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三四”的七言詩句
1、三四月交天漏雨,東南地盡水浮山。——出自賀鑄《潘豳老出十數(shù)詩皆有懷蘇儋州者因賦二首之一》
2、三四知音總道山,荷鋤吾獨在田間。——出自裘萬頃《有感二首》
3、懸知詩興滿歸途,三四野梅開的礫。——出自宋·石孝友《木蘭花》
4、放牛簿暮古堤角,三四黃鶯相趁飛。——出自晁補之《村居即事》
5、一拊再拊玄鶴舞,三四拊之凄風生。——出自戴表元《贈彈琴衡山蕭道士》
6、滿城風雨送凄涼,三四年前此戰(zhàn)場。——出自南宋·文天祥《贛州》
7、三四鳧雛傍母眠,盡付與秋秋亦領。——出自李流謙《次德茂菱花韻》
8、不杯神觀已陶然,三四蓬壺小有天。——出自陳宓《酌建陽王氏酒》
9、百余年樹未為古,三四點花何限春。——出自張道洽《詠梅雜詩》
10、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澤柳為名。——出自唐·李頻《奉和鄭薰相公》
11、回看佛閣青山半,三四年前到上頭。——出自唐·王建《望定州寺》
12、三四聲猿叫落月,六七竿竹呼起風。——出自宋·白玉蟾《上清宮方丈后亭》
“三四”結尾的七言詩句
1、紅爐熾炭發(fā)其鉗,金鐘一引連三四。——出自韓維《又賦京師初食車螯》
2、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出自唐·劉禹錫《寄贈小樊》
3、尋常忽然遇小疾,不過蜘蛛噉三四。——出自文同《和子平吊猿》
4、老農(nóng)自言身七十,曾見此雪才三四。——出自歐陽修《永陽大雪》
5、抽條向長未及肩,泉水繞根日三四。——出自唐·李頎《照公院雙橙》
6、一時臺省舊名德,十見班行已三四。——出自陳傅良《送楊似之提舉湖南》
7、同吟四十過三四,常恨詩銜欠一官。——出自薛嵎《潘懷古參學》
8、從以震霆至三四,驚破蟄戶紛昆蟲。——出自樓鑰《雪》
9、至今申歷遍三四,生民散盡悲巢鳥。——出自曹勛《春風引》
10、折來才見開三四,但覺槎牙亂經(jīng)笥。——出自趙蕃《梅花二首》
“三四”在中間的七言詩句
1、禁苑殘鶯三四聲,景遲風慢暮春情。——出自唐·白居易《殘春曲》
2、橋壓神龍三四秋,良材應是鬼神搜。——出自黃誥《三峽橋》
3、洞口林亭三四曲,洞中日月幾千年。——出自王大受《游水樂洞》
4、行人若上升仙處,須撥白云三四重。——出自唐·陸暢《題自然觀》
5、二三四七惡機關,互逞辭鋒斗熱瞞。——出自釋紹曇《大用》
6、閑聽漁郎唱棹歌,遙指奇峰三四朵。——出自王子昭《詠練川》
7、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出自唐·羅隱《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8、當庭古柳三四枝,老翁攜帚收殘葉。——出自張耒《對雪呈仲車》
9、秋水蓮花三四枝,我來慷慨步遲遲。——出自唐·貫休《古劍池》
10、柴門半掩無人到,五里牌邊三四家。——出自徐璣《五里牌邊》
11、不辭山下五六里,為愛枝頭三四花。——出自吳可《探梅》
12、孤負梅花三四日,新年人事到城中。——出自楊萬里《人日後歸自郡城》
13、忽於橋斷溪回處,流出碧桃三四花。——出自釋妙倫《偈頌八十五首》
14、行過關門三四里,榴花不見見君詩。——出自唐·白居易《武關南見元九題山石榴花見寄》
15、莫逐眾情生慍喜,君看三四孰虧盈。——出自張耒《自遣四首》
16、甚欲去同三四友,鱸風更卷一江簾。——出自陳傅良《湖樓送客即事一首奉懷益之兼簡同餞諸友》
17、宮人夜泊近人家,瞥見紅榴三四丫。——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六》
18、玉笙金管渾如夢,只有梅花三四枝。——出自秦觀《齊逸亭》
19、傅說說命三四紙,有能師者稱祖宗。——出自唐·元稹《人道短》
20、輸與中邊三四僧,枯藤挑云歸佛屋。——出自葉茵《瀟湘八景圖·煙寺晚鐘》
21、家釀已隨刻漏下,園花更開三四紅。——出自北宋·黃庭堅《次韻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詔禱南岳回至襄陽舍》
22、晴云唳鶴幾千里,隔水野梅三四株。——出自梅詢《華亭道中》
23、簪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尤風。——出自竹衰笠翁《句》
24、桑柘窮頭三四家,掛罾垂釣是生涯。——出自唐·杜荀鶴《溪岸秋思》
25、猶去孤舟三四里,水煙沙雨欲黃昏。——出自唐·白居易《望江州》
26、落花滿地月華冷,寂寞舊山三四峰。——出自唐·許堅1《登游齊山》
27、隔岸火焱三四點,不知誰照夜灘魚。——出自劉倓《橫山》
28、特有落梅三四點,晚風吹上石棋臺。——出自陳允平《人日即事》
29、胸中有句吐無聲,寫作生綃三四幅。——出自華岳《僧畫》
30、馬蹄殘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出自宋·方岳《夢尋梅》
31、不是三更三四點,如何一睡到天明。——出自楊萬里《夜坐二首》
32、撥浪輕拈出少時,一髻濃煙三四尺。——出自唐·顧云《苔歌》
33、歸來芳舍與誰儔,老鶴松間三四只。——出自秦觀《自警》
34、一日二日三四日,或雪或雨或夜雷。——出自陳著《后紀時行》
35、更著百千寒雁叫,偏宜三四旅帆征。——出自張閏《平望遇風》
36、欄干倚盡催詩處,晴日須來三四回。——出自方回《煙雨樓》
37、霞冠鶴氅一道士,夢半留丹三四粒。——出自孔武仲《雜詩四首》
38、裊裊香英三四枝,亭亭紅艷照階墀。——出自唐·劉兼《玉燭花》
39、遶城鑿湖一百頃,島嶼曲折三四里。——出自南宋·陸游《游漢州西湖》
40、紙窮磊落見墨妙,東府西樞三四公。——出自梅堯臣《觀黃介夫寺丞所收丘潛畫牛》
41、賴他清笑千余度,否則浩歌三四杯。——出自王柏《舟中和陳子東》
42、共君相別三四年,巖巖瘦骨還依然。——出自梅堯臣《回自青龍呈謝師直》
43、一別朱門三四春,再來應笑尚風塵。——出自唐·陸暢《宿陜府北樓奉酬崔大夫二首》
44、風檐燕引五六子,露井榴開三四花。——出自黃孝先《句》
45、所生父母知不知,一二三四五六七。——出自釋了惠《瑞上人血書蓮經(jīng)報親》
46、漁舟散入綠蘋去,劃破琉璃三四行。——出自孫應時《即事》
47、盛開比落猶數(shù)日,清樽尚可三四攜。——出自歐陽修《四月九日幽谷見緋桃盛開》
48、閱公善本三四五,不覺長歌書卷側。——出自袁說友《題王順伯秘書所藏蘭亭修禊帖》
49、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出自晏殊《破陣子·春景》
50、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出自唐·元稹《六年春遣懷八首》
51、春歸平日館池中,想是園花三四紅。——出自舒邦佐《挽黃助教四首》
52、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出自唐·高適《送渾將軍出塞》
53、葉間各結三四子,大者能容五升器。——出自項安世《以椰子香爐花瓶為大人壽》
54、葦屋人家絕可憐,欲沒未沒三四尺。——出自孫應時《沌中即事》
55、靈武朝天遼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出自唐·元稹《志堅師》
56、道中小吏三四家,邑前傍海饒桑麻。——出自王洋《寧廉仲載》
57、記取奚囊新句得,月三四幅寄東皋。——出自林景英《送友之石龍》
58、別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滿軒頹清致。——出自汪元量《光相寺》
59、老農(nóng)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出自唐·張籍《野老歌》
60、瑞香萱草一兩本,蔥葉蔳苗三四叢。——出自楊萬里《幼圃蒲橋寓居,庭有刳方而實以土者。小孫子藝花窠菜本其中,戲名》
61、從得歷年三四百,蟠桃猶自未開花。——出自宋·白玉蟾《飛行二首》
62、埋沒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皴皵。——出自梅堯臣《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
63、今日雨來三四五,又閉疏蓬聽暮雨。——出自曹勛《泊冷水浦》
64、暖日平崗牛數(shù)尾,短蓑破笠三四子。——出自李流謙《萬安道上逢牧者》
65、莫將三四為朝暮,虛攪群狙喜怒心。——出自宋庠《雜感》
66、蒼髯綠發(fā)三四椽,茅齋高下輕且軒。——出自王之道《和王覺民民松軒詩》
67、彈琴對客客臥聽,悅耳泠泠三四曲。——出自張耒《游楚州天慶觀觀高道士琴棋》
68、東嶺啼猿三四聲,卷簾一望心堪碎。——出自唐·李端《雜歌呈鄭錫司空文明》
69、高卷翠簾三四侶,織就五采成龍章。——出自王柏《題東邨所藏宮錦圖》
70、蓬萊尚說三四淺,何況方平與蔡經(jīng)。——出自胡寅《題凈明觀用舊韻簡黎才翁》
71、扁舟日落駐平沙,茅屋竹籬三四家。——出自北宋·蘇轍《竹枝歌》
72、君側此時三四輩,盍移東海換江都。——出自陳普《詠史上·武帝》
73、人生多計才狙公,朝暮不離三四中。——出自李處權《次韻劉彥沖醉歌》
74、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出自唐·崔櫓《臨川見新柳》
75、般般異境未暇數(shù),且看矮松三四樹。——出自釋谷泉《書壁》
76、只言山色秋蕭索,繡出西湖三四峰。——出自楊萬里《秋山秋雨蚤作有嘆》
77、垂二十年猶入幙,后三四榜盡登瀛。——出自劉克莊《哭毛易甫》
78、有客袖示三四紙,如睹天上五色云。——出自家鉉翁《南至前一日蔣君伯祿攜山谷草字來示上有南軒題跋亦南至前一日異哉》
79、我行柯山眠酒家,初見窗前三四花。——出自南宋·陸游《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
80、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出自清·龔自珍《西郊落花歌》
81、幻出棲雁三四只,八九葉蘆橫古磧。——出自宋·白玉蟾《贈郭承務蘆雁》
82、太平和氣隨春轉,斗米從今三四錢。——出自真德秀《春貼子·皇帝閣六首》
83、故友別來三四載,新詩吟得百馀篇。——出自唐·杜荀鶴《秋江雨夜逢詩友》
84、地仙蛻骨歸何許,獨有梭花三四樹。——出自洪咨夔《龜勝寺枸杞大如椽陳日華發(fā)其根而枯堂猶以地仙名》
85、徑須推酒登南堂,朗詠白駒三四章。——出自樓鑰《王原慶新遷居南堂以古風求寫恕齋二大字并石刻次韻》
86、坊門有月幾多樹,池水無風三四星。——出自李至《暑夜偶作》
87、霜林遮眼八九葉,露竹出墻三四梢。——出自楊萬里《冬日歸自天慶觀二首》
88、關情一片青煙下,深閉柴門三四家。——出自李洪《題戚仲騾綱圖》
89、巖桂叢中三四客,醉歸人得一瓶花。——出自陳傅良《袁起巖會飲湖上出示古刻酒罷各攜桂花以歸因成一絕》
90、自墾屋頭三四畦,得閑時復事鉯犁。——出自釋善珍《龍泉山中》
91、曲盡連敲三四下,恐驚珠淚落金盤。——出自唐·杜牧《方響》
92、嶺梅漏泄春消息,雪里橫開三四枝。——出自釋德光《偈頌十首》
93、繒一雨朝晴炫野,又三四陣雨鳴廊。——出自楊萬里《春半雨寒,牡丹殊無消息》
94、猶恨日來三四子,搞章不說斬奸臣。——出自李元實《再作十絕寄胡伯負兵侍仲方尚書》
95、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出自清·鄭燮《詠雪》
96、分我漁舟三四個,故山歸去弄漣漪。——出自裘萬頃《高安別蘇野塘三首》
97、白質黑章三四點,細鱗巨口一雙鮮。——出自楊萬里《松江鱸魚》
98、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出自唐·白居易《驪宮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財力也》
99、亦有鄮山三四友,可令觀政話然不。——出自陳傅良《送陳持中赴四明節(jié)推二首》
100、曲終扶杖欲歸去,即詠白駒三四章。——出自樓鑰《再過鹿伯可》
101、近來怕聽愁人雨,斫盡檐前三四叢。——出自胡仲弓《芭蕉》
102、路入深原三四里,林茂雞犬十余家。——出自釋文珦《尋山家》
103、重陽已過二十日,殘菊才存三四枝。——出自宋·陸游《初冬雜詠》
104、主人載酒東湖陰,遙望西山三四岑。——出自唐·顧況《同裴觀察東湖望山歌》
105、多情黃菊知人意,故放籬邊三四花。——出自陳文蔚《侍嘉言叔溪行和其韻》
106、山連巫峽幾千里,水闊沅湘三四州。——出自范元作《句》
107、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出自唐·呂巖《牧童》
108、山花照座一兩點,雪狖叫云三四聲。——出自徐大受《入萬年謁簡庵清老追和曾使君詩板韻》
109、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歲苦寒月。——出自唐·白居易《馴犀-感為政之難終也》
110、翠蓂三四葉方新,朱明正屬清和節(jié)。——出自宋·無名氏《千秋歲引》
111、丹崖翠壁數(shù)千尺,絕頂僧房三四間。——出自于石《西巖寺》
112、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出自蘇軾《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
113、青鏡不覽一兩日,白發(fā)又添三四莖。——出自趙企《句》
114、曙鐘寥亮三四聲,東鄰嘶馬使人驚。——出自唐·高適《送別》
115、指推寶歷八千數(shù),時弄玉簫三四聲。——出自胡仲弓《贈神籟談天》
116、重肩接立三四層,著屐背行仍應節(jié)。——出自唐·劉言史《觀繩伎》
117、上應星辰三四點,中藏空洞幾千年。——出自張去華《游七星巖》
118、同時啐啄三四雛,盡日往來千百餉。——出自洪咨夔《燕巢》
119、如何惜得仙代掌,擎取瓊瑤三四峰。——出自楊萬里《殘雪》
120、峰回路轉六七里,犬吠雞鳴三四家。——出自宋·陸壑《天臺道中》
121、圍成野色縈紆岸,點破湖光三四鷗。——出自張耒《湖上成絕句呈劉伯聲四首》
122、綠陰青子漸能佳,楊柳深藏三四鴉。——出自徐文卿《送春》
123、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出自唐·張籍《牧童詞》
124、林密深藏三四家,隔墻古柳著棲鴉。——出自胡仲弓《郊外即事》
125、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出自唐·白居易《感故張仆射諸妓》
126、倦游吳楚六千里,幸脫兵戈三四家。——出自胡寅《將次種張先寄處厚唐丈》
127、柳陰系纜人歸后,頻有黃鸝三四聲。——出自岳珂《后江行十絕》
128、蕭蕭晚雨向風斜,村遠荒涼三四家。——出自張耒《自海至楚途次寄馬全玉八首》
129、蜀茶倩個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出自唐·成彥雄《煎茶》
130、赤旃檀塔六七級,白菡萏花三四枝。——出自唐·貫休《書石壁禪居屋壁》
131、下泳山尖碧云起,添得奇峰三四觜。——出自楊萬里《寄題蕭民望齊云棲》
132、紅日晚天三四雁,碧波春水一雙鷗。——出自陳國材《句》
133、西風昨起過江南,紅葉黃蕪三四里。——出自宋·仇遠《木蘭花令》
134、呼奴勤向帳前看,夜臥摩寧三四起。——出自錢時《蠶婦嘆》
135、小窗水冰青琉璃,梅花橫斜三四枝。——出自曾幾《瓶中梅》
136、碧玉窗欞三四閑,一溪流水伴君閑。——出自張景修《崇教寺筠軒》
137、晴云嗥鶴幾千只,隔水野梅三四株。——出自梅堯臣《過華亭》
138、但寄好詩三四幅,絕勝共笑億千場。——出自宋·陸游《出游歸臥得雜詩》
139、天地同根歸一指,先生三四已為多。——出自釋心月《異手相士》
140、那更錯行山下路,一步兩步三四步。——出自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141、峰前野水橫官道,踏著秋天三四星。——出自唐·李洞《送僧清演歸山》
142、行李淮山三四驛,風波春水一雙鷗。——出自北宋·黃庭堅《送陳氏女弟至石塘河》
143、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煉玉學輕身。——出自唐·元結《宿無為觀》
144、走官南北未嘗舍,緹襲三四勤緘包。——出自歐陽修《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
145、似我別淚三四行,滴君滿坐之衣裳。——出自唐·元稹《夜別筵》
146、行水登舟喜動色,幾月乃得三四食。——出自徐僑《張家渡買魚》
七言的詩句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1、《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3、《早發(fā)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
關于數(shù)字的詩句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一丈紅薔蔭碧溪,柳絲千尺六闌西。二情難學雙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雞。九日身心百夢杳,萬重云水四邊齊。十中七八成虛象,贏得三春兩淚啼。含有數(shù)字的詩句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支花。1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2 停車坐愛...
七言古詩的朗讀節(jié)奏有四三式或三四式的嗎?
有的是四三式的.三四式的很少見.七言除了上節(jié)通論所講的那種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個五言詩句的前面加兩個音成為獨立的節(jié)奏,從而形成二五的句式.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一般五言詩的節(jié)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詩是四三拍(4\/3,2\/2\/1\/2,2\/2\/2\/1).七字句是四拍("...
關于七言絕句的詩句
6. 求50首七言絕句古詩 1.早發(fā)白帝城(又名下江陵) 詩人:李白 朝代:唐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2.大林寺桃花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3.夜箏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七言古詩的朗讀節(jié)奏有四三式或三四式的嗎?
有的是四三式的。三四式的很少見。七言除了上節(jié)通論所講的那種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個五言詩句的前面加兩個音成為獨立的節(jié)奏,從而形成二五的句式。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一般五言詩的節(jié)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詩是四三拍(4\/3,2\/2\/1\/2,2\/2\/2\/1)。七字句是四拍(...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shù)片,飛入水中都不見。謎 ...
謎底是雪。1、解析 下雪的時候雪花紛紛撒撒,一片又一片數(shù)不清的雪花從空中撒落。而由于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經(jīng)凝華而來的固態(tài)降水,落到水中就融入水面好似消失不見一樣。2、謎面出處 化用了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詠雪》,《詠雪》全詩為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帶“三山”的七言詩句
34、三山道是遠連天,亭上看來只近檐。——出自楊萬里《多稼亭上望三山,中峰獨秀而低》35、三山不見海沉沉,豈有仙蹤更可尋。——出自唐·劉禹錫《懷妓》36、九門雄尊盛官府,三山森聳多地靈。——出自樓鑰《送陳進道倅三山》37、五岳煙霞連不斷,三山洞穴去應通。——出自唐·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38、可惜...
歷史上有沒描寫葛根茶的詩句 三四五六七言都可以 現(xiàn)場制作的話也不...
葛根已盡麥方青,延頸東來米價平。怕聽三更三點雨,要占二月二朝晴。君子小人正相反,上智下愚誠不移。冶葛根非連靈芝,奈何生與天地齊。
關于家風的詩句七句七言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七言古詩,是對七古和歌行的統(tǒng)稱。如李白《蜀道難》既有“噫吁嚱”三言,復有“危乎高哉”四言,“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五言。 “上有六龍回日...
愛國詩句有哪些 古詩七言絕句
愛國詩句有哪些古詩七言絕句如下:1、《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翻譯: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qū)里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戰(zhàn)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
相關評說: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三心二意難終一 五湖四海九九歸 六朝云煙八方散 七里紅塵十世殤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ji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請采納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 朝代:唐代 作者: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牧童 朝代:唐代 作者: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寫實七言詩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1.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元日》, 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nóng)歷1月1日.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答案] 【草】木深深通幽徑, 落【日】無邊倚西山. 云端【大】雁鳴哀怨, 小橋流【水】過江寒. 難得人間【四】月夜, 舉杯對景飲【幸】福. 萬事隨風享太【平】.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1、《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1、《春詞》唐宋 朱淑真 屈指清明數(shù)日期,紛紛紅紫競芳菲 . 池塘水暖鶼鶼并, 巷陌風輕燕燕飛. 柳帶萬條籠淑景 ,游絲千尺網(wǎng)清輝. 人間何處無春色 ,只是團圓人未歸. 2、《題桃樹》 清 袁枚 二月春歸風雨天 , 碧桃花下感流年 . 殘紅...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1375《答鐘弱翁》牧童 8264《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清水河縣對稱: ______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他想不出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