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間至味是清歡全詩 杜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哪首詩?
蘇軾人間至味是清歡全詩如下: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作品出處】
出自《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是宋朝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
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作品原文】
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詞句注釋】
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⑵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
⑶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⑷細雨斜風:唐韋莊《題貂黃嶺軍官》:“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xiāng)。”
⑸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⑹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⑺漫漫:水勢浩大。
⑻“雪沫”句:謂午間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講茶泡制成白色為貴,所謂“茶與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記司馬光語)。唐曹鄴《故人寄茶》:“碧波霞腳碎,香泛乳花輕。”東坡《西江月》:“湯發(fā)云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午盞:午茶。
⑼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⑽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作品翻譯】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后的沙灘獻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
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紀游詞,是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在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jīng)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
【作品賞析】
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xiàn)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tài)度。
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fā)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xiàn),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處。“入淮”句寄興遙深,一結(jié)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fā)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臨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詞中提到清洛,是以虛摹的筆法,眼前的淮水聯(lián)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轉(zhuǎn)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jié)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shù)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jié)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diào)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樊籬,以詩為詞,開創(chuàng)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人間至味是清歡全詩如下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此詞上片寫作者早晨游山時所見的沿途景觀,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風味。全詞結(jié)構(gòu)渾成,寓意深刻,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藝術(shù)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譯文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跟泗州劉倩叔一起游覽南山。
冬天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后的沙灘更嫵媚。洛澗入淮后水勢一片茫茫。
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這野餐的味道著實不錯。而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⑵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⑶細雨斜風:唐韋莊《題貂黃嶺官軍》:“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xiāng)。”
⑷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⑸洛:即洛澗,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漫漫:水勢浩大。
⑹“雪沫”句:謂午間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講茶泡制成白色為貴,所謂“茶與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四記司馬光語)。午盞,指午茶。
⑺蓼(liǎo)茸:蓼菜嫩芽。一作“蓼芽”。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詞序,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年三月,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貶所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之后,被命遷汝州(今屬河南)團練副使。這種量移雖然不是升遷,但卻標志著政治氣候的轉(zhuǎn)機。據(jù)《宋史·蘇軾傳》,宋神宗手札移軾汝州,有“人材實難,不忍終棄”之語。這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最困頓的黃州時期終于脫離了,心境比較輕松,一路上頗事游訪。暢游廬山,在江西筠州探視了胞弟蘇轍,到金陵(今江蘇南京)又與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買田江干、相偕歸隱之約。這年歲暮,蘇軾來到泗州(今安徽泗縣),即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回宜興(今屬江蘇)休養(yǎng)。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詞紀游。
賞析
這首南山紀游之作,掇拾眼前景物,卻涉筆成趣,寓意深刻,有自然渾成之妙。全詞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從早上寫到中午,從細雨寫到天晴,層次非常清楚。
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xiàn)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tài)度。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fā)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xiàn),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處。“入淮”句寄興遙深,一結(jié)甚遠。句中的“清洛”,發(fā)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臨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詞中提到清洛,是以虛摹的筆法,眼前的淮水聯(lián)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寫春盤初試的杯盞清歡。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jié)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shù)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jié)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diào)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藝術(shù)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人間至味是清歡全詩如下: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出處】:宋代·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原文】: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后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漫漫:水勢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點茶時上浮的白泡。午盞:午茶。蓼(liǎo)茸:蓼菜嫩芽。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詞,是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的。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曠達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后的沙灘獻媚。
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xiàn)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tài)度。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輝。儼然成了一幅淡遠的風景圖畫了。一個“媚”字,尤能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搖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fā)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豪氣的表現(xiàn),精神境界的高人之處。
“入淮清洛漸漫漫。”第三句是說,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
上片結(jié)句寄興遙深,一結(jié)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fā)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臨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詞中為什么提到清洛呢?這是一種虛摹的筆法。作者從眼前的淮水聯(lián)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在這里顯然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的歸隱林泉的寓意在內(nèi)。
下片轉(zhuǎn)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jié)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shù)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jié)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diào)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詞序,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年三月,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貶所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之后,被命遷汝州(治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這種量移雖然不是升遷,但卻標志著政治氣候的轉(zhuǎn)機。據(jù)《宋史·蘇軾傳》,宋神宗手札移軾汝州,有“人材實難,不忍終棄”之語。這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最困頓的黃州時期終于脫離了,心境比較輕松,一路上頗事游訪。暢游廬山,在江西筠州探視了胞弟蘇轍,到金陵又興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買田江干、相偕歸隱之約。這年歲暮,蘇軾來到泗州(現(xiàn)江蘇盱眙),即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回宜興修養(yǎng)。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詞紀游。
【軼聞:東坡肉】: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diào)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chuàng)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關(guān)于東坡肉名字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其中一種傳說:
相傳蘇東坡在徐州、黃州、杭州三個地方做過“東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時帶領(lǐng)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紛紛殺豬宰羊上府慰勞,東坡推辭不掉,收下后親自指點家人燒制紅燒肉回贈予老百姓。大家食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它為“回贈肉”。
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蘇軾被謫貶到黃州,見黃州市面豬肉價賤,而人們不大吃它,便親自烹調(diào)豬肉。有一次他食得興起,即興作了一首打油詩名曰《食豬肉詩》,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此詩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開始爭相仿制,并把這道菜戲稱為“東坡肉”。 蘇東坡二任杭州知州時,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使葑草湮沒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復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醇香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后無不贊賞稱奇,于是“東坡肉”的美名更傳遍了全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蘇軾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則是蘇洵希望兒子性格和緩(蘇軾性格比較急躁),后來父親另給他取字子瞻,則與他的名“軾”更相關(guān),且希望兒子高瞻遠矚),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死后追謚文忠。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書畫家、文學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現(xiàn)存詩3900余首。
在文章方面與歐陽修合稱“歐蘇”,在詞作方面與辛棄疾合稱“蘇辛”。在詩歌方面與黃庭堅的并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開創(chuàng)"尚意"書風,其作《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在繪畫方面擅畫枯木竹石,反對程式束縛,重視神似,為其后世"文人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后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圣”等。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中,合稱“三蘇”。
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對王安石,被貶到黃州。世人說:“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清人敬稱:“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詞客”指的就是蘇氏父子。
《水調(diào)歌頭》《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 《臨江仙》 《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游》等。
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宋詞豪放派創(chuàng)始人,也作婉約詩詞。
父子三人合稱“三蘇”,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
人間有味是清歡
出自北宋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后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
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漫漫:水勢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
午盞: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詞,是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的。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后的沙灘獻媚。
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xiàn)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tài)度。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輝。儼然成了一幅淡遠的風景圖畫了。一個“媚”字,尤能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搖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fā)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豪氣的表現(xiàn),精神境界的高人之處。
“入淮清洛漸漫漫。”第三句是說,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
上片結(jié)句寄興遙深,一結(jié)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fā)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臨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詞中為什么提到清洛呢?這是一種虛摹的筆法。作者從眼前的淮水聯(lián)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在這里顯然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的歸隱林泉的寓意在內(nèi)。
下片轉(zhuǎn)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jié)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shù)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jié)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diào)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作者]
蘇軾 (宋)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什么名句里有"歡"字?
回答: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遽惜瓊筵歡正洽,唯愁銀箭曉相催 歡言游覽意,款曲望歸心 春物豈相干,人生只強歡 故念飛書及,新歡借夢過。 相思樹上合歡枝,紫鳳青鸞共羽儀。 眾坐吾獨歡,或問歡為誰 歡言欲忘別,風信忽相驚 令節(jié)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眾坐吾獨歡,或問歡為誰 歡...
宋代文學,代表宋代詞壇的兩大風流人物是蘇軾和李清照,名句...速度啊...
19.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20.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21.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龍吟》22.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23.人生如夢,一尊(通“樽”)還酹江月 。 《念奴嬌·赤壁懷古》2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
什么名句里有"歡"字?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 邂逅得相逢,歡言至夕陽 歡言冬雪滿,恨別夏云滋 歡言冬雪滿,恨別夏云滋 沿溯任舟楫,歡言無町畦 間闊勞相望,歡言幸早陪 歡言交羽觴,列坐儼成行 長幼序以齒,歡言無不同 歡言欲忘別,風信忽相驚 令征古事歡生雅,客喚閑人興任狂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
所有的古詩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人閑桂花落,液靜春山空。 王維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份外明。 醒世恒言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來瞌睡多。 吳承恩人情翻覆似波瀾 王維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水滸傳十煽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杜甫人難再得始為住 龔自珍人從斜月天邊去 吳縉人世幾登高,寂寞黃花酒。 汪時元十年...
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了多次大起大落所以他寫了很多的名言警句其中哪一個表達...
人物生平 1、早年經(jīng)歷 蘇軾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后。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jīng)》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fā)奮”的“蘇老泉”。蘇洵發(fā)奮雖晚,但是很用功。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慶歷...
最是人間真情味,樂盡天真不歸人——男神蘇東坡
宋神宗皇帝精辟地說:“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宋孝宗皇帝稱蘇軾:“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王安石曾對他評價為:"不知更百年,方有此人物"。《蘇東坡:最是人間真情味》集中體現(xiàn)了蘇軾獨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智能,字里行間中展示著他特有的人格魅力,他獨有的精神與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并...
清歡的詞語 清歡類似的詞語
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厥詞,蘇軾在旁邊寫著"元豐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原來是蘇 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配著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 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贊嘆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當時所以能深記這厥詞,最主要的是愛極了后面這一句,因為...
林清玄的好詞好句清歡
林清玄的好詞好句:1、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2、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里看出了比鉆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受到比提籠遛鳥...
“知子觀空坐”的出處是哪里
“知子觀空坐”出自宋代蘇轍的《題李公麟山莊圖〈并敘〉》。“知子觀空坐”全詩《題李公麟山莊圖〈并敘〉》宋代 蘇轍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云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shù)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于此。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
人間至味是清歡用的什么手機
電視劇《人間至味是清歡》正在湖南衛(wèi)視熱播,劇中幾位人物用的手機看起來顏色不一樣,但是大小和一些細節(jié)的設計都是差不多,因此劇中幾個人物用的應該是同一款手機,這款手機看起來操作流暢,外觀精致大方,而且顏色的選擇非常多樣化。1、據(jù)悉,劇中的人物用的都是樂視樂Pro3的手機,這款手機在去年9...
相關(guān)評說: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答案] 人世間最有滋味,最值得在日后留念的事情往往不會是那些表面排場大但實際空洞無味之事,而是一些清馨淡雅的事情,比如一個月夜同友人促膝而談或者與家人在一起吃一頓普通的晚飯,這樣的時刻才是洋溢著幸福的清歡之時.蘇...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母愛是一種最溫馨的關(guān)懷,它像厚重的棉襖,溫暖著我們的身軀,雖然感覺沉甸甸,卻幫著赤裸的生命抵御寒冬.母愛是一種最偉大的感情,它像參天的大樹,庇護著我們,雖然悄無聲息,卻撐起了一席安樂之地.母愛是一種最寬容的感情,它像蔚藍的大海,包容著我們的一切錯誤,雖然有時驚濤駭浪,卻是想把頑石點成珍珠.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沙》 所謂清歡,是一種由繁到簡,由簡到繁的過程.你可以把一本繁雜的書,讀出一種簡單的意味;也可以將一本無字的書,讀出人生的境界.你可以把一杯白開水,喝出一種至雅;也可將一杯濃茶,喝出一種荒蕪的涼意.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冬盡春萌,早上,細雨斜風,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霧朦朧,河邊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從洛澗流出的清淺河水,進入淮河后逐漸變得混黃迷漫迤儷向前.下闋,抒發(fā)詩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時分,在山莊農(nóng)家,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間最有味的是這清淡的歡愉啊!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詩詞小筑為您解答: 這句出自: 蘇軾的《浣溪沙 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恕我直言,想要對一句超越前人的恐怕很難,意境措辭都跟不上. 勉強對下,見笑: 冷夜無情非本意,人間有味是清歡.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我想我是喜歡這個詞的,就如我喜歡青衣,青花一樣.無端地喜歡著,有時候,喜歡一個字或者一個詞,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喜歡一個人.在我看來,清歡透著遠遠地古意,那樣的雅致,那樣的欣欣然.清歡是一種別致...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答案] 1.C 2.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煙和疏柳在河灘上的嫵媚神態(tài)寫活了,似乎淡煙和疏柳也懂得獻媚“晴灘”似的,給人以動感,寫出了雨后初晴,陽光明媚的初春美景,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聲.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1.上闋中, 和 兩種景物增添了晴天河灘的嫵媚.(2分) 2.“人間有味是清歡”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3.簡析“淡煙疏柳媚晴灘”中“媚”字的妙處. 閱讀答案: 1.煙(淡煙)、柳(疏柳) 2.表達了作者欣賞美景的喜悅,品茶嘗鮮...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偷得浮生半日閑,人間至味是清歡”的意思是:在煩雜的塵世中,難得偷得半日清閑,而一個人活在世上,真正體味到的是平淡的快樂. ...
廬陽區(qū)回程: ______ 《浣溪沙 從泗洲劉倩叔游南山》是蘇軾被貶黃州四年又轉(zhuǎn)汝州時寫的,最后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表達作者被貶4年清心寡欲了不少,想來想去還是遠離官場,淡薄名利,過粗茶淡飯的生活比較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