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戴望舒的作者簡介
筆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縣( 今杭州市余杭區(qū))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qū)兮,后飛廉使奔屬 。”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
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稱為雨巷詩人,此外還有《尋夢者》、《單戀者》、《煩憂》等。
1929 年出版的詩集《我的記憶》大部為此時期的作品。
1932年《現(xiàn)代》月刊創(chuàng)刊,他曾在該刊發(fā)表許多著、譯作。同年11月赴法國,曾在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肄業(yè)或旁聽,并繼續(xù)從事著、譯活動。編定詩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這一階段的詩作數(shù)量較多,藝術上也較成熟,在創(chuàng)作中最具代表意義,他由此成為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中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
1935年從法國回國。1937年出版詩作合集《望舒詩稿》。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先在上海繼續(xù)著譯, 1938年5月赴香港。與許地山等人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香港分會,任理事。其間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國作家》等。香港為日軍占領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獄中數(shù)月,健康受到很大損害。抗戰(zhàn)開始后的作品,從生活、情緒到藝術風格轉(zhuǎn)向積極明朗。
1941年所作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表現(xiàn)了民族和個人的堅貞氣節(jié)。這一時期作品后來收入《災難的歲月》,1948年出版。抗戰(zhàn)勝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師范專科學校任教。1948年再次去香港,1949年輾轉(zhuǎn)到北京,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后在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工作。
1989年《戴望舒詩全編》出版。詩集主要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戴望舒詩選》《戴望舒詩集》,另有譯著等數(shù)十種。為中國現(xiàn)代象征派詩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詩歌主要受中國古典詩歌和法國象征主義詩人影響較大,前者如晚唐溫庭筠、李商隱,后者如魏爾倫、果爾蒙、耶麥等,作為現(xiàn)代派新詩的舉旗人,無論理論還是創(chuàng)作實踐,都對中國新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相當大的影響。在詩的內(nèi)容上他注重詩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八重子作者簡介
在求學路上,戴望舒曾赴法國留學,深受法國象征派詩人的影響,這種國際化的文學交流使他的創(chuàng)作獨樹一幟。他的詩歌以其細膩的情感描繪和深沉的象征意象,展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敏感與復雜,以及對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作為中國現(xiàn)代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戴望舒的詩歌作品不僅在中國文壇占有重要地位,也對后來的詩人...
秋天的夢作者簡介
戴望舒,這位在文學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的現(xiàn)代詩人,因其代表作《雨巷》而被尊稱為“雨巷詩人”。他原名戴朝安,還有艾昂甫、江恩等別名,他的筆名“戴望舒”則源自屈原的《離騷》中的神話意象,寓意著詩人探索真理的執(zhí)著與追求。他誕生于1905年3月5日,逝于1950年2月28日,籍貫是浙江杭縣,今屬杭州市余杭...
雨巷:戴望舒經(jīng)典詩選作者簡介
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他的經(jīng)典詩篇《雨巷》,因此他被譽為“雨巷詩人”。此外,《尋夢者》、《單戀者》、《煩憂》等詩歌,以及詩集《望舒草》和《災難的歲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戴望舒的詩歌深受中國古典婉約詩風的影響,其獨特的詩論和富有個性的表達,展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音樂美感和意境,對國內(nèi)外...
雨巷中丁香姑娘的形象象征什么
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和戴望舒一樣的知識分子要苦苦追尋的救國理想。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苦苦尋找的救國之路,也象征著中國的希望。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jié)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xiàn)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
雨巷:戴望舒詩選作者簡介
戴望舒詩選:詩人簡介1905年出生的戴望舒,原名戴朝安,他的著名筆名賦予了他詩壇的獨特身份。這位來自浙江杭縣(現(xiàn)屬杭州余杭區(qū))的才子,自年輕時便展露出卓越的詩歌才華。他的早期創(chuàng)作以象征主義為主,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雨巷》于1928年發(fā)表時,他僅有23歲,這首詩迅速贏得了廣泛的贊譽,成為...
致螢火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至1950年2月28日),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領域的一位著名詩人,被尊稱為“雨巷詩人”。他以其獨特的象征主義風格在詩歌界獨樹一幟。戴望舒的本名是戴朝安,還有其他筆名如艾昂甫和江恩,這些名字源于他對古典文化的熱愛,特別是引用了屈原《離騷》中的“前望舒使先驅(qū)兮,后飛廉使奔屬”...
《雨巷》中“丁香姑娘”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三、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qū))人。后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等。他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fā)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jīng)和杜衡、張...
尋夢者的作者簡介
開創(chuàng)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里程。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于1929年出版。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運動興起時,曾翻譯、介紹蘇聯(lián)的作品和論著。其中《唯物史觀的文學論》一書,為魯迅、馮雪峰合編的《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之一。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時,即為成員。
戴望舒是什么派的代表人物
——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綜論 【作者】龍泉明 【作者簡介】龍泉明,1951年生,文學博士,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通過對戴望舒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藝術手法的繼承革新與借鑒融合的綜合考察,論述了戴望舒在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認為,戴望舒的詩注意開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典型地反映了知識分子在一定歷史環(huán)境中...
雨巷作者簡介 雨巷作者背景
3、作者介紹: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4、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xiàn)出一...
相關評說: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 戴望舒認識施絳年緣于她的哥哥施蟄存.那時施蟄存是《現(xiàn)代》雜志的主編,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寫的詩并不被人看好,后來是施蟄存在《現(xiàn)代》雜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詩,并高度評價他的詩是現(xiàn)代詩,一度讓詩壇出現(xiàn)了與當時流行的...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 作者:戴望舒.《雨巷》為此時期的代表作,詩作在對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敗后部分青年的壓抑心情,受到人們注意.當它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時,葉圣陶贊許作者“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由此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 《雨巷》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的1927年夏天.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答案] 我的記憶》(詩集)1929年, 《望舒草》(詩集)1933年, 《望舒詩稿》1937年 《災難的歲月》(詩集)1948年, 《戴望舒詩選》1957年,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 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xiàn)出一種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愿明...
黃陂區(qū)上隅: ______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