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和皇室有什么區(qū)別? 宗室和皇室的區(qū)別是什么
漢朝宗室
漢朝皇族為彭城“劉氏 ”,始于漢太祖劉邦,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士。漢朝推行封國制,劉姓諸侯分封于全國各地。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這種兩種并行制又稱“郡國制”。七國之亂后,漢武帝承襲了其父的削藩政策,頒布“推恩令”,容許諸侯把王國的土地分封給他們的子弟,使諸侯王的力量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余里”,不再對中央構(gòu)成威脅。
晉朝宗室
晉朝皇族為河內(nèi)“司馬氏”,始于三國時期的曹魏世族。世祖司馬炎由魏元帝禪讓,代曹魏,立司馬晉。曹魏時代,曹爽當(dāng)政時,有者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quán)可能轉(zhuǎn)入他姓之手。之后,司馬氏果然奪取了曹魏的政權(quán),這事在司馬氏皇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泰始元年(西元266年),晉武帝恢復(fù)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晉武帝制定的王國置軍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shù)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quán)。后來又讓諸王出任地方都督,諸王多少有了行政權(quán)力,又有了數(shù)量可觀的軍隊。之后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quán)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如此一來,多位王掌握了封國的軍政大權(quán)。
隋朝宗室
隋朝皇族為關(guān)隴集團成員之一的 ─ 弘農(nóng)“楊”氏,始于隋文帝楊堅,華陰人 (華陰漢時屬弘農(nóng)郡,弘農(nóng)因之成為天下楊氏的郡望),是西魏隨國公、北周柱國、大司空楊忠之子,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唐朝宗室
唐朝皇族亦為關(guān)隴集團的成員 ─ 隴西李氏,人又稱“馳李”。因起府于太原,又稱太原“李”氏。始于唐高祖李淵。李氏皇族與隋朝楊氏皇族有密切關(guān)系,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
宋朝宗室
宋朝皇族為涿郡“趙氏”,起于宋太祖趙匡胤。太祖趙匡胤將父親趙弘殷所生的五位親兄弟全部封王,趙弘殷長子光濟封曹王、次子匡胤即宋太祖、三子光義封晉王(即宋太宗)、四子光美封魏王、五子光贊封岐王。曹、岐二王早逝無后,趙匡胤親寫御書將在世三兄弟鼎分三派各立玉牒十四字、以別源流、以示子孫、雖至疏遠、亦知昭穆、不失次序、并囑‘吾族無親疏、世世為緦麻’。這三派子孫根據(jù)宋太祖所定各十四字輩、循環(huán)不息地命名,至今仍保留此傳統(tǒng)。詳見趙姓。
元朝宗室
元朝皇族為蒙古乞顏(起延)部,元代譯為孛兒只斤氏,清代又譯為博爾濟吉特氏,源于成吉思汗鐵木真,奇渥溫姓。在清朝時期,由于滿蒙聯(lián)婚,后宮中有許多后妃皆出自此家族,如清太祖之壽康太妃;清太宗之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太宗側(cè)妃;清世祖之世祖廢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恭靖妃、端順妃;清宣宗之孝靜成皇后。
明朝宗室
明朝皇族為“朱”氏皇族,本貫源自沛郡朱氏。后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之父遷鳳陽,故又稱鳳陽朱氏。由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復(fù),乃于東宮和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一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為據(jù),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不拘 。明朝規(guī)制,皇子封親王,授以金寶、金冊,親王子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印、銀冊。
清朝宗室
清朝皇族區(qū)分為宗室、覺羅。由清太祖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起算,太祖及其兄弟以下子孫稱“宗室”,腰系黃帶子。塔克世之叔伯兄弟支系則稱為“覺羅”,腰系紅帶子。革退宗室者系紅帶,革退覺羅者系紫帶。介宗室,又名黃帶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種。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下詔,規(guī)定以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覺羅”。
宗室系黃帶子,覺羅系紅帶子,由此以示區(qū)別。
宗室被革退者系紅帶子,位列皇族家譜《玉牒》之末。
例如,簽署《中英南京條約》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為宗室,后被革退為紅帶子。宗室的爵位有14等: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三等)、奉恩將軍。
襲爵方式
世襲
清初的幾個著名旗主王公,擁有世襲罔替的權(quán)利。他們的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必世襲遞降,但是除了主爵位外,還跟其他王公一樣,世襲遞降,并且進行考封。世襲罔替的王爵(即鐵帽子王)共十二個,分別為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除此之外,還有幾家清初立過軍功的入八分公后來世襲罔替,如褚英后人的奉恩鎮(zhèn)國公,就是世襲罔替的。
降襲
清代為了防止如明代一樣宗室爵位泛濫的情況,制定了降襲制度,這在中國歷朝歷代中是最為特殊的。清朝宗室降襲爵位的方式大體有恩封和考封兩種。
恩封:親王去世后,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親王的爵位,但是這個繼承,是降一等繼承。也就是說,親王去世后,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他,降襲為郡王,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
考封:一個人的爵位,只可以由其一個兒子繼承,其他的兒子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得不入八分的爵位,這種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分等級,就是由于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獲得相對應(yīng)的等級。考試內(nèi)容為翻譯、馬箭、步箭三項。每項考試有優(yōu)、平、劣三個等級,三項都考了“優(yōu)”,考封給他典制上應(yīng)有的爵位。兩優(yōu)一平,降一等;兩優(yōu)一劣者、兩平一優(yōu)者,降二等;三平、一優(yōu)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優(yōu)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閑散宗室
根據(jù)世降一等的襲爵方式和嫡庶有別的原則,必然會導(dǎo)致有些宗室無法取得爵位,這些人被稱作“閑散宗室”。他們著四品頂戴、武職補服,但無四品實職。閑散宗室本無品級頂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認為閑散宗室“譜列銀潢,名登《玉牒》”,卻“身無職級,竟至與齊民無別”,有辱皇室風(fēng)采,于是欽賜閑散宗室著四品頂戴、武職補服。
黜為覺羅
根據(jù)史籍記載,在宗室各支系中,因罪被黜為紅帶子的共有18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褚英之孫杜努文之子蘇努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孫興瑞之子全亮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碩托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薩哈璘長子阿達禮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六子塔拜之孫額爾濟圖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七子阿巴泰四子岳樂十九子務(wù)爾占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子德格類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六子費揚果一支;
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五子猛瓘三子延信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長子阿爾通阿長子舒爾赫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次子阿敏之孫塞克圖次子拉哈禮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次子阿敏次子愛度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六子濟爾哈朗之孫楊桑長子務(wù)能義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九子腦岱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四子鞏阿岱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五子錫翰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八子德瑪護一支。
皇室和王室的區(qū)別
兩者在含義和權(quán)力上有所區(qū)分。1、含義:皇室在君主制國家的皇帝運用皇權(quán)進行統(tǒng)治的家族集團。王室指帝王的家族,在古代也代指朝廷。2、權(quán)力:在君主立憲制國家中,皇室成員并沒有實際的政治權(quán)力。在君主制國家中,王室成員擁有實際的政治權(quán)力。
王室和皇室有什么區(qū)別
1、含義不同 王室,指帝王的家族,在古代也代指朝廷。皇室,是指在君主制國家的皇帝運用皇權(quán)進行統(tǒng)治的家族集團。2、特點不同 王室的存在是個上千年的歷史現(xiàn)象,而且,它還有驚人的適應(yīng)能力,像英國女王就已經(jīng)向政府交稅。因此,不能指望它在幾十年內(nèi)完全消失。但由于可提供新鮮血液的貴族群體的消亡,...
王室和皇室有什么區(qū)別
綜上所述,王室和皇室在定義、權(quán)力和功能上存在明顯的區(qū)別。王室通常是國家的象征和代表,而皇室則是國家的統(tǒng)治者和決策者。這兩種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和歷史背景下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和影響。
宗室和皇室的區(qū)別 宗室和皇室是什么關(guān)系
1、含義不同。皇族是根據(jù)皇帝血緣關(guān)系的遠近來分別的,而宗室是指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的后世子孫。清代皇族人口眾多,爵位也非常復(fù)雜,早在清兵入關(guān)之前,清政府就規(guī)定從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開始算起,覺昌安兄弟六人的后代全部算是皇族。其中覺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是大宗,塔克世共計五個兒子,分別是:努爾...
宗室和皇室的區(qū)別是什么?
深入探討:宗室與皇室,清代時期的界定與區(qū)分 在歷史的長河中,宗室與皇族這兩個概念雖有所重疊,但在不同的朝代,其具體定義和劃分各有不同。以清代為例,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視角來理解兩者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皇族,如同其名,乃是指皇帝家族的直系成員,清代的皇族特指愛新覺羅家族,即滿洲貴族中...
皇室與王室有何區(qū)別 西方
皇帝和國王之間,主要是實力的區(qū)別。如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非要打敗法蘭西第三帝國之后才加冕德國皇帝,英國丟掉印度之后立即去掉帝號。但是,皇帝往往不能任免帝國之內(nèi)的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基本上管不著帝國內(nèi)的國王和公爵,例外的是拿破侖任命自己的親戚擔(dān)任了西班牙國王、那不勒斯國王。不同的國家更是如此,...
宗室和皇室的區(qū)別是什么?
宗室與皇族的區(qū)別主要在于血緣關(guān)系的遠近。皇族,即皇帝本家相關(guān)人員,統(tǒng)稱為皇族,如清代的愛新覺羅家族成員。宗室屬于皇族的一部分,但范圍較小。愛新覺羅家族早期根據(jù)血緣遠近,分為"覺羅"和"宗室"。"覺羅"指太祖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的兄弟后代,可以系紅腰帶;而"宗室"指努爾哈赤及其親兄弟后代,可系...
宗室和皇室的區(qū)別
1、含義不同,皇族是根據(jù)皇帝血緣關(guān)系的遠近來分別的,而宗室是指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的后世子孫。2、范圍不同,皇族區(qū)分為宗室、覺羅。宗室,又名黃帶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種,宗室系黃帶子,覺羅系紅帶子。皇族,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本家相關(guān)人員,統(tǒng)稱為皇族,在清代也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成員可以稱為皇族。清代...
英國王室和皇室有什么關(guān)系?王室是什么?皇室是什么?
英國王室和皇室沒有區(qū)別。英國王室(英文常簡稱Er)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tǒng),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xiàn)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征,并不具備實質(zhì)性權(quán)力。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和三軍總司令,政府的...
宗室和皇室的區(qū)別是什么
宗室 zōngshì 帝王的宗族。皇室 huángshì ①皇帝的家族。②指朝廷:效忠~。
相關(guān)評說: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太后,皇后 ,公主,都屬宗室,太后、皇后的娘家才是外戚.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皇室或王室是指在君主制國家運用皇權(quán)或王權(quán)進行統(tǒng)治的家族集團.一般代表家族中的不同輩份的成員以及一些旁系分支,通常有血緣關(guān)系,但并非必然. 由于不少國家均...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古代的等級從品級建立時就有9品18級(9品30階).做級別對比時,只好以幾個區(qū)... 是皇室女宗室和文武群臣母妻的封號. 皇室女自大長公主至縣主分為5等.內(nèi)命婦是后...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大清皇室家族的姓氏是愛新覺羅.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覺羅”是姓氏,是以努爾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覺羅”(今黑龍江省伊蘭一帶)作為姓氏,發(fā)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愛新覺羅...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古代封建社會皇帝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其人身安全的保障,可以說是最高的,也因此誕生了許多安保的組織,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清朝御前侍衛(wèi),什么人可以當(dāng),帶刀上朝,難道...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一、來源不同 1、王族是被皇室冊封為王,并因此建立了家族,實現(xiàn)了血脈延續(xù)的家族的統(tǒng)稱. 2、皇室貴族是皇室的嫡親和外戚. 二、范圍大小不同 1、王族有可能是帝王的同宗,也有可能是異姓功臣,絕大部分是皇帝的同族人員. 2、皇室...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王族指的是和皇室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不一定要富有,例如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卻家徒四壁.貴族指的是地位高,富裕的大戶人家.不一定要和皇室有血緣關(guān)系.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 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guān)系的族名(穆昆)...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看多了描寫清代的電視劇以后,開始對清朝的官服產(chǎn)生興趣.其中一個最大的好奇,就是官服上面的各種飛禽走獸圖案.開始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后來請教高人之后,...
烏魯木齊縣偏置: ______ 宮人:在宮中服役的人的統(tǒng)稱.皇族:具有皇家血統(tǒng)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