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冰山理論是怎樣的?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什么?
一、什么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1、只敘述,不解釋,也不抒情。語言很簡單,都是日常對話,高中生也能看懂。但是意蘊豐厚。
2、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寫作只需表現(xiàn)“水面上”的部分,而讓讀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
二、有哪些應用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的小說
1、塞林格的《九故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這本書故事大多都是這樣的,前邊幾個人聊聊天,做做家常,很雞毛蒜皮。人物的經(jīng)歷他不直接告訴你,而是在對話里旁敲側擊地提一下。
然后結尾突然來一劑猛藥,主人公要么失控,要么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圖窮匕見,故事戛然而止。
2、比如第一篇故事《捕香蕉魚的好日子》
先是一個女生跟爸媽打電話,聊到她丈夫有點精神障礙。然后鏡頭一轉,一個小女孩去找沙灘上找一個男人玩,我們馬上知道這就是前文那個丈夫,他說話是怪怪的,似乎別有深意,但沒到精神病的程度。
丈夫給小孩講了一個香蕉魚的童話,兩人戲了會兒水,然后男人就回去了。回去以后他看著自己熟睡的妻子,掏出槍,尋短見了。就這么一個故事。
三、再細讀一遍,就會發(fā)現(xiàn)暗藏的玄機
1、男人深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卻不被包括妻子在內的所有人理解、接納。
他給妻子送詩集,希望她理解自己,但是妻子只關心時裝上的亮片,岳父岳母只在乎他在公共場合表現(xiàn)得正不正常。
2、他對人生有著深刻的思考,集中體現(xiàn)在香蕉魚的比喻上
這種魚會找到某個長滿香蕉的山洞,然后像豬一樣狂吃不止,吃到鼓脹的肚皮再也鉆不出洞口也不罷休,直到一種叫做香蕉熱的疾病致它于死地。
3、這說的是人的欲望物欲、權力欲、控制欲,人們就是在貪得無厭中戕害自身。
它是一種得了就不會好的病,唯有死亡才能擺脫。
文中的Glass如同塞林格本人的化身。在現(xiàn)實中,他痛失愛人、自己飽受戰(zhàn)爭摧殘。他選擇了一條比尋短見更孤絕的路:用《麥田的守望者》的稿費買下一塊地,50年的余生與世隔絕。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我是重玄,歡迎關注。了解更多高效工作技巧及職場實用干貨。
1、“冰山原理”
冰山原理”是現(xiàn)代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風格.他認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寫作只需表現(xiàn)“水面上”的部分,而讓讀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因此,海明威的小說情節(jié)中心極為突出,毫無枝蔓;敘事客觀,不加任何解釋和議論;修辭質樸,一般不用富麗的比喻和形容詞;多用簡短而潛臺詞豐富的人物對話。
2、簡析
冰山風格體現(xiàn)在結構上:即反對傳統(tǒng)的史詩式的小說結構,他的小說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個時間段或時間點,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題或歷史事件,至于歷史的經(jīng)過和歷史背景,則當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隱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讓讀者強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例如:他在談到《老人與海》的創(chuàng)作時指出“本來可以寫一千多頁那么長,小說里有村莊中的每一個人物,以及他們怎樣謀生、怎樣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一切過程。”但小說卻被濃縮到只有五萬字,小說僅集中描寫老人在海上捕魚的驚心動魄的三天。
3、冰山原理應用
海明威的“冰山”風格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結構上.海明威反對傳統(tǒng)的史詩式的小說結構,他也從不寫恢宏的長篇巨著,他的小說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個時間段或一個時間點,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題或歷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經(jīng)過和歷史背景,則當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隱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讓讀者強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他在談到《老人與海》的創(chuàng)作時指出:“《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一千多頁那么長,小說里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樣謀生、怎樣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過程.”但結果小說卻被濃縮到只有五萬多字,小說僅集中描寫了老人在海上捕魚的驚心動魄的三天.《喪鐘為誰而鳴》堪稱海明威最長的長篇,但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極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內的幾十個小時里,但小說卻生動地展現(xiàn)了西班牙內戰(zhàn)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這一宏偉的歷史畫卷,其作品內容的豐富性和人物的復雜性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其它一些短篇小說如《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殺人者》等都是采取這種非常集中的時間模式來寫的,而這種海明威式的時間模式又與他的電報式文體風格交相輝映,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風格”。
自領域里所提出過的“冰山理論”。 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合作發(fā)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也就傳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他認為人的心理分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斷、價值觀等組成,本我是人的各種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間,協(xié)調本我和超我,既不能違反社會道德約束又不能太壓抑.與超我、自我、本我,相對應的是他對人的心理結構的劃分,基于這種劃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于無意識的,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fā)展和行為,包括戰(zhàn)爭、法西斯,人跟人之間的惡劣的爭斗,如此等等。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對人的無意識的研究,這點也受到了后來人的批評。見圖。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學創(chuàng)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學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謂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謂的“八分之七”。前兩者是具體可見的,后兩者是寓于前兩者之中的。
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合作發(fā)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也就傳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他認為人的心理分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斷、價值觀等組成,本我是人的各種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間,協(xié)調本我和超我,既不能違反社會道德約束又不能太壓抑.與超我、自我、本我,相對應的是他對人的心理結構的劃分,基于這種劃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于無意識的,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fā)展和行為,包括戰(zhàn)爭、法西斯,人跟人之間的惡劣的爭斗。
相關評說: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 iceberg principle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 八分之一露出海面的冰山,但決不僅僅是只那八分之一的意象,正是因為有那八分之七在水下,才展現(xiàn)出的神秘,威嚴,壯美. 是一種簡潔,干凈,清新的寫作,避免描述性的東西,比如形容詞什么的,用文字表現(xiàn)出圖畫,是含蓄,凝練的意境...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選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則”.他以“冰山”為喻,認為作者只應描寫“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應該通過文本的提示讓讀者去想像補充. 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 海明威的冰山原則:用最簡潔的文字塑造出鮮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緒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卻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隱而不晦,從而將文學的可感性與可思性巧妙地結合起來,讓讀者感受作品鮮明形象并發(fā)掘作品的思想意義.冰山原則的四個基本要素:簡潔的文字,鮮明的形象,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 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合作發(fā)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也就傳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他認為人的心理分為超我、自...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 冰山理論、(佛洛伊德和海明威)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答案] “冰山理論”有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簡約的藝術.即刪掉小說中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以少勝多,象中國水墨畫技巧,計白當黑,不要鋪陳,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國學者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一文中認為,這種簡約在語言上表...
雙流縣節(jié)錐: ______ 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是海明威二十年代末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這部作品通過一對戀人在意大利戰(zhàn)場上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明了作者反對戰(zhàn)爭、向往和平的強烈愿望,但同時流露出人生無常、悲觀絕望的思想情緒.《永別了,武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