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詐降的李陵,為何會被漢武帝逼到終生不還朝? 原本詐降匈奴忍辱負重的李陵,為何會被逼到終生不還朝?
李陵,此人出身名門,本來是漢武帝倚重的騎都尉,前途無量。可惜,因為一場戰(zhàn)役,李陵的人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一:兵敗投降,公元前99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軍3萬大軍進攻匈奴,李陵恰好也參加了這次戰(zhàn)役。李陵主動請纓出戰(zhàn),率五千兵出居延,打算以此分散匈奴的兵力。哪知當李陵大軍到達浚稽山時,卻遇到了匈奴主力。李陵的人馬很快被三萬匈奴騎兵團團圍住。
眼看李陵已是必敗之局。但李陵臨危不亂,指揮三軍萬箭齊發(fā),一口氣射殺了匈奴上千人。匈奴單于大驚,急忙召集左右賢王商議。李陵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立刻率軍突圍,然后一路且戰(zhàn)且走,將匈奴派出的追兵殺得七零八落除了傷亡率高,李陵軍中的武器補給也嚴重不足,但這些困難都沒有難倒李陵。箭射光了,李陵就帶著士兵和敵人展開白刃戰(zhàn),硬是以五千人馬抵抗了匈奴主力八天八夜。
可惜,就在匈奴準備撤退的時候,李陵部下卻有個軍候因為被校尉凌辱而叛變了。那名軍候投降匈奴后,將李陵部隊彈盡糧絕的真實情況告訴了匈奴單于。匈奴聽后,大喜過望,立刻對李陵展開了一場全方面大進攻。結(jié)果,李陵戰(zhàn)敗,不得不投降匈奴。
第二,全族處死,漢武帝才意識到李陵的無奈,派公孫敖率軍深入匈奴腹地去接回李陵。公孫敖空手而歸,還帶回一個壞消息,那就是李陵現(xiàn)在正在訓練匈奴兵以便將來對付大漢朝呢。漢武帝聞言大怒,立刻將李陵全族處死,斷了李陵與大漢朝最后的情誼。
第三,永不歸漢,據(jù)《漢書》記載,李陵曾經(jīng)對蘇武說,自己最初的想法很單純,想要暫忍一時之辱,詐降匈奴,以后有機會再領(lǐng)兵報仇。然而,親人的悲慘離世,成了李陵心中永遠的傷痛,于是詐降成了真降,李陵與西漢王朝的仇怨,永不可解。
雖然他當時詐降了,但對于大漢的顏面還是有所損傷的,而且后來漢武帝把他的家人全殺了,導致李凌就算回到漢朝,也是孤身一人,所以就再也沒有回來。
主要是漢武帝對他有疑心了,而且加上身邊那些小人的挑唆,所以就更加促進了逼迫他的欲望,但考慮到他的豐功偉績,還是不殺他。
說到底還是帝王和他之間的信任不夠。畢竟詐降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也沒有確切的證據(jù)證明你當時是真的投降了,還只是后來所謂的詐降。
因為漢武帝在得知李陵背叛漢朝之后,把他的家人全部都殺死了,所以李陵也沒有任何回來的必要了。而且,匈奴給予李陵的待遇也是非常高的。
漢武帝死后漢使曾多次去請李陵回來,為何他終身不回漢朝?
這件事,其實存在著很多疑點,李陵投降匈奴,漢武帝出離憤怒,以司馬遷的觀點來看,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但這種司馬遷的一家之言,卻并不可信。我們根據(jù)事情的前因后果,進行分析,會發(fā)現(xiàn)很多奇怪的現(xiàn)象。首先,李陵兵敗并沒有回來,這是真的。接著,就有了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接著,司馬遷求情,再接著...
在李陵事件中,漢武帝為什么要啟用了已經(jīng)廢除的肉刑,肉刑是怎樣的?
當時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的憤怒,他是希望李陵可以戰(zhàn)死沙場而不是聽到他投降的這個消息。他認為只有戰(zhàn)死沙場才是對國家效忠的最好的方式,而投降就代表著這個人對國家并不是忠心的。投降同時也是一個人軟弱的表現(xiàn),所以在面對這樣一個投降的將領(lǐng)的時候,漢武帝表示非常的憤怒并且用了早已經(jīng)被廢除的肉刑...
漢昭帝想要將李陵接回漢朝,李陵反叛本是無奈之舉,為何卻拒絕回國?
他李陵降了匈奴這個事情會成為大漢朝堂之上君臣心中的一根刺,就算李陵再忠心,他也沒有辦法讓大漢君臣對他完全放心。當漢武帝斬殺他滿門之時,他已經(jīng)沒有回到漢朝的后路,再加上他在匈奴多年,他即便回去了,也會擔心自己會被猜忌,所以他不是不想回去,是回不去了。
杰出將領(lǐng)李陵為何會投降匈奴,后來又為什么不愿意再回到漢朝?
匈奴單于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李陵。面對全力進攻的匈奴騎兵,李陵用光了五十萬支箭鏃,殺死了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終于李陵的五千步兵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為了保全受傷士兵和保存實力,李陵被迫投降匈奴。 李陵投降匈奴以后,漢武帝大為光火,他認定李陵出賣了國家。朝廷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漢武帝責罵李陵。只有...
西漢名將李陵為什么會投降匈奴?司馬遷為他遭受腐刑到底值不值?
司馬遷到底后不后悔,除了他自己應(yīng)該沒人知道。但是我想,如果他不站出來為李陵說話,可能才會真的一輩子良心不安。漢武帝下的命令,沒人敢違抗,最終這個消息傳到了遠在匈奴的李陵耳朵里。家人全都被殺光了,詐降也變成真降了。最后,李陵娶了匈奴公主,終身沒再踏上過家鄉(xiāng)一步。從此家鄉(xiāng)是異鄉(xiāng)。
為什么李陵終生不回漢,漢使者叫他回也不回呢?
李陵沒有在匈奴造反,也沒有回歸漢朝。但這并不能說明司馬遷的判斷錯誤。因為在他替李陵辯解、觸怒漢武帝之后,武帝殺死了李陵全家,斷絕了李陵回歸之路。如果不殺他的家人,他未必不會如司馬遷所料,伺機逃回。image.png 至于武帝死后,漢使希望李陵回歸,而李陵被拒,這一段我并沒有見過史料。但也在...
李陵在五千步兵搏殺數(shù)萬騎兵時為何當叛徒,而不全身而退?
我們有理由相信,李陵被迫投降只是權(quán)宜之計,他殺了這么多匈奴人,怎么能就輕易投降,況且他是將門之后,耳濡目染之間也清楚爺爺李廣的品行,所以李陵當時只能是詐降。奈何漢武帝沒有搞清楚狀況,就殺了李陵全家,這讓李陵心寒不已,所以假投降就變成了真降。不論如何,李陵仍不愧為一代猛將,以五千步兵...
李陵本來只是假意投降匈奴,為什么后來變成了真的?
一開始,武帝想要李陵為大軍運送糧草,但是李陵手下全都是訓練好的精兵強將,就不太愿意。他向武帝請求,說他帶領(lǐng)的屯邊將士,都是精兵強將,他希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到蘭干山南邊以分單于兵力。漢武帝同意了,但也只讓他帶了5000個步兵,并詔令強駑都尉路博德領(lǐng)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隊。路博德...
出身將門世家的李陵,為何到死都不肯回漢朝?
公孫敖去了,但他任務(wù)沒完成就回來了,為了逃避漢武帝的責罰,他誣陷李陵已經(jīng)變節(jié),還成了匈奴兵的教頭。漢武帝很生氣,就把李陵全家都誅殺了。這個公孫敖的結(jié)果也不怎么樣,他死在了巫蠱之禍中。李陵知道家人的消息后,昏死過去,從此心如死灰。李陵留在了匈奴,匈奴單于不但把女兒許配給了他,還封他...
李陵被俘之后,為何拒絕霍光迎接他回大漢,還發(fā)誓永不還朝?
就想留在匈奴打探情報。可是漢朝的人都認為他是叛徒,本來漢武帝是不太相信的,就派了公孫敖去突擊匈奴,公孫敖?jīng)]有找到他,就說他叛國了,這下子漢武帝真的相信了,一怒之下將他全家給殺光了。在匈奴苦苦堅守的李陵,最后的歸宿也沒了,那么還回漢朝干嘛,去被其他人指著鼻子罵叛徒嗎?
相關(guān)評說:
聶榮縣連桿: ______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人.西漢將領(lǐng),李 廣之孫.史料記載,李陵曾率軍與匈奴作戰(zhàn),戰(zhàn)敗投降匈奴,漢朝夷其三族,致使其...
聶榮縣連桿: ______ 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忠臣無數(shù),奸佞亦不少.毋庸置疑,前者自然受千古景仰,... 偷襲e漢武帝本來是要李陵負責李廣利的后勤補給的,但李陵主動要求率領(lǐng)五千步卒...
聶榮縣連桿: ______ 不是,實在是打到最后沒有幾個人了,而且箭矢什么的也耗光了,而且對方答應(yīng)善待投降后的他和剩下的士兵.而且他自己也很羞愧,出征前說打個大勝戰(zhàn),結(jié)果深陷敵圍,沒臉回去.
聶榮縣連桿: ______ 李陵之禍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lǐng)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
聶榮縣連桿: ______ 人們都普遍接受的是“海古凌風”所回答的那種說法.但是這個問題史家都存在著爭論.不能確定.就像在很多人心中不能接受自己崇拜的英雄會真正投降一樣.其實對于已經(jīng)過 了快兩千年的事情,都沒法說明白!尤其是當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
聶榮縣連桿: ______ 李陵(?—前74年),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人,字少卿,西漢名將,李廣之孫.能征善戰(zhàn),元前99年(漢武帝天漢二年),李陵率步兵5000孤軍深入敵境上千里,...
聶榮縣連桿: ______ 漢朝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英勇智絕,愛人下士,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又能打仗,又有計謀,而且還能愛惜士兵.可惜,一生抱負一世武功,卻生不逢時、命運蹇楚,生辰八字很是不爽. 公元前102年,漢武帝派小舅子貳師將軍李廣利出...
聶榮縣連桿: ______ 畫地為牢典出《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西漢時,李陵戰(zhàn)敗投降匈奴,漢武帝十分生氣.大臣中原來贊頌過李陵士氣旺盛的 人,見此情況都反過來責罵李...
聶榮縣連桿: ______ 為李陵投降叛國行為求情,觸怒漢武帝劉徹,被判死刑或?qū)m刑.(漢武帝時代,宮刑被世人當作是生不如死的奇恥大辱,故宮刑等同于死刑.被判死刑的人,可選擇宮刑,茍且活命.)
聶榮縣連桿: ______ 李陵(? -前74)字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年輕時為侍中建章監(jiān).天漢二年(前99),李陵向漢武帝請求攻打匈奴,收復國土.漢武帝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