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張愛玲的簡介、生平事跡。最好多點詳細點。 才女 張愛玲的生平簡介?
1.早年經(jīng)歷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廷重(張志沂)屬于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黃素瓊)是新式女性。
1923年,父親在津浦鐵路局謀得一英文秘書職位,父母和姑姑張茂淵由上海搬到天津。
1924年,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奔赴歐洲游學(xué),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讀詩背經(jīng)的同時,開始寫小說。第一部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第二部小說是關(guān)于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還寫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快樂村》。
1928年,父親帶著張愛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開始學(xué)習繪畫,英文和鋼琴,并開始讀《三國演義》《西游記》《七俠五義》等古典文學(xué)作品。
1930年,在母親的堅持下進美國教會辦的黃氏小學(xué)插班讀六年級,同時改名為張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協(xié)議離婚,張愛玲隨父親生活。
1931年,在小學(xué)寫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節(jié)的小說,在同學(xué)中傳閱。同年秋,進入上海圣瑪利亞女校就讀。
1932年,首次發(fā)布短篇小說《不幸的她》刊載于圣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總第12期,并不時有讀書評論等文章見于校外的《國光》等報紙雜志。
1933年,在圣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發(fā)表第一篇散文《遲暮》,并開始與父親學(xué)寫舊詩。隨后陸續(xù)發(fā)表了《秋雨》《牛》《霸王別姬》《論卡通畫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從圣瑪利亞女校畢業(yè)。
1938年,年底參加英國取倫敦大學(xué)遠東地區(qū)入學(xué)考試。
2.步入文壇
1939年,張愛玲考取倫敦大學(xué),卻因為戰(zhàn)事激烈無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學(xué)文學(xué)系。不久,在《西風》月刊上發(fā)表她的處女作《天才夢》。
1942年,因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大學(xué)停辦,張愛玲未能畢業(yè)。隨后與好友炎櫻返回上海,報考上海圣約翰大學(xué),卻因“國文不及格”而未被錄取。于是,開始為《泰晤士報》和《20世紀》等英文雜志撰稿。
1943年,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fā)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此后,張愛玲一發(fā)不可收拾,陸續(xù)了發(fā)表《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jīng)》、《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
1944年,初春,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相知、相戀。不久后,便與其結(jié)婚。然而,這次婚姻只維持了兩年。這段沒有結(jié)果的婚戀是張愛玲人生中一段不尋常的經(jīng)歷,也是讓她飽受非議的一段經(jīng)歷。同年,張愛玲不僅創(chuàng)作了《花凋》、《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還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集《傳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并且《苦竹》上發(fā)表《自己的文章》以回應(yīng)傅雷的批評,張愛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
1947年,張愛玲應(yīng)邀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太太萬歲》和《不了情》。
1951年,張愛玲以“梁京”的筆名發(fā)表的小說《十八春》。
1952年,張愛玲赴香港,供職于美國新聞署的駐港辦事機構(gòu)。
1954年,張愛玲兩部帶有政治傾向的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先后在《今日世界》連載。
3.旅居美國
1955年,秋,張愛玲乘“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郵輪赴美國。
1956年2月,搬到紐英倫州,遇見了美國劇作家賴雅。同年8月,張愛玲與賴雅相識半年后結(jié)婚,兩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賴雅逝世。
1958年,獲加州韓廷敦哈特福基金會資助半年,在加州專門從事寫作,發(fā)表小說《五四遺事》,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情場如戰(zhàn)場》、《桃花運》、《人財兩得》等劇本。
1960年,張愛玲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
1961年,應(yīng)香港電懋影業(yè)公司的邀請,張愛玲去臺灣收集資料后赴香港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紅樓夢》、《南北和》及其續(xù)集《南北一家親》、《小兒女》、《一曲難忘》,回美國后還創(chuàng)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2年,張愛玲在英文《記者》雜志發(fā)表訪臺記事《重回前方》。
1966年,張愛玲把中篇舊作《金鎖記》改寫為長篇小說《怨女》在香港《星島晚報》連載。[2]
1967年,張愛玲任紐約雷德克里芙女子學(xué)院駐校作家,并開始英譯《海上花列傳》。
1969年,張愛玲將舊作《十八春》略做改動后,易名為“半生緣”在臺灣出版。同年,得陳世驤教授之識,任職加州大學(xué)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繼續(xù)《紅樓夢未完》之研究,兩年后離職。
4.晚年歲月
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張愛玲在《皇冠》發(fā)表《初評紅樓夢》,張愛玲的一些散文,小說也由臺灣重刊。
1974年,張愛玲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fā)表《談看書》與《談看書后記》,在皇冠發(fā)表《二詳紅樓夢》,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未出版,后來因為搬家遺失譯稿)。
1976年,張愛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張看》,同時發(fā)表《三詳紅樓夢》。1977-1993年,張愛玲陸續(xù)完成了《色戒》、《惘然記》、《對照記》的創(chuàng)作,并出版了《紅樓夢》評論文集《紅樓夢魘》。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qū)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發(fā)現(xiàn),享年75歲。生前指定林式同為遺囑執(zhí)行人。9月19日,遺體在洛杉磯惠澤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張錯、高全之、張紹遷、許媛翔等人攜帶出海,撒于太平洋。
擴展資料:
張愛玲(1920.9.30—1995.9.8),中國現(xiàn)代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fā)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chuàng)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xué)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參考資料:張愛玲 百度百科
張愛玲,中國現(xiàn)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chuàng)作大量文學(xué)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xué)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jié)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fā)現(xiàn)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人物生平
經(jīng)歷
張愛玲
張愛玲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生母流浪歐洲,生下她和弟弟。她在父親和后娘的監(jiān)管中成長(詳見《私語》)。這是導(dǎo)致張愛玲后來的作品充滿悲觀與勢利的主要原因。她筆下的女性是實實在在的:自私、城府,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提醒著世人所有的文明終會消逝,人性的弱點將長存于人間。她本人亦是斤斤計較的小女人:認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質(zhì)遠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張愛玲離開了父親逃到了母親那里,母親給了她兩條路,讓她選擇:“要么嫁人,用錢打扮自己;要么用錢來讀書。”張愛玲選擇了后者。后因母親的經(jīng)濟狀況不是很好,導(dǎo)致母女間的矛盾慢慢激化。
中學(xué)時期的張愛玲通過了倫敦大學(xué)的入學(xué)試。后因戰(zhàn)亂逼使她選擇了香港大學(xué)。畢業(yè)前夕香港淪陷,關(guān)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shù)被燒毀。對于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話:“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yīng)當有數(shù)。”
寫作
后張愛玲返回上海,因為經(jīng)濟關(guān)系,她以寫作來渡過難關(guān)。《第一爐香》和《
傾城之戀 張愛玲
傾城之戀 張愛玲
第二爐香》成為她的成名作。張愛玲的這兩篇文章是發(fā)表在《紫羅蘭》雜志上。繼之而來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重要的地位。在她事業(yè)如日中天的同時,她戀愛了。偏偏令她神魂顛倒的是胡蘭成。張愛玲為這段戀情付出很多。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
戰(zhàn)后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結(jié)識新歡范秀美。當張愛玲知道胡蘭成藏身之處,并找到到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愛她了。張愛玲沒能力改變什么,她告訴胡蘭成她自將萎謝了。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榜上有名。
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此后張愛玲在美國又有過一次
張愛玲和胡蘭成
張愛玲和胡蘭成
婚姻,她與第二任丈夫賴雅相識于1956年,對方是個左派作家,兩個人于同年8月14日在紐約市政府公證結(jié)婚。直到1967年賴雅逝世。
風格特點
張愛玲在上海時,好奇裝異服。當時在上海漫畫家文亭所繪的“上海女作家三畫像”中 ,給同時期在上海活躍的著名女作家蘇青和潘柳黛的定義分別是“輯務(wù)繁忙的蘇青”和“弄蛇者潘柳黛”,而張愛玲的特征則為“奇裝炫人”。
民國時期,張愛玲、蘇青、關(guān)露、潘柳黛是蜚聲上海文壇的四大才
張愛玲
張愛玲
女。同一時期,上海還有一大批“小姐作家”。她們相互之間各不相讓:“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大讀”,“女作家的作品我從來不看”。蘇青與張愛玲則說:“只看張愛玲”(蘇青語),“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并論我是心甘情愿的。”(張愛玲語)。潘柳黛在《論胡蘭成論張愛玲》中,對胡蘭成說張愛玲有貴族血液,譏諷這關(guān)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老母雞。
香港大學(xué)文科就讀時有位好友炎櫻,張愛玲書中屢有描述,并錄下一些炎櫻語錄。張愛玲對炎櫻的描述有:“炎櫻姓摩希甸,父親是阿拉伯裔錫蘭人(今斯里蘭卡),信回教,在上海開摩希甸珠寶店。母親是天津人,為了與青年印僑結(jié)婚跟家里決裂,多年不來往。炎櫻的大姨媽住在南京,我到他們家去過,也就是個典型的守舊的北方人家。炎櫻進上海的英國學(xué)校,任prefect,校方指派的學(xué)生長,品學(xué)兼優(yōu)外還要人緣好,能服眾。我們回到上海進圣約翰大學(xué),她讀到畢業(yè),我半工半讀體力不支,入不敷出又相差過遠,隨即輟學(xué),賣文為生。”[1]
1942年開始職業(yè)寫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創(chuàng)作擅長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國,后死于公寓。
張愛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將西方現(xiàn)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領(lǐng)和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筆法奇特地結(jié)合在一起,風格富麗堂皇而且充滿豐富的意象。
1944年8月,張愛玲與胡蘭成結(jié)婚。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jié)為夫婦。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前兩句是出自張愛玲之手,后兩句出由胡蘭成所撰。
這一段時間,也是張愛玲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黃金時間。胡蘭成對她的寫作是有幫助的,兩人會一起討論一些文學(xué)話題。而張愛玲的散文《愛》,在開頭就說,這是一個真的故事。的確是真的故事,是胡蘭成的庶母的故事。
日軍在中國的勢力已經(jīng)江河日下。而胡蘭成作為汪偽政府的官員,也有了危機感。有一個傍晚,兩人在張愛玲家的陽臺上看上海的暮色。胡蘭成對她說了當下的時局,恐自己將來有難。張愛玲雖對政治不敏感,但她知道,這個國,這一次是真真連到她的家了。漢樂府中有“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的句子。而張愛玲此刻是真切地體會到了這兩句詩的含義。胡蘭成說“將來日本戰(zhàn)敗,我大概還是能逃脫這一劫的,就是開始一兩年恐怕要隱姓埋名躲藏起來,我們不好再在一起的。”張愛玲笑道:“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那是一個時常有警報和空襲的時期。有一天,胡蘭成在路上遇到了轟炸,他跪倒在鐵軌上,以為自己快要炸死了,絕望中,他只喊出兩個字:愛玲!這個時候,他還是全心愛著張愛玲的吧。
后胡蘭成來武漢不久,與漢陽醫(yī)院一個17歲的護士周訓(xùn)德如膠似漆。他不向小周隱瞞張愛玲,于是胡蘭成又進行了一次婚禮,似乎全然忘了張愛玲的存在。而張愛玲對此一無所知。她給他寫信來,還向他訴說她生活中的一切瑣碎的小事。她竟還是那樣投入地愛他。
1945年3月,胡蘭成從武漢回到上海。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個多月。此時,他才將小周的事情告訴了張愛玲。她是震動的。此時,張愛玲的心已被刺傷了,但她只有默默承受。兩個人在一起,胡蘭成倒是再也不提小周了。也許他就是這樣一個只看見眼前的人。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見面的張愛玲,竟一路尋著來到了溫州。這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的三角關(guān)系,無論如何都只能是尷尬。因為怕范秀美的鄰居對三人的關(guān)系有所猜忌,他們?nèi)硕际窃诼灭^見面的。一個清晨,胡蘭成與張愛玲在旅館說著話,隱隱腹痛,他卻忍著。等到范秀美來了,他一見她就說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門邊一把椅子上,但問痛得如何,說等一會兒泡杯午時茶就會好的。張愛玲當下就很惆悵,因為她分明覺得范秀美是胡蘭成的親人,而她自己,倒象個“第三者”或是客人了。還有一次,張愛玲夸范秀美長得漂亮,要給她作畫像。可剛勾出臉龐,畫出眉眼鼻子,張愛玲忽然就停筆不畫了,說什么也不畫了,只是一臉凄然。范秀美走后,胡蘭成一再追問,張愛玲才說:“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里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傷?
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自將萎謝了。”張愛玲已經(jīng)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jīng)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也沒有挽回的余地了。
此后的八、九個月時間,兩人偶有通訊。張愛玲也會用自己的稿費接濟胡蘭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他不但不懺悔自己的濫情,反倒指責張愛玲對一些生活細節(jié)處理不當。還問她對自己寫小周的那篇《武漢記》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與范秀美的事,張愛玲十分冷淡。當夜,兩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兩人最后一次見面。
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我已經(jīng)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jīng)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jīng)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qū)懶艁恚乙嗍遣豢吹牧恕?br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時的胡蘭成已經(jīng)脫離了險境,在一所中學(xué)教書,有了較安穩(wěn)的工作。張愛玲選擇他一切都安定的時候,寫來了訣別信,隨信還附上了自己的30萬元稿費。自此以后,這二人的一場戀愛,就這樣謝幕了。胡蘭成曾寫信給張愛玲的好友炎櫻,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張愛玲沒有理他,炎櫻也沒有理他。張愛玲亦曾為此對胡蘭成說:“我將只是萎謝了。”
20世紀50年代初,胡蘭成移居日本,與上海大流氓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同居。而張愛玲也已離開大陸到了香港。胡蘭成得到消息,曾托人去訪她,但未遇著,那人便留下了胡蘭成在日本的地址。半年后,胡蘭成收到了一張明信片,沒有抬頭,沒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跡:手邊若有《戰(zhàn)難和亦不易》、《文明與傳統(tǒng)》等書(《山河歲月》除外),能否暫借數(shù)月作參考?
后面是張愛玲在美國的地址。胡蘭成大喜,以為舊情可復(fù),又以為張愛玲還很欣賞自己,便馬上按地址回了信,并附上新書與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時,他又寄書過去,作長信,為纏綿之語。張愛玲一概不回,末了才寄來一張短箋:
蘭成:
你的信和書都收到了,非常感謝。我不想寫信,請你原諒。我因為實在無法找到你的舊著作參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誤會,我是真的覺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時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請寄一本給我。我在這里預(yù)先道謝,不另寫信了。
愛玲
胡蘭成一見,便徹底斷了念頭。至此,這段愛情是真正地謝幕了。
張愛玲從未就這一場戀情說過只言片語,我們只有從胡蘭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去考證。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許真的并不重要。
就象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的: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yīng)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凄涼。“
張愛玲于1995年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jié)前夕悄然離世。
[zhāng ài líng]
著名女作家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28張)
張愛玲,中國現(xiàn)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chuàng)作大量文學(xué)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xué)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jié)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fā)現(xiàn)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中文名:張愛玲
外文名:Eileen Chang
別名:張煐(父母取名)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09月08日
職業(yè):作家
畢業(yè)院校:香港大學(xué)和圣約翰大學(xué)(皆輟學(xué))
主要成就:一生創(chuàng)作大量的文學(xué)作品
代表作品:《金鎖記》、《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
血型:O型
丈夫:胡蘭成;賴雅(美國)
筆名:梁京
祖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
分享百科名片:
人物生平
經(jīng)歷
張愛玲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生母流浪歐洲,生下她和弟弟。她在父親和后娘的監(jiān)管中成長(詳見《私語》)。這是導(dǎo)致張愛玲后來的作品充滿悲觀與勢利的主要原因。她筆下的女性是實實在在的:自私、城府,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提醒著世人所有的文明終會消逝,人性的弱點將長存于人間。她本人亦是斤斤計較的小女人:認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質(zhì)遠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張愛玲離開了父親逃到了母親那里,母親給了她兩條路,讓她選擇:“要么嫁人,用錢打扮自己;要么用錢來讀書。”張愛玲選擇了后者。后因母親的經(jīng)濟狀況不是很好,導(dǎo)致母女間的矛盾慢慢激化。
中學(xué)時期的張愛玲通過了倫敦大學(xué)的入學(xué)試。后因戰(zhàn)亂逼使她選擇了香港大學(xué)。畢業(yè)前夕香港淪陷,關(guān)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shù)被燒毀。對于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話:“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yīng)當有數(shù)。”
望采納
-
為愛過活一生的張愛玲,晚年生活并不幸福,抑郁度日無疾而終
在百度上搜索
...張愛玲、席慕容和瓊瑤的生平事跡及其代表作?
張愛玲一生創(chuàng)作大量文學(xué)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xué)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jié)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fā)現(xiàn)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主要作品有...
張愛玲傳記目 錄
本書通過《國語本《海上花》》與《舊作新魂》的篇章,揭示了張愛玲如何在晚年重新審視與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以及其對文學(xué)的持續(xù)貢獻。最后,“歸于平淡”一章,反映了張愛玲在藝術(shù)與生活中的最終選擇與態(tài)度。附錄部分提供了關(guān)于張愛玲在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生平事跡與心跡、與胡蘭成的關(guān)系、海峽兩岸的“看張...
張愛玲傳哪個最好
最好的張愛玲傳記是《張愛玲傳》。一、選擇理由 《張愛玲傳》作為張愛玲的傳記,全面而深入地介紹了這位文學(xué)巨匠的一生。本書不僅詳細記錄了張愛玲的生平事跡,還深入探討了她的創(chuàng)作歷程、思想變化以及個人情感經(jīng)歷,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立體的張愛玲形象。二、內(nèi)容詳實 《張愛玲傳》詳細描述了張愛玲的成長...
張愛玲傳記編輯評論
余斌作為本書的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研究,為讀者揭示了張愛玲的內(nèi)心世界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源泉。通過本書,讀者不僅能夠了解張愛玲的生平事跡,更能夠感受到她作品背后的深意和魅力。張愛玲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不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在世界文學(xué)的舞臺上綻放出...
急需 張愛玲傳讀后感1000~1500字
但對我們而言,張愛玲趁早的努力是更應(yīng)該提到的。首先是書讀得早,讀得多,讀得專。這也要歸功于她的知識家庭。這使她自小有書讀。有人指導(dǎo)她的母親在他三歲的時候讓她背唐詩,傭人也常常給她講“三國”。《張愛玲傳》是一本詳細描繪張愛玲人生經(jīng)歷的書。書中詳細介紹了張愛玲的出生背景。令人驚訝...
...張愛玲的評價啊?最好中英文都有,字數(shù)多點的,簡介也可以
理查德麥卡錫 美國駐港領(lǐng)事 她是文學(xué)天才——我認識的兩位文學(xué)天才之一 訪問者:另一位是誰?羅伯特 弗羅斯特(曾于1924、1931、1937、1943四度獲普利策詩作獎)她英文的《秧歌》一系列因為題材不符合流行的要求一度被拒絕出版,外國人沒有幾個能夠靜下心來讀的 ...
圖本張愛玲傳圖書名:圖本張愛玲傳
《圖本張愛玲傳》是由楊天舒所著,長春出版社于2011年1月1日出版的一本圖書。本書共有249頁,字數(shù)為230000字,采用16開本,紙張為膠版紙。印刷時間為2011年1月1日,印次為1次,ISBN為9787544510202。該書采用平裝包裝。本書詳細講述了張愛玲的生平事跡,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立體的...
張愛玲的微笑,透過歷史,遺留在咖啡館里
4.店里的擺設(shè),都是具有復(fù)古風的老式桌椅,還有舊上海風情的畫作圖片,舊式的皮箱、暗色花紋的墻紙,巴臺上,一臺老式留聲機正播放著《天涯歌女》,這一切,仿佛把人帶到了張愛玲曾經(jīng)生活的那個年代。5.坐在店中,欣賞著張愛玲女士的畫像,懷想張女士作品中的情節(jié),或者生平事跡,感嘆這位7歲開始寫小說...
第一爐香讀后感_4000字
這是第一次讀張愛玲的作品,加上以前對張愛玲生平事跡的模糊記憶,總覺得薇龍身上有張愛玲自己的影子。不得不佩服她能把一個女子卑微的愛情心理描寫得如此鮮活。 薇龍對喬琪的愛能用兩個字來概括卑微。正如書中所寫,她現(xiàn)在試著分析自己的心理,她知道她現(xiàn)在為什么這樣固執(zhí)地愛著喬琪,這樣自卑地愛著他,最初,那當然是...
漫步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有哪些景點值得打卡?
張愛玲故居:這是中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在上海的故居,現(xiàn)已成為紀念館。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張愛玲的生平事跡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還可以參觀她的書房、臥室等生活場所。總之,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是一個充滿歷史氣息和文化積淀的地方,漫步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上海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積淀,同時也能欣賞到各種風格的建筑。
相關(guān)評說:
石門縣法向: ______ 張愛玲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個公共租界的公館中.在她兩歲時候母親就和姑姑出洋留學(xué),然而父母的長期不合以至最終分手,使張愛玲的全部童年,青年失去了母愛,這給張愛玲的健康成長帶來了障礙.她無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生活的溫...
石門縣法向: ______ 張愛玲最刻骨銘心的十句話 1、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 ” 張愛玲有那么多的小說,我卻...
石門縣法向: ______ 出身于大戶人家.母親和姑姑都受西洋文化影響,較為獨立.其父受中國封建思想影響,對于張愛玲的童年生活加了很多陰影. 因此,后來,張愛玲離家,與姑姑一起生活. 在二十四歲左右愛上胡蘭成.在當時中國飽受日本侵略的情況下,此人卻樂于為日本人服務(wù),因此他的漢奸身份嚴重壓制了他原本該體現(xiàn)出來的文才. 同時,胡蘭成在感情上的不專一,最終使兩人分開. 張愛玲后嫁,生活于美國. 晚境凄涼,孤獨終老.
石門縣法向: ______ 中國現(xiàn)代四大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一個門北曾頗煊赫的家庭,祖父張側(cè)重綸,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李鴻章. 張愛玲的父親是那種典型的遺少,受舊社會那套風氣及傳統(tǒng)的影響極深,而其母卻是一個受西方文化熏...
石門縣法向: ______ 張愛玲的小說因?qū)θ诵缘纳羁烫剿?而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筆下的人物蒼白、渺小,在獸欲、習俗的掠奪下沉淪,人性突出表現(xiàn)為自私、虛偽、扭曲、變態(tài)、冷漠,被一副副黃金的枷鎖、情欲的枷鎖死死套住,最終都成為不僅生理上有病,在精神上也有病的人.在張愛玲的字里行間,無處不透露出深沉的悲劇意識,她用一枝生花妙筆營造了一個又一個蒼涼的世界. 張愛玲最著名的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色,戒》
石門縣法向: ______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 亦舒美麗而豪爽,“有著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說充滿幻想色彩——虛無飄渺,卻又執(zhí)著而不肯放棄.她更具有敏銳的觀...
石門縣法向: ______ 張愛玲 外文名: Eileen Chang別名: 張瑛(父母取名)國籍: 中國出生地: 上海出生日期: 1920.09.30逝世日期: 1995.09.08代表作品: 《半生緣》《赤地之戀》《小團圓》 曾用筆名: 梁京流派: 海派作家原籍: 河北豐潤主要作品: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 《張看》 張愛玲 外文名: Eileen Chang別名: 張瑛(父母取名)國籍: 中國出生地: 上海出生日期: 1920.09.30逝世日期: 1995.09.08代表作品: 《半生緣》《赤地之戀》《小團圓》 曾用筆名: 梁京流派: 海派作家原籍: 河北豐潤主要作品: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 《張看》
石門縣法向: ______ 我感覺 張愛玲是一位在特殊時期思維特殊的人物 她骨子里應(yīng)該有著很深的桀驁的氣息 生活中的她在平時接人待物方面一定拿捏的非常精準 ......
石門縣法向: ______ 英文名:Eileen Chang 原名:張煐(父母取名) 曾用筆名:梁京 流派:海派作家 原籍:河北豐潤 出生時間:1920年9月30日(一說為1921年) 出生地點: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的麥根路313號(今靜安區(qū)康定東路87弄,臨近蘇州河,周邊是鴻章...
石門縣法向: ______ 李清照 派別:婉約派 時期:1084-1155 北宋至南宋過渡時期 經(jīng)典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人物性格:氣節(jié)高尚、堅毅剛健. 人物事件:金國攻陷北宋國都東京,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李清照夫婦隨難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