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的詩句是什么
《敕勒歌》的詩意為:
陰山腳下啊,有個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fēng)吹草低處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原文】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擴展資料
【作品簡介】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fēng)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shù)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xué)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xué)術(shù)研究,時至今日也經(jīng)久不衰。
【作品賞析】
南北朝民歌具有顯著的差異,前者輕艷綺麗.委婉纏綿,一如江南少女,多情而溫柔;后者粗獷雄放,剛勁有力,恰似塞北健兒,勇悍率真,豪爽坦直。若用西洋美學(xué)概念來表示,前者屬于“優(yōu)美”的類型,后者則更具“崇高”的傾向。這種審美趣味上的差異,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我們不妨從《敕勒歌》來作些分析,這對理解《敕勒歌)本身也是有意義的。
敕勒是古代中國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它的后裔融入了今天的維吾爾族.這首詩就是敕勒人當(dāng)日所唱的牧歌。不過,北朝時敕勒族活動的地域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在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
前四句是對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的詠唱。“敕勒川”,不知是今天的哪一條河流,而且即使在當(dāng)時,也未必是一個固定的專名,恐怕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區(qū)的河川罷了。陰山,又名大青山,座落在內(nèi)蒙古高原上,西起河套,東接內(nèi)興安嶺,綿亙千里。敕勒人歌唱起他們所生活的土地時,就以這樣一座氣勢磅礴、雄偉無比的大山為背景。就具體的地理位置而言,這樣說未免有些含糊,但作為詩的形象,一開始就呈現(xiàn)出強大的氣勢和力量。接下去,詩人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蒼茫遼闊的圖卷: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遼闊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如此風(fēng)光,使人心胸開張,情緒酣暢。
在江南,山嶺起伏,河流曲折,植被豐富多彩,景觀充滿細部的變化,人的注意力,也就容易被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所吸引,形成細膩的審美感受,關(guān)注于色彩與線條的微妙韻味。而在北方,特別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景觀是單純的,色彩和線條也沒有多少變化。由于缺乏可供細細觀賞的東西,于是抬眼就望到天際,開口就是粗豪的調(diào)子。
這里面還有一種不易察覺的因素在起作用。草原上的人,是沒有土地私有觀念的。他們逐水草而居,天地之間,凡可放牧的地方,都可以視為自己的家。即使,由于習(xí)慣,由于不同的種族分別占有了各自的疆域,他們的活動也有一定范圍,這范圍也決不像農(nóng)業(yè)地區(qū)、尤其是江南地區(qū)人們?nèi)粘;顒拥姆秶敲椽M小:一座村莊、幾所房屋、若干畝土地。在視界里,牧民的“家”仍舊是無邊無際的。這種生活.培養(yǎng)了草原上人們自由豪放的性格,也培養(yǎng)了壯麗的美感。他們不會像江南人那樣,歌唱小小荷塘里嬌艷的蓮花,村頭路旁婀娜的柳絲;在他們的感覺中,敕勒人共同擁有著望不到盡頭的大山,望不到盡頭的河流,望不到盡頭的草原,而天恰似“穹廬”(現(xiàn)在所說的蒙古包),籠蓋著他們共同的“家”,他們便謳歌這樣的“家”。
“天蒼蒼,野茫茫”,仍然以渾渾浩浩的筆調(diào)寫景,但這已經(jīng)是為下一句作背景了。“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是畫龍點睛的一筆,我們看到在蒼蒼茫茫的天地之間,風(fēng)吹拂著豐茂的草原。時而在這里,時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畫面開闊無比,而又充滿動感,彌漫著活力。詩沒有寫人,但讀者不會不意識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們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們,才能給蒼茫大地帶來蓬勃生機,帶來美的意蘊。在詩中,我們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壯闊,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們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性格。那是未被農(nóng)業(yè)社會文明所馴服、所軟化的充滿原始活力的人性。
在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人不斷得到新的東西,也不斷失去原有的東西。因而,就像成年人經(jīng)常回顧童年的歡樂,生活在發(fā)達的文明中的人們,常常會羨慕原始文明的情調(diào)。《敕勒歌》在重視詩的精美的中國文人中,也受到熱烈的贊美,原因就在于此吧?前不久,電影《紅高梁》大放異彩,歌壇“西北風(fēng)”勁吹不息,也是類似的現(xiàn)象。但是,當(dāng)江南人向往草原的壯闊的時候,草原上的人們又何嘗不向往江南的溫媚?人類的生活極其豐富,美感也同樣是豐富的。最可厭的態(tài)度,就是在各種不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之間,隨意拿一種來否定另一種。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而我們?nèi)缃裰荒荛喿x它的歌辭而無法欣賞它的曲調(diào),實在遺憾。一個著名的傳說也許可以稍微彌補這一遺憾:據(jù)說,在公元646年,統(tǒng)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quán)之間爆發(fā)一場大戰(zhàn),東魏喪師數(shù)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這個故事令人想像:《敕勒歌》的歌聲,該是多么雄壯豪放?又據(jù)史書記載,這首歌辭原是鮮卑語,很早就譯成了漢語。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應(yīng)該會用敕勒語唱。大約因為東魏貴族多為鮮卑人,他才用鮮卑語演唱。也就是說,這首古老的歌辭,是經(jīng)過了兩重翻譯的。那么,最初的歌辭又是什么樣的?真是令人神往。
敕勒歌古詩帶拼音
《敕勒歌》是一首經(jīng)典的古詩,描述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場景和情感。古詩中的拼音主要是為了標(biāo)注正確的發(fā)音。詩歌以敕勒川和陰山為背景,展現(xiàn)了草原的遼闊和壯美。其中,“天蒼蒼,野茫茫”描繪了草原的廣袤無垠和自然的野性之美。接下來的詩句通過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描繪,展現(xiàn)了牧民的生活、憂慮...
描寫草原美景的詩句
1、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出自南北朝樂府詩集的《敕勒歌》原詩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
有沒有關(guān)于蒙古的詩句?
1、《敕勒歌》——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譯文: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fēng)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句詩句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天似穹廬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天比作穹廬。2、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草原景象。3、出自南北朝《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全詩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4、...
敕勒歌中草地的意思
敕勒川拼音注釋?敕勒川,chi四聲,le四聲,chuan一聲。《敕勒歌》原詩全文及釋義?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不一樣的特色,其實尤其是內(nèi)蒙一代的尤為壯闊。寫的詩句也是高昂壯闊,那就今天所要了解的《吃敕勒歌》究竟是什么意思,讓我?guī)е蠹乙黄饋砹私庖幌隆?《敕勒歌》大家雖然一...
《敕勒歌》中描寫大草原天空廣闊,草從茂盛,牛羊成群的詩句是什么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民歌作品,詩中描寫大草原天空廣闊茂盛,牛羊成群的詩句很典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這些詩句按照現(xiàn)代說法就是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描寫“草原一望無際,遼闊無邊”的詩句有哪些?
敕勒歌 樂府詩集 〔南北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寫的是什么上的景色
川、陰山、天、野、風(fēng)、草、牛羊等。根據(jù)查詢百度文庫顯示,《敕勒歌》描寫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川、陰山、天、野、風(fēng)、草、牛羊等。描寫出了古代北方牧民浪漫祥和的悠哉生活,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全詩句: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
敕勒歌描寫天空廣闊的詩句
《敕勒歌》創(chuàng)作于南北朝時期,這首民歌生動地描繪了北方草原的壯美風(fēng)光。通過這首民歌,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代北方草原的遼闊與壯麗。在這首民歌中,有一句特別引人注目的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天空宛如一個巨大的穹頂,籠罩在廣袤的草原之上,給人一種無限延伸的感覺。這樣的...
敕勒歌 古詩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 見牛羊。
相關(guān)評說:
淮陽縣千分: ______ 敕勒歌 作者: 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按】這是北齊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據(jù)載,歌辭本是鮮卑語,后經(jīng)翻譯為齊語.歌辭傳神描繪了一望無際的草原與牛羊肥壯、水草豐茂的景色.語言樸厚,意象開闊,體現(xiàn)了北方民族的粗獷之氣. 【敕勒】民族名,北齊時居于今山西北境. 【陰山】內(nèi)蒙古境內(nèi)山脈 【穹廬】氈帳,即今之蒙古包
淮陽縣千分: ______[答案]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淮陽縣千分: ______ 1、敕勒歌 無名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2、七夕 杜牧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3、尋雍尊師隱居 李白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4、浪淘沙 劉禹錫 ...
淮陽縣千分: ______ 1、《敕勒歌》[chì lè gē] ,是一首北朝民歌 ,全詩譯文如下: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無邊無際籠罩四野, 就像牧民們的天然帳篷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fēng)吹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2、《敕勒歌》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3、字詞解釋:(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內(nèi)蒙古中部土默特右旗)一帶.(2)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4)川:平闊的原野(5)蒼蒼:青色.(6)見讀xiàn,同“現(xiàn)”.(7)野:古詞典里讀yǎ,現(xiàn)代人一般讀yě .
淮陽縣千分: ______ 就是“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這句是千古名句.寫出草原的遼闊、壯麗與牛羊成群的美麗特色.
淮陽縣千分: ______[答案] 《敕勒歌》是我國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鮮卑族間流傳的一首民歌,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敕勒歌》的作者相傳是東魏開國皇帝高歡的部將斛律金,公元546年東魏權(quán)臣高歡玉壁一戰(zhàn)(《敕勒歌...
淮陽縣千分: ______[答案] 《敕勒歌》是我國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鮮卑族間流傳的一首民歌,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選自宋代 郭茂倩編寫的《樂府詩集》的《雜歌謠 辭》類. 故答案為《樂府詩集》 ,南北朝,鮮卑族,表現(xiàn)了草原牧民們...
淮陽縣千分: ______ .古詩歌--樂府·(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早低見牛羊川草色青裊裊,繞屋水聲如在家.悵望美人不攜手,墻東又發(fā)數(shù)枝花. 黃毯悄然換綠坪,古原無語釋秋聲. 馬蹄踏得夕陽碎,臥唱敖包待月明. 極目青天日漸高,玉龍盤曲自妖嬈.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
淮陽縣千分: ______[答案]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淮陽縣千分: ______ 1.漢樂府《江南》: 江南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似穹廬籠蓋四野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