的俄國馬廄。……我必須走進活生生的人群中去。在人群中跳躍,像鳥兒一樣飛,觀察,體驗,做一個不折不扣的人。《幸運的貝兒》(1870)每星期有個四重奏。耳朵、靈魂和思想都充滿了貝多芬和莫札特的音樂詩。貝兒的確有好久不曾聽到過優(yōu)美的音樂了。他覺得好象有烈火一般的吻穿透了他的脊椎骨,一直滲進他所有的神經里去。他的眼睛濕潤了……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yè)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圣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后,創(chuàng)作日趨成熟。曾發(fā)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后數年,每年圣誕節(jié)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后又不斷發(fā)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癥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后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chuàng)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麥)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yè)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的個人資料及簡介
    5. 17歲時,他發(fā)表了詩劇《阿爾芙索爾》,其才華得到了認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資助,在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學習,為期五年。6. 1828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但畢業(yè)后并未找到工作,依靠寫作收入維持生計。7. 安徒生的文學之路始于1822年的劇本創(chuàng)作,進入大學后,他的作品日漸成熟,...

    安徒生的個人資料
    3. 安徒生14歲時離家到哥本哈根追求藝術,后來進入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這為他后來的文學成就奠定了基礎。4. 1828年,安徒生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畢業(yè)后沒有立即找到工作,而是依靠寫作維持生活。1838年,他獲得國家提供的年度津貼,這是對他文學成就的認可。5. 安徒生的文學生涯始于...

    安徒生的詳細資料(本人調查人口)
    經過8年的努力,他在詩劇《阿爾芙索爾》中展現了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往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他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yè)后,他主要依靠稿費生活,1838年獲得了國家每年200元的非公職津貼。安徒生終生未娶,1875年8月4日,他在朋友麥爾喬家中病逝。安徒生的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他主要...

    安徒生的個人資料
    安徒生以他的童話作品聞名于世,其中《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鴨》是最受歡迎的故事。他的作品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出版成千上萬冊童話書籍。除了文學創(chuàng)作,安徒生的故事還激發(fā)了許多電影、舞臺劇、芭蕾舞劇及電影動畫的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不僅深受兒童喜愛,也...

    安徒生的個人簡介和資料
    7. 他的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的劇本編寫,大學期間他的作品日趨成熟,并開始發(fā)表游記、歌舞喜劇,出版了詩集和詩劇。8. 1835年,他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出版,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成為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9. 安徒生的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已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并在全球范圍內廣為傳播。10. 1875...

    安徒生的詳細資料(本人調查人口)
    安徒生決定為孩子們寫童話,1835年出版了第一本童話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之后每年圣誕節(jié)都會出版新的童話集。直到1872年因患癌癥,他才停止寫作。在近四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共寫了168篇童話。安徒生的童話以其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而獨特。他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充滿...

    安徒生簡介 簡短一點的
    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后他繼續(xù)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游札記。1833年去意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簡要資料: 1805年4月2日...

    安徒生的資料
    1、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又名安徒生,(1805-1875),丹麥19世紀著名的童話作家,也是世界文學童話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他出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2、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

    安徒生是哪個國家的(安徒生是哪一國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安徒生安徒生是哪國的安徒生是丹麥人,安徒生全名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是一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童話故事盡管過了這么多年依然被孩子們喜歡著,成為很多孩子的睡前必聽故事。安徒生所寫的通話故事,比較有名的有《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等。安徒生出生在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

    安徒生的詳細介紹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紅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贊揚為給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

    相關評說:

  • 胥斌13232645677: 誰有安徒生的資料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qū).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擊拿破侖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fā)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于演出,沒有為劇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于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
  • 胥斌13232645677: 安徒生的資料介紹. -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童話大師.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qū),并于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鄉(xiāng)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安徒生受過大學教育.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
  • 胥斌13232645677: 安徒生的簡介 -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丹麥19世紀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qū).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擊拿破侖·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
  • 胥斌13232645677: 6安徒生簡介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yè)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 胥斌13232645677: 安徒生的生平 -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丹麥)(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
  • 胥斌13232645677: 安徒生的生活資料 -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安徒生1805年出生于丹麥一個鞋匠家庭,年輕時當過學徒,學過裁縫,也曾在濟貧學校上過學,1828年進哥本哈根大學學習. 安徒生寫過小說、劇本、游記、詩歌,但他最大的才能表現在童話創(chuàng)作上.他的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講給孩子們聽的...
  • 胥斌13232645677: 安徒生簡介不超過200字 -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安徒生,被尊為現代童話之父,以詩意而又幽默的筆調,改變了現代童話的面貌,并開啟了創(chuàng)作童話的先河.最可貴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閃耀著普遍的人性的光輝,超越了不同國家、種族與文化,因此歷久彌新,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反復傳誦....
  • 胥斌13232645677: 安徒生的簡介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世界童話之父
  • 胥斌13232645677: 安徒生的生平、創(chuàng)作資料
    昌都地區(qū)軸承: ______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童話大師.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qū),受過大學教育.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擊拿破侖·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
  •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 国产无码网页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天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免费| 给我看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综合色噜噜噜天天网在线观看| CHINESE熟女老女人HD视频| 久久丫精品忘忧草西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