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筌的詞語解釋 得魚忘筌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忘筌
(1).忘記了捕魚的筌。 語出《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晉 何劭 《贈張華》詩:“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獨夫常獨泣,多士已忘筌。”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始大悟,不覺灑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 唐 劉禹錫 《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詩:“曾向空門學坐禪,如今萬事盡忘筌。” 元 王禎 《農書》卷二二:“資爾屈伸功用畢,莫將良器等忘筌。”
相關詞語:
忘筌而漁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 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得魚忘筌
拼 音: dé yú wàng quán
釋 義: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出 處: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示 例: 故目的既達,~,其手腕之峭緊敏捷又如此。
★清·梁啟超《外交失敗之原因及今后國民之覺悟》
得意忘筌
dé yì wàng quán
[釋義] 捕得魚后;忘了捕魚的竹器。比喻達到目的之后;就忘記了原來的憑借。 [語出] 《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正音] 筌;不能讀作“qiǎn”。 [辨形] 筌;不能寫作“簽”。 [近義] 卸磨殺驢 過河拆橋 [反義] 飲水思源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人活一世;應牢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而不可忘恩負義;~。
文章: 忘筌《莊子》
選自《枯木又逢春——通過禪語悟人生》(細川景一著・2000.11.禪文化研究所出版)
“忘荃”語出中國古典《莊子》外物篇。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筌”是用細竹篾做成的捕魚工具。“蹄”是捕捉兔子等用的“圈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掛在河里的筌本是用來捕魚的工具,可等捕到魚后,就已經成了沒用的東西;設在山里的圈套本是用來捉兔子的工具,可等到捉住兔子以后,也成了沒用的東西。語言和文字是用來表達意思即說明心中想法的手段工具,但如今的學者,卻太看重語言和文字,而把“意”給搞沒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筌不過是捕魚的工具,蹄不過是捉兔的工具,語言也不過是傳達意思的手段。而“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千萬注意不要搞錯了!”。
大珠慧海禪師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遺教。亦猶得魚忘筌,得兔忘蹄也。
其實,據(jù)說是釋尊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也好,有一千七百之多的古則公案也好,歸根結底都不過是借以“悟”的手段工具而已。如果達到了“悟”的境界,就全沒用了,就要把它們全部忘掉。
但是,我們卻常常忘記第一要義的目的,而執(zhí)著于第二、第三要義的手段工具,過多地糾纏于詞語的詮釋并為其憂慮不堪。
妙心寺的開山祖關山國師在其“遺訓”中曾說:“望汝等務求其本,……切莫誤去摘葉尋枝。”
有以“忘筌”命名的茶室。孤篷庵是由小堀遠州開創(chuàng)、江月和尚為祖師的寺院。在寺中方丈旁邊的一間茶室,據(jù)說即由遠州命名為“忘筌”。
小堀遠州是近江人,出生在坂田郡的小堀(現(xiàn)長浜市小堀町),本名正一。因他曾任過遠州太守,故被稱為遠州。由于其父服侍秀吉擔任過“普請奉行”(幕府時代監(jiān)管土木城建的職務),故被秀吉作為侍從加以重用。父親死后,他在26歲時當上了備中松山的領主,后又當上了近江小室的城主。
他師從大德寺春屋禪師參禪,受“大有”道號。又拜古田織部為師潛心鉆研茶道,號宗甫、孤篷庵。他是茶道遠州流的鼻祖。他還繼承了父親“普請奉行”的事業(yè),在各地的營造建筑方面發(fā)揮了才能;到晚年擔任過造園奉行等職,在各地建造了很多名園和名建筑傳世至今。
他的家風被譽為“雅樸”,以在都市化氛圍中表現(xiàn)寧靜優(yōu)雅為特征,特別是在茶室的建筑風格上更能展現(xiàn)他的家風。大德寺龍光庵的密庵、南禪寺金地院的八窗席、孤篷庵的忘筌等,都是非常有名的。
后來由于他擔任德川家光的茶道指導,由此名聲大振。正保四年(1647)在伏見的自宅中,他留下了辭世之句:“昨日復今日,今日又將逝;無為獨自嘆,夢醒黎明時”(きのふといひけふとくらしてなすことも なき身のゆめのさむるあけぼの),結束了69歲的生涯,葬于自己開創(chuàng)的孤蓬庵。
遠州把他看重的茶室名之“忘筌“,并非是把目的和手段顛倒了,而恰恰是在教我們如何回到茶道的原點。
須知所謂茶道,不過是燒水,作茶,飲茶而已——千利休。
筌象的解釋筌象的解釋是什么
”二、網(wǎng)絡解釋筌象筌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uánxiàng,是佛教語。指未超脫塵世的景象。關于筌象的詩句別空諸筌象關于筌象的成語蠻箋象管森羅萬象群盲摸象黃金鑄象得魚忘筌筌_一悟拔犀擢象關于筌象的詞語萬象森羅黃金鑄象得魚忘筌拔犀擢象一蛇吞象蠻箋象管巴蛇吞象森羅萬象群盲摸象得意忘筌...
筌意的解釋筌意的解釋是什么
筌意的詞語解釋是:包籠意義。筌意的詞語解釋是:包籠意義。結構是:筌(上下結構)意(上下結構)。拼音是:quányì。注音是:ㄑㄨㄢ_一_。筌意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⒈包籠意義。引唐獨孤及《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序》:“_如來_...
筌緒的引證解釋筌緒的引證解釋是什么
筌,通“_”。引《文選·左思<魏都賦>》:“闡鉤繩之筌緒,承二分之正要。”李善注引杜預《左傳》注:“_,次也,筌同。”呂延濟注:“言述此鉤繩,將次古之良工遺緒。”。筌緒的引證解釋是:⒈理順馀緒。筌,通“_”。引《文選·左思<魏都賦>》:“闡鉤繩之筌緒,承二分之正要。
忘筌的拼音狐忘筌的拼音是什么
忘筌的讀音是:wàngquán。忘筌的拼音是:wàngquán。結構是:忘(上下結構)筌(上下結構)。注音是:ㄨㄤ_ㄑㄨㄢ_。忘筌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1.忘記了捕魚的筌。2.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二、引證解釋⒈荃,通“筌”。引語出《...
筌意的意思筌意的意思是什么
筌意的詞語解釋是:包籠意義。筌意的詞語解釋是:包籠意義。注音是:ㄑㄨㄢ_一_。結構是:筌(上下結構)意(上下結構)。拼音是:quányì。筌意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⒈包籠意義。引唐獨孤及《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序》:“_如來_...
魚筌的解釋魚筌的解釋是什么
魚筌的詞語解釋是:即魚笱。魚筌的詞語解釋是:即魚笱。注音是:ㄩ_ㄑㄨㄢ_。拼音是:yúquán。結構是:魚(上下結構)筌(上下結構)。魚筌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⒈即魚笱。參見“魚笱”。引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崦里》:“...
筌蹄的網(wǎng)絡解釋筌蹄的網(wǎng)絡解釋是什么
拼音:quántí釋義:局限窠臼。筌為捕魚的竹器,蹄是攔兔的器具。《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后以“筌蹄”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筌蹄的網(wǎng)絡解釋是:筌蹄筌蹄,亦作“筌_”,漢語詞匯。拼音:quántí釋義:局限窠臼。筌為捕魚的竹器,蹄是攔兔...
蹄筌的解釋蹄筌的解釋是什么
蹄筌的詞語解釋是:1.語本《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_;筌,魚笱。謂語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跡象,道理與獵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跡象。2.指水產和野味。蹄筌的詞語解釋是:...
不落言筌是什么意思?
不落言筌這個詞來自于古代中國,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筌是一種捕魚的工具,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筌不可以落空,也就是不能無物可捕。因此,不落言筌這個詞語的本意是指經過思慮后,談話或文章的內容應該有實質性的東西,不能空洞無物、毫無意義。在當今社會中,不落言筌這個詞...
成語: 得魚忘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樣的典故和故事?
參考詞語 : 忘筌得魚, 魚得忘筌 反義: 飲水思源 近義: 忘恩負義, 卸磨殺驢 , 兔死狗烹, 得兔忘蹄 , 過河拆橋 釋義: 筌,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筌」指捕到魚后,便忘掉了捕魚的器具。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語出《莊子.外物》。后亦用「得魚忘筌」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后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
相關評說:
襄垣縣直流: ______ 魚捕到了,漁具不可以忘掉.比喻事情成功以后也沒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與得魚忘筌相對 得魚忘筌編輯?[dé yú wàng quán] 得魚忘筌意思是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原指領會了深妙的義理,表達它的言語可以忘掉;魚捕到了,漁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語和漁具雖不可少,但畢竟只是手段,而領會精神實質、實現(xiàn)既定目標更重要.
襄垣縣直流: ______ 得魚忘筌 [dé yú wàng quá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貶義 出 處 莊周《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卸磨殺驢 過河拆橋 成語接龍 筌蹏一悟 百科釋義 得魚忘筌意思是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1.原指領會了深妙的義理,表達它的言語可以忘掉;魚捕到了,漁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語和漁具雖不可少,但畢竟只是手段,而領會精神實質、實現(xiàn)既定目標更重要.2.用來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3.比喻事成之后,就忘了借以成功的手段、條件.
襄垣縣直流: ______ 得意什么的四字成語有:得意忘形、得意洋洋、得意忘言、得意之作、得意揚揚、得意忘象、得意門生、得意之色等.一、得意忘形基本解釋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
襄垣縣直流: ______ 【賞析】 從空間上說,群山環(huán)抱,一片寂靜,好似萬物都不存在的遠古;從時間上說,無所思慮,無所用心,一天就好像是一年.在這遠離塵囂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沒有名利的誘惑,沒有人事的攪擾,沒有煩惱的縈繞,這是作者對周...
襄垣縣直流: ______ 溫席扇枕 ?發(fā)音 wēn xí shān zhěn ?釋義 指侍奉父母無微不至.同“溫枕扇席”. ?出處 唐·楊炯《從弟去盈墓志銘》:“子之承親,溫席扇枕;子之友悌,同輿共寢....
襄垣縣直流: ______ 從中間抽出一句來理解,難免掛一漏萬.用漢語成語的說法,就是所謂“斷章取義”了.且看全文: \r\n\r\n“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而古人未嘗不讀書,不窮理,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
襄垣縣直流: ______ 忘寢廢食 發(fā)音 wàng qǐn fèi shí 釋義 寢:睡覺.廢:廢止,停止.形容專心致志地干謀一件事情,連睡覺、吃飯都顧不上了. 出處 宋·司馬光《進五規(guī)狀·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饑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襄垣縣直流: ______ 一、忘的偏旁部首:心 二、筆畫順序:點、橫、豎折、點、斜鉤、點、點 三、筆順圖解: 四、讀音:wàng 五、字義: 1、用作動詞,意思是:不記得. 2、用作動詞,意思是:遺失、喪失.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遺棄、舍棄. 擴展資料 ...
襄垣縣直流: ______[答案] 語出《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筌,捕魚的竹器.言筌:就是解釋說明.不落言筌:不在語言運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跡.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就讀書與作詩之關系有過一段著名的...
襄垣縣直流: ______ 忘組詞 :忘我、 忘形、 淡忘、 忘記、 忘性、 忘卻、 健忘、 忘掉、 忘情、 忘懷、 忘翼、 兩忘、 忘年、 三忘、 病忘、 善忘、 忘斷、 棄忘、 忘筌、 忘忽、 空忘、 忘服、 忘言、 忘念、 忘私、 忘世、 忘昏、 忘其、 忘神、 忘先、 失忘、 忘反、 忘憂、 坐忘、 忘倦、 忘顏、 備忘、 忘八、 忘跡、 忘餐