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是什么樣的 諸葛亮有那么神嗎
我們印象中的諸葛亮有多厲害?在《三國演義》中,他是論個人實力幾無敵手的臥龍,在劉備的再三邀請下出山,在敵軍軍隊壓境時臨危不亂,在戰(zhàn)事吃緊時創(chuàng)造木牛流馬,在三國鼎立時穩(wěn)住蜀漢陣腳……
我們沒辦法想象,如果沒有諸葛亮這個人,《三國演義》該失去多少色彩。不過若是拋開這部一千多年后的小說,當初真實的諸葛亮,真的這么神?
要評價歷史上的那個諸葛亮,《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框架。首先從諸葛亮最基本的政績說起。他正式的最高身份是蜀漢的相國。而作為一個新生國家的政府核心,諸葛亮承擔了為這個國家制定規(guī)章制度,引導社會走向穩(wěn)定的重任。
尤其是在安撫民心一事上,蜀漢雖以相對安穩(wěn)的巴蜀一帶為核心根據(jù)地,但這反而更要求新政府能夠得到百姓們的支持。因而在勸課農(nóng)桑,發(fā)展水利,鼓勵百姓恢復社會生產(chǎn)的同時,諸葛亮還在朝中大力推行廉政。明確各級官員的職權,開誠心,布公道,讓蜀漢的官員成為百姓們眼中值得支持的父母官,是諸葛亮統(tǒng)帥百官的一個重要追求。
而他能在《出師表》中勸導劉禪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也是因為他心中本就有著類似的標尺。在他看來,一個人只要為國建了功、盡了忠,無論他和這人私下有多大仇、多大怨,那他都應該放下自己對其的偏見賦予其相襯的獎賞;一個人只要犯了法或者尸位素餐,那無論他和自己的關系多么親近,那都必須要處罰他;一個人若能真心悔過投降蜀漢,那么無論他先前給蜀漢造成了多大的傷害,都至少能保住性命;一個人若是巧言令色,只會說大話而不會干實事,那即便沒做傷天害理的事,也要被判處死刑……
在個人行事的細節(jié)上,即便諸葛亮每天要處理的事務量多又繁雜,但他還是抓得住問題的根本,及時處理,毫不拖泥帶水。盡管也有人希望通過和他拉攏關系而為自己謀私利,但諸葛亮始終都不為所動,堅決不給這些偽君子什么利益,反倒以此為戒敦促其他官員在其位謀其事。
可以說,諸葛亮做到的是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所以相比于曹操只看人能力而不管其德行,甚至把自己的私人恩怨扯進朝堂處決孔融等有才干之人,諸葛亮的這個相國就著實要恪盡職守得多。也正是因為諸葛亮能認真、正直到如此地步,蜀漢才能較快穩(wěn)定。他頒布的刑法雖然苛刻,但人們心中并無怨言,反倒對他本人又敬畏又愛戴。
然而諸葛亮始終只是一個人,行政能力再強、品行再高潔也不是一個神。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趙云這些大將,但諸葛亮只能以謀臣的身份處在其中。
在劉備辭世后,他繼承君主遺愿數(shù)次發(fā)動北伐,但不得不說,這些仗都打得挺爛。且為了去完成劉備統(tǒng)一天下的遺愿,諸葛亮可謂是拿蜀漢的前途去做賭注。
當初他好不容易幫國家積累起的財富,安撫住的民心,在一次次的北伐之后被消耗殆盡。再到了繼承他的意志的姜維手里,北伐就徹底淪為了蜀漢的自殺之舉。
客觀來講,諸葛亮作為一位文臣確實已經(jīng)是一代翹楚,治世良才。所以他完全擔得起后人的欽佩。不過《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小說,其中塑造的諸葛亮這一形象還是和真實的諸葛亮存在著巨大的區(qū)別,前者確實是在神化諸葛亮。
在小說中,以我們熟知的草船借箭為例,羅貫中將諸葛亮描寫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幾乎能呼風喚雨的一個人物。但據(jù)《三國志》記載,三國時期發(fā)生過的草船借箭一事和諸葛亮一點關系都沒有。當時對陣雙方是曹操和孫權,曹操想通過在船只的一面猛射箭的辦法使孫權的船傾覆。但孫權將計就計,讓船腹背受敵,最終成功逃出曹操的包圍。
《三國演義》為了塑造出一個神一般的諸葛亮,將三國時期其他人的事跡安在了諸葛亮身上。所以如果我們拿這個神化后的諸葛亮和真實的諸葛亮去比較,便可以得出諸葛亮并沒有那么厲害的結論。
但總的而言,真實的諸葛亮,和同樣深陷東漢末年亂局的謀士們相比要有才的多,在治國理政上也堪稱一代賢相。只不過他這個人和《三國演義》里那個神一般的諸葛亮相比,還是遜色很多。
萬康13931124275: 哪位能告訴我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人物? -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蕭之亞匹矣,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政治家,治國能力強,是一個有作為的權臣,三國演義把他神化了,好多事都與他無關的,比如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草船借箭都跟他無關.然連年動眾,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管. 陳壽《三國志》.可謂識治之良才,物理其本,循名責實,咸畏而愛之
萬康13931124275: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啊?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聰明卻可憐的人,在軍事才能上無人能敵,當蜀國建立后,在政策上也使用了超前當時時代的平等制度(也就是除了皇帝,人人平等,觸犯法律都要受刑罰,而稅收以及征收的其他也是按地位,實力為標準,富的交的多,窮的交的少).但悲哀的是,用在了錯誤的時代(封建)和錯誤的地點(偏偏蜀地眾多大家族從戰(zhàn)國就很出名了,比其他地方要多的多),所以諸葛亮的政策當然不成功(而且他是硬脾氣,沒人敢硬頂),所以當他死后,蜀國立刻土崩瓦解.造成三國里政治最先進開明的國家反而最先滅亡的諷刺. 總結,諸葛亮是個政治軍事上的天才為人正直,雖滿腔熱誠,想要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社會,卻不識時務.確實正應了這句話"臥龍得其主而為得其時也"
萬康13931124275: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是怎么樣的?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歷史上的主要評價和小說中的差不太多,簡要說就是忠臣(主要),有智謀,年輕有為.但詩書的評價也包含時代統(tǒng)治階層的利益要求,所以對他的忠君思想擴大化.而小說中把他太神化了,含有虛構成份.
萬康13931124275: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個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智慧也不錯 而諸葛亮對性格剛烈的關羽向來沒有好感 關羽不比頭腦簡單的張飛,他很愛面子,關羽曾因為覺得自己是劉備的兄弟,不能和一介老兵黃忠同爵位(受封五虎將)而不接受封賞.關羽對于這個...
萬康13931124275: 三國中的諸葛亮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三國中的諸葛亮有的人說他是對劉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值得尊敬的人
萬康13931124275: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個怎么樣的人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在歷史上,諸葛亮是個很聰明的人,才智過人,在打戰(zhàn)的時候,用兵如神,是個好出色的人才!!
萬康13931124275: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什么形象?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shù)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萬康13931124275: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人物?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有什么不同觀點 -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真實的諸葛亮內(nèi)政才能出色,軍事才能一般,屬于蕭何一類的人物,演義大大夸大了諸葛亮的本事,其實演義里的諸葛亮相關的情節(jié)基本都是虛構的,把這些拿走,你就會發(fā)現(xiàn)諸葛亮很普通,在歷史上最多就是個中等的人物
萬康13931124275: 諸葛亮的性格特點(結合故事) -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yè)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萬康13931124275: 介紹中國的一位歷史人物:諸葛亮 -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fā)明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我們沒辦法想象,如果沒有諸葛亮這個人,《三國演義》該失去多少色彩。不過若是拋開這部一千多年后的小說,當初真實的諸葛亮,真的這么神?
要評價歷史上的那個諸葛亮,《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框架。首先從諸葛亮最基本的政績說起。他正式的最高身份是蜀漢的相國。而作為一個新生國家的政府核心,諸葛亮承擔了為這個國家制定規(guī)章制度,引導社會走向穩(wěn)定的重任。
尤其是在安撫民心一事上,蜀漢雖以相對安穩(wěn)的巴蜀一帶為核心根據(jù)地,但這反而更要求新政府能夠得到百姓們的支持。因而在勸課農(nóng)桑,發(fā)展水利,鼓勵百姓恢復社會生產(chǎn)的同時,諸葛亮還在朝中大力推行廉政。明確各級官員的職權,開誠心,布公道,讓蜀漢的官員成為百姓們眼中值得支持的父母官,是諸葛亮統(tǒng)帥百官的一個重要追求。
而他能在《出師表》中勸導劉禪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也是因為他心中本就有著類似的標尺。在他看來,一個人只要為國建了功、盡了忠,無論他和這人私下有多大仇、多大怨,那他都應該放下自己對其的偏見賦予其相襯的獎賞;一個人只要犯了法或者尸位素餐,那無論他和自己的關系多么親近,那都必須要處罰他;一個人若能真心悔過投降蜀漢,那么無論他先前給蜀漢造成了多大的傷害,都至少能保住性命;一個人若是巧言令色,只會說大話而不會干實事,那即便沒做傷天害理的事,也要被判處死刑……
在個人行事的細節(jié)上,即便諸葛亮每天要處理的事務量多又繁雜,但他還是抓得住問題的根本,及時處理,毫不拖泥帶水。盡管也有人希望通過和他拉攏關系而為自己謀私利,但諸葛亮始終都不為所動,堅決不給這些偽君子什么利益,反倒以此為戒敦促其他官員在其位謀其事。
可以說,諸葛亮做到的是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所以相比于曹操只看人能力而不管其德行,甚至把自己的私人恩怨扯進朝堂處決孔融等有才干之人,諸葛亮的這個相國就著實要恪盡職守得多。也正是因為諸葛亮能認真、正直到如此地步,蜀漢才能較快穩(wěn)定。他頒布的刑法雖然苛刻,但人們心中并無怨言,反倒對他本人又敬畏又愛戴。
然而諸葛亮始終只是一個人,行政能力再強、品行再高潔也不是一個神。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趙云這些大將,但諸葛亮只能以謀臣的身份處在其中。
在劉備辭世后,他繼承君主遺愿數(shù)次發(fā)動北伐,但不得不說,這些仗都打得挺爛。且為了去完成劉備統(tǒng)一天下的遺愿,諸葛亮可謂是拿蜀漢的前途去做賭注。
當初他好不容易幫國家積累起的財富,安撫住的民心,在一次次的北伐之后被消耗殆盡。再到了繼承他的意志的姜維手里,北伐就徹底淪為了蜀漢的自殺之舉。
客觀來講,諸葛亮作為一位文臣確實已經(jīng)是一代翹楚,治世良才。所以他完全擔得起后人的欽佩。不過《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小說,其中塑造的諸葛亮這一形象還是和真實的諸葛亮存在著巨大的區(qū)別,前者確實是在神化諸葛亮。
在小說中,以我們熟知的草船借箭為例,羅貫中將諸葛亮描寫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幾乎能呼風喚雨的一個人物。但據(jù)《三國志》記載,三國時期發(fā)生過的草船借箭一事和諸葛亮一點關系都沒有。當時對陣雙方是曹操和孫權,曹操想通過在船只的一面猛射箭的辦法使孫權的船傾覆。但孫權將計就計,讓船腹背受敵,最終成功逃出曹操的包圍。
《三國演義》為了塑造出一個神一般的諸葛亮,將三國時期其他人的事跡安在了諸葛亮身上。所以如果我們拿這個神化后的諸葛亮和真實的諸葛亮去比較,便可以得出諸葛亮并沒有那么厲害的結論。
但總的而言,真實的諸葛亮,和同樣深陷東漢末年亂局的謀士們相比要有才的多,在治國理政上也堪稱一代賢相。只不過他這個人和《三國演義》里那個神一般的諸葛亮相比,還是遜色很多。
相關評說: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蕭之亞匹矣,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政治家,治國能力強,是一個有作為的權臣,三國演義把他神化了,好多事都與他無關的,比如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草船借箭都跟他無關.然連年動眾,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管. 陳壽《三國志》.可謂識治之良才,物理其本,循名責實,咸畏而愛之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聰明卻可憐的人,在軍事才能上無人能敵,當蜀國建立后,在政策上也使用了超前當時時代的平等制度(也就是除了皇帝,人人平等,觸犯法律都要受刑罰,而稅收以及征收的其他也是按地位,實力為標準,富的交的多,窮的交的少).但悲哀的是,用在了錯誤的時代(封建)和錯誤的地點(偏偏蜀地眾多大家族從戰(zhàn)國就很出名了,比其他地方要多的多),所以諸葛亮的政策當然不成功(而且他是硬脾氣,沒人敢硬頂),所以當他死后,蜀國立刻土崩瓦解.造成三國里政治最先進開明的國家反而最先滅亡的諷刺. 總結,諸葛亮是個政治軍事上的天才為人正直,雖滿腔熱誠,想要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社會,卻不識時務.確實正應了這句話"臥龍得其主而為得其時也"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歷史上的主要評價和小說中的差不太多,簡要說就是忠臣(主要),有智謀,年輕有為.但詩書的評價也包含時代統(tǒng)治階層的利益要求,所以對他的忠君思想擴大化.而小說中把他太神化了,含有虛構成份.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個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智慧也不錯 而諸葛亮對性格剛烈的關羽向來沒有好感 關羽不比頭腦簡單的張飛,他很愛面子,關羽曾因為覺得自己是劉備的兄弟,不能和一介老兵黃忠同爵位(受封五虎將)而不接受封賞.關羽對于這個...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值得尊敬的人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在歷史上,諸葛亮是個很聰明的人,才智過人,在打戰(zhàn)的時候,用兵如神,是個好出色的人才!!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shù)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真實的諸葛亮內(nèi)政才能出色,軍事才能一般,屬于蕭何一類的人物,演義大大夸大了諸葛亮的本事,其實演義里的諸葛亮相關的情節(jié)基本都是虛構的,把這些拿走,你就會發(fā)現(xiàn)諸葛亮很普通,在歷史上最多就是個中等的人物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yè)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武鄉(xiāng)縣固態(tài): ______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fā)明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