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語錄
劉伯溫是明初大臣、軍事家、謀略家、文學家。他博通經(jīng)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劉精通天文、兵法、數(shù)理等,尤以詩文見長。其文與宋滾齊名,詩與高啟并稱。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扦擊統(tǒng)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下面就整理了其作品的部分經(jīng)典語錄供大家參考學習。
劉伯溫經(jīng)典語錄
1.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旅之者知。
2.制萬變者在乎專,察萬微者在乎定。
3.能閑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4.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長廉靜,家道優(yōu)裕,娶妻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謂全福。
5.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6.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7.身無恒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是以失時之言,每多謙己;墜井之呼,不暇擇人。
8.空谷來風,谷不與風約而風自致;深山榆木,山不與木約而木自生。
9.急雨之漲,可以決山;及其息也,得坻則止。
10.鑒能照物,翳之以塵則不可照;
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則不能瀚。
11.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別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鉞,不勞而固于垣墉。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牽牛之綆,可以御九犍。
13.善撲火者不迎其煙,善防水者不當其急。
14.志大業(yè)者,必擇所任;抱大器者,必擇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殘之木,釣鯨鯢不適雨盈之溝。
15.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
16.海納污然后成其大,君納眾然后保其榮。
17. 虎之躍也,必伏乃厲;鵠之舉也,必拊乃高。
18.春原之草,拔盡復生;夏廚之蠅,驅(qū)去還集。
19.時未至而不可強爭,勢方來不可以力戰(zhàn)。
20.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實;縱壑之魚,穿于一絲之溜。
21.堯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紂極惡而多罪皆歸。
劉伯溫語錄(翻譯)大全
1欲人之不見,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聲。
【出處】《郁離子·玄豹》
【譯文】要使人看不見它,不如使其昏暗起來。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聲。
2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濕也,而后苔生焉。
【出處】《郁離子·自諱自矜》
【譯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進人。土必定先濕,而后才有青苔長出。
3天之將雨也,穴蟻知之:野之將籍也,草蟲知之。
【出處】《郁離子·戚之次且》
【譯文】天將要下雨時,洞穴里的螞蟻能預知它;田野里將要降霜時,草蟲能預知它。
4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處】《郁離子·垢食》
【譯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們才侮辱他。
5飲食之人,則人賤之。
【出處】《郁離子·垢食》
【譯文】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人們就會看不起他。
6樹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輕人也。
【出處】《郁離子·樹怨》
【譯文】能夠樹敵很多的人,都是因為重視自己而輕視別人。
7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辭其名,受其實,天下之大智哉!
【出處】《郁離子·大智》
【譯文】智者不認為自己有智慧,而后沒有人與其斗智。辭去智慧的名,而擁實際上的智慧,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8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
【出處】《郁離子·句章野人》
【譯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禍。
9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處】《郁離子·句章野人》
【譯文】失意的事常常產(chǎn)生于得意的事,因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見禍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滅亡啊。
10于貨財金玉則貪,而于仁義道德而廉。
【出處】《郁離子·貪利貪德辯》
【譯文】過分重視財物貨幣、金銀珠寶就是貪,而重視仁義道德的就是廉。
11多能者鮮梢,多慮者鮮決。
【出處】《郁離子·一志》
【譯文】什么都會的人很少有一樣是精通的,考慮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斷的。
12多疑之人不可與共事,僥幸之人不可與定國。
【出處】《郁離子·多疑難與共事》
【譯文】多疑的人不可與他一起共事,憑僥幸辦事的人,不可以與其一起安定國家。
13智人出也,善用之,猶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猶火之出煙也。
【出處】《郁離子·論智》
【譯文】有才智的人出現(xiàn)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現(xiàn)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現(xiàn)的煙。
14民猶沙也.有天下者惟能傳而聚之耳。
【出處】《郁離子·傳沙》
【譯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樣,擁有天下的人無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罷了。
15誠勝假,假勝無。
【出處】《郁離子·假仁義》
【譯文】真誠勝過虛假,虛假勝過虛無。
16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古來英雄士,各已歸山河。
【出處】《劉基詩詞·絕句》
【譯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歲的,即便活到百歲,又能怎么樣呢?自古以來那些英雄名士們,都各自回歸給山河大地了。
17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計戰(zhàn)》
【譯文】凡是用兵的法則,都是把計算、謀略放在首位。
18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衰而屈服。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謀戰(zhàn)》
【譯文】凡是敵人先設計謀,我就順從他的計謀而攻擊他,使他的計謀衰敗而屈服于我。
19凡欲興師,必欲教戰(zhàn)。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教戰(zhàn)》
【譯文】凡是準備興兵打仗的,必先訓練部隊。
20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死,而不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愛戰(zhàn)》
【譯文】在與敵人作戰(zhàn)時,士卒寧愿冒死前進,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將帥的恩惠使他們這樣的。
21凡戰(zhàn),若彼為客,我為主,不可輕戰(zhàn)。
【出處】《百戰(zhàn)奇略·主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作戰(zhàn),如果敵方為客方,我方為主方,決不可輕戰(zhàn)。
22凡戰(zhàn),若彼為主,我為客,唯務深入。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客戰(zhàn)》
【譯文】作戰(zhàn)時,如果敵軍在本土作戰(zhàn),我軍是進人敵境作戰(zhàn),那么務必深人敵軍腹地。
23凡與敵戰(zhàn),若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zhàn);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強戰(zhàn)》
【譯文】凡是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強,可以故意顯示出怯弱的樣子,以引誘敵人來與我交戰(zhàn)。我用精銳隊伍攻擊他,他必定失敗。
24凡戰(zhàn),所謂勢者,乘勢也。因敵有破滅之勢,則我從而迫之,其軍必潰。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勢戰(zhàn)》
【譯文】凡是作戰(zhàn),所謂勢就是乘勢。只要敵軍有動搖失敗之勢,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軍就要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并進一步逼迫他,這樣,敵軍就必然潰敗。
25凡行兵之法,斥候為先.平易用騎,險阻用步。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斥戰(zhàn)》
【譯文】一般用兵的 方法 ,首先要進行偵察。平坦的地方使用騎兵,崎嶇不平的山路使用步兵。
26凡出軍行師,城遇沮澤之地,宜倍道兼行速過,不可稽留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澤戰(zhàn)》
【譯文】凡行軍打仗,可能會遇到低洼的沼澤地,這時應加速兼程通過,不能在這里久留。
27凡與敵戰(zhàn),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jù)之,以戰(zhàn)則勝。若敵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自變,則擊之乃利。
【出處】《百戰(zhàn)奇略,爭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有地勢便利的地方,應該搶先占據(jù),依靠這種地形作戰(zhàn),戰(zhàn)就能勝。如果敵人搶先一步,我軍就不能進攻,應等候敵人內(nèi)部發(fā)生變化,然后發(fā)動進攻才能勝利。
28凡戰(zhàn),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不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攻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人作戰(zhàn),所謂進攻的一方,也就是指知道敵方的一方。知道敵方有可以攻打的方面,即出兵攻打他,就會戰(zhàn)無不勝。
求《漁樵問對》譯文,謝謝!
又《朱子語類》卷一百有“康節(jié)《漁樵問對》、《無名公序》是一兩篇書,次第將來刊成一集”之語錄。還有“天何依?曰,依乎地。地何附?曰,附乎天。天地何所依附?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依氣。所以重復而言不出此意者,惟恐人于天地之外別尋去處故也”、“康節(jié)說得那‘天依地,地附天,天地自相依附。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是什么詩
是宋代邵雍的《山村詠懷》。原文: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白話譯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古詩一去二三里翻譯
邵康節(jié)40歲時娶王允修之妹為妻,后二年得子伯溫。51歲時(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讓邵康節(jié)出來作官,甚至說“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閑名目”,均被他婉言謝絕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陽天宮寺天津橋南五代節(jié)度使安審珂的舊宅基地,建屋三十間,請邵康節(jié)居住,富弼又給他買一花園。熙寧初,朝廷實行買官田新法,邵康...
中國十大奇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
誰能告訴我下列作者的簡介???謝謝啊!!有加分的
該書以語錄體的形式,匯聚了孔子關于政治、文化、歷史、人生、哲學、宗教等問題的觀點,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它的思想內(nèi)容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潛在我們的生命中,熔鑄成我們民族的個性。讀《論語》,你會感到在你心中流過的是一條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長河。 讀《論語》,有讀了后...
三子能言文言文翻譯古詩文網(wǎng)
根據(jù)曾子的這條語錄,我覺得,一個講究誠信的人,應該考慮做到下面三點: 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 文言文在線翻譯 透天玄機 此書系鐵冠僧人與伯溫先生對話。 名曰《透天玄機》,又名《鐵冠數(shù)》。以二元推算一萬五千年,二百七十劫數(shù)。
2008海南高考古詩文篇目
《大綱》要求背誦的古文十篇 《勸學》、《鄒忌諷齊王納諫》、《屈原列傳》、《陳情表》、《滕王閣序》、《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游褒禪山記》、《前赤壁賦》1、勸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其曲...
中考語文備考點睛基礎與文言《魚我所欲也》重點詞語和譯句
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之一。 3.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左傳》全稱為《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傳”為解釋經(jīng)書的文字。《曹劌論戰(zhàn)》、《崤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
中國歷史中哪個皇帝最厲害?
他行郡縣制;焚燒百家語錄,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還參定律法,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他的貢獻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和文化。商鞅 推行商鞅變法 商鞅,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wèi)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wèi)鞅、公孫鞅。商鞅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改革...
姓章的明星和詩人有誰名字
著作有《楓山語錄》、《楓山集》及附錄。 二十三 章拯(1479~1548年):字以道,號樸庵,蘭溪渡瀆村人。幼從懋學,登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為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下詔獄,謫梧州(屬廣西)府通判。謹誅,擢南京兵部郎中。嘉靖中,累官工部尚書。桂萼欲復海運,庭公卿議得失,拯曰:“海運雖有故事,而風濤百倍于...
相關評說:
遵義市完整: ______ 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這樣自勉:“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人生在世,就要抓住每一天的精彩,在離開的那一天才不會空留余恨.生是一團火,死是一把灰.人生最大的困擾就是甘于平...
遵義市完整: ______ 劉伯溫XX開天,大破天下風水局!劉伯溫是明朝著名的XX家、軍事家、文學家和預言家.他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XX開天和大破天下風水局...
遵義市完整: ______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前節(jié)軍事諸葛亮,后世軍事劉伯溫. 望采納
遵義市完整: ______ 原文:明太祖一日身居內(nèi)殿,食燒餅,方啖一口,內(nèi)監(jiān)忽報劉基進見,太祖以碗覆之... 美國漢學家陳學霖考證,可能是清末之人偽托劉伯溫所做.但至今民間仍認為其概括...
遵義市完整: ______ 【主公技】 君勢力-何人出戰(zhàn)! 臣勢力-快來護駕! 民勢力-忠臣何在? 【殺、閃、求藥】 男性角色: 出殺時-殺! 有虎符連續(xù)出殺時-殺!再殺!再給一刀!怎么還不死!這該死了吧! 出閃時-閃! 被虎符連續(xù)殺時-閃!再閃!我再...
遵義市完整: ______ 天下于我,不過是囊中之物!玉京星闕杳然跡,無人唱徹大風歌.命若天定,我就破了這個天....個人感覺這句最經(jīng)典·······
遵義市完整: ______ 劉伯溫(1311年-1375年),字太初,號東籬,是明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杰出的軍事將領和著名的文學家.他出生于浙江紹興,少年時代就表現(xiàn)出才華,曾擔任過諸多官職,如禮部尚書、太師等.他對于政治事務非常有見解,深得朝中諸...
遵義市完整: ______ 趙飛燕:一支紅艷露凝江,云雨巫山枉斷腸體輕能為掌上鼓哼!!奴家不是禍水 太美也是種罪過呀劉伯溫: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斗轉(zhuǎn)星移,萬物乾坤.最危險的就...
遵義市完整: ______ 燒餅歌(上) 明太祖一日身居內(nèi)殿,食燒餅,方啖一口,內(nèi)監(jiān)忽報國師劉基進見,... 愛民如子親兄弟,創(chuàng)立新君修舊京,千言萬語知虛實,留與蒼生作證盟. 」 劉伯溫...
遵義市完整: ______ 三國殺沒有劉伯溫,是諸葛亮,說的是觀今夜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